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技进步3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技进步3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着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业科技发展迅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07年粮食单产比1978年增长86.6%,肉蛋奶总产是1978年的6.1倍,水产品总产量是1978年的31.4倍。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9%,比1978年的27%提高了22个百分点。

一、30年来我省农业科技主要成就

(一)农业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多项技术填补了国空白。我省在世界上首先将离子束注入技术引进农作物育种领域,先后育出一批水稻、小麦的新品种和甘薯、玉米新品系,同时在棉花、烟草诱变育种上也获得一批新品系。三系杂交稻协青早A的选育和应用,确立了在全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中的地位;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省的两系杂交粳稻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IS的选育与应用研究,被公认为国最好的光敏不育系之一。低芥酸油菜新品种“410”、皖油九号分别是我省第一个培育的低芥酸常规品种和杂交新组合。河蟹繁殖的人工半咸水及其工业化育苗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皖系粗毛型长毛兔选育与生产推广更是畜牧业的骄傲。丰原集团利用玉米粉发酵生产柠檬酸新工艺发明专利,让企业成为全球柠檬酸产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王者,这项技术1995年

问世后,当年就投入生产,使柠檬酸每吨整体生产成本下降了1500元,柠檬酸产品产量8年增长了80倍左右。

近年来,农业科技更是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省农科院作物所和市农科所共同完成的“杂交夏大豆创制及其特性研究”,利用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选育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实现“三系”配套,选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杂交夏大豆品种“杂优豆1号”。省农科院主持的《甘蓝型油菜隐形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选育及制种方法》,获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攻克了农药控制释放技术。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控失化肥技术研究,目前处于国领先地位。

(二)农业科技成果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农作物重点推广了丰两优1号、新两优6号、两优6326、马场2号、皖麦38、皖麦50、农大108、皖薯3、6号、皖棉26、27号、滁油2号、皖油25、27号、皖花3号、皖椒1、4、8号、皖红1号、皖粉1、2、3、4号、皖茄1号等上百个新品种,使我省农作物良种率达95%以上;养殖业主要推广了霍寿黑猪、定远瘦肉猪、皖南花猪、约克夏、杜洛克、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夏洛来、江淮1号、皖南三黄鸡、皖西白鹅、麻鸭、皖系粗毛型长毛兔、斑点叉尾鮰、黄颡鱼、中华绒鳌蟹等,使我省畜牧、渔业良种普及率分别达89%、80%。二是着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了技术普及率。种植业

推广的主要技术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中低产田改造、免少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化学调控、农膜保护性栽培、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油菜育苗移栽等;养殖业方面主要是:疫病防控、胚胎移殖、氨化饲料、网箱养殖、无公害养殖等。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省每年推广的新技术近2亿亩次。三是技术集成与应用,提高了农业技术系统的有效性。主要开展了跨专业、多学科的技术集成与推广,如粮食高产攻关、吨粮田、丰收计划、玉米振兴计划、油菜创高产活动、畜牧富民工程、水产富民工程、渔业三进工程等。尤其是2005年来开展的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更是成效突出。小麦高产攻关主推优良品种、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四项关键技术;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则加快主体技术集成与推广,重点是形成以增加穗数、推广现代栽培技术(旱育秧、抛秧、免耕)、推广统防统治、推广配方施肥和推广机械化作业为主的“一增四推”五项关键技术的优化配套,形成简化和物化集成技术。正是这些综合性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整合了各方力量和优势,充分发挥了“1+1>2”的效应。

(三)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有了长足发展,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改革开发初期,我省努力抓好职业教育工作,全省发展了、、等农业中专学校,使农业职业学校达到11所,专业也由一产发展到一、二、三产和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到2000年,累计培育农

业中专人才2.6万人。1995年以后,加大农民培训工作力度,实施了绿色证书、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培训工程,现已有1000多所各类职业学校、培训学校,以及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园、农业科技企业等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宣传普及等活动,培养农业人才,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全省每年培训农民1300多万人次。2002年始,全省开展农民创业带头人培育工作,已培养农民创业带头人10万多人,其中县以上培育5万多名,有4万多人发展成为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法人。农民创业带头人涵盖了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营销、科技服务、劳务中介等一、二、三产业,带动1200多万农民创业致富,年增加收入100多亿元。 2004年实施的工程转移培训,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已累计培训120多万人,转移非农领域就业110余万人。1999年以来,全省有92个县、3155个村开展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育专业农民12.62万人,培训专业农民129.98万人次,2007年全省960个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村人均收入3892.2元,比培训前提高481.12元,人均增长12.36%,比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高出355.9元。

二、30年来我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措施

(一)建创新平台,夯实农业科研基础。1978年,以国家《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为指导,我省启动了农业领域多个重点项目建设,为以后的农业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适时制定了《省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保障。在硬件建设方面,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国家茶树育种分中心、茶叶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棉花育种分中心、农业部优势农作物创新中心、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监督检测中心、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等陆续建立,加强了农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二)抓科技示,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多形式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998年在全省开展农业科技示园区建设,各地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科技支撑、中介服务、农民受益”的园区建设原则,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建设各类园区260多个,其中省级园区29个,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科研、推广、示”一体化发展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超级稻自2000年在我省开始推广,建立了由“主导品种+主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