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

合集下载

16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

16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
孔颖达《正义》:“亲指族內,戚言族外。” 附:动词。依傍。 外交:与外人、朋友的交往。 业:名词。事业。 举:动词。言也。言说,解释。 暗:形容词。昏昧,不明白。 闻:见识。
16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
1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 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儒效》)
16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
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 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章》)
企:动词。踮脚。 立:动词。站得高。 跨:动词。大迈步。 见:动词。(坚持)看法。 明:形容词。明智。 是:动词。(认为自己)对、正确。 彰:形容词。彰显。 伐:动词。通“阀”,(认定自己)功劳。 矜:动词。(认为)骄傲。 长:动词。(作为)首领。
16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
武汉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陈老师
16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
1、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 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德:动词。(施以)恩德,感激。最早见于《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
怨:名词。仇恨。 德:名词。恩德。 直:动词。坦诚。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1936年留居美国,此后主要用英文写作。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 1966年定居台湾省台北市,用中文写了后来收在《无所不谈》一集、二集 (1967)中的许多说古论今的杂文随笔。自1936年以后,还用英文写了《京华 烟云》(1939)、《风声鹤唳》(1941)等8部长篇小说。加上传记、散文、论著、 文选及词典、译作等共达30余部。
恶:动词。厌恶。 察:动词。仔细看。 好:动词。喜爱,爱好。
16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

先秦诸子经典名句

先秦诸子经典名句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繁荣兴盛,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句。

以下是一些先秦诸子经典的名句:
孔子(《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而》)
孟子: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何也?以其有义务也。

"(《梁惠王上》)"人皆可以为圣,何以别之?以其先觉也。

"(《尽心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告子上》)
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章)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四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第四十八章)
墨子:
"兼爱非攻,是以能胜天下。

"(《兼爱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修身上》)韩非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说劝》)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六韬·权谋》)
这些名句体现了先秦诸子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价值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读后感想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读后感想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读后感想1. 读了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哇塞,那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智慧的宝库!就说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多在理呀!这不就像你不喜欢吃香菜,你也别硬塞给别人吃一样嘛!这让我明白要多换位思考。

2. 看到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哎呀,真的太对了!这不就好比一只鸟,如果一直在温暖的窝里不出去锻炼,遇到危险就没办法应对了嘛!让我知道不能总是贪图安逸呀。

3.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里荀子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可太深刻了!这不就跟盖房子一样,一砖一瓦积累起来才能建成高楼大厦呀!让我懂得了要脚踏实地。

4. 想想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真的好神奇啊!就好像有时候你觉得倒霉透顶了,说不定好运就在后面等着你呢!这让我面对生活更坦然了。

5. 读到庄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哇,这不是在提醒我们不要随便揣测别人嘛!就像你不是那条鱼,你怎么知道它快不快乐呢!让我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

6. 那韩非子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太有意思了!这不就是说自己打自己脸嘛!这让我知道做事要前后一致呀。

7. 看到墨子说的“兼爱非攻”,真的好伟大呀!这就像我们都希望世界和平,大家相亲相爱,多美好呀!让我也想要多付出爱。

8.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真的是让我收获满满啊!比如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不是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嘛!就像在学校里,每个同学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呀!9. 再看看孙子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简直太重要了!就跟比赛一样,你了解对手又了解自己,那赢的机会不就大多了嘛!让我知道做事要有准备。

10. 哎呀呀,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真的给了我好多启发!每一则都像一颗闪亮的星星,照亮我前行的路呀!真的是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思考的宝藏呀!我的观点结论: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启示,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悟,将这些宝贵的思想运用到生活中,让自己变得更好。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如下: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9.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1. 子曰:“君子和而不流。


12.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解释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解释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解释先秦诸子语录是指先秦时期的各位思想家所说的一些名言或语录,这些语录包含了他们的思想观点和哲学思考。

以下是对其中十二则语录的解释:1.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话,意思是自己不希望受到的对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它表达了孔子的道德观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惠和善待他人的重要性。

2.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性善》一篇,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他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让人的本善性得以发扬光大,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3.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的开篇,意思是道是不能被言说或言说所捕捉到的。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原则,它超越了言语和概念的限制,只能通过内心的体悟和领悟来认识。

4. 庄子:“逍遥游,世人皆醉我独醒。

”这句话出自庄子的《逍遥游》一篇,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

他认为世间的烦恼和追求是虚妄的,而他自己则通过悟道达到了超越世俗的境地,独自清醒。

5. 韩非子:“以力服人者,不如以德服人。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的《喻老》一篇,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以德服人,使人们内心愿意追随和服从,比使用武力和暴力更为有效且持久。

6. 荀子:“人贵有疾如不剖。

"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劝学》一篇,意思是人应该珍惜艰苦和困难,像切剖自己一样,努力修身养性。

他认为通过面对困境和挑战,人才能够不断成长和完善。

7. 墨子:“兼爱非爱。

”这句话出自墨子的《兼爱》一篇,意思是广泛地爱护他人,并不局限于个别的爱。

他主张推崇普遍博爱的思想,认为应该平等地关心和帮助所有人,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冲突。

8. 阳明:“知行合一。

”这句话出自阳明的《传习录》一篇,强调了知识和行动的统一。

阳明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道德的原则,知行合一才能达到个人的完善与成就。

9. 荆轲:“为国捐躯。

”这句话是描述战国时期的荆轲,他为了国家利益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 师矣。”
旧的
可以 把…当作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 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通”惘“,迷惘,这里 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危险,这里是 不能解决疑难 问题。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论 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 的书。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所著。 《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
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一定时间 通“悦”,高兴。愉快
孔子说:“学过了,按一定时间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亡通“无”, 不知道的东西。
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己所能,
可谓好学也已矣。”

可以说是好学了吧。”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得也。
器官
有所得
心这个器官是思考问题的,思考就能
有收获, 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雕刻
雕刻(器物)中途舍弃,即使是糟朽的木头也雕不折;
先秦诸子 论学八则
诸子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圣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人,儒家学派的 代表,被尊 称为“亚圣”。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继孔子、孟子 之后最有成就的儒学大师。
诸子作品:
《论语》:论,议也。是议论的意 思。语,是答述之意。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摘要:1.引言2.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及解释3.结语正文:【引言】先秦诸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批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成果对中国文化及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其中,语录体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诸子们的智慧,还彰显了他们的人格魅力。

本文将选取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对其进行解析,以期对读者提供启示。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及解释】1.《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认为,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

2.《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强调,君子和小人的价值观不同,君子注重道义,而小人看重利益。

3.《孟子·梁惠王上》:“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认为,仁者关爱他人,有礼者尊敬他人。

4.《孟子·公孙丑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表示,承担大任的人,必须先经历心灵上的磨砺和身体上的劳累。

5.《荀子·劝学》:“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认为,整天思考不如短时间内学习更有收获。

6.《荀子·性恶》:“人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7.《墨子·兼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提倡兼爱,要求人们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

8.《墨子·非攻》:“非攻,吾闻曰:‘杀人者,杀其人也。

’”墨子反对攻战,认为攻击他人等于伤害自己。

9.《庄子·逍遥游》:“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自由与平和。

10.《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认为,生命有限,知识无限,要珍惜时间学习。

11.《韩非子·喻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韩非子认为,了解道理的人不如喜欢道理的人,喜欢道理的人不如享受道理的人。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7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7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美学思想:孔子的美学 思想核心为“美”和“善” 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 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 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 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 情操的重要方式。
我们所不了解的孔子
《史记》中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史记》里记载孔子: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其实真实的孔子身高,是以东周早期的古尺为参照,差不19~20 公分为一尺,九尺六寸相当于现在的1米9左右。
研读第八章
子曰:“譬如①为山②,未成一篑③,止④,吾 止也。譬如平地⑤,虽覆⑥一篑,进,吾往⑦ 也。”(《子罕》)
①比如。譬,比喻,比方。②堆土成山。为:堆积。 ③篑,盛土的竹筐。④停⑤填平洼地。平:形作动, 填平。⑥覆:倾倒。⑦往:坚持。
【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 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 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继续,是我自己 要坚持的。”
——纪昀 3.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顾孝先题孔子庙 4.教被寰宇光曲阜;泽流海外润长崎。
——赵朴初题孔子庙
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李苦禅撰书长崎孔子庙
仪门讲屋宏开,群仰海邦领袖;吟坛载启,争 承尼父渊源。
——沈陶题长崎孔子庙 庙貌森然,蓬海肃陈俎豆;仪范卓尔,崎山尊 祝衣冠。
——顾孝先题长崎孔子庙 北拱众星,富比陶公营海峤;门临五福,岁如 篯祖乐天年。
——佚名题长崎孔子庙
作者简介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 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春秋》是我 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 奉为儒家经典。

大学语文-论语

大学语文-论语
32



课堂作业:翻 译

《论语》十二则中
第 1、3、5、7 则。 要求: 语句通顺,实词到位,字迹清晰。


33
22
对仁者和知者不同类型的分析:
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雍也篇》 知: 智, 智慧,聪明人。 仁:仁德。 yue 音乐。 乐: le 快乐,欢乐。 yao 爱好,喜欢。 《辞海》
23
安贫乐道: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饭:n—v,吃饭。疏:疏,粗。 密,细。 水: 水,凉水。枕:v,当枕头用。 汤,热水。
9

班固《艺文志》: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 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 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10

唐-柳宗元以来,很多学者怀疑是曾参的 学生编订。----《论语辩》
①《论语》对曾参无一处不称为“子”,记载他的 言行比其他弟子多,除了与孔子问答外,还有 单独记载曾子言行的:学而篇二章、泰伯篇五 章、颜渊篇一章、子张篇四章、宪问篇一章, 总共十三章。 ② 弟子中,曾参最年轻,依文献考证:“曾子年七十 而卒。”为周考王五年,B.C.436年,而论语所 叙人和事没有比这更晚的。
24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多。 行:走路。 焉:兼语词,于之,在其中。 从:追随,学习。
25
7、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 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笃:du(上声), 守死:坚持至死而不变。 邦:国家。 道:政治统治清明。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1.孔子曰:“道听途说不如见闻。

”2.孟子曰:“人生而知之者寥寥无几。

”3.荀子曰:“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墨子曰:“兼爱非攻,非攻则守。

”5.韩非子曰:“法者,治国之纲纪也。

”6.老子曰:“不知足者常不足。

”7.庄子曰:“蝴蝶梦与人间梦,不同之处在于蝴蝶醒后忘之,人间醒后知有梦。

”8.荀子曰:“人非贪天下之富,亦贪天下之名。

”9.墨子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10.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11.韩非子曰:“君子富而不厚,仁而不多,知而不博。

”12.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孟子曰:“人皆知有利之求,而少知有德之求。

”14.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荀子曰:“非有道而有变者,天地之间未尝无变也。

”16.墨子曰:“百姓贫者,百姓之罪也。

”17.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18.韩非子曰:“贤者不明,明者不贤。

”19.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20.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莫之忍也。

”21.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22.庄子曰:“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23.墨子曰:“兼爱,宜人。

”24.韩非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王之治也。

”25.荀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摘要:一、引言二、儒家思想1.孔子2.孟子三、道家思想1.老子2.庄子四、墨家思想1.墨子五、法家思想1.韩非子2.管子六、名家思想1.公孙龙2.荀子七、总结正文:先秦诸子语录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当时不同学派的思想和观点。

在众多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名家的思想影响最为深远。

儒家思想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主张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强调人伦关系和家庭伦理。

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主张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

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的理念,强调君主要爱民如子,以民为本。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根源是道,强调道教的无为而治,主张不要过度干预自然和社会,让事物自然发展。

庄子则强调逍遥自在、顺应自然,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和快乐。

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思想。

墨子提倡兼爱思想,主张爱所有人,不分贵贱、亲疏。

他还提出了非攻思想,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和平共处。

节用思想则是强调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法家思想以韩非子和管子为代表,主张法治、权谋、严刑峻法等。

韩非子认为人性本恶,主张用法治来约束人的行为,强调权谋和权威。

管子则主张严刑峻法,认为只有严酷的法律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

名家思想以公孙龙和荀子为代表,主张名实之辨、正名等思想。

公孙龙提出了“白马非马”的著名命题,强调名实之辨,主张正名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荀子则主张礼教和法治相结合,强调教化和法律的并用。

总之,先秦诸子语录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先秦诸子十二讲笔记

先秦诸子十二讲笔记

先秦诸子十二讲笔记第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 社会变革。

-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旧的政治秩序瓦解,各诸侯国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寻求变革图强。

例如,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田氏代齐等事件反映了旧贵族势力的衰落和新兴势力的崛起。

- 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这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逐渐形成。

- 文化氛围。

- 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文化知识开始向民间传播。

这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从而为诸子百家的产生提供了人才基础。

- 各国统治者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他们对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往往给予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治国理政提供方案。

例如,齐国的稷下学宫,汇集了众多学者,成为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

第二讲:孔子与儒家思想的创立。

- 孔子的生平与经历。

- 孔子(公元前551 - 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但幼年时家境已经没落。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试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四处碰壁。

- 他的主要活动包括在鲁国从政,曾担任司寇等官职,期间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如堕三都等,但最终因与鲁国贵族势力的矛盾而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之旅。

- 孔子的思想核心。

-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

“仁”的内涵非常丰富,从个人修养角度看,“仁”要求人们做到“克己复礼为仁”,即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

例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在人际关系方面,“仁”体现为“爱人”,即对他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 在政治思想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统治者应该以道德来治理国家,用道德来感化百姓,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自己的位置上,众星就会环绕它。

第2讲《〈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

第2讲《〈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

通假字
知 识
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②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一词多义
《论语》十二章
目 录
第一部分
先秦诸子百家
第二部分
《论语》
第三部分
课堂练习

一 先秦诸子百家
部 分
记 笔记






“先秦”指_秦__始___皇___焚__书___之__前___的一段时间,
史称_东__周___之___春__秋___战__国___。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
起源于这个时期。
记 笔记

记 笔记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释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记 笔记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注释 也!"
堪:忍受 忧:穷困清苦 乐:爱好学习的乐趣
记 笔记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课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堂练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习 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别人的)老师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 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论语(下)
读 一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ǎo/hào)之者, 读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法制


部 分
《论语》十二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涉及面广泛,很多思想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拥有永久的价值。本课精选了先秦诸子语录12则,这些语录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为人、立世、交友、治学等多个层面,旨在用诸子的睿智来启迪我们的智慧,帮助我们获得内心的宁静和社会交往的圆融。文档还详细介绍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思想主张。儒家以孔子为代表,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道家以老子为代表,强调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墨家则主张兼爱非攻,强调爱人如己和节俭强力。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分亲疏贵贱,一切依法决断。尽管文档并未直接提供这12则语录的具体翻译,但通过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深入解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语录的深层含义,从而滋养我们的人文精神,提升我们的人格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