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常态课
怎么样上好常态课心得体会
怎么样上好常态课心得体会上好常态课心得体会常态课是在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通过上好常态课,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常态课教会了我如何与人相处。
常态课里有很多关于人际关系的教育内容,那些内容让我懂得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逐渐培养了与人为善、友善相处的习惯。
我曾经在常态课上学到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周密”的小孩,他热爱体育运动,但常常为了自己的热爱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因此,他的朋友们都不太愿意与他交往。
通过这个故事,我意识到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从而改掉了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我开始多关心他人的感受,多与他人合作,与大家相处融洽之后,我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其次,常态课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处理问题和困惑。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对于这些问题和困惑的处理方式,我以前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但是在常态课上,老师会用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实际的问题来引导我们进行讨论和思考,这样让我更好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
同时,常态课还教给我们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比如坚持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主动寻求帮助和借鉴他人的经验等等。
通过这些教育,我对问题和困惑处理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我越来越善于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再次,常态课培养了我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常态课上,老师经常教我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独立学习和自我管理,这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常态课的指导,我理解到,要想管理好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律。
于是,我开始制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并制订合理的时间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同时,我也加强了自己的学习习惯,比如坚持每天预习和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都是在常态课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它们使得我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最后,常态课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对待自己。
上好常态课实施方案
上好常态课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常态课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和实施上好的常态课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2.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打造积极、健康、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具体措施。
1. 设立学习目标,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将要学到什么,形成学习动力。
2.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4. 注重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提供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困难,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指导。
6. 定期评估和反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学习中的问题。
四、实施效果。
经过上好常态课实施方案的落实,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学校课堂氛围更加积极、和谐,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学校教学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总结。
上好常态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落实好常态课实施方案,共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精心备课,上好常态课”心得体会x
“精心备课,上好常态课”心得体会x
通过精心备课并上好常态课,我获得了以下心得体会:
1. 规划课程目标:在备课阶段,我会仔细规划课程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
技能。
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并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 准备充实的教学资源:为了能够有效地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我会提前准备丰富的
教学资源,例如幻灯片、实物、视频等。
这些资源的使用可以使课堂更生动有趣,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
3. 多样化教学方法:我会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例如,组
织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活动、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效。
4. 留出互动时间:在备课过程中,我会特别留意如何安排课堂互动环节。
互动环节可
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
这也是我评
价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5. 反思与改进:备课后,我会认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我会回顾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反应和成绩等,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这可以帮助我不断
提升教学水平,使每一堂课更加优质有效。
通过精心备课并上好常态课,我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同时,这也是一种教师职业责任的体现,只有我们充分
准备,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怎样上好常态课
怎样上好常态课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受最多的课,我们的教学基本是常态课进行的,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是教师在现实教育资源条件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并融入个人创造性的劳动,从而呈现出丰富而灵动的课。
上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理应明确好自己的工作思路,即“树立一种思想、形成一种模式、把握两条主线、培养一种习惯”,以期上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常态课。
一、树立一种思想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是朴实的,没有花架子,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
常态课不因过繁、过度的刻意雕琢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态课同样是有效的,常态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真正为学生着想,在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才能真正达到“轻负担,高效率”,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二、形成一种模式不少学科教师的年龄偏大,队伍很不稳定,思想较为陈旧,方法比较落后,在新课堂创建上具有一定的惰性。
在这种状况下,给教师一种新课堂的模式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借鉴,学教结合的方式,在骨干教师的带动引领下,参考借鉴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多次研讨,反复修改,形成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使用起来得心应手、适合学生、易于操作、从而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三、把握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解决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教的怎样的问题;另一条主线是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效果如何的问题。
要解决教师教的问题就要在制定目标、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1.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质量。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建构的初始阶段,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很有限,与中学生有很大差异,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真正意图,看到教材没有明说却蕴含在其中的内容,即要善于阅读教材,高质量地备课。
要理解教材教学内容,通过阅读教材,掌握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点。
如何上好常态课
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受最多的课,教学基本是常态课进行的,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如何上好常态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场所,加强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课题,让课堂的组织教学更为严密;教师要春风满面,充满激情,使常态课的学生精神焕发,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避免枯燥乏味、无波无谰的平静课堂;学习运用诗情画意的教学语言,为常态课注入灵气的语言魅力。
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
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是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指导阅读“案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整堂课中很重视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活动”和“案例”在新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分量很重,如何处理好这些“案例”,通过“案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并通过设计的难易适中、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悉现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研讨地理问题。
把全班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问题,在小组汇报时学生能较好的指图讲解,在学生表述不正确时老师能很好的因势引导。
课改大力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的课堂,是不是可以更多的让学生动手,比如地理除了读图,作图能力也至关重要;除了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让学生去主动提出问题呢?。
上好常态课的20个细节
上好常态课的20个细节1.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在备课中有学科思想,有了学科思想的引领,就能预设课堂可能发生的问题。
2.思想不会自己生长,必须建立在广览博取的基础上,要想拥有思想,就要学会读人、读书、思考。
3.课上要关注所有学生的习惯,比如学习中的基本习惯:站、坐、执笔、读书、表达……养成最起码的习惯,制定相应的课堂常规。
4.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习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学习。
课上听课很重要。
不是听结果而是听思路;要听要求,知道审题的重要性。
会边听边记,边记边思考。
5.教师的语言要精炼,有穿透力,突破重难点的能力强。
6.教师会倾听学生们的回答问题,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言,便于推进课堂进程。
7.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面对的不是大家。
8.在课堂上,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课堂”,而是有理性和思考的互动学习。
9.课不仅仅是写在备课本上的,还要融化在头脑中,延伸到语言中。
10.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有可以依据的理念。
11.师生互学,教学相长,课堂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天堂。
12.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理解,而不是得益于别人的传授,因此,老师上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生成能力。
13.教师必须是能把握情感的人,只有教师把自己的情感植入课堂,课堂才能“活”起来、“动”起来,才能展现语言的魅力。
14.教师和哲学家的不同在于教师总是认为自己懂得多,强迫学生吸收,而哲学家则是与学生一起寻求答案。
15.一个教师在课上要能收放自如,把握收放的时机。
16.课上交流,不仅仅是让学生把话说出来,而要让学生的智慧相互碰撞、吸纳,让学生的思维交流。
17.课堂的高度不是拿笔写出来的,是你在大脑中建构出来的,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18.“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心中有‘数’”,言简意赅,启我深思。
19.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把教学的影响力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目和行为中。
“爱的教育”是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
如何上好语文常态课
如何上好语文常态课上好语文常态课的方法:课堂要真实真实的课堂,要求教师的感情,教学的过程,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获得,提升都要是真真实实,自自然然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是不够真实:有的老师公开课上笑容可掬、态度亲切可爱,其实与平时课堂表现完全不一样,笑得学生心里直发毛。
甚至有的时候,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之前就已经把有些应该是课堂上现场生成的东西教给学生了,或者是已经准备了“几颗棋子”。
这样的课,表面看起来很“干净”,可是来听课的都是专家或是同行,这样有“准备”的公开课听来是索然无味。
课堂的真正精彩就在于学生现场的生成,一些老师都难以预料的精彩现场!上好语文常态课的方法:课堂要朴实朴实是老师的教风,要踏实,不要哗众取宠。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老师不能够只想着展现自己,特别是公开课。
学生是红花,老师是绿叶,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老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老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跟学生平等地对话。
课堂就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探索、质疑、讨论、创造的平台。
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一直处在“热闹、表演和浮华”之中,势必导致语文教学的虚浮,语文也不再称之为语文了!上课要看学生,让出时间给学生读、谈、质疑问难。
要突出学生,淡化自己。
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我们希望课堂是真实的,是朴实的,但并不是说课堂就是死气沉沉的,就是波澜不惊的平静。
课堂上也要有起伏,也要有亮点,只是要把精彩让给学生。
比如,在课堂上,一个老师他声情并茂地朗读一篇*,非常精彩,也能给到学生以示范的作用。
可是,语文课并不是简单的模仿。
老师是在理解之后的朗诵,而学生还未学习课文,还未体验到文中的情感,怎能充分地用朗读来表达呢?老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理解,让学生自主地去体验,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呈现他的理解,把课堂的精彩让给孩子!上好语文常态课的方法:课堂要扎实要想有课堂扎实,就必须做到成竹在胸。
不仅对新课标的要求了然于胸,而且对要上的那堂课的内容,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底。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常态课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常态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粉墨登场",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回到现实却很难有这样的教学效果,现实教学往往很难象公开课、观摩课那样进行。
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受最多的课,教学基本是常态课进行的,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是教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条件,运用超越现实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劳动,从而呈现出丰富而灵动的课。
要上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须做到以下三点:一、常态课的教学:是朴实的、精彩的、也是高效的。
常态课是朴实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教学,就是要从课改的精神实质出发,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花拳绣腿,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接近原生状态,具有质朴的原力,不会因过滥、过繁、过度的的雕琢和宣染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态教学不是生搬硬套名人、名师的教学成果,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本校教育资源条件,生源情况,教学更趋于实际,注重实效。
常态课也应该是精彩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要经得住反复斟酌,既着意设计,又天然浑成,既充分预设,又动态生成,在行云流水之中彰显教师的功力——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常态课也应该是高效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真正为学生着想,在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才能真正达到"轻负担,高效率"。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形成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触及课改的灵魂,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二、常态课的课程:师生之间在自然合作、有效交流的动态过程中形成。
如何上好常态课
如何上好常态课在当前的技术时代,网络课堂日渐普及,而常态课也成为了许多人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
然而,如何上好常态课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上好常态课的一些技巧。
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非常重要。
如果你对学科不感兴趣或者难度过大,即使再努力也很难取得好成绩。
因此,在挑选课程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水平。
此外,要了解授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内容,有助于更好地适应课堂。
保持良好的听课习惯上好常态课,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保持良好的听课习惯。
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可以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和难点写在笔记本上,以便复习。
此外,课后也要及时整理笔记,消化所学内容。
同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向老师和同学提出问题,深化学习。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上好常态课的必要条件。
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将学习任务分配到每周或每天,制定可行的计划。
计划不仅要实际,还要有一定的弹性,以应对意外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计划,按时完成任务,以保证学习效率。
多途径学习要上好常态课,必须拓宽学习渠道,多途径学习。
除了听课外,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献及互联网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可以利用一些教育类app,比如百度文库、知乎等,获取更多有关知识和答疑解惑。
坚持复习在学习过程中,坚持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制定复习计划,每周或每月安排时间进行全面复习。
复习不仅有助于巩固知识,也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深化理解。
当然,平时要注意积极养成好的复习习惯,不要等到考前才开始集中复习。
上好常态课无非就是要做到选课得当,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多途径学习,坚持复习等。
以上这些技巧都不难掌握,但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耐心。
相信只要这些技巧得到有效实践,上好常态课就不再是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常态课一、什么是常态课?常态课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状态下的随意课,而是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融入教者的智慧,在课堂上显出教者的创造性、丰富性、灵动性,由此上出的常态课不但生气勃勃、扎实生动,更是可行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
常态课不追求课堂的完美性,只需要保持本色,以教有所获、生有所得为宗旨,以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为本;常态课不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发展水平,灵活安排教学进度与教学时间,对教学参考书某一个内容的课时灵活安排;常态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它更加真实,更加具有可行性.所谓常态课,就是:“平平常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去上好的课”“实事求是的课,日常的课,符合教学要求的课”“返朴归正、反映教学本质、正常状态的课”“体现即时性、自主性、原生性、普遍性的课”“常态课应该是除了新课程三维目标外没有其它目标的课”“常态课应该是一堂真实有效的课”二、常态课和各类公开课的区别有别于公开课的精致和热闹,常态课追求的是简单与高效。
常态课教学中并不刻意要求去追求亮点,只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就行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粉墨登场”,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十分让人陶醉,但在听课中,我们发现,一些公开课存在着“作秀”现象:执教的老师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亮点和可观赏性,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于不顾,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
有些课,表演成分很浓,一堂课就像精心筹划的电视剧,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有些课,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的内心深处没有多大的触动;有些课,教师创设情境,提问不断,学生异口同声,对答如流,可谓“完美”,但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有些课,教师课前早已进行多次排练,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都精雕细刻,花样百出……这些华而不实的公开课既费时费力,又不能使听课者受益,反而令人反感。
时下,有人把华而不实的公开课比喻为T型台上的时装秀,我觉得这样的比喻最贴切不过。
纵观今天的思想品德课堂,越来越多的公开课耍花架子,超赶时髦,追求新花样,致使思想品德教学扑朔迷离、花里胡哨,多了几分浮华,少了几分朴实,多了几分做作,少了几分踏实,表面上看起来很完美,但拨开一切繁华,我们会发现,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着许多“迷茫”的现象。
1.透视课堂教学中的“迷茫”现象舍近求远——在“导入”处的徘徊。
“导课”是思想品德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老师在上课时,特别是公开课,为了让课“出彩”,课前的“导入”不是开门见山,而是舍近求远,在“导入”处徘徊不前。
“导课”似乎是“胡椒粉”,每堂课都得洒上去,本来可以开门见山的“导课”,却搞得“云障雾遮”“晕头转向”。
长达五分钟的乐曲仅仅是为了让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一段幽默诙谐的动画只是为了让新课伊始的气氛活泼一些;一则课前游戏只是把其当作是一块跳板,为让学生的心情轻松一些;要不为了制造悬念,故意引导得“语意隐讳”,让学生听得晕乎乎一片;要不新课一开始就讲得过于煽情,使学生迷迷糊糊进入状态。
走马观花——在“课件”上的陶醉。
在不少公开课中,多媒体课件让人眼花缭乱,只要轻点一下鼠标,就会出现色彩斑斓的画面,让学生“乐不思蜀”。
有的公开课成了“满堂播”,一节课里,只用课件,不用黑板,而课件象流星,只有闪耀,没有停留。
学生沉浸在光怪陆离的画面中,教师关注的是多媒体的操作,而弱化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此时,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教师成了多媒体的操作者,将课堂拱手让给了多媒体,学生成了一个缺乏活力的观众,很少有闪耀思想火花的语言。
虽然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大的观赏性,但它抹杀了学生思维的迸发和才华的展现,这显然与新课标提倡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是相背离的。
目迷五色——在“资源”里的淹没。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
在公开课教学中,许多教师日趋形成开拓资源的意愿,并且有意识地应用了一些课外的非教材资源,以实现教学的适应性。
但是从教学的现状看,所发掘的资源往往着眼点不一,甚至不加筛选,随意性极大,加之过多地依赖传媒,大量使用网络信息,造成了教学资源的膨胀,使本身有价值的本土课程资源被埋没和闲置。
课堂上,纯粹以教师开发的多媒体资源为主,被课件牵着走,冗长的资源成了累赘,呈现手段又为单一,课堂没有深度,缺乏生命活力,造成“投入”和“产出”的失衡。
喧宾夺主——在“活动”中的迷失。
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处于“香花无人摘,好果无人采”的尴尬境地。
即使有开展,大多也是“貌似神离”、“华而不实”。
有些课堂,教师为了营造火爆的课堂氛围,一味追求活动的形式化,小品表演、辩论会、现场采访、实话实说……轮番上阵,被教师视为瑰宝请进课堂,整堂课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仔细考虑了一下,有不少活动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的认识和体会很肤浅,只是停留在道德认识的表层上,没有上升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
因此,煞费苦心设计的活动,只能带来学生情感体验上的无效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矫揉造作——在“情感”上的煽动。
公开课无一例外地都在情感上大做文章,教师特别注重课堂的情感教学,调用了诸多激情大法,致使课堂煽情过多过浓,但无论教师怎么煽情,有些课堂还是让人觉得没有真情实感,老师装腔作势,学生无病呻吟,令人大倒胃口。
有些公开课甚至为了煽情而随意胡侃,有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煽情”,给人不真切的感觉。
有些教师为与学生加强感情交流,有过多的赞美学生智慧的言辞,其结果教学常常只到达学生心灵的边缘,或者“望而却步”,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虽然教师煽情的语言可能令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高,但花大篇幅的“煽情”似乎本末倒置。
2.回归“常态课”,靓丽课堂的追寻以上公开课的教学现象,无不说明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正在变味,并且束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或成为某些功利的工具。
过分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过分追求课堂教学的亮点和可观赏性,这些功利性的教学,都导致了公开课的华而不实。
公开课教学的实质是为听课的老师指明方向,让听课老师听了之后有所感触,有所思考。
所以公开课应该接近老师们平常的教学,也就是回归“常态课”,没有花拳绣腿,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这样的公开课才更有实效和意义。
那么,如何演绎精彩的思想品德“常态课”呢?作为一名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我时刻在探索,在反思,在改进自己的教学。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对如何演绎思想品德“常态课”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攫取生活的契机,演绎常态课堂的真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在进行思想品德“常态课”教学时,教师要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的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活。
“常态课”教学,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认识,还要将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给思想品德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把握媒体的尺度,演绎常态课堂的精彩。
多媒体是当前最时兴的教学手段,能让道德说教变成耳闻其声、目染其形、身临其境的快乐学习。
恰当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常态课”上演绎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课堂上,教师可利用电视网络,也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歌曲、动画或适合课文内容的录像,将课文中阐述的道理和观点转化为有声有色、富有生机的立体场面,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相互交融的情境中明白道理,升华情感,指导行为。
优化合理的资源,演绎常态课堂的鲜活。
“常态课”虽然不像公开课那样精雕细琢,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但是,上好一节“常态课”,也要合理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在开发教学资源时,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取舍资源,以提高资源的效度。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课标,用活教材。
教师可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相结合,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也可补充本土化的“活材料”和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归根结底,优化合理的教学资源,要看是否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是否植根于生活的沃土,还原给学生一个鲜活的真实的生活场景。
开展有效的活动,演绎常态课堂的乐趣。
“常态课”下的有效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还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为核心,给每个学生以发挥和展示的机会。
设计活动时,教师要从活动的“质”上去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这堂课有没有开展活动”。
开展活动时,教师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感悟,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荡起情感的涟漪,演绎常态课堂的魅力。
当前课程改革,教学中情感因素被提到一个新的层面,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在实现三维目标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更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变化已成为课改的重要内容。
“常态课”下教师运用情感教学,要发挥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功能,始终以“情”为纽带,以教师的情感为核心,提高情感教学的自觉性,以情感为突破口,讲究育情策略,去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形成师生对教材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促进知情意行的完善结合,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增强课堂的实际效果。
因此品德课教学的知识道理传授,要寓理于情之中,以情为基础,又要寓情于理之中,以理为主导,达到情理交融,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
总之,追寻“常态课”,聚焦“有效教学”,这是当前思想品德教学努力追寻的方向。
我们的教师只有更新观念,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引领他们去享受学习思想品德的乐趣,让学生在享受中浸润,在享受中悟理,在享受中成长,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才会流光溢彩,洋溢着青春与活力。
上好常态课,教师是关键,新课程呼唤高素质的复合性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宽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态课考验着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人格魅力。
这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因此,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有效保证常态课质量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