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解剖及定位诊断
脊髓病
预后
与脊髓受损程度,有否有并发 症,是否接受H治疗有关。如无 严重合并症,2/3病人3—6个月 可恢复生活自理;如有褥疮、 肺、尿路感染,则影响恢复, 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死亡者死于并发症。
Compressive myelopathy
定义
脊髓压迫症是由于椎管内的占位性 病变而产生脊髓受压的一大组病症, 病变呈进展性,脊髓、脊神经根以 及其血管遭受压迫,造成脊髓水肿、 变性、坏死等,从而导致脊髓功能 的障碍。
学 时较多 性别:无明显差异
前 多数在之前1~4周有上呼 驱 吸道感染或腹泻病史, 症 状 或有负重,扭伤等诱因。
发病情况
起病急骤,数小时至数日发展至全 瘫,部分病人在出现瘫痪前或后有 背痛,腰痛或束带感或肢体乏力、 麻木、步履沉重等先兆症状。
运动障碍:
双下肢截瘫,本质是上运动神经元瘫,但 早期弛缓性瘫痪。
预后
取决于压迫的病因及其 可能解除的程度,其次 与脊髓受压时间的长短, 功能障碍的程度有关。
脊髓血管解剖要点
脊髓动脉:
1. 脊髓前动脉:供应横断面前2/3区域 2. 脊髓后动脉:供应横断面后1/3区域 3. 根动脉:与1.2形成冠状动脉环,供应脊髓表
面与外周实质。C6.T9.L2较大,T4.L1为供应 交界处
病因:
1. 脊柱病变:外伤、肿瘤、结核、 椎间盘脱出等。
2. 脊膜病变:硬膜外脓肿是急性 压迫症的常见原因。
3. 脊髓和神经根病变:神经纤维 瘤、脊髓胶质瘤、室管膜瘤等。
发病机制
一是机械压迫,二是血供障碍, 最终均可导致脊髓变性和软化,甚至 液化、坏死。
临床表现:
•急性压迫:脊髓休克等 •慢性压迫:1、根痛期
脊髓疾病的诊断与查体ppt课件
▪ 〔二〕髓外硬膜内病变 髓外硬膜内病变其神经根痛 出现早且严重,其觉得和运动妨碍是逐渐进展的。
▪ (1)当病变位于脊髓前方时,可以不出现神经根痛, 而运动妨碍发生较早。当病变位于脊髓后方时,可 先发生后束损害而出现深觉得妨碍。
▪ (2)当病变位于脊髓外侧时,觉得妨碍自下向上开展, 鞍区觉得先受影响,此种情况与髓内病变相反,有 鉴别意义。当病变侵及皮质脊髓束时,那么发生同 侧肢体瘫痪。常有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待脊髓完 全横断损害时,才恒定于病变节。
▪ 〔3〕括约肌功能妨碍出现较晚,椎管阻塞出现早切 呈完全性多,脑脊液蛋白量明显增高或呈黄变征。
▪ 〔4〕硬膜外病变起病较快、病程较短,根痛明显且 常伴棘突叩压痛。
▪ 髓内与髓外硬膜内病变的鉴别诊断见表。
▪ 脊髓半侧损害〔Brown-Sequard syndrome〕
▪ 在病变同侧损害节段平面以下出现 痉挛性瘫痪、深觉得妨碍;病变对 侧受损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或消 逝,触觉存在;早期有皮肤潮红、 发热,以后发绀、发冷;在病灶侧 与病变节段相应部位,可有节段性 缓和性瘫痪、根痛或束带感等觉得 异常。常见于硬膜下髓外脊髓肿瘤、 脊髓损伤。
5、圆锥部(S3~尾1)
▪ 1、大腿后部、臀部、会阴肛门区有鞍状觉得 妨碍〔“马鞍区觉得妨碍〞〕。
▪ 2、膝反射、踝反射和肛门反射消逝,性功能 妨碍。
▪ 3、括约肌功能妨碍出现较早,但根痛不明显, 下肢运动功能正常。
6、马尾〔脊柱L2以下〕
▪ 1、下肢根痛明显,单侧或不对称。 ▪ 2、小腿肌肉萎缩。 ▪ 3、损伤神经根分布区的觉得妨碍及神运营养
两髂嵴最高点连线中点为L3~L4的棘突之间即 相当于L4的椎体;
两髂后上嵴连线的中点相当于S2椎体
脊髓疾病(21)
脊髓疾病
概述
脊髓解剖(外部结构)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 组成部分,是脑干向下 的延伸部分,上端在枕 骨大孔处于延髓相连 (以C1为界),下端至 L1下缘形成圆锥。全长 42-52cm,占椎管总长的2\3.
脊髓解剖
脊神经共31对,颈8,胸12, 腰5,骶5,尾神经1对, 脊髓也分31节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二.共同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前角或前根损害 产生下运动神经元瘫
痪,无感觉障碍。 锥体束损害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前角和锥体束兼有损害 出现上下运动神
经元瘫痪的混合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2.感觉障碍 后角或后根损害 节段性感觉障碍。分离性感
觉障碍。 后索损害 病变以下同侧深感觉缺失及触觉减
脊髓压迫症
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早期可出现 前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可见肌束颤动, 以后出现肌无力或肌萎缩。
脊髓压迫症
(二)感觉障碍; 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 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
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 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一.脊髓节段的临床诊断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高颈段C1~4 四肢上运动 神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全 部感觉缺失,大小便障碍, 四肢及面部无汗。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膈神经:腹式呼吸消失, 三叉神经脊束核 副神经核 后颅窝 延髓下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颈膨大C5~T2 上肢为下运动 神经元瘫痪,下肢为上运动神 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各种感觉 缺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 消失,可有肩或上肢根性痛,括 约肌功能障碍,Horner征。 反射改变有助定位。
脊髓解剖
1.神经根刺激期 神经根刺激期
是疾病的初期, 是疾病的初期,其特点是神经根性疼痛或感 觉异常如蚁行感、刺痛、灼痛等。 觉异常如蚁行感、刺痛、灼痛等。表现在邻近肿 瘤受压的神经后根所支配的区域内。 瘤受压的神经后根所支配的区域内。这种根性疼 痛开始时间为间歇性的,常在咳嗽、喷嚏、 痛开始时间为间歇性的,常在咳嗽、喷嚏、劳累 时加剧。此时检查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障碍, 时加剧。此时检查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障碍,或者 在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内有感觉过敏。 在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内有感觉过敏。以后随神 经根压迫或牵拉的加重, 经根压迫或牵拉的加重,出现感觉减退或感觉消 根性疼痛常见于髓外肿瘤, 失。根性疼痛常见于髓外肿瘤,以颈段和马尾部 肿瘤为明显;而在髓内肿瘤则极为罕见。 肿瘤为明显;而在髓内肿瘤则极为罕见。如果肿 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性疼痛, 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性疼痛,而出现运动神 经根的刺激症状, 经根的刺激症状,表现为受压节段或所支配肌肉 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 ),伴肌束颤动 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运动不灵或无力 这种肿瘤早期对神经根的刺激所致的感觉、 等。这种肿瘤早期对神经根的刺激所致的感觉、 运动异常,由于部位明确,固定, 运动异常,由于部位明确,固定,对定位诊断很 有意义。 有意义。
2.脊髓部分受区期 脊髓部分受区期
在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同时或之后出现脊髓传导 束受压症状。 束受压症状。由于髓外肿瘤尤其是神经纤维瘤对 脊髓的压迫逐渐加重, 脊髓的压迫逐渐加重,发展为脊髓半侧受压综合 表现为同侧运动障碍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 症。表现为同侧运动障碍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 温觉障碍,双侧触觉正常或减退( 温觉障碍,双侧触觉正常或减退(BrownSequrdsSyndrome)。此综合症在髓内肿瘤极 )。此综合症在髓内肿瘤极 )。 为罕见。 为罕见。从脊髓的前面或后面正中生长髓外肿瘤 也无此症状,而只有两侧基本对称的感觉减退和 也无此症状, 肌力减弱,并逐渐加重。 肌力减弱,并逐渐加重。
脊髓疾病(1)
临床表现
脊髓受压症状 :
运动障碍:早期有脊髓休克阶段(病变以下肢体 呈弛缓性瘫痪),一般约2周后才逐渐过渡到痉 挛性瘫痪; 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的平面对病灶定位常有较 大参考价值。 反射异常:病灶部位的反射弧受损,该节段内的 正常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助于定位诊断。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
腰穿+压颈试验:脑脊液蛋白增高,椎管 梗阻等 影像学检查:X片、MRI、造影等
椎静脉丛没有瓣膜,血流方向常 随胸膜腔压力的变动而改变(如 举重、屏气和咳嗽)可成为感染 和恶性肿瘤转入颅的潜在道路。
四、脊髓反射
1、伸反射 2、屈曲反射 3、断联休克
五、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重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运动障碍
1、前角和前根损害 2、锥体束损害 3、前角和锥体束兼有的损害
鉴别诊断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压迫症:急性硬脊膜外脓肿,脊柱 结核或转移性肿瘤。 急性脊髓血管病:脊髓出血。 视神经脊髓炎
治疗
抗炎:强的松、地塞米松 脱水:脊髓炎早期脊髓水肿肿胀,可适 量应用脱水剂 。 改善血液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改善神经营养代谢机能 防治并发症 :肺部感染 、褥疮、尿潴 留及泌尿道感染 、便秘、肢体挛缩畸形
脊髓疾病
福建医大附一医院神经内科 李智文
一、脊髓的解剖
颈髓节段较相应颈椎高1个椎骨, 上段胸髓较相应胸椎高2个椎骨,下 段胸髓较胸椎高3个椎骨,腰髓则相 当于第10-12胸椎、骶髓相当于第 12胸椎和第1腰椎水平。
脊髓自上而下共有31对脊神 经,其中颈段8对,胸段12对,腰 段5对,骶段5对,尾段1对。脊髓 有2个膨大,颈膨大由C5-T2支 配上肢,腰膨大L1-S2支配下肢 以N,马尾由腰2-尾节共10对神 经根组成。
脊髓
myelopathy
典型病例
王某某。性别:男。年龄:55岁。职业:公务员 主诉: 双下肢无力、麻木、伴排尿困难3天。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感冒,发热,体温:38.8度,入院前3天
患者出现双脚麻木,走路乏力如喝醉酒踩棉花感。入院前 2天出现双下肢无力,但能行走,伴有排尿困难,双下肢 麻木加重。入院前1天出现双下肢瘫。为进一步诊治来我 科。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无家族史。 查体: 神清,语明,颅神经查体无阳性体征,双下肢肌力0 级,肌张力低。双侧健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阳性。颈3 水平以下痛觉减退。
脊髓白质
白质有上行(感觉)、下行(运动)有髓纤维组成。 (1)前索
位于前角、前根内侧 下行纤维:皮质脊髓前束-----越过前连和,支配对
侧灰质前角下运动神经元 -----支配同侧灰质前角下 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肌肉 顶盖脊髓束--------参与视听反射 前庭脊髓束--------身体平衡及姿势调节 网状脊髓束--------肌张力肌姿势调节
髓圆锥。由第 3、4、5骶节和尾节组成。
马
末端位置相当于第一腰椎下缘水平。圆锥
尾
下端伸出一根终丝,终止于第一尾椎骨膜
的背侧。
(4)马尾:
脊髓与脊柱长度不等。神经根由
终
相应椎间孔穿出椎管,腰段的神经根
丝
垂直下行形成马尾。马尾由第二腰节至
尾节发出的10对神经根组成。
(5)三层被膜:
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的被膜包围,从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 脊髓蛛网膜、软脊膜。
裂小、眼 球内陷、面部出少)。 C5-6:肱二头肌健反射减弱、肱三头肌健反射亢进。 C7:二正常,三减弱。
3.胸段(T3-12):
*胸髓横贯性损害:双上肢正常、双下肢呈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病变 平面以下各种感觉消失、大小便功能障碍、出汗异常,伴有阶段 性胸腹根性疼痛或束带感。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脊髓横贯损害
马尾: 损害症状及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 根痛多见且严重,位于会阴部、股部或小腿 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大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主 (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根
的组成。 (2)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感觉信息 (3)灰质联合: (4)侧角细胞:含有内脏运动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
在于C8~L2节段。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 元的胞体。
脊髓解剖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被表面纵沟分为三 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脊髓损害的分类
脊髓选择性损害 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横贯损害
前角损害 后角损害 灰质前联合损害 侧角损害 传导束损害
高颈段(C1~4) 颈膨大(C5~T2) 胸髓(T3~12) 腰膨大(L1~S2)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马尾
脊髓选择性损害
⑴ 前角: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急性病变:脊髓前角灰质炎 慢性病变:可见肌束颤动,如原发性脊肌萎缩症
脊髓的动脉
脊髓前A :由左右椎动脉各发
出一支,在延髓腹侧面合为一 支,沿前正中裂下降。供应脊髓 横断面前2/3区域。
脊髓后A: 由椎动脉发出,沿
后外侧沟下行。供应脊髓的 横断面的后1/3区域。
根A :由椎动脉、肋间动脉、
腰动脉和骶外侧动脉等发出 的脊髓动脉支,经椎间孔进 入椎管,然后再发出根动脉 与脊髓前、后动脉的分支吻 合形成动脉冠营养脊髓。
⑵后角: 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只影响同侧痛、温觉 触觉和深感觉 保留(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解剖及脊髓疾病的定位诊断【31页】
判定脊髓病灶上界依据
❖ 自主神经征: 反射性皮肤划纹症(reflective dermatography) 头颈部立毛反射(pilomotor reflex) 阿斯匹林发汗试验(Aspirins weting test)中断处,均
为脊髓病变上界
脊髓横贯性损害推算脊柱节段
分三步走: ❖ 脊髓病变上界=皮节1 ❖ 病变上界脊柱节段=脊髓病变上界n ❖ 病变中心层面脊柱节段=病变上界脊柱节段+1
腰膨大(L1~S2): ❖ 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 双下肢及会阴部感觉丧失,大小便功能障碍 ❖ 损害平面在L2~4时膝反射消失;在S1~2时踝反
射消失;S1~3受损出现阳痿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 无下肢瘫痪及锥体束征 ❖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感觉缺失,呈鞍状
脊髓疾病定位诊断
❖ 确定病变的上界:神经根痛、感觉障碍平 面、反射异常
❖ 病变下界的确定较困难,但某些体征有帮助,如 节段性感觉障碍
判定脊髓病灶上界依据
❖ 根性症状:最上位根痛、根性感觉缺失、节段性 肌无力或肌萎缩部位
❖ 传导束性感觉缺失平面:皮肤感觉支配三根定律
判定脊髓病灶上界依据
❖ 反射的改变: C5~6, 肱二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 C7~8, 肱三头肌反射 L2~4, 膝腱反射 S1~2, 踝反射
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出现同侧面部痛温觉丧失等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颈膨大(C5~T2): ❖双上肢呈周围性瘫痪,双下肢呈中枢性瘫
痪 ❖ 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 括约肌障碍 ❖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肩部及上
肢根痛 ❖ C8~T1侧角受损时产生同侧Horner征
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
(完整word版)脊柱脊髓损伤
(完整word版)脊柱脊髓损伤脊柱脊髓损伤第一节脊柱、脊髓解剖与损伤特点脊柱共有33节,其中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5节和尾椎4节。
由于骶、尾椎多呈融合状,故实际参与活动的仅26个椎骨,脊柱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脊髓,维持人体活动及将头颈及躯干的负荷力传导至骨盆(再向下达双足部)。
因此,在跳跃时易因坠落而引起脊柱骨折,亦易被工事塌方而引起伴有脱位的骨折;另外易遭受落于身后的爆炸物致伤。
一、脊柱各节段的解剖与损伤特点(一)颈椎1.寰椎:即第一颈椎,呈不规则环形。
除纵向暴力引起的骨折外,任何火器件损伤波及此处,均立即丧生。
2.枢椎:即第二颈椎,椎体上方有柱状突起称“齿突”,其损伤特点与前者相类同。
3.普通颈椎;指第三、四、五、六颈椎而吉。
由椎体、椎弓及突起等三部分所组成。
此段颈椎受损率最高,尤其是第五及第六两节。
4.隆椎:即第七颈椎,其棘突长而粗大,明显隆起见于颈项部皮下,因其表浅,易为直接暴力所损伤。
(二)胸椎胸椎外形与颈椎的隆椎相似。
每节各有一对肋骨,由于结构的特殊加之胸廓的作用而不易脱位,在战伤时,因其长度大,且表浅,受损发生率最高。
(三)腰椎体积最大,小关节面多呈矢状,下腰段椎管多呈三角形或三叶草形如超限活动,则易引起损伤,引起椎管及根管内神经受累。
二、椎骨的连接及损伤特点椎骨之间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椎间盘及椎骨本身的韧带。
(一)椎间盘椎间盘由纤维软骨组成,并连接于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的主要结构。
其主要组成成份有:1. 纤维环:为周边部的纤维软骨组,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将上下两个椎体紧密连结,此种结构对增加椎间关节的弹性,扭曲与旋转等有利。
2.髓核:为富有水份、类似粘蛋白物的弹件组织,内含有软骨细胞与纤维母细胞。
幼年时含水量达80%以上,随着年龄增加而水份递减。
椎间盘的生理功能除连接椎体外,固其富有弹性,可减轻和缓冲外力对脊柱与颅脑的震荡,并参与颈椎的活动及增加运动幅度,遇有闭合性损伤(传导、扭曲等)易引起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突出或脱出。
脊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2>脊髓丘脑前束:
5
脊髓疾病
髓内病变感觉定位
Henripan 整理
后根内侧粗纤维→后角固有核(换元)→白质前连 合交叉→脊髓丘脑前束→丘脑;
外侧部传导粗浅触觉,内侧部传导压觉; 由内向外依次为颈、胸、腰、骶。
※脊髓丘脑束综合征
对侧肢体传导束型痛、温觉缺失;
分离性感觉障碍,即深感觉和触觉存在,痛、温觉
※脊髓小脑束病变综合征 双侧肢体的反射性本体感觉缺失,导致小脑性共济失 调,不能被视觉矫正。皮质脊髓侧束常可受累。 13、脊髓各传导束的相互位置关系
6
<1>前、侧索内的上 行传导束位于白质 最外侧部
<2>固有束在白质的 最内侧部
<3>下行传导束主要 居于白质中间部
脊髓疾病
14、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起于中央前回 在延髓交叉 行于侧索 终于脊髓前角
多数无
常有
肌电图 肌肉活检
NCV 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正常,后期呈废用性萎缩
NCV 减低,有失神经电位 失神经性改变
<2>感觉障碍 根痛 节段性或根性感觉障碍 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的平面 传导束病损的其他表现
· 后束损害出现 Lhermitte 征(低头曲颈触电样征、放电样疼痛) · 侧束损害出现传导束痛
缺失;
少数纤维来自同侧,对侧肢体痛、温觉缺失一段时
间后,痛、温觉可有不同程度恢复;
痛、温觉缺失平面较病灶平面低一、二个节段。
髓外侧方病变感觉定位
髓外后方病变感觉定位
12、脊髓小脑前后束 脊髓小脑后束:薄束部分终支进入背核形成,将 同侧下肢和躯干的本体感觉冲动传至小脑。 (反射性本体感觉) 脊髓小脑前束:传导全身反射性本体感觉。
脊髓解剖及损伤定位
8 脊髓束性损害 以选择性侵犯脊髓内个别传
15
脊髓损伤ASIA评分表
2021/6/16
16
脊髓损伤的神经系统查体
2021/6/16
1、感觉检查:浅感觉、深感觉
2、运动检查:主动运动(肌力)、被动运动 (肌张力)
协调肢体运动;
3 前庭脊髓束:主要兴奋躯干和四肢的伸 肌,以调节身体平衡;
10
2021/6/16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网状脊髓束;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 制;
5 顶盖脊髓束:头颈反射及视听反射的结构 基础;
6 内侧纵束:眼震和头眼反射的结构基础。
11
(三) 脊髓反射
2021/6/16
许多肌肉、腺体和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均在脊 髓,脊髓对骨骼肌、腺体和内脏的传入的刺激 进行分析,通过联合神经元完成节段间与高级 中枢的联系,支配骨骼肌、腺体的反射性活动。 主要的脊髓反射有两种:
3
2021/6/16
(一)外部结构:脊髓是 中枢神经系统组成部分之一, 全长42~45cm,上端于枕骨 大孔处与延髓相接,下端至 第一腰椎下缘,占据椎管的 2/3。脊髓自上而下发出31对 脊神经,与此相对应也分为 31个节段,及8个颈节(C1C8),12个胸节(T1-T12), 五个腰节(L1-L5),五个骶 节(S1-S5)和一个尾结 (Co)。每个节段有两对神 经根-前根和后根,在发育过 程中,脊髓的生长较脊柱生 长慢,因此到成人时,脊髓 比脊柱短,其下端位置比相 应脊椎高。
13
2021/6/16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障碍、感觉障 碍、反射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前两者对 脊髓病变水平的定位很有帮助。
脊髓疾病——讲义
浅感觉区
9
感觉( )纤维束
脊髓白质
纤维束
薄束 楔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运动( )纤维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Barne前外侧束 红核脊髓束
短(
顶盖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
)纤维束 固有束
躯体运动 肌张力 视听反射
深感觉 浅感觉 脊髓反射
10
脊髓灰质自主神经中枢 病损部位
33
慢性脊髓压迫症呈缓慢进行性发展,通常 表现三期:(1)根痛期:神经根痛及脊膜刺 激症状;(2)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脊髓半 切综合征;(3)完全受压期:出现脊髓完全 横贯性损害。三期的表现并非绝对孤立, 常可相互重叠。
1· 神经根症状 2· 感觉障碍 3· 运动障碍
表现为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
肿瘤压迫示意图(1):
29
肿瘤压迫示意图(2):
30
肿瘤压迫示意图(3):
31
肿瘤压迫示意图(4):
32
2· 发病机制
病情程 度的相 关因素
①是否有代偿
②脊髓受压的速度:急性、慢性
③病变发生的部位:髓内还是髓外
3.
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压迫症病情进展迅速,脊髓功能可 于数小时至数日内完全丧失,多表现脊髓横 贯性损害,常有脊髓休克;
脊髓解剖及定位诊断
马尾神经丛(髓外)
定位诊断:马尾神经(髓外) 定性诊断:腰椎间盘膨出 鉴别诊断:脊髓肿瘤
例2
女性,55岁 主诉:突起四肢麻木无力、尿潴留3 天 3天前感冒后突然出现四肢麻木无力 ,麻木自下肢近端向远端发展,渐 至行走不能。同时伴反应迟钝,表 情减少。
体格检查: 神清,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 言语清晰。 颅神经正常 双上肢肌力IV+级,双下肢肌力III级 ,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双巴氏 颈胸段脊髓(髓内) 征阳性。胸2以下痛触觉减退。吸吮 额叶 双侧皮质脑干束 、掌颏反射阳性。
3、反射改变
a 腱反射的改变
节段性、锥体束
b 浅反射改变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4、植物神经功能改变
a 皮肤、指甲的营养性改变 b 节段性或平面以下泌汗或血管舒
缩功能改变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常见的脊髓不同水平损害 感觉+运动+植物神经障碍
1、高颈段(C1-C4)
四肢中枢性瘫痪 呼吸严重受损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高热、无汗等) 可有三叉神经脊束受累。
定位诊断:1、颈、胸段脊髓(髓内) 2、双侧额叶、放射冠、半卵 圆中心皮质下白质 定性诊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鉴别诊断:MS 急性脊髓炎
例3
男性,17岁 主诉:进行性左上肢无力、肌肉跳 动3年余。 3年前无明显诱因渐感左上肢无力, 肌肉跳动,不伴肢体麻木,未特殊 诊治,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左手 部及左前臂肌肉萎缩。
一侧或双侧脊髓后1/3损害, 少见。
病例举例
例1
男性,63岁,务农 主诉:渐起腰痛、左下肢麻木无力1 年余 1年多前逐渐出现腰痛、左下肢乏力 ,渐波及右下肢,出现双下肢麻木 无力,麻木自下肢远端向近端发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李书剑
Q1:头痛、眩晕=颈椎病(颈椎压迫神经线) Q2:单侧后枕部疼痛=血管性头痛/脑瘤/MRI
脊髓解剖、外形与相关结构 脊髓MRI特点 脊髓定位诊断 病例举例
脊髓解剖、外形与相关结构
脊髓来源于神经管,位于椎管内,是脑干 向下的延续部分。上端位于枕大孔处与延髓 相连,下端为圆锥,呈稍扁的圆锥体,终于 L1-2。 主要功能:传导、反射
脊前动脉综合征 多为T4平面的损害, 以前2/3为主,后索保留。
脊后动脉综合征 一侧或双侧脊髓后1/3损害, 少见。
病例举例
例1
男性,63岁,务农 主诉:渐起腰痛、左下肢麻木无力 1年余 1年多前逐渐出现腰痛、左下肢乏 力,渐波及右下肢,出现双下肢麻 木无力,麻木自下肢远端向近端发 展。
体格检查:
下关节突
棘突
硬脊膜
脊
前根`
髓
的
后根
被
软脊膜
膜
蛛网膜
脊神经与硬脊膜的关系
硬脊膜
前根 窦椎神经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锥外
运动神经元在前角内聚集排列呈柱状 (颈段:外侧手和臂,内侧颈胸肌肉
腰髓:外侧足、腿,内侧躯干)
脊髓血管
脊髓前动、脊髓后动脉和根动脉
沟动脉 动脉冠
脊髓后动 脉
后根动脉
脊髓前动脉
度上固定。
肌肉牵张反射被抑制
弛缓性瘫痪
数天或数周后牵张 反射恢复
肌梭对牵张高敏感
半侧脊髓损害
后根损害
后索
后角损害
前联合损害
后索、锥体束损害
前角、前根损害
锥体束、前角、前根损害
前角、周围神经损害
锥体束损害
锥体束、后索-Drager综合征、副肿瘤。
双侧皮质脑干束 吸吮、掌颏反射阳性。
定位诊断:1、颈、胸段脊髓(髓内) 2、双侧额叶、放射冠、半卵 圆中心皮质下白质
定性诊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鉴别诊断:MS 急性脊髓炎
例3
男性,17岁 主诉:进行性左上肢无力、肌肉跳 动3年余。 3年前无明显诱因渐感左上肢无力 ,肌肉跳动,不伴肢体麻木,未特 殊诊治,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左 手部及左前臂肌肉萎缩。
S1-5)、尾节 两个膨大: 颈膨大:相当于C5-T2节段→发出神经根支配上肢 腰膨大:相当于L1-S2节段→发出神经根支配下肢
(一)、椎骨的基本形态与结构
pedicl lameina
上面观
椎体
椎孔 椎弓根 椎弓板 横突 棘突
Notch Facet
articular(侧面观)
上关节突 椎上切迹 横突肋凹 椎下切迹
神清,高级智能正常、颅神经正常
双上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腱 反射可引出。左下肢近端肌力IV级 ,右下肢V级,肌张力低,膝反射 减弱,双巴氏征阴性。左下肢股前 及外侧部痛触觉减退。Lasegue征 阳性。
马尾神经丛(髓外)
定位诊断:马尾神经(髓外) 定性诊断:腰椎间盘膨出 鉴别诊断:脊髓肿瘤
例2
前根动脉
毛细血管形成与神经元柱相应的血管簇 脊髓腹静脉、脊髓背静脉
中央、背根静脉
椎管内静脉丛
椎间静脉
硬脊膜外腔
椎管外静脉丛 奇静脉
(一)、椎外静脉丛
椎基静脉
椎内静脉丛 椎外静脉丛
(二)、椎内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内前静脉丛
后纵窦 前纵窦
脊髓影像学特点
脊髓定位诊断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女性,55岁 主诉:突起四肢麻木无力、尿潴留 3天 3天前感冒后突然出现四肢麻木无 力,麻木自下肢近端向远端发展, 渐至行走不能。同时伴反应迟钝, 表情减少。
体格检查:
神清,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 言语清晰。
颅神经正常
双上肢肌力IV+级,双下肢肌力III 颈胸段脊额髓叶(髓内)级 氏征,肌阳张性力。低胸,2以腱下反痛射触减觉弱减,退双。巴
(二)常见的脊髓不同水平损害 感觉+运动+植物神经障碍
1、高颈段(C1-C4)
四肢中枢性瘫痪 呼吸严重受损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高热、无汗等) 可有三叉神经脊束受累。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2、颈膨大(C5-T2) 上肢周围性损害 平面以下中枢性瘫痪 呼吸部分受累, 部分患者有Horner综合征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脊髓与脊椎的关系
因脊柱较脊髓节段发育快 高颈髓—> 平行 下颈->上胸髓平面—> +1 椎骨 上、中胸髓平面—> +2 椎骨 下胸髓平面—> +3椎骨 腰髓—> 胸椎10-12 骶髓—> 12胸椎和第1腰椎
分段
脊髓表面无明显分段 人为以31对脊神经发出为界,分31节段: 颈8(C1-8)、 胸12(T1-12)、腰5(L1-5)、 骶5(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2、感觉障碍 a 根痛 b 节段性或根性感觉障碍 c 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的平面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3、反射改变 a 腱反射的改变 节段性、锥体束 b 浅反射改变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4、植物神经功能改变 a 皮肤、指甲的营养性改变 b 节段性或平面以下泌汗或血管舒 缩功能改变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诊断原则 1、纵向定位
明确病变的上界及可能的下界 注意脊髓受损平面和椎体的关系。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2、横向定位 硬膜外或硬膜内的定位 脊髓内或脊髓外的定位
3、脊髓内部的精细定位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植物神经障碍 反射改变
二、脊髓纵向定位诊断 (一)确定脊髓病变平面的
主要依据
1、运动障碍 a 节段性运动障碍 肌肉萎缩、肌束震颤 b 瘫痪类型
3、胸段 (T3-T12)
双下肢中枢性瘫痪 腹壁反射改变 T11-12损害—Beevor综合征 4、腰膨大(L1-S2) 双下肢周围性损害 膝反射消失 L4-S2(上圆锥):足趾背屈、跖屈减 弱消失(L4-5),膝反射存在、踝反 射消失。
可编辑
40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5、圆锥
膀胱驰缓性瘫痪伴尿失禁(持续性滴尿)、 直肠失禁 阳痿 感觉障碍局限于鞍区(S3-S5)、 肛门反射消失 下肢无瘫痪、跟腱反射消失(L5-S2)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6、马尾(周围神经病) 双下肢不对称的疼痛、感觉障碍, 可有肢体瘫痪(弛缓性) 后期二便障碍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三、脊髓横向定位诊断
常见部位的定位诊断
横贯性损害
脊髓休克
锥体束突然中断
锥体外系传导损害,网状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终止于前 角,激活r运动神经元肌梭运动纤 维,使管理肌梭长度的反馈环路受 影响,上肢屈肌下肢伸肌很短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