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学的论文
中国建筑美学拓展思考运用融合论文(共3篇)
中国建筑美学拓展思考运用融合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内涵与拓展思考信息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大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使建筑的外观形式、功能类型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建筑类型。
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建筑美学也有了较大转变,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因此,有必要对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内涵进行剖析,并对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拓展前景展开深入探究。
一、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内涵(一)哲学内涵信息建筑美学是以信息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从不同方面对建筑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
可从认识论和实践论两方面,对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哲学内涵进行概述。
一是认识论层面。
当代信息建筑美学认为,建筑美主要体现为建筑功能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强调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和谐性;可持续性也是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实践论层面。
一方面,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强调使用现当代科学技术,对信息建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审美探究,并研究其审美规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对建筑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行性分析,也是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
当代信息建筑美学与其他建筑美学的不同点还表现在审美内容方面。
例如古典美学的关注点在于建筑的审美价值,注重研究建筑的视觉美感,而信息建筑美学的侧重点在于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审美信息的交流及其规律,并研究信息技术对建筑形态和社会审美水平的影响。
此外,当代信息建筑美学还对虚拟环境中的审美规律进行研究。
(二)审美原则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审美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创新效益原则。
高创新效益原则要求信息建筑的表达过程不仅要充分体现出创新意识,还应提高创新的速度与效益水平,使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在建筑领域得到更好体现。
第二,平等原则。
建筑的美学
建筑,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存在。
它们有的高大雄伟,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古色古香,有的充满现代气息。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
我觉得最美的建筑,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楼。
它虽然没有摩天大楼那么高大,也没有古老宫殿那么华丽,但是它却有一种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的美。
每天清晨,当阳光洒在教学楼的外墙上,那金黄色的光芒就像是给它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美丽极了。
教学楼里的每一间教室都布置得井井有条。
整齐的桌椅,干净的黑板,明亮的窗户,这一切都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
而且,教学楼的走廊上还挂着同学们的绘画作品和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创意和童真,为教学楼增添了不少艺术的气息。
除了学校的教学楼,我还喜欢家乡的那座古老的石桥。
这座石桥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它的石头都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
桥身上布满了青苔和藤蔓,看起来就像是一幅天然的画作。
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
每当我走过这座石桥,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欣赏它的美丽。
还有城市里的那些现代化建筑,也有着别样的美。
那些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造型独特,充满了科技感。
它们是城市发展的象征,展示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建筑的美学不仅仅在于它们的外观,还在于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
古老的建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传承着先辈们的智慧和精神;现代的建筑则展现了时代的进步,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之,建筑是一门艺术,它们的美无处不在。
我们要学会欣赏建筑的美,感受它们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精选]建筑美学论文
[精选]建筑美学论文建筑美学论文1. 建筑美学的起源与现状建筑美学是对建筑艺术审美问题的探讨与研究。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建筑被视作正义的形式,代表了自然秩序和人类理性的体现。
在现代,建筑美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涵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设计、空间布局、建筑材料、风格流派等。
建筑美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建筑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审美价值,并为建筑实践提供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2. 建筑美学的核心理论建筑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建筑形式美学、建筑空间美学、建筑材料美学、建筑风格美学等,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建筑美学的基础体系。
建筑形式美学研究建筑的形状、大小、比例、对称等方面的美学规律,强调建筑形式的完美和谐。
建筑空间美学研究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形态结构、色彩、光影等因素对人的感官影响,探讨空间形成的美学原则和运用技巧。
建筑材料美学研究建筑材料的特点、质感、色彩等方面的美学价值,在建筑设计中运用不同的材料实现不同的效果。
建筑风格美学则研究建筑在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流派和风格,探讨其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建筑美学对建筑实践的影响建筑美学对建筑实践的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仅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也是建筑艺术的灵魂。
建筑美学的研究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可以根据美学理论对建筑形态、空间、材料等方面进行选择和组合,创造出更具艺术性和美感的建筑作品。
此外,建筑美学也对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提出了要求。
建筑作为人类创造的文化遗产和社会资源,应当根据公共利益和文化传承的需要来设计和建造,不能仅仅追求造型的创新和艺术性的表现。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是建筑艺术与审美的结合,它在实践中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指导,也与社会和文化价值密切相关。
因此,建筑美学与建筑实践的深入结合,将为建筑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
建筑美学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建筑美学作为一门研究建筑与审美关系的学科,具有深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通过对建筑美学的研究,总结了建筑美学的特点、价值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旨在为我国建筑美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建筑美学的特点1. 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建筑美学强调建筑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审美价值的实现。
2.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建筑美学认为,建筑的美在于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3. 时代性与地域性:建筑美学强调建筑美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建筑美学特点各具特色。
4. 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建筑美学认为,建筑美不仅体现在物质形态上,更体现在精神内涵上,二者相互交融。
二、建筑美学价值1. 提升城市形象:建筑美学对于城市形象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优秀建筑可以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
2. 传承文化:建筑美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筑美学研究,可以挖掘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3. 满足审美需求:建筑美学关注人们的审美需求,为人们提供审美享受,提升生活品质。
4. 促进建筑创作:建筑美学为建筑师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推动建筑创作的发展。
三、我国建筑美学发展现状1. 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建筑美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实践应用方面:我国建筑设计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风格。
3. 教育培训方面:我国建筑美学教育逐渐普及,培养了一大批建筑美学专业人才。
4. 政策支持方面:政府高度重视建筑美学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建筑美学的发展。
四、结语建筑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我国,建筑美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不断深化。
未来,我国建筑美学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理论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理论体系。
2. 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创新建筑美学风格。
3.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提升城市形象。
浅谈建筑美术设计论文
浅谈建筑美术设计论文现代社会的进步不断刺激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仅仅体现在对物质的追求上,同时也体现在精神领域的延伸。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建筑美术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建筑美术设计论文范文一:浅谈景观建筑的艺术设计摘要: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的阶段,从学科观念、学科性质、学科目标到学科实践主体范围均缺少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本文就上述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及景观艺术设计实践主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景观设计;多元系统;目标;实践主体客观地讲就目前的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均缺少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
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建筑美学论文
建筑美学论文【摘要】城市的景观基于建筑,建筑创造的空间成为环境景观的重要内容。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谈到了建筑美学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建筑是城市中的主要景观,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器官。
一、建筑美与城市环境空间1.建筑美的内容建筑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建筑美是指单体的建筑美,它涉及美的房屋、美的造型、美的装饰,旨在揭示单体建筑造型美的规律和艺术特征;广义的建筑美则把建筑放到广阔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单体而走向群体,跨越房屋自身而走向总体环境,跨越建筑而走向城市,它侧重于从建筑美的边界条件、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街道、广场、区域乃至城市的宏观角度,去把握建筑美的特征、研究建筑美的问题。
广义的建筑美的本质在于它是城市的又是建筑的,是群体的又是个体的,是整体的又是局部的,在强调城市整体环境美的同时,把个体建筑美有机地纳入整体环境之中。
2.建筑的形式美由于年代久远,我国历代遗留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早已失去其原有的建筑实用功能,但体现在完整的建筑艺术形象中的建筑形式美,却并不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失去其美学上的价值。
对称的中轴线、严整的秩序空间,这些形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安全感、稳定感、永恒感,它们已从原来所代表的封建帝王的形式中抽离出来,成为了中国人审美格式塔的模式。
北京故宫建筑群的最大特点是承继并延续了中国在两千多年宫殿建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布局和陈设,如前朝后寝、五门三殿、中轴对称等格局,上海外滩则是具有西欧古典建筑风格的楼群,气派雄伟,色调和谐,线条挺拔,错落有致,形成巍巍壮观的建筑艺术风景。
3.城市环境空间城市环境空间包括建筑、社区、街道、广场等。
城市环境空间与城市人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同时,城市空间的安排、变化、流动是城市社会的一种次序,对人们的活动会起到限定性的作用。
中国传统城市环境空间布局强调形象与背景、物质的实空间与非物质的虚空间的相互依存与转换,它们共同组成了城市环境空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在色彩、材料和建筑格局上都极具整体性、政治性和文化属性。
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采编欣赏(共2篇)
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采编欣赏(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建筑的艺术美学赏析应置身于中国审美文化的背景之下,以此为基础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发展,追求和探索其间的美学魅力,使其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不朽文化集。
下面是千里马论文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建筑美学教学方法思考与探索一、建筑美学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本科生建筑美学课程,主要面向建筑学、城市规划与环境艺术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
在此之前,学生已通过两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初步掌握了规划、建筑以及环境设计基本功,具有了一定的入门专业思维。
这个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化期,是学生将较为单一的要素转换到综合性较强的设计领域的过程,学生的城市与建筑观逐渐开始形成。
选择在三年级开设建筑美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与美学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城市与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城市规划思想、理念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正确的城市与建筑美学观。
二、建筑美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筑美学理论部分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采用理论讲解与分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理论有较清晰的认知。
但是,美学理论难免晦涩难懂,学生理解吃力、缺乏兴趣。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较偏重设计课的学习,平时花费的时间也较多,教师也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
但恰恰是设计课,多数学生始终“不入其门,不得要领”。
在设计课学习中,常常出现对某位建筑大师、某种规划理念、建筑风格、形式的盲目模仿,而对其背后的社会因素、技术发展、艺术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并不了解,在学生自己的设计中忽视对各种社会发展、基地、功能、自然条件、文脉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难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
建筑美学论文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占世界总数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和超过三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
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
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
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
这三个阶段可分别以秦汉、隋唐、明清为代表。
木结构之美中国传统建筑与世界其他所有建筑体系都以砖石结构为主不同,是独具风姿的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体系。
结构不但具有工程技术的意义,其机智而巧妙的组合所显现的结构美和装饰美,本身也是建筑美的内容,尤其木结构体系,其复杂与精微都为砖石结构所不及,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中国传统建筑的重量全部都由梁柱负担,就是说墙与建筑物的结构是分离的。
因此中国建筑的匠师们在追求建筑的美的时候,都不把注意力放在墙的造型上,而集中在建筑的结构体系上,而这个体系是一个框架结构,它全部是暴露在外的。
不难理解,要使建筑物具有审美价值,就必须让那些主要的木头构件在结构过程中体现出美感来。
众所周知,中国建筑的梁柱结构,是由梁、柱、枋、檩、椽等主要构件产生的,它们按照结构所需要的形状、大小和间距组合在一起,在合乎目的的明确性和逻辑的合理性中体现出理性与秩序,产生美感,从而达到技术与艺术的浑然统一。
当代建筑美学发展论文精选
当代建筑美学发展论文精选近年来,建筑美学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关心的热点之一。
建筑美学是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建筑美学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建筑美学发展论文范文一:美与丑—兼谈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摘要:分析了美的主观性、美与丑的相对性并试图对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内在根源做出分析。
关键词:主观性美与丑解构主义非理性的美「文本1」:寓言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庄子 . 外篇 . 山木第二十》「文本2」:讲谈“我们在讲到关于正确的问题,一位好的裁缝常常用”太长“和”正好“(关于准确)这些话而不用其它的话,(但是)我们在谈到贝多芬的交响曲时,我们不能说关于它是否正确的话。
(在这个场合)完全是别的东西登场。
人对那么不得了的艺术,对他(关于正确)的评价是不能用语言来说的。
在涉及到样式的建筑,我们可以说那个门正确(能说)。
在这里的问题是你可以评价门。
但是在谈到哥特式大教堂的时候,我们做的事情是,完全不是发现那个大教堂是否正确—而那个大教堂对于我们来说扮演着完全不同的角色。
(关于这个问题,利斯有”不存在程度的问题“这样一句名言)(这种情况)全部的游戏都相异。
那种相异的状况,根据个人来判断,有人会说”它真棒“,其他的人会说”他给我以巨大的印象“类似的评语”。
——维特根斯坦《文化与价值》「解读」: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从古至今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因为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有资格去谈论美的定义,否则,对美的任何论断都是枉然。
我认为美是纯主观的,美根本就不具有客观性。
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礼记》里说:“美恶皆在心中。
”柳宗元说:“夫美不美,因人而彰。
”18世纪英国唯心主义经验美学的代表休谟说:“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浅谈中国古现代建筑美学欣赏论文
浅谈中国古现代建筑美学欣赏论文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是由于中国建筑美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建筑美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建筑美论文范文篇一:《试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内容摘要:文章就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灵动美、虚实美、流动美、序列美展开论述,并通过中西方建筑美学之比较,意在说明我们应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之精髓。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美学一、建筑空间之美学概述建筑,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人造的空间环境。
这种空间环境,一方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需要。
即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性产品,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产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或曰是精神对物质的超越。
为此,不仅要赋予它以使用要求,而且还应当赋予它以美的属性。
回顾建筑史册:希腊庙宇神堂的尺度、罗马万神庙内部的完整、哥特教堂中庭的运动感、文艺复兴时期室内的和谐以及巴洛克建筑的诡谲变幻,都说明了建筑空间之美。
从众多建筑名作中可以看到,诗意的空间一方面来自实体美的建构,这主要是与建造逻辑相符的建筑结构、材料、构造等建筑元素自身美的创造;另一方面则来自对富于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空间观念的创造,它源于人与自然的一些原始体验,在建筑中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元素的妙用。
而空间观念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实体的构成。
二、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一)灵动空间之美中国传统的室内居住空间都具有功能上的灵动、可变美。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结构上的灵活性。
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上是以“柱”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支撑屋顶和楼层的木构架和室内分隔空间的墙体在结构上是分开的,这使得墙体不承担重量,而且为灵活分隔室内空间提供了可能性。
在古建筑中,分隔室内空间的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完全分割,即在柱子之间砌薄墙或镶板;另一类是半分隔,即在相邻空间之间设置隔扇、屏风、碧沙橱、帐幔、罩、博古架和其他陈设来分隔,造成空间若断若续、若分若合、若开若闭的层次和丰富的变化,使相邻空间之间相互沟通,又彼此隔离,成为一个互相渗透的有机体。
建筑美学论文
建筑美学论文一、引言建筑美学是关于建筑艺术的研究领域,旨在探讨建筑的审美特征和价值。
建筑不仅是为人类提供居住和工作空间的实用工程,更是一项艺术创作,通过结合各种元素,如线条、形态、色彩和材料等,塑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
本论文将探讨建筑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它对人们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的影响。
二、建筑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1.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现代建筑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创新的设计方式,使建筑外观与内部功能得到良好的结合。
建筑美学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通过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视觉效果的吸引力,提高了建筑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2. 材料选择与质感材料是建筑美学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现代建筑注重材料的选择和质感的表达,通过运用各种材料的独特性能和纹理,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建筑形态。
不同的材料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风格,从而影响人们对建筑的感知和情感。
3. 空间与光线的设计空间和光线是建筑美学的核心要素之一。
现代建筑透过创造舒适、富有层次感的空间,并灵活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光线设计,建筑可以提供愉悦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同时激发人们的感官体验和情绪共鸣。
三、建筑美学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1. 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建筑美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建筑外观更美观,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设计合理的建筑可以改善室内采光和通风条件,创造出宜人的居住氛围,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2. 激发创造力与启发灵感美学的建筑可以通过其独特的形态和设计概念,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具有艺术性的建筑作品常常成为人们创作的灵感来源,进而推动社会的文化和艺术发展。
3. 塑造城市形象与特色建筑美学也对城市环境和形象产生重要影响。
优秀的建筑作品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塑造城市的形象与特色。
具有独特美感的建筑群落吸引人们的目光,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四、建筑美学对城市环境的影响1. 增加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建筑美学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可以为城市增添文化魅力。
谈谈建筑美作文
谈谈建筑美作文《谈谈建筑美》篇一:《建筑美,不只是好看》要说建筑美,很多人第一个想法就是那些造型奇特、外观华丽的大楼。
但我觉得建筑美可不止是表面上的好看。
记得以前去一个老城区,那里有一排排的旧房子,从外面看,就是灰扑扑的墙,普普通通的瓦,没啥特别的。
我走进了其中一家小杂货店,那房子的内部结构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屋子里有几根粗大的木柱子,撑着整个屋顶。
柱子的木头纹理清晰可见,摸起来糙糙的,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房子的天花板是那种木质的横梁结构,横横竖竖的,像一个精心编织的大网。
店主告诉我,这些房子当年都是自己村里的人按照传统的方法建造的。
他们没有什么先进的仪器,全靠老工匠的经验。
每一根柱子的位置、每一根横梁的长短,那都是有讲究的。
这种建筑的美,在于它与功能完美地结合。
比如说柱子,它不仅撑起了房子,还在某种程度上划分了空间。
而那些横梁,不浪费一点木材,巧妙地拼接在一起,保证了屋顶的稳固。
这种老房子看起来简单,但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里面的妙处。
这让我明白,建筑美有时候藏在那些不被人轻易发现的细节里。
篇二:《奇怪建筑有怪美》现在啊,到处都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冒出来。
有一次我去一个城市旅游,看到了一座外形像个巨型茶壶的建筑。
当时我就想,这是啥玩意儿啊?咋这么奇葩呢?可当我走近了仔细看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乐趣。
这个茶壶建筑,壶嘴那儿居然还有一个小喷泉,会喷出细细的水汽,就像真的茶壶在冒热气一样。
茶壶的把手特别大,颜色还特别鲜艳,就像那种夸张的卡通把手。
从侧面看过去,整个建筑的曲线特别流畅,就像一个稳稳坐在那儿的大茶壶。
走进这个建筑里面,发现里面的设计也很有意思。
天花板是模仿茶壶内部的弧形,墙壁上还有一些关于茶文化的小装饰。
原来这个建筑不是为了奇怪而奇怪,而是想通过这个特别的造型来宣传当地的茶文化。
这种把文化元素融入奇特建筑造型的方式,其实也是一种独特的美。
它用一种让人印象深刻的方式表达着当地的特色,虽然看起来怪怪的,但又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索。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从当代中国知名建筑设计看传统美学思想的演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迅速崛起,促成了本土建筑设计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作品。
中国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攀附于中国的崛起之身,于世界建筑师中脱颖而出,设计了一批知名的建筑。
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既受到中国强大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受到全球化后现代浪潮的巨大冲击,展现出全新的设计风格和美学特征,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建筑语言和美学思想体系。
一、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的当代解读中国辽阔的土地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建筑独特的审美传统和地域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建筑设计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享誉全球。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依附于东方文化与哲学,思想庞杂,内涵丰富。
它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并且超越了“器”或“式”的层次,更侧重于“道”或“法”的深度。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与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弘扬君权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受中国几千年君权至上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建筑上表现为以弘扬君权的宫殿及与宫殿密切相关的都城规划为主,且成就最高。
如北京故宫建筑群,强调巨大的体量、对称的布局、富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富丽堂皇的色彩等设计要素,对中国建筑审美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中国特有的“礼制建筑”(坛庙、神祠、宗庙、宗祠)和帝王陵墓的建设规划,则体现了社会等级秩序、上下尊卑的宗法礼教文化。
这种重视权力、主次分明的建筑特征,在审美心理上形成一种庄重、崇高的感受,集中体现中国建筑审美的主流思想。
2.多元、丰富、内敛的民族建筑文化中国属内陆国家,漫长的历史与封闭的社会形态,塑造了中国人的内敛性格。
建筑美学与赏析论文
建筑美学与欣赏论文指导教师:***专业班级:********姓名: ********学号:********(1)中国古建筑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艺术瑰宝,反映了人们审美方面的需求,同时,古代建筑又象征着阶级社会的法权。
中国建筑是东方最为显著的独立的工程技术,与西方建筑比较起来,也是极其特殊的。
许多建筑物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碑,而且是艺术的大宗遗产。
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美学门类,是研究建筑领域中美学问题的科学。
古典美学家把建筑列入艺术部类的首位,建筑和绘画、雕塑合称为三大造型艺术。
建筑艺术的特征具有象征性、功能性、地区性、时空交汇性、技术性。
建筑使用者在实用过程中获得美感、得到享受。
人们对建筑的美学感受是全身心的,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对建筑加以审美判断。
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除了呈现在结构方面,还表现在屋顶、色彩和匀称的平面布置等方面。
中国建筑的发展阶段及类型。
中国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格。
中国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商周到秦汉,这一阶段是建筑的萌芽与成长期,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魏晋隋唐到宋朝是中国建筑逐步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的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
这三个阶段分别以秦汉、隋唐、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代表。
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等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
它们有着共同的发展历程,但在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上又有着不同之处。
中国古建筑的美学特征。
独特的木结构建筑,这种结构不但具有工程技术的意义,并因其巧妙的组合而显现出独特的结构美和装饰美,表现出建筑美的内容。
尤其木结构体系,它本身的复杂与精微是砖石结构建筑所无法比拟的,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有关中国建筑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有关中国建筑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范文当代中国建筑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是建筑理论的核心内容,对指导建筑创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建筑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国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伴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
中国建筑的构思、美学价值、丰富的文化是无价之宝,它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视线。
【关键词】中国建筑美学;形式美;中西差异;未来发展0 引言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
“美”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解,其实美一直都存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然而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建筑则是对美最好的诠释。
但是,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时代对建筑之美则有不同的看法与总结。
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
1 建筑中的形式美1.1 对称与均衡在中国传统的建筑历史上有相当一部分建筑是采用对称布局的形式,这种现象很难用功能的因素去解释。
如故宫所采用的严格对称的布局形式,沿着中轴线两侧成双成对的排列建筑――东边放一个殿,西边也放一个殿;东边设一个门,西边也设一个门,于是形成一种极为庄严、肃穆的气氛。
而功能要求必须采用这种形式?这很难解释。
不仅古代的建筑这样,今天的建筑大多亦是如此。
主要还是取决于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要求――希望获得庄重、雄伟的气氛。
这也是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利的体现。
1.2 韵律与节奏韵律原本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以往一些美学家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爱好节奏和谐之类的美的形式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自然倾向。
1.3 调和与对比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认为缺乏对比的东西会使人感到单调,但若果过分强调对比以至失去了相互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则可能造成混乱,只有将对比与调和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了,才能达到多样与统一。
美学表现的建筑设计论文
美学表现的建筑设计论文1建筑设计和美学的有效结合1.1均衡稳定性结合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还表现在建筑个体的大小、高低、色彩的选择、虚实效果等方面,建筑设计要根据建筑个体的实际情况实行色彩选择,想要实现建筑设计和美学的有效结合,必须实现结合的稳定性和均衡性,这样才能使建筑达到平稳安定的效果。
人们对建筑均衡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必须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美学,实现均衡性,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当前,世界上已经设计出了很多底层架空的建筑。
1.2序列性结合建筑学和美学的结合突出了一种空间艺术美,建筑结构序列包括结构功能序列和审美序列。
只有保证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和自然性,才能实现美学和建筑设计的有效结合。
2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美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是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表现。
建筑美学是美学和建筑学的结合体,是对建筑领域中审美问题实行探究的新型学科。
建筑美学包含科学和人文学,是在建筑空间系统上建立起来的,科学的建筑技术美学是建筑美学的主要价值体现,建筑美学还具有艺术美学的价值和人文特色。
建筑设计要遵循美学中的适用性和美观性的原则,建筑设计要根据美学的规律对建筑实行创造,实现建筑主体、建筑客体、建筑本体、建筑受体等之间的美学关系。
美学中的审美本质和特征、美学中的审美创造和生活关系等都在建筑设计中有了很好的表现。
美学创造的形式美法则、艺术创造规律、美学品格、艺术的审美功能、艺术鉴赏方法等都被使用到了建筑设计当中。
当前,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和城乡环境关系、园林关系等方面。
美学使得建筑具备了审美效应,把建筑美深深植入了自然当中,美化了环境,美学在不同的建筑形式设计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效果,赋予建筑不同的风格,形成了一种融于自然环境的美的语言。
美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人和自然环境、人和社会的关系上面,当美学赋予建筑设计诗意的时候,建筑设计中就出现了生态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美学。
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采编欣赏(共2篇)
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采编欣赏(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建筑的艺术美学赏析应置身于中国审美文化的背景之下,以此为基础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发展,追求和探索其间的美学魅力,使其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不朽文化集。
下面是千里马论文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建筑美学教学方法思考与探索一、建筑美学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本科生建筑美学课程,主要面向建筑学、城市规划与环境艺术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
在此之前,学生已通过两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初步掌握了规划、建筑以及环境设计基本功,具有了一定的入门专业思维。
这个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化期,是学生将较为单一的要素转换到综合性较强的设计领域的过程,学生的城市与建筑观逐渐开始形成。
选择在三年级开设建筑美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与美学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城市与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城市规划思想、理念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正确的城市与建筑美学观。
二、建筑美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筑美学理论部分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采用理论讲解与分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理论有较清晰的认知。
但是,美学理论难免晦涩难懂,学生理解吃力、缺乏兴趣。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较偏重设计课的学习,平时花费的时间也较多,教师也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
但恰恰是设计课,多数学生始终“不入其门,不得要领”。
在设计课学习中,常常出现对某位建筑大师、某种规划理念、建筑风格、形式的盲目模仿,而对其背后的社会因素、技术发展、艺术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并不了解,在学生自己的设计中忽视对各种社会发展、基地、功能、自然条件、文脉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难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
建筑的美学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无声的诗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我们的生活中,建筑无处不在,它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着独特的美学魅力。
我家附近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那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寺庙的大门高大而庄严,红色的柱子和金色的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走进寺庙,里面的建筑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大殿雄伟壮观,屋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龙、有凤、还有各种花朵。
这些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大殿的四周是回廊,回廊上的柱子上也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有的是莲花,有的是祥云,每一个花纹都那么精致,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摸一摸。
除了寺庙,我还喜欢去公园玩。
公园里有一座小亭子,亭子的屋顶是尖尖的,像一个三角形。
亭子的四周有四根柱子,柱子上刻着一些诗句。
坐在亭子里,看着周围的花草树木,听着鸟儿的歌声,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
亭子的旁边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
石桥的栏杆上刻着一些动物的图案,有狮子、有老虎、还有猴子。
这些动物的图案活灵活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动物世界。
在我们的城市里,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建筑。
比如高楼大厦、购物中心、体育馆等等。
这些建筑虽然没有古老建筑的那种古朴之美,但是它们却有着现代的时尚之美。
高楼大厦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方,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
购物中心的内部装修豪华大气,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体育馆的外形像一个巨大的鸟巢,非常的壮观。
这些现代化的建筑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成为了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建筑的美学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观,还在于它的功能。
一个好的建筑应该既美观又实用。
比如我们的学校,学校的教学楼设计合理,教室宽敞明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的图书馆也非常的漂亮,里面有很多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
学校的操场很大,我们可以在上面跑步、踢球、做游戏,非常的开心。
建筑的美学还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每一个建筑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和故事,都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系(院): *******院系专业: *****专业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解析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摘要:“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它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的容器,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的外观缓和了建筑的体量感,并赋予了戏剧性和具有震撼力的造型。
国家体育场的形象完美纯净,外观即为建筑的结构,立面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了网络状的构架,它就像树枝编织的鸟巢,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关键词:鸟巢;结构;设计;特点;标志一.“鸟巢”简介“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鸟巢工程中总占地面积21公顷,鸟巢建筑面积258.000。
鸟巢内观众座席约91000个,其中临时座席约为11000个。
鸟巢举行了2008年奥运会、残运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
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广泛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场所,鸟巢并成为具有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二.“鸟巢”结构2.1 结构概述本节将从主桁、屋盖主结构及钢结构以下三方面对鸟巢结构进行概述:主桁主桁架围绕屋盖中间的开口放射型布置,与屋面及立面的次结构一起形成了“鸟巢”的特殊建筑造型。
大跨度屋盖支撑在周边的24根桁架柱之上,主桁架尽可能直通或接近直通,并在中部形成由分段直线构成的内环洞口。
为了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节点,4榀主桁架在内环附近截断。
用分段直线代替主桁架空间弯扭曲线弦杆,减少构件的加工难度。
将腹杆倾斜角度控制在60°左右,网格大小尽量均匀,上下弦节点对齐,具有较好的对称性。
桁架柱、弦杆与腹杆形成完整的桁架,腹杆主要连接于外柱与立面次结构的交点。
腹杆轴线与内外柱轴线在同一平面内,腹杆宽度为1200mm,与菱形内柱同宽。
在屋盖上弦采用膜结构作为屋面围护结构,屋盖下弦采用声学吊顶。
主场看台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与大跨度钢结构完全脱开。
屋盖主结构屋盖主结构的杆件均为箱型构件,其中,主桁架断面高度为12m,上弦杆截面为1200mm×1200mm~1000mm×1000mm,下弦杆截面为1000mm×1200mm~800mm ×800mm,腹杆截面基本为600mm×600mm,主桁架沿洞口斜角交叉布置。
桁架柱为三角形格构柱,每根格构柱由两根1200mm×1200mm箱型外柱和一根1200mm×1200mm菱形内柱组成,腹杆截面为1000mm×1200mm。
桁架柱上端大、下端小,上端与主桁架相连,下端埋入钢筋混凝土承台内,并将屋盖荷载传至基础。
钢结构钢结构体系新颖,经过多种施工方案反复比较、多次多层次的专家论证最终确定钢结构总体安装方案采用分块高空散装方法。
主体钢结构的安装顺序遵循对称同步、尽早形成安装区域局部稳定的原则,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八个区域,主体钢结构共划分230个安装单元,其中:桁架柱48个安装单元;平面主桁架166个安装单元;立体桁架16个安装单元。
外环布置2台800t履带吊负责吊装24根桁架柱和外圈主桁架,4台150t履带吊负责立面次结构的安装;内环布置2台600t履带吊负责吊装内圈和中圈主桁架;顶面次结构安装阶段,外环采用2台300t履带吊负责吊装外圈肩部及顶面次结构,内环采用2台150t履带吊负责吊装内圈顶面次结构。
2.2“鸟巢”的外形结构2.2.1基本材料“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现已完成20根桁架柱整柱及2根下柱吊装。
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2.2.2设计方案的改变在保持“鸟巢”建筑风格不变的前提下,新设计方案对结构布局、构建截面形式、材料利用率等问题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与优化。
原设计方案中的可开启屋顶被取消,屋顶开口扩大,并通过钢结构的优化大大减少了用钢量。
大跨度屋盖支撑在24根桁架柱之上,柱距为37.96米。
主桁架围绕屋盖中间的开口放射形布置,有22榀主桁架直通或接近直通。
为了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节点,少量主桁架在内环附近截断。
钢结构大量采用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构件,交叉布置的主桁架与屋面及立面的次结构一起形成了“鸟巢”的特殊建筑造型。
主看台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与大跨度钢结构完全脱开。
2.2.3 Q460钢材的运用说起Q460钢材,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了解。
“鸟巢”结构设计奇特新颖,而这次搭建它的钢结构的Q460也有很多独到之处:Q460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它在受力强度达到460兆帕时才会发生塑性变形,这个强度要比一般钢材大,因此生产难度很大。
这是国内在建筑结构上首次使用Q460规格的钢材;而这次使用的钢板厚度达到110毫米,是以前绝无仅有的,在国家标准中,Q460的最大厚度也只是100毫米。
以前这种钢一般从卢森堡、韩国、日本进口。
为了给“鸟巢”提供“合身”的Q460,从2004年9月开始,河南舞阳特种钢厂的科研人员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科技攻关,前后3次试制终于获得成功。
2008年,400吨自主创新、具有知识产权的国产Q460钢材,撑起了“鸟巢”的铁骨钢筋。
2.3 “鸟巢”结构的主要特色“鸟巢”在结构设计中突出了以下两个特色:防雷“鸟巢”的防雷设计采用的是最传统的防雷技术。
充分利用建筑结构自身的有利条件,将鸟巢的金属屋面,钢结构中的钢构件、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等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有效连接,整个“鸟巢”的“钢筋铁骨”部分构成了一个理想的“笼式避雷网”。
为防止雷击时对人体的伤害,在场馆内人能触摸到的部位,比如钢柱等,都相应作了等电位连接;“鸟巢”内的几乎所有设备与“笼式避雷网”都有可靠连接,保证雷电来临瞬间产生的巨大电流能通过“笼式避雷网”导入地下,以此最大限度地保证场馆自身、仪器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抗震“鸟巢”所用钢材强度是普通钢的两倍,是由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特种钢材,集刚强、柔韧于一体,从而保证了“鸟巢”在承受最大460兆帕的外力后,依然可以恢复到原有形状,也就是说能抵抗当年唐山大地震那样的地震波。
托起“鸟巢”最关键的是“肩部”结构,这一部分所用的钢材——“Q460”钢板厚度达到了110毫米,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抗低温性和可焊性等点。
为满足抗震要求,钢构件的节点部位还特别作了加厚处理,杆件的联结方式一律为焊接,以增加结构整体的刚度和强度。
“鸟巢”凌空的屋顶气势不凡,支撑它的24根巨大钢柱脚更是壮观雄伟。
为保证建造在8度抗震设防的高烈度地震区的“鸟巢”能站稳脚跟,科研设计人员克服“鸟巢”柱脚集合尺寸大且构造复杂、我国现行规范的计算假定与设计方法难以适用等情况,为这些钢柱脚增加了底座和铆钉,将柱脚牢牢铆在了混凝土中。
柱脚下的承台厚度高达400~600米,24根巨大钢柱分别与24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墩子牢固地连在一起,共同擎起巨大的“精钞”。
三.“鸟巢”的设计理念国家体育场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的容器,高地起伏变化的外观缓和了建筑的体量感,并赋予了戏剧性和具有震撼力的形体,国家体育场的形象完美纯净,外观即为建筑的结构,立面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了网络状的构架,它就象树枝编织的鸟巢。
体育场的空间效果即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却又简洁而典雅,它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了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体育场就象一个巨大的容器,不论是近看还是远观,都将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永不磨灭的形象,它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场在功能和技术上的需求,又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和数码屏幕为主体的设计手法。
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既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而又简洁、典雅。
体育场的外观为纯粹的结构,立面与结构达到完美的统一。
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装的构架,其立面、楼梯及屋顶完美有机地融为一体,穿过体育场的网络状构架,人们边进入了体育场环绕看台的宽敞回廊。
从这里,人们可以浏览包括通往看台的楼梯在内的整个区域动线。
体育场大厅,是一个室内的城市空间,设有餐厅和商店,其作用就如同商业街廊或广场,吸引着人们留恋忘返。
此外,从选址到设计,鸟巢也充分体现了“绿色、科技、人文”三大设计理念。
绿色国家体育场设计大纲要求“国家体育场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采用世界先进可行的环保技术和建材,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在节省能源和资源、固体废弃物处理、电磁辐射及光污染的防护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产品的应用等方面符合奥运工程环保指南的要求,部分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树立环保典范。
”科技国家体育场设计大纲要求:“国家体育场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包括新材料和环保等技术的高新技术。
在建筑、结构、建材、环保、节能、智能化、通信、信息和景观环境等方面,通过采用可靠、成熟、先进的高新技术成果,将国家体育场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方便可靠的通信手段、先进舒适的比赛环境和坚实可靠的安全保障的特点的新型场馆。
在设计中体现奥运场馆的时代性和科技先进性,使其成为展示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的一个窗口。
”人文国家体育场设计大纲要求“国家体育场的设计应有利于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应充分考虑各类人员(包括残疾人和有行动障碍人员)的需求,建立适宜的人文环境。
”在体现人文关怀方面,设计对建筑功能、运营使用上做了细部设计以体现人文关怀。
四.“鸟巢”的标志意义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
“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
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
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