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部分思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秋水6张中丞传后叙7婴宁8蒹葭9湘夫人10春江花月夜1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2秋兴八首13长恨歌14无题15苦恼16饮酒17赤壁赋18哭小弟19断魂枪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1,你认为汉语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汉语之美,美在其音,美在其形,美在其意。
形神意兼备。
用词上,词藻可华丽,可朴实,可冗长,可精简,灵活万变,语感上,节奏韵律强,跌宕起伏,给人听觉享受,书写上,可一笔一划,可一气呵成,具有视觉冲击美,历史渊源上,中华文明上下5千年的进步离不开它。
音调,字体要是汉语的一大特色。
2,汉语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答:首先1 汉字使用人数目前世界第一. 2 汉字是联合国官方文字之一,所有文件必须翻译成汉字存档. 3 但是目前被用作官方文字最多的是英文. 4 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增强,学习汉语\汉字的外国人日渐增多。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
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3,你认为汉语会走向拼音化道路吗?答:我觉得是不会的!汉字真的是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有它的意义。
在中国,汉语拼音只是帮助学习汉字,降低汉字的学习难度,提高汉字的实际交际能力的一种工具。
建设汉语拼音并不是要汉字彻底拼音化。
我们应该强烈反对那些以汉字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为借口而要求汉字全盘西化的观点。
因为“现代文化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灭,传统文化将于现代文化并存”。
我们在运用汉字的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性的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4,汉语繁体字将会取代简化字吗?答: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的繁体字回取消,而简化字回越来越流行的。
但是目前来看简体中文不会取代繁体字的。
但我想做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繁体字的。
简体字相比较繁体字,书写便捷;且学成简体字繁体字也可以无师自通,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繁体字也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它包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说,谁取代谁都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价值。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专科一、选择题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短歌行》 B 《饮酒》C《蛇》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A 反复咏叹B 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C 起兴手法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A 韩愈B 柳宗元C 白居易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A 使动词B 意动词C 名词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A yìB sīC shī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A 柳永B 苏轼C 李清照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短歌行》B 《月夜》C 《春江花月夜》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A 陆游B 唐琬C 白居易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A 赠别诗B 七言古诗C 山水诗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 夸张B 对比C借代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A 崔莺莺B 张珙C 红娘12、《铸剑》属于()A 散文B 神话C 小说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A 《道士塔》B 《蛇》C 《乡愁》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A 李白B曹操 C 杜甫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A 《听听那冷雨》B 《雅舍》C《神女峰》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A 《短歌行》B 《邯郸记》C 《还魂记》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A 《蜀道难》B《逍遥游》C《短歌行》18、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A 举一反三B当仁不让C君子成人之美19、《诗经》中的“风”是()A 人风B家风 C 国风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A 《大雅》B 《小雅》C 《国风》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当仁不让C 君子成人之美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A 夸张B比喻 C 对比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A 韩愈B柳宗元 C 白居易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白云一片去悠悠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A柳永B苏轼C李清照27、下列诗篇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短歌行》B《月夜》C《春江花月夜》28、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闺中只独看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29、“春如旧,人空瘦”的作者是()30、“皆以客之功”中的“之”应解为()A 助词“的”B 动词“到”C 代词“这”31、下列加点的词为语气助词的是()A曰.归曰.归 B 三十而.立 C 之.二虫又何知32、下列诗句属于李白的有()A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33、《牡丹亭》主角是( )A、崔莺莺B、张珙C杜丽娘34、《牡丹亭》的作者是()A汤显祖B王实甫C曹雪芹35下面是提出了“三美”主张的作者的作品是()A 《死水》B《蛇》C《乡愁》36、下面的作者属于“创造社”的是()A鲁迅B郁达夫 C 梁实秋37、下列作品属于刘以鬯的有()A《道士塔》B《蛇》C《乡愁》38、《蛇》的作者是()A刘以鬯B余秋雨C余光中39、下列人物属于《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有()A王雄B喜妹C丽儿40、《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何处所作()A黄州B永州C沧州41、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A赠别诗B七言古诗C山水诗42、《采薇》中“薇亦作止”的“止”是()A 名词B 动词C 语气词43、《采薇》中“载饥载渴”的“载”的意思是()A又 B 存在C运44、《道士塔》的作者是()A 余秋雨B 莫言C 金庸A 鲁迅B 眉间尺C宴之敖者46、《采薇》中“忧心孔疚”的“孔”的意思是()A很B指“孔子”C洞47、表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作者是()A陶渊明B汤显祖C白居易48、《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的主角是()A崔莺莺B张珙C红娘4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出自()A 《对酒》B 《滕王阁序》C《饮酒》50、《再别康桥》的作者是()A徐志摩 B 余秋雨C余光中51、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写到“我的心灵的灯”象征着()A 大家庭的没落B 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2、《故都的秋》一文贯穿全文的手法是()A 对比B 反衬C 夸张53、《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叙事人是()A王雄B丽儿C表少爷54、下列作品属于余光中的是()A《听听那冷雨》B《乡愁》C《神女峰》55、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大门内亮起的灯”是象征着()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6、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姐姐爱尔克点的灯”象征着()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7、《铸剑》属于()A散文B神话C小说58、与汤显祖的《牡丹亭》并称为“临川四梦”的作品是()A《紫钗记》B《邯郸记》C《还魂记》59、杜甫的《月夜》中写了几地之月()A鄜州月B长安月C灵武月60、《乡愁》的文体是()A 散文B神话C小说61、《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学语文思考练习题答案(精品文档)_共4页
《冯谖客孟尝君》一、如果说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是自信的表现,那么形成他的这种自信的主客观原因何在?主观原因:冯谖不甘碌碌无为的用世精神和深谋远虑的卓越才能。
客观原因: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良好品质二、联系“毛遂自荐”、“伯乐相马”一类故事,试析实行“唯才是举”(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等主张的社会条件和环境。
毛遂自荐,伯乐相马都是讲了人尽其才的问题。
而曹操的“唯才是举” 和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等主张都是为人才的“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
这在当时,就是人才制度改革的大胆探索和尝试,是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较高境界。
在我们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需要各类大量的人才,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尊重科学,大胆探索,完善制度,形成一个科学合充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这样,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够人才辈出、兴旺发达。
三、从择选、设计人生道路的角度,谈谈“狡兔三窟”的双重性意义(积极的和消极的)。
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的人生设计上考虑周全一些,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深谋远虑,才能使自己永远不处于危险的境地。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如果过多为将来打算,就容易使自己畏首畏尾,止步不前,失去创造力。
《容忍与自由》一、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胡适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什么思想?胡适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是让人们看清楚封建专制的不容忍必然导致灭亡的历史事实。
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思想?二、胡适为什么要将中国古代的“四诛”与西方的宗教迫害并列为例?为了说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共同的习惯都是喜同而恶异的。
因此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三、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胡适在经过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思想、宗教等历史几十年深入研究探索总结之后,提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论断。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课后思考题1. 什么是语文?语文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研究并传播语言文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和思维能力。
语文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1) 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字、词、句、篇章的基本规律和运用方法;(2) 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交际技能;(3) 培养文化素养,包括对语言文字背后文化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 语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对语言文字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能够理解和解读各种类型的文本,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语文学习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有助于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第二章:课后练习题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其目自立于文明,而于知识未可以不免矣,且目自礼法齐全者,未可以不免于戾也。
国之先事也,不可以不察也;臣之言也,不可以不察也。
古之既有将相帅,不可以不察也;今之或有将相帅,不可以不察也。
处理之谓也,不可以不察也。
虽察之言也,不可以不说也。
问题: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谈谈你对“不可以不察也”一句的理解。
答案: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可以理解“不可以不察也”一句是强调了察觉、观察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的察觉和观察,才能够全面地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处理。
在文言文中,提到了“其目自立于文明,而于知识未可以不免矣”以及“国之先事也,不可以不察也”的句子,都是在强调察觉、观察的重要性。
陈洪主编《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
大学语文思考题参考现代文《语言的功能与陷阱》2. 怎样看演讲中的幽默与噱头的区别?噱头往往是外加的,内容是浅薄、哗众取宠的。
幽默是内容本身的有机组成,是深化、生动化的手段,是包含着智慧的,给人以启示的。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1. 本文所写,你认为是实有其猪呢,还是作者杜撰?它们影响你对文章观点的认同吗?作者劳力于农村,对乡村生活中人猪之亲密关系自是司空见惯;即便并非实有其猪,以动物作为譬喻之媒,亦是古今中外文章惯技。
2. 自己安排或设置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问题吗?别人想要设置我们的生活,能够一概无视吗?有道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此为自由价值之要义,但实现起来,问题确是不少:政府、社会、思想专制、风俗习惯、陈腐观念,障碍所在多有。
关键是体会“特立独行”之意义,由己身开始实现之。
3. 作者采用这样的写法,你认为“闲篇”太多吗?它是否影响了对论题的充分阐述呢?严肃主题不必全是冠冕文章,看似闲笔,却更有助于引人入胜;文章中心意旨在读者的阅读兴奋中深入其心。
《我的四个假想敌》1. 概括与分析本文中“我”的矛盾心理?父亲喜爱女儿,目睹爱女长到婚嫁年龄,舍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却又无法阻拦,于是转移目标,将她们的男友一律视作“假想敌”。
2. 举例说明本文中作者对人生况味的细致体察?作者关注和叙写他人的举止言笑,如小女儿的天真未凿,女儿们对男友照片的“供奉”,“假想敌”来访时与女儿的亲密状,吃饭时的哑剧等等,均是对人情事态的生动再现。
3. 本文作者的幽默风趣表现在哪些地方?妙喻连篇,抓住题目中“敌”之一义,时时扣紧题旨,屡屡用军事上的术语与事物,暗喻父亲与候选女婿对女儿的争夺战,描写“敌”之情状与“我”之心态。
4. 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巧用比喻,善用典故,机智幽默,富书卷气。
《下棋》1. 你认为这一类“休闲”式的生活小品文,价值在什么地方?为人们的休闲生活提供愉悦,引发感悟,进一步或能在思想感情上得到陶冶。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 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 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 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 应该不断学习, 不断开阔视野, 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 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 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 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 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 用小石小木之大山, 四海之在天地, 礨空之在大泽, 中国之在海内, 梯米之在大仓, 万物与人, 九州与人, 毫末之在马体, 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 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 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 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 本文经过由小到大, 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 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 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 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 用大量的比喻, 连类而及, 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 作者大量运用排比, 反诘的修辞手法, 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 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 考核课文的内容, 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 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 D;试题难度: 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上编阅读能力培养第一单元人•交往•阅读1、人以外的动物也有交往活动。
据科学家们考察,蚂蚁能用头上的触角指示寻觅食物的方向;蜘蛛则靠网丝发出的波来辨别触网物是不是猎物;西班牙的鹿能用尾巴发出信号:尾巴下垂不动表示平安无事,尾巴抬起一半表示提高警惕,尾巴完全挺直则表示危险来临等。
那么,这些动物的交往是否也具有社会性呢?问题提示:其他动物的交往不具有社会性。
这些动物虽然也可通过发出和接收信息来进行交往,但却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它只是一种求生、自卫的本能,不可能与人通过语言来进行交往相比。
人的语言能独立于人而存在,并能成为社会人所共同遵守、共同使用和不断共同创造的一门社会科学。
这即是人的交往具有社会性的关键。
2、精神状态世界(世界2)与精神产物世界(世界3)的异同如何?提示:相同者,都属于精神世界范畴,与物理世界(世界1)明显不同。
不同者,精神状态世界仍然依附于主体,是指主体精神活动中的某种状态情况。
精神产物世界则已经脱离于主体,是精神之产物,诸如电影、绘画、文学作品等。
所以,人的交往往往就是在精神产物世界中的一种交往。
3、构成“前结构”的三个层次,它们有何主次?可结合某一作品讨论。
问题提示:“前结构”的三个层次包括身心感觉(生理)层次、文化修养(文化)层次和生活阅历(社会)层次,在具体的阅读接受活动中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的,三者之间没有主次,不能偏废。
4、结合自己经验谈谈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障碍。
问题提示:结合本次课课堂讨论回答。
障碍可能各不一样,但往往与“前结构”相关,注意不能偏废。
5、“文本始终是敞开的,其意义读不完、读不尽,这是因为读者不断参与阅读实践的缘故。
”你是如何理解的?(证据支持)提示:相对而言,文本是客观的,其意义本是稳定的。
然而,文本接受者因时空的不同和主体语文及生活修养之差异,就会导致阅读理解上的差异,另外,说话者本身也有一个具体时空的问题。
诸如“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此等等,证据很多。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礨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梯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考核课文的内容,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试题难度: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大学语文书后思考题答案
大学语文书后思考题答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会在课本的末尾给出一些思考题,并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并回答。
这些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回答一些大学语文书后的思考题,并提供相应的解释和例子。
1. "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句唐诗中的“花”和“水”在比喻什么?这句唐诗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其中“花”比喻人的一生,而“水”则比喻时间的流逝。
作者通过描绘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景象,表达了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主题。
人们如同花朵随风飘落一般,终将离世;而时间也像水流一样,不可遏止地流逝。
这样的比喻使得人们对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珍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2. 在古文《咏鹅》中,鹅的事物描写反映了怎样的审美价值观?在《咏鹅》这篇古文中,鹅的事物描写反映了“简朴”和“质朴”的审美价值观。
文中描写的鹅并不华丽,但它却具备了天然和真诚的特征。
与绚丽多彩的孔雀不同,鹅只是普通的白色,但正因为这样的朴素,它才显得纯粹和美丽。
这里的审美价值观强调了对真实、朴实和纯洁的赞美,而非外表华丽的虚饰。
3. 现代文中经常用“大提琴声”形容深情的音乐,这是源于哪一个古代诗人的作品?现代文中用“大提琴声”形容深情的音乐源于唐代诗人李贺的《长恨歌》。
这首古代长诗中有一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中“大提琴声”一词形容了金络脑的声音,展现了激情和深情的音乐韵律。
这样的描述方式运用了对比和隐喻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冲击。
4. 古代文人为何常以自然景物为表达情感的载体?古代文人常以自然景物为表达情感的载体,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自然景物客观存在,并且人们对其有着共同的感知和意义。
通过借用自然景物,作品能够迅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其次,自然景物具备了独特的美感和象征意义,能够与人的情感产生契合和辩证关系。
借助自然景物描写来表现内心情感,使作品既具有美感,又能够更深入地探讨情感和人生的意义。
《大学语文》部分篇目课后思考及练习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篇目课后思考及练习参考答案《论语》课后思考与练习:1、意图在于将曾皙的性格与其他三位弟子加以对比,将读者的关注点聚焦在他的身上;其效果是突出了曾皙晒脱放达的人格特征,并为其出人意料的回答作了铺垫。
2、《韩诗外传》在构思上受到“侍坐”章的影响,但没有本章自然、平实和蕴藉;其句式更为华丽,感情更加张扬、外露,并带有战国文章的雄辩色彩。
《世说新语》课后思考与练习:2、重人不重事。
不是单纯地写事记人,而是选择人物生活中最具戏剧化、最能体现人物精神气质的片段,加以适当地渲染。
语言以简洁隽永见长,着墨不多,重在神似。
抓住人物最有特点的动作和语言,寥寥几笔,不求巨细无遗,只求传神写照,表现出人物的神情气质。
遗貌取神,意味深长,形成一种简澹、疏落而有意境、有余韵的美学风格。
4、《世说》玄虚空灵,《语林》政治功利色彩浓;《世说》言约旨远,《语林》摹写具体,有较强的故事性。
《李商隐无题》课后思考与练习:2、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
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苏轼临江仙》课后思考与练习:1、如“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句,颇可见出作者的幽默与安适。
2、黄州时期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
为人称颂的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赋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富于理趣的句子也颇多,如《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等。
《纳兰性德金缕曲》课后思考与练习:1、顾贞观的酬答之词赞扬了纳兰的高洁人品和对友谊的珍重,并表述了自己对友情的态度。
从思想内容看,与纳兰性德的思想完全相合,表示其愿意生死相托,来生再结为知己。
在写法上,也同纳兰此篇有相类处,用典恰切自然。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董小玉桃夭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董小玉桃夭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
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zhé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1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4分)
答案:()(5分)
(1)重章叠句(1分)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4分)。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在大学语文课后的思考题中,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以下是我对几个典型思考题的回答:1. 如今社交媒体的兴起对人们的交际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答:社交媒体的兴起对人们的交际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其次,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交空间,使得人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互动,并拓展了社交圈子。
然而,社交媒体也使得人们更加重视虚拟的社交关系,对面对面的交流有所冷淡,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化。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泛滥和谣言传播也给人们的交际方式带来了负面影响。
2. 电子书对传统纸质书有何影响?是否会取代纸质书?答:电子书的出现对传统纸质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电子书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可以随时随地携带大量的书籍,避免了传统纸质书的体积和重量限制。
其次,电子书的出现降低了出版成本,使得更多的作品可以进入市场,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
尽管电子书在便携性和经济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传统纸质书的存在仍然重要。
纸质书更加有质感,可以带给人们更好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传承。
因此,电子书不太可能完全取代纸质书,而是两者相互补充、共存发展。
3. 现代科技对语言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答:现代科技对语言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简洁、便捷的语言表达方式,如缩写、表情符号等。
这种趋势使得语言变得更加简练,但也可能导致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深度下降。
其次,现代科技为语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自己的语言观点和思想,促进了语言的多样性和交流。
然而,现代科技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网络语言的泛滥和语言交流的简化,可能导致语言质量下降和沟通困难。
4. 近年来,网络小说的兴起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冲击?答:近年来,网络小说的兴起对传统文学产生了重大冲击。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大学语文第十版思考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第十版思考题及答案1、成语完形:()然开朗[单选题] *豁(正确答案)突天盲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读音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嗜好(正确答案)B、麻痹C、刚愎自用D、包庇3、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钦佩jīn战战兢兢kè(正确答案)B、萧瑟xiāo溘然长逝kèC、精湛zhàn 侃侃而谈kǎnD、妊娠rèn 目瞪口呆dèng4、61. 下列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单选题] *A、欲穷其林。
穷:尽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B、欣然规往。
规:规定。
往来翕乎。
翕乎:轻快敏捷的样子(正确答案)C、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
D、矫首昂视。
矫:举。
曾不盈寸。
盈:满。
5、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下一句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27. 下列各句中加双引号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单选题] *A.不管“海枯石烂”,还是转瞬即逝,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眼前的一切就都是美好的。
B.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花香鸟语”,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母亲的含蓄之美。
C.这次经历使他“大彻大悟”,决定改变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D.现在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正确答案)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惆怅chàng 携手xié(正确答案)B、寥廓guō沧海桑田cāngD、峥嵘zēn 飞翔xiáng8、1《我的空中楼阁》中写道: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这句话是说小屋不仅仅是物,还是作者理想境界的化身,是作者快乐与幸福的源泉,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1“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
大学语文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三)《报刘一丈书》一、选择题1、《报刘一丈书》暴露封建官场黑暗所采用的笔法是()A. 客观的求真笔法B. 夸张的漫画笔法C. 含蓄的暗示笔法D. 犀利的怒斥笔法2、在《报刘一丈书》一文中,权要者的性格特征是( )A.阿谀奉承B.狡猾多诈C.残忍凶狠D.贪婪虚伪参考答案:1、B2、D二、解词题1.上下相孚,才德称位()2.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3.主者故不受,则固请()4.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
()5.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参考答案:⒈融洽,信任⒉名片⒊坚持⒋整年⒌只怕三、翻译题1.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2.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3.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4、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参考答案:1.有人从早到晚都骑着马到权贵者门前恭候。
2.守门人故意不让他进去,(他)就献媚说好话,装得象妇女的样子,袖子里藏着银子偷偷地送给守门人。
3.幸好主人出来,面朝南坐着召见他,于是他赶紧跑过去,趴在台阶下。
4.这就是我心胸狭窄的地方,因此常常不为长官所喜欢,我却越来越不顾这些。
四、简答题1、作者刻画的三个反面人物形象,各有哪些性格特征?参考答案:1)“干谒者“趋炎队势,低三下四,摇尾乞怜,献媚取宠,奴颜婢膝( nú yán bì xī ),一旦见过相公,爱宠若惊,欣喜若狂。
四处吹嘘,狐假虎威,一副奴颜媚骨,得意忘形的奴才相。
2)“权者”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卖官鬻爵,贪污纳贿,故作资态,虚伪狡诈,假里假气,令人作呕。
3)“门者”狗仗人势,以势欺人,敲诈勒索,见钱眼开。
《声声慢》一、填空题:1.李清照,号_________,宋代_________派著名.女词人。
2.李清照的词集名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善用_________。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思考题思路提示现代文你怎样评价“人定胜天”一类的口号?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夸张的一面。
后者不加以矫正,就是季羡林文中所批判的情况。
季文较多地是强调了传统文化中与自然和谐的一面,陈文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家族宗法的一面。
因为都不是专题论文,所以各自强调不同,引申出的看法也有区别。
2. 怎样看演讲中的幽默与噱头的区别噱头往往是外加的,内容是浅薄、哗众取宠的。
幽默是内容本身的有机组成,是深化、生动化的手段,是包含着智慧的,给人以启示的。
3. 天才是否注定要有悲剧命运遭遇悲剧命运的原因主要在社会方面还是在自身?天才的命运当然注定不是悲剧,但悲剧的情况较多也是事实。
原因两方面都有:自身性格的偏执和社会的缺少宽容与理解1. 概括与分析本文中“我”的矛盾心理。
父亲喜爱女儿,目睹爱女长到婚嫁年龄,舍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却又无法阻拦,于是转移目标,将她们的男友一律视作“假想敌”。
2. 举例说明本文中作者对人生况味的细致体察。
作者关注和叙写他人的举止言笑,如小女儿的天真未凿,女儿们对男友照片的“供奉”,“假想敌”来访时与女儿的亲密状,吃饭时的哑剧等等,均是对人情事态的生动再现。
3. 本文作者的幽默风趣表现在哪些地方?妙喻连篇,抓住题目中“敌”之一义,时时扣紧题旨,屡屡用军事上的术语与事物,暗喻父亲与候选女婿对女儿的争夺战,描写“敌”之情状与“我”之心态。
4. 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巧用比喻,善用典故,机智幽默,富书卷气。
. 分析本文的中心意象及其象征意蕴。
“女孩子的花”即传说中由名叫百叶的女子变化而来的重瓣水仙花──百叶水仙是本文的中心意象。
这一意象蕴涵着复杂的象征意义,作者赋予它以女孩子的性格、美丽和命运,她就成了青春女性的象征。
重瓣水仙的灿烂开放、散发芬芳,美丽而短暂的花期,受到冷落的不幸和“刀一样”的性格,在此都是青春女性之绚烂生命、人生际遇、悲剧命运、纯真性情的写照。
《大学语文》部分思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思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
再如“礼”、“纪”、“里”、“知”、“起”。
再如“让”、“常”、“殃”、“康”。
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
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
(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结合《七月》将周代农民一年的劳动生活按时间顺序作一简要的概括。
答:正月:于耜、纳于凌阴二月:举趾农作、其蚤,献羔祭韭、播百谷三月:女子求柔桑、采蘩;条桑,伐远扬四月:无五月:无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食瓜八月:(采)萑苇、载绩、其获、剥枣、断壶九月:授衣、叔苴、采荼薪樗、筑场圃十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获稻、为春酒、纳禾稼、农夫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乘屋、涤场。
飨酒、杀羔羊,跻彼公堂十一月:于貉,取狐狸为裘十二月:其同,载缵武功、凿冰(注:均用夏历标示。
)你觉得《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情变化?答:(1)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2)为公子裳,为公子裘,食我农夫(喜悦);(3)嗟我农夫,上入执宫功(忧虑);(4)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满足)。
对诗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看法认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近代以来学者提出这句是指身为奴隶的采桑女内心伤悲,害怕被贵族公子强行娶走。
你觉得哪种理解更为合理?说说你的理由。
答:此题分歧产生于“殆”字解释的不同。
“殆”解释为“始”,是传统的训诂,即指将要发生的事,是自己所愿望;近代以来将“殆”解释为“只怕”。
传统的说法以郑《笺》为代表,近代解释以郭沫若为代表。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董小玉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董小玉1.分析“吾辈”看月与他人有何不同,表现了怎样的审美情趣,从中可看出张岱小品文的哪些特点?一喜喧嚣,一喜清幽,故而是两种境界,两种天地,两种情感。
从中可看出作者文人情趣的流露,以及其小品清新空灵、率性任真的文风。
2.比较袁宏道的《虎丘记》与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两篇同写望月之夜,不过彼此之內容及感慨有同有异,试加以分析、讨论。
袁宏道的《虎丘记》所写的是中秋月夜,主要笔墨倾注在叙写游虎丘的游人身上,作者的感慨,在于做官的身份,使他与游人之乐隔绝开来;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亦主要写游湖之人,但对游人持嘲笑态度,意在凸显“吾辈”的清雅。
3.在写到曾晳的时候,出现了一段关于弹瑟的声音和人物动作的描写,这样写的意图和效果是什么?意图在于将曾晳的性格与其他三位弟子加以对比,将读者的关注点聚焦在他的身上;其效果是突出了曾晳洒脱放达的人格特征,并为其出人意料的回答作了铺垫。
4.在描述百姓对齐王好乐和田猎的两种不同反应时,孟子使用了同中有异的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写法的意图何在?效果如何?“今王鼓乐于此”至“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与下段“今王鼓乐于此”至“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两段,采用了类似诗歌的重章手法,即结构和语句大体一致,仅更换个别词句;且每段中也采用了类似诗歌的叠句手法。
重章的效果是同时强化了两种现象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的对比,有很强的说服力;叠句则产生了积累性效果,增强了情绪的感染力。
5.比较本文与《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思考二者的语言风格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侍坐”章平实自然、谈言微中,措辞简约而余味隽永;本文则富思辨性与逻辑性,有很浓厚的雄辩色彩。
这种差异首先源自话语的对象、内容、场合及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部分思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
再如“礼”、“纪”、“里”、“知”、“起”。
再如“让”、“常”、“殃”、“康”。
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
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
(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结合《七月》将周代农民一年的劳动生活按时间顺序作一简要的概括。
答:正月:于耜、纳于凌阴二月:举趾农作、其蚤,献羔祭韭、播百谷三月:女子求柔桑、采蘩;条桑,伐远扬四月:无五月:无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食瓜八月:(采)萑苇、载绩、其获、剥枣、断壶九月:授衣、叔苴、采荼薪樗、筑场圃十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获稻、为春酒、纳禾稼、农夫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乘屋、涤场。
飨酒、杀羔羊,跻彼公堂十一月:于貉,取狐狸为裘十二月:其同,载缵武功、凿冰(注:均用夏历标示。
)你觉得《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情变化?答:(1)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2)为公子裳,为公子裘,食我农夫(喜悦);(3)嗟我农夫,上入执宫功(忧虑);(4)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满足)。
对诗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看法认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近代以来学者提出这句是指身为奴隶的采桑女内心伤悲,害怕被贵族公子强行娶走。
你觉得哪种理解更为合理?说说你的理由。
答:此题分歧产生于“殆”字解释的不同。
“殆”解释为“始”,是传统的训诂,即指将要发生的事,是自己所愿望;近代以来将“殆”解释为“只怕”。
传统的说法以郑《笺》为代表,近代解释以郭沫若为代表。
清代姚际恒认为“子”为女公子,害怕自己作为陪嫁品。
请将《楚辞·招魂》与《诗经·豳风·七月》作一对比,说说两者在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等方面的差异。
答:主要抓住:(1)写实——浪漫,(2)四言为主——句式变换,(3)用语朴素平淡——词采繁富,(4)叙事之长篇——想象与抒情。
关于《招魂》的作者和主题古今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屈原招楚怀王亡魂;二、屈原招怀王生魂;三、屈原自招生魂;四、宋玉招屈原亡魂。
清人郑沅《招魂非宋玉作》推断《招魂》“杂陈宫室、饮食、女色、珍宝之盛,皆非诸侯之礼不足以当之,岂宋玉、景差辈所能施之于其师者?”“《招魂》必宜据史公说,定为屈原作”。
结合对本文的学习,收集相关的说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我们以为《招魂》为屈原招楚怀王之魂,理由主要有:(1)文中描写的宫庭之美,饮食服御之奢,乐舞游艺之盛,与君王之气势相称,(2)文章反映出的屈原忠君爱国的情感,正可见此作为招帝王之魂,(3)“乱”辞中“吾”与“君王”对称,分明可见。
——讲到这个“乱”字,事实上本就是“辞”字,是汉朝的人读错了的。
古金文中……从文字的构成上看来,卽是治丝之意,故而为司,训为治,并引伸为辞。
被汉朝的人弄错了……古书中每每有训乱为治的地方,后人莫明其妙,竟生出“相反为训”之例,其实是以讹传讹罢了。
《楚辞》各篇,落尾处多有“乱曰”(即“辞曰”),正是《楚辞》的命名之所由来。
又贾谊的《吊屈原赋》的落尾作“讯曰”,其实也是“词曰”的错误。
《招魂》的“辞曰”里面明明说“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接着又说:“与王趋梦兮课后先,君王亲发兮惮青兕……魂兮归来哀江南”,可见被招的是“王”而与招者的“吾”是完全两个人。
这决不会是宋玉招屈原之魂,也不会是如一部份人所说是屈原做来招自己之魂的。
诗人“忆菊”包含几层意思?答:诗人“忆菊”,首先赞美菊花之自然美。
阅读《忆菊》,我们仿佛置身菊花的海洋,在诗人的笔下,开遍祖国深秋的菊花不但品种繁多,色彩斑斓,而且千姿百态,生机活力。
追忆菊花之美,必然会联系着盛开菊花的故乡、祖国,因此,诗人忆菊,由赞美菊花自然形态美,转而去开掘菊花中所凝聚的文化积淀,赋予菊花“东方底花”的民族文化印记。
不仅如此,诗人忆菊,还因为菊花和我们民族文化的创造者,那些“东方底诗魂”,有着一样高洁的襟怀,是他们人格之美的象征。
至此,在诗人的视野里,菊花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诗人赞美着“祖国底花”,赞美着“如花的祖国”。
品味作家追求的情趣和字里行间隐含的“涩味”答:周作人散文有“闲话”的情趣,又有令人咀嚼的“涩味”。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既优游闲适,又落寞惆怅。
隐伏其间的是“五四”退潮后知识分子失望于现实的时代苦闷和内心苦涩,从大时代的“十字街头”退守“自己的园地”,喝茶读书,“在文学上寻找慰安”。
试分析周作人散文中的“单位意象”和“水”的关系。
答:周作人的文章中大量涉及“风”、“雨”的意象,单文题注明“风”、“雨”的就有《苦雨》、《雨天的书》、《雨的思想》、《风雨谈》,等等。
周作人在“风”、“雨”中感受着雨天的阴沉和风雨的苦寂。
而这些单位意象里,都有“水”作背景的,《喝茶》中的绿茶是由“清泉”来沏,也离不开水作背景。
“水”的哲学让周作人思考忧虑一生,“水”的外在声、色与内在的性格、气质也影响了周作人的人生坐标和创作风格。
他的散文澄明、清淡、情感温润,可以说,周作人的散文与“水”已经融为一体了。
说说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答:周作人“闲话”的散文意味隽永,从容舒徐,其“闲话”在思想内容表现为“名士雅趣”,在体式上平和自然,就像《喝茶》,和闲话话题相宜的是文风的恬适闲逸,如话家常的“谈话风”。
从审美追求上,周作人融西方随笔的谈话风格,中国散文的抒情韵味以及日本俳句的笔墨情趣于一体,形式成了其独具魅力的闲话体“言志的小品文”。
比较萧萧和废名《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说说这两个少女形象的异同。
答:和三姑娘的清纯不同,萧萧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园角落里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枝大叶,日增茂盛”。
她和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长河》中夭夭一样,天真、单纯、无知无识,无法把握自己命运,只是被习惯的生活裹挟着向前。
身为“童养媳”的萧萧却被长工花狗把肚子睡大,她幻想着和花狗“到城里去自由”,花狗却自己一个人溜之大吉。
萧萧“预备跟了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去自由”,还没动身就被家人发觉,萧萧想到过死,却舍不得死,这样她的命运得由本族的人决定,“沉潭”是读过“子曰”的族长们做的事,萧萧的伯父没读过“子曰”,于是决定“发卖”,可远处却没人来买,而萧萧又生下了儿子,萧萧最后还是做了小丈夫的大妻子。
在这样一个形象的塑造中,隐含着作家对原始冒昧与封建宗法错综交织的湘西世界的思考。
阅读沈从文的《边城》,结合《萧萧》看看作家写出了一个怎样的“湘西世界”。
答:《边城》的“化外之境”,表现了原始、质朴、和谐的“生命形态”。
《萧萧》中“化外之境”已经注入了宗法制社会的内容,而且现代文明也开始渗入。
比较“莼菜”和其他各篇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答:其他各篇以情趣见长,而“莼菜”一篇则别开生面,写家乡的野菜和乡土大地的沧桑血泪,使我们领略了汪曾祺散文的别调。
说说本文在艺术上的特点。
答:艺术上,首先汪曾祺的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第二,行文结体自由,笔之所至,不主故常,不事机巧,不落窠臼,像本文就是把故乡的几种野菜一一说过,不假雕饰,自然作结,深得散文之“散”的精髓;第三,语言表达趋向非抒情化。
由于感情的淡化,自然影响到文章的语言和修辞,因而,语言多白描,少夸饰的修辞。
本文和周作人的《喝茶》,同样从身边取材,一样有闲适风度,试比较二文有何差别。
答:从文学渊源上看,汪曾祺似是“闲适”、“性灵”一路,但因为有故乡乡风民情和对故乡的深情怀念的孳乳,同样的题材,在汪曾祺写来却不见枯涩,倒是一派乡野的素朴鲜活,仿佛故乡春天早晨,女孩子竹篮子里的枸杞头,沾着雨水和泥土。
因此,汪曾祺的小品文,态度固然闲适从容,但却更多日常生活亲切的人间气息。
《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答:恨,就是遗憾,遗恨。
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
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
《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试作具体分析。
答:举例: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
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诗人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持何种态度?这首诗深深打动你的是哪几句?答:诗人以宣扬至情至性与美感为主旨,其他理解诸如“丽色误国”等均是次要的,更多后人渲染的成分。
这首诗打动人,能够千古流传的原因也在此。
试结合诗中第三段对景物的描写,分析它们是怎样和表达情感结合起来的。
答:文中极力铺写美景与萧条相映衬,通过两者穿插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以烘托极度的悲伤。
如“春风桃季”与“秋风梧桐”。
另外,通过当下的孤零的回忆昔日的欢愉,同样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池苑依旧”、“落叶不扫”。
第三,通过孤景的直接抒发与联想,如“萤飞”、“孤灯”。
突出一点: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外阅读清人洪升的《长生殿》,比较该剧本与白居易诗歌中所表现的主题有什么不同。
答:(1)由单线描摹到宏大的历史剧;(2)由重景物描写到以人物演唱为主;(3)更加大了对李、杨爱情的同情与抒写;(4)后半出有长段的唐明皇个人内心独白。
(可观赏昆曲《长生殿·惊变》、《迎像·哭像》两折。
)杜丽娘极尽千娇百媚之容、柔情似水之态,文中是怎样描写与突显这一点的?答:直接描写外貌,与古代美人作比,与满园春色相映,写她娇弱的动作、细腻的心理。
细细吟诵开场[步步娇]和[醉扶归]两段曲文,体味词句的优美是怎样与表现人物结合起来的。
答:描写内容的美与用词措辞的美相结合,并运用了押韵、配律、字音平仄相间等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