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助推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研究:助推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案例叙述】

2015年期末,教导处在做学科考试质量分析时,发现了一个情况,让我们惊诧不已:五位年轻英语教师所任教班级的质量全线告急,有一个班的情况甚至让我们几欲崩溃。

“为什么会这样?”

“这几位老师平时还是比较勤恳的啊?”

“学校不是为他们找了师父吗?”

“备课本、作业本检查时,他们的完成情况不是还不错的吗?”

我们不断自问,试图尽快找到原因,然而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我们开始听他们的课。课前,先看他们的备课笔记,发现流程设计还是完整的,结构清楚。可是,上课的情形让我们急了,他们只是走完了教学流程;重点的地方没有凸显,没有时间的保证;难点之处,没有集中攻坚的举措;整节课,浮光掠影,“奔忙”而过。在课后的交流中,上课教师也表达了自己课堂的迷茫之处:缺乏课堂的实践智慧,缺失自信。

原来,问题出在课堂教学上!出在没有课堂实践智慧上!【问题分析】

说实话,上述情况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常规的“师徒结对” 对教师的孵化功能还行吗?没有机制的保证,没有新意当然会渐

渐消退。年轻教师最最需要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课堂教学技

能的长进,这也是他们专业自信的源头;他们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当然是“课例”的引领,对,是“课例”,他们需要在课例的引领下把握教学的目标、重难点,需要在“课例”中改进,找到教学该有的节奏,进而谙熟教和学的真谛。

【实施策略】

于是,学校谋划以“团队共进”为出发点,在发挥骨干教师

引领作用的同时,构建“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共同体培养模式。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们不断改进研究模式,优化研究方法,形成了助推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一、制度保障,规范课例研究活动

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课例”研究对教师团队培养的促进

作用,我们在初期阶段就规范了运作的要求。

(一)组建团队

我们在原有英语教研组的基础上建立“英语教师成长共同

体”,由区英语学科带头人、学校教导处分管英语的主任直接管理,英语教研组组长协助管理。

(二)保证时间

每一次课例研究活动,想要教师们积极参与,就需要有时间的保障,所以学校在开学初排课程表时就把每周三上午的三、四节课定为英语课例研讨时间,这两节课所有英语教师都不排课,这样就避免了教师们在每一次活动时要调课的麻烦,也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

序。

(三)规定流程为了使每一次的课例研讨活动都能保质保量地开展,我们制订了一套系统化的运作流程。

1.个人备课――上课教师先自己独立备课,写出教学设计初稿。

2.小组研讨一一同备课组教师就教学设计初稿进行第一轮研讨,修改、完善教学设计。

3.集体听课――英语组所有教师共同参与听课,同时结合每一次研讨的主题填写课堂评价表。

4.评课议课一一听完课后,所有教师结合听课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所听课,要求人人发言,既肯定优点,也针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上课教师改进教学设计。

5.优化教案――上课教师结合教师们研讨的结果再次修改、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定稿,放入学校资源库。

6.撰写反思――上课教师结合自己上课、磨课这一过程撰写教学反思,听课教师结合自己听课、研讨的过程撰写听课反思。大家一起反思,一起成长。

二、骨干示范,推动课例研究开展为了提高活动的效果,同时也为了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我们的前两次活动分别安排了组内区学科带头人李老师、区优秀青年教师高老师先后执教研讨课。教导处组织所有英语教师一起听课并填写课堂评价记录表,听完课后,教师们围坐在一起进行研讨。

研讨时,每位教师都能从自己的收获和建议两方面发言,最后由教研组长汇总教师们的发言内容,并记录在册。两位上课教师也根据大家交流的内容撰写了教学反思。不仅如此,其他教师在教学博客上撰写了教研活动反思,写下了自己在参与观课议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获,教师们纷纷跟帖点赞。一石激起千层浪,? 晌还歉山淌U谟(15)镒榭?了一个好头,大家参与研讨课的氛围和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原定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到了第二学期,我们将此课例研讨活动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每一次的课例都围绕主题设计,教师们的观课也更突出主题化:除了要看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思考校本研修主题的渗透落实情况。

这样,随着课例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也切实感受到这种“抱团成长”模式对自己教学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每一次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匪浅。

三、不断创新,优化课例研究形式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除了结合学校的校本研修主题开展活动外,我们还结合市区教研活动的主题开展了系列化的研讨活动,如语篇板块教学研讨、单元目标分解研讨、练习课教学研讨等。随着课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创新研究的形式,让教师们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台阶。所以,在第三学期我们作了以下尝试。

(一)师徒同台执教三年级的邹老师和她的徒弟俞老师共同解读教材,一起备课,在达成一致意见以后,撰写教学设计方案、制作课件,两人分别用这份课件在自己的班级上课。通过听课对比,教师

们发现,虽然两位教师用的是相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统一的课件,但是课堂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邹老师经验丰富,课堂把控能力比较强,还能善于抓住课堂上的生成点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而新手俞老师上课时更多的是跟着课件内容走,对学生的关注相对就要少一些,有一些内容的操练还不够扎实。这一次的研讨活动对几位年轻教师的触动特别大,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不仅仅是备好课,还要下很多的“功夫”。

(二)同课异构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研讨形式,五年级的两位教师分别就Unit 7 At weekends 这一单元的story time 教学进行备课、上课,内容统一,但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却不尽相同,各有利弊。研讨时,大家基本达成的一致共识是:五(2)班杨老师的课导入部分重点突出,操练有效,学生参与面广,而文本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时层次还不够清晰;而五(3)班的成老师刚好与杨老师相反,导入部分设计显得有些冗长,重点句型操练不到位,但是文本学习的过程,以人物为线索引导学生阅读,条理清楚。结论是两位教师的教案如果能互相取长补短,整合彼此的优点,改进自己的设计缺陷,则是一份比较优秀的教学设计。

(三)同课续构

这是六年级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六(1)班的李老师先开始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 这个单元第一课时的研讨课,

大家在进行认真的研讨后,六(3)班的皇甫老师结合大家的意见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