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动力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在与其他成员交往 过程中有助于消除单调、沉闷的心理状 态,有利于激发积极的工作及活动动机, 提高工作和活动效率。
2. 社会致弱作用
个体在大众面前感到 不自在,感到拘谨, 有所顾虑,从而影响 了行为效果。
3. 行为趋同效应
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在个性差异方面 逐步变小,受群体规范的影响其行为逐 步趋向于同一标准。
医院护土长与各职能护士之间
任务型群体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课题而在 一起工作的群体。它也是由组织结构决定的, 由来自组织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人员组成。
如筹备一个大型的会议而成立的一个会务组,对一个破产ຫໍສະໝຸດ Baidu业进行清算而 成立的清算小组
4. 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
5. 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P203
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群体,只是为了研究 和分析的需要划分出来的,即统计群体
群体思维groupthink
在内聚的小团体中,其成员为追求达成 一致而不再尝试现实地评估其他可以替 换的行动方案时所具有的思维方式。
在集体决策中决策成员因某种原因而追求 表面一致,导致决策失败的思维方式
造成群体思维现象的原因
西方的学者早已对其有过深入系统的研究。 他们认为,引起群体思维的前提条件有8种: ①群体凝聚力;②群体与外界的隔绝;③命令 式的领导方式;④缺乏有条理的决策方法程序; ⑤群体成员背景和价值观的相似性;⑥外部压 力;⑦现有的方案被有影响力的领导所接受而 使群体没有信心去寻找更好的方案;⑧由于刚 刚经历的失败使得群体处于一种很低的自尊水 平。
预习案例(续2)
所有调查都表明,当他们聚集在一起时,每个人都尽力保持乐 观,因而都不担心计划的不妥之处。研究部主任特别对顾问说, 她的进程报告摸棱两可,这样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就能按各自的 方式去理解。实际上,主任在报告中倾向于积极的一面。 后来,在小组讨论会上,这项关于研究开发预算的计划被 通过为下一财政年度的目标。在会上,人们对这个还有很多疑 点的计划赞叹不绝,并且一致通过再继续执行一年。 八个月后,这些管理人员开始面对实质性的问题。问题主 要集中在诸如处理意见需要一致、服从和领导集团决策程序等 方面。等他们醒悟到核心问题是他们集团内部的活力问题时, 为时已晚。公司不能支付全部职工的工资,被迫在两年内裁减 人员,削减开支,处处节约,一片混乱。最称职的技术人员辞 职了,公司在工业界声望大跌。
群体动力学
预习案例
跃华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工业公司。公司总经理聘请了一 位顾问,来查找公司特别是研究和开发部门整体盈利 少、情况不佳、生产力低下的原因。在调查过程中, 顾问对一项占研究和开发投资预算相当大比例的开发 计划产生了兴趣。 顾问单独在各个办公室里分别询问了总经理、分管 开发研究工作的副总经理和研究开发部主任。他们都 认为这是一个只能写到纸面上而实施起来必将失败的 构思, 因为将计划付诸实施所需要的技术是无法得 到的,而且他们都承认继续支持这个计划将会带来流 动资金压力,甚至会影响整个公司的生存。
1. 大群体和小群体
小群体的成员之间直接联系和面对面接 触; 大群体的成员之间间接联系,或通过组 织机构联系;
2.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一个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
专门分工和部门分工,并在有意识的协调体系和固定 结构的形态下,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人员组成的 群体。 正式群体具有目标明确性、组织结构严密性、权力的 强制性、工作的高效性、步调的一致性、人员的替代 性等特点。其构成要素包括职位、部门等。
又来了一只新猴子丹尼尔,不同以往的是猴子丹 尼尔特别的孔武有力 当然猴子丹尼尔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一 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它猴子也想打猴子丹尼尔一 顿,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丹尼尔的实力,所以结果是 反被丹尼尔打了一顿,于是猴子丹尼尔去拿香蕉。与 往常不同的是,虽然挨了电击,但它拿到了香蕉。 丹尼尔一边忍着疼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 中不足,其他猴子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 有被电到。 后来丹尼尔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电到, 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A不想被揍,只好每天拿 香蕉然后被电,其他猴子越发地快乐了起来,这就叫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于是猴群有了三个阶级, 猴子们为恃强凌弱的争斗不休感到不安。为了重 建道德秩序,他们精确地对三个阶级进行了定义,即 吃香蕉阶级、摘香蕉阶级和中层阶级。
猴子的群体规范
猴子的群体规范
科学家用一群加勒比猴子做试验。首先在笼子上方吊下一只香蕉, 当猴子去摘香蕉时,就会受到电击。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结果被电击到。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 试后,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电到。 后来一只新猴子A加入了他们的团队,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就想 要去拿,结果,被其它猴子饱揍了一顿,A尝试了几次,依然没有拿到 香蕉而且被打得焦头烂额,另外一只新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 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被其它猴子揍了一顿,特别 是那只A猴子打得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 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进来一只新猴子,撤换一只旧猴子。所 有的新猴子都不敢去摘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 动香蕉就会挨打。 在没有高层领导原则的组织里,局势往往为习惯势力所左右,老 成员会下意识地欺负新成员。
互相依赖、群体有行为规范、归属感和个体地位
公共汽车上的乘客是否一个 群体?旅游团?幼儿园的小 朋友呢?
加入群体的原因
加入群体的原因
安全需要 地位需要
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情感和归属需要 权力需要
实现目标的需要
二、群体的心理效应及行为规范
心理效应
群体的价值观 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的责任感
行为趋向
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致弱作用 行为趋同作用 行为遵从作用
6. 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参照群体:群体的标准、目标和规范会 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努力的目标
一般群体:
第二节 群体的构成
第二节 群体的构成
一、群体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形成 阶段: 酝酿 阶段:
人们从不认识到逐渐认识,在共同活动中加深 了解。并人们逐渐认识到群体的工作和人际关 系两方面的规范。 此阶段开始出现人际冲突,如领导角色的竞 争和目标冲突。
参考:《组织行为学教程》裴利芳、胡德旺
P197
游戏:排列字母
I L A Z R I N T O A N A O G
O E A I H R V B
专题: 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高凝聚力群体的特征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等的关系 --如何提高凝聚力
预习案例:如何成为最佳小组
你的公司获得了一个极其有利可图的新项目的合同,你知道必须组建一个 尽可能最好的项目组。你选择的四个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技术,这 是项目自始至终都需要的。因为你的时间只有60天,你解除了他们的其他 一切任务,把项目整个交给了他们。 60天已用去了两个星期.你偶然去参加他们的一次项目组会议,却苦 恼地发现,完成的工作是如此之少。你向他们重申了项目的目的和目标, 提醒他们时间的改变,但是你得到的回答是沉默。在接下去的两天中,你 分别找这四名人员个别谈话。你听到的主要情况如下: 孙志:我讨厌鲍进和李凯老是争吵不休。每次开会,他们两人的自我 中心主义都要发生几次冲夹。上星期有一次开会,我真以为他们两人要打 起来呢? 鲍进:我一直不喜欢王亚。从他进公司那天起,我就知道他这个人能 力弱,做不了什么事。你为什么不把他从组里调走? 李凯:这些人应该知道,我是这个组里最年长的人,该尊重我一点。 你干吗不宣布任命我为这个组的组长呢? 王亚:组里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孙志一看到人家发火就心烦意乱, 日程安排那么紧.压力大是自然的,火气大也是不可避免的。
1.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初互吸引、 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2. 高凝聚力群体的特征
关系和谐 归属感强
责任心强
3. 群体凝聚力和绩效的关系
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率 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绩效)的关系
(续1)
同时,这三个人表示他们没有向其他两人说过对这项计划 的保留意见。当问他们原因时,总经理说他不能表现出拒 绝这项计划的真实想法,如果这一点被广泛宣扬出去,将 会使之在新闻界形象不佳、信誉扫地。此外,这样可能使 副总经理处境窘迫,甚至被迫辞职,因为她将她职业上的 名誉押在这个计划的成功实施上。 同样地,负责研究开发的副总经理说她不敢让总经理和研 究部主任知道她对这项计划持否定意见,是因为总经理对 计划如此重视并且亲自负责执行。如果她对这个计划质疑, 很可能会由于对上级不尊重而被解雇。 最后.研究开发部主任声称她不能让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了解她对此项计划的怀疑,她深知他们都认为这个计划会 成功。
非正式群体
非官方规定、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群体, 特征:感情色彩维系
协会? 旅行团? 老乡会? 篮球爱好者群体
3.
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
命令型群体是指直接对某主管负责、向某主管报 告工作的下属同其主管之间构成的群体。
比如工厂厂长与各部门负责人之间、 车间主任与所属各班组长之间、
各班组长与工人之间、
(二)角色的种类
自我中心角色
(成员处处为自 己着想,只关心 自己)
阻碍者、寻求 认可者支配者、 逃避者
建议者、
任务角色 维护角色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和评价者 鼓励者、协调者、折中 者、监督者
(三)角色与群体的类型
多
维 护 角 色 人际群体 团体群体
无序群体 少
任务角色
任务群体
多
三、群体压力和从众
思考
为什么他们每个人独立时的意见正确, 而当他们在一起时却做出错误的决定?
群体行为是什么样的? 有何规律?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一、群体概念
群体是两人或两个以上互动的个体组成、个体 之间具有稳定关系与共同目标、彼此意识到同 属于一群的集体。 ———是否心理有一定联系 ———是否有共同的需要 ———是否有共同的目标或兴趣 ———成员是否意识属于同一群体
4. 行为
遵从作用
个体按照社会要求、 团体规范或别人的意 志而做出的行为。
群体心理效应和行为趋向(评价)
心理或行为表现 群体思维 群体凝聚力 群体责任感 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致弱作用 行为趋同效应 行为遵从作用 对群体绩效的影响
- + + + - 0 0
三、群体的分类
大群体和小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 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 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松散群体和联合群体
1. 群体价值观
群体成员在长期的活动中会逐步形成共 同的价值取向,以共同的价值评价看待 组织中的人和事。 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的形成
成文的规范一般由组织确定,它是为了 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必要行为准则。 不成文的规范往往是通过模仿、暗示和 顺从等心理活动而形成的。
实验:群体规范的产生
实验:群体规范的产生
规范阶段: 此阶段侧重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增强成 员的认同感 运行阶段: 成员们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地完成 工作任务,合作并能够独立工作 解散阶段: 一旦群体的目标实现、使命完成, 群体可以解散
二、 群体的角色P207
(一)角色定位:群体成员适应角色要求、接 受群体行为规范、符合群体发展需要的过程。
案例:P207
如何防止?
“魔鬼代言人” “头脑风暴法” “名义群体技术”
2. 群体凝聚力
群体一经形成,将对群体成员产生一种 吸引力,即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
3. 群体责任感
群体成员在实现群体目标中逐步形成的 对群体生存与发展的责任观念和对所担 任角色的明确认识。
如:履行职责、关心群体、为群体发展出力。
行为趋向:1. 社会助长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的实验说明了群体规范形成的过 程。他让被试者坐在暗室中,关注面前出现的——个 光点。光点出现几分钟后熄灭,然后让被试看判断光 点如何移动。这时每个被试者的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 有人认为光点往左移,有人认为往右上方移动.不一 而足。在第二步实验中.他让所有的被试者部坐在暗 室中观察光点、大家可以讨论光点移动的方位,经过 一段时间的讨论,大家逐渐达成—致意见。因此,谢 里夫认为,当个体单独进行判断时,答案有明显的个 别差异,而当被试合在一起做判断时,答案趋向于某 一标准,群体规范由此产生。
2. 社会致弱作用
个体在大众面前感到 不自在,感到拘谨, 有所顾虑,从而影响 了行为效果。
3. 行为趋同效应
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在个性差异方面 逐步变小,受群体规范的影响其行为逐 步趋向于同一标准。
医院护土长与各职能护士之间
任务型群体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课题而在 一起工作的群体。它也是由组织结构决定的, 由来自组织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人员组成。
如筹备一个大型的会议而成立的一个会务组,对一个破产ຫໍສະໝຸດ Baidu业进行清算而 成立的清算小组
4. 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
5. 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P203
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群体,只是为了研究 和分析的需要划分出来的,即统计群体
群体思维groupthink
在内聚的小团体中,其成员为追求达成 一致而不再尝试现实地评估其他可以替 换的行动方案时所具有的思维方式。
在集体决策中决策成员因某种原因而追求 表面一致,导致决策失败的思维方式
造成群体思维现象的原因
西方的学者早已对其有过深入系统的研究。 他们认为,引起群体思维的前提条件有8种: ①群体凝聚力;②群体与外界的隔绝;③命令 式的领导方式;④缺乏有条理的决策方法程序; ⑤群体成员背景和价值观的相似性;⑥外部压 力;⑦现有的方案被有影响力的领导所接受而 使群体没有信心去寻找更好的方案;⑧由于刚 刚经历的失败使得群体处于一种很低的自尊水 平。
预习案例(续2)
所有调查都表明,当他们聚集在一起时,每个人都尽力保持乐 观,因而都不担心计划的不妥之处。研究部主任特别对顾问说, 她的进程报告摸棱两可,这样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就能按各自的 方式去理解。实际上,主任在报告中倾向于积极的一面。 后来,在小组讨论会上,这项关于研究开发预算的计划被 通过为下一财政年度的目标。在会上,人们对这个还有很多疑 点的计划赞叹不绝,并且一致通过再继续执行一年。 八个月后,这些管理人员开始面对实质性的问题。问题主 要集中在诸如处理意见需要一致、服从和领导集团决策程序等 方面。等他们醒悟到核心问题是他们集团内部的活力问题时, 为时已晚。公司不能支付全部职工的工资,被迫在两年内裁减 人员,削减开支,处处节约,一片混乱。最称职的技术人员辞 职了,公司在工业界声望大跌。
群体动力学
预习案例
跃华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工业公司。公司总经理聘请了一 位顾问,来查找公司特别是研究和开发部门整体盈利 少、情况不佳、生产力低下的原因。在调查过程中, 顾问对一项占研究和开发投资预算相当大比例的开发 计划产生了兴趣。 顾问单独在各个办公室里分别询问了总经理、分管 开发研究工作的副总经理和研究开发部主任。他们都 认为这是一个只能写到纸面上而实施起来必将失败的 构思, 因为将计划付诸实施所需要的技术是无法得 到的,而且他们都承认继续支持这个计划将会带来流 动资金压力,甚至会影响整个公司的生存。
1. 大群体和小群体
小群体的成员之间直接联系和面对面接 触; 大群体的成员之间间接联系,或通过组 织机构联系;
2.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一个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
专门分工和部门分工,并在有意识的协调体系和固定 结构的形态下,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人员组成的 群体。 正式群体具有目标明确性、组织结构严密性、权力的 强制性、工作的高效性、步调的一致性、人员的替代 性等特点。其构成要素包括职位、部门等。
又来了一只新猴子丹尼尔,不同以往的是猴子丹 尼尔特别的孔武有力 当然猴子丹尼尔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一 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它猴子也想打猴子丹尼尔一 顿,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丹尼尔的实力,所以结果是 反被丹尼尔打了一顿,于是猴子丹尼尔去拿香蕉。与 往常不同的是,虽然挨了电击,但它拿到了香蕉。 丹尼尔一边忍着疼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 中不足,其他猴子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 有被电到。 后来丹尼尔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电到, 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A不想被揍,只好每天拿 香蕉然后被电,其他猴子越发地快乐了起来,这就叫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于是猴群有了三个阶级, 猴子们为恃强凌弱的争斗不休感到不安。为了重 建道德秩序,他们精确地对三个阶级进行了定义,即 吃香蕉阶级、摘香蕉阶级和中层阶级。
猴子的群体规范
猴子的群体规范
科学家用一群加勒比猴子做试验。首先在笼子上方吊下一只香蕉, 当猴子去摘香蕉时,就会受到电击。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结果被电击到。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 试后,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电到。 后来一只新猴子A加入了他们的团队,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就想 要去拿,结果,被其它猴子饱揍了一顿,A尝试了几次,依然没有拿到 香蕉而且被打得焦头烂额,另外一只新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 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被其它猴子揍了一顿,特别 是那只A猴子打得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 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进来一只新猴子,撤换一只旧猴子。所 有的新猴子都不敢去摘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 动香蕉就会挨打。 在没有高层领导原则的组织里,局势往往为习惯势力所左右,老 成员会下意识地欺负新成员。
互相依赖、群体有行为规范、归属感和个体地位
公共汽车上的乘客是否一个 群体?旅游团?幼儿园的小 朋友呢?
加入群体的原因
加入群体的原因
安全需要 地位需要
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情感和归属需要 权力需要
实现目标的需要
二、群体的心理效应及行为规范
心理效应
群体的价值观 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的责任感
行为趋向
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致弱作用 行为趋同作用 行为遵从作用
6. 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参照群体:群体的标准、目标和规范会 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努力的目标
一般群体:
第二节 群体的构成
第二节 群体的构成
一、群体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形成 阶段: 酝酿 阶段:
人们从不认识到逐渐认识,在共同活动中加深 了解。并人们逐渐认识到群体的工作和人际关 系两方面的规范。 此阶段开始出现人际冲突,如领导角色的竞 争和目标冲突。
参考:《组织行为学教程》裴利芳、胡德旺
P197
游戏:排列字母
I L A Z R I N T O A N A O G
O E A I H R V B
专题: 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高凝聚力群体的特征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等的关系 --如何提高凝聚力
预习案例:如何成为最佳小组
你的公司获得了一个极其有利可图的新项目的合同,你知道必须组建一个 尽可能最好的项目组。你选择的四个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技术,这 是项目自始至终都需要的。因为你的时间只有60天,你解除了他们的其他 一切任务,把项目整个交给了他们。 60天已用去了两个星期.你偶然去参加他们的一次项目组会议,却苦 恼地发现,完成的工作是如此之少。你向他们重申了项目的目的和目标, 提醒他们时间的改变,但是你得到的回答是沉默。在接下去的两天中,你 分别找这四名人员个别谈话。你听到的主要情况如下: 孙志:我讨厌鲍进和李凯老是争吵不休。每次开会,他们两人的自我 中心主义都要发生几次冲夹。上星期有一次开会,我真以为他们两人要打 起来呢? 鲍进:我一直不喜欢王亚。从他进公司那天起,我就知道他这个人能 力弱,做不了什么事。你为什么不把他从组里调走? 李凯:这些人应该知道,我是这个组里最年长的人,该尊重我一点。 你干吗不宣布任命我为这个组的组长呢? 王亚:组里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孙志一看到人家发火就心烦意乱, 日程安排那么紧.压力大是自然的,火气大也是不可避免的。
1.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初互吸引、 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2. 高凝聚力群体的特征
关系和谐 归属感强
责任心强
3. 群体凝聚力和绩效的关系
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率 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绩效)的关系
(续1)
同时,这三个人表示他们没有向其他两人说过对这项计划 的保留意见。当问他们原因时,总经理说他不能表现出拒 绝这项计划的真实想法,如果这一点被广泛宣扬出去,将 会使之在新闻界形象不佳、信誉扫地。此外,这样可能使 副总经理处境窘迫,甚至被迫辞职,因为她将她职业上的 名誉押在这个计划的成功实施上。 同样地,负责研究开发的副总经理说她不敢让总经理和研 究部主任知道她对这项计划持否定意见,是因为总经理对 计划如此重视并且亲自负责执行。如果她对这个计划质疑, 很可能会由于对上级不尊重而被解雇。 最后.研究开发部主任声称她不能让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了解她对此项计划的怀疑,她深知他们都认为这个计划会 成功。
非正式群体
非官方规定、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群体, 特征:感情色彩维系
协会? 旅行团? 老乡会? 篮球爱好者群体
3.
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
命令型群体是指直接对某主管负责、向某主管报 告工作的下属同其主管之间构成的群体。
比如工厂厂长与各部门负责人之间、 车间主任与所属各班组长之间、
各班组长与工人之间、
(二)角色的种类
自我中心角色
(成员处处为自 己着想,只关心 自己)
阻碍者、寻求 认可者支配者、 逃避者
建议者、
任务角色 维护角色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和评价者 鼓励者、协调者、折中 者、监督者
(三)角色与群体的类型
多
维 护 角 色 人际群体 团体群体
无序群体 少
任务角色
任务群体
多
三、群体压力和从众
思考
为什么他们每个人独立时的意见正确, 而当他们在一起时却做出错误的决定?
群体行为是什么样的? 有何规律?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一、群体概念
群体是两人或两个以上互动的个体组成、个体 之间具有稳定关系与共同目标、彼此意识到同 属于一群的集体。 ———是否心理有一定联系 ———是否有共同的需要 ———是否有共同的目标或兴趣 ———成员是否意识属于同一群体
4. 行为
遵从作用
个体按照社会要求、 团体规范或别人的意 志而做出的行为。
群体心理效应和行为趋向(评价)
心理或行为表现 群体思维 群体凝聚力 群体责任感 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致弱作用 行为趋同效应 行为遵从作用 对群体绩效的影响
- + + + - 0 0
三、群体的分类
大群体和小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 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 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松散群体和联合群体
1. 群体价值观
群体成员在长期的活动中会逐步形成共 同的价值取向,以共同的价值评价看待 组织中的人和事。 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的形成
成文的规范一般由组织确定,它是为了 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必要行为准则。 不成文的规范往往是通过模仿、暗示和 顺从等心理活动而形成的。
实验:群体规范的产生
实验:群体规范的产生
规范阶段: 此阶段侧重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增强成 员的认同感 运行阶段: 成员们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地完成 工作任务,合作并能够独立工作 解散阶段: 一旦群体的目标实现、使命完成, 群体可以解散
二、 群体的角色P207
(一)角色定位:群体成员适应角色要求、接 受群体行为规范、符合群体发展需要的过程。
案例:P207
如何防止?
“魔鬼代言人” “头脑风暴法” “名义群体技术”
2. 群体凝聚力
群体一经形成,将对群体成员产生一种 吸引力,即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
3. 群体责任感
群体成员在实现群体目标中逐步形成的 对群体生存与发展的责任观念和对所担 任角色的明确认识。
如:履行职责、关心群体、为群体发展出力。
行为趋向:1. 社会助长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的实验说明了群体规范形成的过 程。他让被试者坐在暗室中,关注面前出现的——个 光点。光点出现几分钟后熄灭,然后让被试看判断光 点如何移动。这时每个被试者的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 有人认为光点往左移,有人认为往右上方移动.不一 而足。在第二步实验中.他让所有的被试者部坐在暗 室中观察光点、大家可以讨论光点移动的方位,经过 一段时间的讨论,大家逐渐达成—致意见。因此,谢 里夫认为,当个体单独进行判断时,答案有明显的个 别差异,而当被试合在一起做判断时,答案趋向于某 一标准,群体规范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