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让语文教学更有魅力,更有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用图片、音频、
视频等形式来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
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性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分组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增强他们对语文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创意写作:语文课堂可以设置一些创意写作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
的想法和情感。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鼓励和赏识,激发他们对语文写作的热情。
4. 实践性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实际
操作中体会语文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活动、外出写生、参观文
化场所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
5. 趣味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
学习兴趣。
可以组织语文知识竞赛、语文文化展示、语文节日庆祝等活动,让语文课堂充
满欢乐和趣味。
如何让语文学习更有趣?
如何让语文学习更有趣?让语文学习不再继续枯燥无聊:深入趣味课堂的无限可能语文学习,作为基础学科,却面临着学生兴趣失衡的困境。
如何让语文学习更有趣,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参考相关理论,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见解,旨在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打破传统,构建体系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以“教授学生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严重缺乏互动和参与。
因此,要让语文学习更有趣,就要颠覆传统,构建体系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1. 游戏化学习:将语文知识融入游戏情境,如角色扮演、故事猜谜、诗词接力赛等,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2. 项目式学习: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合作交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
3. 体验式学习: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戏剧表演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二、注重文本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文学习最需要阅读,而阅读兴趣是自学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注重文本魅力的挖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选择合适的文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生动有趣、富有思想性的文本,并结合时代特点,选取与学生生活密不可分的文本,引发情感共鸣。
2. 营造阅读氛围:创建读书角、开展读书分享会、推荐优秀书籍等,营造浓郁的泛读氛围,释放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引导深入阅读: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理解和创造性阅读,引导他们思考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并进行情感表达和个性阐述。
三、融合科技元素,打造智慧课堂科技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教师应充分利用科技元素,打造智慧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1. 应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2. 利用网络平台:借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式教学、线上答疑、资源共享等,打破时空限制,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三、 寓语文 教学 于艺术 审美过 程 中
具 有审美魅力和审美价值 的语文教学 ,能在很 大程度上让 学生不 由 自主地产生愉悦情结 , 乐此不疲地进入学习的过程 , 甚 至将认识过程本身也作 为一种快乐活动 , 由此更 自由、 自觉 并 更 地获取认知信息。 语 文的教 学过程与审美活动从来就是血脉相融 的。语文教
这样 的教师学习 , 简直是“ 与狼共 舞” 。当然 , 上述 现象 只是极个 别 的 , 的师资队伍整体上说素质不错 , 我们 只是有些观念和理念 须转变一下。 在感情上 , 把学生 当作 自己的朋友和孩子 , 要理解 、
爱护他们 , 多倾听他们心声 , 多讲道理 , 尽可 能地 运用赏识 教育
前进。 上述立意 , 有些虽还待推敲 , 但学生们的思路的确打开 了, 学 生真正参 与到课堂上来进行激烈 的讨论 , 真可谓“ 一石激起千 层 浪”这不仅拓宽 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 , 而且也改变 了传统的“ 填 鸭式 ”一言 堂” “ 的教学模式 , 同时也使课堂气氛 热烈活跃起来。
、
构 建新 型的师 生关 系
我国传统 的教育过分 注重老师 的地位和身份 ,强调老师的
权威 , 教师往往凌驾于学生之上。学 生稍有差错 , 热讽 和劈头盖脸的呵斥 。甚至是 一顿
拳脚。电视 、 报纸上 曾有过这样 的报道 : 某学生因拿 了同学 的学 习用品 , 而被老师脸上刺个 “ 字 ……试 问, 贼” 在这样的师生环境 里, 学生见了老师怎能不会 象老 鼠见 了猫一样? 又何谈师生之 间 的民主、 平等?在这样的课 堂上 , 又有哪些学 生敢 于踊跃 回答老 师的提 问, 发表 自己的见解 ?他们 的心被恐惧和不安充塞 , 跟从
本应是最能激发人无限情思和精神 意蕴 的学科 , 会和“ 竟 枯燥 ” 、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化为漫画、游戏、电影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化的教学: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来感受语文的魅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文化古迹,或参观文化展览。
3. 个性化的教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来进行教学。
这样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 创意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创意的评价方式,例如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让学生在表演中得到更实际的提高和认可。
5. 吸引学习的氛围: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还需要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温馨、开心,从而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富有生命活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感受语文,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避免语文学习枯燥乏味?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避免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激发学习兴趣,辞行枯燥乏味语文学习,是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但,悠久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并不一定令学生只觉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每个时代教育工作者都需琢磨的问题。
一、打破传统,构建多元化学习场景1.情境化教学:将语文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运用情境教学法,将课本知识融入真实场景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感受语文的魅力。
例如,学习古诗时,可以设计模拟古代场景,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学习小说,也可以分组合作演绎故事情节,让学生体会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2.互动式学习:帮助和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议论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他们在思辨中提升语文素养。
3.科技赋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语文知识融入到动画、视频、游戏等形式,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将课文改编成动画短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记忆;借助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学习,拓展学习空间。
二、关注学生需求,打造个性化学习体验1.兴趣导向: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语文学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
例如,喜欢漫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创作语文相关的漫画作品;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歌曲的形式演绎诗歌。
2.实现差异化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置更高难度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参与更深入的探究;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消除学习障碍。
3.评价多元化: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表达和认真思考,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的成就感。
例如,可以采用口头表达、作品展示、项目式学习等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创造和谐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1.阅读推广:鼓励学生泛读课外书籍,并将阅读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如何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
如何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能力的重要场所,但有时候语文课堂显得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
为了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入手,创造一个富有兴趣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学习环境。
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需要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文言文阅读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新颖的题材或热门话题,结合时事和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可以利用电子辞典、学习软件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和知识。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乐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和游戏,如语文知识竞赛、剧本创作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此外,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例如,可以利用音乐、诗歌、歌曲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和韵律。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讲述、小品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最后,在学生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可以通过作业、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朗读比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通过及时的评价和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进步空间,推动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
总结起来,要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引入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方法、创造积极活跃的教学形式,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措施来实施。
让语文课程活力四射
让语文课程活力四射提及语文教学,总是和单调乏味、枯燥无趣相关联。
究其原因,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等庸俗手段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
要想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做法不妨一试:一、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要想使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具有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
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
二、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1、紧抓课本中的佳段美句,让学生反复诵读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
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让学生反复诵读。
在教学中,我一般都会安排这样几个层次的读: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品读。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2、补充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
针对这一点,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
其一,我在班中开辟了“每周必读”,让学生诵读、摘记,并进行评比。
其二,我充分利用每天读报的时间,把每周星期天的读报时间设定为听读欣赏课,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名作,让学生欣赏、品读,使他们体会到了诗情画意。
另外,我还让同学们作好课外阅读摘记,并不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在班中掀起了广读诗文的热潮。
三、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1、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乐”语文例如:在上《狼》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我设计了一个答记者问的小环节。
我班李美和张兰两位同学扮演记者,她们设计的问题很尖锐,在采访的时候很快进入角色。
2、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在班中组织了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
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活力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表达和认知世界的重要课程,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每位教师和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活力,需要采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到愉悦和舒适,从而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使用多媒体教具、以及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还可以通过选取有趣的教学内容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感。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故事讲解、互动游戏等方式,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或者借助课外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
可以组织语文知识竞赛、语文学习展示、语文才艺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兴奋。
课堂上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家长的参与也是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活力的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到指导和支持的作用,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发挥和实践的机会。
家长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活动、语文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从而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语文课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显得沉闷乏味,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成为了每个语文教师共同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打造活力语文课堂中,多媒体应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刺激下更好地接受知识。
使用PPT展示课文内容、配合音频视频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课文内容。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课外拓展,比如观看有关课文内容的动画片、纪录片等,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兴趣。
二、开展语文知识竞赛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
可以把语文知识竞赛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设立“语文之星”、“语文达人”等头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会更加乐于接受知识,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更加有活力。
三、组织语文文化活动语文课堂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活动,比如书法比赛、诗歌朗诵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注重学生参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强课堂的活力和互动性。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很多,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都要不断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一些有趣、美妙的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表扬和奖励学习进步明显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收获。
打造“活力四射”的初中语文课堂
打造“活力四射”的初中语文课堂初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知识的重要场所,要想打造“活力四射”的初中语文课堂,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课堂氛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谈一谈如何打造“活力四射”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他们才会用心去学,进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不仅能理解语文知识,还能运用自如,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
二、课堂氛围1.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语文课堂要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不要让学生觉得语文是一种负担和压力。
2.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知识的引路人和学习的伙伴。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鼓励学生多样化表现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诗词朗诵、小品表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语文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1.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应该多样化,不仅包括语言文字知识的教学,还应该有文学作品的鉴赏、文学常识的讲解、古代典籍的阅读等,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了解生活,通过理解文学作品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开设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在语文课堂上,除了规定的课本内容外,可以增设一些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选择,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的魅力不是外在的,而是由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语言文字是魅力的根本所在。
从教学看,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发展。
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自己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让自己的课堂变得丰富、丰满、丰厚、丰实。
因此,语文教学应始终关注学生主体的感悟体验,引导孩子在自主积极的语文实践中感受语文、理解语文,进而喜爱语文、享受语文。
一、让语文教学充满情趣,色彩斑斓——快乐展示有位专家曾经说过“是小草就让他绿化大地,是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每个班里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作为老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形式要求学生,老师就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各自的小组内展示其闪光点,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
”例如:课本剧表演小组、故事大王小组、古诗背诵小组、美文诵读小组等,对于成立的这些小组,不要不管不问,一定要随时摸清情况,一旦学生们准备成熟,一定在班里给他展示的机会,并且采用自评、组评和师评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潜能,张扬个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让语文教学充满愉悦,汲取营养——快乐读书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李亮在回答记者的采访时说”不重视读书是语文教学的致命伤。
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曾经呼吁:要搬掉语文教学的“两座大山”第一座叫做“问答如山”第二座是”习题如山”我想两座大山的最大危害,就是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空间,没有成长的自由。
作为语文老师又应该怎么做呢?第一要教学生爱读书;第二要教学生会读书;第三要让学生多读书;第四要让学生读好书。
为了把孩子引上读书的轨道,我经常读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课外书,搜集一些短小精悍的而且很有趣味的富有启迪或有教育意义的短文,在语文课上利用2——5分钟的时间,教师声请并茂的读给学生们听,听后有时让学生填空,有时让学生说主要内容,还有时让学生收获,同学们听到这些课外的文章,既感到新鲜,又感到有趣。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是构建活力课堂的有效途径。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不是“信息技术”“语文阅读教学”这么简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是有力而巧妙的手段,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是阅读教学的载体,而文本才是其中的内容。
这形式与内容又必须是相互融合、相互适应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选用适合的文本信息素材我们所说的“适合”,是指信息技术所涉及的文本、图片、音频、动画等内容,要与语文课程内容符合,要与阅读教学的教与学内容切合。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教师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喧宾夺主。
曾有实验表明,人类通过感官刺激收集到的信息中,视觉占65,听觉占20,触觉占10,味觉占2。
可见,视觉和听觉占了人类感官收集信息量的85。
信息技术的介入,就是利用其本身的优势,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够加大信息的收集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要建立在“对症下药”的前提之上。
如果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些错误的信息,或者是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那加大的不是学生的信息接收量,而是学生的负担。
错误或无关的信息,混淆了学生的视听,反而要“事倍功半”了。
在教学《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我制作了三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其中第一个课件形象地显示了斑羚群的危险处境;第二个课件直观生动地演示了斑羚老少结成对子飞渡的场景,学生在观看飞渡的动画,聆听老斑羚的落水声和小斑羚成功飞渡兴奋的“咩”叫声时,会惊讶于斑羚的牺牲精神和集体精神;第三个课件用彩虹的图画、悲壮的乐曲渲染了头羊的牺牲精神,学生看完后,再组织学生谈感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呈现的文本、图片、音乐等方式,必须是“适合”的,这才能对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内容起到相得益彰、锦上添花的作用。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注重考试分数,忽视语文实践,特别是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过于强调统一、集中,一个区域的学生同时学习同一个教学内容,使课程变得凝固、僵化,缺少弹性。
要克服上述弊端,就必须在课程标准的视野下理解语文,搭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平台。
首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
学习母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即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我们生活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
这就使得学习语文,既有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又有丰厚的语言和文化资源。
语文课程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联系的课程。
比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各种活动比如团队活动、六一活动等等……凡现实生活中有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也就是说,语文的教育学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其次,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
可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有,无时不有。
校内的,如校园景观、图书室、校园广播;当地的,如自然的(本地景观)、社会的(当今政治形势,扫黑除恶)、人文的(敖汉是世界小米的发源地)课程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刚刚发生的鲜活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实。
把它们有计划地、及时地引进到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可以大大加强语文课程和时代的联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追求作文教学生活化。
就作文教学来说,就更要注意校内外的沟通,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就拿主题性作文教学来说,如:“写小动物”,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身边的小动物,而且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小动物,并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于是,我在进行教学前几个星期留了观察任务,孩子们兴味盎然,有的甚至饲养了小动物,还给自己的小动物起了“爱称”,通过他们深入细致的观察,他们认识了动物们的外形特征,通过和动物们的亲密接触,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和动物们的交流,和动物建立的深厚感情,写出了真实、生动的文章,也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赋予小学语文教学活力的有效措施
赋予小学语文教学活力的有效措施赋予小学语文教学活力的有效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而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个时代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越来越多。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赋予小学语文教学活力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关于赋予小学语文教学活力的有效措施。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学活力的源泉。
教学设计要紧扣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定制课程,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完整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 设计开放性作业语文教学中,作业是教学活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给学生安排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情感写作、表演、演讲、互动讨论等,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创意拓展。
2. 设计中、高水平的阅读材料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中、高水平的文学作品、课外读物或相关资料,涵盖当下热点话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品味和素养。
3. 设计生活实用的教学内容将课文内容延伸到生活实用领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教学内容,如情景对话、口语表述、文化背景、文言文翻译等,加强和学生交流互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学的核心手段,是达成教学目标所必须的手段。
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创新教学形式教师学习和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如PPT演示、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电子黑板等,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教学之间切换,从而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提高教学互动性教师可以采用互动讨论、问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自学和自我评价,增强学习效果。
3. 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使语文教学更精彩论文
探究使语文教学更精彩摘要: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推陈出新、同中求异使教学充满活力。
赏析人性、赏析语言使教学充满魅力。
探究使语文教学更精彩。
关键词:探究整合能力创新能力赏析审美情趣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现状探究式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
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很少甚至不愿意去运用探究式教学,甚至认为探究式教学是“花哨”的东西,只适合公开课、观摩课。
尤其是一些农村初中的语文课教学,探究式教学还没有真正走进课堂。
上课讲本本,下课背本本,练习抄本本,考完就忘本的学习模式依然存在。
结果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
原本精彩的语文教学变为一潭死水,毫无情趣可言。
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小究,更应大究、特究,这样才有可能大进,才有可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更具魅力,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策略(一)探究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教学的活力源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信息的整合,源于学生的想象和创新。
因此,要想让初中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推陈出新、同中求异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信息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1、推陈出新,提高信息整合能力。
信息的整合能力是学生比较普遍欠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
所谓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
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整合的前提是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筛选提取,就是要在文章众多的语句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辨别、筛选并提取出对某一概念的准确解释和阐述。
例如下面的孔乙己人物探究教学片断:师: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说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
生2: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
生3: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的人。
花香自有蝶飞来——如何让语文课更有魅力
个不可争辩 的事实 。经过个别调查 ,原 因是一方面学 习语文不像 学习其他科 目 有成就感;另一方面高 中语文没什么趣味性 。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 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进发 出智慧 的火花 ,使课堂成为学生 向往 的乐 园呢? 我觉得语文教学应添 点 “ 油 ”,加点 “ 醋 ”,让其 “ 五味俱全 ”,这样 ,语文 课堂才 会独具魅力,激 发学生的兴趣 ,充满生命活力 。 情 感性 大于知识性
一
再现诗 歌的画面与情境 。杜甫 的 《 登 高》完全可 以拍摄成一个小短片,这样更 能深刻 的感 受作者 的忧 国忧民的情怀 。当把作 品转化成诗情画意 的影像时,试 问还有担心学生不学习语文的必要吗? 四、民主性大于知识性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那么在此基础上 , 应让学生平等交流 , 发言, 也就是 实施民主教学 ,促使学生主动 参与。要 使学生心情愉快、 精 神饱 满地 投入到知识 的学 习之 中,仅靠教师本身 的满腔热情和生动讲述还远远不够,关 键是要设法使学生变忠实 的听众为积极 的参与者 ,创设使之主动投入学习活动 的快乐氛 围。英 国教育家洛克在 《 教育漫话》 中多次表达 了这样的意思: “ 当 学生正在用心学 习的时候 ,他们应该高高兴兴,一切事情都应该使他们感到容 易,充分感到快乐 。”在教育理论 中也有 “ 寓教于乐 ”的思想, “ 乐”的前提 是一定有 民主性 ,否则 “ 乐 ”从何来 ?同时,要让每一位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 悦。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并不能满足于课堂教学形式的活泼多样,应 该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通过认真、努力 的学 习,变 “ 苦 ”为 “ 乐”, 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使他们感到,经过 自己的努力是会获得成 功的。当学习有了成绩时,试问,还用担心学生认为学习语文 没有成就感 的必 要吗? 五、■默性 必不 可少 这是对语文 老师或是任何一位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幽默虽说是天赋 , 但后天也可 以培养。教师本身幽默乐天,课堂就会 事半功倍 。教过 的学生都评 价我说: “ 郭老师的课太幽默了,雷人的句子节节课都有,想 睡都 不成 ,因为 会被幽默吸引,也会被大家的笑声吵醒……”为此 ,毕业 的学 生总会 总结 “ 郭 老师 经典语 录”,而且我 的弟子语文成绩都不可小觑 。 总而言之 , 语文课完全可以上 的生动有趣 , 这是对语文老师的很高的要求, 必须在 实践中培养 浓厚的教学兴趣 ,精 心备课 ,精心 设计提 问和教法 ,努力提 高 自己的专业水平和 业务素质,只有 这样 才能让语文课轻舞飞扬 ,花香扑鼻 , 自 有蝶来 ! 参考文献 :
让语文更有活力
让语文更有活力摘要:语文学习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心社会用字和语言规范,捕捉媒体重大新闻,关注校园各种变化,聆听多种文化讲座,尝试课本戏剧表演,冲浪网络多元文化,参与学校社团活动,进入专题研究学习,进行社区主题调查,组织诗歌吟诵演讲辩论。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一、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1、扩大阅读场所,任凭自由阅读迫于升学压力,普通高中普遍存在课时紧、考练多、没有时间阅读的情况,因而造成学生抱怨语文课没味道、语文成绩不好的现象。
而“大语文阅读课”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最为基本,不仅因为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子重大,更在于它是识字积词、扩大知识面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发展思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因此,学校要敞开图书阅览室,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开展“语文阅读导读课”,同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自读”,在“法定”的时间内放开心情,放开眼界,进行大量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哲史经、军政外交、诗词曲赋等无所不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语文学习还可以工具书、新闻媒体等为师。
我们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方面有赖于图书馆、阅报栏、广播、橱窗、板报、校刊等各种文艺活动给语文教学活动带来生机,让健康有益的书籍占领学生的阅读阵地,方便教师教学。
另一方面采用电化教学和通过健康规范的传媒,以实现大语文教育的效益。
2、组建兴趣小组,自办学习小报。
面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局限,组建班级兴趣小组,创办学习小报,是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补充和延伸,更是目前最为常规和有效的做法。
通过兴趣小组,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学习方法交流、写作方法探讨等活动,巩固了课堂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
3、创办文学社团,编辑文学社刊。
校园文学社集中了班级兴趣小组的精英,形成纲和目的关系。
在文学社的组建和活动上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即:制定章程,吸收成员,成立组织等。
紧扣“四点”让语文教学开放而有活力
兴趣 非 常强 烈 。有 的学生 自告 奋勇 地讲李 广误 将石
头 当老 虎拔 弓射 箭 的故 事 ; 的学 生 讲 述 绿林 好 汉 有
了一 大朵 一大 朵 鸡 冠 花。 苇 塘 的芦 花 被 风 吹起 来 ,
在 上面 飘飘悠 悠地 飞着 。 这 里不 仅写 出 白天 的芦花 ”
人 ” 明楚 国 的女子 最美 , 衣 冠楚楚 ” 明楚 国的衣 说 “ 说 服 最好 , 可惜 楚 怀 王没有 抓住 历史机 遇 , 最终 被秦 国 所 统一 , 酸楚 ” 痛 楚” 苦楚 ” 明多少 人为之 惋惜 , “ “ “ 表
而< 晏子 使楚 > 生 的时期 处 于 楚 国国 势鼎 盛 时 期 , 发
教 海 拾 贝
紧 扣 四 点 " “
让 语 文 教 学 开 放 而有 活力
建瓯 市 第一 ・ 学 1 、 葛增 仁
语文 是综 合性 很 强 的基 础 学 科, 覆盖 面 最 为 广 泛 , 至 天文 时空 , 至地 理人文 , 瞰芸芸 众生 , 上 下 俯 包
标》 指 出的 , 学生 的家庭 生 活, 所 “ 以及 日常 生活话 题
服 , 问 : 如 果 齐 国 比楚 国 强 大 , 王 敢 这 么 无 礼 追 “ 楚 吗? 太 有才 了!是 啊, ” 如果 一个 国家足够 强大 , 么 那 该 国的公 民该享 有足 够 的尊严 !那 么 , 王还 敢吗 ? 楚
不下咽 , 寝不安 席 …… 一想 到 母 亲 , 泪 流 不 止 , 就 数
、
链接 已有 知识 点
语 文学 习 的材料 应是 广泛 、 多样 的 , 行 的教材 现
只是沧 海 一粟 。在 课 堂 中, 时 可 以依 据 文 本 的 已 有
创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育是充满情感、充满爱的事业,语文学科更是一门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但现在好多学生怕上语文课,上语文课就头疼。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很难学好语文,教师也很难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呢?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才能主动地探究,自主地获取知识。
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些粗略的思考。
一、语文教师要用生命的热情与学生的心灵相融语文教育,严格地说,是精神人格的教育,语文教育只有把传统文化人格化、情感化,赋予它鲜活灵动的生命活力,学生才能被其吸引,受到感染,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
离开了精神和人格,语言文字和文化就失去了它赖以寄托的灵魂,当然就更不能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了。
一个语文教师,只有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才能绘制富有诗意、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以自己的真情、以自己生命的热情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潜在的精神生命意识,这样的课堂,就会有激情的飞扬,就会有情感的磁场,就会有师生水乳的交融。
例如上海复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在执教鲁迅的《药》一课时,声情并茂地将课文朗读了一遍,学生们一个个听得屏气凝神……当黄老师问同学们有何感受时,学生们竟然能把老师要分析讲解的内容都动情地谈出来。
有的说,当老师读到看客们的脖子“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往上提”时简直就透不过气来,看到了同胞们的麻木;也有的说,老师读到刽子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在一点一点往下滴”时,我感到了万分的悲痛,革命者为人民牺牲了,可我们的老百姓还要吃他的血;还有位同学说,当老师读到“坟地”一节时,我仿佛听到了小栓的咳嗽声,还听到了夏瑜的呐喊……学生们深刻的理解、动情的发言,感动了所有在场的老师,这样的一堂课,还用的着烦琐的提问和分析吗?学生们已经读懂了《药》。
试想,如果没有黄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动情地朗读,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吗?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吗?二、善于发现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特长,创造机会让他成功现代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怎样让语文课更有活力
【 摘要 】 曾几何时 , 语文教学走 向了单调乏味 , 向了枯燥无趣 , 走 以至于学 生们讨厌语 文, 怕语 文, 害 甚至于渐 渐远离语文。 究其原 因, 是
我 们 用 死 记 硬 背 、 械 训 练 、 守 固执 关 起 了语 文 乐 园 的大 门 , 学 生们 在 这 座 知 识 的 宝 库 面 前 望 而 却 步 。 重 启 语 文 乐 园 的 大 门 , 学 生在 语 机 保 让 让 文 的 乐 园里 自 由 自在 地 邀 游 , 要用 教 师 的 文 学修 养 , 染 学 生“ ” 文 ; 语 文 的 自身 魅 力 , 引学 生“品” 文 : 抓 课 本 中 的佳 作 美 文 , 就 感 爱 语 用 吸 语 紧 让
教 学 是 一种 艺术 。 作 为 老 师 , 我们 应 该 努 力 赋 予 语 文 教 学 技 能 方
1 用 教 师 的 文 学 修 养 , 染 学 生 “ ” 文 感 爱 语
为 扎 实 的 语 文 功 底 和 宽 厚 的 文 化 积 累 , 有 这 样 , 可 能 “ 积 而 薄 只 才 厚
要 想 让 学 生 喜 欢 语 文 , 师 首 先 必 须 是 语 文 的 爱 好 者 , 有 着 较 法 以艺 术 的美 , 学 生快 乐 、 悦 、 醉 。 教 并 让 喜 迷
31 激趣 , 学生在情 境 中“ ” 文在上 《 》 一课 的时候 , . 让 乐 语 狼 这
我 发 ”, 可 能 吸 引 学 生 、 染 学 生 。为 此 , 特 别 注 重 理 论 学 习 , 力 提 为 了达 到读 者 与作 者 心 灵 的 沟通 , 设 计 了 一 个 答 记 者 问 的 小 环 节 , 才 感 我 努 高 自身 的 文 学 修 养 , 力 以 美 的 教 学 语 言 去 感 染 学 生 , 重 平 时 和 学 我 班 梅 蔓 和 曹 玉玲 两 位 同 学 扮 演 记 者 , 模 像 样 , 们 设 计 的 问题 尖 努 注 像 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分,让语文教学更有魅力,更有活力广东省罗定市船步中学罗昌林内容提要:运用加分的办法刺激学生的争强好胜,加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变厌学、畏学、苦学为想学、爱学、乐学。
实践快乐教学的理念。
关键词:加分激励魅力活力长期以来,学生不太重视语文,因为学生总觉得:我再怎么努力,语文成绩也提高不了多少;我不怎么学,语文成绩也不会低得太离谱。
加之老师的待遇长期严重偏低,上课总少点激情什么的,所以大多语文课都有个通病:波澜不惊、死气沉沉,学生们无精打采,恹恹欲睡。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语文教学,出路在何方?要学好语文,当然必须熟记多背,日积月累。
这当然非下苦功不可,但也并非要一味地苦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氛围,才能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切实地把教学活动真正变为富有成效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的学习活动,变厌学、畏学、苦学为想学、爱学、乐学。
怎样营造语文学习的愉悦氛围呢?我们学校有了电教平台之后不久,我参加了一个教学技能培训,里面提到的教学过程量规表的制订引起我的注意。
但这个表设计太复杂,可操作性不强,能不能简单有效些,可操作性强些?事实证明,是可行的。
我设计的课堂教学量规表很简单:要素是学生姓名栏、座号栏、加分栏。
学生每次良好的表现,均加1分。
用Excel表制成,好处是充分利用它的统计功能。
每次加分,当即在投影上展示,还可以通过公式累计将总分变化马上呈现在投影上。
怎样的情况下可以加分?答案是:加分无处不在——1.课堂上,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用词规范,表达清楚正确,加1分。
适当时候,也可以实行倒扣分:-1分。
实践证明,老师只管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心提出问题,大多数情况下,该不该加分,完全可以放心让学生作出判断。
这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保持学生课堂的活跃思维的一个方法。
这也是课堂教学用得最多的加分方法。
这个操作性也是最强的。
2.课堂上,能提出与课文有关的有创意的问题,加1分。
例如,笔者教《愚公移山》的时候,有学生提出:“操蛇之神”为什么会“惧其不已”?这是笔者设计课堂教学时完全没有想到的,这时又快下课了。
我灵机一动,当即宣布:首先给这个同学加1分,下一节课时,谁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可加1分。
到了第二节课,我重提这个问题,有近三成的学生举手,证明他们确实动了脑筋,有备而来。
但答案仍然是五花八门的:“怕愚公年纪大了,干不动”、“怕天帝发怒”、“怕愚公一直这样挖下去,损害了他的利益”……我接着问:你为什么会认为会“损害了他的利益”?学生答:“因为操蛇之神是山神”。
听完之后,我感慨不已:这比由我来告诉学生一个所谓的参考答案好一千倍!其实,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表意见,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
学生大多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是因为他们是有重重顾虑的:怕老师的指责(“连这个也要问,你没脑啊”、“××,你又捣乱来了?”),怕同学的讥笑,笑他蠢,笑他笨。
所以,为人师者,小心自己的课堂语言,别一不小心,伤害了一个幼小的心灵,扼杀了一个学生的创意。
我告诉学生一个原则:西方有句句言: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
只要是与课堂有关的,尽管大胆说;我还让学生明确:语文课上的问题,大多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分;答得不好,不要紧,这样你可以让老师知道你还没有掌握好这个知识点。
对于你自己来说,这次回答是不对的,可以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忆深刻,理解也会更牢固。
只有想方设法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让他们解放思想,轻装上阵,才能畅所欲言,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就有了,学习效率就有了,成绩自然就不用担心了。
3.课堂上,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的,言之成理的,或者发现别人所未发现的疑问的,加1分。
这个是鼓励学习好的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好办法。
也是鼓励学生深入钻研,大胆探究的办法。
例如讲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时,我问学生: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最后究竟谁占了上风?只要学生陈述的理由是有一定道理的,我都会给他加分,而不必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的答案。
学习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时,我课前只要求学生预读课文,不提具体要求。
课堂上则要求学生用“我发现”、“我认为”、“我觉得”、“我感到”这样的字眼开头,一句话表述自己的阅读收获。
结果有说“我发现这篇课文景物描写很精彩”;有说“我感到读完课文后,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很能引起我的共鸣”;……。
读过《心声》一课,学生会说:“我发现程老师的公开课是演戏”、“我觉得家庭矛盾对孩子的伤害很大”……。
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老师及时地用加分的形式加以鼓励,是老师通过提问,然后告诉学生答案这种方式无可比拟的。
4.每次周记,作文获得课堂上宣读交流的,或能当一回小老师,在同学之间的互学互教互评作文活动中,能中肯的评价同学习作的优缺点的,可加1分。
作文,在很多学了近十年语文的农村学生看来,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拿起笔来,总觉有千斤重,就应付任务式的草草了事。
到了真正的升学考试,学生作文的平均分也就是33分左右。
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失败。
其实,文章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思想交流。
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少意识到学生的作文是一种思想交流,只认为它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每个学生都这样认为:作文写出来是给老师看的。
而老师从来也不把自己当读者,总是以评判者的身份来审视学生的作文。
作文的内容必须符合老师的要求,作文的方法必须符合成人的标准,否则就得重写,或者收获低分甚至零分。
这样冷酷的写作心理环境和成果收获方式,只能使学生逐步失去作文兴趣,厌烦写作,导致学生在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上造假。
所以,只要能让学生的作文拥有更多的读者,并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分享,学生就会收获到喜悦,感受到成功,就会喜欢写作,进而写出好的文章来。
有什么好办法吗?有!而且非常简单,就是让学生的作文有机会发表。
什么?发表?很难的哦!我说不对,发表,你不要一下就想到报刋杂志。
其实,学生作文“发表”的方式很多,可以让学生在班内向同学宣读,也可以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张贴,还可以在学校广播站播出、在校刊校报上登载,还可以向正规报刊、网站等媒体投寄。
这些办法目的都是让学生的作文拥有更多的读者,并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分享,学生自然就会收获到喜悦,感受到成功,就会喜欢写作,进而写出好的文章来。
5.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认知活动的主体,老师的一切教学设想,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有些课文,可开展“我发现”的活动,即发现课文的闪光点、从课文中获得某种启示等,加1分。
这种做法很能体现季亚琴科的集体教学思想。
季亚琴科指出:“教别人——这是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的可靠手段,是促进学生的强大动力。
学生给别人带去的益处越多,他本人就能得到更有力的发展。
”事实证明,在作文教学互学互教互评的活动中,学生由消极、被动、机械的听众转变为积极、自主并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者。
这种形式,拉近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距离,教者潜心钻研。
听者全神贯注。
也正是在此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积极锻炼,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要求。
小到一个错别字,一个病句,大到文章的拟题,中心内容,文章结构,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比老师辛辛苦苦地批改,最后,学生只看一眼分数,效果自然大大的不同啦。
6.抽查古诗文背诵默写,书写正确,无错漏的,加1分。
每错一个字,扣0.5分,默写错了的,扣1分。
中考又快临近了,复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为了落实古诗文的默写,现在的每堂语文课之前,我都会先用5~10分钟抽学生出黑板前默写,重点抽查中下学生,因为好的学生是免检“产品”。
上星期,刚开始这项工作时,叫出去的四个同学都得了-1分,不是默写不出,就是张冠李戴了。
你别以为学生天天早读课很认真地读,但实际效果还是会令你大跌眼镜。
我还规定,每次默写错了的字,一个补写一行。
实行加分制以来,学生对语文课都很期待,早早打开电教平台,当我每次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听学生整齐的发自内心的那一句响亮的“老师好”,感受到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那份浓浓的热情,课堂上,时机适当时,学生往往会主动提醒老师:加分!加分!胆小一点的则会问:“有可以加分吗?”……反过来,推动我更加努力地去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精心准备每一个问题,此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加分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和活力呢?中学阶段,可以说是人生黄金时代的开端,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
但由于这个时期的过渡性和不稳定性特点,学生往往在学习、生活诸方面构成矛盾复杂、对立统一的心理过程。
认真地研究中学生成长中的这一心理过程,激励成功心理在教学中的能动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不无裨益。
中学生过渡性的心理特点。
他们既有从半成熟走向成熟,从半独立走向独立,要求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好评,形成较自尊的一面,又有由于刚刚趋向成熟,认识能力,水平不够高,从而担心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的忧虑感的一面。
一方面希望自己的一点点努力及时得到老师的尊重,得到同学的称赞;另一方面又怕表现得不够好而有畏难情绪,不敢积极大胆的发问,习惯于依赖老师的讲授,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不愿多动脑,怕回答问题,满足于老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学习”状态。
中学生不稳定性心理特点。
一方面他们最少保守思想,头脑活跃,敢想敢说有激情,对学习的兴趣培养有较大的可塑性;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大可能情绪稳定,持之以恒地对待繁重的学习任务,少数人表现出来的对学习忽冷忽热,对需要持久思考的、复杂一点的问题不耐烦,这些心理特点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实行加分制,刚好可以调动学生的潜在情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最难得的是加分不像一句诙谐的语言,一句幽默的笑话那样只有一会儿,它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它不是要有幽默“细胞”的老师才可以进行,任何一位老师都可以做得到。
它可以渗透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
能通过加分这一个环节,及时激励学生的表现心理、成功心理。
什么是激励?所谓“激励,就是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过程”。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有所表现,是他们克服畏惧思想、获得智力发展的飞跃阶段,要使学生对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就必须激励他们成功的心理。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总是精心创造加分的机会,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激励表现、激励成功,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忌只顾好学生,忽视后进生。
课堂提问,容易点的,教师可以下意识地指定中下生回答,如前面提到的第六点加分,就可以多找中下生,让他们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不要让加分成为好学生的“专利”,要让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加分的机会。
2011年5月15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