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运用策略试析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运用策略试析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法,指的是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
下面将从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和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设计活动1.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或思考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分析说理。
例如,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的答案,并互相交流讨论。
2.设计多元化的学习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设计多元化的学习任务。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例如,在学习诗歌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设计情境化的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学习任务。
通过模拟情境、解决问题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记叙文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写一篇类似故事的作文,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组织教学1.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可以通过表扬、鼓励、赞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创造一个尊重学生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的环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注重教师的引导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3.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当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形成思维导图、问题清单或探究计划。
这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提供资源和支持:教师应该提供学生需要的资源和支持,以便他们能够进行相关的探究。
这可能包括阅读材料、绘本、多媒体资源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指导,例如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来获取相关信息。
组织合作学习:在探究式学习中,合作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小组或伙伴,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交技巧。
观察和实践: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和发现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来深入了解文本中的内容。
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
总结和分享: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探索和发现,还需要总结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展示活动,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分享的机会。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组织合作学习以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探索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总结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4)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学习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实践,以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概述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情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草原风光的短片、展示草原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切入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狼牙山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他们跳崖前想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组织合作,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合作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形式。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实现知识的互补、技能的提升、情感的交融。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组学生合作完成课文的复述任务,学生在相互倾听、评价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开展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活动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载体。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荷花观察日记”的写作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生长变化,记录自己的感悟,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谭红
探究式教学:首先提出问题,以问题为目标让学生独立活动,合作探讨,培养思维能力。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一个宽容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对或错,要以引导为主切不可轻易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
1.基本程序
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教学中,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每一句的问题,每一段的问题,整篇的问题)先将学生分成几小组,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各种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
2.教学原则
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策略,措施得体,策略得当。
3.辅助系统
需要一定的供学生探究学习的书籍和网络下载一些相关资料。
4.教学效果
优点: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缺点:教学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问题的难易度不易把握。
构建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最新资料推荐------------------------------------------------------ 构建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随着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的展开与深入,形形色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并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产生了广泛影响。
根据其所依据的心理学理论,可将这些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分为四个类型:认知加工模式、人格发展模式、社会交往模式、行为控制模式。
认知加工模式以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建构;人格发展模式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的潜力挖掘和人格全面发展的观念,更着重于教学中的非智力(或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社会交往模式以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为基础,强调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调整,着眼于学生的社会性和品格发展;行为控制模式则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的原理,侧重于学生行为习惯的控制与培养。
也有学者根据对知识类型的划分,认为教学模式大体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技能操作教学模式、情感发展教学模式和问题教学模式。
而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模式,是 1924年语文学家黎锦熙在《新著国文教学法》中首次提出的三段六步(理解:预习、整理;练习:1 / 22比较、应用;发展:创作、活用)。
我国新时期语文教学呈开放姿态,模式五花八门,诸如发现式、问题式、自学式、领悟式,还有五步读法,三段训练法等等。
(12)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虽然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教学模式,但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念都有其理论背景或来源,绝不会凭空产生,《中庸》就明确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名辨之、笃行之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概括得很简明、精辟,强调了学生个人能动的学习、思考、实践,很有探究式学习的味道。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暗示、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问题教学法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雏形。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点 是要 说明事情的结果 , 所 以因果段落 一般采用 “ 取果
法” 来概括段意 。
( 4 ) 承接段落可 以采用 精选 归纳法 。承接 结构 的 句与句之间的关 系是按 照所 写 内容 的先后顺 序 , 一 层 紧接一层写 的, 前后 不能 颠倒 。这样 的段落 按 一定顺
30
红 文 天J 2 0 1 5・ 1
教 法 研 究
学 习的过 程 中使 自己 的认 知结 构 不 断得 到完 善 和优 化, 这个过程也 称为 自我 建构 的 过程 。在 具体 实 施操 作方 面 , 要求教师在语文 教学 中, 改变 以往直接将 结果 告诉 给学 生的做法 , 而是强 调学 生要 积极 参 与这 个求 知 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 中通 过 自身 的不断参 与和思 考 ,
教 法 研 究
小 学 语 文 探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的构 建
徐 艳
随着 我国教 育 界对 素 质 教育 的 重视 程 度不 断 加 强, 新课程改革步伐 的不断加大 , 对各种 教学方法 的探
索 和应 用 也在 不 断展 开 , 探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就 是 应 用 比
的机会和与教师交流探讨 的机 会。探究式教 学则提 出 了 以学生为主体 的思 想 , 要 求教 师在教 学 时不要 一 味 以 自己为 中心 , 要围绕学生来设计教 学 内容 , 尽量 以学 生容易理解和接 受 的方式来 传授 知识 , 同时要 多给 学
运 用 的学 习策 略 。
话 的内容 , 精选 内容中的主要信 息 , 概括 段意 。这就 是 “ 精选归 纳法 ” 。例如 《 曹 冲称 象 》 的重 点段 落 是个 承 接段 落 , 精选 其 主要 信 息 : 谁 在干 什么 , 可 以归 纳 出 :
探究式学习 小学语文课的创新学习模式
探究式学习小学语文课的创新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小学语文课的创新学习模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探究式学习逐渐受到关注,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
探究式学习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分享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学生的益处。
首先,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需要记住课文中的知识点和背诵文言文,而没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而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等多种方式,来探索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技巧。
其次,探究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文化知识缺乏兴趣,并且将学习当成一种被迫的任务。
然而,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问题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共同合作,讨论问题,并通过分享发现来丰富彼此的知识。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技巧,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社交交往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探究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需要记住文本中的内容,而不需要思考和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收集资料、进行实地调查和展开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式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探究式教学则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及其在学生语言能力提高方面的优势,并探讨如何在实践中有效运用。
一、探究式教学简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方式,它通过问题导向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与传统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1. 提出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帮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本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实践或开展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实际应用。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教师引导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通过问题导向和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通过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目标应该既有个体目标,又有社会目标。
个体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情境模式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
启发模式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困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
资源模式可以通过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合作模式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学习。
这些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和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可以使用观察和记录法,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
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调查和评价。
可以使用测验和测试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进行测验和测试。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引入、实施和总结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
引入在引入阶段,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启发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语文?”来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思考。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展示教具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施在实施阶段,教师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古人写诗有哪些技巧和方法?”这样能够引发学生对古人智慧的思考和研究。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通过分析、讨论,共同探索古诗的深层含义。
最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方法。
总结在总结阶段,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归纳学生的学习成果。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结性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并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绩,并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他们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他们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综合以上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入阶段的问题启发、实施阶段的主动思考和探索,以及总结阶段的反馈和展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崇和推广的教学方法。
总结本文从引入、实施和总结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诗词鉴赏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亲身体验诗情画意,感受诗词之美;在教学古诗词创作时,可以邀请学生外出写生,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启发学生的诗意情怀;在教学古代散文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会感到兴趣盎然,主动参与为后续的探究式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挥主动性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思考,发挥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的?古代诗人在创作诗词时,是如何表现内心情感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挖掘诗词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组织课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安排学生模仿古代文人的书法,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教学古诗词创作时,可以组织学生朗诵比赛,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在教学古代散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的厚重。
通过这些课外拓展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注重语文实践,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文实践,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语言文字表达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完成一篇小作文,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朗读古代课文,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这样的语文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引言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其积极思维和阅读能力。
本文将从问题提出、多元素素材引入、合作探究和反思评价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一、问题提出在探究式学习中,问题提出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这幅画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情感是怎样的?”,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思考。
二、多元素素材引入为了使学生在探究中拥有更多的信息素材,教师可以引入多元素材,如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
通过多元素素材的引入,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他们对语文内容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证和验证。
三、合作探究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讨论问题,并彼此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可以相互启发、思维碰撞,从而培养出更强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反思评价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让他们回顾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通过反思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结论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通过问题提出、多元素素材引入、合作探究和反思评价等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充满探索和创新的学习场所。
小学语文教案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方法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探究式教学则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案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
在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合理选择,确保教学内容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其次,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法。
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标题和插图,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在学习词语和句子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些探究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从而提高彼此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竞赛或角色扮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思考和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案中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法,注重合作和团队精神,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探究式学习则是一种积极参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具体开展方式,以及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
1.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比如在阅读课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探索、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2. 提供资源和材料支持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需要有充分的资源和材料支持,才能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和参考资料,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和阅读经验。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小组探究活动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一起讨论、研究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支持和促进,例如讨论、实践、体验等。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课、实验课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二、探究式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和兴奋。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3.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设计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质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探究式学习设计成为了当下的热门教学模式。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设计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设计探究式学习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探索现象、发现规律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设计原则1. 问题导向原则在探究式学习设计中,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关键。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 学生合作原则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任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3. 多样化的资源原则探究式学习设计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包括书籍、电子资料、实物等。
学生可以通过多样的资源获得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思和评估原则探究式学习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反思。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
三、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设计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
1. 探索文本背后的意义在教授一篇文本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来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学生可以从作者的用词、句子结构、隐含意义等方面入手,挖掘出文本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2. 探究语言技巧的使用语言技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探索中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索中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探究式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
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也在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正逐渐应用在语文课堂中。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知识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担任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供问题、材料和资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实践尝试和合作讨论,主动地构建知识,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探究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施2.1 设计启发性问题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启发性问题是那种能够引起学生思考、挖掘知识、拓展思维的问题,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贾宝玉为什么选择留下?”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还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2 提供丰富的资源材料为了支持学生的探究学习,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资源材料,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学习内容。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古代名诗的演唱视频,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和诗意的表达。
2.3 进行团队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小组朗读、小组研讨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组织小组研读,学生们共同分析句子结构、词语意义,通过讨论和合作来理解古代文化。
2.4 提供自主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发现和表达的机会,例如通过课堂展示、写作、演讲等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本文从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实施策略以及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焕发课堂生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式教学法;课堂生命力一、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实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创设生动、形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草原风光的短片、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草原的美景,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桂林山水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寻找答案。
3. 合作交流,共享智慧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收获,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石潭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然后进行小组汇报。
4.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教学 《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桃花源的地方?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自主探究汉字的构字规律。
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法
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发现,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和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定义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实验等方式主动地探索和构建知识,达到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探究式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特征1. 学生参与度高: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 问题导向: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习任务明确: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需要完成具体的任务或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知识与实践结合: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实验等方式来学习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批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言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
1. 问题导入法: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2. 观察与讨论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来推理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场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元素,从而理解和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
3. 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
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编写一篇寓言故事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随着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的展开与深入,形形色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并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产生了广泛影响。
根据其所依据的心理学理论,可将这些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分为四个类型:认知加工模式、人格发展模式、社会交往模式、行为控制模式。
认知加工模式以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建构;人格发展模式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的潜力挖掘和人格全面发展的观念,更着重于教学中的非智力(或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社会交往模式以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为基础,强调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调整,着眼于学生的社会性和品格发展;行为控制模式则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的原理,侧重于学生行为习惯的控制与培养。
也有学者根据对知识类型的划分,认为教学模式大体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技能操作教学模式、情感发展教学模式和问题教学模式。
而“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模式,是1924年语文学家黎锦熙在《新著国文教学法》中首次提出的——三段六步(理解:预习、整理;练习:比较、应用;发展:创作、活用)。
我国新时期语文教学呈开放姿态,模式五花八门,诸如发现式、问题式、自学式、领悟式,还有五步读法,三段训练法等等。
”(12)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虽然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教学模式,但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念都有其理论背景或来源,绝不会凭空产生,《中庸》就明确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名辨之、笃行之”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概括得很简明、精辟,强调了学生个人能动的学习、思考、实践,很有探究式学习的味道。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暗示、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问题教学法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雏形。
问题教学法因注重问题研究、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于本世纪初在欧美风靡一时,并传入苏联和中国,但后来由于未能给学生以科学知识,在30年代遭到尖锐批评而衰弱。
然而,当代各国对培养具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人才的迫切要求,又使人们重新考虑问题教学的合理性……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就代表了这种趋势,现在在美、法等国探究式教学法都很流行。
在我国,80年代叶圣陶先生也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力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探究——发现”是现代多种教学模式的主题。
不管是“发现法”、“过程式”、“开放式”、“问题教学法”等虽说角度不一,目标不一,适用范围各异,但都包含“探究”的因素。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体验过程,学生学习由“吸收——储蓄——再现”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发现新问题——再探究”的过程。
可见,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以探究发现为主题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中,萨奇曼设计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特征,其主要设计如下:选择课题。
教师选择一个令人困惑的情境或问题,这一问题可以是一个疑难的科学问题,可以是一个令人困惑的事件,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求答案。
向全班解释探究的程序。
向学生说明开展探究过程应遵循的规则,使学生明确如何去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
然后教师写出问题情境,呈现给每个学生。
收集相关的资料。
学生根据问题搜集资料,在搜集和证实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但教师只回答“是”或“否”,帮助学生澄清问题,并不给出直接的答案。
当学生感到需要时,可以相互讨论,但在提问的过程中不允许相互交谈。
一次只允许一个学生提问,可以持续提问直至满意。
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
当学生提出一个理论假设时,教师停止提问,将这一理论写在黑板上,全班对其进行考查和讨论,决定是否接受。
在这一阶段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或参考其他资料检验某一理论。
提问仍是有效的工具,但要指向对理论的考查。
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理论,逐一考查其有效性。
说明规则,解释理论。
某一理论或假设被全班确定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解释并应用这一理论。
要对这一理论的原则或效果,以及应用于其他情境的预测性价值进行讨论。
分析探究过程。
最后,教师和全体学生讨论所经历的探究过程,考查如何形成理论来解释问题,并讨论如何改进这一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上述步骤对我们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很有启发,参照他们所提出的模式,笔者对此进行适当改进。
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怎么去探究,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语文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
一般操作程序可分为四大步:激题引趣自学探究——萌发探究意识、解疑导拨合作探究、明理强化实践探究——提高探究能力、激励评价引深探究——释放探究潜能。
具体实施流程为:提出问题——确立课题——探索研讨——成果展示——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下面以一篇阅读课文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十六课《伟大的友谊》为例,具体来谈一谈。
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学习是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
传统教学养成一种“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的恶习。
现代教学提倡“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对“问题”的探究,知识是在问题中产生,在问题中升华。
对探究的问题来说,学生提出那当然好,而且在教学中也必须有意识地重视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等到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好的探究问题来之后,才能组织探究式学习活动。
相反的,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办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果这样的程度也不容易达到,就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知识过程的问题,根据别人提出的问题,学生也完全可以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深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他们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整个地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自然地进行,而不必刻意追求一开始问题就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
但必须重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能说与我主题无关,我们不讨论。
特别要保护好问问题的心。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有知识价值的、材料丰富的、有多种选择可能和有探究、表现创造机会的学习环境,清除学生的心理重压,让学生心理自由,使学生敢问、乐问、会问。
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桌上,发言要举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学生的心理很不安全,不敢举手发言,怕被老师笑或责骂,所以教师师要有民主意识,不要怕被问倒,不要怕打乱原有的教学秩序。
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
请不要忘记,爱因斯坦、牛顿曾经是笨孩子,更要记住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敢问是一个起点,凡是学生能自己提问的,决不先问,尽可能得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活动时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自始自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乐问。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即课堂的场景和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会问。
教师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在有启发的条件下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十六课《伟大的友谊》这课教学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古代和现代、国外和国内有关友谊情景的动画小故事,特别是国外的则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例(在展示时强调突出),并出示课题“伟大的友谊”。
通过动画小故事让学生知道那是“友谊”。
并请学生自己说说自己了解的“友谊”,可以举一些身边的友谊实例。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事先做好的同学身边的一些“友谊”实例。
学生处于这样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自然会很快提出“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呢?”这一核心问题。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很多,应因文而异。
教学一些知识性课文,可以让学生充当科学家的角色,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教学一些写景的课文可以设计活动,如让学生当解说员,设想一下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学一些说理性强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充当正方、反方辩论员,提出自己的辩题,等等。
扣题质疑,自己阅读寻疑等是最基本、最经常的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确立课题: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探究方向,甚至同一文本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但每一个探究问题的价值却并不是一样的。
到底选择一个怎样的问题作为课题来探究呢?问题要与主题相关,一定要有启发性和可思考的空间。
特别要注意的是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
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如此功效。
如果只是在知识的记忆和是非的层面上设问,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起到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更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
只有抓住了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上的矛盾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尘封的情愫,从而极大地调动探究的热情。
教师要善于巧用教材,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河”掀起“波澜”,在矛盾的冲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求得真知与真情的深层感悟。
同时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
若问题超出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思想认识水平等相应的领域则太难,会加重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若低于相应的领域,则容易流于肤浅,冲淡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即使勉强开展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只能限于低水平的课文阅读与理解,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显然,最佳的问题的难度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呢?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有两个水平。
第一个水平,是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帮助,自己能达到的高度。
第二个水平则是需要外力的帮助才能达到的高度,通俗地讲就是“跳起来摘桃子”的境界。
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个水平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指出,教学的最有效的功能就在于推进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建立在这一发展区内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还以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十六课《伟大的友谊》为例,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能会提出:什么是友谊?马克思是谁?恩格斯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是伟大的友谊,友谊有不伟大的吗?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为什么说是伟大的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