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规论文171440128 黄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法规论文
以旅游安全管理对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作
用为例
班级: 1714401
学号: 171440128
姓名:黄聪
以旅游安全管理对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作用为例
摘要:旅游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它不仅关系到旅游者的生命财产,而且还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是旅游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急剧扩大,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日趋复杂化,旅游安全事故呈现出高发态势。尤其是在黄金周期间,由于旅游设施、从业人员均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旅游安全事故更是频繁发展,使得旅游安全成为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因素。本文分析了生态旅游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法律保障体系的缺失,通过结合我国的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提出生态旅游的旅游安全管理的完善措施,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使生态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关键词:生态旅游法律保护旅游安全管理
1.生态旅游的概念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的进步,“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全球各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众多学者从自己所研究的角度对“生态旅游”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其中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学者名叫贺兹特,时间是 1965年。他建议对文化、教育和旅游进行再反思,并提出包含生态旅游含义(ecological tourism)的倡议[1]。早期的生态旅游是旨在满足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从事对环境和文化影响较小的游乐活动。然而此概念被提出后,受到全球工业高速发展和冷战格局的影响,反响并不大,18 年后才在文献中首次出现“生态旅游”的概念,墨西哥学者谢贝洛斯在 1986 年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大会上正式确认这一名词。他把生态旅游定义为“生态旅游是一种非常规的旅游方式,游客在欣赏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尽情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2] 最早研究生态旅游的国际机构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其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Elizabeth Boo)对生态旅游所作的定义为“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也就是说,它必须涉及为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受到干扰比较少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3]
2.旅游安全管理概念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旅游安全工作。国家旅游局、公安部曾于1988年6月14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来华旅游者的安全。1989年10月,国家旅游局召开了全国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座谈会,要求所有旅游安全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忠于职守,认真抓好旅游安全工作,为重振我国的旅游业做出贡献。1990年2月20日,在总结多年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发布了《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并于1994年1月23日颁布了《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使我国的旅游安
全管理工作初步纳入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使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旅游安全管理》从旅游安全风险因素与旅游系统之间的关系入手,详尽阐述了旅游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气象、地质、水难、生物危害等自然灾害,交通、消防、游乐设施等事故,饮食卫生、传染病、急病急症等公共卫生事件,政治社会、刑事案件、人群聚集、文化习俗等社会文化事件的防范对策和应急处置方法,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旅游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旅游危机管理等。
3.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近年来,生态旅游在全球的年增长率高达 15%,是各类旅游形式中发展最快的一类,年产值已超过 3000 亿美元。2006 年我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旅游人数达 2.13亿人次,以门票为主的直接旅游收入达到 11.83 亿元。2006 年森林公园带动社会综合收入达到 950 亿元[5]。我国幅员辽阔,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为各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区、天然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截止 2006 年底,我国建成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2395 处,总面积 15153.50 万公顷,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56 处,总面积 9185.5万公顷,己建成各类森林公园 1071 处,总面积 1469.19 万公顷。近几年前往各地生态旅游景区的中外游客每年以大于 30%的速度增长。生态旅游在我国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我国目前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参与到生态旅游中的企业、旅游者和组织也越来越多,而生态旅游法制的建设速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却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速度。这样的格局产生的结果就是使许多生态旅游景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全国 100 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发现,有近 11%出现了资源退化现象,12%出现水体污染,44%存在严重的垃圾公害,3%有空气污染,11%有噪音污染。可以说生态旅游景观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化,造成其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都明显降低,从而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相背离。那么造成上述这些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是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3.1为了经济利益而为的乱开发现象造成了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性破坏”。
可以说这种破坏对景区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传统的经济开发工程或建筑施工工程,如在景区外围地带开山炸石,截水筑坝、开采煤矿等。二是在景区内开展一些不恰当的旅游类设施建设,如宾馆和人造景观等。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国的著名世界遗产地——张家界风景区,曾经花亿元巨资兴建号称“世界最高的全暴露户外电梯”,引起广泛争议,最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示了“黄牌”,项目没能继续实行。
3.2生态旅游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存在很多生态旅游景观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不顾及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的管理机制。如我国存在很多自然保护区在缓冲区,甚至核心区开发旅游活动,建设各种旅游设施,这本是被严格禁止的,结果造成了这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动植物大量死亡,没有遵循保护区应有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