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十大原理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的有限性,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和劳务。(对贸易中受益少的人补贴)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亚当·斯密《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经济参与者受利己心所驱动,而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心去促进总体的经济福利。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1、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制度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2、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
促进效率方面: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情况。原因: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促进公平方面:消除福利的巨大不对称。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与生活水平成正相关。影响
生产率的因素(生产要素,以后章节有具体表述)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周期(波动):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预测的波动。
第1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假设的作用:可以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而且使解释这个世界变得容易。
经济模型:由图形和方程式组成的模型。建立在一定的假设之上,都为加深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
例如:循环流量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企业是卖者。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企业是买者。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图形,表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实证表述(分析):世界是什么样(描述性)。规范表述(分析):世界应该是什么样(规范性)。它们的关键区别是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正确性。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认或否定实证表述。对规范表述的评价则涉及价值观和事实。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1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2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
第2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亚当·斯密提出)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它是专业化的动力。(大卫·李嘉图提出)一具有比较优势。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物品机会成本的倒数。
贸易的好处:使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国家同理)
贸易的形成:对从贸易中获利的双方而言,它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做题步骤:1根据表画生产可能性边界图2计算出生产每种物品的机会成本3贸易双方进行比较确定谁具有比较优势4确定各种物品的生产者和贸易价格
应用:1人与人之间2国与国之间(进个人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一个人不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出口品反之)
第3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产业:某类企业的集合。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特征:1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没有人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它们是价格接受者。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区别于需要(有意愿,但不一定能够买)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使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使每一种既定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变动,需求变动,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影响需求量,而不是需求曲线的移动)。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减少的两种物品。
注:其他的相对物品
必需品与奢侈品(缺乏与富有需求弹性)
正常物品:需求收入弹性为正
低档物品:负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
供给曲线: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向右上方倾斜。
使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区别:价格影响供给量其沿着供给曲线变动。
均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被称为市场的均衡。均衡价格(市场出清价格,均衡数量。过剩(超额供给):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导致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短缺(超额需求):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导致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2确定曲线移动方向3用供求关系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注:供给、需求同时变动时,看二者方向是否一致;幅度决定增减。例如:供给增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