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课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概述
表述五:古德来德对课程的定义
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古德来德 主要观点: 第一种是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 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 第二种是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 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 第三种是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 课程; 第四种是实行的课程,即指在课堂里实际展开 的课程; 第五种是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 东西。
二、课程设计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1.课程内容的概念 2.课程内容的选择 3.课程内容的组织
二、课程设计
1.课程内容的概念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是根据 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 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 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课程内容与教材 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 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
二、课程设计
2.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问题 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问题
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问题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问题
“课程目标必须具体化、标准化” ——美国学者博比特《课程》 “ 目标应该是清楚的,但不一定是具体的”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过于具体、目标行为表述太 细致,往往会限制过死,不利于教学目标的研制; 课程目标过于抽象和概括,又不利于课程知 识的选择和组织,不利于课程评价。因此应当使 这两个方面保持适当的平衡。 在处理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问题时,课程 目标的设计应概括地指明目标的项目,同时要将 这些方面的目标,以行为化的目标所要求达到的 程度陈述出来。
第六章 课
程
第六章 课 程
课程概述
课程设计 课程改革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概念的几种主要观点 表述一:课程即教学科目
代表人物:斯宾塞 主要观点: 从指导人类活动方面的诸学科角度,来探讨 知识的价值和训练的价值。 但只关注教学科目势必会忽视学生的心智、 情感陶冶和创造性表现等对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 的因素。
一、课程概述
表述二:课程即学习经验
代表人物:杜威 主要观点: 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把课程定义为学习 经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 从理论上讲,这一课程观似乎很有吸引力, 但在实践中很难实行。此外,这一课程定义把学 生的个人经验都包含进来,显得过于宽泛。
一、课程概述
表述三: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一、课程概述
课程的一元化与多样化
课程的一元化,主要是指课程的编制应当反 映国家的根本利益、政治方向、核心价值,反映 社会的主流文化、基本道德以及发展水平,体现 国家的信仰、理想与意志。 课程的多元化,主要是指课程应当广泛反映 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反映不同民 族、阶级、阶层、群体的不同文化、利益与需求; 反映不同学生个人的修改发展的选择与诉求。简 言之,要反映各个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课程方案 课程标准 教科书
一、课程概述
课程方案
定义:
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 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一、课程概述
课程方案
构成:
学校的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课程(学科与活动)的名称 开设的顺序 学时(学分)分配 学年编制
一、课程概述
课程方案 意义:
认真贯彻和落实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课 程方案,开足、开齐所规定的课程,是实施素质 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生活家庭课、工艺课、急救课、戏剧课等等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发展的新趋势: 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将课程的一元化与多样化相结合 将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相结合
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 订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 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 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 课程目标的设计
教科书 定义:
教科书亦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 教学规范用书,是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 明晰而系统地按教学科目分别编写的教学规范知 识。
一、课程概述
教科书 构成: 目录 课文(主要部分) 习题 实验 图表 注释 附录
一、课程概述
教科书 意义:
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 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的主要资源和工具; 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问题
从标高看,课程目标主要有两个层次:即最 高课程目标和最低课程目标。我国中小学的课程 目标在标高上基本属于最高目标。事实上,在具 体进行课程目标设计时,需要有最高标准和最低 标准、终极目标和过程目标等不同层次的目标, 这样才能对课程实施起导向、调控和评价作用。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概述
“六艺”:礼(德育)、乐(音乐)、射(射 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 (书写、识字、文字)、数(算法、计算) “六经”:《诗》诗经,从艺术角度、《书》 尚书,从政治角度、《礼》礼记,从社会 角度、《乐》、《易》周易,从哲学角度、 《春秋》从历史角度
一、课程概述
1.课程设置的发展 古代西方 :
一、课程概述
表述六:广义与狭义之分的课程定义
狭义:一门学科。 广义: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教学科目,又称学科,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 目标,从某一门科学中选择出基本事实、基本概 念、基本原理、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心理顺序 重新组织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
一、课程概述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
一、课程概述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 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 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了学科逻 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 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 而编制的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二、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
把“学习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强调的是学 生对课程的理解、体验,强调学生已有认知结构 的情感特征对课程内容的支配作用,认为课程内 容不全是由课程专家支配的,还要受学生身心发 展与态度的制约。 这有利于充分尊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 地位,但也给课程设计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二、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与教材
教材是指以文字和图形等语言符号形式反映 一定课程内容的一种基本的教学用书。 但教材不完全等于课程内容,因为课程内容 所包含的学生应获取的直接经验、情感性经验是 教材难以表现的。 “传统教育”派的课程内容设计,就存在着 “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倾向。
二、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
课程内容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的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 2.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问题 3.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
对学科的研究 课程目标与知识因素有内在联系,要考虑人 类社会已整理好的知识科目 对学生的研究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发展需要是设计课程 目标的首要依据 对社会的研究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时代特 征及其对人的素质要求,是设计课程目标的现实 依据。
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 支柱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 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 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引 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 的路径。
一、课程概述
(二)与课程相关的三个文本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课程 系统应有的育人资源与蓝图的作用,以及 对育人活动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就必须编 制好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文本,即
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P146
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应达成 的标准。它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在 历史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指向难以结果化的课 程目标,主要应用于各种“过程”领域。
二、课程设计
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P146
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的发展机会 和发展程度。它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 是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或者结果是开放性的。这 种指向表现性的课程目标,主要适用于各种“制 作”领域。
20世纪以来,博比特、查特斯、塔巴等课程 理论家主张,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 会需要,把它们转化为课程目标,再把这些目标 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课程内容,这就是 所谓课程内容设计的“活动分析法”。 活动分析法把课程内容等同于学习活动,忽 视了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因而也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
一、课程概述
课程的一元化与多样化的关系: 在世界发展日益多样化的现代社会,一个国 家在课程编制上:必须将一元化与多样性科学而 合理地结合起来;必须分清主次,权衡轻重缓急, 作出全面、总体的优化思考与安排。
一、课程概述
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普通教育课程
普通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普通高中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综合技术教育课程 从事职业劳动的知识和能力
一、课程概述
课程标准 定义:
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是指在一定课程 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 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 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按教学科目编制的,它反映某一 门学科的性质、特点、任务、内容及其实施的特 殊方法论要求。
一、课程概述
社会交活动、探究活动、制作活动、表现活动
一、课程概述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两 种基本类型,各有特点与不足,二者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补充。在课程设置与编制上,应当根据不 同需要与情况,分别发挥两种课程不同的特点与 作用,并兼取二者之长,以补各自之短,使其相 辅相成、相得益彰,以发挥现代课程应有的最佳 的整体功能。
3.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 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二、课程设计
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P145
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应达到的结果。 在设计时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 观测、可量化。这种可以指向结果化的课程目 标,主要应用于“知识”领域。
二、课程设计
“七艺” 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世纪 —— 宗教神学课程 文艺复兴 —— 人文学科课程 资本主义 —— 自然科学课程 人文学科课程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学校课程及其框架基本形成。
一、课程概述
2.课程理论的发展
1859年 斯宾塞 1902年 杜威 1918年 博比特
代表人物:鲍尔斯和金蒂斯 主要观点: 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都是该种社会文化的 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 的知识和价值。 这一观点的缺陷在于,教育者以为课程无需 关注社会文化的变革,就会使现在的偏见永久化。
一、课程概述
表述四: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代表人物:巴西的弗雷尔 主要观点: 课程应该使学生摆脱盲目依从的状态,即要 使学生在规划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这一观点的缺陷在于没有意识到,在社会上, 学校组织并未在政治上强大到足以促使社会发生 重大变革的地步。
课程标准 构成: 说明(或前言)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标准 课程实施
一、课程概述
课程标准 意义:
一是它不仅是教材编制的基本依据,而且是 编好教材的前提和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二是它也是教师领悟与掌握一门课程的精神 实质与学科体系,深入理解教材,正确进行教学 设计(即备课)的有效工具。
一、课程概述
Fra Baidu bibliotek
1949年 泰勒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课程问题明确化的开端 《儿童与课程》 现代课程理论的开创性著作 《课程》 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论专著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一、课程概述
3.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课程的一元化与多样化
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方案(教学计划) 总体规划和设计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教科书(课本) 目标导向 工具
一、课程概述
(三)课程的基本问题 1.课程设置的发展 2.课程理论的发展 3.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课程概述
1.课程设置的发展 我国古代学校:
周代——“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时期——“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宋以后——“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古代学校注重培养为封建王朝服务的官吏与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