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学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2.健康的影响因素: ①急性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威胁所造成的突发事件 ②慢性、持续性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构成的威胁 ③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④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①行为和生活方式 ②环境因素 ③生物学因素 ④健康服务因素】 3.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健康素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4.健康素质:是指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 5.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6.健康促进的5点策略(行动领域): ①制定健康的公共策略 ②创造支持性环境 ③强化社区行动 ④发展个人技能 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7.健康促进的内涵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判断】 ①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是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部门 ②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疾病预防 ③健康促进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 ④健康促进是运用多学科、多部门、多手段来增进群众的健康 ⑤健康促进强调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的全过程 ⑥健康促进是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学基础上,强调健康-环境-发展三者的整合 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 ① 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关键”) 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卫生领域所有工作的基石 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
9.健康促进应力求通过3个主要策略促进健康的发展: ①社会动员:强调群众的参与 ②倡导与游说:开发领导,领导的支持 ③协调: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10.新公共卫生与传统的区别: 传统公共卫生 新公共卫生 重视为人们提供基础设施 给人们提供有力社会支持 关注传染病 同时关注慢性病和精神卫生 重视教育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重视创造有益健康的社会环境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为主 研究方法扩展到多学科
第四章 健康相关行为 1.健康行为的分类: ①基本健康行为:如平衡膳食、适量睡眠等 ②预警行为:如使用安全带、车祸后的自救 ③保健行为:如定期

体格检查、预防接种 ④避开环境危害:主动回避、积极应付 ⑤戒除不良嗜好 2.危险行为的分类: ①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如烟、酒、毒、赌、性乱 ②致病行为模式:A型行为(TABP 冠心病易发行为) C型行为(TCBP肿瘤易发行为) ③不良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遵医行为) *包括:A.求医行为中的隐瞒和恐惧 B.角色超前或滞后 C.角色心理冲突,如求医与工作不能两全 D.其它,如迷信、悲观绝望等 ④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3.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 ①潜伏期长 ②特异性差 ③协同作用强 ④变易性大 ⑤广泛存在 4.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的理论: A.“知信行”模式 1.基本概念:①知—知识(学习),是基础 ②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③行—行为建立或改变,是目标(三者之间有因果联系,但没有必然性。即必要而不充分。 2.态度是行为的前奏,转变行为必先转变态度,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①信息的权威性 ②传播的效能 ③恐惧因素 ④行为效果和效益 3.知而不行的原因分析: ①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需割舍个人的爱好。例:低盐 无味 高血压 ②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需付出艰苦的努力例:控体重,节食+运动 ③担心改变行为会危害社会关系 ④担心意义不大。尤其老人 ⑤侥幸心理
B.健康信念模式: 1.概念:基于信念可以改变行为的逻辑推理 2.健康信念形成主要涉及的因素: ①对疾病威胁的认知: 严重性、易感性 ②对采取健康行为后得益的认识和克服改变行为中困难的决心 ③提示因素 ④社会人口学因素 ⑤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3.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自信心。 C.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1.概念:强调了根据个体或群体的需求来确实行为干预的策略,不同阶段所采取的转化策略也不尽相同。 2.行为转变的5个阶段: ①没有准备阶段:提高认识,唤起情感 ②犹豫不决阶段:帮助促进行为转变,协助制定行为转变计划,提供行为转变的技能 ③准备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采取逐步转变行为的步骤,寻求社会支持 ④行动阶段:争取支持,替代方法,成功者现身说法,家属同伴的支持 ⑤维持阶段:创造支持环境,巩固行为转变的成果 ⑥终止阶段:对于一些成瘾性行为 5.个体行为的矫正:①脱敏疗法 ②厌恶疗法 ③示范疗法 ④强化疗法 6.脱敏疗法:以认知原理为基础,在治疗中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主动提供这一刺激因素,适时修正个体对刺激因素的错误认知,再通过反复的操作强化,就可达到消除这种过于敏感行为的目的。 7.厌恶疗法

:或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8.示范疗法:以某人或某团体的行为作为一种刺激(示范),使观察者发展近似的想法、态度与行为。经由观察学习,当事人可以学习去表现期望的行为而不需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 9.强化疗法:是一种在行为发生后通过正面强化或负面强化来矫正行为的方法。迄今为止在帮助个体矫正危险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方面最有前途的行为矫正手段。
第七章 健康管理与我国的健康促进 1.健康管理: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2.人类健康-疾病模式的演变: ①神道医学模式 ②经验实证医学模式 ③生物医学模式 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即古代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近代机械医学模式——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健康管理的实质:【选择、判断】P97
第八章 传播与传播技巧 1.传播:是个人之间和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过程。 2.传播的基本特性: ①社会性 ②普遍性 ③工具性 ④共享性 ⑤互动性 3.人类传播行为的分类: ①自我传播:最基本传播活动 ②人际传播:最基本社会传播模式 ③组织传播 ④大众传播 4.拉斯韦尔模式(即5W模式): 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信息、传播途径、受者、效果 A.传者的职能: ①收集信息 ②加工制作讯息 ③发出信息 ④收集与处理反馈的信息 B.健康信息的特点: ①符号通用 ②科学性 ③针对性 ④适用性 ⑤指导性 ⑥通俗性 C.传播的渠道选择的原则: ①保证效果原则 ②针对性原则 ③速度快原则 ④准确性原则 ⑤经济性原则 D.受着对信息的选择性(选择、判断) ①选择性接触:受传者总是选择接受那些自觉有兴趣和需要,和自己固有观念相一致的信息,回避无关的、与自己观念相反的信息。 ②选择性理解: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尽量按照自己固有的观念和兴趣去理解信息,并把与自己固有观念不一致的信息作出适合与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③选择性记忆:人们总是

容易记忆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相一致,有自觉需要和兴
趣的信息,而容易忘记自己不感兴趣,对自己不利或无利,特别是使心理受到创伤的事物。 E.健康传播的效果分为4个层次: ①知晓健康信息:是传播效果中的最低层次 ②健康信念认同 ③态度转变 ④采纳健康的行为:是传播效果最高的层次 5.把关人:是指在信息传递路线上,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其职责是对信息进行选择、取舍,突出处理及删节,决定向受众提供哪些信息,并试图通过这些信息造成某种影响。如记者、编辑以及媒体的决策者。 6.人际传播技巧:【选择、判断】P110-113 1)谈话的技巧 ①尊重对方 ②力求讲普通话 ③适当重复重要的和不易被理解的概念 ④语言通俗易懂 ⑤谈话的内容简单明确 ⑥及时取得反馈 2)非语言传播技巧 ①无声的动姿:手势、触摸、眼神与注视方向、面部表情 ②无声的静姿 ③有声的类语言 ④时空语:时间语、空间语 3)倾听技巧 4)提问技巧 5)反馈技巧 6)组织小组讨论技巧 7.材料的预实验的基本方法:【选择、判断】 ①问卷调查法 ②中间位置间断调查法:如超市门口、地铁出口、汽车站等 ③剧场测试法:尤为适用于试听材料的预实验 ④重点人群调查法 ⑤可读性测试 ⑥把关人调查
第十章 健康促进规划设计 1.健康促进规划设计的意义: ①规划是科学管理 ②规划是行动指南 ③规划是协调纲领 ④规划是评价标尺 2.规划设计的原则: ①目标原则 ②整体性原则 ③前瞻性原则 ④灵活性原则 ⑤可行性原则 ⑥参与性原则 ⑦成功的原则 3.规划设计的模式: (一)评估—分析—行动模式(“3A”模式) 1)评估:①信息收集 ②确定当前发展水平 ③找出存在问题 2)分析:①直接原因 ②潜在原因 ③基础原因 3)行动:①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 ②制定具体目标 ③选择实现具体目标的措施 ④确定具体行动 ⑤进行资源分析和作预算 ⑥开展活动 ⑦确定对具体活动进行监测与评估的指标 (二)格林模式(PRECEDDE-PROCEED模式) 1)特点:从“结果入手”的程序,用演绎的方式进行思考,即从最终的结果追溯到最初的起因。该模式的结构考虑了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 2)该模式由两个阶段组成: ①诊断阶段(或称需求评估):即PRECED阶段,指在教育、环境诊断和评价中应用倾向、促成及强化因素。 ②执行阶段:即PEOCEED阶段:指执行教育、环境干预中应用政策、法规和组织的手段。
3)格林模式的程序: 4.健康促进规划设计的程序: ①社区需求的评估 ②确定优先项目 ③确定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④教育策略和

干预规划的制定和执行 ⑤规划的评估 5.社区诊断:又称社区评估,是一个通过客观的科学方法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社区内的组织机构、政策、资源现状进行确定的过程。 6.社区评估内容:【小题】P145 ①与健康有关的问题 ②与健康服务相关问题 ③当地资源情况 ④当地高层领导对卫生政策的承诺 ⑤社会与经济状况 ⑥立法情况 7.社区需求评估方法:P146 ①知情人座谈会 ②特尔斐法 步骤 目的 1 社会学诊断 生活质量—需求 2 流行病学诊断 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 3 行为与环境诊断 健康问题的行为和环境因素 4教育与组织诊断 倾向、促成、强化因素 5管理与政策诊断 组织、管理能力,资源、政策、人员能力和时间安排 6~9 评价阶段(执行与过程评价、近期效果评价、中期效果评价、远期效果评价) 评价(贯穿始终)
③社区研讨会或群众听证会 ④专题组讨论 ⑤小组工作法 ⑥观察法 ⑦利用常规资料 ⑧流行病学调查 8.确立优先项目的评价标准:①重要性 ②可行性 ③有效性 *在安排优先项目时有两个标准可供选择,即重要性和可改变性 9.规划的具体目标必须回答3个W和2个H ①who? 对谁? ②what? 实现什么变化? ③when? 在多长期限内实现这种变化(1年、5年)? ④how much? 变化程度多大(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 ⑤how to measure it 如何测量这种变化(指标或标准)? 10.影响健康行为的3类因素:【名解或选择】 ①倾向因素:通常先于行为,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或是诱发产生某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 ②促成因素:指促使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及任何类似的资源;医疗费用、诊所距离、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行政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等。 ③强化因素:是存在于干预行为后加强(或减弱)某种行为的因素,如奖励或惩罚以使某种行为得以巩固或增强、淡化或消除。包括社会支持、保健人员的劝告、教师 同伴 长辈 配偶 领导的影响、人们对行为后果的感受(包括对行为负面影响后果的感受)。 *注意:1)三大因素并不相互排斥,有时同一因素可同时归入两类因素之中 2)三类因素都有积极的正向的一面和消极的负向的一面 11.干预策略和措施制订的目标人群分类: ①一级目标人群:规划希望这些人群将实施所建议的健康行为或项目活动,目标将最终通过他们的行动来实现。他们是项目的直接的受益者。 例如:婴幼儿保健教育计划的一级目标

人群包括:婴幼儿母亲、(外)祖母;其它亲属及婴幼儿实际监护人。 ②二级目标人群:对一级目标人群有重要影响,能激发和加强一级目标人群行为和信念的人。 例如:卫生保健人员、朋友、有关领导等。
③三级目标人群:决策者、经济资助者和其它对项目的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