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第4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课题加法交换律:P28/例1(加法交换律)练习五有关习题教学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形成问题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
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3、讨论与思考:(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个人增减56+40=96(千米)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板书:40+56=56+40 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置和不变)6、提出猜想。
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猜想,形成结论1、男女生猜想。
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符合猜想。
小组内猜想。
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事例验证。
(寻找身边的例子)如:(1)四(1)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全班有多少人?31+25=25+31(2)○○○○○○○○4×2=2×4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部编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全章)》教学课件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600+300
78+ 43=43+ 7 8
3+5 65=65+35
a+12=12+ a
2023/12/9
2. 应用加法交换律,用线连一连。 28+56 79+O ۞+69 ۞+O 69+۞ O+۞ 56+28 O+79
2023/12/9
3.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 填上适当的数。
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但它们的结果怎样?从以上问题你发现什么规律?
(12+13)+14 =
12+(13+14)
(30+28)+60 =
30+(28+60)
(320+150)+230=
320+(150+230) 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我 们把它叫做加法结合律。
2023/12/9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6)
=100+186
=425+200
=286
245+180+2=06+21555
67+25+33+75
= (245+155) +(180+20) =(67+33)+ (25+75)
=400+200
=100+100
=600
=200
2023/12/9
66+113+87+34 = (66+34) +(113+87) =100+200 =300 答:一共花了300元钱。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法运算定律课程名称:数学年级:四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案。
2. 计算器或算盘(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如加法的定义、加法交换律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加法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呢?二、新课导入1. 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定律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拓展提高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统计人数等。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际计算中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的经验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加法现象,尝试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定律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问并给予解答。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如引入加法运算定律在科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法运算定律》年级:四年级下册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
2. 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加法运算定律的引入案例和相关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计算器、草稿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案例,激发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
2.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其简便性。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案例、讲解概念、推导定律、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推导,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适用年级:四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2. 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案。
2. 多媒体设备。
3. 小组讨论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
2. 提问:我们在进行加法计算时,有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通过举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3. 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特点和作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2. 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3. 教师点评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拓展提高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强调加法运算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和拓展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
2. 思考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教学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更多的练习和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举例、练习和拓展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第4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第4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减的简便运算,能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连减的定义: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从第一个数里减去它们的和。
2. 连减的性质:连减的两个数相加的和不变。
3. 连减的简便运算: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简便运算,能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连减的定义和性质,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4. 巩固提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课堂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连减的定义: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从第一个数里减去它们的和。
2. 连减的性质:连减的两个数相加的和不变。
3. 连减的简便运算: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4. 例题:1000200300=?5. 解答:1000(200+300)=500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连减的简便运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连减的简便运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连减的简便运算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能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方法: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3. 教学内容: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系统掌握连减的知识。
4.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加法运算定律(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加法运算定律。
我将带领大家复习加法的意义,并通过具体例子让大家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教材的章节为第四册第6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加法运算定律,难点是能够将定律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和一些计算工具,同学们请准备好你们的课本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加法运算定律。
比如:3 + 2 = 5,这个式子可以理解为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等于5个苹果。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答。
比如:“5 + 3 =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公式,并配合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讲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运用今天学到的加法运算定律,完成下面的计算题。
1. 7 + 4 = ?2. 8 + 4 = ?3. 9 + 6 = ?答案:1. 7 + 4 = 112. 8 + 4 = 123. 9 + 6 = 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做练习,加强巩固。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对于拓展延伸部分,我建议大家可以在课后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加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也可以尝试自己出一些类似的题目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强调了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这是因为在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教材的熟悉和理解至关重要。
人教版2020年春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第4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 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 趣。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量/个
先算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14+12+11+15=52(个)
再用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 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52÷4=13(个) 综合算式: (14+12+11+15)÷4=13(个)
(4.7+2.6)+7.4 4.=7+(2.6+7.4)
整数加法的交 换律、结合律 对小数加法同 样适用。
应用运算定律, 可以使一些小数 计算更简便。
二 探索新知
4 计算0.6+7.91+3.4+0.09。 你准备怎样计算?
我按从左往右
的顺序计算。 0.6+7.91+3.4+0.09
小丽
=8.51+3.4+0.09
答:一共14.55 元。 =14.55(元)
四 课堂小结
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要仔细观察每个 数的特征,注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及每个数 前面的运算符号,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 结合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把 能“凑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先加、减。
五 课后练习
1. 计算下面各题。
5.6+2.7+4.5 =12.8 77+2.7+2.8+25 =107.5 8.7-5.69+2.03 =5.04 51.27-8.03-1.34 =41.9 10.75+0.4-9.86 =1.29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法运算定律课程: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如加法的性质、加法交换律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基本知识,那么你们知道加法运算还有什么有趣的性质吗?二、探究加法运算定律1.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运算的例子,如3 5 = 5 3,让学生发现加法运算的规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能否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规律?3. 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运算定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 解释加法运算定律的含义,并用符号表示:a b = b a。
三、应用加法运算定律1. 出示一些加法算式,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这些算式吗?试一试吧!3.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解决这些问题吗?试一试吧!3.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2.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一下吗?3. 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延伸:1. 让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想到加法运算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吗?举例来说明吧!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材。
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67页至第69页,包括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性质以及运用。
一、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2. 加法运算定律的性质:在加法算式中,加数可以交换位置,不影响算式的结果。
3.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问学生:“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水果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它们的和会发生改变吗?”学生回答:“不会。
”这就是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
2. 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性质:我通过PPT展示几个加法算式,如2 + 3 = 5,3 + 2 = 5,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规律。
然后,我解释道:“在加法算式中,加数可以交换位置,不影响算式的结果。
”3.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道例题: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引导学生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解答这道题。
学生通过交换加数的位置,得出答案:2 + 3 = 5,所以他们一共有5个苹果。
4.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1. 甲有4个篮球,乙有5个篮球,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篮球?2. 有7个书本,有8个书本,他们一共有多少个书本?5. 讲解答案:我邀请学生上黑板演示并讲解答案。
学生通过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得出答案:1. 4 + 5 = 9,所以他们一共有9个篮球;2. 7 + 8 = 15,所以他们一共有15个书本。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精品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
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学生列式: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40+56"是用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56+40”呢?(下午的路程加上上午的路程)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合起来,所以都等于?(96千米)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
(屏示等式:40+56 =56+40)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仔细看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当我们对这个发现有疑问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进行验证。
生汇报交流(汇报时,教师在屏幕上输出学生举出的等式:)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屏示省略号。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加法运算定律(4)-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加法运算定律(4)-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加法运算定律(4)展开,具体内容为: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并能将这些定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的理解与应用。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加法运算定律(1)、(2)和(3),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的定义、特点及应用,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定律。
3.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a b = b a2. 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3. 加法分配律:a × (b c) = a × b a × c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2. 提高题: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加法运算定律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并能将这些定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 (4)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4)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总结运算定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计算器3. 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加法计算题,让学生回顾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新课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4. 规律总结: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5. 案例讲解:通过具体的计算题,讲解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6.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运算定律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a b = b a2. 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3.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作业设计1. 基本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案例分析、规律总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总结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加法运算定律 第4课时》教案
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材第21页的内容及第22页练习六的第5~9题。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究、发现、归纳减法的运算性质,提高学生理性思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会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提高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重点:正确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应用减法的性质,灵活、熟练地进行计算。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李叔叔也喜欢看,李叔叔读的这本书共234页,他第一天看了66页,第二天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师:给出一共的页数和两天分别读的页数求剩下的页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生1:减法。
生2:不对,减法中的连减。
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减法的运算性质。
(板书:减法的运算性质)【设计意图:直接给出教材中的情景图,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减法的运算性质】1.师:通过读题,你了解到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1:已知这本书一共234页,李叔叔第一天看了66页,第二天看了34页。
生2:要解决的问题是还剩下多少页没看?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小组交流,汇报。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解题方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们是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第一天看的66页,再减去第二天看的34页,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列式为234-66-34。
生2:我们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再从总页数里面减去两天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没看的页数,列式为234-(66+34)。
生3:我们的方法和第一组差不多,只是先减去第二天看的34页,再减去第一天看的66页,列式为234-34-66。
[板书:234-66-34234-(66+34)234-34-66]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底还剩多少页没看呢?请拿出练习本,从这三个算式中选择一个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部编版小学数学】第4课时分数加减简便运算
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4课时分数加减简便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98~99页例2、3及第100~101页练习二十五第5~10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6+25+75 215+1038+285+917要求学生说说:上面各题进行简便计算的根据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交换律a+b=b+a整数加法结合律:(a+b)+c=a+(b+c)2.提问:整数加法交换律中,所指的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整数加法结合律中所指的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使学生明确都是在整数范围内)3.回忆学过的加法,想一想:这些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适用吗?(举例说明)揭示课题: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减法也适用,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板书课题: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二、新课讲授1.研究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的适用范围。
教师:这些运算定律中,用字母表示的两个数或三个数,它的范围都包括了什么样的数?(整数和小数,还有分数)使学生明确,加法运算定律在计算中都可以运用。
(1)教师出示教材第98页例2。
组织学生学习,并相互交流。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出示:计算: ①51761212++;②23117474+++。
观察这些加数,注意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并讨论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把112和712结合起来,27和17结合起来,34和14结合起来,使计算简便)说一说这两道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①独立练习。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加法运算定律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2.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如加法的定义、加法交换律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加法交换律,那么大家知道加法还有什么运算定律吗?二、探究加法运算定律1.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加法运算定律。
2.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3. 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表达式。
三、运用加法运算定律1. 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合作交流1.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五、总结与拓展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运算定律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大家觉得这个定律有什么作用呢?3.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等。
六、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加法运算定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讲解,确保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加法运算定律在探究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总结来深入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这个环节是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转变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至关重要。
《加法的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法的运算定律》年级:四年级下册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加法运算定律的实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加法运算定律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总结并引入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二、探究1. 教师给出几个加法算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加法运算定律的规律。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3. 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巩固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实践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2.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和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加强学生的练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1加法运算定律4-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举例、观察、发现、验证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学情分析对学生而言,加法交换律并不陌生,描述和总结不是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并感受数学与实际运用的结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内涵和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运算律。
教学流程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游戏激趣师:今天,咱们先做一个游戏,先听清老师要求,老师举左手,同桌两个同学交换位置,老师举右手,前后两个同学交换位置。
2、引发思考,感知规律提问:在游戏过程中,什么发生了改变?什么没有发生变化?引导学生说出“交换”。
板书:交换活动2:合作探究,寻找规律一、加法交换律1.出示例题,引发思考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他打算骑自行车旅行5天,这是他第一天的骑行情况。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问题1: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口头汇报。
)问题2:要计算李叔叔一天骑车共走多少千米?应怎样列算式?(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2.总结提升,引出规律(1)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语概括出来。
(2)反馈交流。
幻灯片出示并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4)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4)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加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指的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先把其中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其他数相加,和不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索并发现加法运算定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于加法运算定律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定律。
3. 活动探究: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加法运算定律的魅力。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掌握程度。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a b = b a2. 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定律。
2. 提高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
3. 拓展题:研究加法运算定律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法运算定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材第21页的内容及第22页练习六的第5~9题。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究、发现、归纳减法的运算性质,提高学生理性思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会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提高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重点:正确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应用减法的性质,灵活、熟练地进行计算。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李叔叔也喜欢看,李叔叔读的这本书共234页,他第一天看了66页,第二天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
师:给出一共的页数和两天分别读的页数求剩下的页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1:减法。
生2:不对,减法中的连减。
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减法的运算性质。
(板书:减法的运算性质)
【设计意图:直接给出教材中的情景图,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减法的运算性质】
1.师:通过读题,你了解到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1:已知这本书一共234页,李叔叔第一天看了66页,第二天看了34页。
生2:要解决的问题是还剩下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小组交流,汇报。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解题方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是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第一天看的66页,再减去第二天看的34页,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列式为234-66-34。
生2:我们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再从总页数里面减去两天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没看的页数,列式为234-(66+34)。
生3:我们的方法和第一组差不多,只是先减去第二天看的34页,再减去第一天看的66页,列式为234-34-66。
[板书:234-66-34234-(66+34)234-34-66]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底还剩多少页没看呢?请拿出练习本,从这三个算式中选择一个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习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师:你是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
生1:我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师:选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
哦,这么多同学都选择这种方法,请你来说理由。
生1:用这种方法算起来比较简便,66+34刚好是100。
师:是吗?谁还有不同的选择?
生2:我选的是第三个算式,我认为第三种方法算起来也比较简单,因为234-34正好得200。
师:有道理。
选第一种的请举手?噢,只有几个同学,看来这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2.比较与发现。
师:前两种算法有何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生:两种算法都由三个相同的数组成,计算结果也相同,不同之处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一样。
师:由于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234-66-34=234-(66+34)
3.提出猜想。
师:234-66-34变为234-(66+34)后,计算结果保持不变。
这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呢,还是其背后隐藏着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只有在“234、66、34”这个三个数中有,还是在所有的三个数连减的运算中都存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一个特殊的、偶然的问题出发,去归纳探究其中的规律】
4.举例验证。
师:下面,我们就任意找三个整数来试一试。
(学生举例,师生一起验证)
师:我们每人编了一道题,且左右两个算式的得数都相等。
说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与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它们的结果总是相等的,这条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你能用语言来概
括这一规律吗?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倾听学生的观点)
生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这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它们的和。
生2:除了用语言来概括,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生3:a-(b+c)=a-b-c
师:最后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生1:做题时,要先看数字特点,再选择方法。
生2:有的时候任意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生3:不要看到减去两个数的和就马上连续减去两个数,要先看看能不能简便再做决定。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要善于观察数据的特点。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当两个减数相加可以凑成整百、整千、整万数时,我们可以利用减法性质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使计算简便。
有时,也要根据算式的特点,逆向运用减法性质来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大量举例论证,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推想,直至推想归纳全程,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述心中的规律,促使学生从感观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
减法的运算性质
234-66-34234-(66+34) 234-34-66
=168-34=234-100=200-66
=134=134=134
234-66-34=234-(66+34) 234-66-34=234-34-66
减法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1.在学习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的计算方法跟其他同学的方法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解法的优点、缺点,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来认识和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在教学要求上,因人而异,抓住知识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投入到知识的发现、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乐想、善思、敢说,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实践和验证。
3.采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充分理解减法运算性质,建议老师们在课堂上把更多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以便更好地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A类
1.运用减法运算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1013-()-()=1013-(54○146)715-(65○11)=715-()-11
2.计算。
(1)4000-125-75(2)3906-(1239+161)(3)257-124-126
4000-(125+75)3906-1239-161257-(124+126)
3.改错。
672-36+64=672-(36+64)25+75-25+75=100-100
(考查知识点:减法运算性质;能力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速算)
B类
1.怎么简便就怎么算。
390-46-1541476-786-476876-(76+297)1560-(819+560)
2.爸爸有1230元,买食品用去318元,给明明买玩具用去182元。
他还有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减法的运算性质和逆运算;能力要求: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54,146,++,65
2. (1)38003800(2)25062506(3)77
3. 672-36+64=636+64=70025+75-25+75=75+75=150
B类:
1.390-46-1541476-786-476876-(76+297)1560-(819+560)
=390-(46+154)=1476-476-786=876-76-297=1560-560-819
=390-200=1000-786=800-297=1000-819
=190=214=503=181
2. 1230-318-182=1230-(318+182)=1230-500=730(元)
教材习题
教材第22页练习六
5. 10710410638
6. 25提示:325-276-24=25(票)
7. 2255+245+355=2255+(245+355)=2255+600=2855(元)
8. 104+78-4-8
=(104-4)+(78-8)
=100+70
=170(名)
9. (1)1+2+3+4+…+98+99+100(2)2+4+6+…+16+18+20
=(1+100)×(100÷2)=(2+20)×(20÷2÷2)
=5050=110
(3)20-19+18-17+…+4-3+2-1
=(20-19)+(18-17)+…+(4-3)+(2-1)
=1+1+…+1+1
=1×(20÷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