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干部年轻化的理性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干部年轻化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长期提倡和执行的一个方针。干部年轻化反映了对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一种要求,希望通过干部年龄结构的优化,保证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的正常进行,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干部年轻化虽针对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而言,但与干部录用、任用、考核、晋升、奖惩、退出等干部人事管理的诸多环节都有密切关系,而且干部年轻化的影响也不仅限于党委和政府系统。鉴于干部年轻化问题的关联性和重要性,除政界外,学术界、社会公众也十分关心这一问题,并多有探讨。现有的对干部年轻化的研究涉及了干部年轻化的意义、存在问题、如何改善等诸多方面但是仍然不够全面和深入。本文从梳理干部年轻化提出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入手,提出年轻化的真实含义是正常化,或称之为合理化,并指出合理化在干部人事制度中的具体意蕴,进而建议以合理化理解年轻化、以合理化代替年轻化,以消除和避免误解,更好地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干部年轻化除了有针对性地解决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外,也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干部年轻化并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战略和基本方针。干部年轻化就是希望干部队伍新老交替正常化、年龄结构合理化、观念意识先进化、素质能力现代化,从而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从干部年轻化提出的时代背景还是从其战略意义看,它所要求的并非简单地使干部整体年龄变小,而是建立在干部人事工作各环节正常化基础上的年龄结构的合理化、正常化、优化。年轻化的真实含义简单说就是正常化、常态化。

【关键词】干部年轻化危害建议

1.干部年龄与干部年轻化

改革开放之初,在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存在断层的情况下,干部年轻化只能直接表现为大量选拔年轻干部,从而较快改变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降低总体年龄水平。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是纠偏、矫正之举,也与解放思想、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的时代氛围相适应。经过一段时期这样的大力度推动,又经过二三十年的建设后,我国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老化和断层都已经不再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所以,那种大批选拔年轻干部、迅速提拔的现象不会也不应再出现。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也已经进入了新阶段,由初期的大刀阔斧、迅猛推进转为制度创新、利益协调、全面发展,干部人事管理也进入了常规化、法制化、稳定化时期。所以,在现阶段,干部年轻化的含义只能是年龄结构上的优化、合理化,而非简单的总体年龄水平的降低和年轻干部的迅速提拔。

干部年龄对干部担任职务、履行职责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干部选拔中考虑其年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干部年龄对干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人达到一定年龄才有独立自主行为的能力,而人进入老年之后,体力、脑力等会衰退,这是人生长、成熟、衰老的自然规律。所以,为了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干部的任职年龄必须有一定限制,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老。通过年轻干部的录用、提拔和年长干部的退休,干部队伍可以实现新老更替。为了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和有序更新,中青干部的数量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实现新老的正常交替和老中青的合理搭配就是干部老年龄结构的合理化。

在认识干部年轻化问题时,除了要看到人们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最终衰老的趋势外,还要注意到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阅历、工作经验等一般也会随之增长,所以年龄较长的干部并非只有劣势。而且,当今中国社会出现了几种交互作用的趋势: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人们的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年限延长,因而人们参加工作的时间变晚,进入党政机关的时间也在变晚;当今社会,社会关系复杂,社会交往密切,社会变动频繁,科技发展迅速,党政工作的复杂性提高、范围拓展,从而对干部的知识结构、能力、经验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条件的具备都需要长期的教育、培养、锻炼;社会医疗、饮食、保健等水平的提高,则延缓了人们衰老的速度,工作年限可以延长;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则会使社会的劳动力出现短缺。这些因素削弱了年龄增长对干部身体素质、能力的不利影响,同时又提高了人们进入干部队伍的年龄界限,延长了干部成长、成熟的年限。它们都是提高

干部队伍年龄水平的因素,而且这种提高不一定是无益和非必要的。所以,在认识到年轻干部的优势和干部年轻化的重要性时,也不能忽视年长干部的优势和重要性。在选任干部时,应综合考虑干部的能力、经验、知识结构、干劲等因素,而不能仅注重年龄因素。从整个干部队伍来看,需要的是年轻干部的闯劲、活力、新知识和年长干部的阅历、经验、稳重之间的互补,从而提高干部队伍的总体水平和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干部队伍的层级结构必然是一种金字塔式上窄下宽的结构,晋升的机会总是越向上越小越向上难度越大,绝大部分人不可能在职业生涯中不断上升。同时,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并不表明越下层的工作越简单、越不重要。实际上,基层的、具体的工作也很重要、很复杂,同样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年轻但缺乏经验和锻炼的干部不一定能妥善应对。所以,在政策导向上应该是鼓励干部长期安心从事本职工作,而非尽快进入领导班子。总之,干部的年龄是干部人事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年龄与身体素质、健康状况、智力水平、工作经验和能力等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因而,年龄在一般情况下只能作为参考因素,而非决定因素。同时单纯地以年龄画线,快速、大规模地提拔年轻干部并不一定能够促进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2.片面理解年轻化的危害

干部年轻化的实质是常态化、合理化、正常化,但是,由于“年轻化”一词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再加上其他因素的作用,干部年轻化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在确定培养选拔对象、选拔干部时,对年龄要求做出“一刀切”性质的硬性规定,甚至要求现任领导干部达到年龄界限的一律改任非领导职务。又如,大批25岁到40岁的年轻干部得到迅速提拔,担任领导职务,年轻干部的提升速度很快和提拔规模较大。再如,出现了干部年龄层层递减的现象,乡镇级领导干部二三十岁、县级领导干部三四十岁、省部级干部五十来岁,级别越低的领导干部越年轻。

这些做法虽然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达到了很年轻的程度,但是很显然是对干部年轻化政策的片面理解和实施,偏离了政策的本意,也没有达到促使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化的目的,反而产生了许多问题,给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乃至党和政府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干扰。干部选拔任用上的“一刀切”使年轻干部中的部分人得到了快速晋升,而其他的未得到晋升的干部或者放弃努力自暴自弃,或者跑官、买官、要官,不择手段谋求提升,或者转而谋求实惠,以权谋私。同时,中年干部在青年干部面前缺乏年龄优势,如果尚未担任领导职务则意味着很可能失去晋升机会,因此,部分干部会丧失进取心和工作热情,得过且过。对于年纪更长的干部即使身体、精力、能力没问题,也要提前为更年轻的干部让出岗位,这样不仅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影响了不同年龄层次干部间的“传、帮、带”。单纯从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角度看,年龄上的“一刀切”也是不妥的,它不是调动而是挫伤大部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干部年龄层层递减造成的问题也很多,最明显的是快速晋升带来的年轻干部的能力问题。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主任许晓平教授在《人民论坛》上发表文章,批评干部年龄递减现象,认为许多年轻的基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弱是近年基层群体性事件和群众上访事件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可见,干部年龄层层递减问题已经引起高层重视,并列入了工作安排。

目前,干部年轻化工作在实施中存在偏差的共同点是过高地突出了年龄因素在培养、提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年龄因素具有决定作用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人事管理就是在职位需要和个人条件间进行匹配、选择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让合适的人得到合适的工作,发挥其才干,满足工作需要。职位对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人的身体素质、道德水准、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等,年龄也是其中的一个要素。不同职位对人的素质要求的侧重点不同、程度不同,所以存在选择的问题。但是,一般而言,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担任某职位的,主要是看他的德才素质是否适合职位要求,年龄问题应该不是首要考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