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年轻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干部年轻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第25期2018年9月No.25September ,2018杨晓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36)引言开放初期,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干部年轻化倡议,要求执行干部的“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设一支年富力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到现在,干部体制改革已有20多个年头,干部年轻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据统计,从1983年到2017年,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分别下降了8.6岁、7.2岁、6.3岁。
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机关官员中45岁以下的占74.5%,其中35岁以下的占36.7%。
实践证明,按照“四化”要求,建立年轻官员的选拔机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但是近些年来涌现了一大批的30岁还不到的厅处级官员,大多数人都是拥有高知识学历却没有丰富的基层锻炼经验,而被破格提拔。
如此一来,对干部年轻化的认知就产生了异化,认为年轻化就必须是年龄要低,年轻化必须与年龄相挂钩。
1年轻化认知误区的表现年轻干部承载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希望。
干部队伍源源不断地输入新生力量才能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干部年轻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些地方在执行中央政策上也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一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1.1年龄绝对化一种不良的倾向是对领导干部的任职年龄定红线,画杠杠,强行搞一刀切。
例如:一些地方30岁、40岁、50岁成了晋级乡科级、县处级、市厅级领导的年龄红线,一旦过线则升迁无望。
这种现象一方面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造成了一些地方跑官要官、短期行为盛行的恶果。
这种看似简便易行、公平合理、能很快见效的干部任职年龄杠杆,实质是地方选人用人的“懒政思维”,这与中央一贯强调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唯才是举的选拔干部方针相违背。
对我国干部年轻化的深入思考
对我国干部年轻化的深入思考对我国干部年轻化的深入思考【内容摘要】干部的年轻化自提出并实践已有三十个年头,作为党的一项长远决策,它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它的实践成效究竟如何,不乏支持者和质疑者,各持己见,不无道理。
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去探究思考,干部年轻化在实践过程中的有利之处和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继续发扬所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引起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和变化,真正实现干部年轻化的初衷。
【关键字】干部年轻化提出实践标准选拔变化一、干部年轻化的历史演进(一)干部年轻化的释义干,在古文中是“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的意思;部,是“统辖,统率”的意思;干部合起来指追求俸禄的统率者,即当官的人;现指公共事务的管理者。
年轻化,主要是指干部应当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能胜任繁重的工作。
综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各种人才的体力素质和智力素质,与其年龄状况有着密切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一定的年龄,反映了一个人的体力和智力所处的状态。
人才学界曾对世界上杰出的1249名科学家的1928项重大科研成果进行了剖析,从中推算出科技人才的“最佳年龄区”在25岁至45岁之间,其峰值年龄在37岁左右。
人才也有一个“最佳年龄区”,科学、政治、军事人才成长的规律反复证明,青年和中年时期,是各类人才趋于成熟和大展宏图的黄金时段。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选人当选其精力、体力精强之时。
(二)干部年轻化的提出及发展干部年轻化的思想和方针是1980年邓小平同志和陈云同志共同提出(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并力主实行的,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写进了党章,到今年已接近30个年头。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十年动乱结束,复出工作的邓小平在领导全党进行繁重的拨乱反正的同时,对如何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方位思考。
基于现代化的本质和要求,他首先把知识和人才提到重要地位:“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谨防“干部年轻化”异变
谨防“干部年轻化”异变作者:林喆来源:《人民论坛》2008年第12期上世纪80年代,“干部年轻化”的提出及其实践曾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近些年来,对于“干部年轻化”的强调在一些地方已逐渐异变为“低龄化”的思路。
“干部年轻化”被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化,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的弊端“年轻”正在成为任选干部的重要条件和评价班子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指数。
在近期任命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中,“有为、实干,彰显个人风格和魅力”被用作形容年轻干部特点的修饰词。
目前大批年轻干部晋升有其积极作用“干部年轻化”是上个世纪80年代作为干部“四化”要求而提出的,它的提出及其实践曾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干部终身制的废除,整体上提高了行政工作的效率,加快了干部队伍的“血液循环”,保证了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工作的延续性。
细细算来,一个年轻的科员晋升到部级干部,至少要经过八个台阶:科员—副科级—科级—副处级—处级—副局级—局级—副部级—部级。
依正常晋升,一个人担任处级、局级和部级干部时已分别近40、50、60岁。
这样就需要一种制度安排,以使年轻干部能够尽快地走上局级、部级的岗位,使高级干部队伍具有活力。
目前大批年轻干部职务的迅速上升,是制度安排的结果,与个人过人的才华和能力并无直接关系。
干部年轻化在实践中的异变及缺陷近些年来,对于“干部年轻化”的强调在很多地方已逐渐异变为“任选干部以年轻为重”的思路。
年龄倾斜政策的实践结果,已显现出以下缺陷:首先,易于出现短期行为。
由于年轻只是一种年龄相互比较的结果,年轻的很快就会变得不再年轻。
在“50后”淘汰了“40后”之后,它很快便为“60后”所替代,而要不了几年,后者又将为“70后”、“80后”所淘汰。
于是在很短时期能否快出政绩以引起上级关注,成为能够被迅速提拔的关键,这便使得一些年轻干部更多地关注和将精力用于创政绩或业绩方面,而忽略了经验的积累,由此在年轻干部中难以出现在本领域专业知识厚实、经验丰富的“熟练工”型的干部,而多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什么岗位都能上的“万金油”式的干部。
浅谈村干部队伍年轻化
浅谈村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与过去的村干部相比,现在的村干部面临许多新问题。
一是工作量增加。
在几年前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现在的村干部要发展项目农业;要修路造桥;要处理征地拆迁中带来的矛盾;要处理新农村建设中带来的大量问题。
二是工作对象发生变化。
随着体制改革,每个村的人口和面积都大幅度增加;原先种田的农民现在有种田的,有打工的,有经商的,有办厂的;信息的畅通增强了农民的维权意识,给农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村集体人财物缺乏。
村里年轻力壮的或有一技之长的绝大多数都在外面做事,农村的空窠现象严重;很多的村属负债经营,有的村甚至负债几十万;合并时村里尚有一部分村部、学校和厂房等资产,但是近年来都已出租,且租期长、收益低,目前很难盘活。
再来看看我们的村干部队伍,现在的农村干部整体上年龄偏大,由此也带来了文化层次不高、创新意识缺乏等问题,对如何应对当前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村级经济发展,他们很难有新的举措来应对。
张家港面对这样的问题,超前谋划,对症下药,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支年纪轻,思路新,有志于农村工作的村干部队伍。
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结合自身实践,在此我就年轻村干部的选配、培训和激励保障谈谈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年轻村干部的配备问题。
根据有关的政策精神并参考张家港的做法,新补充的人员,年龄宜在30岁左右,优秀的军人可适当放宽,这样有利于妥善处理传帮带的问题。
充实村官队伍,除了程序公开外,一般还应坚持就近、渐进的原则。
就近的原则。
有一段时间,有的地方倡导村干部异地任职、跨村交流,其出发点是看到有的村干部长期在一个村任职,关系比较复杂,处理问题往往顾及面子,容易影响工作的推进和干群关系。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农村工作有农村的特点,大量的工作是靠进村入户、面对群众做的;很多群众不了解不理解的工作是靠和群众熟悉才能做好的;很多矛盾的解决是靠村干部的个人威信才能化解的。
有的村干部在这个村的工作做的挺好的,但是换了一个村后,由于情况不了解,特别是人头不熟悉,导致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开展困难,就是在选举中能否当选也成了个问题。
浅谈干部年轻化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浅谈干部年轻化
浅谈干部年轻化干部年轻化对于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形成合理优化的干部年龄梯队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此前一些80后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却引来一片质疑。
那干部年轻化又有着哪些意义,怎样才能确保干部年轻化得到有力支撑呢?
年轻干部相对于老干部而言,在知识技能的丰富性和对新事物的接受方面更具优势。
年轻干部大都经过系统理论化的学习,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在解决问题方面更能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给事情得解决提供更广阔的解决空间。
同时,年轻干部年富力强,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身心的调试能力更好,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干部年轻化具有很大的优势,那怎么样才能确保干部年轻化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非饱受非议呢?干部年轻化不应只是为了完成年轻干部选任的指标而选干部,更应该综合考虑。
首先,应该选贤任能、德才兼备。
这是选任一名干部最首要的标准,只有具备了这两项标准,才能确保选出的干部胜任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
一些年轻同志即使专业再精通,领导能力再强,若不能德才兼备,也不能选为干部。
其次,应该考虑干部和岗位的契合程度,让干部能在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推动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考虑一名年轻同志提拔为领导干部时,除了德才兼备外,还要考虑这么干部的特长和能力与所要任职的岗位是否匹配,若不匹配,不仅浪费了人才,也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开展。
最后,选出的年轻干部应该深入基层,同老百姓打成一片,多听听老百姓的疾苦,才能在领导岗位上做出更多符合老百姓根本利益的决定,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出色的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
再论“干部年轻化”
7 %。可见 , 有相 当部分的腐败高官 , 在年轻时就 已 作 时间短 、 岗位变动频 繁 , 3年 以下 工作经验者 占到 3
了3 8 . 8 9 %, 大部分人 工作 岗位平 均几乎一年一换 ; 三 走上 了较 高领导 岗位 。年少得势 或平步青云 , 容易
是官员子女居 多 , 有六成被提升人员 的父母 或亲属为 失去 自我 , 产生错 觉 , 从 而忘乎所 以 , 目空一切 , 最终 当地 官员 。这些 特点汇 聚在一 起 , 难免 引起质疑 : 年 滑 向犯罪 。因此 , 要尽可能避 免 “ 火箭” 式提拔干部 ,
固
干 部 工 作
党 歧 干 部 论 坛
的。 在 当时的背 景下 , 干部 队伍存在两个必 须变革 的 合作与交替 , 防止和消 除干部 队伍 的老化和僵化 , 使 因素 : 干部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 , 并保持 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
一
是“ 十年动乱” 结束 , 现代化建设大计 的展开需 的连续性 , 保证党和 国家 的长 治久安。简而言之 , 就
是 因为近 年来一些 组织将 干部年 轻化这 一原则异 化 干部 任职年龄 的要求 逐步细化 是干部年轻 化的大势
为选拔 干部以年轻为重 的思路 , 即根 据行 政级别将任 所趋 , 但 由于部分组织 对此误读 曲解 , 按照年龄定 职
职干部 的年龄层层递减 , 从而使 干部低 龄化现象愈发 位 , 导致 : 在一些基层干 部中开始流行 “ 3 0当官 , 4 0 靠
、
干部年轻 化的异化表 现及其危 害
从 近期媒 体曝光 的 1 8 名‘ ‘ 火箭” 式提拔 的年轻 干 案例研究 》 科研课题 中显示 , 上世 纪 8 O 年代 以来移交 0 3 个副省部级 以上领导干部 中 , 任 部来看 , 他们都有 以下 几个共 同点 : 一是年纪小 、 职 务 司法机关处理 的 1 高, 均为 8 0 后或 9 0 后, 但不 少人 已官至处级 ; 二是 工 副省部级职务 时年 龄最小 的 3 9 岁, 不到 5 0 岁 的约 占
干部年轻化带来的问题
干部年轻化带来的问题
干部年轻化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验不足:年轻的干部通常缺乏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处理复杂
问题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
这可能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社交能力不足:与老干部相比,年轻干部的社交经验较少,可
能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难。
这可能会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
3.过度强调年龄:如果过度强调年龄因素,可能会导致一些有经
验的老干部感到不满或者被忽视。
这不利于人才的充分利用。
4.缺乏稳定性:年轻的干部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如职业发展、
待遇等)频繁流动,这可能会影响到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年轻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社交技能。
其次,应重视团队建设,促进老干部与年轻干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此外,应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不单纯以年龄为标准,而是综合考虑能力和经验等因素。
最后,应加强干部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支持,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稳定性。
干部年轻化在干部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干部年轻化在干部管理中应用的探讨摘要;在我段干部队伍建设中,随着修程修制改革不断推进,车间管理主体责任逐步落实,每个车间均配备6-7名干部,其中以年轻干部居多,尤其是近几年入路的大学生,很多被提拔到了车间副主任的岗位。
干部年轻化也成为了我段干部队伍发展的趋势。
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走上了中层岗位,改善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专业等结构,为我段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通过深入分析部队干部队伍结构,实地了解年轻干部的需求,结合干部管理实际,我们对干部年轻化在干部队伍管理中应用进行粗浅探讨。
一、干部年轻化在队伍建设中表现出来的优势1.工作热情高,积极肯干。
这些年轻的干部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事实也往往证明,很多年轻的干部,他们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
2.创新意识强,思想活跃。
年轻干部基本生活成长在改革开放后,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世界、新事物,对旧模式、旧方法、旧思路有天然的排斥心理,加之年轻不服输的性格,因此比年长的同志更加愿意创新,也更加敢于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年轻干部处理问题的方法更加灵活多变,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基层,一些比较新的、效果较好的工作方法和主意,基本都是年轻干部提出并得以运用的。
3.专业素养高,知识面广。
近年来,随着我段接收大学生干部数量的增多,使得干部学历比以往上升了一个层次,尤其是年轻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
干部的学历高,代表着他的知识丰富,学习能力强,代表着他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战斗力,为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原生动力。
二、年轻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干部年轻化过程中,年轻干部由于其经历、性格等特点,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先天性劣势和后天性不足,容易制约其发展。
1.基层经验相对不足,管理能力偏弱。
从目前年轻干部的构成来看,主要的来源是全日制大学毕业生。
这些年轻干部缺乏在艰苦环境中的磨练和锻炼,缺少对基层工务业务的熟悉,平时与职工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在日常管理中,对职工身上表现出来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敏感性不强,管理起车间班组来感到力不从心。
村干部年轻化的好处
村干部年轻化的好处引言村干部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重要角色,他们负责协调村庄事务、代表村民利益、推动乡村振兴等工作。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参与到村干部工作中。
本文将探讨村干部年轻化带来的好处。
1. 活力与创新思维年轻一代具有更加活力和朝气蓬勃的特点,他们更加敢于尝试新事物和创新思维。
在村干部工作中,他们能够带来新鲜血液和积极的态度,推动村庄发展。
他们善于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本地实践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2. 教育背景与专业知识随着教育水平普及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并具备专业知识。
这使得他们在村干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他们具备更加广泛的知识储备,能够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村庄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
3. 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受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村干部,他们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扶贫帮困、文化传承等工作中,为村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不仅关注经济利益,还注重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使得村庄发展更加全面和可持续。
4. 增强农民群众参与意识年轻一代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
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农民群众沟通交流,并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到村庄事务中来。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主参与活动,年轻村干部能够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他们对村庄事务的关注度和主人翁意识。
5. 引领乡村文化传承年轻一代在接受现代教育的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村干部,他们能够更好地引领乡村文化传承工作,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培训班,加强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乡村特色文化,也为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6. 推动农业现代化年轻一代在城市生活中接触到了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村干部工作中能够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实践中。
关于干部年轻化的论述
关于干部年轻化的论述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干部年轻化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年轻干部群体的崛起和崭露头角,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年轻干部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因此,探讨干部年轻化问题,既是对当前形势的深刻洞察,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布局。
干部年轻化不仅是一个现象,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年轻干部所带来的不仅是年龄层面的变化,更是一种新的工作态度、思维方式和组织文化。
年轻干部在工作中更具活力和创造力,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更具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他们是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和先锋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因此,加强干部年轻化建设,是转变干部队伍结构、提升精神风貌和工作效能的迫切需求。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浪潮,年轻干部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前所未有的。
他们要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形势,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因此,对干部年轻化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对于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干部年轻化问题的核心在于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年轻干部要具备高尚的政治品德和坚定的政治信仰,要熟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自觉维护北京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同时,年轻干部还要具备坚定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勇于攻坚克难,不畏艰险,不怕挫折,勇攀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高峰。
干部年轻化还要注重发展干部的能力和潜力。
年轻干部要具备高超的业务素养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分析决策能力、执行落实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年轻干部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自己对世界、对时事、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感知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浅议干部的年轻化
认清 “ 轻化 ” 实质 。 年轻 化 ,之 作为干 部管 理 的一种方 法 、 秀 传统文 化对 官员一 直有着 明确 的道 德素质 要求 , 子说 过 “ 年 的 ’ 孔 为 政策, 是通过 具 体 的年龄 管理而 实现 的, 因此 ‘ 年轻 化 ’ 实质 上是 政 以德 , 如北辰 , 其所而 众星 拱之 。这 就是说 , 彼 居 ” 为官者重 视 自 户 种 以年龄 管理 而实 现 的干 部管 理方式 。 从某种 程度 上说 , 年龄 己 的道 德操 守, 就会像 天上 的北 斗 , 星就会 拱卫在你 的身 边 。 众 是 标准 , 是尺 度 , 部 的命运 、 干 评价 与年龄 密切 相关 ” 。
2 10( ) 09. 中 0
浅议 干部 的年轻化
展 召 盅
摘
要
干部 “ 年轻化” 不只是年龄问题, 还蕴含着精神面貌、 思想活力等内容, 蕴含着干部思想观念的年轻化 , 具备新的发
干部 年轻 化 任用机 制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909 (091.1.1 10—522 0)020O 识 、 争能力 和充 沛精力 的群 体 , 竞 能够 适应 时代变 化 。 当然 ,年 轻化不 是权宜之 计 , 是一个长 期的涉及 全局 的战 “ 而
方面 都要 整顿》 文 中 明确 指 出: 现 在我 们面 临 的问题 , 一 “ 是缺 少 学 化、 民主 化 、 制化 。 法
一
批 年富力 强的 、 有专业 知识 的干部 , 没有这 样一批 干部 , 而 四个
第三 , 在干 部选拔 上 , 求 民意之 真 , 要 务德 才之 实 。 坚持用 科
展 思路 , 部 的“ 轻化 ” 干 年 不仅意 味着干 部年 轻 , 且 要富有 思想 国家充满 生机和 活力 。 而
对干部年轻化的几点思考
对干部年轻化的几点思考作者:魏静来源:《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3期魏静 (中共定西市委党校甘肃定西743000)[内容提要]干部年轻化是我党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就干部年轻化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年轻干部公开透明加强学习转变心态舆论监督[DOI编码]d01:10.3 969/j.issn.1674-62 87.2012.03.16[中图分类号] 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12)03-0052-03干部年轻化是我党培育和选拔优秀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
把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送到重要的工作岗位,既符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又对干部队伍新老交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干部年轻化对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个人认为促进年轻干部要健康成长,勇担重任,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提拔任用年轻干部必须公开透明加大对年轻干部的提拔使用,推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有利于打破论资排辈的旧疾,优化干部队伍的结构。
温家宝总理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选拔干部亦是如此,只有更加公开公正地选拔最优秀的干部,才能取得信任。
但是,突破常规的破格提拔,要让群众心服口服,关键一点是要让这样的提拔符合干部任用的基本条件,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首先,选拔信息要公开透明。
组织部门对拟选拔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从政从业经历、任职资格、家庭关系、口碑评价及在岗期间所做的事项都要公示与众,让拟选拔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能经得起群众监督和首肯的干部才是我们党的好干部。
其次,选拔程序要公开公正。
村干部年轻化的好处
村干部年轻化的好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干部年轻化正在成为一个趋势。
年轻干部的涌现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年轻干部具有更为积极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
他们充满热情和活力,愿意接受新事物并勇于尝试新方法。
他们对现状不满足,敢于挑战困难和舒适区,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年轻干部对于新技术、新观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他们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从而使得农村发展得以跟上时代的脚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其次,年轻干部更贴近群众,更了解农村实际情况。
由于他们年龄相近、背景相似,年轻干部更容易与农民打成一片,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他们通过深入农村社区,与农民直接沟通交流,了解农村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这些了解能够帮助年轻干部更加准确地制定发展计划,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农村的痛点和难题,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三,年轻干部跨界融合,能够为农村注入新的发展元素。
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年轻干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职业领域,他们具备更广阔的视野与思维方式,有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年轻干部可以借鉴城市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将现代管理理念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提出新的发展策略和思路。
同时,他们还能够引入一些新兴产业和技术,如电子商务、新能源等,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
最后,年轻干部能够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与乡土精神。
虽然年轻干部在接受现代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他们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文化节庆来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心和传统乡土观念。
这样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能够为农村发展注入道德和精神力量。
综上所述,农村干部年轻化带来了诸多好处。
年轻干部更富有活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为农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他们与农民更为贴近,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
同时,年轻干部还能够引入新的发展元素,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
最重要的是,年轻干部还能够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乡村精神。
年轻干部输在哪里?0
年轻干部输在哪里?0年轻干部是指年龄相对较轻但在职业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并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士。
然而,在工作中,年轻干部也有一些输在的地方。
首先,缺乏经验是年轻干部的一大短板。
虽然年轻干部可能在学历和专业知识方面有所突出,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各种问题的全面思考能力。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容易迷失方向,无法正确处理问题。
其次,年轻干部可能缺乏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然而,年轻干部由于经验不足,可能会过于紧张或焦虑,无法很好地应对压力,甚至可能因此产生情绪波动或产生负能量。
此外,年轻干部还可能在沟通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在工作中,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依赖于他与他人的良好合作和沟通能力。
然而,年轻干部可能由于存在自信心不足或不善于表达等问题,无法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无法有效地领导团队。
最后,缺乏自我反思和学习能力也是年轻干部的一个短板。
在职业发展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年轻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然而,有些年轻干部可能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满或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没有持续学习和进步的意识,导致无法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输在经验、应对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反思学习能力等方面。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够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功。
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年轻干部可以克服这些短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成就。
年轻干部是组织中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一群人,他们承载着组织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然而,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年轻干部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
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年轻干部输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年轻干部的管理经验相对较少,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
这就使得他们在面对各种管理问题时可能会举步维艰。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实践经验的机会。
组织可以通过安排一些项目和任务让年轻干部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关于干部年轻化的思考
关于干部年轻化的思考【摘要】干部年轻化,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促进社会进步具有现实意义。
但干部年轻化绝不等于干部绝对年龄青年化。
它与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四位一体相辅相成。
任何一种对干部年轻化的偏颇理解都会为党的血液制造病毒。
在新时期下,正确理解干部年轻化的内涵,完善干部年轻化机制,至关重要。
【关键词】干部年轻化;干部年龄青年化;问题;完善干部年轻化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人才匮乏、老干部思想无法跟新时代要求而提出的观点,最近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山东某地25岁女镇长火箭式升迁引起网上轩然大波,其父组织部副部长的身份更是让网友猜疑这背后的暗箱操作。
与此类似的还有湖南省某县27岁副县长徐某的升迁。
相关部门回应为贯彻干部年轻化的需要,网友吐槽为何这种“年轻化”背后都有着“后台化”撑腰?本科毕业就任领导经验何在?任用程序又是如何?一时间,“干部年轻化”备受争议。
干部年轻化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时具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本是大力提倡之举,却尽生非议,笔者认为,虽不能全部认可网友批判,但这也反映了当下干部年轻化的确存在问题。
首先,政府部门对干部年轻化的理解偏颇。
不论以上镇长、副县长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只是年龄问题已初见端倪。
很多地方政府也存在这类问题—将干部年轻化等同于干部年龄青年化。
这种错误认知,极易导致一些中年有为的干部无法大展宏图,一些经验不足的青年却硬皮上台,这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是极大的人才损失。
其次,干部选拔不透明。
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邓小平同志对于优秀干部的衡量标准定性化,所以,至今干部年轻化仍然是一个相对较为抽象的范畴,无法量化的衡量,极易导致干部选拔过程受疑,这种筛选引起网友“后台化”“拼爹”的吐槽不无道理。
再者,年轻领导缺乏经验。
行政领导负责制中,行政首脑在民主集中下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决策作用,行政长官的领导经验,举足轻重。
近年来年轻毕业生就任领导职务的现象层出不穷,经验缺乏,不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顺利实施。
干部_年轻化_现象的背后推力_罗俊锋
2012年第1期上半月·总第497期如果仅看简历,很难想象当今中国官场上竟活跃着一批“提前问政”的先锋官:延安一年轻官员3岁半就上学,16岁就本科毕业参加工作,29岁就当上副县长。
如果把简历当成机密而密不可宣的话,我们同样还能从河北邯郸一位不满30岁就提拔为代县长的闫宁身上,看到官场的年轻化生态。
有人认为“干部年轻化”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只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人才即可,干部只有好坏之分,没有老少之别,干部的任用和干部是否年轻化没有什么关系。
这种说法看似正确,实则大谬。
它忽视了当时的历史条件,也忽视了年轻人和老年人在生理心理上的区别。
“干部年轻化”是指在党管干部的总原则下,各级领导机关坚持党的干部路线,大力推行以确保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后继有人为目的,以培养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机构为核心,以提拔40岁左右的领导干部为显著标志,从而实现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权力结构优化的一种干部制度。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面对干部终身制带来的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不懂经济建设的形势,邓小平敏睿地指出,对政府及机构进行改革,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年轻化。
因此,党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
干部年轻化缓解了当时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为党的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开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干部年轻化的任用标准也被写入党章,成为长期有效的、党的干部任用制度的一项重要标准。
干部年轻化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当今及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干部年轻化顺应了干部交替的规律,可以避免干部队伍的老化和僵化,为党和国家的干部队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保证党和国家事业的延续性;其次,干部年轻化让年轻人看到了不断提升的机会和希望,激发了年轻官员的上进心和创造力,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力,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年轻干部也有其自身优势。
关于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冷思考.doc
关于片面追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冷思考近年来,干部任用“过度年轻化”、“低龄化”、“一刀切”以及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全国上下前所未有的强烈关注,质疑和争议之声不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因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
”中组部部长李源朝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第七、八期培训班上指出,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干部政策,坚持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从制度上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
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不能将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李源朝部长的要求,如何正确认识领导干部年轻化,如何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作用,如何解决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问题,成为摆在全党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一、领导干部年轻化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
而“文革”结束后大批恢复到领导岗位的干部,一方面年龄普遍老化、工作精力不足、文化水平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干部队伍断层严重、青黄不接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大多数干部熟悉政治斗争,不懂经济建设,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极不适应。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其适应新形势,如何选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实现新老干部的顺利交接,确保党的事业能够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显得愈来愈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极力倡导干部年轻化。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要“自觉地更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逐步实现领导人员年轻化、专业化的问题。
探究干部年轻化的创新发展
探究干部年轻化的创新发展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干部年轻化思想之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目前已进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促使干部年轻化迎来了新的局面。
文章介绍了干部年轻化满足改革创新的需要,是促进干部人事变革的必经之路。
而且,干部年轻化变革阶段产生了很多问题,需要坚持创新之路、贯彻执行现有政策等进行处理。
关键词:干部年轻化;利于弊;创新途径干部年轻化是党提出的方针政策之一,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起到了显著作用。
近几年,我国有些部门立足于创建一支高素养的执政精英队伍,提升领导长远发展的综合素养及总体功能,全面实现干部年轻化,这在领导人员年龄结构与干部任职期限科学化上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了显著效果。
1、干部年轻化的内涵领导班子年轻化,主要指在党管干部的整体原则下,各级领导单位遵循党的干部思想,全面实施以保证党及国家各项工作后继有人为核心,以培育提拔年轻干部进到各级领导单位为中心,以选拔40岁左右的人才为明显标志,进而得到领导干部年龄结构、知识框架以及权力结构完善的一项干部机制。
2、干部年轻化的好处2.1干部年轻化机制下,领导班子中年轻、高学历职工的数量不断增多,促进了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革新,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养,实现了领导组织结构的革新。
针对整个国有企业而言,内生的组织体系方面的革新,令国企干部人员的面貌得到创新[1]。
领导班子的年轻化通常而言具备年富力强、精神饱满等特征,而且还具备专业化、知识化等特点,国企经营的科学性、制度性、高效性能力获得明显提高,这正是国家政治制度革新重要意义。
2.2干部实现年轻化更容易学习、适应新事物、新观念,更充满创造性思维,对变革创新更为敏锐与灵活。
在国家面临市场经济变革、产业结构升级、精神价值重组的当下,领导班子年轻化更敢于承担压力、迎接挑战,成为转型升级中的内生力量,并进一步促进改革创新的持续进行。
2.3从干部年轻化机制提出推行开始就创新了干部终身体制,克服了论资排辈的落后体制,有助于干部队伍的科学流动,活跃领导班子,加快新陈代谢。
浅谈“新形势下干部年轻化、高知化”
浅谈“新形势下干部年轻化、高知化”
2018年1月17日腾讯大成网报道了关于““最强大脑”为治蜀兴川当‘参谋’32名博士入川挂职”的新闻,新闻中介绍“挂职干部半数都是80后,年龄最大的54岁,年龄最小的仅32岁。
80后人数占了一半,有16人,他们是一批年轻而新鲜的血液。
”
看到这则消息,我首先想的的是干部的年轻化,高知化,充分体现了我党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不已年龄为限制,不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党选用人才,早已把年轻化、知识化放在“四化”中全面定位。
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其中革命化是前提,知识化、专业化是基础,年轻化是推力。
作为基层机关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我内心的触动还是挺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经济水平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高知化的年轻干部相对于老干部而言,在知识技能的丰富性和对新事物的接受方面更具优势。
高知化的年轻干部大都经过系统理论化的学习,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在解决问题方面更能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给事情得解决提供更广阔的解决空间。
同时,年轻干部年富力强,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身心的调试能力更好,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我为我省该项用人举措点个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部年轻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滕州市干部年轻化之现状如今各地都陆续出现许多的年轻干部,干部年轻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公众对干部年轻化的质疑也愈来愈加剧。
然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干部年轻化是一场革命。
如果不进行这场革命,不论党和政府的整个方针、政策怎样正确,工作怎样有成绩,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党和政府的机构这样地缺少朝气、缺少效率,正确地方针、政策不能充分贯彻,工作不能得到更大的成绩。
但是,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时,既要尊重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直以来人们对各地干部年轻化实践却认识不一、莫衷一是。
当一个新人上来时,人们首先就要追问,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为什么他上得比别人快?他确实是靠素质能力上来的吗?尤其近年来,网上曝光某地公推乡镇长多为领导干部子弟,都一再遭到人们的热议和质疑。
如果要消除这些热议和质疑,首先就得弄清楚干部年轻化的产生以及发展情况,才能提出根本的解决办法,才能给公众一个合理公平的解释。
为此我对滕州市的干部群体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
以求能够做出全面的回答。
调查方式方法问卷法、随机访问法、网络搜查调查对象政府公务员、事业人员、公司白领、离退休人员、农民调查结果一、滕州市政府干部存在严重年轻化,干部专业化不够明显。
二、公众对年轻干部的升迁存在很大质疑,对干部年轻化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普遍认为干部年轻化存在一定的潜规则。
三、干部选拔制度存在很多漏洞,干部选拔机制没有完全的透明化、公开化。
实现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还存在很大的缺陷。
调查时间2010年7月17日至2010年8月18日提出问题如何消除公众对年轻干部升迁的质疑以及如何进一步实现干部年轻化分析原因面对年轻的干部,有人追问他们的出身背景,有人追问选拔过程,在干部年轻化提倡多年后的今天,一批年轻干部的产生,何以引发如此的轰动?误解往往是来自于对现实的不了解。
如果真正到基层去考察,你会发现,年轻的干部其实大有人在,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而且很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部门的工作骨干。
二十几岁到三十出头这一年龄段,正是处级领导干部涌现的一个重要时段。
我想公众质疑年轻干部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公众质疑选人用人的标准、程序和结果人们对一些地方选人用人的标准、程序和结果存有疑虑,目前在有些地方,干部年轻化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偏差,尤其是领导干部过度年轻化的问题,已引发了公众强烈关注,有些甚至被指因有背景而得到升迁。
首先,公众质疑年轻干部的升迁,大部分并没有真凭实据,而是属于习惯性猜想。
因此,他们会尽可能地“人肉搜索”这些年轻干部的家庭出生、社会关系、教育背景,等等,以期通过对蛛丝马迹的发现,来验证自己的判断。
其次,公众质疑某些年轻干部升迁,除折射出现实中普遍存在“仇官”心理外,其深层次的问题是,我国干部选拔制度中还有明显缺陷,有的还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公共利益分配的公平原则。
有关部门的事后解释也多语焉不详,所以公众对年轻干部的提拔,往往会有各种猜测以至产生误判。
第三,公众质疑年轻干部升迁,还与我国历代官场生态有关。
在我国,官场上历来注重论资排辈,在大多数人看来,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官场经历或让人折服的水平和能力,在很年轻时就官运亨通,那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朝中有人”,要么是存在钱权交易。
在我国,领导子女做官的几率仍远高于其他阶层。
社会中仍存在官本位、家族制这两种从封建时代留下来的传统,易让干部选拔升迁蒙上特权阴影。
现实中确有权贵子弟未经基层历练,却能凭借关系得以升迁。
这导致公众对政府缺乏信任,由此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再加之买官卖官现象的存在,导致公众对年轻干部升迁产生猜想。
二、干部选拔过程仍不够公开透明有些地方的干部选拔,具有高度的密闭性和排斥性;由于权力潜规则的渗透,使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正常提升,而一些人靠制度外的条件得到了不规范提升靠关系、背景、裙带及金钱,这些与我们平民阶层相距甚远。
这样我们平民中的一些实力精英就得不到合适的上升流动和空间。
其后果是,社会阶层之间流动将会更艰难,对没有背景的公务员也会产生阻止效应,易激起社会的仇官心理。
如果竞争环境公平合理,我不会在意他人的家庭背景。
法律没有规定领导的子女、秘书、亲戚朋友就不能做官,只要凭本事,我认为无可非议。
三、选拔干部依然过度强调年轻化、知识化组织部门屡屡召开专门的选拔年轻干部会议,并在选拔中特殊对待,很可能构成对中年干部、老年干部的不公正;如果以知识化为名一味追求高学历,势必让一般学历干部的个人价值和人格尊严遭到贬损。
我们反对性别、年龄、学历、出身等一切形式的歧视。
目前公务员报考竞争激烈,而要在公务员集体的竞争中凸显出来就更需要有很强的实力和很好的机遇。
一个年轻人没干几年就当上领导职务,易引起公众猜疑。
再加上现有干部选拔机制还不健全,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公众对年轻干部如何成功升迁的过程了解不多,更易引发公众的好奇心。
公众质疑年轻干部的升迁,本质是对公权力“内部福利化”的焦虑,更是担忧“年轻化”成为某些人“洗官”的通行证。
解决办法所谓“年轻化”就是要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打破各种条条框框,包括年龄的限制。
只要是人才,具备了承担该职位的能力,哪怕很年轻,也应该给机会,要突破年龄思维,如IT界的丁磊、张朝阳等许多年轻人就是靠着自己的才智,建立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本身就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的就是创新精神,而让年轻干部挑重担、打先锋,非常有利于我们的建设。
选拔干部的根本是民主和公平竞争。
要很好地解决年轻化的焦虑,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广泛地选人用人,公平透明地选拔干部从基层吸纳精英,包括面向基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城区、街道党建工作组织员等。
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所必须做到的,必须要以制度为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凝聚民心、表达民意、信服民众,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稳定,保证社会的良性发展。
地方或部门很重视从基层选拔人才,并注意从“草根”中间遴选领导干部。
干部选拔将重点面向乡镇党委书记、灾后恢复重建一线、非定向预推出的后备人选以及优秀回乡创业农民工、大学生村干部中定向公选一批县、乡两级领导干部。
“竞争化、公开化”有待强化。
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了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中国宪法同样将平等权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鉴于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鉴于反歧视已成世界共识,我们应当果断调整干部选拔政策。
当然,如果依然保留“四化”提法,建议在革命化、专业化之外,新增竞争化、公开化。
二、建立一套全国性的程序公开、操作透明、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制度在选拔干部中,尤其要公开干部的相关情况,比如干部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家庭财产、社会关系,等等。
同时,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并且制度必须要保障有一定比例的平民子弟能得到晋升。
保证公民的机会平等,都普遍在法律中禁止政府机构中的裙带关系以及官员为亲属开后门、建立官员回避制度。
比如美国联邦法律就禁止联邦官员雇用任命、推荐或提升自己的亲属到该官员所控制的任何机构或部门工作。
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自觉主动接受民众监督,也唯有如此,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才能真正树立威信,更好地开展工作。
以前有些年轻干部的选拔,并没有存在违规行为,但却在公众中产生了不少误解,有些是政府在回应公众质疑的方式上存在问题,不但没有澄清事实真相,反而更加重了公众的疑虑。
三、提高干部质量,健全干部机制一方面,应进一步拓宽选拔干部的范围、让公众有较多的话语权,做到多数人选人,进一步增加选拔干部的民意基础。
不管是不是权贵子弟,只要是人才,就有平等的晋升机会。
另一方面,对干部选拔中弄虚作假者,特别对买官卖官者,一旦发现要给予严厉查处,以儆效尤。
此外,还应改变公务员一考定终生的局面,尽快建立和完善公务员退出机制,尤其要探索领导干部任期“单方退出”机制和退出制度。
必须要保障政权可不断从平民中吸纳优秀人才,保证制度的效率。
同时,要给平民留个上升的渠道,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
现在高考招生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或可供干部选拔借鉴。
比如建立一套全国性的干部选拔考试制度,统一时间、统一出题、统一开考,可避免有些地方在选拔干部方面搞暗箱操作。
四、实现干部科学化、专业化干部年轻化更要坚持科学化。
如何科学使用各年龄段的干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并不是干部年轻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更不是由于要注重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就可以去忽视其他年龄段的干部。
对待干部年龄问题要有一个辨证的思路,要从宏观上发挥好老、中、青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作用,要运用有效的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业热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去有效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
干部年轻化要特别注意不要走入年龄“一刀切”的误区,更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地培养干部,把不成熟、不全面、不可靠的干部急于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只图装点门面,大做表面功夫。
如果在干部年轻化问题上处理不好,难免就会产生官僚主义、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等不良现象,并会弯曲用人导向,滋生用人不正之风的土壤。
这样一业,就会影响干部的正常成长,损害事业发展,为组织用人抹黑,对整个工作带来被动。
干部年轻化要提高干部质量。
年轻干部最大的优势是年轻,最大的劣势也是年轻。
从推动事业长远发展出发,年轻干部是后备军,是接班人,肩负的担子重,群众寄予的期望大。
因此,对年轻干部管理一定要从严,工作标准一定要从高。
组织上要把年轻干部优先安排到条件艰苦、工作任务重的岗位上去进行磨砺,让年轻干部在艰难困苦中接受考验,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接受挑战,在清贫的环境中接受熏陶,使年轻干部在政治思想上、德行操守上、工作能力上逐渐成长成熟,使年轻干部真正成为靠得住、能干事、干成事、站得出、扛得住、不出事的一支“铁军”。
为实现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可以主要实行以下几个措施:(1)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大胆提拔和使用年轻干部。
压制年轻人,浪费人才等同于用人失察;(2)老中青结合,注重中年干部,保持老年、中年、青年干部合理的结构比例,搞好传帮带;(3)"台阶式"与破格提拔相结合,反对坐"直升飞机";(4)破格使用人才,反对论资排辈,纠正和反对压制或摧残年轻人才的不良现象。
(5)建立离退休制度,设立顾问委员会的过渡办法。
为此,当前把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相结合选拔使用年轻干部,尤其要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切实扩大党员群众在选人用人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增强年轻干部选拔使用过程中的透明度,在必要情况下还应对年轻干部的财产状况、甚至社会关系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