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的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科学和哲学
科学是描述行的,哲学是理由的。
科学将是什么,哲学讲为什么。
19讲-1讲-005
2.人的有限性
认识组合体。一个Form(形式),一个matter(材料)。
上帝是Form,pure form,没有matter.
人正是因为有了matter,才有感性存在的可能性。他的love,will,understanding,spirt,都是在感性的表达。
这是形而上学的必然性,他不是逻辑的必然性。逻辑的必然性是属于form 的。
人受到matter的限制,也受到环境的限制。是双重的限制。
人的精神只有在此限制中才能表达出来。真理必须通过限制才能表现。
19讲-1讲-007-009
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精神的表现,他有历史的必然性,他不是逻辑的必然,也不是机械的因果,它是历史的必然,历史的必然都是辩证的必然。
讲历史一定要道德的判断和历史判断二者都讲。【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19讲-1讲-011-013
做学问的最终境界在于获得人的自由和幸福。
所以,首先必须承认人是有精神的。精神是可以和肉体和外境的限制进行周旋的,他一定是主动的,活泼的。这就是唯心主义,就是形而上学。
如果学问带来的结果都是唯物的制约,让人垂头丧气,处处碰壁,他不是好的学问。
如果学问,不能给人带来心理的甜美、宁静和收获。他也不是好的学问。
学问终究是人做的,人终究也是要把学问做成有利于人的,这才行。
所以,中国哲学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关注人的幸福选择。
3.中国哲学的兴趣—道德
中国人重德行。关注如何调节生命,如何运转生命,安顿生命。而不是自然。
自然不是尽其在我的,也不是操之在我的。
德行是操之在我的。
康德的话说,实践理性优先。人应该追求一致的自律而不是他律。
把生命转换成心里学,心理学转变成生理学,生理学转换成物理学。这是以科学为唯一标准的泛科学主义。
19讲-1讲-014-015
4.真理的种类
科学的真理有经验科学的真理,如物理,化学。也有形式科学的真理,如数学,逻辑学。
科学的真理是外延的真理。都符合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外延性原则,而是原子性原则。
外延性原则是指,不需要主观介入,可以客观断定的真理。
原子性原则是指,它可以证明其他道理,而不需要其他道理来证明。
逻辑实征论者,对非科学命题都不感兴趣。
但没有认知异议的是不是一定没有意义?
逻辑实征论者说形而上学就是概念的诗歌,满足情感。没有真实的意义。
19讲 2讲-020
诗人做一首诗的时候,当下那个特殊情感是独一无二的,过往没有,以后也没有。但当这首诗,这个感情呈现出来的时候,是真实的,可以打动千千万万的人。这是客观的表现。
19讲 2讲-025
科学的语言是真理;文学语言是情感,道儒佛的语言是道。道不是感情,是理性。是一种启发性语言。
19讲 2讲-026
现代人有科学,有感情。没有道,所以就盲爽发科,结果使人成为动物。从而,没有了罪恶感,不问道上的是非,只问技术上是否可行。
因此,现在社会使人倒退的和动物一样。没有了罪恶感。
19讲 2讲-027
把人当目的来看,而不是当工具来看。就是恢复人的主体性。康德说这是实践理性。这是生命的学问,耶稣说过“我就是生命,我就真理,我就是道路”的那个生命。
19讲 2讲-029
外延真理是抽象的。内容真理是具体的。这个具体的普遍性就是真理,它不是个时间。不是occurrence,不是happening,不是event。
仁是恻隐之心,是具体的,是普遍的。“具体的普遍”是黑格尔说的。“普遍都是抽象的”是亚里士多德说的。
强度的真理是内容真理。广度的真理,是科学真理。
科学的真理,一现永现,一成永成。
19讲 2讲-032
中观论:观空,观假,观中。
观空是小乘。只看抽象性。
观假,是菩萨。从空开假。假是假名法,是如梦如幻的法。
佛是观中,空假圆融。
19讲 2讲-033
学开车和打乒乓球,到不了那个水平,讲也听不懂。到了那个水平,不用讲早晚也能悟出道理来。科学的重大发现也是如此。他并没有什么科学规则在里面,可以推导出来。
科学是辩证的结束。辩证是科学的结束。二者是阴阳的相生相克关系。
辩证就是系统中系统生成的那个偶然作用。一旦生成不可返回来说,先有谁,后有谁。而是相互作用。而系统生成的那个偶然点就是生命科学的智慧所在。
5.心、理、气,德和才
儒家兼容立项与现实两面。
理想方面肯定人人可以成圣,主张性善。这就是“理“。
“气”是才情、个性。人人不同。有先天性。有所谓的“天才”。
心,要修炼,去浊气,现清气。回归于理。
这不光是有“逻辑上的可能性”也有“现实上的可能性”。
19讲 12讲-213
大贤以上不论才。
才和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9讲 12讲-214
一个软件有其本意的完整设计和最好性能发挥。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它可能配置在低性能环境下,配置在复杂业务环境下。所以,其运行效能表现和运行环境相关。但不能说软件不同环境下,软件是不同的。
打牌不同于下棋,因为每轮次的发牌是不同的,上下家、对家是不同的。
一个人打牌的能力是相同的。但每次打牌的结果不会相同。这不是说人在变化,而是牌在变化。人生也是如此,起点不同,命运机缘不同。
缘起性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西方是为了“实有”而奋斗;佛是为了去掉“实有”而奋斗。
19讲 12讲-218
不增不减。有增益就是增,就会执着实有而奋斗,是常见。认为一无所有是减损见。是断见。都不是中道。
佛教用涅槃寂静来说常,“常乐我净”是大乘佛教中涅槃法身的境界。
这是一个“无我相之我”。唯如此,保住了万法的存在。
19讲 12讲-220
讲不透就在这地方,究竟什么是中道?什么是不增不减?
世俗所谓的人是因缘和合的肉身,不能有片刻的停留。因为有念起。念是真我发起的,并不受后天的支配。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来,就是这样。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冒出来。然后想抓还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