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目标与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的目标与要求
教师要形成良好的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必须很好地了解合作学习的目标与要求,并在日常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组织中加以落实。
一、合作学习的目标
合作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学生社会化进程。
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组织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育人性原则
合作学习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大目标为出发点,实现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全面发展中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2.全面性原则
合作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但并不是要求学生“整齐划一”。我们在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使每一个受教育
者的“潜能”得到开发,超越原有的认知水平及自我,使不同的学生在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和谐性原则
合作学习是在师生关系、教育过程、教育环境和教育效果等方面达到和谐,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文明、优美的育人环境,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等诸多因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身心发展诸多因素的和谐发展。
4.激励性原则
合作学习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坚持以表扬、鼓励、引导为主,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的乐趣、创新的渴望,调动学生的内驱动力,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自强心和进取心,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发展。
5.主体性原则
合作学习中学习、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等活动中,让学生有学会、会学、成功、创新的主动,从而使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素质获得全面提高,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6.优化性原则
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在组合时,首先要对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特长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合作小组,小组人数通常3~4人或4~6人为一组。在充分尊
重学生,遵照自愿的原则基础上,力求使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组与组间总体水平基本一致,都应是全班的截面或缩影,这样的组合才是最优组合,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同伴成功。
合作学习通过创设“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活动形式来改变班级的教学结构,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组与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7.互补性原则
合作学习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讨论交流中教师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共同讨论中先自学后协商,先组内后组外,把个人学习变为集体共进、共享,形成合作、互相促进的动力机制。
有小组学习目标,更要有巩固小组学习形式的措施。在进行集体评价时,注意帮助薄弱小组,小结时要包含对协作互助典型事例的表彰与鼓励等。
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都获得关照,使优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注意纠正角色固定化,让学生既要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形成特色互补。
8.平等性原则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为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长轮换担任,力求改变小组内强者独占一方的局面,使人人参与的机会均等,使组内成员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三、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
1.混合编组
合作学习的专家都建议异质分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特长爱好、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家庭背景、守纪状况等将学生分组,这样有助于打破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障碍,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按能力水平将学生混合编组的目的是提倡同伴互教,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好处。能力强的学生为能力弱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并在帮助能力弱的学生的过程中巩固并提高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除此之外,混合编组可以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丰富学生的思维。
但有许多父母、教师和学生担心把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组会导致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他们害怕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为教其他学生而浪费了时间并会感到厌烦;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可能跟上那些好学生,从而会有种挫败的感觉。但有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1)在共同学习环境中较之在其他学习环境(比如自学)中,能学到和掌握更多的知识;(2)通过向其他同学讲解学习内容可以提高他的认知、推理水平;(3)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增强他们的从属感、接纳感和责任感;(4)为他们将来的职业作准备,像医生、经理和律师之类的职业,领导才能和教学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而也有研究发现“学困生”(他们常常被正确地或错误地划定为能力低的学生)也能从中获益。共同学习将使学生取得较高的成绩,特别是“学困生”。“学困生”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其原因可能为:(1)得到更多的帮助,因为不仅仅是教师,而且他们的小组成员都在帮助他们;(2)通过观察优生的学习过程来获益;(3)因为小组同学希望他们成功,所
以尝试的动机更加强烈。当合理地安排小组任务来提高合作技能时,“学困生”就能最大程度地获益。“学困生”往往缺乏这方面的技能。这一缺陷导致了他们缺乏自尊和动机。
对混合编组有效性的评判还牵涉到人们对教育作用的看法。教育是否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通过考试?教育是否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关心、共同合作,学会接受与己不同的意见,并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然而,也有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专家提出混合编组并不总是有效的,针对某些特定的内容和目标,或许同质小组更为有效。
混合编组的步骤:问题提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组内讨论、组际讨论)──师生共评。
2.建立“专家组”
有研究者研究了几种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集体的任务,他给出的一个例子是“给人编号”。譬如说学生5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个号,从1号到5号。这是一种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第一步,建立本组,把本组中的成员进行编号;第二步,把所有具有相同编号的人组成一组(即所有1号组成一组,所有2号组成一组……),建立专家组;第三步,各个专家组分别研究、讨论弄通一个问题;第四步,每个成员分别回到原来的本组,把自己在专家组中弄通的问题分别教给本组中的其他成员;第五步,本组中的成员编写一份本课内容的提纲式教案;第六步,进行考察并及时反馈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