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41
谷精草
42
密蒙花
43
青葙子
44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相同点:均有清肝明目之功,用于肝热目 疾。 不同点: 谷精草:肝经风热之目疾多用。 密蒙花:兼养肝阴,肝虚目赤也可用。 青葙子:清泄肝火力强,肝火上炎之头 痛眩晕也可用。
45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本类药物多为苦寒之品,具有清热燥湿 的功效,主治湿热证;有些药物兼能泻火解毒, 也用于火热证、热毒证。
第二章 清热药
概述
一、概念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
物,称为清热药。 二、性能特点
药性:寒凉(甘寒、苦寒或甘苦寒)。 归经:涉及五脏六腑。
1
三、功效、主治、分类
脏腑火热证
清热泻火---清热泻火药
湿热证

热毒证


热入营血证
虚热证
清 清热燥湿---清热燥湿药 解 清热解毒---清热解毒药 里 热 清热凉血---清热凉血药
(兼退虚热)
12
石膏与知母功用对比
清热泻 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
火,除烦
(内清肺胃热,外解肌肤高热)
止渴同
泻火力较强,但只治实热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治肺、
故以肺热实喘,胃火牙痛
胃气分
多用。
实热证。 知母—苦甘寒。重在清润(清热滋
阴润燥),泻火力较弱,虚
实两清。用于肺热咳嗽或阴
虚燥咳、骨蒸潮热、消渴等
证。
13
芦根
“火”是本源,“热”是由“火”产生的 表象。
4
气分实热证
热壅于肺 热扰胸膈 热在肺胃 热迫大肠
脏腑火热证
心火:心烦失眠等。 肺火:咳嗽、咳血等。 肝火:头痛、目赤等。
胃火:呕吐、牙痛、 消谷善饥等。
5
一、善清肺胃之热的药物
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鸭跖草。
6
石膏
7
石膏
1.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本品辛甘大寒,归肺 胃经,清热泻火之力很强,为清泻肺胃气 分实热的要药。
(1) 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汗出、脉 洪大(白虎四大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如白虎汤。
也用于气血两燔证:如清瘟败毒饮、化 斑汤。
8
(2)肺热喘咳。如麻杏石甘汤。 (3)胃火上攻之头痛,牙痛。如清胃散、玉
女煎。
2.收敛生肌(煅后、外用):用于疮疡溃后不 敛,湿疹,水火烫伤。如九一丹。
用法:先煎。 注意:本品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9
知母
10
知母
一、性味、归经、:见教材。 二、特点:
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肾火; 滋肺、胃、肾之阴而润燥。
清润见长 虚实两清
11
二、功效与应用
1. 清热泻火 ① 气分实热证。 配石膏,如白虎汤。 石膏退热快,但作用短暂;知母退热缓,但 作用持久。
②肺热咳嗽。 ③胃热口渴。
①阴虚燥咳证。
2. 滋阴润燥 ②阴虚消渴证。 ③肾阴不足、虚火亢旺。
37
夏枯草
38
夏枯草
特点:长于清泻肝火,散痰热郁结, 为治肝热、痰火郁结之要药。
1.清肝明目: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羞明 流泪,头痛眩晕。
2.消肿散结: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取本品清泄肝火作用,现代用于肝火上 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39
决明子
40
决明子(草决明)
1.清肝 明目
目赤肿痛,目暗不明(虚实皆可)。 肝火或肝阳头痛眩晕。
21
二、善清心火的药物
寒水石、竹叶、淡竹叶、莲子心、 栀子。
22
寒水石
北寒水石(红石膏) 南寒水石(方解石)
23
寒水石
1.清热泻火:热病烦渴。如三石散。 2.消肿止痛:丹毒,烫伤。
24
淡竹叶
25
淡竹叶首载于《本草纲目》,明代以前 方书中所用的竹叶,非淡竹叶而应为竹叶。
26
竹叶
27
清心除烦利尿, 竹叶—长于清心除烦,兼生津,
疡肿毒,跌打损伤。
34
三、善清肝火的药物
熊胆、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 密蒙花、青葙子。
35


36
熊胆
1.清肝明目,息风止痉:本品味苦性寒,主归 肝经,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肝经之热以息 风止痉。
(1)肝热目赤肿痛等证。局部滴眼或内服。 (2) 肝经风热之高热、惊痫、抽搐。
2.清热解毒:兼能消散痈肿,用于疮痈和痔 疮肿痛。
46
肠胃湿热:泄泻、痢疾、呕吐、痔漏等。
肝胆湿热:黄疸、耳肿流脓。
湿 湿热下注:热淋涩痛、带下黄稠、阴痒阴肿。
热 证
湿热留注关节:关节红肿热痛。
17
清热生津。
芦根:
善于清肺胃之热,可祛痰 排脓,清胃止呕。
用于热病伤
津烦渴、肺
热咳嗽。 天花粉: 善于清肺胃之热而养胃 阴、润肺燥,养阴生津
之力较好。兼有消肿排
脓。
18
鸭跖草
19
鸭跖草
20
鸭跖草
1.清热泻火:用于外感发热或热病高热。 2.解毒:用于咽痛,疮疡,毒蛇咬伤。 3.利水:用于水肿、热淋。
清虚热---清虚热药
2
四、使用注意 1.准确辨证,随证遣药,合理配伍。 2.清热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脾虚食少
便溏者慎用;或注意配伍健脾养胃药。 3.阴盛格阳证、真寒假热证禁用。 4.苦燥之品易伤阴,阴虚津亏者慎用。 5.中病即止,免伤正气。
3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多为甘寒或苦寒之品,寒性较大, 既清热,又泻火,适用于急性热病邪在气分 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 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胃热、心火、 肝火等脏腑火热证。
31
栀子
32
栀子
1.泻火除烦:本品苦寒清降,善泻三焦之火, 尤善清心火。
(1)热病烦闷,不得眠。如栀子豉汤。 (2) 三焦火毒炽盛之证。如黄连解毒汤。
2.清热利湿:并能退黄疸,用于湿热黄疸。如
茵陈蒿汤(茵栀黄注射液)。
33
3.凉血:有凉血止血之功,用于血热妄行之出
血证。多炒炭用。
4.解毒:有泻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用于疮
14
芦根
1.清热生津、除烦:甘寒之品,清热不伤阴, 生津不敛邪。 (1)热病烦渴。 (2)肺热咳嗽。 (3)肺痈吐脓(实为苇茎的功用)。
2.止呕:用于胃热呕逆。
3.利尿:用于热淋,小便短赤涩痛。
15
天花粉
16
天花粉(瓜蒌根)
1.清热生津:用于热病口渴,消渴多饮。 2.清肺润燥:肺热咳嗽、燥咳。 3.消肿排脓:用于痈肿疮疡。
治疗①热病心
热病烦渴尤宜。
烦口渴及心火
上炎之口舌生
疮;②尿赤涩痛。淡竹叶 —长于清热利尿,口舌
生疮,尿赤涩痛尤宜。
28
莲子心
29
莲子心
30
莲子心
1.清心安神:本品善清心火,用于外感温热疾 病热入心包的高热、神昏谵语等证。如清宫 汤。 2.涩精止血:本品还能交通心肾固精止遗,用 于心火妄动、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遗精。 并能清热凉血,用于血热吐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