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 第一章PPT课件
数学模型姜启源 ppt课件
![数学模型姜启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b9189f192e45361166f559.png)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数学模型
9 五 5-6 6.4种群的相互依存
2
7.1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
10 五 5-6 7.2减肥计划-节食与运动
2
8.3层次分析模型
12 五 5-6 8.4效益的合理分配
2
9.2报童的诀窍(讨论课)
13 五 5-6 9.5随机人口模型
2
9.6航空公司的预定票策略
14 五 5-6 10.1牙膏的销售量
数学模型
对于一个现实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 根据其内在规律,作出必要的简化假设, 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数学
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
建模 (包括表述、求解、解释、检验等)
2020/11/13
12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第一章 建立数学模型
1.2 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及飞速发展; • 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一切领域渗透。
1.3 数学建模示例
1.4 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
1.5 数学模型的特点和分类
1.6 怎样学习数学建模
2020/11/13
8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第一章 建立数学模型
1.1 从现实对象到数学模型
我们常见的模型
玩具、照片、飞机、火箭模型… … ~ 实物模型
水箱中的舰艇、风洞中的飞机… … ~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2020/11/13
1
《数学模型》 姜启源 主编
数学模型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先修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简介
数学建模~最优化模型(课件)
![数学建模~最优化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b418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5.png)
投资组合优化
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平衡,通 过优化投资组合实现最大收益。
03
非线性规划模型
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定义
目标函数
一个或多个非线性函数,表示 要最小化或最大化的目标。
约束条件
决策变量的取值受到某些限制 ,通常以等式或不等式形式给 出。
决策变量
问题中需要求解的未知数,通 常表示为x1, x2, ..., xn。
这是一种常用的求解整数规划问题的算法,通过不断将问题分解为更 小的子问题,并确定问题的下界和上界,逐步逼近最优解。
割平面法
该方法通过添加割平面来限制搜索区域,从而逼近最优解。
迭代改进法
该方法通过不断迭代和改进当前解,逐步逼近最优解。
遗传算法
这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 制来寻找最优解。
定义域
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通常是 一个闭区间或开区间。
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
梯度法
利用目标函数的梯度信息,通过迭代方法寻 找最优解。
共轭梯度法
结合梯度法和牛顿法的思想,通过迭代方法 寻找最优解。
牛顿法
利用目标函数的二阶导数信息,通过迭代方 法寻找最优解。
信赖域方法
在每次迭代中,通过限制搜索步长来保证求 解的稳定性。
02
线性规划模型
线性规划问题的定义
01
02
03
线性规划问题
在给定一组线性约束条件 下,求一组线性函数的最 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
约束条件
包括资源限制、物理条件 等,通常以等式或不等式 形式给出。
目标函数
需要最大化或最小化的线 性函数,通常表示为决策 变量的线性组合。
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
《数学模型电子教案》课件
![《数学模型电子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fb635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6.png)
《数学模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数学模型概述1.1 数学模型的定义与分类1.2 数学模型的构建步骤1.3 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4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2.1 直观建模法2.2 解析建模法2.3 统计建模法2.4 计算机模拟建模法第三章:线性方程组与线性规划模型3.1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3.2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3 线性规划模型的应用案例3.4 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算法第四章: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模型4.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4.2 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4.3 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4.4 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与应用第五章:概率论与统计模型5.1 概率论基本概念与随机变量5.2 概率分布与数学期望5.3 统计学基本概念与推断方法5.4 统计模型的应用案例第六章:最优化方法与应用6.1 无约束最优化问题6.2 约束最优化问题6.3 最优化方法的应用案例6.4 遗传算法与优化问题第七章:概率图与贝叶斯模型7.1 概率图的基本概念7.2 贝叶斯定理及其应用7.3 贝叶斯网络与推理方法7.4 贝叶斯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模型8.1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8.2 自回归模型(AR)与移动平均模型(MA)8.3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与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8.4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排队论与网络流量模型9.1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与模型构建9.2 排队论在服务系统优化中的应用9.3 网络流量模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9.4 网络流量模型的应用案例第十章:随机过程与排队网络模型10.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0.2 泊松过程与Poisson 排队网络10.3 马克威茨过程与随机最优控制10.4 排队网络模型的应用案例第十一章:生态学与种群动力学模型11.1 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11.2 种群动力学模型的构建11.3 差分方程在种群动力学中的应用11.4 种群动力学模型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金融数学模型12.1 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12.2 金融数学模型概述12.3 定价模型与风险管理12.4 金融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十三章:社会经济模型13.1 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13.2 经济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13.3 宏观经济模型与微观经济模型13.4 社会经济模型的应用案例第十四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模型14.1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14.2 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与训练14.3 神经网络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案例14.4 当前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发展趋势第十五章:数学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15.1 工程问题中的数学建模方法15.2 数学模型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15.3 数学模型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15.4 数学模型在其他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数学模型电子教案》PPT课件涵盖了数学模型概述、建模方法、线性方程组与线性规划、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概率论与统计、最优化方法、概率图与贝叶斯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排队论与网络流量模型、随机过程、生态学与种群动力学模型、金融数学模型、社会经济模型、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模型以及数学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等多个领域。
人教版高中数学《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ppt课件1
![人教版高中数学《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0821717b28ea81c759f57851.png)
【正解】从题目所给的背景图形中不难发现:在声波未传到 A,C 点 之前,扫过图形的面积不断增大,而且增长得越来越快;当离开 A, C 点之后,扫过图形的面积会增长得越来越慢.所以函数图象刚开始应 是下凹的,然后是上凸的.故选 A. 【警示】函数图象的凸凹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其一般规律是: 上凸函数图象若减,则从左到右减得越来越快;若增,则从左到右增 得越来越慢.下凹函数图象正好相反.
当 x 4 0 0 时 , 有 y m a x 0 . 5 4 0 0 6 2 5 8 2 5 ( 元 ) 答 : 每 天 进 4 0 0 份 报 纸 , 可 使 得 每 月 利 润 最 大 为 8 2 5 元 .
➢分段函数模型 例3 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 的行驶速率与时间关系如图 所示 (1)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说明所求面积的实际含义;
3kb3.6
5kb6
解
得
k 1.2 b0
O
3
5 t / 分钟
y1.2t (t3)
人教版高中数学《函数模型的应用实 例》ppt 课件1
➢二次函数模型 人教版高中数学《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ppt课件1
例 2 将 进 货 单 价 为 8 元 的 商 品 按 1 0 元 一 个 出 售 , 则 每 天 可 出 售 1 0 0 个 , 若 每 个 涨 价 1 元 , 则 日 销 售 量 减 少 1 0 个 , 为 获 得 最 大 利 润 , 应 将 单 价 定 为 _______元 。
《数学建模》PPT课件
![《数学建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8143d879563c1ec4da7108.png)
( x2
x1)
f
f (x2 ) (x2 ) f
2 1 ( x1) 22
1
f
( x1 )
f
(x2 )
3
f
( x1 ) x1
f (x2 ) x2
2 (12 f (x1)f (x2 ))1/2
如函数的导数容易求得,一般首先考虑使用三次插值
法,因为它具有较高效率。对于只需要计算函数值的方
法中,二次插值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的收敛速度较
优化模型
(2)多项式近似法 该法用于目标函数比较复杂的情 况。此时寻找一个与它近似的函数代替目标函数,并用 近似函数的极小点作为原函数极小点的近似。常用的近 似函数为二次和三次多项式。
二次内插涉及到形如下式的二次函数数据拟合问题:
mq() a2 b c
其中步长极值为:
b
2a
完整版课件ppt
求解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目标函 数是否需要求导,可以分为两类,即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不需要对目标函数进行求导,而间接法则需要用 到目标函数的导数。
完整版课件ppt
4
优化模型
1、直接法 常用的一维直接法主要有消去法和近似法两种: (1)消去法 该法利用单峰函数具有的消去性质进行
反复迭代,逐渐消去不包含极小点的区间,缩小搜索区 间,直到搜索区间缩小到给定允许精度为止。一种典型 的消去法为黄金分割法(Golden Section Search)。黄金 分割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单峰区间内适当插入两点,将区 间分为三段,然后通过比较这两点函数值的大小来确定 是删去最左段还是最右段,或同时删去左右两段保留中 间段。重复该过程使区间无限缩小。插入点的位置放在 区间的黄金分割点及其对称点上,所以该法称为黄金分 割法。该法的优点是完整算版课法件p简pt 单,效率较高,稳定性好5 。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数学建模活动(1)PPT全文课件(共31ppt)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数学建模活动(1)PPT全文课件(共31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79af264693daef5ff73dad.png)
求解模型
问题8:请同学们结合这五 个函数图象与实际数据的吻合情 况,思考应该如何选取a的值?
比值为0.9284
比值为0.9351
比值为0.9032
比值为0.9181
比值为0.9285
检验模型
求解模型
检验模型
求解模型
求解问题
解得 由信息技术得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问题10:你体会到研究这个问题具有哪些实际 价值?
求 解 函 数 模 型
实
际
检
问
验 符合 题 实际 的 解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仿照上述过程开展一次建立模型解决 实际问题的活动,可以继续研究不同室温下泡制一 杯最佳口感茶水所需的时间,也可以从下列选题中 选择一个: 1. 应在炒菜之前多长时间将冰箱里的肉拿出来解冻? 2. 根据某一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判断该同学是否超 重. 3. 用微波炉或电磁炉烧一壶开水,找到最省电的功 率设定方法. 4. 估计阅读一本书所需要的时间.
情景分析
问题2:如何处理这些影响因素?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 版必修 第一册 数学建 模活动( 1)PPT 全文课 件(共3 1ppt) 【完美 课件】
提出假设
突出主要因素,弱化次要因素的影响.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 版必修 第一册 数学建 模活动( 1)PPT 全文课 件(共3 1ppt) 【完美 课件】
数据收集
活动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为获取数据设计实 验流程.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 版必修 第一册 数学建 模活动( 1)PPT 全文课 件(共3 1ppt) 【完美 课件】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 版必修 第一册 数学建 模活动( 1)PPT 全文课 件(共3 1ppt) 【完美 课件】
数学模型第01章第五版ppt课件
![数学模型第01章第五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6c54ee76a20029bc642d2c.png)
3)据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 必存在0 ( 0< 0 < /2) , 使h(0)=0, 即 f(0) = g(0) . 4)因为 f(0) • g(0)=0, 所以 f(0) = g(0) = 0.
结论:在模型假设条件下,将椅子绕中心旋转, 一定能找到四只脚着地的稳定点.
表现特性 建模目的
确定和随机
静态和动态
离散和连续
线性和非线性
描述、优化、预报、决策、…
了解程度 白箱
灰箱
黑箱
1.8 怎样学习数学建模—— 学习课程和参加竞赛
数学建模与其说是一门技术,不如说是一门艺术.
技术大致有章可循. 艺术无法归纳成普遍适用的准则.
• 着重培养数学建模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建模的意识 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那些需要 或者可以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能够 敏锐地发现并从建模的角度去积极地思考、研究.
用 x 表示船速,y 表示水速,列出方程:
(x y) 30 750
x=20
( x y) 50 750 求解 y =5
答:船速为20km/h.
航行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 作出简化假设(船速、水速为常数) • 用符号表示有关量(x, y分别表示船速和水速) • 用物理定律(匀速运动的距离等于速度乘以 时间)列出数学式子(二元一次方程) • 求解得到数学解答(x=20, y=5)
1.4 建模示例之二 路障间距的设计
背景 校园、居民小区道路需要限制车速——设置路障 问题 限制车速≤40km/h, 相距多远设置一个路障?
分析 汽车过路障时速度接近零, 过路障后加速.
车速达到40km/h时让司机看到下一路障而 减速, 至路障处车速又接近零. 如此循环以达到限速的目的.
数学建模介绍PPT课件
![数学建模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bfda51f78a6529647d539a.png)
•对任意的,有f()、 g()
•至少有一个为0,
16
本问题归为证明如下数学命题: 数学命题:(本问题的数学模型)
已知f()、 g()都是的非负连续函数,对任意的 ,有f() g()=0,且f(0) >0、 g(0)=0 ,则有存在0, 使f(0)= g(0)=0
模型求解 证明:将椅子旋转90°,对角线AC与BD互换,由 f(0)>0、 g(0)=0 变为f(/2) =0、 g(/2) >0
的解答
解
释
数学模型 的解答
12
实践
理论
实践
表述 求解 解释 验证
根据建模目的和信息将实际问题“翻译”成 数学问题 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求得数学模型的解答
将数学语言表述的解答“翻译”回实际对 象 用现实对象的信息检验得到的解答
13
4、建模实例:
例1、椅子能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吗?
• 模型假设 • 1、椅子的四条腿一样长,椅子脚与地面
• 要学习数学建模,应该了解如下与数学建模 有关的概念:
3
• 原型(Prototype)
• 人们在现实世界里关心、研究、或从事生产、 管理的实际对象称为原形。原型有研究对象、 实际问题等。
• 模型(Model)
• 为某个目的将原型的某一部分信息进行简缩、 提炼而构成的原型替代物称为模型。模型有 直观模型、物理模型、思维模型、计算模型、 数学模型等。
• 一个原型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模型。
4
数学模型:
由数字、字母、或其他数学符号组成、描 述实际对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公式、图形或算 法称为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 (包括表述、求解、解释、检验等)
5
《平差数学模型》PPT课件
![《平差数学模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071b9533687e21ae45a91e.png)
一般而言,如果某一平差问题中,观测值
个数为n,必要观测个数为t,多余
观 测 个 数 为 r=n-t , 再 增 选 u 个 独 立
参 数 , u=t , 则 总 共 应 列 出
c=r+u=n 个 函 数 关 系 式 , 其 一 般 形
式为
L~ F(X~)
n1
或:
L~BX~d
n1 nt t1 n1
将 L ~L代入上式,并令
则:
l Ld
BX~l
n1 nt t1 n1
上式就是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
03.02.2021 8
第二节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一、函数模型
L~ F(X~)
4.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n1(X~) 0
如果在某平差问题中,选取u>t个参数,线性形式的S1函数模型为
其中包含t个独立参数,则多选的 s=u- t个参数必定是t个独立参数 的函数,即在u个参数之间存在着s 个函数关系式。方程的总数
产生矛盾
平差
求改正数V
L1L2L3180
消除矛盾
Lˆi Li Vi
“观测值估值” (又叫平差值、 最或是值、最 或然值)来代 替观测值
我们把按照某一准则求得观测值新的 一组最优估值的计算过程叫平差。
V称为观测值的改 正数
03.02.2021 5
第二节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 在科学技术领域,通常对研究对象
7
第二节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一、函数模型
3. 间接平差法
参选数择几X~ 何,模将型每中一t个个观独测立量量表为达平成差 u 1
所选参数的函数,共列出 r+u=r+t=n个这种函数关系式,以 此作为平差的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 称为间接平差。(见例子)
第一章数值最优化方法建模与数学预备知识分解PPT课件
![第一章数值最优化方法建模与数学预备知识分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76b4415901020206409c1c.png)
x4 a5
例3:两杆桁架的最优设计问题。由两根空心圆杆组成的对称两
杆桁架,其顶点承受负载为2p,两支座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L,圆
杆的壁厚为B,杆的比重为ρ,弹性横量为E,屈服强度为δ。求在
桁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使桁架重量最轻的桁架高度h及圆杆平均
直径d。
B
2p
p1
p
2
h
h
d
2p
2L
受力分析图
圆杆截面图
问题追求的目标是圆柱体表面积最小。即
min 2 r h 2 r2
则得原问题的数学模型:
min2rh 2r2
s.t.
r2h40 3
利用在微积分学中所学的Lagrange乘子法可求解本问题
L r.h .2 rh2 r2 r2h4
3
分别对r、h、λ求偏导数,并令其等于零,有:
L r
最优化技术工作被分成两个方面,一是由实际生产或科
技问题形成最优化的数学模型,二是对所形成的数学问题进
行数学加工和求解。
对于第二方面的工作,目前已有一些较系统成熟的资料, 但对于第一方面工作即如何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目 前很少有系统的资料,而这一工作在应用最优化技术解决实 际问题时是十分关键的基础,没有这一工作,最优化技术将 成为无水之源,难以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在学习本课程时要尽可能了解如何由实际问 题形成最优化的数学模型。
为了便于大家今后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建立最优化数学模 型,下面我们先把有关数学模型的一些事项作一些说明。
所谓数学模型就是对现实事物或问题的数学抽象或描述。 建立数学模型时要尽可能简单,而且要能完整地描述所研究 的系统,但要注意到过于简单的数学模型所得到的结果可能 不符合实际情况,而过于详细复杂的模型又给分析计算带来 困难。因此,具体建立怎样的数学模型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熟 练的技巧。
第一章 数学建模概论 数学模型与实验 国家级精品课程课件 20页
![第一章 数学建模概论 数学模型与实验 国家级精品课程课件 20页](https://img.taocdn.com/s3/m/102331b151e79b8968022678.png)
2、国际数学建模竞赛(MCM)
创办于1985年,由美国运筹与管理学会,美国工业与应 用数学学会和美国数学会联合举办,开始主要是美国的大学 参赛,90年代以来有来自中国、加拿大、欧洲、亚洲等许多 国家的大学参加,逐渐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学科竞赛。上一年 11月份报名,每个大学限报4队,每个系限报2队,2月上旬 比赛,4月份评奖。9篇优秀论文刊登在 “The Journal of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UMAP)” 专刊上。详见 /
用实际问题的实测数据等 来检验该数学模型
不符合实际 符合实际
交付使用,从而可产生 经济、社会效益
建模过程示意图
七、怎样撰写数学建模的论文? 1、摘要:问题、模型、方法、结果 2、问题重述 3、模型假设 4、分析与建立模型 5、模型求解 6、模型检验 7、模型改进、评价、推广等 8、参考文献 9、附录
数学模型与实验
十一、 资料查询
校内:校图书馆提供电子资源,搜索软件查询 校外:, ,
数学模型与实验
十二 数学建模示例
椅子能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吗 问题分析 通常 ~ 三只脚着地 模 型 假 设
放稳 ~ 四只脚着地
• 四条腿一样长,椅脚与地面点接触,四脚 连线呈正方形; • 地面高度连续变化,可视为数学上的连续 曲面; • 地面相对平坦,使椅子在任意位置至少三 只脚同时着地。
1、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
创办于1990年,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 学会共同举办,全国几乎所有大专院校都有参加,每年6月份 报名,9月下旬比赛,11月份评奖。优秀论文刊登在《数学 的实践与认识》或?工程数学?每年第一期上。详见
运筹学课件1-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运筹学课件1-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99be4562ddccda38376bafa5.png)
• 第三步:确定目标函数 第三步: 以 Z 表示生产甲和乙两种产品各为x1 表示生产甲和乙两种产品各为x 时产生的经济价值, 和x2(吨)时产生的经济价值,总经济价值 最高的目标可表示为: 最高的目标可表示为:
max z=7 x1十5 x2 z=
这就是该问题的目标函数 这就是该问题的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
上页
下页
返回
• 第1步 -确定决策变量
•设 ——I x1——I的产量 ——II x2 ——II的产量
是问题中要确定的未知量, 是问题中要确定的未知量, 表明规划中的用数量表示的 方案、措施,可由决策者决 方案、措施, 定和控制。 定和控制。
x1
x2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2步 --定义目标函数
利润
Max Z =
x1 +
x2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2步 --定义目标函数
Max Z = 2 x1 + 3 x2
上页
下页
返回
对我们有 何限制?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3步 --表示约束条件
x1 + 2 x2 ≤ 8 4 x1 ≤ 16 4 x2 ≤ 12 x1、 x2 ≥ 0
设备 原材料A 原材料 原材料B 原材料 利润 I 1 4 0 2 II 2 0 4 3 资源限量 8 台时 16kg 12kg
上页 下页 返回
– 用向量表示
m Z = CX ax n ∑Pj xj = b i=1 x ≥ 0 j =1 2,...n , j 其 : 中 x1 x 2 X= ... xn C = (c1, c2 , ) a1 j a2 j Pj = ... amj b 1 b 2 b= ... bm
《数学模型》课件数学建模中的数值方法20180907
![《数学模型》课件数学建模中的数值方法20180907](https://img.taocdn.com/s3/m/ad29489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1.png)
u t
b2
2u x2
2u y2
2u z 2
f
(x,
y,
z,t)
其中, f F 。 a
Q1
t t t
S
k
u n
dS
dt
如果考虑的是线或是面的扩散问题,则方程变为
u t
b2
2u x2
一维热传导方程
u t
b2
2u x2
2u y2
二维热传导方程
如果考虑的是稳恒场,即 u 与时间 t 无关,分布达到某种动态平
t
V
a
u t
dxdydz
dt
Q2
由于对与任意的区域上式都要成立,因此
a
u t
k
(
2u x2
2u y 2
2u z 2
)
u
边界条件:(i) u
f1 ;
(ii)
u n
f2 ;
(iii)
u n
u
f3
那现在的问题是: 这样模型好求解吗?
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求微分方程(组)解析解的命令(matlab):
1870 38.6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50.2 62.9 76.0 92.0 106.5
8.2
7.4
11.6 12.7 13.1 16
14.5
年(公元) 1930 人口(百万) 123.2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131.7 150.7 179.3 204.0 226.5 251.4
为
0,即 r xm =0,于是
s
r xm
,代入 rx
r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专题四模型拓展——勾股定理模型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专题四模型拓展——勾股定理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baeca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a.png)
(2)相等,理由如下: 在图Z1-4-1②中, 因为∠C=90°, 所以AB2=AC2+BC2,CD2=AD2-AC2. 因为D是BC的中点, 所以BC=2CD. 所以AB2=AC2+4CD2=AC2+4(AD2-AC2). 所以AB2=AC2+4AD2-4AC2. 所以AB2+3AC2=4AD2.
解:(1)猜想正确,理由如下. 因为在四边形ABCD中,AC⊥BD, 所以∠AOB=∠COD=∠BOC=∠AOD=90°. 所以AB2=OA2+OB2,CD2=OC2+OD2, BC2=OB2+OC2,AD2=OA2+OD2. 所以AB2+CD2=OA2+OB2+OC2+OD2, BC2+AD2=OB2+OC2+OA2+OD2. 所以AB2+CD2=AD2+BC2.
总结:如图Z1-4-2,视察这两个三角形,得这两个三角 形的高相等,且有两边相等.如图Z1-4-3,将这个三角 形拼在一起后构成一个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且该等边 三角形的高即为这两个三角形的高.
2. 如图Z1-4-4,在△ABC中,AB=7,AC=8,BC=5, 求∠C的度数.
解:如答图Z1-4-1,过点A作AD⊥BC于点D. 设CD=x, 则BD=BC-CD=5-x. 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 得AD2=AB2-BD2.
S四边形ABCD=(AC·BD)÷2
垂美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垂美结论:垂美四边形对边的平方和相等.
5.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做垂美四边形. (1)同学猜想“垂美四边形两组对边的平方和相等”, 如图Z1-4-7①,在四边形ABCD中,若AC⊥BD,则AB2+ CD2=AD2+BC2.请判断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如图Z1-4-7②.在△ABC中,BC=3,AC=4,D, E 分别是AC, BC的中点, 连接AE, BD,且AE⊥BD,求AB.
初中数学建模(第一课) PPT课件 图文
![初中数学建模(第一课)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c56eac3186bceb19e8bb7e.png)
二、解答数学模型问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实际问题,并熟悉问题的背景; (2)构建数学模型(例如: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
型、几何模型、概率模型、统计模型等); (3)求解数学问题,获得数学模型的解答; (4)回到实际问题,检验模型,解释结果。
三、初中数学建模的几种题型
1、建立“方程(组)”模型 2、建立“不等式(组)”模型 3、建立“函数”模型 4、建立“几何”模型 5、建立“概率”与“统计”模型
数学建模(第一课)
一、数学模型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意义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通过抽象和模拟,利用数学语言和方 法对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的一种刻画 。一般地,通过建立 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 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现实生活中同样也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 不等关系。如市场营销、生产决策、统筹 安排、核定价格范围等问题,可以通过给出 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成 相应的不等式问题,利用不等式的有关性 质加以解决。
例9、小明准备用50元钱买甲、乙两种饮料 共10瓶。已知甲饮料每瓶7元,乙饮料每瓶 4元,则小明最多能买多少瓶甲饮料?
所以,放入一个小球水面升高2cm,放入一个大球水面升 高3cm;
(2)设应放入大球m个,小球n个.由题意,
得:
解得: m 4
n
6
答:如果要使水面上升到50cm,应放入大球4个,小球6
个.
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二元 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建模实用教程课件第1章 数学建模入门-PPT文档资料
![数学建模实用教程课件第1章 数学建模入门-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a1cdd2fa6c30c2259019e35.png)
数学技术= 数学建模+科学计算
19
3、数学模型无处不在
计算机技术
数学模型宝库
航空航天技术 工程设计技术
工程制造技术 政治、经济、社会、 军事等信息技术
2019/3/25
信息工程大学 韩中庚
20
3、数学模型无处不在
实际中,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一 定要用数学的语言、方法去近似地刻画该实际问 题,这种刻画的数学表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
第1章 数学建模入门
主要内容
数学建模与能力培养; 数学模型无处不在;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的案例分析; 几个数学建模问题。
2019/3/25 信息工程大学 韩中庚 2
1、数学建模与能力培养
• 数学建模越来越火了!
• 关心的人越来越多了! • 社会关注越来越多了! • 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了! • 文章成果越来越多了! • 出版的书越来越多了! • 竞赛规模越来越大了! • 竞赛水平越来越高了! • 竞赛获奖越来越难了!
2019/3/25 信息工程大学 韩中庚 14
2、数学建模的方法
(4)如何做好数学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cannot be learned by reading books or listening to lectures, but only by doing!---Practice!
---COMAP:Solomon A. Garfunkel
2019/3/25
信息工程大学 韩中庚
15
3、数学模型无处不在
•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的社会; • 当今社会正在日益数学化; • 数学无处不在已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
《数学模型》课件量纲分析法20180907
![《数学模型》课件量纲分析法20180907](https://img.taocdn.com/s3/m/fbda4b7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f.png)
[q] M L T
几何学量纲: = 0,0,=0
分
类
运动学量纲: = 0,0,0
动力学量纲:0,0,0
无量纲量
当
0
则
[q]= 1
无量纲量可由两个具有相同量纲的物理量相比得到;可由几
个有量纲物理量乘除组合,使组合量的量纲指数为零得到。
i
,X1,X2, , Xn 是基本量纲, nm, q1, q2, , qm 的量纲
可表为
q1 q2
qm
n
aij
q j X i , j 1, 2, , m
X 1 a11
i 1
X 1 a21 aij
量纲矩阵记作
A {aij }nm ,
若 rank A r
于是
由F( 1, 2) = 0,可得 1 = ( 2 ) ( )
从而有
l
t 2
g
. 给定摆角实验,从数据进行参数估计
为什么可以假设为幂次乘积式
物理量,通常由实数连同所采用的单位表示。随单位的变
化物理量的实数值也会随着相应变化,也可以认为这是一
种主观的变化,非实质的变化。客观规律当然不依赖于主
量纲分析法
我们发现的化学元素仅有百余种,然而各成分的多寡、
结构差异形成了万物间的千差万别. 我们称这些元素为
基础成分.
反映物理现象的各个量是否也具有类似的统一的基础
成分哪?如有,可以找到类似分子结构的东西。类比
如,物理学研究物质在时空中的演化和运动,所有一
切最终离不开质量、时间和长度这三种基本量,因此
数学模型课件
![数学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215cf10242a8956bece410.png)
教学目标: 1、掌握数学模型及方法的概念,了解数学模型在数学 领域所起的重大作用 2、掌握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并通过例题分析 3、了解怎样撰写数学论文,寻找题材 教学重点: 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数学模型例题的讨论 教学措施: 通过适当例题让学生对该方法步骤有所了解,并在课下 查找资料,撰写论文,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课时:4课时 (另加2课时作为论文作业交流时间)
数学模型方法概述: 一、数学模型 就是针对或参照某种的主要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 采用形式化的语言,概括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 结构 广义理解:一切数学概念、原理和数学理论体系都可以 视为数学模型 如:数集 狭义理解:只有那些特定问题或特定的具体事物系统的 数学关系结构才叫做数学模型 二、数学模型方法: 是把所研究和考察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构造出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对数学模型的研究得出 愿问题的解答的方法 三、特征及分类:
两个特征: 1、具有严格推导(逻辑推理)的可能性以及到处结论的 确定性,否则就失去了其应用价值 2、具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特征和功能,估计误差范围 的性能 分类: 按照所涉及的数学内容来划分: 确定性数学模型:刻画一种必然现象,反映因果律 随机性数学模型:具有随机性,反映机遇率 模糊性数学模型:反映的原型及其关系具有模糊性 突变性数学模型 历史上典型数学模型: 参考《数学思维理论》第三章基本思维形式中78页
建模的一般步骤
建模准备 建模假设 不 合 理 模型应用 合理 模型分析与检验 模型求解 构造模型
建模的一般步骤
1.模型准备:要求建模者深刻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 明确建模的目的,并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尽量掌握建模对象的各种信息;找出实际问题的内在 规律,这是向实际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习的过程。 2.模型假设:现实问题涉及面广,不可能面面俱到, 必须根据调查得到的信息,将实际问题简化、理想化。 这就要求抓住主要因素,抛弃次要因素,提出恰当的 假设。一个较理想的数学模型往往要多次修改假设才 能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建立数学模型 第二章 初等模型 第三章 简单的优化模型 第四章 数学规划模型 第五章 微分方程模型 第六章 稳定性模型 第七章 差分方程模型 第八章 离散模型 第九章 概率模型 第十章 统计回归模型 第十一章 马氏链模型
第一章 建立数学模型
1.1 从现实对象到数学模型 1.2 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1.3 数学建模示例 1.4 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 1.5 数学模型的特点和分类 1.6 怎样学习数学建模
地面为连续曲面
f() , g()是连续函数
椅子在任意位置 至少三只脚着地
对任意, f(), g()
至少一个为0
数学 问题
已知: f() , g()是连续函数 ; 对任意, f() • g()=0 ;
且 g(0)=0, f(0) > 0.
证明:存在0,使f(0) = g(0) = 0.
模型求解
给出一种简单、粗糙的证明方法
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 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 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 各种基本概念,都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 的数学概念。
简单地说,数学建模就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过程。
问题分析 通常 ~ 三只脚着地 放稳 ~ 四只脚着地
• 四条腿一样长,椅脚与地面点接触,四脚
模 连线呈正方形; 型 假 • 地面高度连续变化,可视为数学上的连续 设 曲面;
• 地面相对平坦,使椅子在任意位置至少三 只脚同时着地。
模型构成
用数学语言把椅子位置和四只脚着地的关系表示出来
• 椅子位置 利用正方形(椅脚连线)的对称性
数学模型
对于一个现实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 根据其内在规律,作出必要的简化假设, 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数学
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
建模 (包括表述、求解、解释、检验等)
1.2 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时代特点: 1、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及飞速发展
2、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一切领域渗透。
数学建模作为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数学建模
主讲: 山西工商学院 基础教学部
吴娜 郭肖 岳俊瑞
前
言
数学建模是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我国大学的一门新课,其 主要内容是通过众多的示例着重介绍如何将实际问题“翻译” 成数学问题,以及数学求解的结果又如何“翻译”回到实际中 去。课堂讲授需要简明的实际背景、合理的模型假设、有创意 的模型构造及必要的模型检验。
用(对角线与x轴的夹角)表示椅子位置 B ´ B A ´
• 四只脚着地 椅脚与地面距离为零
距离是的函数
C
四个距离
两个距离
(四只脚) 正方形
C´
对称性
A
O
x
D´ D
A,C 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 ~ f() B,D 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 ~ g()
正方形ABCD 绕O点旋转
模型构成
用数学语言把椅子位置和四只脚着地的关系表示出来
1.1 从现实对象到数学模型
我们常见的模型 玩具、照片、飞机、火箭模型… … ~ 实物模型
水箱中的舰艇、风洞中的飞机… … ~ 物理模型
地图、电路图、分子结构图… … ~ 符号模型 模型是为了一定目的,对客观事物的一部分 进行简缩、抽象、提炼出来的原型的替代物 模型集中反映了原型中人们需要的那一部分特征
我们讲授这门课是根据《数学模型》(第三版,姜启源、谢 金星、叶俊编)为框架讲解的,包含了该书80%左右章节的内 容,其中大部分经过了以《数学模型》(第二版,姜启源编) 为教材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力求做到精练简明、形式活泼、信 息量大、便于使用。有条件时还可以将其中某些内容链接到数 学软件,作数值计算和图形演示。我们讲解的框架如下:
• 在一般工程技术领域数学建模仍然大有用武之地; • 在高新技术领域数学建模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 数学进入一些新领域,为数学建模开辟了许多处女地。
数学建模的具体应用
• 分析与设计
• 预报与决策
• 控制与优化
• 规划与管理
如虎添翼
数学建模
计算机技术
知识经济
1.3 数学建模示例
1.3.1 椅子能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吗
你碰到过的数学模型——“航行问题”
甲乙两地相距750千米,船从甲到乙顺水航行需30小时, 从乙到甲逆水航行需50小时,问船的速度是多少?
用 x 表示船速,y 表示水速,列出方程:
(x y)30750
x =20
(x y)50750求解 y =5
答:船速每小时20千米/小时.
航行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评注和思考 建模的关键 ~ 和 f(), g()的确定
假设条件的本质与非本质 考察四脚呈长方形的椅子
1.3.2 商人们怎样安全过河
问题(智力游戏)
随从们密约, 在河的任一 岸, 一旦随从的人数比商 人多, 就杀人越货.
河 小船(至多2人)
但是乘船渡河的方案由商人决定. 3名商人
• 作出简化假设(船速、水速为常数); • 用符号表示有关量(x, y表示船速和水速); • 用物理定律(匀速运动的距离等于速度乘以
时间)列出数学式子(二元一次方程); • 求解得到数学解答(x=20, y=5);
• 回答原问题(船速每小时20千米/小时)。
数学模型 (Mathematical Model) 和 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
具体一点说,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某种目的的一 个抽象的简化的数学结构。
更确切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 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 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结构可以是数 学公式,算法、表格、图示等数学模型是用数字、字母以及其 它符号来体现和描述现实原型的各种因素形式以及数量关系的 一种数学结构。
将椅子旋转900,对角线AC和BD互换。 由g(0)=0, f(0) > 0 ,知f(/2)=0 , g(/2)>0.
令h()= f()–g(), 则h(0)>0和h(/2)<0.
由 f, g的连续性知 h为连续函数, 据连续函数的基本性
质, 必存在0 , 使h(0)=0, 即f(0) = g(0) . 因为f() • g()=0, 所以f(0) = g(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