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

合集下载

二十世纪以来明清盐商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以来明清盐商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以来明清盐商研究综述2008-01-31 吴海波《盐业史研究》2007年第4期一、明代盐商研究明清时期,盐政与河工、漕运一样,同被视为事关国计民生的要政之一。

因此盐业问题历来为明清朝野人士所重视,同时也使得相关问题为当今学界所关注。

在明清盐业问题当中,涉及面颇为广泛的盐商问题又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探究,涉及与盐商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产技术等各个方面。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更为繁荣。

据笔者初步统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仅国内学者的专题论文就有近百篇,并有多部与之相关联的学术专著问世,涉及盐商问题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海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为了有助于学界同仁对明清盐商问题的研究有较全面的了解,兹将二十世纪以来的相关学术成果作一个简单的回顾①。

一、明代盐商研究明代盐商兴衰与开中制的推行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为此国内学者李龙潜、李珂、孙晋浩、郑力民,以及日本学者藤井宏等,均从不同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广泛的探究。

李龙潜《明代盐的开中制与盐商资本的发展》(《学术研究》1979年第5期)探讨了开中制度下明代社会的阶级斗争、盐商资本的发展及其局限性等问题;李珂《明代开中制下商灶购销之探析——盐商守支与灶户之盐课负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和孙晋浩《明代开中法与盐商守支问题》(《晋阳学刊》2000年第6期)就开中法与盐商守支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

孙氏指出:盐商守支为明代盐政的一个特殊现象,守支问题的产生,与开中法的实施直接相关,由于开中法的特殊运行方式,导致了明代盐政的一系列变化,从而使守支问题产生与加剧成为必然。

概而言之,盐商守支,实为开中法的必然产物。

李珂则认为,明代中期守支是封建政府加强对灶户剥削的直接原因,它造成了广大灶户的日益贫困,然而最终原因又要归结到开中制度下商灶购销关系脱节、盐利剥削机制上。

试析明清时期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

试析明清时期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

试析明清时期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明清时期,扬州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吸引了众多商贾云集,其中盐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盐商在扬州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同时也对扬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盐商在扬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明清时期,扬州盐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盐商们控制了全国大部分的食盐贸易,通过运销食盐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其次,盐商们还通过投资和经营其他行业,如典当、钱庄、绸缎业等,进一步扩大了他们的商业帝国。

盐商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还促进了扬州城市的发展。

他们修建了许多精美的园林、住宅和商业建筑,为扬州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作出了贡献。

此外,盐商们还捐资修建了许多桥梁、道路和教育机构,为扬州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作出了贡献。

二、盐商对扬州文化的影响1.建筑与园林艺术盐商们在扬州兴建了许多精美的园林和住宅。

瘦西湖的园林是盐商们修建的最为出色的代表之一。

瘦西湖的园林以其精致的建筑和山水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成为了扬州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此外,盐商们还修建了许多精美的住宅。

这些住宅多数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和灰砖石板,融合了江南和淮扬建筑风格的特点。

其中一些住宅还具有精美的雕刻和壁画,展现了盐商们的艺术品味和文化修养。

2.戏曲与音乐文化盐商们在扬州不仅创造了财富,还为扬州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他们资助了许多戏曲和音乐表演团体,推动了扬州戏曲和音乐文化的发展。

扬州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扬州戏。

盐商们对扬州戏的喜爱和推崇,促进了扬州戏的发展和繁荣。

在他们的资助下,扬州戏的表演技艺得到了提高,剧目也得到了丰富。

同时,盐商们还将扬州戏传播到其他地区和国家,使得扬州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戏曲艺术。

此外,盐商们还对音乐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们资助了许多音乐表演团体,如“大成班”、“小成班”等,推动了扬州音乐文化的发展。

这些音乐表演团体演奏的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丰富了扬州文化的内涵。

3.美食文化盐商们对扬州美食文化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调和百味 促进和谐——全国盐文化研讨会纪要

调和百味 促进和谐——全国盐文化研讨会纪要
2 关于制盐工艺与用盐饮食文化 人类数万年的用盐历史积累了深厚的制盐工艺文化和用盐饮食文化 , 扬州盐商则把用盐艺术推向
了极致 , 他们还著有《 北砚食单》 《 、调鼎集》 等。东台市政协程可石将海盐与泉盐 、 井盐 、 池盐 、 泽盐 、 崖
盐、 渠盐 、 湖盐等诸种不同的制盐工艺做了比较 , 指出它们共 同构成我国盐文化的体系, 同时又显示出各 自 个性特征。扬州大学教授 、 营养学专家毛羽扬先生 的《 食盐 的营养调味作用及产品 的更新换代》 一文 从营养学的角度仔细分析 了食盐的化学成分及指标 , 建议人们应摄人的总量。他将 目前市场上的低钠 、 高钾 、 富硒 、 加碘等保健盐的功效也作了分析 , 提出了更新换代的各种建议 , 如加锌 、 加铁 , 以及制作柠檬
— —
全国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研讨会纪要
编者按 :盐乃百味之宗。烹制千蔬, 调理万筵, 唯盐不可或缺。人类在 用盐的历 史长河中积 累了丰厚 的盐文化 , 而
盐文化则为和谐社会构建做 出 无可替代的 巨大贡献。为了 光大盐的用途, 扬盐文化传统 , 0 年 1 月2 弘 2 5 O 7日至 1 0 1
月 1日, 在江苏省扬州、 东台召开 了“ 国盐 ̄4N- 全 t 讨会” 。会议 由 中国商业史学会 、 扬州大学、 江苏省 东台市人 民
味、 芝麻味、 香菇味等食盐的办法 。黄炜炜《 清代两淮盐商与扬州饮食》 介绍 了盐商“ 家庖” 烹制炒豆腐 、 走炸鸡、 拌鲟鳇 、 没骨鱼 、 马鞍乔 、 螃蟹面 、 梨丝炒肉等名肴 , 指出这正如朱 自清所说 :味道鲜美 , “ 颜色也
清丽悦 目” 。蔡健 、 张渊分析了清代两淮盐商的饮食消费所体现的文化 。 3 关于 盐文化 在 中华 文明发展 过 程 中的作用

扬州地域文化对扬州八怪的影响

扬州地域文化对扬州八怪的影响

思 想诉求 , 等等 , 这诸 多因素都笔者从地理 位置、 经济条件 、 政治环
境、 文 化 氛 围这 四大 方 面 阐述 了清 代 扬 州 地域 文化 对 扬 州 八 怪 的 影 响 。
关键词 :扬 州八怪 ; 地域文化 ; 儒商 ; 个性 ; 标新立异
Ke y wo r d s : Ya n g z h o u e i g h t e c c e n t i r c s ;R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I n t e l l e c t u l a b u s i n e s s ma n ;P e r s o n li a t y ;Ma k e o n e s e l f
f a c t o r s m a ke “ Ya n g z ho u e i g h t e c c e n t ic r s ” e v e nt u a Hy t o t he f o m a r t i on a nd d e v e l o pme n t . Th e a ut ho r f r o m t h e
c o n s p i c uo u s
清代 中叶 , 在繁华富裕 、 商贾云集的扬州城 , 萃集
了一批 被人 们称之 为“ 怪” 的 画家 , 他 们 以卖 画为 生 , 在
般 人称之 为怪 , 也 正是 因其 “ 怪” , 才 充分 体现 出他 们 的
“ 新” 。“ 八 怪” 成员中, 有功 名 未就 的名 士 , 有 失 意的 官 员, 有依 人作 嫁 的画 师 。他 们 因相似 的 思想情 感 、 相近
第6 卷 2 0 1 5 年6 月
黑 龙 江 科 学 HEI L 0NGJ I ANG S C I E NCE

古代扬州

古代扬州
san
yi
1、隋朝大运河的移民的迁入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
3、北方的移民及交通的发达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工具。
4、大一统的背景下,有了安定发展的环境
5、当地农民的辛勤劳动是主要因素
6、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便于农业的发展
er中国因为盐业而兴起的城镇颇多,如西藏的盐井县,新疆的盐湖镇,四川的盐源县,江苏的盐城市以及久负盛名的自贡、运城、扬州等等。其中扬州因为其长期作为海盐集散中心在古代盐业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 早在公元前486年,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90年的历史。扬州的兴盛得益于大运河。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都是从西向东流,自从隋朝开通大运河之后,长江、黄河以及淮河、永定河、钱塘江等一条条粗壮的横线逐步由一条纵线串通起来。而扬州正处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口,南临大江,北接黄淮,从这里可横穿东西,纵贯南北,是古代水运交通最大的枢纽。因其优越的地理,扬州在唐朝时代逐步发展成当时最繁荣的城市“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杨一益二。” 中国古代西北地区以食用湖盐为主,西南部分地区食用井盐,而东中部地区则以海盐为主。其中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盐的开发较晚,古代基本是食用海盐。古代海盐主产区在淮河盐城一带,主要通过扬州进入长江、溯江而上,辐射供应皖、湘、赣、鄂以及西南部分地区。扬州作为“南北大冲、百货云集”的江南第一大都会与水陆交通枢纽,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海盐最大的集散中心。 扬州独特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批商人从事盐的运营,历代商人在扬州从事盐的经营,均有利可图。明朝中叶之后,秦商、晋商、徽商、歙商纷纷涌到扬州经营盐的运销。因运盐主要依靠水路码头,故城外沿运河一线,运商云集,修建了大批经营盐的店铺,如“黄家店”、“富家店”、“樊家店”、“穿店”等等,鳞次栉比,分布于北河下到南河下长达4里的狭长地带。同时,多地盐商还兴建了不少会馆,如东关街、剪刀巷一带的山陕会馆,以及后来修建的湘、鄂、赣、皖四省盐商议事之地的四岸公所等等。明朝嘉靖年间,为防倭寇侵掠,确保盐运司课银的征收和盐商大户的安全,扬州于旧城外环河增筑新城。平倭之后,新城日益繁华,鹾商麋集骈至,万历年间,盐商多达100余家,“四方之托业者辐辏焉”。使扬州成为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战乱不已,扬州遭到空前浩劫。在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十日”屠城事件中,清兵攻陷东西二城,进行血腥的大屠杀。两淮盐运史杨振熙,与民族英雄史可法一道坚决抗清,英勇殉难。盐商“失业者过半,盐策凋耗。” 清代康乾盛世,随着社会经济逐渐稳定,淮盐销售极畅,盐商获盐利甚多,扬州河下一带华屋连苑,成为富商聚居地。由于产销兴旺,也极大地促进了扬州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城商业市肆稠密,异常繁华。其中多子街两畔皆绸缎铺;翠花街“市肆韶秀,货分隘列,皆珠翠首饰铺”;钞关街“两畔多名肆。”盐商财力雄厚,加上盐税在国家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下税赋盐税居半,天下盐税两淮居半”,汇兑事业也随之迅速发展,钱庄,典业相当发达,“淮南淮北生涯好,侨寄新添会票人。”使扬州成为为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 扬州盐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文化艺术的繁荣。江南才子大都荟萃在扬州,留下许多千古佳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留下许多墨宝,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百看不厌。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互相依存,关系密切。古代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富裕起来的盐商为了争取社会地位,便依附风雅,与文人、书画家密切往来。而不肯趋炎附势的文人,仕途往往不得意,最终穷困僚倒时,也只有面对现实,与原先所不齿的盐商牵起了手。扬州盐商以重金购买扬州八怪和其他名家字画。书画家后来也正式按质量论价出售,郑板桥就开出了以所作书画尺寸大小论价的行河。盐商还为文人刊印著作,文人也为盐商培训子弟。这种相互依存,促进了书画艺术的商品化,也使绘画作品由“阳春白雪”兼顾起“下里巴人”,创作出很多民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富有生机的作品。盐业发展促进了当地人文昌盛,使扬州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之一。 扬州盐业还促进了扬州园林事业的发展。盐商私家花园比比皆是,许多盐商还捐款合修了一些园林,特别是著名的“瘦西湖”、“小秦淮”等闻名避迩。与优美的园林相衬映的是扬州美女天下闻名,扬州美女肌肤细腻,窈窕多情,与苏杭美女相比,多了一份“商女”的味道。宣统年间,傅樵村编纂的《自流井》杂志,首页赫然入目的竟是扬州美女,在椭圆型框架中,扬州美女推高髻,穿高领衣,千娇百媚,楚楚动人。以美女作纽带,千里迢迢,伴随着盐的通道,竞将扬州与自贡这两座盐业城市紧紧连在了一起。“扬州名园甲江东,粉黛绮罗甲天下”,古代,扬州盐商们常常邀请达官贵人,文人名士,携带歌妓,泛舟畅饮,在桃红柳绿,风花雪月中极享天上人间之乐。 盐业运销的兴旺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但盐商们积累的财富大都花在了奢侈的消费上,盐商之商奢侈斗靡成风。盐商后代不乏纨绔子弟,这些人整天斗鸡走马,沉醉于丝竹管弦,消磨在青楼勾栏。由于这些巨大的消费,客观上促进了扬州服务行业的兴盛,也吸引了达官贵人乃至皇帝纷纷涌向扬州,及时行乐。大运河开通之时,随炀帝就乘龙舟直奔扬州,康熙、乾隆二帝也曾多次南巡扬州。世人传闻广远的乾隆六下江南,扬州是必到的重镇。许多盐商为了讨好皇帝,捐钱捐物,整修道路,兴建园林,以迎圣驾。传说乾隆皇帝到了扬州,称赞扬州之美时,又嫌美中不足就是没有北京北海那种白塔。一位姓江的盐商知道后,为取悦皇帝,马上重金买通太监总管,索取了北京白塔的图纸,立即组织施工,一夜之间,竞建成了和北京一样的一座白塔。乾隆第二天一大早,突然见到这座一夜间建成的白塔,问明缘由,感叹地说:“盐商之财力伟哉。”盐商们听到皇帝的感叹,心里很舒服。谁知这个马屁只是拍到马腿上,皇帝感到盐商财力可能对皇权造成威胁,后来找个借口把姓江的盐商处死了,并实施一系列打击淮扬盐商的政策,使扬州盐商在清代中叶之后走向衰落。除皇帝之外,盐商对官吏也曲尽奉承之事。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驻节于湖南会馆棣园。一天盐商们为曾国藩设宴演戏,盐商何莲舫还专门书写对联挂戏台两侧:“后舞前歌,此邦之至;出将入相,当代一人。”对曾国藩进行了肉麻的吹捧。 一些盐商在经营致富之后,也做了不少善举,拿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乾隆后期,一位叫鲍志道的歙商在扬州独立经营淮南盐业,因成效显著被推举为两淮盐务总商。他的儿子鲍濑芳继承了父亲的儒学熏陶,张扬了良好的商业道德,使鲍氏家族的财势达到了颠峰,拥有了巨大的财力,他们张扬“义”举,为安徽、江苏、浙江三省发了三年军饷,在淮河涝灾时捐10万石大米赈灾。还出巨资夯实了淮河长达400公里的河堤。由于诸多功绩,朝延为鲍家修建了“义”字牌坊,加上之祖祖辈辈所获的嘉奖,鲍氏家族共得到“忠、孝、节、义”等七座牌坊旌表,至今这些牌坊群仍矗立在歙县棠越村头,成为歙县的一道风景线。清同治光绪年间,江国标(江泽民的先祖)经营两淮盐业数十年,坚持以“义”字为先,广交朋友,因善于协助各种矛盾,常为人排忧解难,被世人称赞为鲁连仲。他的生意也因此越做越大,越做越好。此外,不少盐商还捐钱捐物,修桥铺路,疏浚河渠,赈灾扶贫,做了不少慈善事业。 总之,扬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古代食盐集散中心。盐业运销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并带来金融业的兴旺和文化艺术的繁荣。扬州在古代盐业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

安岐与扬州——记中韩交往史上的一位扬州盐商

安岐与扬州——记中韩交往史上的一位扬州盐商

安岐与扬州——记中韩交往史上的一位扬州盐商
韦明铧
【期刊名称】《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6)4
【摘要】安岐是中韩交往史上的重要人物 ,清代中叶在扬州经商 ,曾任两淮盐商商总。

他不仅精于盐务 ,而且对中国书画艺术有很深造诣 ,所著《墨缘汇观》一书影响深远。

今扬州安家巷 ,是其故居所在地。

【总页数】4页(P89-92)
【关键词】交往史;扬州盐商;中国;韩国;《墨缘汇观》;扬州地区;安岐
【作者】韦明铧
【作者单位】扬州市文化局文化艺术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2.9
【相关文献】
1.研究档案史志服务当今社会——历史上扬州盐商与自贡盐商的政策运作 [J], 陈星生
2.“如君落落似晨星”--扬州八怪与盐商的交往 [J], 武维春
3.明清扬州盐商文化及其对扬州牙雕艺术的影响 [J], 徐枫
4.运河、盐商、文人、书画家与扬州年画
——论清代扬州年画中的精英文化因素 [J], 孙璐;康康
5.明清扬州盐商文化及其对扬州牙雕艺术的影响 [J], 徐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扬州,古称广陵,是禹贡九州之一。

运河、长江交汇于扬州,在海运、铁路尚未兴盛之时,扬州成为交通枢纽。

隋唐以来,扬州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享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之盛誉。

扬州的繁华,主要得益于盐运和漕运事业的兴盛。

扬州滨临东海两淮地区,素来为我国食盐的重要产地。

时至清初,随着全国人口的增长,两淮食盐产量与日俱增。

扬州得水利之便,成了吞吐量极大的盐运中心,每年有十亿斤以上的海盐经过扬州转运到安徽、河南、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两淮盐运使的官署也设在扬州,无疑,则给扬州经济带来空前繁荣。

清代著名学者汪中在《广陵对》里指出:“广陵一城之地,天下无事,则鬻海为盐,使万民食其业。

上输少府,以宽农亩之力,及川渠所转,百货通焉,利尽四海。

”①明清以来,盐业收入是政府税收的重要部分。

乾隆《两淮盐法志·序》中记载:“全国赋税之半来自盐课,而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

”嘉庆《两淮盐法志》也说:“两淮盐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捐益盈亏,动关国计”。

当时,来自各地的两淮盐商多聚居于扬州。

他们垄断盐运,大发横财。

清代史书记载:“乾、嘉间,扬州盐商豪侈甲天下,百万以下者谓之‘小商’”。

当时扬州的八大盐商,拥资都在数百万乃至千万。

大盐商江春,曾奉旨借帑三十万给皇帝。

清代史书记载,乾隆南巡至扬州,江春一夜之间建成白塔的故事:“一日,帝幸大虹园,至一处,顾左右曰:‘此处颇似南海之琼岛春阴,惜无喇嘛塔耳!’纲总江春闻之,亟以万金贿帝左右,请图塔状,盖南人未曾见也。

既得图,乃鸠工庀材,一夜而成。

次日,帝又幸园,见塔巍然,大异之,以为伪也。

即之,果砖石成者,询知其故,叹曰:‘盐商之财力伟哉!’”②由此可见盐商豪富之一斑。

然而,传统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主要以功名、官位和文采取定威望与地位高下的社会。

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以经商而襄丰箧盈的商人,往往被人视之为暴发户。

他们纵有财富百万,但仍居“士、农、工、商”四民之末,为封建官僚所不齿,为诗书举子所藐视。

黄炜炜:清代两淮盐商与扬州饮食

黄炜炜:清代两淮盐商与扬州饮食

好 呢 ! ’1 两淮盐商确 已富甲天下 。 ”[ 9 s。 1 5 几乎富可敌国了,
清朝史 料记载可以说 明: 乾隆三十七年时国库总资产为
七千八百余万两 白银 。 两淮盐商的总资产亦达七八千万
两1 谓 之 富可 敌 国 , 为 过矣 。 4 1 , 不 二 、 代两 淮盐 商 饮 食消 费 及 其特 点 清
国家 财政 之 支柱 。 清 代 的两 淮 盐课 “ 关 国计 ”加 之 盐 业 的利 润 空 间 动 . 巨大 。 盐 的两 淮 盐 商 自然 也 富 甲天 下 。两 淮盐 区 以扬 业
I . 盐商的饮食消费
两淮 盐 商业 盐 以富 甲天下 , 所 获 丰 厚 利 润除 正常 其
纳税 外 , 仍余有巨额, 其中相当一部分用 于 自己奢侈性 的消费 了。 光绪《 江都县续志》 1 卷 5记载说“ 商人 多治园 林, 饬厨传 , 教歌舞 以 自侈”z。李斗在《 [7 1 1 7 扬州画舫 录》 中

万 以下 者谓 之 ‘ 小商 ”州 最 高 达 千万 两 ” 。盐 商家 产 ’。“
多者 达千万两 , 而少于百万两的都称为“ 小商 ” 两淮盐 , 商之富裕足以可见。 当时盐商中的“ 八大总商” 均资产惊 人, 最显赫者江春 , 曾领袖 两淮盐业近半个世纪 , 其才略 过人 , 曾六次迎驾 , 以布衣上交天子 ” , “ 州 他除了依法纳 税外, 多次捐输报效 , 中修河 、 其 赈灾 、 助台湾军费等七 项捐输 即达 12 10万两 。高宗 目睹江春实力 , 惊叹 “ 盐商 之财力伟哉” 。 [ 扬州盐商之阔绰连清高宗乾隆都为之触 4 1 动了。 近人蔡云万也在其《 扬州八大总商》 一文中有相关
维普资讯
1 8
四川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会 科 学 版 ) 社

明清扬州盐商文化及其对扬州牙雕艺术的影响

明清扬州盐商文化及其对扬州牙雕艺术的影响

明清扬州盐商文化及其对扬州牙雕艺术的影响作者:徐枫来源:《大观》2020年第07期摘要:明清时期的扬州经济和文化达到了空前鼎盛的状态,在盐商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扬州象牙雕刻焕发出了璀璨的生机。

文章具体探讨在盐商文化影响下的扬州牙雕,挖掘扬州雕刻在明清时期到达顶峰的原因。

关键词:扬州;盐商文化;扬州牙雕扬州位于江苏省中南部,是较早开展对外贸易和经济交往的一座城市,并且在隋唐时期处于极度繁荣的鼎盛时期,各地的能工巧匠集聚于此。

到了明清时期,扬州盐商更是富甲天下,一年的盐税甚至达到了全国总赋税的三分之一,“乾嘉间,扬州盐商豪侈甲天下,百万以下者皆谓之小商”。

扬州一时间也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盐商们依靠财力大力扶持匠人墨客,使得扬州雕刻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由此诞生了大批的名家如江南嘉定派的刻竹名家封锡禄、封锡璋、施天璋等。

一、明清扬州盐商对扬州经济文化的整体推动作用古时的扬州是中国南北水陆交通的中心点,物资丰富,因此大批的徽商、晋商来到扬州做生意,由于“东南三大政”(漕、盐、河)的地理优势,商人们迅速在扬州发家致富,使得扬州的经济迅速发展为全国第一,道光年间甚至占到了整个朝廷税收的四成。

因此康熙和乾隆多次南巡来到扬州。

从春秋时期儒家的诞生开始,封建社会结构就自然而然地被分為了“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商人在封建社会地位低下,是四个阶层中最末流的。

因此,虽然盐商已经在物质消费上达到了极尽奢侈的地步,但是社会地位却仍然不高,而盐商又大多是外来的徽商晋商,旅居于扬州,还未真正融入扬州城中,所以部分人心中自然产生一种自卑感。

致使盐商渴望迅速地获得社会地位名望,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上层社会的认可。

因此,盐商不惜动用大量的财力包装自己的文化修养,大力兴办教育,建立书院,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被吸引而来,驻足于盐商的门下。

“海内文士,半集扬州”,而这其中又以“二马”(马曰琯、马曰璐)和江春最为著名,“二马”建立了一个小玲珑山馆,形成了一个以马氏玲珑山馆为中心的文人圈,江春则修建了康山草堂,扬州画派有半数经常集聚于这两地聚会,在这里有大量的书画诗集和工艺作品流传于世。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作者:张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8期摘要:清代中期的扬州,富商众多,他们因为文化和政治等原因大力招待文人墨客,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因为自身命运的坎坷,生活困顿等,“扬州八怪”也聚集于扬州,在商品经济化的城市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关键词:扬州盐商;扬州八怪;关系作者简介:张楠,1993年生,江苏盐城人,扬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在读。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2自隋朝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以来,扬州这个因运河而兴盛的城市,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

虽然朝代的更换造成战争祸乱的破坏,但是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和运河长江交汇处,是南北河运、东西江运水陆交通的总枢纽,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经历战乱之后,却很快又能恢复繁荣。

在清代,扬州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

扬州盐商在清朝中期繁荣发展,拥有巨额财富,为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少贡献,“扬州八怪”就是在其中兴盛起来的一个群体,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本文试图对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关系进行探究并说明。

一、扬州盐商的发展明清时期,政府把盐业垄断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设在扬州,使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盐集散地,扬州自然也就成为了两淮盐商的聚集地。

凭借着政府给予的特权,扬州盐商通过垄断市场低价购得商品,高价出售,从中获取利润。

在当时的扬州,财富在百万以下者也只能算是“小商”,以百万或千万计的富商不在少数。

李澄说:“淮商资本之充实者,以千万计,其次以数百万计。

”[1]对于扬州盐商巨额的财富,史书上也有着许多的记载,如:江春,清代著名的客居江苏扬州业盐的徽商巨富,为清乾隆时期“扬州八大总商”之首。

因其“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而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

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

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

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生活在扬州这座历史名城的人们分外荣幸,还记得去年最高领导人视察扬州时有言“扬州是个好地方”的赞誉,让多少外地人慕名前往,更令普通本地人倍感自豪。

扬州城历史悠久,兴于汉,盛于唐,特别是隋朝大运河的贯通,它成为南北漕运的重要通道,这使得享有天时地利优势的扬州日益繁荣、名闻遐迩。

谈近代扬州,论名胜古迹,自然绕不开“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这两张名片。

对此,人们大都知其名,鲜有识其道的。

本文作粗略介绍!清乾隆年间,扬州凭借历史人文的积淀、地理位置的优越,特别是水运的便捷与发达,逐渐发展成全国知名的盐运中心,据说当时有十亿斤海盐由此转运到安徽、河南、湖北等邻近省份,两淮盐运使的官署也设在扬州。

盐业税收是当时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而扬州的盐业销量约占全国半壁江山,这让从事盐业流通销售的盐商们富甲一方,“扬州盐商”之名由此而来。

扬州盐商到底有多牛?当时有百万银两家产的盐商,只能称“小商”,还没有炫富的资本,资产在几百万到几千万的,才算得上富有名气。

传说乾隆当年南巡在扬州逗留时,某天到了一个叫“大虹园”的地方,随口说了句,此地像南海的琼岛春阴,可惜没有白塔。

陪同的大盐商江春记在心里,就想赶紧造一座白塔给皇帝拍马屁,“有钱好办事”,他召集工人,运输材料,竟在一夜之间将这个塔造好了!这座速成的“白塔”,也成为今天扬州的景点之一。

不过,在那个崇尚儒学与官本位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对大盐商这样的“土豪”并不待见,士大夫们大都不屑与之为伍,没有地位与尊严的盐商何尝不想附庸风雅,享受到社会的尊重地位。

于是,他们去主动结交士子文人,特别是诗人、画家成为首选。

当时的书画家虽然拥有才艺,大都过得依旧贫困,这些人马上成为盐商们交好的对象。

出售自己的作品,换取钱财收入,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这样的好事,文人墨客何乐不为呢?!就这样,诗人、画家率先与盐商间很快达成了依附关系。

全国各地的许多画家闻听扬州的书画销路特好,都纷纷涌向扬州,当时稍有名气的画家有一百多人,其中的佼佼者,有几个鹤立鸡群的,被后人称为“扬州八怪”。

试析明清时期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

试析明清时期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

试析明清时期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作者:刘月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3期内容摘要:明清时期,扬州作为一个商业和文化大都市所产生的集聚效应以及扬州盐商的大力赞助和支持成为扬州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部分扬州盐商本身文化素养颇高。

此外,扬州文化中文学作品尤为突出,盐商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这些文学作品也对我们了解当时扬州盐商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两淮盐商扬州文化“扬州繁华以盐盛”,盛极一时的两淮盐商,在扬州历史上写下辉煌而厚重的一笔。

扬州盐业的发轫期远可追溯至西汉吴王刘濞时期。

明嘉靖、万历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扬州也迎来了继汉唐以来的第三次繁荣。

与扬州盐业重镇的地位息息相关,盐业贸易不断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扬州商业经济中的龙头产业。

伴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封建政府盐业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明代万历年间盐制改革,纲盐制的推行,大量盐商进驻扬州,具有地域特征的扬州盐商群体开始形成。

据朱宗宙《扬州盐商的地域结构》一文所论,扬州盐商非扬州当地人,而是由多个地域性商帮组成的群体,其中既有徽商和赣商,也有江浙商人和湖广商人,还有来自西北的秦晋商人。

至清代,除了沿袭明制,还给予了盐商种种优惠,故而扬州盐业和扬州盐商群体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鼎盛时期。

伴随着两淮盐业的兴盛,扬州不仅迎来了经济上的大发展,同时也迎来文化和文学上的大繁荣。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扬州文化在文学、戏曲、经学、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影响的学者和文人,孕育了阮元、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以郑板桥、金农为代表的扬州八怪,流寓扬州的文人更是不胜枚举,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众多的诗词、小说、戏曲等,诸如《学福斋诗文集》、《沙河遗老诗集》、《莲花庄集》以及文人雅集之后的结集《瑶华集》、《城南?诗》、《秋禊诗集》等,名篇佳构更是数不胜数。

那么扬州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文化成就呢?除了其本身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传承等因素外,首先就在于明清时期扬州作为一个商业和文化大都市所产生的集聚效应。

“如君落落似晨星”--扬州八怪与盐商的交往

“如君落落似晨星”--扬州八怪与盐商的交往
“ 内文士 , 海 半在 维扬 ” —— 士 商的互 动
“ 内文 士 , 海 半在 维 扬 ” 蒋 宝龄 《 ( 墨林 今 话 》 , 是 人 们对 清 代 扬 )这 州 文化 发 展 状 况 的概 括 。 为 什 么 会 形 成 这 样 的 状 况 , 其 社 会 的 有
原因。
“ 州八 怪 ” 活 的时 期 , 是 盐 商 的鼎 盛 期 。扬 州 交 通 便 利 , 扬 生 正 土
的全 才 画 家 黄 慎 , 金 农 称 为 “ 梅 之 妙 , 广 陵 得 二 友 ” 《 梅 题 被 画 在 (画
记 》的汪 士慎 、 方膺 等 , 个 才 能 出众 。华 岩 、 ) 李 个 闵贞 、 凤 翰 、 勉 、 高 李 陈撰 、 边寿 民、 法 等人也 各 有所 长 , 杨 皆非 等 闲之辈 。
扬 州文 化 和 中国文 化 的发展 , 们 收罗 了许 多文 化人 、凭 借着 盐商们 提供 的无 虑 的物 质 生活 , 以专 门从 事 自 可
己的文 化 活动 。 ( 0 2年 4月 2 ” 20 9日《 扬州 晚报 》 启 功先 生 所 言 , ) 概括 地 反 映 了以郑板 桥为 代表 的“ 州八 怪” 扬 与盐商 之 间的交 往情 况 。
农 、 鳟 、 慎 、 方膺 、 李 黄 李 罗聘 。其他 如 华岩 、 闵贞 、 高凤 翰 、 勉 、 李 陈撰 、
边寿 民 、 法等 , 杨 因画风 接 近 , 可看 作这 一群 体 的成员 。 也


“ 扬州 八怪 ” , 响最 大 的是郑 板 桥 。郑 燮 号板 桥 , 诗词 , 书 中 影 工 善 画, 以三绝 “ 书 画” 诗 闻名 于 世 。人 称 “ 怪 之 首 ” 八 的金 农 , 自创 隶 书体 “ 书”另 有意 趣 。其他 如 康 熙 年 间 曾 以绘 画召 为 内廷 供 奉 的李 鲜 , 漆 , 用 指头 作 画 、 正年 间 曾应 诏 圆 明 园如 意馆 作 画 的高 其 佩 ,八 怪 ” 雍 “ 中

周文瀚:“扬州八怪”背后的艺术市场

周文瀚:“扬州八怪”背后的艺术市场

周文瀚:“扬州八怪”背后的艺术市场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7年第1期收藏家、赞助人和画家的关系除了直接出钱购买,也召集进行文酒雅集、提供食宿和出游路费、鉴定古玩字画、出资印刷诗文集等多种形式。

周文翰文化产业和艺术投资专家,长期为国内外媒体撰写文化艺术方面的评论文字。

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等“扬州八怪”为什么“怪”,我觉得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怪”其实可以说是一种“风格和符号”,就是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

为什么要强调自己的“怪”?因为那时候扬州的画家太多,彼此竞争,所以要可以突出自己的风格、自己擅长的类型。

明清时期的扬州,政府把盐业垄断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设在扬州,使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盐集散地。

作为南北东西的水陆交通要道,又是两淮转运使的驻地,扬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乾嘉年间商民多达十万家,一派繁荣气象,“笙歌舆从,竟日喧聚”。

当时来自陕、晋和徽州的盐商大多聚居在扬州,他们依靠官府合谋垄断盐运,大发横财,相关的园林、戏曲、妓院、茶馆、餐饮等也发达起来,当时人曾形容扬州兴起的“吴俗三好”:穷烹饪、狎优伶、谈骨董。

为了和官僚士大夫社交、也为了靠近主流文化彰显品味,“贾而好儒” 的徽商等各阶层商人流行收藏古玩书画,引起整个社会的跟风,一般店铺为了吸引顾客也求购名家字画联匾,张挂于厅堂装点。

在盐商等的需求的带动下,扬州对字画的需求量大增,吸引了大批画家来扬州定居,最盛时约有书画家150余人,“扬州八怪”就是其中最著名的。

“扬州八怪”的背景不同,如郑燮、李鱓与李方膺是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金农、高翔和汪士慎一生布衣卖画,黄慎、罗聘和华喦是从民间画师学画但有文人修养,虽然修养不同,但可以说都是当时艺术市场的以卖画维生的“职业画家”,任过县令的郑板桥开出“以尺寸论价”的润格,金农把书画“和葱和蒜卖街头”;做过宫廷画家的李鱓“穷途卖画”等都已经被社会接受,可见当时的商业氛围。

绘画功能的另一种解析——以盐商与扬州八怪为例

绘画功能的另一种解析——以盐商与扬州八怪为例

作者: 梁田
作者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出版物刊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页码: 102-105页
主题词: 绘画功能 扬州八怪 盐商
摘要:绘画最基友的功能有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随着绘画的本体性加强,绘画的审美艺术功能得到重视。

然而,到了扬州八怪时期,受社会商品化以及人们价值观转变的影响,绘画并不完全怍为认识、教育和审美艺术功能存在,它更多是盐商与画家为了满是各自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互惠互利的功能而存在,并戒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愈演愈烈。

“扬州八怪”与盐商

“扬州八怪”与盐商

“扬州八怪”与盐商
薛勤
【期刊名称】《东南文化》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扬州八怪”与盐商薛勤五十至六十年代,美术史家对“扬州八怪”的
研究大多认为:“八怪”与盐商是对立的,“八怪”动辄对盐商嘻笑怒驾,冷嘲热讽,盐商要得到“八怪”一幅字画,往往费尽心机,仍不能如愿。

八十至九十年代,美术史家对“扬州八怪”的研究大多认为:盐商...
【总页数】3页(P133-134,137)
【作者】薛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
【相关文献】
1.扬州八家贤怪辩--有违中庸之道的扬州八怪 [J], 尹文
2.画坛"扬州八怪"与盐商 [J], 薛春霞;贾辉;马海民
3.读海外藏扬州八怪绘画——扬州八怪画派三题 [J], 聂危谷;
4.绘画功能的另一种解析——以盐商与扬州八怪为例 [J], 梁田
5.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 [J], 李家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扬州,古称广陵,是禹贡九州之一。

运河、长江交汇于扬州,在海运、铁路尚未兴盛之时,扬州成为交通枢纽。

隋唐以来,扬州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享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之盛誉。

扬州的繁华,主要得益于盐运和漕运事业的兴盛。

扬州滨临东海两淮地区,素来为我国食盐的重要产地。

时至清初,随着全国人口的增长,两淮食盐产量与日俱增。

扬州得水利之便,成了吞吐量极大的盐运中心,每年有十亿斤以上的海盐经过扬州转运到安徽、河南、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两淮盐运使的官署也设在扬州,无疑,则给扬州经济带来空前繁荣。

清代著名学者汪中在《广陵对》里指出:“广陵一城之地,天下无事,则鬻海为盐,使万民食其业。

上输少府,以宽农亩之力,及川渠所转,百货通焉,利尽四海。

”①明清以来,盐业收入是政府税收的重要部分。

乾隆《两淮盐法志·序》中记载:“全国赋税之半来自盐课,而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

”嘉庆《两淮盐法志》也说:“两淮盐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捐益盈亏,动关国计”。

当时,来自各地的两淮盐商多聚居于扬州。

他们垄断盐运,大发横财。

清代史书记载:“乾、嘉间,扬州盐商豪侈甲天下,百万以下者谓之‘小商’”。

当时扬州的八大盐商,拥资都在数百万乃至千万。

大盐商江春,曾奉旨借帑三十万给皇帝。

清代史书记载,乾隆南巡至扬州,江春一夜之间建成白塔的故事:“一日,帝幸大虹园,至一处,顾左右曰:‘此处颇似南海之琼岛春阴,惜无喇嘛塔耳!’纲总江春闻之,亟以万金贿帝左右,请图塔状,盖南人未曾见也。

既得图,乃鸠工庀材,一夜而成。

次日,帝又幸园,见塔巍然,大异之,以为伪也。

即之,果砖石成者,询知其故,叹曰:‘盐商之财力伟哉!’”②由此可见盐商豪富之一斑。

然而,传统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主要以功名、官位和文采取定威望与地位高下的社会。

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以经商而襄丰箧盈的商人,往往被人视之为暴发户。

他们纵有财富百万,但仍居“士、农、工、商”四民之末,为封建官僚所不齿,为诗书举子所藐视。

乾隆年间,卢见曾任两淮盐运使期间,曾与文人墨客举行“虹桥修禊”盛会,但规定“凡业鹾者不得与”,就是说,盐商不得参加文人士子举办的各种诗文活动。

因为当时社会上称呼盐商大贾为“盐呆子”,讥讽他们腰缠万贯却缺乏文化修养,故而遭到社会鄙视。

富起来的盐商,为了攀附官府,为了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便寻求走“贾而儒”的途径,兼商人与士子于一身,融厚利与富名于一炉。

他们仿效文人主持风雅活动,广交文友,与士子、书画家密切往来,并以雄厚的资财给他们在经济上给予资助,活跃了扬州文化气氛,吸引了广大诗文书画家,扬州八怪就是这时与盐商相互依存,生活上得以安定,艺术上得以发展的。

经济上依附于商人,本不是扬州八怪诸人的宿愿。

但他们之中许多人不能进入仕途,卖字鬻画也难以解决衣食住行,乃至潦倒不堪,时有断炊之虞。

即使象做过宫廷画家、当过县官的李鱓和做过乾隆书画史、任过县令的郑板桥,可谓“诗书画三绝”,但也不能在官场上“立功天地,官养生民”,终于被挤出官场,弄得官罢囊空,穷愁潦倒,橐笔扬州,“和葱和蒜卖街头”,“聊凭卖画佐朝餐”。

于是,当一些盐商附庸风雅,广交诗文画友,本来对盐商没有好感的扬州八怪,和其它许多文人画家一样,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不得不面对现实,和盐商相互依赖、携手共进。

郑板桥罢官之后,在扬州卖画为生。

当时扬州有句民谚说:“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

”因此,一些盐商富贾,不惜一切代价,求购郑板桥等名人字画。

郑板桥卖画,但不愿题款,不愿给盐商富豪装点门面。

清人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卷四中记述了这样一则异常生动的故事:“兴化郑进士板桥,善书,体兼篆隶,尤工兰竹,人争重之。

怀奇怪,嗜食狗肉,谓其味特美。

贩夫牧竖,有烹狗肉以进者,辄作小幅报之。

富商大贾虽饵以千金,不顾也。

时扬州有一盐商,求板桥书不得,虽转辗购得数幅,终以无上款不光,乃思得一策。

一日板桥出游稍远,闻琴声甚美,循声寻之,则竹林中一大院落,颇雅洁。

入门,见一人须眉甚古,危坐鼓琴,一童子烹狗肉方熟。

板桥大喜,骤语老人曰:‘汝亦’老人曰:‘百味惟此最佳,子亦知味者,请赏一脔。

’两人未通姓名,并坐大嚼。

板桥见其素壁,询其何以无字画,老人曰:‘无佳者。

此间郑板桥虽颇有名,然老夫未尝见其书画,不知其果佳否。

’板桥笑曰:‘汝亦知郑板桥,我即是也。

请为子书画,可乎?’老人曰:‘善。

’。

遂出纸若干,板桥一挥毫竟。

老人曰:‘贱字某某,可为落款。

’板桥曰:‘此某盐商之名,汝亦何为名此?’老人曰:‘老夫取此名时,某商尚未出’板桥即署款而别。

次日,盐商宴客,丐知交务请板桥一临,至则四壁皆悬己书画。

视之,皆己昨日为老人所作。

始知老人乃盐商所使,而己则受老人之骗,然已无可如何也。

”盐商何“皆以其曾为七品官人,争购之。

”购而不得,只好计取。

然而,现实生活不得不使郑板桥和其它画家一样,改变自己的观念,与盐商交友往还。

他在为一富商画兰既毕,题诗道:“写来兰叶并无花,写出花枝没叶遮。

我辈何能构全局,也须合拢作生涯。

”③这就反映了郑板桥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的心态。

盐商富贾结交文朋画友,多方面给书画家们创造条件,提供方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潜心创作,在艺术上得以提高。

首先笼络人心,在经济上给予很大资助,保证他们生活舒适、安定,得以专心致志提高自己的艺术才能。

他们以重金收买扬州八怪和一些名家字画,将一批生活潦倒乃至寄居于祠堂、古寺的文人画家供养在私家园林之中,让他们“出有车”、“食有鱼”。

扬州八怪中的华、陈撰、黄慎、李鱓、金农、高翔、边寿民等人,都曾在富可敌国的江春、贺君召、马曰等人家中下榻和寓居过,有的乃至一住多年。

他们可以在盐商提供的优雅舒适的画室里,潜心作画,提高艺术;可以随心所欲地鬻字卖画,增加丰厚的收入。

此外,盐商还出资为他们刊印著作。

汪士慎的《巢林集》即由马氏玲珑山馆刻印;金农的《画竹题记》也由江春镂版行世。

第二,盐商花钱收藏着大批字画,古书文物,从长远看,这是一种只能增值不会贬值的储蓄,是一种保存财富以备不时之需的方法。

如广交文友的马曰家有“马氏丛书楼”藏书百橱,达十数万卷,藏有《华山碑》中模拓最早、拓工最精的《马氏玲珑山馆本》,藏画有宋代李成《寒林鸦集图》、苏轼《文竹屏风》、赵子固《墨兰图》,元代赵孟《墨梅图》、黄公望《天地石壁图》,明代赵原《杨铁崖吹笛图》、文征明《煮茶图》及清代王鉴、徐枋、何焯等人的作品,其家“每逢午日,堂斋轩室皆悬钟馗,无一同者,其画手亦皆明以前人,无本朝手笔,可谓巨观”。

④程晋芳亦藏书五六万卷,且好招饮多闻博学之士,相互切磋;汪楫家设有“借书楼”,江春家亦有“读书楼”,均藏有极多名画秘笈,世间不传之本。

实际上这些藏书具有私立图书馆与美术馆的性质,慷慨供人借阅、研究,八怪诸家常借以观摩,学之所长,得益颇多。

其三,当时来往或寓居扬州的文人画家很多,仅书画家就有一百五十余人,盐商们常邀约他们到私家园林聚会、切磋、唱和,八怪诸家从中亦可得以提高自己的技艺。

其四,盐商还重金收藏扬州八怪诸家作品,增加画家们的经济收入。

马氏藏书楼中就藏有陈撰、高凤翰、郑板桥、金农等八怪诸家的作品。

此外,盐商还会提供随船旅行游览的机会,让书画家们开阔视野,增加创作灵感。

盐商礼才养士,文人画家们当然也会给他们以回报。

其一,赠送书画供他们玩赏和收藏。

扬州盐商均有扬州八怪郑板桥、金农、李鱓等人赠送的字画,且多为珍品。

其二,扬州八怪多是饱学之士,诗书画博学精通,他们热心教授盐商的子弟,使他们的许多子弟后来或成为书画名家,或科举及第,登上仕途。

其三,为盐商私家园林亭馆书写联匾,李鱓、郑板桥、杨法就为“勺园”、“汪园”、“黄园”题写过匾额和诗句。

金农、杨法、郑板桥、李鱓先后为贺氏“东园”各景题额或书联。

其四,帮助鉴别文物字画。

富商们喜以搜求文物骨董名人字画为尚,作伪者亦应运而生,需作鉴别。

陈撰、金农即是鉴赏家。

马氏所藏《华山碑》宋拓本,就是经金农鉴别而入藏的。

郑板桥称赞金农“九尺珊瑚照乘珠,紫髯碧眼号商胡”。

⑤其五,八怪对诗文造诣皆深,他们除了平时与盐商切磋艺文,帮助提高盐商的文化素养,还在酬酢中帮助盐商。

盐商喜交文人,但苦于自己才疏学浅,酬酢中难免遇到尴尬之事,八怪中人便从中帮助解围。

牛应之《雨窗消意录》甲集卷三中有这样的记述:“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

一日,有某商宴客平山堂,金首座。

席间以古人诗名‘飞红’为觞政,次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

’一座哔然,笑其杜撰。

金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

’众请其全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