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经典之作-经济地理学(第三版)PPT 李小建 主编
经济地理学(第三版) 第一章 绪论
(二)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2)部门统计学派:以费根(Y. K. Feegen)和康斯坦丁
诺夫(O. A. Konstantinov)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的配置。
出于计划体制的背景,他们所主张的观点强化了政府的 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
图1-5 地理学学科划分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配置才能满足人类需要等问题。 经济地理学试图寻求经济活动的区位和空间组织的一般 规律。而这种空间分异规律形成的关键是经济规律的作用。 掌握经济学相关知识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反过来,考虑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于经济学的资源有效 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
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 分支。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地理学以某区域(如深圳、广东、中国、东亚) 为单位,研究其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空间关系及其与 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等。是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的分支。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 以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为对象,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
球企业区位。 20 世纪60 年代初开始的公司(企业)地理的概念,关注
企业内部不同组分空间结构。 (三)研究方法论的变化
规范性分析(如区位论)→实证主义分析(如计量方法) → 行为主义分析→结构主义分析→多维转向(文化转向、制 度转向、关系转向等)。
图1-3 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对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具 重要影响。要学好经济地理学,应该具有相关自然科学(自 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应 了解一些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关联的理论。
经济地理学讲义ppt文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相关概念 自然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 人口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 环境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 场所的可进入性与经济活动区位
第一)决定人类活动场所位臵的各种因 素和关系的总和。它是一个抽象概念,与地理位 臵有所不同(但有时被人们混用)。地理位臵是 指空间点的具体位臵,它包括方位与距离的含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区位因子(Location factors):影响区 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或要素,也是衡量区位 条件优劣的指标。如
工业区位因子可包括:
• 经济因子:成本因子与收入因子(主要包括能源、 资源、资本、劳动力、市场、运输、基础设施条件、 环境成本、税制等)收入与成本的差最大的的区 位——最大利益区位。 还包括一些非经济因子
•
第一节
三. 区位条件:
经济活动区位的相关概念
与特定位臵相联系的人类活动所需的支持条件,或某一空间位臵上,各 种区位因子的集合,包含地理位臵的含意(有时与区位的概念混用)。 人类生存与经济活动场所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条件好坏。
1、不同的区位主体所要求的区位(条件)各不相同,例如:
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 工厂厂址的区位选择; 港口的区位选择; 大学校址区位选择; 可以是由本地区自身的变化引起 可以是由其它地区的变化引起 政府的政策也能起到改变区位条件的作用
①
第一节
公式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R=(P-C-Kt)Q
对于同种作物当t不变时,可令PK=P-Kt,PK是 离城市距离为K的地方的农产品价格,离城市 越远,价格越低。而此时的土地收益为 R=(PK-Cj)Q,Cj为采用耕作制度j时的生 产成本。产量较高的耕作制度成本也较高。 当K变大时,PK就会下降,较高成本的Cj就会 由较低成本的耕作制度Ci所取代。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
16
五 经济活动与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分析p33
1 区位和位置的影响因素
区位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位置是一个地理学概念,两者均是体现和 反映事物的所在地。经济学从利润角度出发,对区位进行了深入研 究,地理学相对落后,位置概念没有形成深刻的系统理论。
2 区位因子:
运费因子-—距离、运输方式
成本因子--
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土壤学系统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数理地理学地图遥感计量数字地理等等ptp课件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通论经济地理学理论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各国经济地理学省区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物流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公司跨国联合公司企业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提法五花八门其实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在生产或经济的空间差异及与环境的关系几个问题上做文章
前苏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任何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必需要由 地理学家担任。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征。
.
15
(二)与相关(邻)科学的关系
1.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是地理科学中的第三级分类, 是属于人文地理学中一个最重要的部门,得到特别重视和重点发展。
2.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理论认识基础(要深) 3.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理论实践根据(要好) 4.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技术实践手段(要懂) 5.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
②综合性任何空间尺度上的人类经济活动,都是人类与人类生存环 境系统(自然环境系统与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受 到诸多自然因子和社会因子的共同作用和制约,因此是一个开放性 的巨系统,是一个极端复杂的有机的生命体,只一个因子的作用被 忽略或考虑不周都会产生不良的耦合作用反馈。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精品课件).ppt
择;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020年6月27日11时32分
经济地理学 9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区位条件是区位所具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 区位条件是对于场所和区位主体而言,场所不 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不同;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
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本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
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的学科。
➢研究对象: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
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020年6月27日11时32分
经济地理学 4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二、学科体系
经济地理学 15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 就远距离递减定价(C),端点是最佳区位。
/
60 总运输费用
50
· · 运 40
· · · 费
30
从B开始 的运费
· · 美
分
20
· · 10
从A开始 的运费
A
B
0 16 32 48 64 80 96 (96)(80)(64)(48)(32)(16)(0)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 济
商业
地
租
住宅
$
工业
/
距离
城市经济地租及其土地分化
2020年6月27日11时32分
经济地理学 13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学绪论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 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 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 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全书 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 32650 字。共 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 4篇。
《禹贡》是《尚书》(一作《书经》,简称 《书》)中的一篇。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 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 《禹 贡》所说的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 豫、梁、雍。
作用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大致可分为: 史志描述 商业地理研究 经济地理学研究
史志描述
国内的《山海经》 《禹贡》 《五藏山经》 希腊的《地理学》 春秋战国以后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主编
的《汉书》中包括《地理志》和《食货志》 《宋史》和《明史》编写时,所列食货志
第十一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第一节 汽车工业 第二节 电子工业 第三节 服务业
第十二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第一节 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第二节 全球化与当地化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三章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
源的利用,以及世界经济的
版(1994)
分布和扩张。
马西(D.Massey),《劳动空
8.经济空间是经济的社会
间分工:社会结构和生产地理》
关系差异和相互关联的产物。 第二版(1995)
归纳总结:
1.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 动的空间方面;
《经济地理学》课后答案 李小建版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
4 、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区位主体 : 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 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 、 文化活动 、 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
区位理论 : 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则。
区位条件: 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40页)
第一章 绪论
1 、概念题
《货殖列传》: 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 》 : 由 1889 年苏格兰学者 奇泽姆 ( G . G . Chisholm ) 出版 , 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 ,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 ,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4 )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 经济环境等 。 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 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且资源有限 , 研究两者关系具更为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电子版)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目录•内容提要•序•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 20 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二、 20 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研究对象•二、学科体系•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三、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一、本书编写指导思想•二、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三、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二、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三、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四、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二、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三、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四、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交通要素及其内涵•二、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三、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分析•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五、理论与现实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一、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五、理论与现实•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二、胡佛的区位理论•三、区位的相互依存学派•四、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五、艾萨德的区位指向理论•六、格林哈特的工厂区位理论•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二、普雷德的行为矩阵•第四章中心地理论•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二、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四、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五、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第二节廖什的中心地理论•一、廖什的中心地系统•二、廖什理论与克里斯塔勒理论的差异•第三节中心地理论的发展•一、贝利和加里森的中心地模型•二、中心地的等级性•三、中心地系统的变化•四、人口密度与中心地•第四节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一、在集市研究上的应用•二、在国土规划与整治中的应用•三、在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应用•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第一节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一、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二、企业的空间扩张•第二节企业空间演变模式•一、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三、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四、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五、模式比较及在中国应用•第三节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一、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二、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一、跨国直接投资原因•二、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三、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第二节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二、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第三节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背景•二、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三、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第二篇经济活动区域分析•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第一节区域经济结构•一、区域产业分类•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第二节区域空间结构•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二、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四、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第三节城市与区域关系•一、城市的一般特征•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约束•三、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第四节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一、农村工业化的特征•二、农村工业化对农区发展的作用•第五节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一、技术与技术创新•二、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三、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第二节经济地域综合体•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建设与管理•四、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第三节经济区与经济区划•一、经济区•二、经济区划•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一、赫希曼的极化 - 涓滴效应学说•二、梯度推移学说•三、中心 - 外围理论•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第二节区际联系•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二、区域分工理论•三、区域合作理论•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一、区域经济差异概述•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三篇经济活动全球化•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第一节发展历史•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三、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一、技术进步•二、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三、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四、国际经济协调•第三节经济活动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一、世界贸易不断扩大、世界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二、经济全球化发展地域差异明显•三、国际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四、经济全球化呈现多极化趋势•第四节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一、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全球化发展•二、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三、国际资源交流参与各方可获利性将克服国家间利益分配上的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四、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第十一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第一节车工业•一、汽车及汽车工业•二、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及布局变化•第二节电子工业•一、生产格局的全球化•二、消费市场的全球化•三、技术、资本、劳动力、交通是重要区位因子•第三节服务业•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二、现代服务业特征•三、邮电通信业及其布局•四、国际服务贸易及其布局•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第一节新的国际分工格局•第二节全球化与当地化•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一、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二、不同地区全球化效益的差异•三、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独立的关系•四、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对策•五、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启示•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节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一、企业问卷调查及定量分析•二、企业案例调查及定性分析•第二节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一、区域经济地理条件评价方法•二、区域人口、就业和经济活动模型分析•三、项目评估与方案优选•第三节经济地理信息系统•一、地理信息系统(GIS)•二、经济地理信息系统•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第一节新产业区研究•一、新产业区概念由来•二、新产业区研究的主要问题•三、研究新产业区的意义•第二节经济活动地理研究的社会化•一、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二、福利地理学( Welfare Geography )研究•第三节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一、新贸易理论( new trade theory )•二、对经济地理学传统的看法•三、克鲁格曼空间经济模型•四、克鲁格曼经济地理研究的特点前言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课后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 文化转向” 。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第三版)第一章绪论
(二)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2)部门统计学派:以费根(Y. K. Feegen)和康斯坦丁
诺夫(O. A. Konstantinov)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的配置。
出于计划体制的背景,他们所主张的观点强化了政府的 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
资料来源:李小建,2015.
(三)经济地理学 1. 概念的提出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M. F. Lomonosov)在他
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2. 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W. Götz)在《柏林地理
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二、20世纪来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二、20世纪来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一)史志描述 1. 时期:17世纪以前 2. 特点 (1)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2)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3)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 代表性著作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
1. 关于经济地理研究对象观点的发展: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在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上的观点
传入我国,并形成相应的争论。 ➢ 60和7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工作者根据本身的实践体会,
运用毛泽东的“矛盾论”思想方法,来揭示经济地理学研 究对象的基本矛盾问题。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美国、日本学者的观点被引入 我国经济地理学术界。
葡萄牙的航海船队首先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并开辟 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线,通过新航路,垄断了 欧洲对东亚、南亚的贸易,成为海上强国。西班牙也极力支 持海外扩张,支持哥伦布的海上航行,最终发现新大陆(即 美洲),成为继葡萄牙后的又一海上强国。新航路的开辟又 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和贸易据点 开始建立。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知识脉络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韦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分类 经济类因子(成本因子和收入因子) 非经济类因子(决策者、政策法规、社会文化„)
3.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 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 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
6
MADE BY CS
地信二班 非同一般
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 ..农场主选择生产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 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自然特性:土地利用的可能性 经济区位:土地地利用 的可行性 参与方式:劳动对象;作 业空间或活动场所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 区位的影响 (一) 分类 初级原料与加工原料; (二)影响机制 原材料的运费、可运性、 可替代性、使用价值(产 品成本中的比重); 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开采成本的差异; (三) 影响机制的变化(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三) 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 1.基本原理 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是生产易于腐烂或 必须新鲜消费的产品;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 物;在城市的周围空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 2.杜能圈结构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 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1)自由式农业—距市场最近,生产易腐、难运的产 品,集约化程度高,如花卉、草莓、蔬菜、鲜奶等。 (2)林业区—内层生产供城市用的薪炭木材;外层生产建筑用材。 (3)轮作式农业——六年一轮回,没有休闲地 (4)谷草式农业——七年一轮回,有休闲地,生产较粗放 (5)三圃式农业——三年一轮回,休闲地增加,生产更粗放 (6)畜牧业圈——距城市远,运费高,生产不易腐烂或直接养活畜,谷物只能自给。以外 则为无人荒地。 (重要)结论——随着离市场距离增加,土地利用由耕作地向畜牧地、荒地过渡;集约程度 逐步降低;谷物比重逐步减少,休闲地随之增加。 例如:举例说明上海周边地区的„„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
着重研究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的 国际公司的组织地域分布。 5、研究思维方法和手段的变化
20世纪60代的计量革命形成了新的经济学科,70-80年代的 行为理论、90年代的文化因素理论以及亚文化理论对传统的经 济学的“经济人”假说的挑战。70年代至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城市经济发展周期与实质的解说。
经济区位又分为: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商业区位(市场区 位),交通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位置。
11
(三)、根据大小范围 1、大区位(大位置) 上海位于中国东部地带的中部,是长江与东部沿海的T
字型交汇处,是整个中国对外交流的门户。其辐射区包括 了整个中国。·
2、中区位(中位置) 上海位于长江下游三角洲与太湖流域地带,长江
4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p7)
主要认为是研究生产、销售、市场与消费等经济或活动的空间 布局 (二)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主要认为是研究经济区划、生产配置,以及自然条件与资源 禀赋。
(三)中国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主要认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布局、区位、空间组织结构,以
三、区位的类型
(一)、根据绝对性与相对性
1、绝对区位与相对区位
2、相对区位的重要性
10
相对区位更为重要,因为地域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某种具有 相对区位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区位条件可以促成某些特殊的 发展。比如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往往都有其特殊的相对区位 优势。
区位的相对性与可变性
(二)、根据产业与活动职能 1、经济区位 2、政治区位 3、军事区位 4、文化区位
7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章 绪论
2019/12/11
39
公元9世纪之后,地方志开始盛行, 积累了大量的经济地理资料。
2019/12/11
40
国外的经济地理研究
公元前后: 古希腊历史与地理学家斯特拉波 著《地理学》17卷
记述了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些 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包括 了物产、风俗习惯等。
2019/12/11
41
公元9世纪:阿拉伯世界出现了地方志,记述 地中海和西方各地的物产、商业及交通情 况。
和世界尺度上的经济活动区位。研究
生产、交换和销售货物及服务在地球
表面的空间差异。
2019/12/11
4
THE GLOBAL ECONOMY: Resource Use, Locational Choic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1993 By B. Berry, E. C. Conkling & D. M. Day
经及其发展, 以及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滥用。
2019/12/11
5
(二) 前苏联学者看法
(1)区域学派 代表人物:巴朗斯基、科洛索夫斯基和萨乌
什金。 学术观点: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生产综
合体或经济区。研究其形成过程、功能、内部结 构、空间形成、内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发展的途 径和地理配置规律。
2019/12/11
37
公元前2-1世纪(西汉时期):
《史记》 “货殖列传” 章 作者:史学家司马迁
记述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 区的人口、物产、贸易和城市。
2019/12/11
38
公元1世纪(东汉时期):
《汉书》”地理志”、“食货志” 作者:史学家班固
对汉朝各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作了 较详细地记载,包括户口、物产、城 镇、赋役、仓储、采矿、市场等。
经济地理学 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绪论一、二十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经济地理学。
二、二十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1问答1,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20世纪,经济地理学与地理学其他分支一样,发展十分迅速,成果大量涌现。
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20世纪上半叶,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使研究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位企业的微观分析。
二战后,开始对区域的整体研究,更多考虑外部经济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关注区域间的发展问题,研究尺度从区域内转向区域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
近20年来,经济活动日益朝全球化发展。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战后以来,企业组织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20世纪前期,规范性分析。
60年代,实证主义分析。
60年代末,行为学派。
60年代末以来,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结构主义地理学。
90年代以来,开始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文化转向。
三、研究对象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四、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5点:(02论述2,试述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04简答6,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
)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20时间地理学的发展,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基础理论。
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全球与地方的联系。
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我国历史悠久,各地经济发展、地理背景有很大差异。
4、区域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决策中,公平和效率是重要的理论依据。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企业发展直接影响区域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管理等对区域发展产生间接影响。
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论—跨国公司区位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一、区位区位:只要指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包含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经济地理学课堂笔记--李小建版.
经济地理学课堂笔记--李小建版.第一章绪论预备知识: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其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地理学可划分为通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应用地理学。
这三个分支学科各又包括一系列次一级的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地理学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地理学:通论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含部门自然地理、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学(含人文地理学概论、部门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含区域自然地理、区域人文地理)应用地理学(地图、遥感、 GIS、地理规划学、地理管理学)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一、研究对象(一)欧美学者观点多数欧美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1、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问题;2、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如工农业)、交换(商业)、消费(服务业、旅游)等各相关部分;3、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4、这种研究包括各种尺度,从小区域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一)通论经济地理学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
它把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
如关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等等。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的分支。
记述阶段的经济地理,多以区域经济地理的形式出现。
区域经济地理学以地域范畴明确的区域为单位,研究其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地域生产综合体与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地域分工以及与其它区域的关系等。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为单位,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
莆田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 2010.08
参考书
[1] 李小建编,《经济地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胡兆量等著,《经济地理学导论》,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7 [3] 杨吾扬,梁进社著,《高等经济地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 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陈才著,《区域经济地理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第一章 绪论
1.2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特性
一、研究对象
(一)国外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
看法 自学注释专栏1: (二)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
1.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观点的发展 经历三个时期
(1)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两派观点传入我 国,并形成相应的争论。 区域学派 部门统计学派
第一章 绪论
1.2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特性
(2)20世纪60和7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工作者 根据本身的实践体会,形成了自己对经济 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学者的观点也开 始引入我国经济地理学术界。
2.我国学者对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吴传钧等的观点
1.特点 (1) 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2) 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3) 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2.代表性著作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 《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1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二)商业地理研究阶段--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1. 特点 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PPT课件
▲ 就远距离递减定价(C),端点是最佳区位。
/
60 总运输费用
50
· · 运 40
· ·· 费
30
从B开始 的运费
· · 美
分
20
· · 10
从A开始 的运费
A
B
0 16 32 48 64 80 96 (96)(80)(64)(48)(32)(16)(0)
距离/km
29.09.2020 7:42
远 距 离 递 减 的 区 位
第一章 绪 论
本 书 框 架 体 系(P24图)
绪论(1章) 第一篇 经济活动区位(2-6章) 第二篇 经济活动区域分析(7-9章) 第三篇 经济活动全球化(10-12章)
特点:全书结构体系独特——微观-中观-宏观 注意反映新成果——经济活动全球化 注意与国际同类教材接轨 注意科学严谨地对待他人成果
经济地理学 16
▲从节省装卸费的角度,中转站常是最佳区位。
70 60
50
·
·总运费 ·
29.09.2020 7:42
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理学 11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空间费用曲线
费 用 - 收 入
空间收入曲线
M1
城市中心
M2
城市边缘
城市区位型工业的收益性空间界限
29.09.2020 7:42
经济地理学 12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本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
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的学科。
➢研究对象: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