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乙二胺四乙酸铜(EDTA )配合物的常温合成
实验目的:1、通过乙二胺四乙酸铜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表征使学生对配合物研究领域有一个初步印象
2、了解相关的合成技术和方法。
实验方法: 常温溶液法
实验内容:乙二胺四乙酸铜配合物的制备
试 剂:乙二胺四乙酸,两个结晶水的氯化铜,氢氧化钠,甲醇均为分析纯,未经纯化处理! 蒸馏水为二次蒸馏并经钠纯水处理器处理。
制备过程:10ML 乙二胺四乙酸(0.372g )甲醇溶液与 0.17g 氯化铜混合搅拌,加入适量氢氧化钠至PH 值为7,搅拌40min 左右后静止放置溶液,滤掉未反应的固体物后滤液室温放置。
约2周左右得到适合X 射线单晶测试的深蓝色晶体。
HOOCH 2C N H
CH 2COO -CH 2COOH N H CH 2CH 2-OOCH 2C ++
实验二、食品防腐剂丙酸钙的合成
水溶性食品防腐剂丙酸钙是白色结晶,无臭,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水,虽其防腐作用较弱,但因为它是人体正常代谢中间物,故使用安全.丙酸钙主要用于面包和糕点的防霉.
一、实验目的
熟悉防腐剂丙酸钙的制备方法,掌握利用减压浓缩方法获得水溶性固体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将丙酸与氧化钙或碳酸钙反应即可得丙酸钙,本实验按以下反应制备:
三、实验药品丙酸氧化钙
四、实验步骤
1.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6mL蒸馏水和5.6g(0.1mol)氧化钙,搅拌使反应完全,然后在搅拌下由滴液漏斗缓慢滴加15g (0.2mol)丙酸。
滴加完毕,取下滴液漏斗并装上温度计,温度计下端没入液面。
升温到80~100℃并保温反应3~3.5h(当反应液pH值为7~8时即为反应终点)。
趁热过滤,得到丙酸钙水溶液。
将丙酸钙水溶液移入圆底烧瓶中并组成减压蒸馏装置,加热减压浓缩到有大量细小晶粒析出为止,冷却,抽滤,烘干,得到白色结晶的丙酸钙约15g,产率约80%。
2.实验时间5h。
五、注意事项
1 丙酸的滴加速度要缓慢
2 称取丙酸时如不小心溅到皮肤上要快速用水冲洗
六、思考题
1 反应的终点如何控制?
2 理论产量,产率,转化率有何区别?
实验三 三乙二胺合钴配离子光学异构体的制备、离析和旋光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配合物的光学异构现象;
2. 掌握三乙二胺合钴配离子光学异构体的制备、拆分和比旋光度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光学异构体是配合物中的一类重要的异构体。
凡是两种构造相同,但彼此互为镜象而又不能重叠的化合物称为光学异构体(或称对映异构体)。
在光学异构体的分子中,相应的键角和键长都相同,只是由于分子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使偏振光的振动平面旋转方向不同,这是光学异构体在性质上的最特征的差别。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只有不具有对称中心、对称面和反轴(但可以有对称轴)的分子才可能有光学异构体。
因为三个原子本身可以组成一个对称平面,所以有光学活性的分子至少必须包括四个原子。
光学异构体在有机化学中是常见的。
在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常常依据是否有非对称碳原子来判别光学异构体。
但必须指出,含有非对称碳原子的分子中,不一定都具有光学活性,因为有的分子内部的另一部分含有排列方向相反的不对称碳原子,存在对称面的内消旋物,而使右旋构型和左旋构型的旋光性两者自行抵销(3-1a); 另外还有不易分离的相同数量的右旋和左旋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其旋光能力也相互抵销,被称为外消旋物(图3-1b)。
图3-1 内消旋和外消旋(a 内消旋酒石酸, b 外消旋酒石酸)
1912 年A.Werner 制备和离析出第一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en)3]3+] 的两种光学异体,其构型如图3-2 所示。
其中一种异构体使偏振光的振动平面向右旋转,而另一种异构体使偏振光的振动平面向左旋转,通常以d 或(+)表示右旋,而以l (-)表示左旋。
物质使偏光的振动平面旋转的能力可以用比旋光度[]t
λα来表示。
[]t
λα在某一波长λ和温度t 时每mL 溶液中所含物质为1g
的测定长度为1dm 时所产生的旋转角度,它对某一物质是一定值,可用下式表示:
[]t lc λα
α=
式中l 为样品的测定长度以分米表示, c 为每mL 溶液中所含样品的g 数,α为旋转角度读数。
化学中,常用摩尔光度[αM ]λ来表示物质的旋光能力。
光学活性物质的旋光度随着波长的不同而变化,一种光学异构体可以在某一波长下使偏振光的振动平面右旋,而在另一波长时使偏振光的振动平面左旋。
所以近年来常用旋光色散(ORD)和园二色(CD)曲线来表示物质的光学活性,光学活性物质的摩尔旋光光度[αM]λ与波长λ的关系图,称为旋光色散(ORD )曲线;光学活性物质的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的摩尔吸收系数的差εl -εd (Δε)与波长λ的关系图,称为园二色(CD )曲线(图3-3)。
曲线有极大值,而ORD 曲线在极大吸收位置出现转折点,互为对映体的旋光度[αM ] λ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旋光色散和园二色曲线及有关现象,总称为科顿效应,正科顿效应相应于ORD 曲线上[αM ]λ随波长增加而由负值向正值改变、CD 曲线上的Δε为正值,负科顿效应正好相反。
图3-3 旋光色散曲线(上)和园二色曲线(下)
习惯上通常规定[α]λ为正值时是右旋异构体,[α]λ为负值时是左旋异构体。
在ORD 曲
线中较短波长[αM ]λ为负值(对应于CD 曲线上Δε为负值)时是右旋异构体,而在较短波长
[αM ]λ为正值(对应于CD 曲线上Δε为负值)时是左旋异构体。
但右旋和左旋异构体只是反映物质对偏振光有两种不同的旋光性质,并没有指出那一种旋光异构体的真正立体几何构型。
如d-[Co(en) 3 ] 3+
异构体究竟是图3-2 中左边的还是右边的几何构型,直到1954 年日本人利用特殊的X 射线技术才确定d-[Co(en) 3 ] 3+异构体是图3-2 左边的那种立体几何构型。
虽然在光学活性物质的对映体和它的绝对构型之间有必然的关系,但由于光学活性的理论很复杂,同时用X 射线测定的真正几何构型又很少。
因此,现在还不能利用ORD 曲线或CD 曲
线来确定光学异构体的绝对构型,目前只能与具有相类似结构而已知其绝对构型的光学异构体的ORD 或CD 曲线相比较,若有相同的符号的科顿效应,则两者具有相同的绝对构型。
毫无疑问,利用ODR 或CD 曲线来确定光学异构体的绝对构型将是未来研究的任务。
光学异构体的化学性质相同,用普通的方法不能直接制得光学异构体,而总是得到它们的外消旋混合物。
要得到每种纯的对映体,必须用一定的方法来把外消旋混合物分开,这种方法叫做外消旋体的离析。
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化学离析法,就是使混合物的外消旋离子与另一种带相反电荷的光学活性化合物作用得到非对映异构体,根据它们溶解度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溶剂用分步结晶的方法把它们拆分开,得到某一种纯的非对映体,最后再用非光学活性物质处理,可使一对光学活性盐恢复成原来的组成。
本实验欲制备和离析光学异构体[Co(en) 3 ] 3+
,在它们的外消旋混合物中,加入D-酒石酸盐(用D-tart 表示)而使光学异构体分离:
[d-Co(en)3][D-tart]Cl·5H2O 与NaI 反应转为[d-Co(en)3]I3·H2O ,这个产物的比旋光度[a ]20 D
为+89 °。
在沉淀出[Co(en)3][D-tart]Cl · 5H2O 以后的溶液中,加入NaI, 有[d-Co(en)3]I 3·H 2O 与[l -Co(en)3]I 3·H 2O 的混合物析出,因[l-Co(en)3]I3·H2O 在温水中的溶解度比其对映体大得多,因此重结晶可以得到较纯的[l -Co(en)3]I 3,这个产物的比旋光度[a ]20 D 为-89°。
由实验测得各异构体的比旋光度与理论值相较,就可求得样品中异构体的纯度。
三、实验步骤
(一)具体操作方法
1. 酒石酸钡的制备
在250mL 烧杯中,把5g D-酒石酸溶于50mL 水中,边搅动边缓慢地加入13g 碳酸钡,加热并连续搅动0.5h 以确保反应完全,滤出沉淀并用冷水洗涤,随后在110 ℃烘干。
2. [Co(en)3]3+ 的制备
在125mL 的锥形瓶中加入18.5mL w=24%的乙二胺溶液,并依次加入浓盐酸2.5mL 、硫酸钴水溶液(用7g CoSO 4·7H 2O 溶于12.5 mL 水中制得)、活性炭1g (经活化,做催化剂用),再滴加w=30%的H 2O 2 2.5~3mL,至溶液呈橙红色,使钴(Ⅱ)氧化为钴(Ⅲ),氧化完成后用稀盐酸或稀乙二胺
调节pH值为7.0~7.5(用稀盐酸或w=24%的乙二胺调节),并将混合物加热15min,使反应完全。
溶液冷却后过滤以除去活性炭。
在所得的[Co(en)3]3+ 的溶液中,加入7g D-酒石酸钡,充分搅动并在蒸汽浴上加热0.5h,抽滤出硫酸钡沉淀,用少量热水冲洗沉淀,蒸发滤液到约15mL ,冷却浓缩液,有橙红的[d-Co(en)3][D-tart]Cl·5H2O 晶体析出,过滤。
保留滤液为离析. l 异构体用。
橙红色晶体用约10mL 热水重结晶,用乙醇洗涤晶体并晾干。
3. [d-Co(en)3]I3·H2O 的制备
在100mL 烧杯中用10mL 热水溶解[d-Co(en)3][D-tart]Cl·5H2O 晶体,并注入0.5mL 浓氨水,在充分搅
动下,再注入碘化钠溶液(9g NaI 溶解于8 mL 热水中)。
在冰水中冷却此溶液,过滤得橙红的
[d-Co(en)3]I3·H2O 针状晶体,并用10mL 30%NaI 溶液洗涤,最后再用少量无水乙醇和丙酮洗涤,晾干,记录产量。
4. [l-Co(en)3]I3·H2O 的制备
在上面保留的滤液中,注入0.5mL 浓氨水,加热到80℃,在搅动下,加入9g 碘化钠固体,在冰水中冷却有晶体析出,过滤得到不纯的[l-Co(en)3]I3·H2O 异构体,用冷却的10 mL 30%NaI 溶液洗涤,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洗涤。
产物中含有一些外消旋酒石酸盐,将它溶解在15 mL 50 ℃的水中,滤出不溶的外消旋酒石酸盐,加入3g 碘化钠固体于50℃的滤液中,在冰水中冷却,有橙黄色的[l-Co(en)3]I3·H2O 晶体析出,过滤。
产物用少量无水乙醇和丙醇洗涤,晾干,记录产量。
5. 异构体旋光度α的测定
称取1.00g [d-Co(en)3]I3·H2O 和[l-Co(en)3]I3·H2O 异构体,分别倒入5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
分别在旋光仪上用1dm 长的样品管测定其旋光度α(若有旋光色散光度计,可测定不同波长的摩尔旋光度[αM]λ)。
(二)注意事项
1. 制备中溶剂的量不要太多;
2. 取乙二胺时要戴橡胶手套。
四总结(一)数据处理
4. 计算产率。
(二)讨论
1. 根据实验结果对影响异构体纯度的原因进行解释。
2. 光学异构体的拆分方法有哪些。
四、思考题
1. 如何判别配合物是否具有光学异构体?若测定了它的ORD 曲线CD 曲线,能否出它的立体构型?
2. 在纯化异构体中,为何要用NaI 的溶液来洗涤?
答:主要是根据同离子效应,使[Co(en)3]I3·H2O在洗涤过程中尽可能将杂质洗去,而本身损失很小
实验四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一、实验目的
1、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有机玻璃(PMMA),了解聚合原理和特点,特别是了解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2、掌握有机玻璃制备技术,要求制备品无气泡、无损缺、透明光洁。
二、实验原理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因它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比重小,在低温下仍能保持其独特的物理性能而广泛的应用于建材、民用制品,尤其是航空工业上。
因此它是较重要的合成材料之一。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既可进行自由基聚合,又可进行阴离子聚合。
本实验是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
应用MMA 本体聚合的引发剂主要是偶氮类与过氧化物类油溶性引发剂。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引发聚合反应为例:
由以上反应历程可知,所用过氧化物在加热时产生自由基,它们参与组成聚合物。
由此,称所用过氧化物为“引发剂”而不是催化剂。
聚合反应是一个连锁反应,反应速度较快,随着聚合产物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并且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不是聚合物的良溶剂,长链自由基有一定程度的卷曲,自动加速效应更加明显,因为引发是通过小分子的单分子分解发生的,而生长只需要单体移动到生长链的末端,所有这两个过程的速率在聚合初期不特别依赖于相应反应物在介质中扩散的能力。
另一方面,双分子终止需要在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终止速率将为扩散速率所控制,而引发和生长速率仍不受影响。
这种在速率上的不连续性突然破坏了连锁反应的稳定状态;终止的链数将少于开始生长的链数,导致聚合速率与放热速率随反应进行反而增加。
这种由于聚合物浓度增加、粘度增加而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特罗姆斯多沃-诺里什(Trommsdorff-Norrish )即自动加速效应。
由于粘度
增加,散热困难,有时会产生激烈的爆炸。
本体聚合又称块状聚合,它是在没有任何介质存在下,单体本身在微量引发剂下聚合或者直接用热与光、辐射线照射引发聚合。
此法优点是生产过程比较简单,成品无需后处理,产品也比较纯净,这个优点对要求透明度或电性能好的聚合物是重要的。
各种规格的板棒、管材等制品均可直接聚合而成。
但是自由基本体聚合中存在自动加速效应,聚合热不易排出,故造成局部过热,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产品变黄并产生气泡,使聚合物破损,在灌模聚合中若控温不好,体积收缩不均,还有使聚合物光折射率不均匀和产生局部皱纹之弊。
因此,本体聚合要求严格控制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随时排出反应热是十分重要的。
工业生产中在反应配方和工艺选择上必须是引发剂浓度要低,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聚合分段进行,反应条件随不同阶段而异。
三、安全事项
本实验所用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受到撞击、强烈研磨,极易燃烧、爆炸。
取用时,盛引发剂的容器要轻拿、轻放,每次用量少少,取用时洒落的,要及时收拾干净。
四、实验配方
MMA(新蒸) (10)
BPO(精制)………………………单体量0.1%~0.3% (重量百分数)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单体体积量的1/10 五、实验步骤
1、预聚
将称好的10mLMMA 和0.0500g引发剂放入50ml 锥形瓶中摇匀,溶解,瓶口包一块玻璃纸,用橡皮圈扎紧,放在80~90 ℃水浴中加热,不断摇动锥形瓶,直到液体成粘稠状(此时转化率大约为10%),然后将锥形瓶用冷水冷至室温,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搅拌均匀。
2、浇铸将预聚好的物料注入试管中,灌浆时要小心,不要溢至模外,不要全灌满,稍留一点空间,以免加热膨胀而溢出,甚至将模具胀裂。
3、加热聚合将试管放入40℃的水浴或烘箱中,聚合约20 小时(若用烘箱一定要注意烘箱的温度控制情况),然后在100~110 ℃油浴中聚合1~2 小时,用冷水冷却至室温,将试管打破,得到试管形状的棒材。
若浇注时放入花鸟之类,则为市售之“人工琥珀”。
六、思考题
1、本题聚合的特点是什么?为何要预聚?
2、聚合为什么要采取分段加热,即先高温后低温而后再高温的工艺?
3、制品中的“气泡”、“裂纹”等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