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经济》知识讲解33页PPT
江村经济
4、技术革新
•
前提是农民只关心即得利益是多少,比如在向 工厂贡献蚕茧时的作为:见工厂分红逐渐递减 (其实工厂的业绩有缓慢提到,而且工厂同时也 尽量减少自己的利润)而农民没有看见这一趋势, 而造成在缫丝工业上的成果不大。
• 而在传统经济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单靠农业,以 不能维持生计,而书中则指出辅助企业可获得盈 余,但原始的生丝的原料加工业则因受市场价波 动和西方新技术、世界经济萧条等因素价格下跌 需要变革。
6、中国农村怎么走出困境
• • 中国农村走出困境要经过两个阶段:一 社会再组织问题。作者赞成 “土地改革、减收地租、平均地权”,认为“这种改革是必要的,也 是紧迫的,因为它是解除农民痛苦的不可缺少的步骤。它将给农民以 喘息的机会,排除了引起反叛的原因,才得以团结一切力量寻求工业 发展的道路”。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对国家进行重组的问题,有了这个 前提,才能有一个和平的环境,进行工业发展。二是恢复农村企业、 发展中国式工业。作者把前者看成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 而后者对前者的有效组织和发展壮大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读后感《江村经济读后感》()。并且作者把当时 “合作社”的实验看成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将对“中国乡村工业的 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 作者通过对江南小村开弦弓村的描述,阐明了乡村经济存在的状态、发 展模式及崩溃衰败的根源,并指出乡村经济发展的途径、方法与出路。 书中的一些观点理论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许就是这本书 已经写作出版了70年,仍被当代学者反复阅读、提起的一个原因吧。
3传统家庭新格局倾向
• 在传统模式的家庭中,妇女的地位是由其对家庭手工业——丝业的 贡献确立的,以及母凭子贵都体现了经济作用在农村中对家庭的直接 影响。书中所提到的婆媳关系,“回乡”型与“上山”型婚姻在人们 心中的价值倾向,可以看到新媳妇在开始一段新生活时处于相对被动 的局面。而经济的变迁,尤其是传统的蚕丝业在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 冲击下,急需新技术的补充,在这样一个转折时期,导致了家庭矛盾、 分解的问题。 • 经济衰落给传统习俗带来的冲击在于,一方面农民会尽可能将礼 仪上的开支推迟,比如娱乐性占较大比重的宗教集会被迫暂时取消、 在结婚的重要问题上出现了特殊情况如晚婚情况的出现、“小媳妇” 的过渡时期特有的现象(虽然可以节省结婚时一大笔开支,但导致亲 属圈子得不到扩展的深远负面影响,因此村民也认为之可以是短期行 为。) • 丝业的衰落,妇女也不被允许在农田里劳动,则最终导致妇女走 出农村,到城镇谋生的高度流动性,妇女职业的转变使传统的夫妻关 系必然会呈现新的变化,进而导致整个亲属关系的变化、组合,这也 是工业化所带来的在其他领域所引起的变革。
江村经济
江村土地的几个特点: 1. 除了灌溉,妇女不参加土地劳动。 2. 狭窄的地带和分散的地块妨碍了畜力的使用,也 妨碍了采用其他集体耕作方式。这是中国农业技 术落后的首要原因。 再次分配给大儿子 3. 土地分配: 再次分配给小儿子 原因: 1. 对家庭经济的贡献 2. 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
分家分给 大儿子的 分家分给 二儿子的
6打草, 喂羊
在这个过程中,总的劳力 和土地变化并不大,知识 和物质一代代传递,后者 承担义务,完成了循环。
0-6岁玩耍
教育: 孩子一般在6岁入学,接 受六年义务教育。养羊逐 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副业, 由此引发与教育的冲突。 新的学校制度不能在村中 起作用的原因: 1. 农忙时间与学校上课时 间冲突。闲时(1-4月, 7-9月)学校放假。 2. 学校“集体”授课,缺 课之后不能很好的跟上。 3. 女教员没有威信。
当生丝价格下降的时候,农民的生活便 受到极大影响。影响生丝价格的原因来自外 界,即战后世界经济萧条以及家庭缫丝质量 不匀,不适合高度机械化的丝织工业的需要。 当地人和蚕业学校以及政府进行了变革, 取得了一些成效,使得村里的传统结构发生 了一些改变,比如妇女劳动力合理使用。但 由于变革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变革在后来 没有取得明显的利益,仍需进一步努力。
婚姻的影响: 1. 聘礼的钱约在200-400元之间。而正常生活的最低 开支约263元。由此推算出彩礼过多。 2. 结婚的钱,作为一对新人组成家庭的物质基础。若 经济萧条时,会对新结婚的人造成影响。 3. 养女儿不仅要很早与别人订婚,嫁到别人家,而且 还要贴上一部分聘礼,因此造成了家庭的负担,造 成男女比例约在1.3:1。男女比例失衡。 4. 农村工业的不景气,一度终止举办婚礼。出现了 “小媳妇制度”。 5. 邻里参加婚礼也要出份子钱,每年也是一部分重要 支出。
《农村经济管理概论》课件
05
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 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 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 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 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 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03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01
根据土地的用途、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征,将土地资源进
行分类,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
土地利用规划
02
根据农村发展的需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各类土地的用
途和开发方向,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土地利用效率
03
通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
06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
在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时,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 基础、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 保障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实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制定 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建立监测评估机制 ,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
农业政策体系与法律法规
农业政策体系
农业政策体系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保 险、农业科技、农业金融等方面,这 些政策旨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 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等。
农业法律法规
农业法律法规是保障农业健康发展的 重要保障,包括土地管理法、种子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为农业生产 和经营提供法律保障。
江村经济
费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诸多不朽篇章。
本书推出的是学界公认的农村社会经济及其制度调查研究的代表作及成名作:《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二文。
可供社会学工作者和教学者参政。
读《江村经济》有感带着一颗对费老崇敬和对被誉为“国际上人类学发展史上里程碑”的著作的好奇的心,我仔细地读完了《江村经济》。
虽然感触不是很深,但我还是学到了一些实用的东西,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费老做社会调查时采用的方法和思路,二是对过去的农村有了更大了解。
费老之所以备受尊重,离不开他发表的一篇篇揭露农村本质的学术著作,更是因为其在社会调查时坚持的严谨踏实的作风。
他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于《江村经济》中不拘泥于中国农村静止的过去,而是深入实地进行实践调查;不是仅考察中国经济发展下的农村,更注重西方经济文化对中国农村经济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不是仅仅进行历史数据的枯燥陈列说明,而是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来揭开现象,得出各种结论。
这本书运用了西方先进的调查放入,如:“微型社会学”理论(P253),即在一部分现象中深入调查便可得知这一现象所组成整体的情况了,这无疑可以解释为什么《江村经济》在国外人眼里看来,不是一本局限于中国小农村的描写学术成果,而是一本被放大的动态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学术研究著作;又如费老所坚持的“功能主义”,即不同社会组织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的现象,这在他进行实地调查时那种打破沙锅问到底、恰如其分地对农村各现象进行本质的解释之处。
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读起来是活的,而不像当代大学生写论文时的机械化,这其中确实有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还有他运用布·马林诺斯基教授的三栏分析法(p134)很好地说明了开弦弓村蚕丝业的改革背景、改革变化和改革成果。
最让我佩服的是,在三栏分析法中所列内容并不是他主观臆想的结果,而是每一项内容都有着其事实根据(P140),这可需要多么敏锐的洞察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啊!接下来便是有关这本书内容的感想。
《江村经济解读》课件
《江村经济解读》PPT课件将为您介绍江村经济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在案例 分析中探讨江村经济实践的成功案例和受阻的案例,并总结与启示。
什么是江村经济?
江村经济是指在农村地区中兴起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农民创业、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等方面的经济活动。
江村经济的特点
创新
农民在江村经济中通过创新和创业,开拓新的经 济领域和商机。
2 推动农村发展
江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 和基础设施建设。
3 保护乡村文化
江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和 传统产业。
4 改善农村生活
江村经济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社会服务和文化 娱乐活动,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
江村经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践的成功案例
农产品市场
乡村旅游
通过策划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市场,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
社区居民缺乏合作意识,导致江村经济 的合作项目难以开展。
总结和启示
江村经济是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 要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合作机制,实现 江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参与
江村经济依靠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实现共同 发展和共享经济成果。
可持续
江村经济注重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农村资源, 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地方特色
每个农村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文化特色,江 村经济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
江村经济的作用
1 促进农民增收
江村经济提供了农民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帮 助农民增加收入。
开展乡村旅游项目,将农村地区 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进行有效 开发。
手工艺品工坊
通过设立手工艺品工坊,传承和 发展了农村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产 业。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评介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评介《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一书以长江三角洲边上一个小村庄——开玄弓村为个案,从家庭关系、农业生产、经济贸易等方面重点探讨了该村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并试图勾勒出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变迁的真正过程。
该书作为一部较为深刻描写中国农村经济结构与社会生活的专著,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区域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
标签:《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一、引言上世90年代伊始,中国社会史的研究方向发生了区域转向,社会史研究不再局限于與国族史边界相同的空间范围,华北、江南、长江中下游等地理单位成为研究者择取的空间单位,不少研究在空间选取上出现越来越小的趋势。
[1]区域选择的缩小,使研究者更专注于某一问题的研究,因此,作为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广大历史学者号召“把历史内容还给历史”[2]口号的提出,区域史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学界的研究视角也逐渐转移到下层民众的生活。
在整个学界注重区域史研究的氛围下,产生了一批厚重的学术著作和论文。
如以“华南学派”为代表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以科大卫、陈春生、郑振满、刘志伟等为代表,包括陈春声与郑振满合写的《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郑振满的《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刘志伟的《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户籍赋税制度的研究》及其与陈春声合编的《经营文化:中国社会单元的管理与运作》,赵世瑜的《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的早期发展,1918-1937》、《日常与狂欢: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等等。
从研究内容来看,学界的关注较多的是下层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动态、社会习俗和民间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社会学的开山之作——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下文简称《江村经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3月第1版)是研究区域社会的专著。
《江村经济》
《江村经济》《江村经济》读后感一本好的书应该是不仅在其专业性方面给人以知识和启蒙,更重要的是是书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准则以及社会责任给人以无限的使命感。
《江村经济》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博士答辩论文,是中国社会调查方面的学术著作。
全书计16章,分为前言、调查区域、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的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资金、中国的土地问题。
《江村经济》将一个大范围的社会研究,通过研究一个小村庄折射出来,将作者自身经历融入书中,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更是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
而我,在认真阅读后,也收获了一些东西,产生一些看法。
前言《江村经济》是一本关于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
它描写了长江流域一个名叫开弦弓村的村庄的经济等问题和该村庄的历史发展变化。
在书中,费孝通先生针对这个村的发展作了深刻分析,使我对中国农村的现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并且,从中我更是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的赤诚的爱国心和他对于社会学的热衷。
地理环境费博士等认为:在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现阶段,把一个村子作为单位最为合适。
而费孝通先生也正是出于实际的考虑,将自己的调查范围限定在一个小的社会单位——村庄内进行。
费先生选择的调查地点叫开弦弓村,它坐落于长江三角洲上的太湖东南岸。
该地区受夏季季风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爽,“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的气候条件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生产季节约持续300天”。
而且,“该地区位于长江和大运河这两条水路干线的交叉点上,这两条水路把这个地区与中国西部和北部的广大疆土联结起来”。
自然环境的优越和交通的便利是这个地区在当时中国经济上取得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村庄中,土地是维系人们生产与生活的主要物质条件。
人们可以根据当地人所占土地的自然条件大致推论出村里人的职业。
而恰好,该村中的外来户全部从事着特殊职业,当然,他们没有土地。
《江村经济解读》课件
储蓄习惯
储蓄习惯的概念
储蓄习惯是指人们在进行经济活 动时,对于储蓄行为的一种惯性
思维和行为模式。
储蓄习惯的形成
储蓄习惯的形成同样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包括文化、价值观、家庭 背景等。
储蓄习惯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储蓄 习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 储蓄目的可以将储蓄习惯分为应急 型、投资型和预防型等。
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 传统工艺
人口与家庭
人口规模约为2000人 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
村民多从事传统农业和手工业,少部分外出务工
02
农业与手工业
农业概况
江村农业发展历史
江村农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在封建社会时期,江村农业主要以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为主,农民种植的粮食和棉花等作物主要用于满足家庭需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江村农业逐渐向市 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政策的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江村手工业现状
目前,江村手工业主要包括传统工艺制作和家庭手工业。传统工艺制作主要包括竹编、木制品制作等 ,家庭手工业则以纺织品、服装加工等为主。由于市场需求萎缩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江 村手工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困难。
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
相互依存关系
在江村经济中,农业与手工业之间存在着相 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农业为手工业提供 原材料和市场,如粮食作物可以作为纺织品 和食品的原材料,家禽家畜可以作为肉制品 和皮革制品的原材料;另一方面,手工业为 农业提供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如农具、纺 织品、服装等。
05
教育与文化
教育状况
江村的教育历史
描述江村的教育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私塾和后来的现代教育。
江村经济 演示ppt课件
(四)生活
• 在开弦弓村,虽然“人们认为随意扔掉未 用尽的任何东西会触犯天老爷”带有一定 的迷信色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 只是节俭淳朴的一种体现,人们崇尚淳朴。 这让我想起在我们老家——汕头,农村里 人们会对没有把碗里的饭粒吃光的小孩说, 不吃光以后娶到的老婆或者嫁的老公脸会 不好看又有疙瘩。
6
• 《江村经济》将一个大范围的社会研究, 通过研究一个小村庄折射出来,它旨在说 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 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 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 个巨大的变迁过程。通过本书,我们能够 看到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江村经济》的感想
4
5
二、江村经济的主要内容
•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1938年在英国 伦敦大学的博士答辩论文,是中国社会调 查方面的学术著作。全书计16章,分为前 言、调查区域、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 系、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 农业、土地的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 贸易、资金、中国的土地问题。
• 《江村经济》作为一本探讨社会问题的书籍, 它深刻地、如实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 是一部很值得阅读的社会学类型的书籍。
14
谢谢观赏~~
15
国使用的“农历”是阴阳历(又称国历、夏历)而不是所 谓的阳历或阴历。 • 阳历——阳历也叫“太阳历”,以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作为 天文依据。它与月亮运动没有任何关系。 • 阴历——即太阴历,以月亮的运动为天文依据,它与太阳 运动没有任何关系。 • 阴阳历(农历)——这种历法同时考虑太阳和月亮的运动, 把回归年和朔望月 并列作为制历的基本周期。由于这两 个周期没有公约数,故采用增设闰月的方法来调节两者关 系。因与农事息息相关,又称为“农历”。设置二十四节 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因此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 于一身,尽管对于其的计算还是很模糊 13
江村经济(未名社科 大学经典)
作者介绍
费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 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 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费孝 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 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 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 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 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江村经济(未名社科·大学经典)Βιβλιοθήκη 读书笔记模板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社科大学
开弦弓村
调查
江苏
村庄
社区
经济
经典
人类学
结构 亲属关系
农田
江村经济
区域
航船
土地
代理人
农业
婚姻
内容摘要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以人类学的方法对江苏吴江一个村庄——开弦弓村调查研究的成果,作者对开弦弓村 的地理环境、村民的家庭结构、经济生产方式、财产分配与继承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旨在通过一种人类学的描 绘展现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功能。本书是人类学社区研究的典范,也是中国本土化研究的向导。
费孝通江村经济
江村经济目录序.............................................布.马林诺斯基(3) 第一章前言 (8)第二章调查区域 (11)1.调查区域的界定 (11)2.地理状况 (12)3.经济背景 (15)4.村庄 (17)5.村里的人 (19)6.选择这个调查区域的理由 (22)第三章家 (24)1.家,扩大的家庭 (24)2.“香火”绵续 (25)3.人口控制 (27)4.父母和子女 (28)5.教育 (30)6.婚姻 (31)7.家中的儿媳妇 (34)8.表亲婚姻与“小媳妇” (37)第四章财产与继承 (41)1.所有权 (41)2.家产 (42)3.财产的传递 (44)4.继承对婚姻和继嗣的影响 (48)5.赡养的义务 (50)6.新的继承法 (53)第五章亲属关系的扩展 (56)1.父系亲属关系的扩展 (56)2.母系亲属关系的扩展 (58)3.名义上的收养 (58)4.村庄的亲属关系基础 (59)第六章户与村 (63)1.户 (63)2.邻里 (64)3.宗教和娱乐团体 (65)4.村政府 (69)5.保甲——强加的行政体制 (71)第七章生活 (76)1.文化对于消费的控制 (77)2.住房 (78)3.运输 (79)4.衣着 (79)5.营养 (80)6.娱乐 (82)7.礼仪开支 (83)8.正常生活的最低开支 (85)第八章职业分化 (88)1.农业——基本职业 (88)2.专门职业 (89)3.渔业 (90)第九章劳作日程 (92)1.计时系统 (92)2.三种历法 (95)3.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时间表 (97)第十章农业 (101)1.农田安排 (101)2.并中稻 (104)3.科学与巫术 (107)4.劳动组织 (109)第十一章土地的占有 (112)1.湖泊、河流及道路 (112)2.农田的所有权 (114)3.雇农及小土地出租 (115)4.不在地主制 (116)5.完全所有制 (121)6.继承与农业 (122)第十二章蚕丝业 (126)1.变迁过程图解 (126)2.促进工业变迁的条件 (130)3.变革的力量及其意图 (131)4.当地对变革的支持 (135)5.养蚕的改革计划 (136)6.合作工厂 (138)7.政府的支持 (143)8.改革中的困难 (144)9.对亲属关系的影响 (147)第十三章养羊与贩卖 (149)第十四章贸易 (151)1.交换方式 (151)2.内外购销 (152)3.小贩 (153)4.零售店 (155)5.航船,消费者的购买代理人 (156)6.航船,生产者的销售代理人 (158)7.其他收集方式 (159)8.贸易区域和集镇 (160)9.销售与生产 (161)第十五章资金 (163)1.积蓄与亏空 (163)2.互助会 (165)3.航船,信贷代理人 (168)4.高利贷 (169)5.信贷合作社 (172)第十六章中国的土地问题 (174)序布·马林诺斯基我敢于预言费孝通博士的《中国农民的生活》(又名《江村经济》——译注)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