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总结全国卷高考历史必背高频考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总结| 全国卷高考历史必背高频考点【建议收藏】

全国卷高考历史必背高频考点

说明:

1、全国卷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的梳理主要针对高考历史选择题部分,以近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真题为依据,按高考历史题目呈现顺序梳理。

2、高频考点梳理只梳理了高考题所涉及的教材主干知识点,考查角度未分析。

3、因个人能力有限,高频考点梳理只整理了考点而没有具体知识点的整理和拓展。

4、难免有简单重复、考虑不周和错漏之处,敬请谅解和指正。

一、中国古代政治:

1、分封制特点、影响;宗法制影响,夏商西周政治特点。

2、秦汉地方政治制度及其影响;郡县制影响,汉武帝削藩措施意义;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区别。

3、明朝内阁设置原因、地位、职权、演变、演变的原因和影响;明代宦官权力上升。

二、中国古代经济

1、古代的重农意识;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地位和影响;农业与古代社会关系。

2、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表现及影响;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表现及影响。

3、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社会秩序和等传统念的冲击,对市民文学的推动。

4、古代工商业政策的务实性和灵活性,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程度的时代性。

5、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1、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儒家共同点。

2、董仲舒主张的背景、内容及特点,罢黜百家的实质和影响。

3、朱熹的主张,王阳明的主张。宋明理学的地位和影响。

4、明清进步思想产生原因,明清思想共同主张,尤其黄宗羲主张。

5、中西科技特点对比;

6、宋元明清的市民文学。

四、中国近代政治

1、近代外交观念形成的原因和表现。

2、维新变法背景、目的、主张、影响、康有为和严复宣传变法的特点。

3、辛亥革命背景、影响;清末新政。

4、中共开创的革命道路;近代民主革命的目的和曲折性。

5、抗日战争。

五、中国近代经济

1、自然经济解体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2、洋务运动目的、影响、洋务企业特点。

3、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时间、原因;民族工业黄金时代时间、原因、表现;民族工业地位及影响。

4、抗日战争期间国、共、日三方的经济政策;

5、解放战争期间中共解放区的经济。

六、中国近代思想文化

1、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目的、方向、三阶段;

2、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和目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近代社会生活中西合璧、中西交融的特点和表现。

4、19世纪末服饰变革、诗界革命、妇女运动等社会生现象的目的,及其与维新变法等同时期重大事件的关系。

七、中国现代史

1、新民主主经济的特征,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

2、一五计划、三大改造;1960八字方针内容及实质。

3、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建立过程及影响。

4、新中国以来的经济体制转变历程和表现。

5、国家政策服务于同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的认识。

八、世界古代史

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背景、特点、弊端、演变(僭主政治的专治);

2、罗马法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3、智者运动背景、主张、实质和影响。

九、世界近代政治

1、英国君主立宪确立的过程(渐进性)、特点、影响;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2、美国《独立宣言》,美国1787宪法背景、原则、内动、影响。

3、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4、欧美代议共同特征。

十、世界近现代经济

1、新航路开辟和能殖民扩张对世界文明发展和交流的影响。

2、工业革命时间、成就影响(生产力、铁路、信号灯、工商业城市崛起、环境污染、贫富分化);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成就影响;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对比。

4、苏联新经济政策内容、影响;斯大林模式特点、影响。

5、1929—1933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的措施,罗斯福新政内容、影响。

6、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对比。

十一、世界近代思想文化

1、文艺复兴批判对象、斗争方式、人文主义的内涵,文艺复兴影响;

2、启蒙运动批判对象、斗争方式、主要人物的主张(卢梭)、影响。

3、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立体派绘画代表作和特点。

十二、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1、1945—1955冷战形成,美苏争霸的原因和各自政策(马歇尔计划)。

2、60、70年代在冷战大背景之下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表现。

4、二战后各国政府权利的调整(总统、内阁)的背景和目的。

十三、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1、战后赫鲁晓夫等人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和调整。

2、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欧美福利国家政策的作用与弊端。

3、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构建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

4、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表现;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5、全球化利弊评价,世界各国应当如何应对全球化。

十四、史观、史料常识题

1、作者具有主观性,史料具有真实性与虚假性双重性质,注意辨别史料的真伪。

2、把握孤证不立的原则,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记载,不同书籍有相同记载较接近历史真实。

3、注意历史研究对象实证能力的差异性。出土文物史证能力最高,历史记载其次,人物传记和文学作品又次之,神话传说较小(但对历史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