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精练(7)
2009年江苏高考之小说阅读训练(文学类文本)
2009年江苏高考之小说阅读训练(文学类文本)新高考新题目2009-04-13 0809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迎宾竹齐运喜郑副市长喜欢舞文弄墨,尤爱画竹,工作之余总爱操起画笔涂涂抹抹地忙乎一阵。
这天,郑副市长正在家中画台上创作“百竹图”,红尘宾馆的马经理来了。
他似乎特别喜欢“百竹图”。
眯着眼睛点着头,绕着画台来去,不时用手指指点点评论着。
马经理不是门外汉,他的评论和夸赞都很中肯,还指出了不足之处,郑副市长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不知马经理是不是有备而来,他欣赏过这幅画后,当即表示花两万元买回去,放大后镶嵌在总台大厅里。
郑副市长一怔,心想前天我在红尘宾馆,看见总台大厅里挂着一幅迎宾松,马经理为何还要再花钱买?未等发问,马经理就向郑副市长作解释那幅迎宾松档次太低,昨天他下令撤了。
许多宾馆落俗挂这个,他们则挂幅迎宾竹,新颖雅致,别具一格。
郑副市长笑笑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的画不值那么多,只收2000元,我多一文也不要。
你先回去,我正儿八经画一幅迎宾竹,晚几天给你们送去。
”马经理走后,妻子淑芬买菜回来。
郑副市长乐呵呵地迎上去,叫淑芬给他炒几道好菜。
淑芬见他一脸喜气,问“有客人用饭?”郑副市长笑道“客人走了,就咱俩,小饮几杯酒,庆贺第一次获得润笔费。
”淑芬先是一怔,问明事情经过后,微笑道“老郑,的确该给你炒几道好菜,你的墨宝的确够水平。
不瞒你说,前不久省里举办书画赛,我从你的作品中挑了最好的一幅竹图,化名给他们寄去,结果你的那幅……”淑芬稍一停顿,郑副市长便接过话茬儿“不是自吹自擂,我的作品肯定名列前茅,我是专门研究画竹的,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淑芬长叹一口气,脸上露出淡淡的苦笑“评委们给每幅作品逐一打分,结果你的作品排名109位,108将里没有你。
”“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郑副市长一脸惊疑再三摇头。
淑芬语音不高,却声声入耳“实话告诉你,前不久,我特意拿你的一幅墨宝到书画市场去试价,有给5元的,有给10元的,最高的一个给20元,这才是真实的价格真实的你!你以为2000元出售是物有所值,是你应得的报酬?其实你出售的不是才华和艺术,而是官衔和权利!”郑副市长脸色通红,默默地坐在沙发上,点燃一支烟,一口连着一口地抽起来。
【2009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汇编】
2006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汇编(06全国一卷)阳光的香味林清玄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岛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
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
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
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
”我说。
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
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
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泄出来。
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xx卷)语文本试卷第I卷和第II 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答案打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然后再用2B铅笔将与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xx。
3,答题卡上第I卷必修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xx黑,黑度以遮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
第II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诠释出其制胜瞩(zhǔ)目人才荟( kuài )萃B.杀戮宁静致远莅(wèi )临鸢( yuān )飞鱼跃C.xx励精图治缜( zhěn )密鹬( yù )xx相争D.松弛老奸巨猾揣度( duó)深陷囹圄( wú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xx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画xx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xx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xx啊!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xx.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09现代文阅读训练 主题六:文学艺术(27-30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精练(全国通用)
2023高考一轮复习天天增分高手训练营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7-30练)第二十七练训练主题:文学艺术实际用时:分钟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记述了“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将自己这部“石头所记”与中国古典小说史上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等现象一一对比,反思历来小说之流弊,反复呈示自己的《石头记》“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叙述“我这半世亲见亲闻”,“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等无不在以小说谈小说,以小说省思小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元小说”的杰出范本。
不仅如此,在该书第一回中,作者还通过“贾雨村”(假语村言)、甄士隐(真事隐)、空空道人等虚构人物之口,多视角地对小说艺术予以反身批判、自我省思,加重了这部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元小说”分量。
就此而言,《红楼梦》尤其是这第一回,显而易见,是一种显性的“元小说”。
我们可做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整部《红楼梦》并没有第一回中上述这些显性的关于小说的自我指涉、自我呈示,而将这些自我省思的思维成果隐含起来,自觉地贯彻到整个小说的创作过程当中,整个小说在人物塑造、人物关系、结构布局、文学语言等方面保持不变——这样一部并无显性的元小说痕迹的作品,它是否还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呢?从作者对于小说艺术的自我省思来说,它是否含有元小说的元素呢?这样的一部《红楼梦》尽管没有现在这样显性的元小说叙述方式、更为复杂的嵌套结构,但它仍不失为一部小说杰作,仍与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旧式小说形成鲜明的对照。
实际上,在人类艺术史上,并无那种显性的元小说、元艺术之征候的小说作品、艺术作品,可能是更大量的艺术存在。
其中,并不乏真正的小说杰作、艺术杰作。
当我们以艺术之自我指涉、自我省思品格为旨归进行“元艺术”研究时,我认为既要关注那些显性的元艺术现象,更要关注更大量存在着的隐性的元艺术现象。
200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
带着村庄上路卢年初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
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
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
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
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
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鲊辣椒。
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
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
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
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
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
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
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
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
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
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
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
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
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
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
精品文档 (1)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
北京卷五、本大题共四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司马祠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
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
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
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
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
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
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
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
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
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
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
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
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
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
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
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
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
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
2009年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菁.华(qīng)宁.可(nìng)冠.心病(guān)翘.首回望(qiáo)B. 吐蕃.(fān)庇.护(bǐ)歼.击机(jiān)呱.呱坠地(gū)C. 请帖.(tiě)梵.文(fán)发横.财(hâng)按捺.不住(nà)D.链.接(liàn)创.口(chuāng)倒.春寒(dào)拈.花惹草(niān)【答案】D【解析】A 菁华jīng B 吐蕃bōC梵文fàn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答案】B【解析】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2009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附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海南解析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⑴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⑶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1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是新人教版高考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18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2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借代的表达效果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借代的表达效果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有的人》)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借代的运用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④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例③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例④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
例如:⑥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例⑥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2009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指导(杭州二中 陈婕)
2009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指导(杭州二中陈婕)新高考新教法2009-03-04 11012009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指导及课件2009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指导外国小说·小说·现代文阅读杭州二中陈婕高三复习专题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的发掘7.对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探讨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共性与个性外国小说·小说·现代文阅读研究浙江高考外国小说阅读题与其他省外国小说阅读题比较外国小说与其他文学作品阅读比较把握外国小说阅读专题复习的脉搏——强调个性、不离共性思考(1)提纲挈领——以《外国小说赏析》为纲200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乌米〔俄〕阿•马•高尔基18.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20.⑴请用一句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
(不超过10个字)(2分)⑵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3分)21.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6分)例1200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乌米〔俄〕阿•马•高尔基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场景场景的功能风景的作用例1话题场景场景的作用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引导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风景的意义1、衬托——对事件起衬托作用(正衬、反衬)2、作为幕间音乐——起过渡、调节节奏和舒缓情绪的作用3、营造气氛、孕育美感和给人以精神启示等作用。
2009高考语文真题 附答案打印版
2009年江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奇葩.(pā)刎.(wěn)颈之交睥睨.(nì)猝.(cù)不及防B.赡.(zhān)养趑.(zī)趄不前莅.(lì)临夙.(sù)兴夜寐C.冻馁.(něi)暴殄.(tiǎn)天物禅.(chán)让惴.(zhuì)惴不安D.籼.(xiān)稻残羹冷炙.(zhì)祓.(bá)除殒.(yǔn)身不恤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 B. 国事何况名誉C.国是何况名誉 D. 国事况且荣誉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20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湖南华容二中晏玉平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记忆过程细胞活动被捕获据最新研究,有关科学家捕捉到了自发记忆唤起过程中单个细胞的活动情况,从而不但发现了记忆内容在大脑中的记录位臵,而且还揭示了大脑复制这些内容的机制。
这些记录是从准备做手术的癫痫病患者大脑中提取出来的。
它们表明,人们经历事件的时候,某些神经元会被高度激活,而自发记忆就记录在相同的神经元当中。
研究人员很早以前就推测到情形大致如此,但是获得直接证据还是第一次。
有关专家说,这项新的研究成果几乎使这个问题有了定论:对大脑来说,记忆与行为非常相似。
这项实验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它之所以超越了此前的大多数有关研究,在于研究人员没有把重点放在物体的识别或特殊词语和符号的记忆上。
在实验中,无论参加实验者的大脑得到什么样的信号,都只要求他们回忆刚刚看过的一系列短片。
在患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这种记忆通常会迅速消退。
而自由记忆对于所谓的事件记忆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对过去的记忆是由丰富的图案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这个研究小组由美国和以色列科学家组成。
研究人员把微型电极臵入13名严重癫痫患者的大脑中。
这些电极原本是医务人员用来定位造成癫痫发作的大脑活动的微弱波动装臵。
研究人员让这些患者观看了一些长度为5至10秒的短片,一些是电视节目,另一些是动物或著名建筑图案。
这些患者反复观看短片时,研究人员记录了他们的大约100个神经元的活跃运动。
这些细胞都集中在大脑的海马状突起当中或周围。
在每个参加实验者的大脑中,研究人员都发现,某些细胞在观看某些短片时高度活跃,而在观看另一些短片时比较安静。
研究人员随后设法分散这些患者的注意力,经过数分钟之后,要求他们回忆刚刚看到过的内容。
结果发现,他们在回忆某个事物时,此前观看短片看到这个事物时异常活跃的细胞,此时再度活跃起来。
就这样,在这些患者本人唤起回忆之前,研究人员就知道了他们即将记起的内容。
2009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精编散文和小说阅读
2009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精编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1.1散文和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NOTING,I DO NOT KOWN有一天,有记者问: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你对黄河的感觉?我愣了一下,我知道我必须说出一句格言,我灵机一动,万分诚恳地说:我对黄河一无所知。
沿着黄河,我从甘肃、宁夏、内蒙古走到陕西,从2000年的6月走到9月,我当然不是一无所知,我的问题是难以确切说出自己所知的是什么。
面对电脑,我审视我的经历和感觉,努力逼近地看清它,史蒂文斯把这比作“擦玻璃窗”,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活儿。
我曾经设想,把自己擦得干干净净,似乎我从未听说这条河,似乎这条河第一次被人看到。
但我发现这很难做到,黄河不是异域,黄河就流在我的血管里,流过一个中国人的前生今世,你得拿出绝顶的矫情才能假装从不认识它。
行于河边,我感到熟悉、亲切,但同时,我也感到巨大的陌生。
我见到了很多的人和事,见得越多,我越觉得在这一切后面有更广阔更深邃的事物是我没有见到、难以接近的。
所以,行走黄河的结果就是我不敢轻易谈论黄河,而在此之前,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谈论它。
回到北京,回到书斋生活,我看到报纸、杂志和一本本的书中,人们仍在高谈阔论。
黄河哺育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明,关于这种文明,知识分子可以超然自信地分析和判断,似乎已经完全掌握了它的本质,就像牢牢抓住了一块石头。
但黄河不是石头,文明也不是,它们是水。
行于河边时,我为它浩大的、流动不居的多样性而惊叹。
地质、气候、血缘、语言、饮食、服饰、房屋、作物……还有人的表情、信仰、记忆,人们感受、思想和表达的方式,等等等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千里万里的河流和大地纷繁多彩。
正是无限的多样性造就了这个民族、这个文明。
那么,反过来看,我们究竟是凭什么论定它的“本质”的呢?不是凭着对多样性的认识,而是凭着对多样性的麻木不仁,凭着一种遮蔽和抹杀民族生活丰厚、复杂之质地的强大冲动。
我们一百年来都是①站在塞纳河边或泰晤士河边看黄河,我们一目了然,我们的话如同尘埃泥沙。
200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
带着村庄上路卢年初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
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
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
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
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
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鲊辣椒。
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
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
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
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
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
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
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
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
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
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
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
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
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
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详解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详解
(09年全国卷Ⅰ)
20.仿照下面的实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
答:------------
(09年全国卷Ⅱ)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7分)
金钱不必车载斗量,够用就好;友谊不必甜言蜜语,真诚就好;人生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就好。
答案:内容贴切,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有文采,给1分。
点击下载全部: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仿、缩、扩、续
推荐阅读: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经典评析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文学名著拓展训练
专家点拨:如何应对高考现代文阅读
历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优秀文章汇编解析
高考语文常见熟语解释大全900条
09高考语文名句填空考前预测汇编
高考语文提分必看: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100例
高考文言文常见问题解析:是在古汉语中的用法及意义有所侧重抓大促小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精品文档 (67)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
全国卷1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彩色的荒漠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石油公路。
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
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
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
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
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
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
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
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
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
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
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的铺上一片黄沙。
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7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
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
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
炎夏地表温度可以达到60℃~70℃。
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沙漠中一样。
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精练(七)一读书苦乐杨绛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工夫。
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
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
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
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
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
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
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 icti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
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
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
甚至呼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拍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
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阴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
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读,随时拜师求教。
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
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可惜“串门”只能“隐身”,“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
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知所积蓄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
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精神享受”该不是一回事。
1.文章在第一自然段以陶渊明为例,意是想表现什么?结合全文回答。
(4分)答:2.我觉得读书如比“串门儿”,“串门儿”很形象地说明作者(3分)。
3.文中所写的读书的乐趣在于(3分)。
4.下列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承认自己读书不是苦读,但否定“追求精神享受”的说法。
B.读书不应苦读,苦读就容易死读,死读书不应提倡。
C.读书有苦也有乐,二者应允许并存,在作者则以乐为主。
D.读书应从兴趣入手,随心所欲为好,不要问为什么。
二访兰贾平凹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
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似的。
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
以后又进山去,可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
这事很使我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
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
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
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
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欣赏它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
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
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文章说:“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为什么?(6分)2.为什么父亲成功培植兰草“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份愠怒”?(4分)3.纵观全文,父亲带我到深山去“访兰”,其真正意图是什么?(4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有关表述正确的两项是()(4分)A.全文短小精悍,含蓄隽永且虚实相间,既有对兰草的细腻描写和刻画,又有对人生感悟的诠释,情理并茂,发人深省。
B.文章开篇设置悬念,既激起了读者急切的期待心情,又使行文跌宕起伏,并为下文“访兰”蓄势。
C.“我”和父亲花了半天时间才到空谷兰草之地,崎岖的山路、直下的瀑布、轰轰隆隆的水声,既表明“访兰”之艰辛,又体现了兰草生长环境之恶劣。
D.“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这句话既表现了“我”对空谷兰草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我”对大自然美景的怜惜和热爱之情。
E.文章中,“我”由空谷兰草之状之味产生联想,从优美到崇高,咏物以明志,既坦陈了为人处世的真义,又反映了“我”不与世俗同流的人格魅力。
三人情似纸刘心武①提心吊胆地说真话那阵,说了那么多。
毋庸提心吊胆便可倾吐真话这阵,却什么也懒得说。
②我曾到那间小屋子去看他。
其实根本不是一间小屋子,只有门,没有窗,甚至没有透气孔,因此,人进去以后便必须把门敞着。
那是个储藏宝,空间极小,气息极窒闷。
但我们交流得很畅快。
至少在我这方面是这样想。
有的话还得压低嗓门。
眼波的流动中也许有许多的情谊。
但现在他有二十、三十倍大的空间,许多的门许多的窗,门紧闭着,窗半开着,“硬件”好,“软件”更棒,我却不去迈进那门槛。
他也不来请我迈进那门槛。
似乎也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
只是不再有那么多的情感了。
淡了,薄了,甚至弥散了。
③据说人情似纸的“纸”现在不是“秀才人情纸半张”的那“纸”,而是赵公元帅笔下的那“纸”,即通货。
社会的物质繁荣据说必须付出精神沦丧的代价。
又据说落伍者看来是精神沦丧,而先锋眼中的却是可喜的精神瓦解,但先锋们犹未能指出的旧精神瓦解后应运诞生的新精神究竟是什么,有的先锋中的先锋则说只需瓦解无需重构:“凤凰涅般”是可笑的。
凤凰只应焚毁,何必重生?④我却仍愿抓住一点自认是永恒的东西,哪怕只有游丝股微弱。
那永恒的东西里就有人情,似乎的人情。
纸很薄,却可以写情书,写诗,写温情的句子,写必要的问候,当然还可以画画儿,可以折成一只小船,放在小溪里,任其顺细碎的波浪旋转着漂向远方。
⑤转眼一年整了。
一年多以前正在美国。
记得到纽约的头一天,傍晚时分,曼哈顿万家灯火中,也有了我小小的一盏。
在简单而舒适的下榻处,桌上有小小的花瓶,小小的花束,还有小小卡片,卡片上写着温暖的句子,人情似卡片么?我却自从去冬以后,再没给留下卡片的人寄去哪怕是一张薄薄的纸。
我总埋怨着别人的情在淡在薄在弥散。
自己呢?从别人的眼中看我,该也吃了一惊吧,怎么会变成了这样?比以前冷,比以前硬,比以前懒,却比以前更会为自己辩解。
⑥以前的时代,人情或许似醍醐,厚重粘稠?如今是人被纷至沓来的信息和事务碾扁熨平的时代,人情随之也轻薄寡淡了,人更多地依靠内心的支撑而更少希冀外的扶持。
人情真的在萎缩真的似纸了么?⑦也许是因为现在“移情”和条件好多了,可以移向唱片,移向真古董和假古董,移向需要每天饲食的猫、鸟、鱼、兔,移向需要浇水剪枝施肥换盆的花草,移向小小的敢票,移向书报,总之可以更彻底地从活生生的人面前移开去。
最省事的“雅移”法是寄法山水,最省事的“俗移”法则是坐到打开的电视机前剥食着花生米不分节目好赖地一直看到荧屏上出现“再见”的字样。
⑧但心中仍不免时时逸出一丝两缕一缕几缕一片的对活生生的人的的沟通欲望,化为思念,化为莫可名状的思绪,最后可能就拽过一张纸来,想在上机写上一些情,一引起别人可能并不呼应并不需要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合……人情确确实实就是一张纸。
⑨当我从淡薄中想起人家时,人家或许正从残存的印象中摆脱出去而正在忘却我。
曼哈顿的灯火呵,哪能一盏下面尚关于我的一缕思绪?1.这篇散文的题目是“人情似纸”,作者在文中谈到了“纸”的多种含义,请根据你的理解,分点加以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却仍愿抓住一点自认是永恒的东西,哪怕只有游丝般微弱”一句中“永恒的东西”是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②段写了当年屋子的狭小空产而交流畅快以及现在居室宽敞而感情淡雅薄。
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的任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这篇散文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比以前冷,……却比以前更会为自己辩解”一句,表现出作者严于解剖自己,对自己疏淡人情却托辞搪塞的行为提出严厉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