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开封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物候学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来往生育,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和它对动、植物的影响。我国最早的物候记载见于《诗经〃豳风〃七门》,如说:‚四月里葽草开了花,五月里蝉振膜发声。‛又说:‚八月里枣子熟了可以打下来,十月里稻子黄了可以收割。‛完全是老农经验的记载。到春秋时代,已经有了每逢节气记录物候的传统,《吕氏春秋〃十二纪》各纪的首篇、《淮南子〃时则训》《礼记〃月令》等书中,有依节气而安排的物候历,目的是指导人们适时农业生产。我国唐、宋的一些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写成诗句。其中许多诗句,至今还被人称道。明代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对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成就的。唐代白居易的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四句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种循环是年年进行着的。
寒冬之后,人们希望春天的到来,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李白诗云:‚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李白、王安石在诗中都用绿字象征春天的到来,可见,树木抽青是初春重要的指标,但是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算初春指标呢?从唐、宋诗人的吟咏来看,杨柳最多,绝非偶然。一是杨柳抽青早,二是杨柳分布区域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唐李益诗:‚漠南春色到,碧柳青青塞马多。‛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皆以杨柳为春天的标志。
唐、宋诗人之所以对物候何如此直觉的感性认识,是由于他们审察事物周密而勤快。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结庐锦水边,乔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南宋诗人陆游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鸟啼》诗云:‚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引苏辙诗:‚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陆游说:‚依诗则眉之彭山已无荔枝,何况成都?‛而唐诗人张籍诗云:‚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陆游认为张籍没有到过成都,闭门造车。但与张籍同时的白居易在四川忠州时写过不少荔枝诗,以纬度论,忠州尚在彭山之北。从唐、宋大诗人所吟咏的物候,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总之,唐、宋大诗人诗歌中的物候描写,不但有文学方面的价值,还是研究物候学及农业的可贵资料。
(摘编自竺可桢《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1.下列唐、宋大诗人的诗歌中,没有物候描写的一项是
A.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B.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C.秦观《还自广陵》:“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起飞。”
D.欧阳修《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物候知识最初是农民从实践中来,后来经过丰富和总结,形成较为系统的物候历,这是把物候和农业生产结合起来。
B.唐、宋时期的一些大诗人用竹枝词、民歌等形式把自己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表现出来,
既生动活泼,又揭示自然规律。
C.在黄宗羲看来,诗人只有掌握月、露、风、云、花、鸟等大自然语言的含义,才能写出有价值的优秀诗歌。
D.唐、宋诗人描写初春景色时,钟爱杨柳,多选取杨柳为对象,那是因为杨柳春天发芽比较早,种植区域也很广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时期的诗歌有的揭示出一些物候规律,有的可以预告农时,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对物候的认识达到了一定水平。
B.杜鹃鸟叫声哀怨,和杜甫晚年入川后困顿、漂泊的凄苦心境十分契合,因此,诗人特别留心杜鹃鸟,写了不少感人的诗作。
C.陆游由南宋时成都无荔枝推断唐代时成都也无荔枝,批评唐代诗人张籍闭门造车,其实是陆游没有认识到物候的古今差异。
D.要想对事物获得直觉的感性认识,审察事物就应该周密而勤快,并且处处留心,这是唐宋大诗人对今人的启示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
..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
聊生,自杀者相属
..。孟頫与阿剌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舎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
..。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
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
..之学。
《元史•列传第五十九•赵孟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搜访遗逸于江南遗逸:遗留隐逸者。
B.自杀者相属相属:相连,相继。
C.以字呼之而不名不名:不直呼名字。
D.不知其经济之学经济:经营,管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何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