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消化和吸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山东省诸城一中初中部孙培森
教案背景:
“生物圈中的人”是《课标》确立的“人与生物圈”主线中两个最大的主题之一。强调生物圈中的人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人的食物都来源于生物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后才能被吸收和利用。因此,在设计此教案时,力求使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生物圈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教学课题: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一节学习了食物的营养成分,而本节课的内容容量大,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学生理解,本节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活动、分析讨论、演示实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在消化系统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树立起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方法:设置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每人每天都需要很多的营养,这些营养来自于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中。同学们是否思考过,食物在我们体内是怎样消化和吸收的呢?
【学前检测】
食物中含有、、、、、等六类营养成分。【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各器官的功能。
重点难点: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能力目标:
能举例说明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情感目标:
理解认可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认同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再探究中发现和提高。
【重难点解决问题】
〈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自学:学生独立阅读P9图3、1-5和P10上段文字,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和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二、互学:
1、每小组7名成员分角色扮演消化系统器官,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如:我的名字是口腔,是所有食物进入体内经过的第一个器官,我利用牙齿、舌、唾液将食物嚼碎进入下一器官……
2、教师最后让所有扮演的角色按消化系统的位置由上到下顺序“手拉手”连成一条线,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
三、用学:
1、在消化道中,没有消化功能的是、;最大的消化器官是;最长的消化器官是。
2、在消化系统中除了消化道外,还需要消化腺的参与。消化腺分为消化道内消化腺和消化道外消化腺,
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主要功能是,胆囊的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在口腔内的消化〉
一、导学:每位同学拿起桌上的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有何感受?(同位交流)
总结:馒头越咀嚼越有甜味。
1、消化分为消化和消化。
2、在以上探究活动中属于物理消化的是、;属于化学消化的是。〈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一、自学:阅读P12资料及P13上段文字,掌握胃的功能。
1、胃可以分泌一种物质,覆盖在胃的表面,防止被胃酸腐蚀。
2、胃腺可以分泌胃液,呈性,可对(营养物质)具有初步消化作用。
《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
一、导学:
教师演示“胆汁对脂肪的作用”实验,讲解操作步骤,并让学生认真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总结出:胆汁具有乳化作用,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师:胆汁的乳化属于化学消化还是物理消化?
二、互学:完成下表
口腔胃小肠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自学:通过观看多媒体,完成以下问题:
1、叫吸收。
2、胃能吸收;小肠吸收;大肠吸收。
二、互学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它有哪些结构与此功能相适应?
【总结梳理】: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达标检测】
1、右图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最大的消化腺是[],它能分泌,
促进消化。
⑵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是[]、[]、
[];分布于消化道壁内的消化腺是和
。
⑶[][]和三种消化腺所分泌
的消化液中含有淀粉酶。
⑷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是[]。
⑸某人患胆结石,需要做手术,其手术部位是
[]。
2、右图是人体消化道某部位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⑴你能说出这是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吗?
⑵在这个部位中有几种消化液?分别是什
么?
⑶皱襞与绒毛有什么作用?
⑷这个部位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教学反思: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