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和鉴别电子教案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主讲:滨州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徐军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脑损伤脑震荡原发性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硬膜外血肿继发性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颅内血肿急性血肿(3日内)亚急性(3日到3周内)慢性血肿(超过3周)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按时间分颅内血肿按部位分按部位分一.急性硬膜外血肿出血位置:颅骨与硬脑膜之间来源:脑膜中动脉(最常见)、静脉窦破裂、颅骨骨折脑膜中静脉、颅骨板障静脉、导血管损伤脑膜前动脉和筛动脉。
部位:颞区74.6%额顶11.9%颞顶 5.8%少见部位:额部,顶部,后颅窝及枕部硬膜外血肿分布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a、原发伤轻,无原发昏迷,血肿形成逐渐昏迷。
b、原发伤重,先昏迷,然后有中间清醒期,再次昏迷为典型表现。
c、原发伤严重,持续进行性昏迷。
2、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及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减慢等生命体征变化(两慢一高——库欣反应)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3、瞳孔变化早期动眼神经刺激,缩小,反应迟钝晚期动眼神经麻痹,散大,反应消失4、神经系统体征: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脑疝时锥体束征、病理征阳性。
急性硬膜外血肿诊断1、外伤史a、直接暴力及头皮损伤b、骨折线走行2、诊断:颅脑CT检查发现颅骨内板与硬脑膜间有双凸镜形或弓形高密度影,了解脑室受压、中线移位、有无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及血肿定位、计算血肿量。
治疗1.手术治疗适应证: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CT扫描提示明显脑室受压的硬脑膜外血肿;血肿量小脑幕上大于30ml、颞区大于20ml、幕下大于10ml及压迫大静脉窦而引起颅内高压的血肿;中线结构移位大于1cm;颞叶血肿(大于20ml)因易脑疝、硬膜外血肿难以吸收要放宽指征。
手术方法:血肿清除术;紧急情况下的颅骨钻孔探查术。
治疗2.非手术治疗:伤后无明显意识障碍,病情稳定,血肿量小脑幕上小于30ml、颞区小于20ml、幕下小于10ml及中线结构移位小于1cm,严密观察下药物保守治疗。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ppt课件
5
2020/11/13
6
2020/11/13
二、影像学表现不同
1、硬膜外血肿: 典型者为双凸透镜形,边缘整齐、锐利 密度均匀;少数者不均匀,系再出血、CSF进入 或有气体影 急性期血肿
CT为高密度;MRI /T1为等信号,T2为低信号
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鉴别
5月19日CT室阅片学习
1
2020/11/13
一、形成机制不同
1、硬膜外血肿(EDH)
形成机制
颅骨骨折(90%)致脑膜中动脉(71%-80%)或前动脉破裂出 血,少数者系静脉窦或静脉破裂所致。
血液聚集在硬膜外间隙形成局限性血肿,一般不超过颅缝,但可 越过中线。
注:脑膜中动脉是布于硬脑膜的一条主要动脉。颈外动脉的终末 支。颈外动脉分出上颌动脉,上颌动脉在下颌颈深面至颞下窝,经 翼内,外肌之间至翼腭窝.主要分支有脑膜中动脉,向上穿棘孔入颅 腔,分前,后支,贴颅骨内面走行,分布于颅骨和硬脑膜.
同时,神经系统定位征一般较明显,如出现中枢性面瘫、失语、 肢体瘫痪等,如不及时清除血肿,会出现脑部症状、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等,严重危及病者生命。
12
2020/11/13
硬膜下血肿的分类 :
1、急性期:3天以内;
2、亚急性期:4天—3周;
分类:早中晚三期
3、慢性期:3周以上。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 水肿,意识障碍等。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 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 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内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 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膜解剖脑膜:为包裹大脑和脊髓的膜状覆盖物由外自内分为:✓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功能:①为脑实质及血管提供支持框架。
②保护中枢神经免受机械损伤。
◼由两层厚而坚韧的纤维膜构成。
◼两层间有硬脑膜静脉窦形成。
◼除静脉窦以外,两层密不可分。
✓外层:即颅骨内膜,与骨缝结合紧密,在颅底处与颅骨结合紧密且牢固,在颅✓内层:为真正的硬脑膜,包围大脑,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硬脊膜相续,在某些地方,折叠形成硬膜间隔。
◼随年龄增长,硬脑膜倾向于增厚,与颅骨粘附更加紧密。
◼薄而透明的结缔组织,无血管和神经,与软脑膜间有蛛网膜小梁。
◼包饶整个脑组织,但不深入脑沟。
◼上矢状窦的两侧形成许多绒毛状的蛛网膜颗粒,突入上矢状窦内。
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及神经。
◼紧附于大脑和脊髓表面,伸入脑沟内。
硬膜外血肿◼脑膜血管、静脉窦和板障血管破裂出血可积聚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外层之间的间隙。
◼硬膜外层与颅骨内面及颅缝连接紧密,颅底部较颅盖部附着更为紧密。
硬膜下血肿◼矢状窦旁桥静脉破裂或皮层静脉、动脉破裂出血积可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硬脑膜与蛛网膜结合疏松。
◼血肿密度高低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血红蛋白)。
◼正常血液密度高于脑组织20-25HU(血红蛋白浓度较高)。
◼超急性期:等密度(血肿成分与未凝结血液一致)。
◼急性期:高密度(血液有形成分凝固收缩,周围析出血浆,血红蛋白浓度增加)。
◼亚急性期-慢性期:密度逐渐降低(血红蛋白开始溶解、破坏并被周围的巨噬细胞吞食,血肿周围密度降低先于中间部分)。
CT◼信号表现取决于血红蛋白的氧合状态及位置。
◼各期信号表现:✓超急性期:T1等信号、T2等信号(含氧血红蛋白)。
✓急性期:T1等信号、T2低信号(脱氧血红蛋白)。
✓亚急性早期:T1高信号、T2低信号(胞内正铁血红蛋白)。
✓亚急性晚期:T1高信号、T2高信号(胞外正铁血红蛋白)。
✓慢性期:T1低信号、T2高信号(含铁血红素)。
MRI概述◼按血肿形成时间:急性(3天内,85%◼定义:颅骨内表面与硬脑膜外层之间的血液积聚。
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
1.常见原因
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由直接打击头部引起,主要见于接触类体育运动。
硬膜下血肿是覆盖大脑的外层(硬脑膜)和中间层(蛛网膜)之间出血,而硬膜外血肿是覆盖大脑的外层(硬脑膜)和颅骨之间的出血。
2.识别方法
硬膜外血肿的运动员通常经历意识水平降低和剧烈的头痛。
在一个变化不定的清醒期之后,意识水平迅速下降。
硬膜下血肿或颅内出血将导致意识丧失,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神智。
可能发生明显的呕吐、癫痫和偏瘫。
两边瞳孔常常大小不一而且扩大。
3.治疗方法
出现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症状的运动员应立即暂停比赛,并被送至医院急救室。
注意,初次打击头部造成的出血或脑创伤通常并不严重。
4.重返体育运动
因为症状根据损伤程度不同而有巨大的差别,所以还没有针对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的运动员何时重返体育运动的固定标准。
每个事件都必须单独评估。
这就是说,许多轻度脑血肿的运动员在受伤几周后便可重返体育运动,其他脑血肿受伤者则需要等待更漫长的时间。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课件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颅内 压、控制血压和预防感染等措 施,以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
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能 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清除血 肿并降低颅内压。
两者治疗的异同点
01
02
03
04
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的治 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两者都需要降低颅 内压、控制血压和预防感染等
05
硬膜下出血与硬膜外出血 的治疗
硬膜下出血的治疗
硬膜下出血的治疗通常需要紧急 手术,以清除血肿并降低颅内压
。
手术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穿 刺引流手术,具体手术方式应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
选择。
手术后,患者需要在ICU进行密 切监测,以确保颅内压稳定和生
命体征平稳。
硬膜外出血的治疗
硬膜外出血的治疗通常包括药 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两者症状的鉴别要点
01
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的症状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头痛、呕吐、视 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意识障碍等。
02
鉴别要点在于硬膜下出血通常会出现瞳孔散大、动眼神经受压等症状 ,而硬膜外出血则会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03
此外,硬膜下出血通常会导致较严重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而 硬膜外出血则较少出现这些症状。
不同点
硬膜下出血主要由脑血管疾病或脑肿瘤引起,而硬膜外出血主要由颅骨骨折或 手术并发症引起。
03
硬膜下出血与硬膜外出血 的症状
硬膜下出血的症状
硬膜下出血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呕 吐、视乳头水肿等,这些症状可能会 在头部外伤后立即出现。
可能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从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到深昏迷 ,甚至出现去皮质状态。
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ppt课件
硬脑膜下积液 又称硬脑膜下水瘤,多数与外伤有关,与慢性硬
膜下血肿极为相似。鉴别主要靠CT或MRI。 由于慢性硬膜下血肿内含有血红蛋白,因而在CT上密
度略高于脑脊液,在MRI 压水像上呈略高信号,硬膜 下积液则呈低信号。
53
54
大脑半球占位病变 除血肿外其他尚有脑肿瘤、脑脓肿及肉芽肿等占
位病变,均易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混淆。区别主要 在于无头部外伤史及较为明显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 体征。确诊亦需借助于CT、MRI。
55
正常颅压脑积水与脑萎缩 这两种病变彼此雷同又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相似,
均有智能下降及/或精神障碍。不过上述两种病变均无 颅内压增高表现,且影像学检查都有脑室扩大、脑池 加宽及脑实质萎缩,为其特征。
30
31
硬膜外血肿由小变大,张
32
硬膜外血肿的几个特点: 1、出血急,82%为急性; 2、血肿较为局限; 3、局部脑组织受压明显,而中线结构移位相对轻; 4、常有骨折并存; 5、70%~80%的病人因颞骨骨折引起脑膜中动脉及其
分支破裂而出血。
33
硬脑膜下血肿
硬脑膜下出血指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出血,因 常易聚积而习惯称之为硬脑膜下血肿。
57
58
相关问题: 1、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的基本形态。 2、颅内血肿需用合适的窗宽、窗位来观察。 3、硬膜外血肿与颅骨骨折的关系。 4、运用薄层发现颅骨骨折。 5、颅内血肿部位与受伤部位的关系。
59
根据其受伤后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不同分 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头部受伤后3天以内出现的颅内血肿称为急性硬脑膜 下血肿;3天至3周出现的颅内血肿为亚急性硬脑膜下 血肿;3周以上出现颅内的血肿称为慢性硬脑膜下血 肿。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是颅内常见的两种类型的脑出血。
它们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都有所不同,因此正确地鉴别两者非常重要。
以下是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
1.发病机制:硬膜外血肿是指血液在硬膜外腔内形成的血肿,通常由头部外伤引起,血液从颅外血管渗漏入硬膜外腔内。
而硬膜下血肿则是血液在硬膜下腔内形成的血肿,通常由头部内伤引起,血液从颅内血管渗漏入硬膜下腔内。
2.临床表现:硬膜外血肿的症状通常较为明显,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恶心、呕吐,可能伴有意识障碍或局部头皮肿胀。
而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可能较为缓慢出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恶心、呕吐,可能伴有昏迷或局部脑神经损伤。
3.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是常用的鉴别两种血肿的方法。
硬膜外血肿通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高密度区域,且边缘清晰;而硬膜下血肿通常表现为半月形或弧形的高密度区域,且边缘不完整。
4.治疗方案: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首要措施是手术切除血肿,以减轻颅内压力。
而治疗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则因血肿大小和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包括观察、手术切除或保守治疗。
综上所述,正确地鉴别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对于治疗和预后都非常重要。
如果出现头部外伤或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 1 -。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ppt课件
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脑疝等严重并 发症。
特征包括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痛、 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以及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 损。
诊断与鉴别
01
诊断依赖于头部影像学检查,如CT 或MRI,可来自现脑表面新月形高密 度或等密度影。
02
需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 伤等其他颅内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
据。
探索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提 高出血类型的诊断准确率,为
早期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临床研究,比较不同治疗 方案在针对不同出血类型时的 疗效差异,为患者提供更加精 准的治疗方案。
关注患者康复和预后,研究如 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和 护理,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硬膜外
出血。
04 硬膜下出血与硬膜外出血 的区别
病因差异
硬膜下出血主要由脑外伤引起,如车 祸、跌倒等事故,导致硬膜下血管破 裂出血。
硬膜外出血主要由颅骨骨折引起,骨 折部位渗血进入硬膜外腔。
症状差异
硬膜下出血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等症状。
硬膜外出血通常会导致局部脑组织受压,影响神经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意识障碍 和昏迷。
诊断与鉴别
诊断硬膜外出血需要进行头部影 像学检查,如CT或MRI,以确
定出血部位和出血量。
鉴别硬膜外出血需要与硬膜下出 血、脑内出血等其他类型的颅内
出血相区分。
鉴别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 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是降低颅内压、控制 血压、止血及预防并发症。
对于大量出血或脑疝患者,需 紧急手术清除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1.病因: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是指出血在硬膜与骨质之间的腔隙,多数由
颅骨骨折引起,如颅底骨折、颅顶骨折等。
2.临床表现:
硬膜下血肿:常见症状有头痛、恶心和呕吐,在意识清醒时较轻,但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意识水平下降,常有局部脑受压症状如偏瘫、失语、
瞳孔异常等。
3.影像学特点:
硬膜下血肿:CT扫描可见椭圆形或半圆形的高密度灶,位于颅骨外
侧和硬膜内侧,血肿范围相对模糊。
4.治疗方法:
硬膜下血肿:一般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颅骨开窗引流术,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压力,恢复正常脑功能。
总结来说,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在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以及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对于鉴别诊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
询问病史、观察临床症状以及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来准确判断。
不论是硬
膜外血肿还是硬膜下血肿,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都非常关键,可避免严重
的脑功能损害和危及患者生命。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摘要:颅脑外伤在临床上很普遍,脑外伤导致的硬膜外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之一,但是在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CT扫描是发现颅内损伤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病例对比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自身影像学特点,阐述二者的鉴定区别,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诊断在诊断脑外伤时,颅骨骨折一般首选X线平片检查,而颅内出血情况的了解,则需要选用CT和MRI。
由于MRI成像时间长,许多急救措施不能够靠近MRI设备,所以对部分制动有困难的患者难以应用,在急性期多不合适采用,而CT可直接显示血肿和脑挫裂伤,并可以指明病变的部位、范围,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1.临床资料13例患者中,7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30~64岁,平均年龄44.1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10例,10例患者曾有外伤史,1例为轻偏瘫症状。
13例患者均存在中线结构不同程度的偏移,7例患者存在轻度的中线结构移位,6例CT影像学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7例患者表现为内缘模糊不整齐的双凸形高密度影。
所有患者经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确诊,根据患者病史和影像学特征,所其中3例诊断为急性硬膜外血肿、4例诊断为亚急性、慢性硬膜外血肿、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
1.讨论临床诊断上都会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鉴别有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其认识不足,由于出血来源和出血速度不同,以及并存脑伤的轻重程度有差异,所以临床中所呈现的表现也会不一致。
硬膜外血肿多为动脉出血,且伴随着颅骨骨折,颅骨骨折时伴随着动脉管壁的撕裂,大部分为脑膜中动脉的分支,动脉破裂时的压力分离硬膜和颅板,脑膜外血肿可多发,多不伴脑实质损伤。
硬膜外血肿在临床上典型的意识变化为:外伤后原发昏迷,中间处于清醒时期,随后又发生继发性昏迷,同时也伴随着头疼、呕吐等颅高压表现。
其中颅顶部硬膜外血肿是颅内血肿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并不多见,且该类血肿在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特别是小型血肿,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颅内血肿定义颅脑损伤后引起颅内继发性出血,血液聚积在颅腔内达到一定体积(幕上出血 ≥ 20 ml ,幕下出血 ≥10ml ),形成局限性占位性病变,产生脑组织受压和颅压增高症状目录CONTENTS01概论02影像表现03治疗及预后04鉴别诊断解 剖解剖l颅骨与脑间有三层膜l由外向内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三层膜合称脑膜l蛛网膜、软脑膜及二者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合称柔脑膜解剖骨膜层 脑膜层l厚而坚韧的双层膜:l外层:贴于颅骨内面,称为骨膜层l内层:厚而坚韧,称为脑膜层l两层在一些部位分开,内衬有内皮细胞形成硬脑膜窦:上下矢状窦,横窦,乙状窦等l内层在某些部位形成特殊结构的板状隔:大脑镰,小脑幕等l与蛛网膜间存在潜在的间隙,即硬膜下腔解剖l硬膜下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l硬膜外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硬膜下血肿01概论概论l硬膜下血肿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主要是由头部外伤导致,CT扫描通常足以作出诊断。
根据出血的大小和时间,预后差别很大l不同年龄段的病因:(减速性损伤所致)婴儿:非意外伤害年轻人:机动车事故老年人:比较常见,跌倒(可能没有明确的外伤史)l硬膜下血肿在所有头部外伤病例中占15%(10%-20%),约占全部颅内血肿60%,并且大约占致命损伤中的30%01概论l临床表现:ü急性硬膜下出血通常出现在头部外伤部位。
尤其是年轻的病人,通常与脑挫伤共存ü大多数患者(65-80%)存在严重意识障碍,瞳孔扩大出现在40%(30-50%)的病例中。
ü老年人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往往意识模糊,是引起假性痴呆的经典原因之一(头部通常无外伤史或轻微外伤)0102影像表现02影像表现l好发部位:额及额颞部l不跨过大脑镰及小脑幕,可以跨过颅缝l可位于对冲部位l新月形l范围较广69y,M,外伤致昏迷4天02影像表现l随着时间和组织成分的不同表现不同l超急性期(1h左右):与皮层等密度;由于血块、血清和持续不凝血的混合作用,出现了漩涡状,通常有一定程度的脑肿胀l急性期:3天内,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典型表现是新月形均匀高密度(高于皮层密度,50-60HU);多达40%的硬膜下血肿有混合的高密度或低密度区域;在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病人(如镰状细胞贫血),即使在急性期硬膜下出血可以是低密度的。
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血肿体积估算:
ABC/2法: • 临床使用最广泛,由椭圆体体积的计算公
式衍变而来,计算圆形-椭圆形血肿的体 积最佳
• 在血肿的中央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层面,测 量最大的线性长度A(cm)、最大的宽径 B(cm)和最大的深度C(cm),相乘然后除 以2。
• 线径A和B垂直 • 深度C为层面数×层距
5层×0.8cm
血肿磁共振信号变化
血肿分类: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按血肿来源和部位
按病程 和血肿 形成的
时间
01 急性血肿(3天内) 02 亚急性血肿(3天~3周)
03 慢性血肿(3周以上)来自硬膜外血肿• 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 • 好发于颞、额顶和颞顶部 • 约占全部颅内血肿30% • 颅骨骨折所致 • 最常见的出血来源为脑膜中动脉破裂(70%-80%) • 原发昏迷时间短,再度昏迷前可有中间清醒期 • 急性约占85%,亚急性约占12%,慢性约占3%
小脑幕硬膜下血肿
小脑幕硬膜下血肿依小脑幕缘分布而出现不同形状,勾勒出各层面小脑幕
Y
V
八
女,72岁 头痛2周 小脑幕下血肿
鉴别诊断
• 硬膜下积液 • 脑萎缩
硬膜下积液
• 也称硬膜下水瘤,多系外伤后蛛网膜破损, 形成活瓣,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不能回流 所致
• CT:表现为新月形或弧形低密度影,CT值 近似于脑脊液,密度均匀,边缘较光整, 相应部位脑回变平,脑沟变浅
• 与软脑膜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即蛛网膜下 腔,内含脑脊液和较大的血管
• 不深入脑沟,使蛛网膜下腔在某些部位扩 大成为蛛网膜下池(脑池),其中最大的 是小脑延髓池
软脑膜
• 由胶质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 • 薄而富有血管 • 附于脑的表面并伸入脑沟内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辨别急诊经常碰到颅脑毁伤的病人,脑外伤经常伴随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若何区分呢?看看下面的图片你就知道了!硬膜下血肿是罕有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亲密的关系,特殊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消失临床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消失症状.部分病人无显著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激烈咳嗽,血管本身缺点,凝血进程障碍引起.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亲密关系,常不轻易误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克不及实时诊断,贻误病情.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示以颅人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吐逆.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年纪不合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示可各有特色.青丁壮因为血肿的榨取,使脑静脉回流产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人世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轻易消失神经及精力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稍微的头部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人高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效障碍消失较晚,是以,诊断常造成必定艰苦,易误诊为脑肿瘤.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主如果清除血肿,摘除囊壁,以利于受压脑组织复位.是以手术愈早脑组织受压愈轻,脑功效恢复则愈快,因而,早期诊断硬膜下血肿至关重要.硬膜外血肿产生于硬膜外腔内,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40%阁下,重要以急性产生为主,占86%阁下,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一般产生在出力点及其邻近,经常伴随骨折.罕有于青丁壮,﹥60岁或﹤2岁的人群产生率较低.因为骨折毁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毁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是以可依据骨折线经由过程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断定血肿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一般常有显著外伤病史,伴随颅骨骨折毁伤血管而出血,尤其是动脉性出血,是以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少少,故伤后晕厥较深,中断时光较长.有显著颅内压增高转变和性命体征表示,如头痛.恶心.吐逆,呼吸.脉搏迟缓,血压升高.同时,神经体系定位征一般较显著,如消失中枢性面瘫.掉语.肢体瘫痪等,如不实时清除血肿,会消失脑部症状.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掉等,轻微危及病者性命.一般常有显著外伤病史,伴随颅骨骨折毁伤血管而出血,尤其是动脉性出血,是以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少少,故伤后晕厥较深,中断时光较长.有显著颅内压增高转变和性命体征表示,如头痛.恶心.吐逆,呼吸.脉搏迟缓,血压升高.同时,神经体系定位征一般较显著,如消失中枢性面瘫.掉语.肢体瘫痪等,如不实时清除血肿,会消失脑部症状.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掉等,轻微危及病者性命.。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PPT课件
目的是努力使弱点趋于最
小,使机会趋于最大
O
T ST对策
最小与最大对策,即着重 苦乐
考虑优势因素和威胁因素, 参半
大
小
目的是努力使优势因素趋 于最大,是威胁因素趋于
最小。
SO对策
最大与最大对策,即着重 理想 考虑优势因素和机会因素, 目的在于努力使这两种因 素都趋于最大。
SWOT分析传统矩阵示意图
内部环境
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ies
威胁 Threats
外部环境
SWOT行业分析适用范围
业务单元及产 品线分析
企业自身SBU SWOT分析
S
O
企W业的内外部环
境与行业平均水
T平进行比较
竞争对手分析
企业自身SBU 主要竞争对手 SWOT分析 SBU SWOT分析
直接进攻企 业优势所在, 或采取更为 有力的策略
企业在维持竞争优势过 程中,必须深刻认识自 身的资源和能力,采取 适当的措施。因为一个 企业一旦在某一方面具 有了竞争优势,势必会 吸引到竞争对手的注意。
而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主要的是三个关键因素: (1)建立这种优势要多长时间? (2)能够获得的优势有多大? (3)竞争对手作出有力反应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企业分析清楚了这三个因素,就会明确自己在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中的地位了。
Special lecture notes
® 大多数血肿主要来源于脑皮质挫裂伤灶中 的静脉和动脉受损伤出血,常常发生在外 伤着力部位以及对冲部位的颅骨骨折致脑 表面的动脉或静脉破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 。
Special lecture notes
硬膜下与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CT鉴别2010-05-231、硬膜和颅板结合及其紧密,分离及其困难,在颅缝结合处尤其密切,不能分开,所以硬膜外的血肿必定是动脉出血,多是脑膜中动脉的分支,因为只有动脉破裂才能有足够的压力分离硬膜和颅板。
那么也只有颅板骨折才能造成动脉管壁的撕裂,所以A、硬膜外血肿几乎都伴有骨折。
B、如果骨折不跨越颅缝,那么血肿肯定不跨越颅缝。
C、梭型。
D、急性时都是高密度。
2、硬膜下的血肿,多来源于桥静脉的出血。
静脉的压力低,出血量可以多,可以少,可以慢性,由于位于硬膜下,所以跨越颅缝很常见,尤其是老年人的慢性出血。
密度可以高,可以低,可以由于反复发作,高低不均,可以有液-液平。
新月形多见,尤其慢性出血,多数没有外伤史,即使外伤,也多是先出血压迫造成自己摔倒;急性的外伤少量出血时,可以局部呈梭型,但是吸收很快,而硬膜外很难自行吸收。
3、如果骨折同时撕裂了硬膜,当然可以出现硬膜外、硬膜下同时出现血肿的,但此时必定有骨折。
慢性硬膜下血肿CT图片硬膜外出血CT图片硬膜下血肿:呈新月形. 急性硬膜下血肿在脑表面呈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区。
而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骨内板下可见一新月形、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
硬膜外血肿CT:呈梭形.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
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90%的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
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硬膜外血肿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6%左右,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
多因头部受过外力直接打击,产生着力点处的颅骨变形或骨折,伤及血管所致,血肿一般发生在受力点及其附近,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
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等而导致血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 T表现和鉴
别
1.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和鉴别
A.形态:新月形,月牙形;;梭形,双凸镜形,内缘境界清楚。
B.分布范围:广,可越过颅缝;;较窄,不越过颅缝。
C.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较少见。
D.占位效应:明显;;范围大者较明显
2.肾癌的CT表现:表现为肾实质内缘不规则肿块,可向外突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癌肿多为不均匀强化,癌肿向外侵犯可致肾周脂肪消失
3.胃癌:早期X线表现:低张气钡双重造影,胃小弯和胃小沟破坏消失。
中晚期:1.胃腔变窄,广泛受累时呈现“皮革”状胃2.充盈缺损,呈现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的充盈缺损,与正常的胃壁分界清楚3.粘膜皱襞消失,破坏,结节状增粗
4.龛影,见于溃疡型,癌肿向腔内突出形成大而浅的不规则碟形溃疡
4.结肠癌:1,肠腔偏心性或环形狭窄,轮廓不规则2.粘膜皱襞破坏,消失和中断3.龛影较大,形状不规则,龛影边缘有尖角极不规则结节状充盈缺损
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狭窄的X线表现: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淤血及肺循环高压征象,心底部可看见双心房影,非业内出现肺纹理增强,模糊,肺野透亮度降低,支气管分叉角度加大
5.二尖瓣关闭不全的X线表现:轻者心影大小形状无明显改变,或仅见左心房,左心室轻度增大,二尖瓣较重,左心房可明显增大,搏动增强,左心室也增大,主动脉结正常或略小
6.左心室增大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
7.右心室增大见于二尖瓣狭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心房或心室间隔缺损以及法洛四联症
8.左心房增大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功能衰竭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9.中央型肺癌于周围型肺癌的X线,CT表现:
中央型肺癌:早期癌肿局限于黏膜内,可无异常发现,病变发展,癌组织从支气管黏膜表面像腔内生长或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使管腔狭窄CT表现为:肺门区分叶状肿块影或病变支气管腔内的结节及息肉样阴影,支气管关闭不规则增厚,引起支气管官腔的狭窄与截断
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以下较小支气管的肺癌,由于管壁结构薄弱,易侵入肺内或经局部淋巴管播散在非小叶内生长,形成肿块
10.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游离性积液;少量积液是,液体首先聚积与后肋隔角,立为表现为患侧肋膈角变钝、变平,透视下液体可随呼吸及体位改变而移动,中量积液时表现为患侧下肺野均匀致密影,肋隔角消失,隔面及心缘被遮盖,由液体形成的致密影其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行弧线,大量积液是指液体上缘达第二前肋间以上,患侧肺野均为致密,有时仅肺尖透明,肋间隙增宽,纵膈向对侧移位
11.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和X线表现:血源性,外伤性,临近软组织或关节化脓性感染直接延伸所致。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1.软组织弥漫性肿胀2.骨膜增生3.骨质破坏4.死骨慢性:骨皮质增厚和骨干增粗,轮廓不整,骨髓腔狭窄或消失
12.退行性骨关节病:1.四肢关节间隙略变窄,关节边缘唇状骨质增生,骨性关节面硬化致密,关节面下方可见小圆形透光区,其边缘硬化,可见关节内游离体,构成关节的诸骨端一般无明显骨质疏松2.椎间隙变窄,椎体关节面骨质硬
化及边缘骨赘形成,相邻椎体骨赘可连接形成骨桥。
有时在椎间盘内可见气体影
13.良恶性骨肿瘤的X线鉴别要点: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不侵犯临近组织和器官,骨质破坏多成膨胀性,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边缘锐利,骨皮质保持连续性,无骨膜增生和软组织肿块;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可侵犯临近组织和器官,骨质多成浸润性破坏,局部可有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易侵犯软组织形成肿块14.脑肿瘤:直接征象:1.肿瘤发生的部位2.肿瘤的密度3.肿瘤的数目,大小形态和边缘,4.肿瘤强化的程度及形态,间接征象:1.瘤旁水肿,表现为围绕肿瘤的低密度区2.颅骨变化,临近颅骨的肿瘤可造成骨板的受压变薄,骨质侵蚀破坏等
15.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急性:1.直接征象:1.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轮廓不清2.内部回声,大多呈低回声,因胰腺水中所致,也可成弥漫性分布不均的强弱不等回声或强回声光斑,多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2.间接征象:1.胆石引起的胰腺炎可见胆石声像或胆囊肿大及胆管扩张2.胰腺周围的弱回声区,是胰腺周围组织的渗出和水中所致3.少数急性胰腺炎可并发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4.脾静脉和下腔静脉受压征象5.胰腺区呈现气体强反射。
慢性胰腺炎:胰腺萎缩,轮廓不清,边界不整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呈条状或带状增高回声,部分合并假性囊肿,胰管扩张或胰管内结石
肝脓肿与肝囊肿的鉴别
16.肝囊肿1.肝内类圆形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2.壁薄而光滑,边界清晰。
3.可单发或多发。
肝脓肿1.早期肝脓肿:肝内不均匀低回声区,类似肝肿瘤。
2.
典型肝脓肿:脓肿呈无回声区,伴细点状回声;边界清晰,圆形或类圆形,形态规则,壁厚,内壁不规则;后方回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