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型斜视的概念、诊断和治疗(下)
A―V型斜视

2021/8/6
7
四、检查与诊断
一般情况: 眼位:角膜映光法、同视机法、三棱镜法。 眼球运动:斜肌异常,约1/3A征伴上斜肌
功能强,2/3V征伴下斜肌功能强。 眼底:内、外旋。 代偿头位:
2021/8/6
8
检查注意点:
不伴有斜肌功能异常 :
单纯水平直肌加强与减弱术:斜视度差异不明 显
水平肌垂直移位术:内直肌总是向尖端移,外 直肌总是向开口移
垂直直肌水平移位术:临床少用
伴有斜肌功能亢进:斜肌减弱术
2021/8/6
10
谢谢!
2021/8/6
11
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 看近时为减少调节对眼位的影响,必要时双眼
附加 +3D镜片检查 交替遮盖加三棱镜法分别测定33cm和6m上、
中、下各眼位斜度 上、下转的幅度:一般采用25°
2021/8/6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治疗:
手术目的:矫正原在位和阅读眼位视轴偏移,
消除代偿头位,改善外观,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021/8/6
3
V型外斜视 先天性左眼上斜肌不全麻痹
2021/8/6
4
V型内斜视 先天性双上斜肌不全麻痹
2021/8/6
5
二、病因:学说众多
1.水平肌肉异常:Urist 2.垂直直肌异常:Brown 3.斜肌异常 4.解剖异常:面部构造异常
肌肉附着点异常
2021/8/6
6
三、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早,小于12月发病者占58% 视物不适和视疲劳 代偿头位:
A-V型斜视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化志娟
A-V综合征V型外斜视的临床治疗分析

A-V综合征V型外斜视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V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V型外斜视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眼位变化及双眼视觉功能状况。
结果术后眼位达到正位者54例(90%),V征消失48例(80%),获得双眼单视功能者44例(73%)。
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效矫正患者外斜视并使之达到功能性治愈。
【关键词】A-V综合症 V型外斜视手术治疗A-V 综合征是一种亚型的水平性斜视,伴有垂直方向非共同性,即向上和向下看时水平斜视发生明显变化,以英文字母“A”和“V”形象命名。
V征外斜视是A-V 综合征中较常见的类型[1],临床表现为向上注视时的斜视角比向下注视时的斜视角大,差值≥15°。
该病病因复杂多样,尚没有统一的明确的说法,目前治疗该病以手术为主,但应当根据不同的病因对手术方法进行选择,以达到矫正患者眼位、建立双眼单视功能的目的。
我院对60例患者进行了矫正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眼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为3岁-29岁,中位年龄为18岁。
双下斜肌功能亢进23例,双外直肌功能亢进者17例,单侧下斜肌功能亢进9例,单侧外直肌功能亢进7例;29例同时视功能,5例有立体观。
1.2检查方法患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检查视力,裸眼和矫正视力,测定屈光状态(0.5%-1%阿托品散瞳验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眼位、眼球运动、代偿头位、双眼单视功能、牵拉试验等。
注意反复检查33cm、6m,原在位、向上方和向下方25°,注视时斜视度的变化、各方向的眼球运动,观察患者眼球运动及向上和向下看时斜视度的变化以确定是否外直肌及下斜肌功能亢进。
诊断标准:外斜视V征向上方注视时比向下方注视时斜视角大15°。
1.3手术方法根据原在位33cm和6m外斜视度数设计水平量,根据眼外肌设计矫正V征术式。
A―V型斜视

四、检查与诊断
一般情况: 眼位:角膜映光法、同视机法、三棱镜法。 眼球运动:斜肌异常,约1/3A征伴上斜肌 功能强,2/3V征伴下斜肌功能强。 眼底:内、外旋。 代偿头位:
检查注意点:
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 看近时为减少调节对眼位的影响,必要时双眼 附加 +3D镜片检查 交替遮盖加三棱镜法分别测定33cm和6m上、 中、下各眼位斜度 上、下转的幅度:一般采用25°
五、治疗:
手术目的:矫正原在位和阅读眼位视轴偏移,
消除代偿头位,改善外观,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不伴有斜肌功能异常 :
单纯水平直肌加强与减弱术:斜视度差异不明 显 水平肌垂直移位术:内直肌总是向尖端移,外 直肌总是向开口移 垂直直肌水平移位术:临床少用
伴有斜肌功能亢进:斜肌减弱术
A-V型斜视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化志娟
什么是A-V型斜视?
A-V型斜视又称A-V征、A-V现象、Urist综合征
指伴有垂直非共同性的水平斜视,即双眼上、下 转时其水平斜视角不等,用A或V形象表示 A征向上方25°与向下方25°注视的水平斜视度相 差至少10△,V征15△
一、主要分类
A型内斜视:上转时内斜度加大,下转 时减小甚至无,两者相差≥10△ A型外斜视:下转时外斜度加大,上转 时减小甚至无,两者相差≥10△ V型内斜视:下转时内斜度加大,上转 时减小甚至无,两者相差≥15△ V型外斜视:上转时外斜度加大,下转 时减小甚至无,两者相差≥15△ X征、Y征
V型外斜视 先天性左眼上斜肌不全麻痹
V型内斜视 先天性双上斜肌不全麻痹
二、病因:学说众多
1.水平肌肉异常:Urist 2.垂直直肌异常:Brown 3.斜肌异常 4.解剖异常:面部构造异常 肌肉附着点异常
斜视ppt课件图片

斜视对心理的影响
自卑感
由于眼睛的外观异常, 斜视患者可能产生自卑
感,不愿与人交往。
焦虑和抑郁
长期的视力问题可能导 致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的产生。
社交恐惧
由于担心被他人注视和 嘲笑,斜视患者可能害
怕参与社交活动。
自我封闭
由于心理压力,斜视患 者可能选择自我封闭,
避免与他人交往。
03
斜视的病因与诊断
斜视的病因分析
斜视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导致立体 视觉发育不全、弱视等视觉问题,影 响生活质量。
斜视的分类
共同性斜视
两眼视轴不平行,但眼球无运动 障碍,无复视等症状。
非共同性斜视
眼球运动障碍,出现复视等症状 ,包括麻痹性斜视和限制性斜视 。
不同类型的斜视及其特点
共同性外斜视
眼球向外偏斜,可能伴有近视 或屈光不正。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 议,积极配合治疗。
06
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成功治疗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小明,因先天性内斜视接受手术 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斜视症状明显 改善,视力得到提高。
案例二
患者小红,因外伤导致外斜视,经过 及时的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成功恢 复双眼正常功能。
患者经验交流
对于单眼斜视的患者,可 以通过戴眼罩遮盖正常眼 睛,强迫斜视眼注视,以 改善斜视。
药物治疗
某些药物如肉毒杆菌毒素 可以用于治疗斜视,通过 药物注射使眼肌松弛,改 善斜视。
手术治疗方法
肌肉减弱术
徙后术
通过手术减弱斜视眼的眼肌,调整眼 位至正常。
将正常眼位向后移动,以调整两眼位 置,改善斜视。
肌肉加强术
视力检查
为你科普斜视的原因及治疗

为你科普斜视的原因及治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外界美景都需要眼睛这个器官的输入,由此可见眼睛健康的重要性。
而且,人的眼睛具有灵活性,很多时候眼神的沟通胜过语言的沟通。
眼睛斜视不仅仅会给人带来不礼貌的感受,影响人际交往,还会影响就业,带来诸多不便。
视觉障碍是常见现象,斜视就是视觉障碍中的一种。
斜视容易被社会歧视,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由于斜视病因的复杂性,其治疗方法不一样,下面为你科普斜视的原因以及治疗方式,供患者参考,希望可以提高疗效以及生活品质。
一、认识斜视斜视是指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
表现为眼位的偏斜,属于眼外肌疾病。
由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
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双眼单视功能异常等,患者可能出现自卑心理。
正常情况下双眼运动协调一致,双眼可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并使目标在双眼黄斑部成像,传导到大脑视觉中枢,重叠成一个完整且有立体感觉的单一物像。
当因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导致双眼运动不协调时,就会发生斜视,可能出现将一个物体看成2个影像,就是所谓的重影。
对于斜视的相关检查,往往通过询问病史、眼外观检查(注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有无代偿性头位)、视力检查及屈光检查、遮盖试验(遮盖试验可简单准确地对斜视进行定性检查)、眼球运动、斜视角检查。
临床上常用的定量测量斜视角的方法有:角膜映光法、同视机检查法、三棱镜配合遮盖法等,其中角膜映光法比较简便但不够精确,三棱镜配合遮盖法比较精确。
二、斜视的病因斜视的病因复杂,涉及眼睛调节功能、家族遗传等多种学说,部分斜视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发病的特点,具体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有的婴儿出生时就存在斜视,有些出生几个月后出现斜视,有些是长大后或成人后出现的。
当然,不良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斜视发生的主要原因,现代科技发达,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很多孩子早早的就学会了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等,这些视觉媒介会影响视力,而且,还会造成视力疲劳,导致光线反射出现问题,最后导致斜视产生。
A-V综合征

发病机制
仅手术1例先证者,术中未见眼外肌附着异常。 总之,在上述诸多因素中,不能用一简单病因解释全部病例的 发病机制,但主要是眼外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临床表现
1.临床类型与表现 文献中有关A-V征的分型很多,Urist将其分 为V-内斜、A-内斜、V-外斜和A-外斜4型。Costenbader在Urist分 型的基础上又增加4种少见的现象,即X、Y、 A和XV现象。 (1)A型内斜视(A-esotropia): 又称内斜A征(esotropia A sign)、内斜A现象(esotropia Aphenomenon)、A-内斜、集合性斜视A综合征(convergent strabismus A syndrome),即向正上看时内斜度数增大,而向正 下看时内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
流行病学
因此,Duke-Elder强调在治疗儿童内、外斜视时必须先详细检查 是否同时伴有A-V征。因为矫正A-V征,对于双眼单视功能的建 立极为有利,有时术后短期内不经功能训练即可使患者的异常 视网膜对应消失而恢复正常双眼视觉。
病因
A-V 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 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
临床表现
(3)A型外斜视(A-exotropia): 又称外斜A征(exotropia A sign)、外斜A现象(exotropia Aphenomenon)、A-外斜、分开性斜视A综合征(divergent strabismus A syndrome),即向正上方看时外斜度数变小,甚至 消失,而向正下方看时外斜度数增大。看远看近外斜度数无变 化,常有上斜肌功能过强,内收眼位时眼球内陷。患者可有下 颌内收表现、双眼固视野小,常有恐怖状。 (4)V型外斜视(V-exotropia): 又称外斜V征(exotropia V sign)、外斜V现象(exotropia Vphenomenon)、V-外斜、分开性斜视V综合征(divergent strabismus V syndrome),即向正上方看时外斜度数增大,而向 正下方看时外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外斜度看远大于看近(分 开过强),常有下斜肌功能过强,患者可有下颌上抬现象。
斜视的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手术治疗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术后指导

斜视手术后的术后指导
25. 正确用眼姿势:手术后应注意用眼姿势正确,如保持合适的用眼距离、避免长时间低 头看手机或书籍等,以减轻眼部疲劳和不适症状 26. 眼部冷敷:手术后可以进行适当的眼部冷敷,以减轻眼部肿胀和疼痛不适症状。但需 注意不要过度冷敷和长时间冷敷 27. 保持良好心态:手术后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寻 求医生帮助解决。同时也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和恢复健康 通过遵循以上术后指导,斜视手术后的恢复将会更加顺利,眼部健康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同时,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咨询医生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恢复期间如有任何不适 症状或疑问,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并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护理和治疗
PART 3
斜视的病因
斜视的病因
斜视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 感染、外伤、眼肌异常等多种 因素有关
01
其中,遗传是最常见的病因之
一,父母患有斜视疾病时,子
02
女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症状
此外,眼肌异常也可能导致眼
04
球运动障碍,从而引起斜视
03
感染和外伤也可能导致眼肌受 损,引起斜视
PART 4
斜视的临床表现
休息与活动 :手术后应 避免剧烈运 动和重体力 劳动,适当 休息以减轻 眼部负担。 可适当进行 轻度活动如 散步等促进 恢复
控制用眼时 间与强度: 手术后应控 制用眼时间 与强度,避 免过度使用 眼睛,以免 加重眼部负 担
饮食调理: 手术后应保 持清淡饮食 ,避免食用 刺激性食物 和饮料,以 免加重眼部 不适症状
避免剧烈运动:手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等,以免影响手术效果和眼部 健康
佩戴眼罩:手术后可能需要佩戴眼罩,以减轻眼部不适症状和保护手术部位。应按照 医生建议正确佩戴眼罩
第八章 A-V型斜视

斜视弱视学
斜肌学说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斜肌异常是A-V型斜视 的主要原因。 由于斜肌的次要作用使眼球外传,所以下斜 肌力量过强或上斜肌力量不足可致V型斜视 ;下斜肌力量不足或上斜肌力量过强可致A 型斜视。
斜视弱视学
1.
解剖异常
A-V型斜视与面容形状有关 2. 筋膜异常 3. 眼外肌附着点异常
斜视弱视学
第五节 治疗
1. 2. ① ② 3. 4.
手术目的是矫正原在位和阅读眼位的视轴偏移, 消除代偿头位,改善外疗 单纯水平直肌加强或减弱术 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 垂直直肌水平移位术 斜肌手术
斜视弱视学
斜视弱视学
水平直肌学说:
生理状态下,双眼向正上方注视时,分开功 能增强,一般认为是双眼外直肌的作用,向 下方注视时,集合功能增强,一般认为是双 眼内直肌作用。 故V征多因上述生理作用过强所致,A征则因 生理作用减弱所致。
斜视弱视学
垂直直肌学说
上下直肌功能强弱是形成A-V型斜视的原因 。 上下直肌的次要作用使眼球内转,所以上直 肌力量过强或下直肌力量较弱时时,可导致 A型斜视;上直肌力量较弱或下直肌力量过 强时时,可导致V型斜视。
斜视弱视学
眼外肌pulley异位
在眼球赤道部附近有一个由胶原、弹性蛋白 和平滑肌构成的pulley。 Pulley作为眼外肌功能性止点,决定直肌作用 力的方向和大小。
斜视弱视学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
1. 2. 3. 4.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早 视物不适和视疲劳 代偿头位 视力与双眼视功能
斜视弱视学
第八章 A-V型斜视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眼科疾病AV型斜视诊疗规范

AV型斜视诊疗规范【概述】有些水平斜视在水平方向斜视角无明显变化,但是在垂直方向注视不同位置时斜视角有明显变化。
例如外斜视向上注视时斜视角明显大于向下注视时的斜视角,呈英文字母V状,此种情况为V型外斜视或称外斜V征。
当外斜视向下注视时斜视角明显大于向上注视时的斜视角,呈英文字母A状,此种情况为A型外斜视或称外斜A征。
内斜视向上注视时斜视角明显大于向下注视时的斜视角,呈英文字母A状,此种情况为A型内斜视或称内斜A征。
当内斜视向下注视时斜视角明显大于向上注视时的斜视角,呈英文字母V状,此种情况为V型内斜视或称内斜V征。
AV型斜视也可以理解为在垂直注视方向上有非共同性的水平斜视。
AV 型斜视可因斜肌异常或水平肌异常或混合因素所引起。
上斜肌功能亢进常与A型斜视伴行,下斜肌功能亢进常与V型斜视伴行。
【临床表现】1.V型外斜视,上方斜视角大于下方;A型外斜视,下方斜视角大于上方。
2.V型内斜视,上方斜视角小于下方;A型内斜视,下方斜视角小于上方。
3.眼球运动无明显异常或下斜肌亢进(V型斜视),或上斜肌亢进(A型斜视)。
【诊断要点】1.向上25°和向下25°分别测量注视远目标时的斜视角。
4.V型斜视上、下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5°。
5.A型斜视上、下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0°。
6.眼球运动检查有斜肌运动异常或无明显异常。
【治疗方案及原则】1.合并上、下斜肌亢进的AV型斜视,一般要行上、下斜肌减弱术后再行水平斜视矫正术。
7.V型斜视凡是临床检查发现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无论其程度如何均先行下斜肌减弱术.无下斜肌功能亢进者,行水平肌上、下移位术。
内直肌向V型尖端方向移位1/2或全肌肉宽度,外直肌向V型开口方向移位1/2或全肌肉宽度。
8.A型斜视凡是临床检查发现有明显上斜肌功能亢进者,一般要行上斜肌减弱术后再行水平斜视矫正术。
上斜肌功能亢进较轻或无明显上斜肌功能亢进者行水平肌肉移位术,内直肌向A型尖端方向移位1/2或全肌肉宽度,外直肌向A型开口方向移位1/2或全肌肉宽度。
斜视的治疗规范 讲义

斜视的治疗规范北京同仁医院付晶一、前言斜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0.35%-3.3%。
儿童眼病第三位。
斜视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
(一)定义1.正位视 (orthophoria) :向前方注视时眼外肌保持平衡,破坏融合后两眼均无偏斜的倾向。
临床少见,多数人都有小角度的隐斜。
2.斜视 (strabismus) :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引起。
3.术语多。
4.专科检查相对独立。
(二)分类按照不同因素:1.融合状态:同时两眼看到的物像在视觉中枢整合为一个物像称为融合。
( 1 )隐斜 (heterophoria , latent strabismus)( 2 )显斜 (manifest strabismus) :间歇性斜视 (intermittent tropia) 、恒定性斜视 (constant tropia)2.眼球运动及斜视角有无显著变化:( 1 )共同性斜视 (concomitant strabismus)( 2 )非共同性斜视 (noncomitant strabismus)3.注视眼:( 1 )交替性斜视 (alternative strabiamus)( 2 )单眼性斜视 (monocular strabismus)4.斜视发生年龄:(1)先天性斜视 (congenital strabismus)(2)后天性斜视5.偏斜方向:(1)水平斜视 (horizontal strabismus) :内斜视 (esotropia) 、外斜视 (exotropia)(2)垂直斜视 (vertical strabismus) :上斜视 (hypertropia) 、下斜视 (hypotropia)(3)旋转斜视 (torsional strabismus) :内旋斜视 (incyclotropia) 、外旋斜视 (excyclotropia)二、斜视检查斜视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专科检查,其中一般检查包括询问病史和主诉,如斜视发生的时间、症状、母亲妊娠史、诱因、恒定或间歇、视远还是视近出现、单眼或是交替、斜视出现时的状态、阳光下眯眼、视物成双、治疗史等;另外还有视力检查与屈光检查:远、近视力;裸眼与矫正视力以及望诊:假性斜视,间歇或恒定,异常头位等。
什么是斜视如何诊断和治疗斜视

什么是斜视如何诊断和治疗斜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注意到有些人的眼睛看起来不太正常,眼球不能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这很可能就是斜视。
那么,到底什么是斜视?又该如何诊断和治疗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斜视,简单来说,就是两只眼睛不能同时看向同一个地方,一只眼睛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睛会出现偏斜。
这种偏斜可能是向内、向外、向上或向下。
斜视不仅会影响外观,还可能对视力和双眼视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斜视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的是先天性的,比如在出生时眼部肌肉发育异常或者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发育不完善;有的则是后天性的,例如眼外伤、眼部疾病(如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高度近视或远视等。
此外,不良的用眼习惯、神经肌肉系统的疾病也可能导致斜视的发生。
要诊断斜视,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首先是外观观察,医生会看患者在自然状态下眼睛的位置和外观,是否有明显的偏斜。
然后是视力检查,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因为视力问题有时也会导致斜视或者与斜视同时存在。
遮盖试验是诊断斜视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交替遮盖患者的双眼,观察未被遮盖的眼睛是否有移动。
如果有移动,就说明存在斜视。
另外,还有三棱镜检查,通过在患者眼前放置不同度数的三棱镜,来测量斜视的角度。
眼球运动检查也很重要,医生会让患者向不同的方向转动眼球,观察眼球运动是否协调、是否有受限。
同视机检查则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双眼的视觉功能和斜视的程度。
在诊断斜视的同时,医生还需要判断斜视的类型。
常见的斜视类型有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和下斜视。
内斜视就是眼球向内偏斜,外斜视则是向外偏斜,上斜视和下斜视分别是向上和向下偏斜。
此外,还有间歇性斜视,这种斜视不是一直存在,而是有时会表现出来,有时又看起来正常。
诊断明确后,接下来就是治疗了。
治疗斜视的方法主要包括配镜矫正、视觉训练和手术治疗。
对于因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引起的斜视,配镜矫正是首要的治疗方法。
通过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可以矫正视力,有时也能改善斜视的情况。
最新A―V型斜视

不伴有斜肌功能异常 :
单纯水平直肌加强与减弱术:斜视度差异不明 显
水平肌垂直移位术:内直肌总是向尖端移,外 直肌总是向开口移
垂直直肌水平移位术:临床少用
伴有斜肌功能亢进:斜肌减弱术
谢谢!
1.水平肌肉异常:Urist 2.垂直直肌异常:Brown 3.斜肌异常 4.解剖异常:面部构造异常
肌肉附着点异常
三、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早,小于12月发病者占58% 视物不适和视疲劳 代偿头位:
内斜A征和外斜V征下颌上抬 内斜V征和外斜A征 下颌内收 视力与双眼视功能
四、检查与诊断
一般情况: 眼位:角膜映光法、同视机法、三棱镜法。 眼球运动:斜肌异常,约1/3A征伴上斜肌
功能强,2/3V征伴下斜肌功能强。 眼底:内、外旋。 代偿头位:
检查注意点:
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 看近时为减少调节对眼位的影响,必要时双眼
附加 +3D镜片检查 交替遮盖加三棱镜法分别测定33cm和6m上、
中、下各眼位斜度 上、下转的幅度:一般采用25°
五、治疗:
手术目的:矫正原在位和阅读眼位视轴偏移,
A―V型斜视
什么是A-V型斜视?
A-V型斜视又称A-V征、A-V现象、Urist综合征 指伴有垂直非共同性的水平斜视,即双眼上、下 转时其水平斜视角不等,用A或V形象表示 A征向上方25°与向下方25°注视的水平斜视度相 差至少10△,V征15△
一、主要分类
A型内斜视:上转时内斜度加大,下转 时减小甚至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相差≥10△
A型外斜视:下转时外斜度加大,上转 时减小甚至无,两者相差≥10△
V型内斜视:下转时内斜度加大,上转 时减小甚至无,两者相差≥15△
AV现象

谢 谢
(三)眼球震颤的临床表现:与发病 眼球震颤的临床表现: 早晚有关。先天性发病, 早晚有关。先天性发病,因双眼反射 尚未建立无明显自觉症状,后天发病, 尚未建立无明显自觉症状,后天发病, 双眼视已巩固建立有明显自觉症状。 双眼视已巩固建立有明显自觉症状。 1.视力减退 1.视力减退 2.视动感 2.视动感 3.复视 3.复视 4.代偿头位 4.代偿头位 5.投射失误 5.投射失误 6.头部震颤 6.头部震颤
(二)病因: 病因: 1.知觉缺陷型 由眼球本身病变造成, 知觉缺陷型: 1.知觉缺陷型:由眼球本身病变造成, 引起黄斑成像不清,如先天性青光眼、 引起黄斑成像不清,如先天性青光眼、 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无虹膜等。 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无虹膜等。 2.运动缺陷型 主要在传出机构, 运动缺陷型: 2.运动缺陷型:主要在传出机构, 可能 累及中枢或同向动眼控制经路, 累及中枢或同向动眼控制经路,而眼部 本身无异常改变,呈冲动性眼球震颤。 本身无异常改变,呈冲动性眼球震颤。 隐性眼球震颤: 隐性眼球震颤:遮盖一眼后出现眼球震 为冲动型,快相向非遮盖眼。 颤,为冲动型,快相向非遮盖眼。
(二)病因 1、肌肉异常学说:水平肌肉异常 肌肉异常学说: 垂直肌肉异常 斜肌异常 2、解剖缺陷学说:A V面容 解剖缺陷学说: V面容 3、融合缺陷学说 PULLY学说 4. PULLY学说
(三)检查 1.角膜映光法 1.角膜映光法 2.同视机检查法 2.同视机检查法 3.视野计检查法 3.视野计检查法 4.三棱镜+ 4.三棱镜+遮盖法 三棱镜
外斜V征 外斜 征
外斜A 外斜
内斜A征
内斜V征
(六)治疗:手术治疗 治疗: 1.单纯水平肌肉手术 1.单纯水平肌肉手术 2.水平肌肉止端移位术 2.水平肌肉止端移位术 3.上 3.上、下直肌手术 4.上 4.上、下斜肌手术
《A―V型斜视》课件

本PPT课件将介绍A-V型斜视,包括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和结论。
什么是A-V型斜视
1 正位位置斜视
双眼在正位位置时一个向内偏斜,另一个向外偏斜。
3 远视斜视
在远视时斜视发生。
2 近视斜视
在近视时斜视发生。
A-V型斜视的病因
1 眼肌功能异常
双眼肌肉无法正常协调 工作,导致斜视。
预防A-V型斜视的措施
1 眼保健操
通过定期做眼保健操来锻炼眼肌,预防斜视的发生。
2 保持良好姿势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歪着头。
3 规律用眼
避免长时间用眼,进行适当的眼部休息。
结论和要点
• 了解A-V型斜视的定义、病因、症状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 预防斜视的发生,注意眼部保健和良好姿势。 • 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
2 遗传因素
家族中存在斜视病史, 增加患A-V型斜视的风 险。
3 生长发育异常
眼球长度或形状异常导 致视觉系统发育不完全。
A-V型斜视的症状
1 双视
看到两个重叠的图像。
2 倾斜头部
为了调整视觉,头部会 倾斜或转向一侧。
3 眼睛疲劳
长时间用眼后,眼睛会 感到疲劳和不适。
A-V型斜视的诊断方法
1 眼底检查
通过观察眼底的血管和视神经,医生可以确定是否有斜视。
2 眼球运动测试
测试双眼的运动范围和协调性。
3 视力检查
检查患者的远视和近视情况。
A-V型斜视的治疗方法
1 眼睛贴纸
通过遮盖健康眼睛眼肌肉的协调性。
3 手术矫正
通过调整眼肌的位置和张力来纠正斜视。
斜视的诊断标准

斜视的诊断标准
斜视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1. 视觉检查:包括眼球运动、双眼合作、视力检查等。
2. 手动检查:通过观察双眼的位置和运动来确定斜视的类型和度数。
3. 电子眼动追踪检查:利用电子设备检测双眼的运动和协调性。
4. 镜面显微镜检查:使用专业设备观察眼球运动和结构,以确定斜视的类型和程度。
5. 斜视特殊检查:包括斜视头位检查、重要的双眼运动相互关系检查等。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医生能够确定斜视的类型(如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下斜视等)和度数,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斜弱视(新)

斜 视 治 疗 方 法
非手术治疗
(一)弱视的治疗
(二)光学治疗
(三)药物治疗
(四)视能矫正训练
斜 视 治 疗 方 法
非手术治疗:
(一)弱视的治疗 精确的配镜和对单眼弱视患者的优势 眼的遮盖是弱视治疗的两个基本手段。 (二)光学治疗 1.框架眼镜:如内斜视患有明显的远视, 内斜视的部分或全部原因是由远视引起, 应给予全矫处方矫正。 2.三棱镜:对有复视的斜视患者,配戴 三棱镜使两眼视轴平行,可以消除复视。
眼的黄斑中心凹,经大脑视觉中
念
枢加工整合为单一立体物像的生
理过程。
双 眼 视 觉
视网膜对应:两眼视网膜具有 共同视觉方向的点或区域称为视网 膜对应点。
斜 视 后 视 觉 异 常
复视:斜视后,外界同一物体落在两
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即投射在注视 眼中心凹和斜视眼周边视网膜上,中 心凹的物像在正前方,周边视网膜的 物像在另一视觉方向上,因此一个物 体被感知为两个物像,称为复视 。
斜视与弱视
一
概 述 斜视检查 斜视治疗 斜视各论
内 容 纲 要
二 三 四 五 六
弱 视 眼球震颤
Kappa角:为瞳孔中线(假定存在的光
概
述
轴)与视轴(注视目标与黄斑中心凹 连线)的夹角。
概
述
单眼运动异向运动:双
眼同时向相反方向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调 节 性 内 斜 视
【治疗】首先以全矫处方矫正配镜, 有弱视治弱视。此类斜视不适于手术 矫正。每年验光一次,据屈光变化决 定是否调换眼镜。调换眼镜时应满足 视力和眼位正常。如戴镜后有轻度外 斜,则应减小球镜,以戴镜后正位或 内隐斜为好。
调 节 性 内 斜 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型斜视
• 党战卫(外斜V)-术后
左眼下斜肌切断,外退7,内缩6
V型斜视
• 李思佳(外斜V)-术前
V型斜视
• 李思佳(外斜V)-术后
双下斜肌切断,左外直肌后退5mm,内缩5mm
A型斜视
• 李亚娟(内斜A)-术前
A型斜视
• 李亚娟(内斜A)-术后
双上斜肌切断,左内直肌后退5mm
A型斜视
• 李亚娟(内斜A)-术前
A型斜视
• 李亚娟(内斜A)-术后
双上斜肌切断,左内直肌后退5mm
A型斜视
• 赵英哲(外斜A)-术前
A型斜视
• 赵英哲(外斜A)-术后
右外直肌后退6mm,下移半个肌腱 右内直肌缩短5mm,上移半个肌腱
A型斜视
• 赵英哲(外斜A)-术前
A型斜视
• 赵英哲(外斜A)-术后
右外直肌后退6mm,下移半个肌腱 右内直肌缩短5mm,上移半个肌腱
治疗要点
• 有人提出用垂直肌肉水平移位解决AV征 • 矫正A型斜视 上直肌向颞侧移位,下直肌向鼻侧移位 • 矫正V型斜视 上直肌向鼻侧移位,下直肌向颞侧移位 • 但是,很少人使用这种方法
V型斜视
• 李庆龙(内斜V)-术前
V型斜视
• 李庆龙(内斜V)-术后
V)-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