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a58bb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8.png)
(1)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和内在逻辑。
(2)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其评价。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和维持;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概念和事件;学习兴趣上,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具有故事性和情感色彩的历史内容更感兴趣;学习习惯上,他们习惯于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但可能缺乏深入思考和归纳总结的习惯。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成果展示。课堂提问将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促进师生间的即时交流;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培养合作能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历史角色,深入体验历史事件;成果展示则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这些互动方式的设计旨在营造一个积极参与、相互尊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互动。
1.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2.提供反馈问卷,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现场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布置一篇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独立思考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工业革命的兴起说课稿
![工业革命的兴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f291160af1ffc4ffe47ac19.png)
《工业革命的兴起》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工业革命的兴起》,共分为六个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设计感悟。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中的第一目。
教材以英国纺织业出现的一系列重要发明引入,主要讲述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这也是学习本单元的关键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工业革命”这个历史事件却了解较少;此外,因教材内容比较简略,需要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直接和感性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革命的进程,掌握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以及蒸汽机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合作探究,梳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及人类不断创新的精神。
四、重难点分析:我确定的重点:了解工业革命的进程。
我确定的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合作探究,梳理知识的能力。
五、教法学法选择:侧重于如何突破重难点?学法:研读材料、自主探究、角色体验、倾听讲解教法:情景教学、材料导读、问题探究、教师讲授六、教学过程由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深入领悟、学以致用四个环节组成。
一、新课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各种列车奔驰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疑问:你知道火车是怎么来的吗?追根溯源,引入工业革命的主题。
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有亲切感的素材开始讲授,容易吸引其注意力,引起对本课知识的兴趣,也有助于拉近他们同工业革命的心理距离。
二、初步感知为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工业革命的历史情境,我在“初步感知”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由图片和配音组成的自制视频,找出工业革命前后人们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引出工业革命的概念,即生产方式由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变;然后让学生根据设置的问题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要点,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自学效果。
部编九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部编九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8e30f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3.png)
部编九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摘要:1.部编九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概述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影响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5.总结正文:【部编九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概述】部编九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影响以及对社会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 世纪60 年代,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
在此期间,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不断涌现,如纺织机械、矿山机械、铁路交通等。
这些发明和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使得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迈入了工业社会,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其次,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取代了封建主义经济体系,使得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此外,工业革命还催生了现代劳动力市场,使得劳动者从农奴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迅速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帝国。
这导致了世界力量的重新分配,东西方差距逐渐拉大。
同时,工业革命也催生了国际间的商品和资本流动,使得世界逐渐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总结】总之,部编九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发明、创新以及对社会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通过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还可以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说课稿
![《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547588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6.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说课稿引言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从英国开始,逐渐在欧洲和美国扩展的一场工业变革。
它以机器制造业的兴起为标志,推动了农业、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1.1 经济发展的需求:18世纪末,欧洲的农业生产力逐渐提高,人口增长导致农村人口过剩,需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1.2 科技进步的契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纺纱机、蒸汽机的发明,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基础。
1.3 商业和殖民扩张的推动:英国的殖民扩张带来了原材料和市场的扩大,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影响2.1 机器制造业的兴起:蒸汽机的应用和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工业生产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2 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工业化的推动下,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形成了工人阶级,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2.3 社会结构的变革: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的分工和专业化,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和应用3.1 纺织业的革新:约翰·凯伊发明的纺纱机和爱德华·卡特莱特改进的织布机,使得纺织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3.2 蒸汽机的应用:詹姆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矿山、纺织厂和交通运输等领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3.3 铁路和运输的发展:铁路的兴起大大缩短了商品流通的时间和距离,促进了工业品的交流和市场的扩大。
四、工业革命的地理扩散和影响4.1 英国的领先地位: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其独特的地理、经济和政治条件使其成为工业化的领头羊。
4.2 欧洲的迅速发展:英国的工业革命经验迅速传播到欧洲大陆,法国、德国等国家相继实现了工业化。
4.3 美国的工业崛起:美国在工业革命后期崛起,其庞大的市场和资源优势使得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说课稿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8cb22a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8.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的科技变革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和技术创新,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和国际关系的调整。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工业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
但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细节和深层次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理解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因素。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如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新通讯手段的出现、化学工业的发展等。
(3)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对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2)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作用。
《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说课稿
![《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dfd95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9.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说课稿引言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发生在英国的一场工业变革,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这场革命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1 工业革命前的背景在18世纪初,欧洲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手工业生产规模小,交通不便,市场狭窄,生产效率低下。
1.2 科技进步与商业革命科技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如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械的改进等,商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扩大,商品流通更加便利。
1.3 英国的优势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政治稳定、法律健全,金融体系完善,这些优势为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特点2.1 机械化生产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机械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2 劳动力的转移工业革命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厂大量吸纳了农民工,形成为了新的社会阶层。
2.3 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更加频繁,商业活动蓬勃发展,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主导经济形式。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3.1 经济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确立,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财富不断增加。
3.2 社会影响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崛起。
3.3 文化影响工业革命催生了新的文化形式,如文学、艺术、音乐等,工业革命的精神影响了当时的文化创作,为现代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工业革命的启示4.1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工业革命的成功证明了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4.2 市场经济的优势工业革命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机制的优势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加以珍惜和发展。
《工业革命》说课稿
![《工业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28c36667fd5360cba1adb40.png)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7课《英国工业革命》。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英国工业革命》一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步入近代,主要学习欧洲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本课的主题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在世界历史中地位很重要。
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欧洲确立下来,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如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等,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2.教材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全面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
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理由: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生产中关键的动力问题,是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的发明成果。
“如果没有蒸汽机,就不会有像我们描述的那样大规模的工业扩展。
”它的发明标志着蒸汽时代的到来。
高中历史必修二说课稿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说课稿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4f8c5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9.png)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虚拟博物馆等资源。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地展示历史事件和发明创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历史纪录片能够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虚拟博物馆则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观历史遗迹,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这些资源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过程、主要发明和影响,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推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高中历史必修二说课稿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主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位于必修二的上半部分,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工业革命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过程、工业革命的影响。其中,工业革命的过程又包括珍妮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进、铁路交通的发展等。工业革命的影响则涉及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方面。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多样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会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看法。在讲解工业革命的过程时,我会邀请学生上台演示重要发明和创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在总结工业革命的影响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这些互动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说课稿
![《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4d29ba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b.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说课稿引言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英国为中心,逐渐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场以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革命。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背景1.1 工业革命前的社会状况1.2 农业革命的影响1.3 商业革命的推动二、原因2.1 科学技术的进步2.2 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2.3 政治和法律环境的变化三、影响3.1 经济影响3.1.1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3.1.2 资本主义的发展3.1.3 劳动力和分工的变革3.2 社会影响3.2.1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3.2.2 社会阶层的分化3.2.3 工人运动和工会的兴起3.3 科技影响3.3.1 工业技术的革新3.3.2 交通和通信的改善3.3.3 科学思维的普及四、对当代社会的启示4.1 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4.2 现代工业社会面临的挑战4.3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文内容:引言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英国为中心,逐渐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场以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革命。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背景1.1 工业革命前的社会状况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社会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生产为主要形式,生产力低下,人口增长缓慢。
社会经济结构滞后,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生活贫困。
1.2 农业革命的影响农业革命的推进,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使用新的耕作工具和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为工业革命的来临奠定了基础。
1.3 商业革命的推动商业革命的兴起,打破了封建经济体制的束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业资本的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保障。
二、原因2.1 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的爆发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在这一时期,科学家们发明了许多重要的机械和工艺,如蒸汽机、纺织机械等,这些技术革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说课稿 第1课 工业革命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说课稿 第1课 工业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e099a1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1.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说课稿第1课工业革命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1课,主题为工业革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工业革命在欧洲的起源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2. 工业革命的推动者和主要内容:介绍了工业革命的推动者是机器、煤炭和铁矿石等资源的广泛应用,以及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通信等方面的发展。
3. 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讲解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如城市化、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社会阶级的分化等。
4. 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影响:简要介绍了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意义,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2.掌握工业革命的推动者和主要内容,了解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3.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了解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认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推动者和主要内容,以及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导入:通过引入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激发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兴趣,并对工业革命的背景进行简单介绍。
- 研究内容呈现: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呈现工业革命的推动者、主要内容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归纳。
- 提问互动:通过问题互动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第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初中第次工业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259ec5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6.png)
初中第次工业革命说课稿初中《第次工业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次工业革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第次工业革命”是初中历史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背景、主要成果以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社会在工业领域的重大变革,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首先介绍了第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因素。
接着详细阐述了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技术创新,如蒸汽机、内燃机、电力的广泛应用等。
最后分析了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城市化进程、国际关系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兴趣,但对于工业革命这样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理解和把握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他们在思维上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第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技术创新。
理解第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第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追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技术创新。
第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次工业革命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工业革命复习课说课稿
![工业革命复习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d98853d10661ed9ad51f3c7.png)
工业革命复习课说课稿高坡中学马成智一、说课标: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器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它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讲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
4、列举电力广泛运用的史实,了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5、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了解汽车飞机两种交通工具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6、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
二、说重点设计: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及影响。
这取决于课标要求和历史教学的唯物主义评价要求。
三、说难点设计:对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认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
因为“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进步与进化,具有人类文明里程碑的意义。
两次工业革命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世界近代史发展的主线: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和首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率先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和殖民大国。
德国比英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领先于英国,开始对英国不满,想要重新瓜分世界,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美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终极大国,更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涉及到更多的历史研究学习内容。
四、说复习过程安排:1、突出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为主线的学生主体活动课堂。
2、比较列表复习记忆法有利于历史知识上的区分和掌握。
3、教师点拨,归纳力争少而精,富有启发性、鼓动性。
五、说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由于涉及内容及过程较多,有可能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希望学生课后去复习补救,特别是在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轮模拟训练中去强化,以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九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部编九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15391c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c.png)
部编九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摘要:
一、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背景
二、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贡献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
四、总结
正文:
【一、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背景】
工业革命是指18 世纪末到19 世纪初,英国等国家发生的一系列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它以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工业革命,主要受到了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尤其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贡献】
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了大量的发明和创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蒸汽机、纺织机和铁路。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使得工厂可以远离水源,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纺织机的出现,使得纺织品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铁路的建设,则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也为商品的运输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
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对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推动了社会分工的细化,产生了新的阶级和阶层,也引发
了环境污染、劳动剥削等问题。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科技带来的社会问题,努力实现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总结】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bc6ec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c.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引言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由手工业向机械工业转变的一次重大经济、技术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影响和意义。
正文内容:1. 背景1.1 农业革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商业革命: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形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需求。
2. 原因2.1 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
2.2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
2.3 科学思想的变革:启蒙思想的兴起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 影响3.1 经济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3.2 社会影响: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剧了阶级分化。
3.3 政治影响: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现代国家的形成。
4. 意义4.1 经济意义: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幅提升,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2 社会意义: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民主意识的觉醒。
4.3 科技意义: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5. 总结综上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次重大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变革,其背景、原因、影响和意义都十分重要。
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而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科学思想的变革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原因。
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经济、社会和科技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业革命的发展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f4f25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6.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说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兴起并迅速蔓延至欧洲、北美等地。
本次说课将从背景介绍、原因分析、影响等多个方面展开,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二、背景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的英国,当时英国正处于农业革命的阶段,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同时,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这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能源和原材料。
此外,英国还具备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包括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这些背景条件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三、原因分析1. 科技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进步。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纺织业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也大大提高了纺织品的生产能力。
这些技术创新为工业革命的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 人口增长:18世纪末,英国的人口快速增长,这导致了劳动力的供给过剩。
工业革命为这些农村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3. 政府支持:英国政府在工业革命初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工业化进程。
例如,政府通过减少对农业的干预,鼓励农民转向工业生产;同时,政府还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了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
四、影响1. 经济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
工业化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大量廉价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工业革命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现代经济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社会影响: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工人阶级。
工人们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进行劳动,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引发了劳资矛盾的加剧。
这促使了工人运动的兴起,为劳工权益的争取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7ad75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e.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说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对于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课将通过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的重要发明和发现,匡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知识目标1.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 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和发现;3. 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 能够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和发现;3.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工业革命时期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工业革命的探索欲望。
2. 课堂讲授(25分钟)2.1 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这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业革命的成功,提高了农业生产力,释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二是英国的商业和金融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市场。
2.2 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和发现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和发现。
首先是蒸汽机的发明,由詹姆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其次是纺织业的改进,约翰·凯因和爱德蒙·卡特赖特分别发明了梳棉机和纺纱机,使得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还有铁路的建设、化学工业的发展等一系列重要的发明和发现。
2.3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形成为了庞大的工人阶级。
其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劳动生产方式,从手工劳动转变为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说课稿
![《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206f9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d.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说课稿引言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标志着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本文将从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主要特点、技术革新和社会变革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1.1 工业革命前的社会状况:农业社会占主导地位,生产方式落后,人口密集,贫富差距悬殊。
1.2 科技进步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基础,如蒸汽机、纺织机械等的发明。
1.3 经济需求的催化:工业革命是由市场需求和资本积累的双重推动下发生的,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兴起。
二、影响2.1 经济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2.2 社会影响: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社会阶层分化明显。
2.3 政治影响:工业革命使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得到提升,国家开始以工业生产为基础,形成现代国家体系。
三、主要特点3.1 机械化生产: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转变。
3.2 大规模生产: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工厂制取代了家庭手工业,大规模生产成为主流。
3.3 劳动力集中: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劳动力集中在工厂中,形成了工人阶级。
四、技术革新4.1 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它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4.2 纺织机械的应用:纺织机械的应用使纺织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4.3 铁路和航运的发展:铁路和航运的发展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五、社会变革5.1 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业革命导致了劳动条件的恶化,工人开始组织起来争取自身权益,工人运动兴起。
5.2 社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5.3 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普及了教育,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b39250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2.png)
3.课后阅读:布置相关历史文献阅读任务,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问题分析等方面的收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重要发明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重要发明及影响、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背后的历史原因及其对英国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以及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其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是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
5.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分析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00c53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e.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作为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影响及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通过对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以及我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处的位置。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1. 承上启下:本文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延续,同时也为后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学习奠定基础。
2. 突出科技发展的重要性: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科技为先导,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 强调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国际格局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主要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科技、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以电力、化学、石油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崛起,以及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
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变革,加剧了国际竞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科技成果。
(3)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树立科技创新的意识。
(2)了解我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科技成果及其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7课《英国工业革命》。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英国工业革命》一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步入近代,主要学习欧洲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本课的主题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在世界历史中地位很重要。
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欧洲确立下来,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如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等,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2.教材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全面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
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理由: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生产中关键的动力问题,是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的发明成果。
“如果没有蒸汽机,就不会有像我们描述的那样大规模的工业扩展。
”它的发明标志着蒸汽时代的到来。
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一一线工人、技师为主,瓦特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一系列的发明创造不是偶然的,而是勤于思考、敢于实践探索的结晶。
工业革命在世界历史中地位很重要,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只有正确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才能准确把握工业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理由:工业革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时限至少有一个世纪。
就某一个国家而言,也不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发生。
初中生因其社会阅历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对这一概念难以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自学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有些抽象的问题还不能分析,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说教法、学法
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采取创设情景、设置疑问、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1、导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概括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讲解法:对于疑难问题,教师通过课本和有关辅助资料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合作探究法:通过生生、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有关方
面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多媒体展示有关火车的谜语及1851年英国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蒸汽机图片,教师作简要讲解,然后指出:蒸汽机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它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环节一、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开始的时间和标志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标志;2.理解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3.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知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如: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富尔顿造出了轮船等史实,并认识到它们的重要作用;4.能说出并充分理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这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环节二、学习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
学生阅读课文,查找并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个国家、哪个生产部门开始;2.珍妮机是谁发明的,有什么重大影响?3.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 学生在自学提示指导下看书、思考、小组交流、课堂交流。
设计意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教师在总结的时候注意1、.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力纺纱机和骡机的图片,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珍妮机的重大影响。
使同学们认识到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它点燃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不仅是棉纺织部门,还包括冶金、采矿等部门;3、.通过书中的动脑筋: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当时珍妮机在中国被发明出来,情况会怎样?为什么?引导学生自由畅谈工业革命应具备什么样的前提和条件,由此理解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
<过渡>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纺织厂的资本家,你会把工厂建在哪里?为什么?学生自由畅谈,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出机器所需的动力问题,带着新的问题继续学习。
环节三、学习第二目“瓦特与蒸汽机”,回答以下问题:1.谁找到了比人力、畜力、水力更方便更有效的动力?2.讲一个关于瓦特的故事,说一说从他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3.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通过查找讲述瓦特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
教师在总结的时候注意强调:1.蒸汽机最早应用在纺织部门,然后扩展到冶金、采矿等部门;
2.学习瓦特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3.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过渡>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当时英国工厂的生产情景:轰隆隆的机器声不分昼夜,各种各样的商品堆积如山,步履蹒跚的人力畜力车辆能不能满足机器生产运输的需要?应该怎么办?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出交通运输问题,带着新的问题继续学习。
环节四、学习课文第三目“火车的诞生”。
回答以下问题:1.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重大发明有什么?发明者是谁?2.讨论:火车、轮船的发明和交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环节五、学习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出示材料《1740年、1800年英国生铁产量增长表》、《1764
4、课堂训练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