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牟宗三《五十自述》
牟宗三讲座观后感
牟宗三讲座观后感那天去听牟宗三的讲座,就像是误打误撞闯进了一片思想的神秘森林,有点晕乎,但又特别兴奋。
讲座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心里犯嘀咕呢,这牟宗三是谁啊?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随着他开讲,我就被慢慢吸引住了。
牟宗三先生说话那叫一个有深度,感觉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种子,种在我的脑海里,然后开始生根发芽。
他讲的那些哲学思想,一开始真的像一团乱麻在我脑袋里。
但是他就像是个超级耐心的编织大师,一点一点地把那些概念、那些逻辑给捋顺了。
我当时就在想,这老爷子的脑子得是什么构造啊,怎么能装下这么复杂又深奥的东西。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讲道德与自由的关系那一段。
以前我觉得道德就是那些规规矩矩的条条框框,什么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之类的,很简单直白。
但是牟宗三先生一讲,原来道德背后还藏着这么深层次的关于人性和自由的东西。
他就像是个探险家,带着我们在道德的深谷里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宝藏。
我听着听着,就开始反思自己以前那些幼稚的想法,就像突然发现自己以前一直把钻石当成玻璃珠子在玩一样。
而且牟宗三先生在讲座里举的例子也特别有意思。
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从书里硬抠出来的例子,而是特别贴近生活的。
就像他说到文化传承的时候,拿家里的老物件打比方。
他说文化就像家里传下来的老桌子,虽然看起来旧旧的,但是每一道划痕、每一个磨损的地方都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历史。
我一听就明白了,原来文化传承是这么生动、这么具体的东西啊。
不过呢,这讲座也不是一点难度都没有。
有时候牟宗三先生说得太激动,或者可能是那些哲学概念实在是太绕了,我就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就像在高速路上开车,突然旁边的车都加速跑了,我还在慢悠悠地换挡呢。
但是呢,这也不影响我对整个讲座的喜爱。
听完这个讲座,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被开了天眼一样。
看周围的世界都有点不一样了,以前觉得普普通通的事情,现在好像都能从牟宗三先生讲的那些哲学思想里找到新的解释。
比如说看到公园里的老人在下棋,就会想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他们对生活哲学的实践呢?总之呢,这个讲座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理解世界的新大门,让我这个小脑袋瓜开始尝试思考一些以前从来没想过的大问题了。
牟宗三的桑梓情结 阅读答案
牟宗三的桑梓情结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牟宗三的桑梓情结阅读答案牟宗三的桑梓情结杨潜牟宗三是1949年夏秋之间离开大陆去台湾的。
西方二元论世界观的崩落
西⽅⼆元论世界观的崩落今天是清明⼩长假,淡淡然然的,想起了姥姥,美善的灵魂会在天际安息。
然后依然修改⽣活与哲学的稿⼦,依然重复昨天的故事。
感触最深的是⼆元对⽴的⾔说⽅式,修改得有些吃⼒。
不过⼀些思绪还是很隽永的。
就摘录⼀下,读傅伟勋先⽣以及牟宗三先⽣著作中的点滴提及吧。
来说,是对于宇宙⼈⽣傅伟勋先⽣⾔说“西⽅⼆元论世界观的崩落与存在主义的兴起”,其中谈到:所谓世界观,⼀般,其中谈到:所谓世界观,⼀般来体侧⾯,往往融合论理体系化的哲思,⽽在乎着重情意的主体整体所具有的统⼀性的根本理解。
世界观不同于客观的整体所具有的统⼀性的根本理解。
世界观不同于客观的、、论理体系化的哲思,⽽在乎着重情意的主深刻的⽣命体验,宗教信仰,传统⽂化意识以及⽂学艺术的感受,贯通⽽为⼀中对于世界全体的根本见地。
科学主义世界观,表⾯上似乎显⽰纯然客观的,理智的严密的科学观点,但其所以称为⼀套世界观,毕竟背后仍须假定⼀种逾越科学本⾝⽴场的感受⽓氛,多少带点情意⾊彩。
譬如罗素中年以后,好论伦理、教育、社会改造甚⾄耶教信仰批判问题,从他的基本论点可以看出,他个⼈以为这些⼈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的过滤,才能变成真正的问题,这种具有科学主义信仰的观点,乃是属于科学主义的世界观。
当⼀个区域性思想或⽂化,不论其⼤⼩幅度如何,经过了时代的变迁推移,渐渐会酝酿形成⾜以潜在地⽀配该⼀区域宗教家、思想家、社会⼯作者,乃⾄⼀般⼈民根本⽣活态度与⾏动的世界观。
因此,世界观可以说是对于任何国家社会所表现的学术思想、⽣活⽅式、⽣存态度等⽂化⽓氛最具影响潜能的⼀种综合性的体验形态。
西⽅传统的世界观,正与中国单元式或交融形态的世界观互相对⽴,⽽呈现出⼆元论的基调。
西⽅⼈对⾃然⼈事,都有⼆元对⽴的思维倾向,亚⾥⼠多德所创始⽽通⽤两千余年的是⾮对错⼆值对⽴的古典形式逻辑,可为明诸如客体与主体、理想与现实、本体与假相,天启与理性,⼼与物,社会与个⼈,灵魂与⾁体等的对⽴,⼀不过证;证;诸是其荦荦⼤者⽽已。
“良知是呈现”如何可能
熊 十力 一生 之学 术努 力 , 即在 见体 ; 牟 宗三
亦用 三 十年 消 化 其 师 “良知 是 呈 现 ” 之 论 。可
见, 现代新 儒 家尤 其是 “ 十 力学 派 ” 所 论 之 中心
在这 样 的架 构 中 , 熊 十 力 首 先 面 对 的 问 题
就是 如何 说 明 良知 本 体 。他 在 《 原 儒 》中 提 出
既是哲学命题 , 也 是 道 德 实践 的 要 求 。 良知 是 个 “ 实” , 故 其 有 实 践 的 力量 。 良知 是 本 体 , 故 其 能 涵摄 一
切 而为宇宙之 大主 ; 良知又是即本体 即工 夫的, 故其有体 用不二之特性 。 良知又 即生命 , 故其精 进不 已 ,
故 故 不 守 。 通 过 对 “良知是 呈 现 ” 进 行 阐释 , 既 可 以厘 清 熊 十 力 思 想 体 系 中 的 体 用 、 内外 、 本末 关 系, 也 能 展 现 其 关 于本 体 论 、 心 性 论 与 人 生论 的 思 考 。
① ② ③
3 0
牟 宗三 : 《 心体与性体》 上, 上海 : 上海古籍 出版社 , 1 9 9 9年 , 第1 5 3页。 牟 宗三 : 五十 自述》, 《 牟宗三先 生全集》 卷3 2, 台北 : 联经 出版公司 , 2 0 0 3年, 第7 8页。 杨泽波 : 0 “ 心体与性体” 解读》, 上海 : 上 海人 民出版社 , 2 0 1 6年 , 第 5~ 6页。
关键词 : 良知 ; 呈现 ; 本体 ; 工 夫 中图 分 类 号 : B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5 0 1 9 ( 2 0 1 7 ) 0 3 —0 0 3 0— 0 8
合肥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合肥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共9题;共1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A . 窗槛/门槛竭力/碑碣偌大/诺言B . 重听/重要诧异/叱咤忌惮/殚心C . 攒射/积攒蓬蒿/竹篙伺候/伺机D . 殷切/殷红坠落/堕落漠视/蓦然2. (2分) (2017高一上·衡阳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为了一条重要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B . 医生说,有些人一有小病就大量服用抗生素,这不仅会破坏人体的正常苗群,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这种做法实际上抱薪救火。
C .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该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D . 苹果、谷歌等科技公司推出的可穿戴设备,为生活提供了多种可能,如戴上一副眼镜,就可以从现实世界走入惟妙惟肖的虚拟世界3.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 . 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 . 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 . 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4.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有人指出,对李天一几次罚不当罪的处理无形中助长了官二代、富二代对社会现行法律的蔑视。
牟宗三讲座观后感
牟宗三讲座观后感那天去听牟宗三的讲座,就像是被卷入了一场思想的风暴,只不过这风暴不是那种把人吹得晕头转向的狂风,而是那种轻轻撩拨你大脑神经的微风,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刚走进讲座现场,看到牟宗三先生往那台上一站,就感觉有一种学者的气场扑面而来。
那气场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就像是你能从一个老工匠身上看到那种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和熟练,牟先生对自己的学问也是这样,透着一种胸有成竹的劲儿。
牟宗三先生讲的那些哲学思想,一开始我还真有点懵圈。
什么“良知坎陷”之类的概念,就像一群神秘的小怪兽在我眼前晃悠,我看得到它们,但是不太清楚它们到底是怎么个来头。
不过呢,随着先生慢慢深入地讲解,就像是给这些小怪兽逐个贴上了标签,我开始能摸到点门道了。
原来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就藏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只是我们平时没太注意去把它们挖出来。
先生说话的时候不紧不慢,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稳稳地开车,带着我们在思想的道路上溜达。
他时不时举个例子,就像是在路上看到了有意思的风景,指给我们看。
比如说讲到道德和知识的关系的时候,他举了一个古人在困境中做选择的例子,一下子就把那个抽象的关系给具体化了,就像把一团迷雾给吹散了,让我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真相。
我发现听这个讲座就像是在玩一场高难度的解谜游戏。
牟宗三先生给出了一堆线索,这些线索一开始看起来七零八落的,但是当你把它们一点点拼凑起来的时候,一幅宏大的思想画卷就慢慢展开在眼前了。
而且这个过程还特别有趣,每解开一个小谜团,就像是在游戏里升级了一样,心里那叫一个美。
在讲座的过程中,我还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听众。
大家都特别专注,就像一群饿了很久的小动物突然看到了一堆美食,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有的还边听边点头,那脑袋点得就像小鸡啄米似的,估计是跟我一样,在某个瞬间突然被先生的一句话给点醒了。
讲座结束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刚刚从一个神秘的思想宝藏里探险出来。
虽然不敢说把牟宗三先生讲的所有东西都吃透了,但是就像是吃了一顿大餐,虽然有些菜的味道还需要慢慢回味,但肚子里已经是满满的收获了。
关于牟宗三介绍
关于牟宗三介绍牟宗三是被人称之为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是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
牟宗三的思想受熊十力的影响很大,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简介牟宗三(1909年6月12日-1995年4月12日),字离中,生于山东省栖霞县牟家疃,祖籍湖北省公安县。
1927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9年升入哲学系,并于1933年毕业。
1949年往台湾。
1960年往香港,先后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任哲学教授及导师,退休后,定居台北。
1995年4月12日下午三时因器官衰竭逝于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
曾获香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及台湾行政院文化奖。
曾任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他独力翻译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学与孔孟陆王的心学,以中国哲学与康德哲学互相诠解。
牟宗三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巨大贡献。
其许多著作被译成英、韩、德等文字。
主要著作有《逻辑曲范》、《理性的理想主义》、《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28部;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断力之批判》等3部译作。
牟氏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
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学术思想牟宗三为新儒家代表人物,认为现代新儒学的任务为“道统之肯定,即肯定道德宗教之价值,护住孔孟所开辟之人生宇宙之本源。
”他独力翻译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学与孔孟陆王心学,以中国哲学与康德哲学互相诠解。
牟宗三先生,学思精敏而透辟,慧识弘卓而深彻。
他悠悠一生,只做一件事:“反省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以重开中国哲学的途径。
牟宗三的风骨
牟宗三的风骨
程志华
【期刊名称】《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8)002
【摘要】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水准"的哲学家.他在苦苦地追求"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学思历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人格特征.与很多哲学家相同的是,牟宗三对于做学问和做人都有明确的意识.他认为做人与做学问一样均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需要认真的态度.牟宗三的一生规行矩步,儒雅谦逊,儒者风范.但与此同时,他又常常表现出忧怨与孤愤,具有明显的狂者性格.这又是与很多哲学家不同的一面.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一生以"真人"人格为"型范",以真诚、不虚伪为做人标准.这种以"真人"为底子、以儒者风范和狂者性格相结合的人格特征构成了牟宗三的人格风骨.
【总页数】6页(P19-24)
【作者】程志华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哲学系,河北,保定,07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61
【相关文献】
1.牟宗三论“存在与时间”——兼评牟宗三对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之“误置”的“误置” [J], 靳宝
2.圆教与圆善:康德与牟宗三--读牟宗三先生《圆善论》 [J], 罗义俊
3.牟宗三超越存有论驳议--从先秦天论的发展轨迹看牟宗三超越存有论的缺陷 [J], 杨泽波
4.可以超过但不可绕过的牟宗三哲学——读《牟宗三哲学研究:道德的形上学之可能》 [J], 聂民玉;胡素杰
5."风骨"之含混性
——刘勰阐释"风骨"不明之因探析 [J], 余贝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
晋城一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年级四月月考试题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
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人也是如此。
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
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
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
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
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
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
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
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
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
关于通识教育,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
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
”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
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
浅析牟宗三道德形上学的
浅析牟宗三道德形上学的牟宗三(1909-2009)是中国当代思想家,他的思想被称为“道德形上学”。
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许多哲学界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从牟宗三的生平背景、道德形上学的理论主张以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牟宗三的生平背景牟宗三,原名赋兴,字宗三,号方外,浙江省嘉兴市人。
他生于北洋政府时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
在他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美国伍斯特学院的客座教授等职务。
牟宗三早年留学日本,后又赴美国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就读期间,曾师从哲学家唐捐、白先勇,深受新庄学的影响。
回国后,他一直致力于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为中国哲学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理论主张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主要包括三个核心理论:价值哲学、道德形上学和生命哲学。
1. 价值哲学价值哲学是牟宗三主张的哲学思想之一。
他认为,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价值是根植于自然和社会之中的,是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生活的规范。
牟宗三认为,价值是一切事物与人的关系的基础,是一种客观的规范和评价标准。
他主张通过逻辑和经验的结合来解释价值,并强调了价值作为概念的结构和功能。
2. 道德形上学牟宗三提出的道德形上学是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他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形式,是人类行为和活动的规范。
牟宗三指出,道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统摄和引导的功能。
他认为,道德是“我们与他人共同生存和共同发展的必然产物”,道德形上学关注的是人类行为和社会生活的规范性问题。
3. 生命哲学牟宗三的生命哲学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生命是一种原始的存在状态,是一种存在的本原。
牟宗三关注生命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认为生命是一种能动的实体。
他提出了生命哲学的相关概念,探讨了生命与自然、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以上三个核心理论构成了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体系,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良知”的“呈现”与“坎陷”——牟宗三“良知坎陷说”与王阳明“良知本体”的困境及疏解
﹄
与
一是从美的欣趣与想像式的自觉解悟,转入如何为何之架构的思辨 ;以后撰著《逻辑典范》与《认
﹃
识心之批判》,皆顺此线索而发展。二是从外在化提升一步,而内转以正视生命,契入儒圣之学,是
坎
陷
即熊先生启迪振拔之功也。b
﹄
——
1933年,牟偶然目睹了熊十力与冯友兰对“良知”发生争执,二十多年后,牟先生在其《五十自
吾心之良知决定此行为之当否,在实现此行为中,固须一面致此良知,但即在致字上,吾心之 良知亦须决定自己转而为了别。此种转化是良知自己决定坎陷其自己 :此亦是其天理中之一环。坎陷 其自己而为了别以从物。从物始能知物,知物始能宰物。及其可以宰也,它复自坎陷中涌出其自己而 复会物以归己,成为自己之所统与所摄。如是它无不自足,它自足而欣悦其自己。此入虎穴得虎子 之本领也。此方是融摄知识之真实义。在行为宇宙中成就了知识宇宙,而复统摄了知识宇宙。在知 识宇宙中,物暂为外,而心因其是识心,是良知自己决定之坎陷,故亦暂时与物而为二。b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而是“超越的执”,而真正达此圆熟境界者更稀少,且科学知识本不具善恶,而在于使用之人。蒋先
81
——
生此种重道德轻学问的质疑,无疑来自“尊德性”与“道问学”的诘难,而“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冲 ﹃
突实则只发生在“上达”之路,即第一阶段。因为要达到与本体的同一境界,必须“去执”,即不“执”
并达到与“本体”的合一,使得自身生命朗润起来,不再为有限之“物”(欲)所拘;在“下贯”之路,
则从体悟到的“本体”返回到“有限”的自身,还原“物”的完整面貌,将前一阶段为了认识而剥离的
“物”(欲)还给“有限”的人,达到“通体达用”之圆熟境界,此时虽不离“物”(欲),但已不被其所
兰州市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兰州市高二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1. (6分) (2017高三·曲靖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地之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日月更迭,寒暑交替,万物化育,生生不息。
今日异于昨日,明日又将不同,甚至没有任何一刹那不在变动之中。
中国古代的哲人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种可以观察到的变易现象,竭力使自己的日常行为和社会生活规范符合自然变化的规律,于是“天道”成为“人道”的法则。
《周易》在很大程度上是探索如何驾御变化的学说。
《周易》有“经”与“传”两部分。
“经”是最早的资料。
据说那是周文王被拘禁时所作的。
所以,后来有“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经·系辞下》)的说法。
所谓“中古”,即指周文王的时代;所谓“忧患”,即指文王为天下人而忧患。
《周易》的主体是六十四卦。
每一卦皆由六爻组成,爻有阳爻与阴爻之分。
由三爻组成的基本卦有八个,就是: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有一个简单的口诀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碗,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这八卦即是符号,用以代表自然界的八大现象,亦即依序是:天、地、雷、山、火、水、泽、风。
由基本八卦再两两配合,就成为六十四卦了。
每一卦皆有简单扼要的卦辞与爻辞,这些就构成了“经”的部分。
“经”之外,还有“传”,是最早的注释。
“传”有十部分,又名“十翼”(翼为辅助之意),就是: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关于《十翼》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孔子的弟子数代相传的结晶,因为其中屡见“子曰”,并且基本立场是要人进德修业。
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阴鱼的眼睛是白的,而阳鱼的眼睛是黑的,蕴含着“易”的道理。
《周易》的经典思想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绎万物。
这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的,都有两面性。
精读牟宗三全集
王财贵教授高论:精读牟宗三全集,贯通古今、融会中西以成学精读牟宗三全集,贯通古今、融会中西以成学以上的功夫,还只是基本的,最重要的是,还要让他读新儒家的著作。
所谓「新儒家」,就是「当代新儒家」。
中国历史上,儒家有三期发展,第一期是先秦儒家,以孔孟荀为代表,秦汉以后,儒家没落了,魏晋时代是道家的兴起,接著隋唐,佛家兴起,虽然社会上所遵守的还是儒家的礼教,但是知识份子热衷追求的是道家的玄学,以及佛学乃至於禅宗。
一直到宋朝、明朝,才有儒家的再度兴起,是儒家的第二期发展。
自从明朝灭亡,满清入关,中国文化受到军事统治的压迫,大学问毫无精采,只剩训诂的小学问。
所以到了民国初年,才有五四这些读书人,出来讲一些对祖先大不敬,对圣人大不敬的疯话。
其实,当时也不是一面倒,五四运动那一批人,很少数的,大部分的读书人还是尊重孔子,尊重祖先的。
但是那一批人,因为他们用了海外归国的身份,胡适之从美国回来,鲁迅从日本回来,大家看到这些名头,以为就了不起了!还有他们擅於写文章,因为他们从小都读经长大的,他们学问好。
他们的公关也好,报社常用他们的文章,还有当时guomindang政府,支持他们。
於是我们以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学者都叫我们要打倒传统,要全盘西化,其实不然。
所以现在我们把历史还原,我们应该用很公正的心态看待我们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本来应该是中西文化会通,本来应该是中国人的智慧我们要吸收,西方人的智慧我们也要吸收,而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的,如果我们用人性发展的全幅成就来成就他,(哲萱上前提醒先生时间,先生说再讲一下,大家鼓掌)他应该是有能力的。
同样在五四时代,有一位熊十力先生,他一直怀著孤臣孽子的心,要护住中国文化,他有一句话非常动人,说:「誓此身心,奉诸先圣——我发誓用我的身,我的心,就是我整个生命,奉献给先圣先贤,——誓此身心奉诸先圣——胡适之有没有这种心态啊?没有啊!鲁迅有没有这种心态啊?没有啊!所以我们应该尊敬哪一个人,要想一想啊!(鼓掌)所以,由熊十力先生,就开出了当代新儒家的传统,熊十力先生有三个比较有名的弟子,徐复观先生,号称勇者,他很有勇气;唐君毅先生,号称仁者,他很有包容性;牟宗三先生,称为智者,辨析清楚,系统严整。
儒之狂者牟宗三
儒之狂者牟宗三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7年第10期牟宗三是海外“新儒家”中集大成的人物。
然而,在“新儒家”中,牟宗三又最不像儒家,他年轻时常出入风月场,且为人狂傲。
牟宗三一生与胡适、梁漱溟、张君劢、方东美结怨,致半生落寞,但他始终不改“率真”之气。
大师缺乏情感教育1909年,牟宗三生于山东省栖霞县蛇窝泊镇牟家疃村,先世系明太祖洪武年间自湖北公安县迁来,清嘉庆时,牟家第14代传人牟墨林暴富,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财主”,留下牟氏庄园。
牟宗三为牟家第19代传人,但他祖父时家道已衰落,其父牟荫清最初经营一骡马店,后改营纺织,家中经济情况有所好转。
依惯例,老大管家,老二经商,老三读书,而牟宗三正好是老三,所以9岁时被送入乡村私塾。
牟宗三的父亲对子女的未来极感担忧,牟宗三曾说:“我每于寒暑假回家,他便屡述个人之生相、性情给我听。
他的结论是没有一个是有福的,看来都要受苦。
”牟宗三上学晚、情商低,作文甚感吃力,别的同学都爱看小说,他却觉得很难,直到上大学预科时才能读懂《红楼梦》《水浒传》。
牟晚年好友徐复观曾说,牟缺乏美感。
牟宗三,十五六岁时便能背负120斤重的担子走一里多路,他自称“我是一个农家子弟,又生长于一个多兄弟姐妹的家庭,而又天天忙于生活的家庭,只有质而无文的家庭”。
牟宗三一度迷恋吴稚晖的文章,称为“浩瀚生命纵横才气的直接向外膨胀”,一度刻意模仿吴,以至“粗野放荡,几不可收拾”。
暑假回家时,父亲对牟宗三的变化大为震怒,牟宗三辩解说,外面风气即如此,牟父说:即使风气如此,你也不可如此!牟宗三说,父亲的及时教训让他“顿时从漆黑一团的混沌中超拔”出来。
熊十力说他成不了大器1927年,18岁的牟宗三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得到张申府、金岳霖与张东荪三位名师启蒙。
但对牟宗三一生影响最大的,还是23岁时遇到的熊十力。
据牟宗三回忆,1932年春初见熊十力时,“不一会儿看见一位胡须飘飘,面带病容,头戴瓜皮帽,好像一位走方郎中,在寒气瑟缩中,刚解完小手走进来”。
春·苦·悲·觉:牟宗三“情问”三昧
春·苦·悲·觉:牟宗三“情问”三昧作者:秦燕春来源:《读书》2017年第05期《五十自述》于牟宗三系列著述中体量并不惊人,但不影响分量。
尤其对于以“性情之教”安身立命的儒家传统,是书的特殊意义值得反复深玩。
依循牟氏经典表述,“不能通过历史陈迹而直透华族文化生命之源,不得谓能接通华族之慧命。
接不通慧命,不得谓有本之学,其学亦不能大,不得谓为真实之中国人,其为中国人只是偶寄之习气之存在”(《五十自述》,鹅湖出版社一九九○年版,105页)。
牟氏所言治学要旨乃在“立志”“立心”从而“立命”。
“立志”为学之首本,即王学传统。
基于儒家共同而根本的“情本体”关怀,其先更在“立情”,建基要推源到“性气一元”论。
按照传统儒学观点,侧重经验性与人间性的“儒教”适足释读为“情教”。
既然道始于情、礼作于情、文起于情,比起“复性灭情”这类逆向而成的价值趋向,人类德性养成更重要也是更妥当的路径乃是因情、称情、养情之“情教”种种。
“情”要表现(知情者出之),这被视为“道”展开的可能。
道、情两端为亘古大义,道至情达则是,通大道测情性成为圣人所以为圣人的标志。
经由貌似不经而不恭的“情问”之旅深入牟宗三的学术生命境界并非没有理据。
五十之书意味着知命之书,牟氏缘情而成学,基于对生命的敏感而倚重:“西方的学问以‘自然’为首出,以‘理智’把握自然;中国的学问以‘生命’为首出,以‘德性’润泽生命。
”此所以是书能以生命的“春情”开展而经由证苦证悲走向“觉情”。
后者正是使生命之春得以养护滋润的“德性”之得。
文化生命学术生命基始于物理生命自然生命之发展,民族生命基始于个体生命之展开,自然个体的生命之旅始于牟氏童稚之年即“在混沌中长成”时,也可说情始蒙昧春光乍泄时。
在一无知识的乡野儿童,混沌的生命之发硎首先基于自然的秩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元亨利贞,于此建基与之呼应,彼此成全。
牟氏自承不是文学的性格,却不妨碍其能够活泼写出生命“春情”之与中国文学深刻而独到的一番关联:暮春初夏是不容易清醒的。
追忆牟宗三先生阅读理解答案
追忆牟宗三先生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牟宗三出身于山东栖霞大族,家室显赫,但他少小离乡,飘萍不定,抗战时期,牟宗三颠沛流离于西南边陲各地,生活一度困顿窘迫。
B. 1949年,牟宗山在离开大陆前曾去探望恩师熊十力,熊十力考虑到两岸严峻的政治形势建议他留下,牟宗三没有听从,从此师生海峡永隔。
C. 与其他由于历史原因而被阻隔在海峡对岸的大陆人一样,牟宗三也是亲人难见,故土难回,怀念乡土之情萦绕于心,挥之不去。
D. 牟宗三的父亲虽是农家之人,却也常常阅读经典,朗读古文,深受中国文化陶养,这使牟宗三自幼形成了养志立身、择善而从的品性。
E. 两岸关系缓和后,借助《道德理想主义的重逢》等著作在大陆陆续出版发行并产生广泛影响,牟宗三的学术思想终于得以“返乡”。
(2)牟宗三说:“我之得遇熊先生,是我生命中一件大事。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熊十力对牟宗三的人生有哪些重大影响。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为新儒学的一代宗师,牟宗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牟宗三的桑梓情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2)1、有知遇之恩。
熊十力对牟宗三十分器重,向西南联大推荐了他,认为他的悟性见识不凡,是可造之材。
2、引发其学术思想巨变。
大学期间受熊十力影响,牟宗三的学术路径由逻辑学和西方哲学转向了中国哲学。
3、熊十力对牟宗三寄予厚望,使牟宗三潜心于学术,著述甚丰。
张遵骝和牟宗三
龙源期刊网
张遵骝和牟宗三
作者:钱继伟
来源:《读书》2008年第03期
《读书》二○○七年第十期中李大兴在《遥远的琴声》中所纪念的张遵骝先生,在读牟宗
三先生的《五十自述》(台北联经出版二○○三年版)时,发现书中有多处提到。
牟先生这样描述张先生:“遵骝,张文襄公之曾孙,广交游,美风仪,慷慨好义,彬彬有礼。
家国天下之意识特强,好善乐施唯恐不及,恶恶则疾首痛心。
”
书中记有抗战初年,牟氏逃难南岳。
北大、清华亦迁衡山。
牟宗三言自己“应遵骝之介,与诸生相晤谈”。
后,张遵骝又资助牟宗三“由长沙走桂林”。
牟氏在昆明“谋事无成”,赖张遵
骝资助生活费度日近一年。
书中还记述了民国二十八年,张遵骝“返沪一行”,牟宗三“送至车站。
张遵骝“留下七八十元,亦谓若有所需,可向其姑丈相借”,牟宗三则“颔而受之…… 淡然无语而别”。
牟氏自谓抗战之经历,开其“生命之源”。
因缘际会,张遵骝先生与有力焉。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长沙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长沙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元代的戏剧叫元杂剧。
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
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流行于北方。
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璨,名作如云。
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
从艺术的自身发展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
恰恰此时的传统诗文,在经历了唐宋鼎盛与辉煌之后,走向衰微。
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
从社会现实方面看,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只比乞丐高一等,居于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
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
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
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
他们有一个以“书会”为名的行业性组织,加入书会的剧作家,称为“书会先生"。
这些落魄文人在团体内,又合作又竞争,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
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己任。
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
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由“四折一楔”构成。
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做文章讲究起承转合一样。
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这有点类似于后的“序幕”。
元杂剧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形式。
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一个套曲,全套只押一个韵,由扮演男主角的正末或扮演女演员的正旦演唱。
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
觉情与情觉——从《五十自述》见《红楼梦》对牟宗三的生命影响与精神意义
From Cosmic Sentiment to Awakening Consciousness: A Thematic Analysis of Mou Zongsan’s Autobiographical Notes in Light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作者: 秦燕春[1]
作者机构: [1]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100012
出版物刊名: 红楼梦学刊
页码: 103-12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6期
主题词: 牟宗三;红楼梦;《五十自述》;生命学问;情问三昧
摘要:�五十自述》是牟宗三天命之年写下的忧患之书,忧患之旅通过“春·苦·悲·觉”的“情问”之路具体展开。
这一“情问”的结构相当程度即脱胎于《红楼梦》的结构。
这一“情问”历程同样昭露了《红楼梦》自其问世,何以感人至深、风靡至今的深刻原因:“宇宙之大著述”的原型意义,“生命的学问”与“性命的翻转”的永恒回归,是《红楼梦》与《五十自述》共同追求与彰显的精神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有“人贵有自知之明”。其实,这话说着容易,做起来实比登天。对于政治, 牟批评梁之不“透脱”,牟用同一观点对待冯友兰(1895—1990)。牟除了与冯学术上不相合之外,对冯的厌恶还包括牟认为冯有很强烈的政党意识。牟宗三是这样“否”冯的。冯在其《中国哲学史》上说,“良知是个假定”。但熊十力认为,“良知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一“存在”、一“假定”,本是一场学术上的争论,本无什么大碍,且也是学术上的常事。牟却毫不犹豫地站在了熊师一边。认定冯之“良知是一个假定”有问题。就算有问题,这也关什么大不了的事呢——除了“1+1=2”,文、史、哲等哪一种学术没有问题呢?就是在这一问题上,牟便对冯的学术评价一竿子否定,牟宗三说“冯氏的哲学史(其它不必说)全部不相应”。这还不打紧,说学术就说学术吧。牟对冯的厌恶是因冯“后来之投共而无耻”,“良知由假定转而为泯灭,于以见他那一切知识学问全成了黏牙嚼舌之工具”,紧接着牟又说了一句狠话,说冯“毫无灵魂可言”。我们知道,《五十自述》写于1958年,牟当然不会知道后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期)冯先生还大批特批过孔子和孔学呢!无论冯做错做对,在学术之外,不与政治相挂、不与政党相挂,本是牟宗三等辈安身立命的要基。结果呢?骂人之柄却是政治和政党。况且,用“灵魂”来骂人,有些不厚道的。
原题:一句“文化生命”便可以臧否一切吗?——重读牟宗三《五十自述》
一九五八年,五十岁的牟宗三(1909—1995)在台湾出版了他自己的自传《五十自述》。在这册自述里,牟宗三对其他进入北大(1927年)始到重庆抗战时接触到的一些名人(刘案,即今天的时髦用语“国学大师”)一一点评。
先说臧的。牟宗三崇敬的首推熊十力(1885—1968)。关于熊十力,牟宗三只怕中文里没有誉词或媚辞来表达他对自己恩师的崇拜。“生我者父母,教我者熊师,知我者君毅”。一生之中,在个人对牟之影响如地球于宇宙之中,如人子于父母之前。熊师即熊十力,君毅即唐君毅(1907—1978)。牟是这样叙述他与熊十力会面的。在北大三年级(1932年)时,因牟之老师邓高镜引荐,在中央公园处,熊先生头戴瓜皮帽、面带病容但胡须飘飘而至。刚到,熊先生即说:“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其余都是混扯”。对于一个正值心高气功昂的北大青年才俊来说,牟非但没有表现出不快,而是直觉告诉他“这先生不凡,直凭他不客气,凶猛得很”。从此,牟便终身将其视为良师和恩师。在《五十自述》里,有许多赞美熊十力的词汇,现抄录部分,可窥牟之太阳与月亮。
牟宗三何以颐指气使,睥睨天下?在牟看来,是因为牟手持“中国文化生命”的尚方宝剑(唐君毅也持这把尚方宝剑)。事实上,这样一柄尚方宝剑,从《五十自述》来看,不仅大而无当,而且华而不实。在《五十自述》里,除了恩师熊十力、除了良友唐君毅(再算上半个徐复观),加上一个英国人怀悌海,太阳下面,其余诸人诸君,均不懂如何“复兴和改革中国之文化生命”。在这样一句似是而非的口号下面,民国时期的学术界仅牟宗三师、徒、友一二三人,其他都不入牟宗三法眼。由此,顺带说一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降,由港、台移植进大陆且成为众星追捧的“新儒学”,事实上,需要许多方面的厘清。
《五十自述》里还表扬了张申府、金岳霖、张东荪。张申府讲罗素,牟宗三说,张申府的罗素“虽然讲得简单”,“便我对之很有兴趣”。可见张申府授课深入浅出,让人不能忘记。金岳霖虽说兼课,却“给我们讲授他所精思自各的哲学问题正是那时盛极一时的新实在论功底”。校外的张东荪呢?“对于哲学思考非常努力”三位先生的文章都很多,尤其是金岳霖和张东荪,在国内唯一的哲学刊物《哲学评论》上,“几乎每期都有他们的文章”。而张申府则是介绍英国哲学家怀悌海(A.N. Whitehead)新著《历史与真实》的第一人。怀悌海对牟宗三的影响就如熊十力对牟宗三的影响巨深。牟宗三说,“怀氏智慧之妙处”,“是很少有人能领悟的”,怀氏“数学物理的灵魂”,其“美感与直觉”,“不但在中国,就是西方亦如此”。从《五十自述》看,牟读怀氏著作时,正是张申府辈在北大风云际会之时。而金岳霖对牟的数理逻辑的影响不仅在牟北大就读时,在牟离开北大之外,牟宗三对其近现代中国的学人大都持“否”的态度。吴稚辉(1865—1953),早年对牟影响很深的人,但在写《五十自述》时,牟却说自己的“粗野放荡”、“文字荒缪”等都是“全为他所开启”。那么反观。吴之学术当将一无是处了。吴稚辉,作为清末民国名人要人,无论政界学界,褒贬不一,但把自己的过失,归于师辈,显然不是一个学人应有的底线。除此之外,牟否过的人物,还包括清华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的王国维(1877—1927)和梁启超(1873—1929)。牟对王有臧有否。臧的方面,牟称王是“一代国学大师”,其因是“晚年钻研甲骨文、殷周史,于考古学上有贡献”。否的方面,说王“没有进入中国文化生命的底蕴”,又“于西方文化生命的来龙去脉未能抓住其纲要”。不仅如此,牟还批评了王国维自杀一事。牟说,由于王对中国文化生命的途径“皆未能知之确、信之坚”,所以王的自杀算不得壮举,只能是“清末民初留下的学人”之“清客式的典雅”而已。对于王之自杀,殉清也好,厌世也罢,世人见仁见智,都无可厚非。但像牟这样的说法,看似公允,实则是对王之学问和王之学术成就不以为然。大不以为然还有梁启超。虽称梁是“一代的风云人物”,又称在戊戌政变和讨袁风云中,梁具有“恢廓得开的才气”。但牟却说梁的见识“只是时代中横剖面的政治意识”。这一评价,可以说开创了近现代史对梁任公的最低评价。不仅如此,牟还对梁的学术成就给出了更低的评价。其一是,说梁虽然还应算是一位国学大师,但梁的意识则“受满清三百年的影响太深”,因此“他的学问与意识蒙上了一层云翳”。其二是,牟认为梁的学问“接不上中国的学统”,因为“他通不了中国文化生命的底蕴”,以至“三代汉唐宋明儒的大业,他根本接不上”!而且,“他自己的生命的途径,中国文化生命的途径,他根本无所知”。所以,牟说梁的《历史研究法》(刘案,应为《中国历史研究法》,1922年初版)是“一部清浅而庸俗的”著作。如果说,牟宗三对王国维还算了客气的话,到了梁启超这里,牟宗三便认为梁启超无论政治,还是学术,都不值得尊敬。不过,近现史证明,梁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与《清代学术概论》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学术界的扛鼎之作。梁此两书的筚路蓝缕,显然不是牟的“清浅而庸俗”可以指控的。
不过,由于学理、也由于政见,抑或由于交友的误会或个性,牟宗三对同辈学人或前辈学人,不怎么样的、瞧不起的、痛骂的,甚至割袍的,不在少数。
梁漱溟(1893—1988),与牟恩师熊十力同辈且是好友。但牟对梁的印象不怎么好。其一,牟看不惯梁之自负与狂傲,牟听说梁说过“吾不能死,吾若死,历史必倒转,尚有若干书,当世无人能写”(这与其熊师之“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其余都有是混扯”,不是同出一辙吗?),熊认为梁此谓“发疯”,于是牟便亦步亦趋。其二,不满梁介入政治过深,所以牟宗三便说,“吾虽敬佩其人”,但“不相契”。牟还从学理层面对梁“只观表面事业,不足以知其底蕴”;以及“契入有余,透脱不足”,不以为是。事实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人哪个谦虚了?其实,像这类“狂妄”的话,岂止熊、梁二人说过!牟宗三也说过,“我需要骄傲,骄傲是人格之防线” ——这样的态势,是不是就是当下学界和新闻界甚赞的“民国范”呢?牟宗三还说过:“那时我的气太盛,任何人我都不让:中年人、老年人的昏庸无聊,我尤其憎恶”。与张君励(1887—1969)的交友和交恶上便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来,牟、张二人同属熊十力先生门下,且同一社团(刘案,国社党)。张在昆明联大时约牟前往,牟应约而至。没想到张因事没能亲自前往“迎驾”,而是托其秘书持大函前来支会。结果,牟见后“勃然大怒”,并“立即将书拆碎,掷于地而骂之”。骂的是些什么话呢,牟宗三自己写道:“昏聩无聊之匹夫,犹欲以貌似昏聩掩其无诚而愚弄人耶?”在今天看来,没来亲自迎接,也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事,结果呢,牟却大骂。从《五十自述》中,可以看到当时牟宗三之气急败坏的样子。遥想当年祖师爷孔夫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丧家犬一般,也没见祖师爷这样情状的。
自以为是自性情和真生命的牟宗三,在遇熊师之时,“我当时好像直从熊先生的狮子吼里得到一个当头棒喝”。接着牟说,清三百年以来,“人们的心思不复知的向上一机”,因熊先生所著的《新唯识论》和《新理学》,“由熊先生的霹雳一声,直复活了中国的学脉”。因熊先生不“趋势”、不“随风气”、不“笑脸相应”,而是高标学人品格矣!牟宗三对熊十力先生的赞美之辞接着说,“熊师那原始生命之光辉与风姿,家国天下族类之感之强烈,实开吾生命之源而永有所向往而不至退堕之重大缘由”;“吾于此实体会了慧命之相续”,“熊师之生命即一有光辉之慧命”;“当今之世,唯彼一人能直通黄帝尧舜以来之大生命而不隔”;“此大生命是民族生命与文化生命之合一。他是直顶著华族文化生命之观念方向所开辟的人生宇宙之本源而抒发其义理与情感。他的学问直下是人生的,同时也是宇宙的”。牟宗三进一步说道,“惟大开大合者,能通华族慧命而不隔。在以往孔孟能之,王船山能之,在今日,则熊师能之”。后来在重庆,熊十力向人推荐牟宗三:“宗三出自北大,北大自有哲学系以来,唯此一人为可造”!师徒二人,投桃报李,可谓空前绝后。
“知我者君毅”之君毅又是何种姿态呢?首先,牟宗三认为,除熊十力先生外,对牟一生中另一个“最大的缘会”便是“遇见了唐君毅先生”。在牟看来,君毅“是谈学问与性情最相契的一位朋友”。君毅“是一个哲学家的气质,有玄思的心力”,“这是我从来所未遇到的”。这主要是唐君毅对牟宗三的德国哲学思想和精神的真正开启(其实在此之前,牟已经很深地接触过了康德的哲学)。牟说,“吾对于精神哲学的契入,君毅兄启我最多”,“因这他自始即是黑(刘案,即黑格尔)氏的”。紧接着,牟把唐君毅与其恩师熊十力相提并论,牟说,“熊师所给我的是向上开辟的文化生命之源”,而君毅兄却补了“精神发展的事”和“生命表现的事”。因为在牟看来,“环观海内,无有真能了解黑氏学者,惟有君毅兄能之”。牟宗三便指出,“此其对于中国学术文化之所以有大功也”。
《五十自述》谈及徐复观(1903—1982)的文字不多。在八十年代后期到整个九十年代,以至到了二十一新世纪开端时,大陆思想界和学术界倡导所谓“国学复兴”等辈拾台、港(还包括新加坡和美国学界)牙慧,认为新儒学的复兴主要源于唐、牟、复三人。也就是,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三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以其学术影响着宋儒明清以来改变了的华人学术界和思想界。牟宗三谈唐君毅的文字很多,谈徐复观的仅是这么几句。一句是,到了台湾后,“友人徐复观先生倡办《民主评论》”,这一刊物与牟之主办刊物《历史与文化》遥相呼应,成为台湾学术界思想界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句是,“同时与唐君毅先生、徐复观先生皆有空前之阐发”。牟、唐、徐共同阐发的些什么呢?按照牟之所说,即阐发“华族文化生命之本性、发展、缺点,以及今日所当是之形态”,从而共同去“决定民族生命脉之途径”。如牟所说,可观担当起复兴华族(大陆这厢称汉族和汉文化)的重大历史责任,非牟、唐、徐三人而已——这不仅会吓倒中断了三、四十年儒学研究的大陆学界,恐怕也会吓倒华文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