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与肠内营养投稿须知(官方认证)
美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摘自ASPEN “Guideline for the use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adult and pediatricpatients ”)前言ASPEN(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曾在1993年出版了“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旨在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规范,1999年ASPEN再次组织专家小组对其进行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推出了这个2002年修订版本。
临床营养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医学的贡献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我国,近些年来临床营养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水平进步也相当快,而目前我们在基层临床仍缺乏一个具有普遍指导能力的应用规范或原则,ASPEN 发布的这个“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然而我们仍然非常需要一个针对中国临床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营养应用原则”,希望本文,美国版的“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摘要译文,为广大中国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营养的参考指导的同时,能早日呼唤出相应的“中国版本”,以促进我国的临床营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3个目标:1.必须真实地反映出营养支持在目前临床实践及研究中的最新进展;2.必须为临床医生及专业从事营养支持的医务人员提供表述清晰、具有临床实践依据的建议指导;3.将作为一种工具,为政策制定者、健康卫生机构、保险公司和从事临床营养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改善医疗体系及与临床营养支持相关的政策、规定。
指导原则所依据的可靠程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标示在下文的括号内):A. 其可靠性根据前瞻的、随机的研究结果;B. 其可靠性根据设计严谨、非随机的研究结果;C. 其可靠性根据专家观点、大多数编者们的意见。
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营养评估营养普查1.凡卧床、医院、家庭或其它场所的所有病人在初次诊察时必须包括整体性的营养普查(C);2.健康卫生机构应规定负责营养普查的人员以及具体营养普查应包括哪些内容(C);3.营养普查不能只做一次,应定期重复(C)。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一类特选)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肠道外营养疗法的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9年一、背景一般认为,临床营养支持包括经口、经肠道或经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
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
EN是指经消化道管饲较全面的营养素;PN即经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和糖等营养素,又称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
在评价PN临床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中,常用糖电解质输液(5%GNS)与全肠外营养两种方法相对比。
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或不愿正常进食,有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或有营养风险(nutritionrisk)的患者经口方式提供营养素不足时,应给予PN支持。
营养支持绝非急诊处理措施,应该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才按适应证规范和使用规范进行。
二、证据国际上已有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和系统评价发现,对于多数无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常在围手术接受单纯的糖电解质输液治疗。
对于这类患者使用PN可能会导致感染和代谢并发症的增加,并且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本起草小组检索了国内文献,尚未发现有对比糖电解质输液与PN对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报道。
显然,决定患者是否使用PN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有无营养风险,这就需要用到营养评定的方法。
营养评定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中得到应用的营养评定工具有10余种之多。
其中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 BMI)是评价营养状况的众多单一指标中被公认为较有价值的一种,尤其是在评价肥胖症方面,它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指标。
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1990年以来中国13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得出中国人BMI正常值(1815≤ BMI<2315)。
除单一指标外,近20年中还发展出为数种复合营养评定工具,如“主观全面评定”(SGA)、“微型营养评估” (MNA)等。
2024年《肠外与肠内营养》征订征稿启事

2024年《肠外与肠内营养》征订征稿启事本刊编辑部【期刊名称】《肠外与肠内营养》【年(卷),期】2024(31)1【摘要】《肠外与肠内营养》为中华外科学会营养支持学组专业杂志,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主办,东部战区总医院副院长、普通外科主任、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任建安教授为主编,普通外科副主任王新颖教授为副主编,唐星明教授为编辑部主任。
其宗旨为反映国内外肠外与肠内营养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探讨肠外与肠内营养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工作经验,开展军事医学专题专栏,积极助力我国临床营养事业发展和部队医学学术建设。
设有院士论坛、专家论坛、青年论坛、论著、综述、病例报告、营养支持技术、国际外科动态等栏目。
本刊入选了最新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核心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北大核心)、中文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多种国内外知名文献数据库收录。
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64页。
每期定价人民币12元,全年72元。
欢迎订阅、投稿!订阅方法:通过各地邮局订购(邮发代号:28-247)【总页数】1页(P16-16)【作者】本刊编辑部【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相关文献】1.《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肠内营养指南》介绍系列2.2016南方肠外肠内营养学论坛暨第八届广东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会议通知3.2008年《肠外与肠内营养》征订征稿启事4.2006年《肠外与肠内营养》征订征稿启事5.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重症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简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日益普及。
肠内肠外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危重病患者和无法通过口腔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指导,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二章适应症与禁忌症2.1 适应症(1)恶性肿瘤手术后:对于经手术后胃肠功能受损、无法摄入足够食物的恶性肿瘤患者,可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的应用。
(2)消化道出血:对于严重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内或肠外营养可以为其提供营养支持,维持身体功能。
(3)重症感染:重症感染患者在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受损时,肠内或肠外营养可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第三章肠内营养应用指南3.1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生理状态的肠内营养配方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成人患者常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标准多肽肠内营养配方、氨基酸肠内营养配方以及特殊病例下的特殊配方等。
3.2 肠内营养管理......第四章肠外营养应用指南4.1 肠外营养适应症与禁忌症肠外营养适用于病患存在以下情况时:消化道无法吸收营养、肠道功能丧失、消化道出口受阻等。
禁忌症包括高凝血风险、严重感染、严重肝功能损害等。
4.2 肠外营养管理......第五章营养监测与评价为了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判断肠内肠外营养应用的效果,营养监测与评价不可或缺。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第六章不良反应与处理肠内肠外营养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胃肠道不耐受、电解质紊乱等。
在遇到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应该适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第七章结论通过本指南,希望能够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规范的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应用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营养不良是影响老年患者结局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未纠正的营养不良还是导致医疗费用上升的重要原因。
同时亦有证据表明,针对无法正常进食的营养不良患者给予合理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营养状况并最终降低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经济耗费等。
鉴于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2012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简称老年学组)组织的全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调查(MNA-SF)结果显示,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比例的老年患者达49.70%,已发生营养不良为14.67%,高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其带来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为了规范对老年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循证应用及针对老年疾病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老年学组的专家们按循证医学要求,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根据我国目前的老年患者营养治疗情况,结合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SPEN)、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等最新的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指南的内容及证据,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专家共识。
附:共识相关定义1.推荐意见:以牛津分类(oxfor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OCEBM)为基础,对照国际证据分级与推荐(GRADE)工作组的分级系统评价标准原则,确立推荐意见的A、B、C、D级分类标准。
2.营养支持:指经消化道或各种静脉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
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
3.肠内营养:通过消化道途径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素。
肠内营养制剂按氮源分为3类: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
根据给予肠内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口服和管饲。
4.经口营养补充剂:有别于普通膳食,是用于特殊医疗目的的经口摄入的营养补充剂。
5.肠外营养:经静脉途径为无法经消化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在内的营养素,以期维护器官功能,改善患者结局。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全国肠外肠内营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全国肠外肠内营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第一部分:初探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全国肠外肠内营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护理学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而肠外肠内营养护理作为护理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更是备受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学术全国肠外肠内营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旨在推动肠外肠内营养护理领域的交流与发展,促进相关专业人士的学术成果互相交流,共同推动护理学科的进步。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全国肠外肠内营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对于推动肠外肠内营养护理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征文活动旨在鼓励专业人士就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并将其成果分享给更广泛的受众。
对于相关专业人士来说,这也是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提升个人学术声誉和专业水平。
第二部分:肠外肠内营养护理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肠外肠内营养护理是指通过胃肠道以外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以维持或改善其营养状态。
在现代医疗中,肠外肠内营养护理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肠外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肠外肠内营养护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操作技术不规范、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问题。
有必要加强对肠外肠内营养护理的研究与探讨,寻求更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三部分:肠外肠内营养护理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在肠外肠内营养护理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包括营养支持治疗的新方法、手术后营养支持、肠内微生态调节等。
这些研究方向有望为肠外肠内营养护理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剧,对于长期卧床、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未来肠外肠内营养护理领域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法,以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求。
第四部分:回顾与总结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全国肠外肠内营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的举办对于推动肠外肠内营养护理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 推荐意见3:重症患者的营养筛查可使用NRS 2002和(
或)重症患者营养评估工具NUTRIC评分(证据C,弱推 荐,98.2%)。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营养不良的诊断
• 推荐意见4: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应
行营养不良的诊断;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的 GLIM 适合 于中国患者,可用于诊断营养不良和区分重度营养不良 (证据B,强推荐,99.6%)。
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EN)配方适应证
• 推荐意见23:对于一般患者,推荐常规使用含膳食纤维
的EN配方(证据C,强推荐,98.2%)。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短肽型肠内营养(EN)配方的适应证 • 推荐意见24:对于消化吸收功能不全的炎症性肠病患者
,初始可考虑短肽型EN配方;合并严重吸收不良或对膳 食纤维反应不敏感的腹泻患者,可考虑使用短肽型EN配 方;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及放射性肠炎等患者,使 用短肽型EN配方亦可获益(证据B,强推荐,98.9%) 。
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的患者,应首选EN;根据疾病和 代谢特点制定合理的EN计划,以调理营养代谢,维护脏 器功能,改善临床结局(证据A,强推荐,99.3%)。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成人患者肠内营养(EN)适应症
• 推荐意见15: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首选 口 服 营 养 补 充
( ONS ) ;无法经口进食或饮食联合ONS无法达到60% 能量目标者,可选择管饲EN(证据A,强推荐,98.9% )。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含免疫营养的肠内营养(EN)配方
• 推荐意见22:对于接受大手术的营养不良患者(包括肿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第11页
肠内营养输入路径
7. 经胃造口管喂饲肠内营养防止了鼻腔刺激,而且可用于胃 肠减压、pH监测、给药等。胃造口可采取手术(剖腹探查术 或腹腔镜手术)或非手术方式。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PEG 无需全麻,创伤小,术后可马上灌食,可置管数月至多年, 满足长久喂养需求。
8. 空肠造口能够在剖腹手术时实施,包含空肠穿刺插管造口 或空肠切开插管造口,也能够直接在内镜下进行。优点在于 可防止反流与误吸,并可同时实施胃肠减压,所以尤其适合 用于十二指肠或胰腺疾病者,以及需要长久营养支持病人。 为充分利用小肠功效并降低腹泻,插管部位以距屈氏韧带 15~20cm为宜。如病人经济条件允许,应尽可能使用配套穿 刺设备。胃肠道切开置管因可引发各种并发症,如穿孔、出 血、局部感染、肠梗阻、肠壁坏死及肠瘘等,现已不推荐使 用。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第15页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路径供给病人所需要 营养要素
肠外营养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效障碍或衰 竭者,也包含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第16页
肠外营养疗效显著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 胃肠道吸收功效障碍:①短肠综合征: 广泛小
肠切除>70%80%; ②小肠疾病: 免疫系统疾 病、肠缺血、多发肠瘘; ③放射性肠炎; ④严 重腹泻、顽固性呕吐 > 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 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应从肠外营养补充。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第21页
肠外营养禁忌证
1.胃肠功效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 复胃肠功效者。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 迷病人。
肠外与肠内营养 审稿流程

肠外与肠内营养审稿流程审稿流程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助于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肠外与肠内营养这一领域的审稿流程,一般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提交稿件:研究者在完成研究后,将文章投稿给相关的学术期刊。
一般来说,研究者需要将原始研究数据和相关结果整理成一篇完整的论文,并按照期刊的要求格式进行排版。
2. 前期评审:在投稿后,编辑或编辑部会对稿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期刊的主题范围和要求。
如果不符合,稿件可能会被退回或转至其他合适的期刊。
3. 同行评审:如果稿件通过了前期评审,编辑部会将稿件分配给相应的专业领域的同行评审专家。
同行评审是匿名的,即评审专家不知道稿件的作者身份,同时作者也不知道评审专家的身份。
4. 评审意见:评审专家会对稿件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对研究设计、实验方法、结果解读和讨论等方面的评价。
评审意见通常包括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以提高稿件的质量。
5. 作者修改:根据评审意见,作者需要对稿件进行修改,并解释修改的理由。
修改完成后,作者需要将修订稿再次提交给编辑部。
6. 再次评审:编辑部会再次将修订稿分配给同行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专家会对修订稿进行审查,确认作者是否充分回应了评审意见。
7. 决策:根据评审意见和评审专家的建议,编辑部将决定是否接收稿件。
如果稿件被接收,作者会收到正式的接收通知,并进行后续的出版准备工作。
整个审稿流程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具体时间长度会因期刊和稿件的复杂性而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同行评审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评审意见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作者需要认真对待评审意见,并做出合理的修改与解释。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肠内营养指南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肠内营养指南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肠内营养指南于2006年刊登在《临床营养》(ClinicalNutrition)杂志上,为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指南采用苏格兰学院间指南协作网(SIGN)分级标准,A级推荐的内容为荟萃分析或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B级推荐为描述研究、比较研究的结果,C级推荐为专家意见。
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帮助重症患者度过严重疾病导致的高分解状态,通过管饲的肠内营养(EN)是目前重症患者摄入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
ESPEN指南对营养支持的应用、途径、和营养制剂配方做出了循证推荐。
Clin Nutr. 2006 Apr;25(2):210-23.ESPEN Guidelines on Enteral Nutrition: Intensive care.Kreymann KG, Berger MM, Deutz NE, Hiesmayr M, Jolliet P, Kazandjiev G, Nitenberg G, van den Berghe G, Wernerman J; DGEM (German Society for Nutritional Medicine), Ebner C, Hartl W, Heymann C, Spies C; ESPEN (Europe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University Hospital Eppendorf, Hamburg, Germany.Enteral nutrition (EN) via tube feeding is, today, the preferred way of feeding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 and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unteracting for the catabolic state induced by severe diseases. These guidelines are intended to give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EN in patients who have a complicated course during their ICU stay,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those who develop a sever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e. patients who have failure of at least one organ during their ICU stay. These guidelines were developed by an interdisciplinary expert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officially accepted standards and are based on all relevant publications since 1985. They were discussed and accepted in a consensus conference. EN should be given to all ICU patients who are not expected to be taking a full oral diet within three days. It should have begun during the first 24h using a standard high-protein formula. During the acute and initial phases of critical illness an exogenous energy supply in excess of 20-25 kcal/kg BW/day should be avoided, whereas, during recovery, the aim should be to provide values of 25-30 total kcal/kg BW/day. Supplementary parenteral nutrition remains a reserve tool andshould be given only to those patients who do not reach their target nutrient intake on EN alone. There is no general indication for immune-modulating formula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illness or sepsis and an APACHE II Score >15. Glutamine should be supplemented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burns or trauma. 营养支持的应用所有3天内无法通过经口进食满足营养需求的重症患者需要接受肠内营养(C级推荐)。
《肠外与肠内营养》期刊

《肠外与肠内营养》期刊期刊简介:本刊为中华外科学会营养支持学组专业杂志,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主编,其宗旨为交流推广肠外与肠内营养的科研成果,总结临床经验,传递信息,促进我国营养支持专业的发展。
内容求新求实、学术、编辑、印刷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受到专家和读者好评,是外科医护人员、营养支持研究人员、医学院校师生的必读材料,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被选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主管单位:南京军区联勒部卫生部主办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主编:任建安刊期:双月刊开本:大16开创刊时间:1994-10-01邮发代号:28-247投稿编辑扣1966715440国内统一刊号:32-1477/R国际标准刊号:1007-810X2017年第03期目录专家论坛(129)补不足损有余无监测慎营养——再谈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治疗安友仲(131)关于论著文稿中中、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132)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零宽容”的实践艾山木;蒋东坡青年论坛(135)重视我国克罗恩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李冠炜;任建安论著(138)三种营养筛查工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相关性蛋白质-能量消耗的评价比较梁丹华[1];谭荣韶[2];刘岩[2];钟小仕[2];张东升[3];马静[1](143)小剂量肠内营养对脓毒性休克伴急性胃肠道损伤病人肠屏障及系统性炎症的改善作用叶禄伟;汪志刚;黄世芳;龚将将;李龙珠;郑兴龙;黄海燕;崔丽燕;张民杰(146)综合干预治疗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及机体康复的研究董高悦[1];许勤[2];孟爱凤[1];郑晓宇[1];邾萍[1](150)胃癌病人术前有营养风险是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王虎;张海佳;尚琳;廉博;连肖;韩振宇;周威;李孟彬(155)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风险因素及对预后影响翁延宏[1];顾国胜[2];朱永龙[1];叶小利[1](159)益生菌对重症感染性肺炎病儿血糖的稳定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王玉;杨中文;史长松;张豫华;高丽(164)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观察王留根[1];范杰诚[2];王健[3];姜鑫[4](168)结肠穿孔致急性腹膜炎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马驰;史炼钢;曲杨;于镜泊;王东;贾友鹏。
早产儿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疗效研究

将 本院新 生儿病 房 20 0 8年 1月 ~ 0 0年 4月 收 治 的 21 7 例早 产低 体 重儿 随机 分为 观察 组 和对 照组 , 2 每组 3 6例 。其
中 , 察组 男 1 观 9例 , 1 女 7例 , 出生 体 重 ( 4  ̄ 4 )g 胎 龄 17 0 3 5 ,
元素、 电解 质 配成 “ 全合 一 ” 脉 营养 液 ,4h内匀 速输 入 。 静 2 应 注 意周 围静 脉插 管 处消 毒 , 同时 控制 输 注速 度缓 慢 均 匀 。对 照 组 经鼻 插 胃管 入 胃后 , 端 以胶 布 固定 于 鼻旁 , 胃肠 内 外 用 营养 , 母乳通 过注射器缓 慢注入 胃管 , 2 3小时 喂母 乳 1次 , 每 ~ 同时静 脉输 注 葡萄 糖 支持 治疗 。 定期 进行 血 常规 , 电解 质 , 血 肝、 肾功 能等 监测 。每 日测两 组 患儿 的体 重 。
p eem o brh weg tifn s rtr lw i ih na t.M eh d :7 a e rmau e a d lw i h weg ti a t r a d ml iie no t t o s 2 c s sp e t r n o b r ih nn swe e rn o y d vd d i t t f t r u s a h g o p o 6 c s s Ba e n tea t e te t n fteo gn ld sa e ,o sr ain g o p rc ie a - wog o p ,e c u f3 a e . s d o h ci r ame to r ia ie ss b e v t u e ev dp r r v h i o r
De at n fPe it c , h hr fl td Hop tl fGu n x d c lUnv ri , n ig 5 0 31 Chn p rme to dar s te T idAf i e s ia a g iMe ia ie st Na n n 3 0 , ia i ia o y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肠内营养指南》介绍系列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肠内营养指南》介绍系列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年(卷),期】2007(10)16
【总页数】1页(P13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3
【相关文献】
1.对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指南中成人肠外营养的评估分析 [J], Gary P.;Zaloga MD.
2.日本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指南的发展及原则内容 [J], 大柳治正;陈凌
3.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重症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简介 [J], 何振扬
4.2012南方国际肠外肠内营养论坛(SISPEN) 第四届广东省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青年专家演讲比赛会议通知 [J], 石汉平
5.欧洲肠外肠内营养研讨会关于胰腺疾病肠内营养的指南摘要 [J], 童智慧;潘先柱;李维勤;黎介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外与肠内营养可编辑全文

13
(三)代谢性并发症
1.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2.低血糖休克 3.高脂血症及脂肪超载综合征 4.氨基酸代谢异常 5.电解质紊乱 6.肝胆系统损害
14
(四)消化道并发症
长期禁食及TPN 治疗可破坏肠道粘膜的正常 结构和功能,导致肠粘膜上皮绒毛萎缩,变稀, 皱折变平,肠壁变薄,从而使肠道屏障结构受到 影响,功能减退,极易导致肠道菌易位而引起肠 源性感染。
(6)短肠综合征; (7)创伤及围手术期患者,如严重灼伤、多发性创伤和
胃肠道手术前的肠道准备及手术后支持; (8)脏器代谢功能障碍,如肝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患
者; (9)特殊氨基酸代谢异常,如先天性苯丙酮尿症患者。
28
使用要素制剂应注意的问题
➢ (1)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类型的要素制剂; ➢ (2)一般从低浓度、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1.气胸
6.心脏损伤
2.血管神经损伤
7.导管内血栓形成
3.胸导管损伤
8.导管错位或移位
4.纵隔损伤
9.静脉内血栓形成
5.空气栓塞
10.血栓性静脉炎
12
(二)感染性并发症
与TPN有关的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是导管性和 肠源性感染。随着肠外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技术水平 的提高,导管性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但肠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已引起高度重视。
(2)间歇性滴注:是指采用重力滴注的方法分次 给予营养液。将装有肠内营养液的容器经输注管与喂 养管相连,每次输注30~40min,间隔3~4h再输注。 这种喂养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一次性投给少。一次 性投给与间歇性滴注仅用于胃内置管喂养方式。
21
二、EN的喂养方式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共38张PPT】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4. 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
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
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如不能耐受,则选用肠外营养:能量由葡萄糖〔3 5g/(kg.
3 mg 碘 131 ug 锌 3.
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接受EN、PN时应密切监测血清磷、镁、钾和血糖水平。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5. 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 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 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 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 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白、多肽或氨基酸、单糖、 低脂等);如消化道功能完好,则可选择完整蛋白质、 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较高脂肪的天然食物制成的肠道营 养液;如结肠功能障碍,可选择含有高浓度膳食纤维 的配方。
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
1. 肠内营养输入途径主要取决于病人胃肠道解剖的连续性、 功能的完整性、肠内营养实施的预计时间、有无误吸可能等 因素。常用的途径有口服、鼻胃管、鼻肠管、胃造口、空肠 造口等多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和空肠造口。
2. 口服与管饲的区别在于管饲可以保证营养液的均匀输注, 充分发挥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口服对胃肠道功能的要求 较高,只适合于能口服摄食、但摄入量不足者。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 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 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 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 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 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 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 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外与肠内营养》官网认证投稿须知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专业杂志。
由南京军区联勒部卫生部主管,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担任主编。
创刊于1994年10月1号,双月刊,A4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810X、国内统一刊号CN 32-1427/R,邮发代号28-247,于单月10号出版,单价10.00,全年价60.00。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全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北大1992、1996、2000、2004、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2008版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期刊),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资料目录(医学)》、《中文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全文收录。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1995年6月在江苏省科技期刊十年发展成就展中被评为优秀期刊;1999年9月在第三次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活动中获“编辑质量优秀奖”;2000年12月在国家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比活动中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2004年在第四次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活动中获“优秀学术质量奖”。
通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提供的期刊检索证明,该杂志的全国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为0.473。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以交流推广肠外与肠内营养方面的科研成果、总结临床经验,促进我国营养支持专业的发展为宗旨。
认真贯彻和体现国家有关科技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规,努力为医疗、科研、教学服务,重点报道临床实践和医学科学研究成果。
设有专家谈、论著(包括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和护理论文)、综述、新概念、新技术、讲座、学术会议信息交流等栏目。
内容求新求实,学术、编辑、印刷质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是外科医护人员、营养支持研究人员、医学院校师生的必读材料。
目前,国际和国内肠外与肠内营养发展很快,《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办刊至今,刊登了大量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学术论文,有些研究性论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大中型医院临床医师正确使用肠外与肠内营养的重要参考资料,促进和推动了中国临床营养支持的普及与提高。
投稿须知:
1.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逻辑性。
文字准确、通顺、精炼、重点突出。
论著不要超过3000字、病例报告在2000字以内,图表尽量简化(一般是1图2表)。
2.来稿须附第一作者单位及注明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事项。
3.获基金及获奖文稿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者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反左下方,如获科技成果奖、发明奖的论文,请于注明。
4.根据《著作权法》若超过3个月尚未收到通知者,请及时向编辑部查询。
来稿请自留底稿,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请作者考虑。
5.来稿可以发送电子文稿,投稿邮箱为:***************或用"20×25字/页"格式A4单面隔行打印,英文摘要及文献须隔行打印,来稿一式两份,并注明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备用。
稿件纸质版印刷后二个月后左右(假期顺延),作者可收到本刊邮寄的样刊2本。
审稿专家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专家:
您们好!
本刊以反映国内外中医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中医药学的学术交流为己任,以中医药科研、临床、生产、管理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介绍中医药学领域有关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
我刊在各位同道的大力支持下,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权威期刊。
为进一步提高杂志的学术水平,发挥专家在办刊中的作用,我刊拟聘请符合以下条件的专家为我刊的审稿专家:①热爱中医药事业及期刊工作者,且具有高级职称;②国家级名老中医;③国家级科研课题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负责人;④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学(专)科与实验室负责人;⑤国际合作项目的承担者。
审稿专家主要参与相关专业稿件的同行评议工作,并欢迎审稿专家为本刊撰写稿件和推荐优秀稿件。
审稿专家的稿件经审议通过后将优先发表。
审稿质量较高、数量较多、对杂志工作贡献较大、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影响较高的审稿专家,优先发展为我刊编委。
随着“流行病学调查”“循证医学”“中药药理学”“网络药理学”“数据挖掘”等相关内容稿件投稿量的增加,本刊现急需招募以上领域的审稿专家,期待您的加入。
如您符合以上条件并有意参与我们的工作,请填写《审稿专家登记表》并以电子邮件发送过来。
感谢您对本刊的大力支持!
注:专家登记表
审稿专家登记表
单位盖章: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