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教研论文问题(3篇)

初中数学教研论文问题(3篇)

第1篇摘要: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能力,对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方法、技能和经验,对数学问题进行抽象、概括、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1. 教学观念陈旧,忽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练习法等,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 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部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4. 缺乏数学思维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薄弱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导致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

三、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1.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2.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思维论文(5篇)

数学思维论文(5篇)

数学思维论文(5篇)数学思维论文(5篇)数学思维论文范文第1篇一、数学直觉概念的界定简洁的说,数学直觉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

对于直觉作以下说明:(1)直觉与直观、直感的区分直观与直感都是以真实的事物为对象,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感觉或感知。

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概念、性质的界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证明,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

而直觉的讨论对象则是抽象的数学结构及其关系。

庞加莱说:"直觉不必建立在感觉明白之上.感觉不久便会变的无能为力。

例如,我们仍无法想象千角形,但我们能够通过直觉一般地思索多角形,多角形把千角形作为一个特例包括进来。

"由此可见直觉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没有详细的直观形象和可操作的规律挨次作思索的背景。

正如迪瓦多内所说:"这些富有制造性的科学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对讨论的对象有一个活全生的构想和深刻的了解,这些构想和了解结合起来,就是所谓''''直觉''''……,由于它适用的对象,一般说来,在我们的感官世界中是看不见的。

"(2)直觉与规律的关系从思维方式上来看,思维可以分为规律思维和直觉思维。

长期以来人们刻意的把两者分别开来,其实这是一种误会,规律思维与直觉思维从来就不是割离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规律重于演绎,而直观重于分析,从侧重角度来看,此话不无道理,但侧重并不等于完全,数学规律中是否会有直觉成分?数学直觉是否具有规律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人们对各种大事作出推断与猜想离不开直觉,甚至可以说直觉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

数学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是人们对生活现象与世界运行的秩序直觉的体现,再以数学的形式将思索的理性过程格式化。

数学最初的概念都是基于直觉,数学在肯定程度上就是在问题解决中得到进展的,问题解决也离不开直觉,下面我们就以数学问题的证明为例,来考察直觉在证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本文就结合自己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在自己的教学中时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当前的数学“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

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在此,笔者将简单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

教学中要重视下思维过程的组织。

第一,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观到理性的抽象概括。

第二,指导积极发散拓展,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

第三,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

第四,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

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三、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

1.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初探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创新、有所发明和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

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等学习方法为途径,提高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提问能力等。

我认为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经常采用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

著名教育家约翰托威普也曾提出:提问不仅对教育而且对思维过程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课堂提问是关键。

一、创设情境,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本身具有兴趣。

”教师设计问题的作用应在于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特点和难点,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验等各种方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去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播放了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

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

比赛开始前,我先让学生们猜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跑得快呢?……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

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夸张幽默的伴奏音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唯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 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 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

从数学的特点看。

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

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

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

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工具。

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是有区别的,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思维由它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

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那如何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思维的特性出发,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采用感性认识教学,训练思维的积极性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展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对一些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是比较抽象的,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比较吃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角”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像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

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的教学做了准备。

从这样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观察、操作、小结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这样的教学也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对于角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所以,我们在教学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可以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转换角度思考,发展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而思维的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

所以我们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如教学“9个26相加是多少?”很多同学拿到这样的题目,毫不犹豫地用了9个26直接相加再算出结果,麻烦又容易出错。

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文论文

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文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艺术。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地组织活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创新的机会。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抓住心理特征。

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

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探索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

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

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式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三、克服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

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四、寻找素材时机。

训练创新思维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地训练创新思维。

1 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训练学生的数学基本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这些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加减乘除的演算能力,解决问题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探索某一类知识规律的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的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图形的思维能力等,这些思维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贯通交织在一起,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

教学中综合运用这些数学思维能力,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计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对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让他们逐渐掌握数学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

一、演算思维小学数学演算思维能力训练,教师首先要明了让学生掌握哪些演算能力,这些基本的演算能力是如何一步步实施的,不能说一年级就能马上把所有的演算方法都掌握了,小学六年时间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掌握基本的演算技巧。

小学数学演算思维的训练,一二年级主要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三四年级掌握整数的一些连算和混合运算,以及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运用这些数学公式使计算简便而快捷。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所以利用所学演算知识解决应用题,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演算思维能力势在必行。

到了五六年级,小数、分数是学习的重点,演算思维能力继续是教学的重点,把以前所学的整数换成小数、分数,基本的演算思维照样在小数和分数中使用,运算法则一样,这样通过一个阶梯式的训练过程,让学生逐步地掌握了演算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综合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空间思维小学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图形这个媒介来实现的,因此小学数学知识,有的时候图形思维和空间思维是一体的,那么小学数学从一年级就开始,图形与位置作为一个单元出现在课本。

对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对策与思考论文

对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对策与思考论文

对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与思考数学思维方法研究人们从事数学活动时思维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些思维规律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上的特征。

由于数学思维方法的研究具有思维活动的心理学特征和思维科学的特征,因此它必将涉及和运用一些心理学、思维科学中的概念。

具体地说,数学思维方法将把思维、数学思维、数学发展中的发现、发明与创新的思维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

思维是一个健全人的需要,甚至可以说是人存在的标志,数学给人一种正确的、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示范。

“数学思维是人脑利用数学符号或语言,运用抽象、概括等方法,由数学概念出发,通过数学判断和数学推理的形式揭示对象结构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

1.在口头交流中锻炼《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

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无疑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表达。

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于思维能力。

因此,这就需要借助外部语言进行思维。

基于上述认识,我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

例如,在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中,算理的理解是关键。

在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后,学生对算理似懂非懂。

这时,为将“表象”进行抽象,我就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表象”。

通过口头交流,学生在无意识中巩固了算理。

再比如,自编题目,让学生学会独立说。

学生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可提高思维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通过自编题目,学生把所学知识的特征和解题方法进行重组,灵活运用了知识。

此外,通过自编题目,学生也学着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学会说,也就学会了方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2.在教学手段中渗透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逐步渗透。

质疑和推理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两个重要手段,而思维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质疑和推理能力。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学生的创造力从何而来?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建设创新型国家,回答这些问题尤其重要。

有人认为,创造力来自个人的天赋和潜能,也有人认为,创造力来自个人经验与知识的积累。

天赋和潜能固然是拥有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但这是先天性因素,与创造力的激发是不同层面上的问题。

如果说天赋、潜能与创造力之间有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教育中则是如何发现一个人的天赋,激发其潜能。

没有教育,再好的天赋与潜能也是枉然。

个人经验与知识积累对于发明创造是不可或缺的,但并非最根本的要素,丰富的经验与知识积累可以让一个人熟练地从事某种工作,却未必能有发明创造。

创造力来自哪里?爱因斯坦有一个回答:“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

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所谓创造主要是知识方面的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因斯坦的话说明创造力来自想象力而非知识。

数学的创造力也不例外,其激发来自想象力的培养,数学的想象力绝非仅仅指空间、图形的想象。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叫想象力,所谓想象力,是指“人的思维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由此可见,想象力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想象既可能是形象化的,也可能与抽象、逻辑思维等密切相关。

因此,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想象力培养的根本,也是激发创造力的根本。

人的想象力是一个逐渐提升与升华的过程。

儿童时期是极富有想象力的时期,但儿童的想象既缺少知识与经验作为基础,也缺少一定的逻辑基础。

如何以知识为载体,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并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三要素数学思维通常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觉感知、思考辨析、演绎证明,也可以把它们称为数学思维能力的三要素。

直觉感知与思考辨析往往需要比较强的想象力,从数学思维的角度看,可以把想象力归结为直觉感知能力与思考辨析能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

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

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数学思维能力,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培养思维能力的措施:要确保数学老师对思维能力要有充足的认识;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小就喜欢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联系实际注重应用,使小学生思维灵活变通。

关键词:小学生思维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二是会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三是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四是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小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思维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有目的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去,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但是小学生年龄小, 数的概念非常的模糊,抽象思维能力通常有点差,而数学教学的内容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意识,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点之一。

那么,作为数学老师,在数学日常教学中关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做出哪些努力呢?第一,要确保数学老师对思维能力要有充足的认识在教学中有许多的数学老师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认识不够,尽管教学大纲中有要求,但实际上我们大多数数学老师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思考,去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关于思维能力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即使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判断,但他们不能自觉调节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广泛推广,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为了一味地为追求成绩而“死教书、教死书了”。

相反,要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使之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正确思维方式的开发和培养比较容易,不好的数学学习方式也很容易形成。

所以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就要更加注重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看法。

一、规范数学学习的教育观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甚至教师的脑海里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学生能在每次考试中取的良好的成绩。

使得很多教师和家长就强制性地传授给孩子知识,并通过各种手段,例如题海战术、补习班等让孩子增加课外的知识。

学生也被这所谓的“好意”而东奔西跑地学习,整个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疲惫不堪。

而这样劳累的结果可能也会达到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但却使得现在的学生都没有自己学习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了,而是教师把东西消化好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了“不假思索”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完全不能脱离教师自己去解决数学问题。

仔细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是我们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感受而导致的恶劣后果。

为了改善这种教学,我们首先就得规范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目的性。

万物只要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

数学学科学习的道理并不是肤浅地只追求试卷的高分,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规范其教育性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进行题海战术,死板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开发;也使得家长们不再单纯地以成绩来评判自己孩子的学习好坏了,这样对学生来说学习也变得更加灵活和有趣。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文论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文论文

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是对现实空间形式以及数量关系开展研究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要对数学课本进行深入研究,紧扣教材知识结构与框架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发现性思维是开展数学思维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课本的知识构成,同时又要重视发现思维产生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发掘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与灵敏性发展,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一、优化结构教学,增强数学概念理解水平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结构课程论”受到许多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理解学科结构实质上是明白事物之间是如何产生相互联系的。

从当前数学理论的发展方向分析,数学知识注重结构是现代数学理论的重要特征,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主要结构,针对概念的确立进行强化,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规律,进一步巩固对数学概念的掌握。

心理学强调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的开始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关键问题开展探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拓展,对所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行过程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各自的知识结构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反复训练来巩固新授知识,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强化知识理解。

例如在开展立体几何内容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基础不是非常扎实,开展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具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开展认真细致地分析,掌握教材单元知识的主要结构,将一个章节或几个章节里面联系比较密切的公理、公式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开展教材阅读、思考分析,结合课堂上教师讲解,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对这些学习内容具有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开展反复多次的强化训练,采用习题训练的形式进行巩固。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立体几何中具有纵横联系数学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多年的教学生涯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其中最深的感触莫过于现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较的差。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教学,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因此有了一些个人的想法,把它写了下来,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在自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为了获取新知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自学中进行。

自学时,可以讨论,对于学生看不懂的地方请学生做上记号,然后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而解决心中的疑问。

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商的近似值”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认识循环小数的,当我出示了例题:40÷60,我采用了让学生尝试计算这道题目的商,在学生计算后发现商是不断重复出现,余数也不断重复出现。

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像上述情况的小数是什么样的小数?小数可以分成几类?各自的特征是怎样的?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吗?反之呢?自学后,就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看书、思考,同时辅以相互之间的讨论、质疑、学具的操作,达到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自学能力的目的。

二、在说理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多时候,我发现学生在数学语言的表达方面都比较欠佳,尤其是一些拗口的语句对学生来说显得十分困难。

于是我开始注意训练学生用恰当的语句来描述。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中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通过操作能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我就注意引导学生用精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就是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底×高÷2。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文章首先介绍了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后,论文深入探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情境教学、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等,以及这些策略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对具体教学实例的分析,本文展示了这些方法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有效性。

最后,文章总结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问题解决;合作学习一、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正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作为学生解决问题、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的基石,对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它不仅关乎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成就,还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鉴于此,探索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挑战,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将详细讨论情境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和合作学习等多种策略,并分析这些方法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以及它们对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影响。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学指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定义及特点数学思维能力是指个体在数学学习和实践中所展现的理解、分析、推理、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这种能力涵盖了从基本的数学概念理解到高阶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核心特点包括对数学信息的敏感性、对数学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第一部分:引言一、背景及意义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已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思维能力作为数学能力的核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1. 研究目的(1)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3)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1.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述2.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3.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4. 教学建议与实践案例分析四、本文结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引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述、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与教学建议。

以下为本文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述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定义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等能力。

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特征,反映了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水平。

二、数学思维能力的特点1. 逻辑性:数学思维能力强调严谨的逻辑推理,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则,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2. 抽象性:数学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数学问题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形成概念和原理。

3. 系统性:数学思维能力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 创新性: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

三、数学思维能力的构成1. 认知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等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总会有学生反映上课时能听懂,但自己做练习却不知道从何入手,当老师讲解题目时,他听起来又觉得简单,但自已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样做呢?其实,当问题的解答发生困难时,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而无法解决,而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

这种思维障碍,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但是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按自己的思路去灌输知识,也会阻碍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数学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理解、感受也会有不同之处。

教学的这几年,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要有这样几种现象:一、理解肤浅,不会反思二、思维不严密,逻辑性不强主要表现有:概念模糊,判断错误,推理错误。

如解不等式,很多同学就是直接把x 乘过来得x2>1,这就是推理不严密的表现。

思维的严密性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1.正确理解概念是前提3.防止以偏概全思考不会面,遗漏特殊情况,表现出思维的不严密性。

如求数列1,2x,3x2……,nxn-1(x≠0)前n 项的和。

很多同学不去考虑x=1的情况,造成错误。

4.进行推理的训练推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

推理要以定义,定理,公理,性质等为依据,在推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命题之间的相与关系,做到思考缜密,推理严密。

(三)不会变通,惯性思维很多同学的思维存在定势,爱钻死胡同,一种方法想不通就没有办法,想破头也想不出来,只好把题目丢在一边等老师来讲,就像有的人习惯了推门,遇到一个拉门就打不开了,这就是思维的定势。

一个人用同一种思维方法解决若干问题后,往往就用样的思维方式解决以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记类型,记方法,套公式,使思维受限。

我认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1、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情,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核心,必须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状况。

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抓住关键性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应善于引起学生争议,教会学生质疑,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以往的教学中,师生都习惯于由已知条件到单一(确定性)结论的思维方式。

为了适应时代的教育改革的需要。

应特别注意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使他们对问题的本质掌握得更清楚。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

对教学过程中各种结构形成的优化制控与调节,则是大面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动机,培养学生思维意向品质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有个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

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之一,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教学“镶嵌问题”时,为了扫清学习障碍,上课开始,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给自己家地板设计铺设方案,怎样设计呢?……”这样通过生活实际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理解“镶嵌”抽象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

其次是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

学生对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感到枯燥,要注意把学生熟悉的事物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变抽象为直观。

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把纸筒沿竖向剪开,展示出长方形,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很快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

三是通过变换那些用来说明概念的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形成,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

作这样的变式练习,能使学生思维活动从偏见与谬误中解脱出来,从而灵活地应用一般的原理、原则。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

而思维的发展重在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中注重思维过程的组织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

教学中要重视下列思维过程的组织。

1、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

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渐次开始。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性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例如教学负数时,可先观察小数减大数,使学生初步感知“数不够用”,然后引出“负数”。

这种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完全依赖于“观察、思考”过程的精密组织。

2、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知识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

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挖掘这种因素,沟通其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同化到旧知,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

为此,一方面在教学新知时,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知。

如教学分式基本性质时,要唤起“分数基本性质”等有关旧知的重现;另一方面要为类比新知及早铺垫。

如教学分式四则运算前,应掌握分数四则运算等……使学生在此前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成为“建立新的联系的内部刺激物和推动力”。

二、教学中注重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首先,思维具有多向性,引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工具,也是现代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素质。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与数量
有关的事物,数学与我们世界的发展是非常密切的。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
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
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
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

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上的一些探索。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这启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放下师道尊
严的架子,到学生中去,用对学生信任、充满激情的对话和语言,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
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体验这种学习中的成功。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
多一些这样的话语,”你的回答很有创意!”“你真了不起,发现了小秘密!”……这些充满激情、充满鼓励的评
价,让孩子们放松了紧张、焦虑的情绪,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的,逐渐地喜
爱上数学,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

二、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
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
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
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
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

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
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
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

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
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
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
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

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三、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
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
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

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

老师表扬两生观察
仔细。

其它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

这时,老
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

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
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
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

要画圆了,老师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
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

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
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
效果好。

四.完善数学评价标准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传统数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的标准,往往要求分细,偏重速度和熟练,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
维的评价。

因此,学生评价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习惯思维程序而赋予开拓创新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
度思考问题,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

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
运用数学的兴趣。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
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