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练习【思维框架】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1.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砾石层
D.石英岩
【解析】化石往往分布于沉积岩中,岩浆岩和变质岩不可能含有化石(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砾石层是尚未成岩的砾石疏松层,即沉积物,还没有固结成岩,不能称作岩层。答案选B。
(区别:砾石是按颗粒大小划分的,砾岩是按成因划分的,它是由多个砾石胶结而成,属于沉积岩。)
读右图,回答2~3题。
2.图中区域所示的板块个数为 ( )
A.3
B. 4
C.5
D.6
3.以下对图中事物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之间地震发生概率高于②④之间
B.板块挤压处⑤的地层年龄较轻
C.板块消亡边界附近②地多石灰岩矿
D.③附近的海域有岛弧链
【解析】板块的边界是海岭、海沟或大断裂,而不是大陆边缘。图中②③是海沟,⑤是海岭,故图中所示有4个板块(从西至东: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海岭处岩层最新,远离海岭,岩层越老,海沟处岩层最老,板块消亡边界受挤压容易发生变质作用,易形成变质岩,结合图形可知③处为安第斯山山脉,是海岸山脉而不是岛弧链。
【答案】2.B 3.A
例1.读下面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板块A是,B是。
(2)图中海底地形C是,D是。
(3)由C处到D处,海底岩石年龄越来越。
(4)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板块向下俯冲而形成,在大陆板块受挤上拱而形成。
(5)图中板块的俯冲带E又是带。
【解析】这幅图表明了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的情况和后果。大洋板块从大洋中脊诞生,向两侧移动,遇到大陆板块的阻挡,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形成俯冲带,俯冲带向下进入软流层,重熔为新的岩浆。大陆板块受挤上拱而形成褶皱山脉。板块间的接触地带凹陷为海沟,俯冲带地壳运动活跃,成为火山地震的多发地带。
【答案】(1)大陆;大洋。(2)海岭;海沟。(3)年轻。(4)大洋;褶皱;山脉(海岸山脉)。(5)火山、地震。
例2.(2010重庆一中期中)“板块构造示意图”中的板块共有()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边界的判断。边界类型分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两
类,海沟、造山带是消亡边界的标志;海岭、断层是生长边界的标志。
答案:C
读下图,完成4~6题。
4.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解析】②表示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地表开始隆起;③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①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B项正确。
5.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 )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
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解析】图中表示的现象发生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张裂处的板块高
度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应该同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D项正确。
(解惑)地壳可分陆壳和洋壳两部分。陆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组成,平均厚度33KM,洋壳主要由硅镁层构成,几乎没有硅铝层(即缺失硅铝层),平均厚度5~6KM。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是根据地壳的构成划分的,属于洋壳部分的为大洋板块,属于陆壳的为大陆板块。全球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洋壳构成,故称为大洋板块,其余板块习惯上称作为大陆板块(其实这五大板块既有陆壳部分也有洋壳部分,故不能直接称为大陆板块,要因题而异,把握问题情境。)
6.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
①裂谷②海岭③山系④海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图中所示现象如果是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如果是两个大洋板块张裂则形成海岭,A项正确。
7.下面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答案选C。①处为石林、峰丛,是流水溶蚀的结果;②处为溶洞,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
③处所示的界面是由于地质时期背斜顶部出露地表发生风化、侵蚀作用,然后地壳下沉发生沉积作用;④指示的岩层弯曲,是由于内力挤压作用形成。
(区别: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大体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等。侵蚀作用是由于海水、流水、移冰、降水或风的作用而使土壤或岩石磨损、腐蚀并由一点至另一点迁移。可分为机械侵蚀(风力、流水等)和化学侵蚀(喀斯特地貌)。风化作用对岩石产生崩解破碎,风化一般不涉及物质迁移,风化物留在源地,形成风化壳,风化壳是成土母质。侵蚀作用对岩石和风化壳都可能造成破坏,涉及到物质迁移,往往与搬运、堆积联系在一起,侵蚀产物往往离开源地。)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8~9题。
8.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 B.流水 C.风力 D.冰川
9.下列地貌类型中,在图中所示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是
A.三角洲 B.海滩 C.沙丘 D.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