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环流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洋环流简介

2011-04-26 | 编辑:chc | 【大中小】

大洋中的海水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像陆地上的河流那样,长年累月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流动着。海洋环流一般是指海域中的海流形成首尾相接的相对独立的环流系统或流旋。就整个世界大洋而言,海洋环流的时空变化是连续的,它把世界大洋联系在了一起。

大洋环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风、大洋的位置、海陆分布形态、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称为科氏力)等都施加了影响,可以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风不仅能掀起浪,还能吹送海水成流。常年稳定的风力作用,可以形成一支长盛不衰的海流。经久不停的赤道流,就是被信风带吹刮的偏东风而形成的。稳定的西风漂流,则要归功于强有力的西风带。但是,大洋环流形成的“环”,却不能把功劳都记在风的账簿上,大陆的分布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都占着重要的位置。当赤道流一路西行,到了大洋西边缘时,被大陆挡住了去路,于是一小股海水潜入下层返回,成为赤道潜流;其余大部分转弯另辟他途,继续前进。地转偏向力决定了转弯的方向。在北半球,海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偏向右转,在南半球则使它向左转。加上大陆的阻挡,水到渠成,海流便大规模地向极地方向拐弯了。在海流向极地方向行进途中,地转偏向力一刻也不放松,拉偏的劲头越来越足,到纬度40度左右时,强大的西风带与地转偏向力形成合力,使海流成为向东的西风漂流。同样的道理,西风漂流到大洋东岸附近,必然

取道流向赤道,从而完成了一个大循环。

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差异也是形成环流的重要原因,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被称为“热盐环流”。高纬度地区冰冷、含盐量高的海水从深海流向低纬度的海洋,低纬度的高温洋流则由南往北流,形成全球热量的“交换机”。形成于北大西洋的冷水团在深层以西边界流的形式向南流去,之后围绕着南极绕极急流,部分和形成于威德尔海的南极底层水混合,流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在那里上翻穿过温跃层到达上层海洋。它和大气中的哈德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等一起,构成了对维持全球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至关重要的经向环流体系。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20世纪以来欧亚地区降水增加,积雪、冰川不断融化,造成北大西洋的深水盐分被冲淡,从高纬度地区下沉的力量便减少了。

黑潮是北太平洋的一支西边界流,是对我国海域影响最大的环流流系。高温高盐的黑潮,携带着巨大的热量,浩浩荡荡,不分昼夜地由南向北流淌,给日本、朝鲜及中国沿海带来雨水和适宜的气候。在洋盆西侧,北赤道流的一支向南汇入赤道逆流,一支沿菲律宾群岛东侧北上,主流从台湾东侧经台湾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进入东海,沿陆坡向东北方向流动。到九洲西南方又有一部分向北称为对马暖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在进入对马海峡之前,在济州岛南部,有一部分进入黄海,称为黄海暖流。黑潮主干经吐噶喇海峡,进入太平洋,然后沿日本列岛流向东北,在北纬35°附近分为两支:主干转向东流直到东经160°,称为黑潮延伸体;一支在北纬40°附近与来自

高纬的亲潮汇合一起转向东流汇入黑潮延伸体,一起横穿太平洋。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在海域处于西北太平洋黑潮流系和亲潮流系交汇区域,黑潮流系和亲潮流系都是较稳定的流系。在日本岛南部,受黑潮流系控制,海流向北流动,因此,不存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污水直接进入我国管辖海域的条件;福岛附近海域受亲潮流系沿岸流的影响,污染物以向南漂移为主,到达东京东北部海域后,与黑潮汇合,随黑潮向东进入太平洋,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到达我国海域。直接进入海洋的核电站放射性污染物可能影响我国海域的长期输运

主要是通过黑潮流系由福岛向南经日本以东海域向东进入太平洋这

一途径。污染物随黑潮进入北太平洋中纬度区域后,水体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在太平洋一直向东到达中东部转向南流动,到达赤道附近再转向西流动,到达菲律宾以东黑潮源地,然后向北流动,通过台湾东部黑潮向北进入我国东海。这将是一个数十年尺度的运动过程,随着漂移扩散距离和扩散时间的增加,放射性污染物的浓度将显著减小,到达我国海域后的放射性污染物扩散后的浓度已经非常低,不会对我国海域环境造成直接危害。

大洋环流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