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学论文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美
【摘要】多年以来,建筑美学一直是建筑界的热门研究对象。虽说人们
对于美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判断,但是,建筑作为一种空间形态的特殊艺术,具有最直接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力,它的美也必然需要多面的
判断和时间的证明。本文主要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征来探讨建
筑美学在古建筑上的应用。
【关键词】单体建筑、结构、空间序列、园林、意境、自然
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
多彩的建筑遗产。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
代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学习中,我发
现了许多中国特色的美学特征。下面就是一些主要的特征分析:
1、单体建筑——结构形象之美
1.1 木构架结构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
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从原始社会起,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抬
梁式的使用范围最广。
1.1.1 三种主要结构形式的做法
梁式: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立柱,柱上立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在平行的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络柱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的檩。这些檩上除排列椽子承载屋面重量以外,檩本身还具有联系构架的作用。两组木构架形成“间”,沿着面阔方向排列间则成为房屋的整体构架。
斗式: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立柱,但柱的间距较密,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用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一组组的构架。
干式:用天然原木或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
上三种结构形式的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赋予建筑物以较大的灵活性。同时,由于斗拱和榫卯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因而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另外,这种结构还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1.1.2 重要标记——斗拱
拱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记,也是木构建筑的结构关键。所谓斗拱,实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的拱层叠装配而成。
不仅加强了梁柱与柱头的关系,扩大梁枋与柱头的接触,而且也把各屋纵横相交的枋子连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在室外,它又承受屋檐的重量,起一种悬臂梁的作用,因而是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随着斗拱的结构作用逐步削弱,其装饰的作用逐步增强,以至于后来斗拱成为一种装饰品,雕刻成菊花头、六分头等花式,涂上彩画,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效果。
此,斗拱不管是作为一种结构构件,还是作为一种建筑装饰,都以其独特性成为中国建筑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所具备的审美价值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
1.2单体建筑的艺术形象
单座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部分构件,利用木构架的组合和各构件的形状及材料本身的质感等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
木构建筑的外形分为台基、墙柱、和屋顶三部分。一般来说,房屋下部的台基除本身的结构功能以外,又与柱的侧脚、墙的收分等相配合,增加房屋外观的稳定感。各间面阔采取明间略大的方式,既满足了功能需要,又使外观收到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
屋顶的轮廓具有中国建筑外形最显著的特点。它们形式多样,有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等。此外,还有风火山墙,重檐等,形式不同,千变万化。
为了保证柱网外围的版筑墙,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采用较大的出檐。但是为了不妨碍室内的采光和雨水对台基附近地面的摧毁,汉代出现了微微向上反曲的屋檐,晋代又出现屋角反翘结构,并产生了举折,使建筑物上部体型庞大的屋顶,呈现着轻巧活泼的形象,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突出的特征之一。
2、群体建筑——序列空间之美
中国的木构建筑无论是宫廷、寺庙,还是住宅、园林,都是以群体组
合的方式出现,形成一个建筑群。单幢建筑组合,围成院落。庭院是中国
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它是
房屋采光、通风、排泄雨水的必需,也是进行室外活动和种植花木美化生
活的理想解决方法。除了园林以外,群体建筑一般采用中轴对称的方式布局。中轴线的强调成为取得有序的简便而有效的方式。
2.1 宫殿建筑
殿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形成壮观的空间序列。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战国《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句话道出了典型的中国古代都城的中轴对称的规划方式。
以北京故宫为例:
宫城内部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采用严格中轴对称方式布置。外朝包括三殿、文华殿、武英殿三区。三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与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位于1.6公里的轴线上,通过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此形制即“三朝五门”。形成了庄严、崇高、宏伟的建筑气氛。内廷包括以乾清宫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嫔妃所居的院落式寝宫,附会天象中群星拱卫的格局。其中乾清宫、坤宁宫和明嘉靖时加建的交泰殿一起形成了与外三殿对应的内三殿。内廷部分周围由内宫墙环绕保护,墙外还有长巷相卫。中轴的最后是一区对称布置的御花园。通过院落的运用和空间的变化,形成三个空间高潮。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故宫也遵循了左祖右社的传统方式。午门与端门形成的院落左边为太庙,右边为社稷坛。
2.2陵墓建筑
陵墓是古代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陵墓建筑实际上包括帝王的
陵墓和它的附属建筑。中国的陵墓形式先后经历了秦汉的方上、隋唐的依
山为陵、到后来的宝城宝顶,最后形成了比较完整成熟的陵墓形式。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