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设计2-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层模块集成是将各个不同的功能模块,包括新设计的 与复用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通常采用 硬件描述语言对电路进行描述,其中需要考虑系统时钟/ 复位、I/O环等问题。 前仿真也叫RTL级仿真。通过HDL仿真器验证电路逻辑 功能是否有效。在前仿真时,通常与具体的电路物理实 现无关,没有时序信息。

硬件设计定义说明描述芯片总体结构、规格参数、模块 划分、使用的总线,以及各个模块的详细定义等。
对于需要重新设计的模块进行设计;对于可复用的IP核 ,通常由于总线接口标准不一致需要做一定的修改。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 顶层模块集成(Top Level Integration)

• 前仿真(Pre-layout Simulation)
SoC设计方法与实现
第二章
SoC设计流程
内容大纲
• SoC设计的特点 • 软硬件协同设计 •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内容大纲
• SoC设计的特点 • 软硬件协同设计 •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SoC设计特点
• 一个完整的SoC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也称
为架构设计),软件结构设计和ASIC设计( 硬件设计)。 • SoC设计与传统的ASIC设计最大的不同在于 以下两方面:
第四阶段:1977年研制出在30平方毫米的硅晶片上集成15万个晶体 管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 Large-Scale Integration)。 第五阶段:1993年随着集成了1000万个晶体管的16MB FLASH和 256MB DRAM的研制成功,进入了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 Ultra Large-Scale Integration)时代。 第六阶段:1994年由于集成1亿个元件的1GB DRAM的研制成功, 进入巨大规模集成电路(GSI,Giga Scale Integration)时代。
Q&A
软件和硬件实现的优缺点
内容大纲
• SoC设计的特点 • 软硬件协同设计 •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 硬件设计定义说明(Hardware Design
Specification)

• 模块设计及IP复用(Module Design & IP
Reuse)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 形式验证(Formal Verification)

• 可测性电路插入(DFT,Design for Test)

形式验证也是一种静态验证方法。 在整个设计流程中会多次引入形式验证用于比较RTL代 码之间、门级网表与RTL代码之间,以及门级网表之间 在修改之前与修改之后功能的一致性。 可测性设计是SoC设计中的重要一步。通常,对于逻辑 电路采用扫描链的可测试结构,对于芯片的输入/输出端 口采用边界扫描的可测试结构。基本思想是通过插入扫 描链,增加电路内部节点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以达到 提高测试效率的目的。一般在逻辑综合或物理综合后进 行扫描电路的插入和优化。
集成电路发展的6个阶段
• •
第一阶段:1962年制造出包含12个晶体管的小规模集成电路(SSI, Small-Scale Integration)。 第二阶段:1966年集成度为100~1000个晶体管的中规模集成电路 (MSI,Medium-Scale Integration)。

• • •
第三阶段:1967~1973年,研制出1千~10万个晶体管的大规模集 成电路(LSI,Large-Scale Integration)。


SoC设计更需要了解整个系统 的应用,定义出合理 的芯片架构,使得软硬件配合达到系统最佳工作状 态。因而,软硬件协同设计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SoC设计是以IP复用或更大的平台复用为基础的。 因而,基于IP 复用的设计是硬件实现的特点。
内容大纲
• SoC设计的特点 • 软硬件协同设计流程 •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 功耗分析(Power Analysis)



在设计中的许多步骤都需要对芯片功耗进行分析,从而 决定是否需要对设计进行改进。 在版图布局规划后,需要对电源网络进行功耗分析( PNA,Power Network Analysis),确定电源引脚的 位置和电源线宽度。 在完成布局布线后,需要对整个版图的布局进行动态功 耗分析和静态功耗分析。 除了对版图进行功耗分析以外,还应通过仿真工具快速 计算动态功耗,找出主要的功耗模块或单元。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 单元布局和优化(Placement &
Optimization)

• 静态时序分析(STA,Static Timing
Analysis)

单元布局和优化主要定义每个标准单元的摆放位置并根 据摆放的位置进行优化。
STA是一种静态验证方法 通过对提取电路中所有路径上的延迟等信息的分析,计 算出信号在时序路径上的延迟,找出违背时序约束的错 误,如检查建立时间(Setup Time)和保持时间( Hold Time)是否满足要求。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 逻辑综合(Logic Synthesis)

• 版图布局规划(Floorplan)

逻辑综合是指使用EDA工具把由硬件描述语言设计的电 路自动转换成特定工艺下的网表,即从RTL级的HDL描 述通过编译与优化产生符合约束条件的门级网表。 版图布局规划完成的任务是确定设计中各个模块在版图 上的位置,主要包括: I/O规划,确定I/O的位置,定义电源和接地口的位 置; 模块放置,定义各种物理的组、区域或模块,对这 些大的宏单元进行放置; 供电设计,设计整个版图的供电网络,基于电压降( IR Drop)和电迁移进行拓扑优化。
软硬件协同设计流程
软硬件协同设计流程
1.系统需求说明
系统设计首先从确定所需的功能开始,包含系统基 本输入和输出及基本算法需求,以及系统要求的功 能、性能、功耗、成本和开发时间等。在这一阶段 ,通常会将用户的需求转换为用于设计的技术文档 ,并初步确定系统的设计流程。
2.高级算法建模与仿真
设计者将使用如C和C++等高级语言创建整个系统的 高级算法模型和仿真模型。目前,一些EDA工具可 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一步骤。有了高级算法模型,便 可以得到软硬件协同仿真所需的可执行的说明文档 。此类文档会随着设计进程的深入而不断地完善和 细化。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 物理验证(Physical Verification)



物理验证是对版图的设计规则检查(DRC,Design Rule Check)及逻辑图网表和版图网表比较(LVS, Layout Vs. Schematic)。 DRC用以保证制造良率。 LVS用以确认电路版图网表结构是否与其原始电路原理 图(网表)一致。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 ECO修改(ECO,Engineering Change
Order)

ECO修改是工程修改命令的意思。 这一步实际上是正常设计流程的一个例外。当在设计的 最后阶段发现个别路径有时序问题或逻辑错误时,有必 要通过ECO对设计的局部进行小范围的修改和重新布线 ,并不影响芯片其余部分的布局布线。在大规模的IC设 计中,ECO修改是一种有效、省时的方法,通常会被采 用。
软硬件协同设计流程
3.软硬件划分过程
设计者通过软硬件划分来决定哪些功能应该由硬件 完成,哪些功能应该由软件来实现。这是一个需要反复 评估-修改直至满足系统需求的过程。
4.软硬件同步设计
由于软硬件的分工已明确,芯片的架构及同软件的 接口也已定义,接下来便可以进行软硬件的同步设计了。 其中硬件设计包括RTL设计和集成、综合、布局布线及 最后的流片。软件设计则包括算法优化、应用开发,以 及操作系统、接口驱动和应用软件的开发。
wk.baidu.com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 寄生参数提取(Parasitic Extraction)

• 后仿真(Post-layout Simulation)


通过提取版图上内部互连所产生的寄生电阻和电容值, 进而得到版图实现后的真实时序信息。 这些寄宿生电路信息将用于做静态时序分析和后仿真。 后仿真也叫门级仿真、时序仿真、带反标的仿真,需要 利用在布局布线后获得的精确延迟参数和网表进行仿真 ,验证网表的功能和时序是否正确。后仿真一般使用标 准延时(SDF,Standard Delay Format)文件来输入 延时信息。
基于标准单元的SoC芯片设计流程
• 时钟树综合(Clock Tree Synthesis)

• 布线设计(Routing)

SoC设计方法强调同步电路的设计,即所有的寄存器或 一组寄存器是由同一个时钟的同一个边沿驱动的。构造 芯片内部全局或局部平衡的时钟链的过程称为时钟树综 合。分布在芯片内部寄存器与时钟的驱动电路构成了一 种树状结构,这种结构称为时钟树。时钟树综合是在布 线设计之前进行的。 这一阶段完成所有节点的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