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四级理论知识》复习题集(第3098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国家人力资源《四级理论知识》职业资格考前
练习
一、单选题
1.分析企业培训成本收益的方法不包括( )。
A、精确计算培训成本,衡量其是否符合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原则
B、在企业大规模投入资源之前,通过实验性培训,评价一部分受训者所获得的收益
C、可以运用专业技术的研究成果、生产实践活动的变化证实培训计划所取得的收益
D、通过对成功的工作者的观察,可帮助企业确定成功与不成功的工作者的绩效差别>>>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培训成本收益的分析
【答案】:A
【解析】:
有许多方法可用来分析企业培训成本所带来的收益,包括:①可以运用专业技术的研究成果、生产实践活动的变化证实培训计划所取得的收益;②在企业大规模投入资源之前,通过实验性培训,评价一部分受训者所获得的收益;③通过对成功的工作者的观察,可帮助企业确定成功与不成功的工作者的绩效差别。
2.应聘申请表内容的设计都要根据( )来确定。
A、招聘主管
B、工作说明书
C、招聘计划
D、人力资源规划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1节>应聘申请表的设计与应用
【答案】:B
【解析】:
应聘申请表内容的设计都要根据工作说明书来确定,考虑本企业的招聘目标以及欲招聘的岗位,按不同岗位要求、不同应聘人员的层次分别进行设计。
每一栏目均有一定的目的,切忌烦琐重复。
3.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 )。
A、工会代表与用人单位
B、工会与用人单位
C、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
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1节>劳动法律关系
【答案】:D
【解析】: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
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
4.执行国家特殊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其主要形式包括( )。
A、技师合格证书制度和特殊岗位资格证书制度
B、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特殊岗位资格证书制度
C、技术等级证书制度和特殊岗位资格证书制度
D、岗位合格证书制度和特殊岗位资格证书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2节>特殊岗位资格证书制度
【答案】:B
【解析】:
执行国家特殊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其主要形式包括一般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特殊岗位资格证书制度。
《技师合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和《岗位合格证书》都是职业资格证书的具体内容。
5.按国家最新规定,国家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其中职工缴纳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 )。
A、2%
B、4%
C、5%
D、6%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3节>基本社会保险费的计算
【答案】:A
【解析】: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员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提出: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员工共同缴纳。
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员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员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6.关于培训计划的层次和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企业培训计划是单一的
B、从培训计划的横向结构来看,有长期培训计划、中期培训计划和短期培训计划
C、从培训计划的纵向结构来看,有整体培训发展计划、培训管理计划和部门培训计划
D、一般长期培训计划的期限为3~5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培训计划的层次和类型
【答案】:D
【解析】:
一般长期培训计划的期限为3~5年,时间过长有些变化因素无法作出预测,而时间过短则长期培训计划的制订就失去了意义。
A项,企业培训计划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B项,从培训计划的横向结构来看,有整体培训发展计划、培训管理计划和部门培训计划;C项,从培训计划的纵向结构来看,有长期培训计划、中期培训计划和短期培训计划。
7.职业分类的基本原则是( )
A、行业性质的一致性
B、劳动密集水平程度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D、工作性质的同一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2节>职业分类的内容
【答案】:D
【解析】:
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
8.( )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当所导致的间接成本。
A、员工缺乏工作主动性
B、较高的离职率
C、员工不愿意和管理人员交流
D、工作上互相抵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5节>人力资源微观管理行为失误或不当所导致的成本
【答案】:B
【解析】:
由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失误或不当所导致的间接成本具体表现为:①在工作态度方面,表现为员工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过且过,不满情绪积累等;
②在交流方面,表现为员工不愿与管理人员交流,不愿提供真实的反馈而导致管理者决策失
误;③在工作关系方面,表现为员工与管理人员缺乏相互信任和尊重,工作上不配合、互相防范。
9.( )不受企业所有制性质、经济效益和支付能力的影响。
A、福利待遇
B、补充保险
C、法定福利
D、个人福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3节>员工福利含义与分类
【答案】:C
【解析】:
法定福利亦称基本福利,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必须发生的福利项目。
其特点是只要企业建立并存在,就有义务、有责任且必须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福利项目和支付标准为员工支付,不受企业所有制性质、经济效益和支付能力的影响。
其包括社会保险、法定节假日、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工资性津贴、工资总额外补贴项目。
10.让受训者将全部时间用于分析和解决其他部门而非本部门问题的培训技术称为( )。
A、案例研究法
B、管理竞赛
C、个案比较法
D、行动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现场培训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行动学习是指让受训者将全部时间用于分析、解决其他部门而非本部门问题的一种课题研究法。
该方法为受训者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经验,可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制定计划的能力。
11.在编制工资表时,要求( )
A、反映应发工资,实发工资
B、反映应发工资,实发工资,应扣工资
C、反映应发工资,实发工资,基本工资
D、反映应发工资,实发工资,应扣款项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2节>编制工资表
【答案】:D
【解析】:
编制工资表,要求把工资的所有数据全部设计一并包括在工资表中。
通常每个员工的工资均由两部分组成: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应扣款=应发工资-(代扣款+直接扣款+代缴款)。
12.企业若要进行全员培训,应采用( )。
A、岗前培训
B、脱产培训
C、在岗培训
D、轮岗培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企业员工培训的方式
【答案】:C
【解析】:
全员培训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员工进行的培训和训练。
A项,岗前培训针对的是新入职的员工;B项,脱产培训的费用一般比较高,对工作影响大,并不适合于全员培训;D项,轮岗对于储备高层人员的培养比较有效,不适合全员培训。
13.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是对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 )的规定。
A、报告、登记、调查、处理、统计、分析
B、登记、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分析
C、登记、调查、报告、处理、统计、分析
D、报告、调查、登记、处理、统计、分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3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答案】:A
【解析】:
制定工伤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采取预防措施,总结经验,追究事故责任,防止伤亡事故再度发生,它是国家制定的对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的报告、登记、调查、处理、统计和分析的规定。
14.在入职教育中,由新员工的直属上司执行( )的指导。
A、技术性
B、共同性
C、基础性
D、特定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岗前培训的步骤
【答案】:D
【解析】:
在入职教育中,由新员工的直属上司执行特定性的指导,包括公司的经营活动、经营网络、商品构成、部门功能、新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的地点、安全规定、绩效检查标准以及一起合作的同事等。
15.我国制度公休时间为( )天。
A、100
B、104
C、105
D、115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4节>工作时间的构成
【答案】:D
【解析】:
制度公休时间是指法定的公休日和节假日。
我国的法定休息日,全年共有104天,全民的节假日11天,我国制度公休时间为115天。
16.关于案例编写的步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确定培训的目的
B、对案例进行认真研究,明确通过案例分析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可能答案
C、请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或经验丰富的人来审阅案例,看它是否存在缺陷或遗漏
D、写作案例时,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应忠于事实,引用的数据要准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案例分析法的应用
【答案】:B
【解析】:
B项是研讨法的实施要点。
案例编写具体步骤具体包括:①确定培训的目的;②搜集信息;③写作,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应忠于事实,引用的数据要准确(不便于公开的除外)、涉及的机构和人名可隐去;④检测,请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或经验丰富的人来审阅案例,看它是否存在缺陷或遗漏;⑤定稿,根据审阅者的意见对案例进行修改,最后定稿。
17.根据绩效( )的不同,绩效考评方法可以分为上级考评、同级考评、下级考评、自我考评和外人考评。
A、考评方向
B、考评内容
C、考评时间
D、考评主体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绩效考评主体
【答案】:D
【解析】:
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目标。
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员工个人或组织的综合素质、态度行为和工作业绩的全面监测分析与考核评定,不断激励员工,改善组织行为,提高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
按照绩效考评主体的不同分为:上级考评、同级考评、下级考评、自我考评和外人考评。
18.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
B、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
C、合理有效原则
D、对员工具有激励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1节>薪酬管理
【答案】:C
【解析】:
目前企业普遍认为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对外具有竞争性原则;②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③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④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
19.绩效低下的原因可分为( )。
A、总体原因和个体原因
B、总体原因和组织或系统原因
C、个体原因和组织或系统原因
D、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1节>绩效管理的流程设计
【答案】:C
【解析】:
绩效低下的原因可以分成两种:①个体原因,如能力不足、个人努力程度不够等;②组织或系统的原因,如目标设置不科学、工作流程不合理等。
绩效诊断应当先找出组织或系统的原因,再考虑个体原因。
20.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 )。
A、劳动关系
B、双务关系
C、正向关系
D、法务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1节>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案】:B
【解析】: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
21.工资指导线一般在每年( )底之前颁布。
A、1月
B、2月
C、3月
D、6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1节>外部薪酬信息
【答案】:C
【解析】:
工资指导线在每年三月底以前颁布,执行时间为一个日历年度(1月1日至12月31目)。
22.我国法律规定,年满( )以上的劳动者才能作为劳动合同主体的劳动者。
A、18周岁
B、16周岁
C、15周岁
D、20周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1节>劳动合同的含义与特点
【答案】:B
【解析】:
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一方是自然人,即劳动者;另一方是法人或非法人经济组织,即用人单位。
其中,作为劳动合同主体的劳动者必须年满16周岁,有就业要求,具有劳动行为能力的人。
23.关于背景调查应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调查与工作相关的情况
B、要评估调查材料的可靠程度
C、重视客观内容的调查核实
D、重视应聘者性格方面的主观评价内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2节>背景调查的原则
【答案】:D
【解析】:
企业对应聘者进行背景调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只调查与工作有关的情况,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以证明将来的录用或拒绝是有依据的;②重视客观内容的调查核实,忽略应聘者的性格等方面的主观评价内容;③慎重选择“第三者”,要求对方尽可能使用公开记录来评价员工的工作情况,避免偏见的影响;④估计调查材料的可靠程度;⑤利用结构化的表格,确保不会遗漏重要问题。
24.从理论上讲,( )是人员录用效果最佳的方法。
A、因事择人
B、因人择事
C、双向选择
D、领导指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4节>人员录用的原则
【答案】:A
【解析】:
因事择人是以事业的需要、岗位的空缺为出发点,根据岗位对任职者的资格要求来选择人员。
它要求组织招聘员工应是根据工作的需要来进行,应严格按照人力资源规划的供需计划来吸纳每一名员工,人员配置切莫出自于部门领导或人力资源部门领导的个人需要或长官意志,也不能借工作需要来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
25.有效的( )能使员工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满怀信心地面对未来,努力工作。
A、绩效改善
B、绩效反馈
C、绩效面谈
D、绩效诊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绩效考评的基本步骤
【答案】:C
【解析】:
面谈是绩效考评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常常被忽略。
通过面谈能使员工发扬成绩,纠正错
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过去,满怀信心地面对未来,努力工作。
26.劳动法律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在于前者体现了( )。
A、国家的意志
B、劳动者的意志
C、企业的意志
D、工会的意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1节>劳动法律关系
【答案】:A
【解析】:
劳动关系经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后,即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雇主和雇员双方有明确的权利义务。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27.下列各项不属于观察法缺点的是( )。
A、调查者往往只能观察到被调查者的表面行为,难以把握其心理变化
B、为取得理想的结果,需要长时间观察
C、有时被调查者会觉察,引起误解
D、被调查者易受他人影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1节>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观察法是指调查者通过到现场观察被调查者的言语和行为采集相关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①调查者往往只能观察到被调查者的表面行为,难以把握其心理变化,了解其思想,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②时间延长,费用也会随之增加;③调查面窄;④有时会被调查者觉察,引起误解。
28.一般情况,凡产量取决于个人努力程度的适宜采用( )
A、计时工资制
B、计件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岗位工资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2节>薪酬形式
【答案】:B
【解析】:
一般情况,凡产量取决于个人努力程度的适宜采用计件工资制。
29.( )是依照企事业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员工尽职尽责地完成本岗位各项工作任务,对其岗位职责内可行使的权力范围和内容所作的界定。
A、职权
B、权限
C、职责
D、职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工作岗位研究概述
【答案】:B
【解析】:
权限是对职权范围的具体规定,是对职权的具体细分。
岗位权限是在完成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时,可在一定限度内自主行使的各种权力。
它是依照企事业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为了保证本岗位员工尽职尽责地完成本岗位各项工作任务,对其岗位职责内可行使的权力范围和内容所作的界定。
30.职务与职位的主要区别不包括( )。
A、职务主要强调的是规定员工应该承担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B、职位主要强调的是工作任务的地点和时空条件
C、职位是对其所承担的任务内容和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D、职务反映了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性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工作岗位研究概述
【答案】:C
【解析】:
职务与职位的区别在于:①职务主要强调的是规定员工应该承担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而不是工作任务的地点和时空条件;②职务反映了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性质,是对其所承担的任务内容和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31.以下各项不属于计时工资制形式的是( )
A、月工资制
B、日工资制
C、提成工资制
D、小时工资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2节>不同薪酬形式的具体计算方法
【答案】:C
【解析】:
计时工资的具体形式: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月工资制、年薪制。
32.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适用于( )。
A、联合国驻华代表机构
B、外国驻华使、领馆
C、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和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
D、其他国际组织中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员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1节>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答案】:C
【解析】: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是指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
这里的外国人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只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和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不适用于外国驻华使、领馆和联合国驻华代表机构、其他国际组织中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员。
个体经济组织和公民个人不得聘用外国人。
33.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在法定休假节日时安排员工加班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 )支付劳动者工资。
A、100%
B、150%
C、200%
D、300%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1节>企业薪酬管理相关的法律规定
【答案】:D
【解析】: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34.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承担经济补偿的情况是( )。
A、试用期满后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
B、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C、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D、劳动者因违反法律法规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2节>劳动合同的解除
【答案】:A
【解析】:
用人单位单方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不承担经济补偿的情况包括:①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这个条件仅在试用期间有效,而且用人单位能够举证不符合录用条件。
②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③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④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⑤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35.( )不能体现企业投资经费进行培训的效益。
A、任职者提高完成本职工作的质量
B、为企业中长期的人才需求做好储备
C、任职者完成超过本职位技能要求的工作
D、培训费增加,增强企业知名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培训成本收益的分析
【答案】:D
【解析】:
企业培训经费的投入,可能带来的收益、效益主要体现在:①任职者可以提高完成本岗位工作的质量;②任职者可完成超过本岗位技能要求的工作;③随着技能的完善和提高,任职者可以从事以前无法胜任的工作,进而减少用人,降低人工成本;④为企业中长期的人才需求做好了储备;⑤提高了企业整体任职人员的工作素质,增加了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益和质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6.制定典型定额标准是( )的需要。
A、经验估工法
B、统计分析法
C、类推比较法
D、技术定额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企业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
【答案】:C
【解析】:
类推比较法是指以现有同类型产品、零件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或工序定额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制定定额简便易行,工作量小,便于保持定额水平的平衡,也有利于提高定额的准确性。
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制定一套典型定额标
准,工作量比较大。
37.( )是进行培训的物质基础。
A、培训预算
B、培训经费
C、培训设施
D、培训基地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4节>培训经费预算方案的编制
【答案】:B
【解析】:
培训经费是进行培训的物质基础,是培训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场所、设施、培训师等的资金保证。
能否确保培训经费的来源及合理地分配及使用培训经费,不仅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规模、水平及程度,而且也关系到培训者与学员能否有很好的心态来对待培训。
38.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不包括( )。
A、确定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B、怀孕、生育、哺乳期保护
C、产假保护
D、生病住院期间保护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3节>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
【答案】:D
【解析】:
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包括:①确定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②怀孕、生育、哺乳期保护;③产假保护;④哺乳期劳动时间;⑤女职工特殊保护设施;⑥在劳动场所的劳动保护。
39.岗前培训的优点不包括( )
A、规范性强
B、物质条件好
C、适合技术性强的岗位
D、有时间保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员工培训的分类
【答案】:C
【解析】:
岗前培训亦称新员工导向培训或职前培训,指员工在进入组织之前,组织为新员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