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是“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它以循序渐进、重复巩固为主要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实施“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应事先设定好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清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第二步,确定学习内容。
根据学习目标,教师将学习内容分为不同的层次,并确定每个层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三步,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等,同时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多媒体等。
第四步,展开教学活动。
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和巩固知识,确保学生在平稳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
第五步,反馈和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通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学习框架。
首先,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依次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避免知识片面、混乱的情况发生。
其次,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巩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记忆和理解的转化。
此外,递进循环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在实施“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合理划定学习层次,避免过高或过低的难度。
其次,循环教学过程中的重复不能过多,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进程进行调整,以防止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最后,在展开教学活动时,也要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循环小循环区别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循环小循环区别探究语文教学中,循环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而循环又可以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模式。
大循环和小循环区别在于其循环的范围和层次不同,通过分析区别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循环的特点和应用。
一、大循环的概念及应用大循环是指整个学年或一段时间内,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周期内,重复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循环方式。
在大循环的范围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于某个语文知识点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演练,例如对于规范用词的掌握可以从阅读、写作等多方面加强。
而且在大循环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任务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内,不断地参与到学科活动之中,增强学习密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效。
在大循环的应用上,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初始时规划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在整个学年或季度内,按照计划的步骤和节奏进行教学,实现循环的效果。
例如针对作文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就明确教学目标和作文类型及内容等,然后在整个学年或季度中,通过阅读经典范文、写作小练习、课堂作业、集中写作等不同形式的任务来达成作文教学目标。
小循环是指教学中的一个比较短的周期,通常在几节课到一周之内。
小循环是在大循环之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即在一个大循环周期中,对于某个语文知识点或技能,进行较为密集和深入的教学和练习,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循环的应用上,教师可以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案和设计,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地掌握某个知识点或技能。
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比如朗读、赏析、填空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增强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和喜爱。
三、大循环和小循环的区别1. 循环的范围不同大循环和小循环的循环范围有所不同。
大循环的范围很大,通常是学年或季度,而小循环的范围相对较小,一般是几节课或一个星期。
大循环重点在于教学目标的规划和整个课程的安排,侧重学科活动的设计和整体效果的达成;小循环则在于教学任务的处理和内容的丰富,重点在于强化某个语文技能点或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服装CAD》课程教学标准
《服装CAD》课程教学标准(2020版)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于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本课程是根据服装企业CAD制板操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开设的。
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电脑进行打板、放码、排料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服装电脑打板、放码、排料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训练学生的服装CAD操作能力和辅助设计能力,熟练掌握不同种类服装的打板、放码、排料、工艺设计等服装企业中服装CAD操作设计的岗位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前导课程有《服装结构设计基础》、《服装工业制版》,后续课程有《单品设计》、《毕业设计》。
二、课时60课时。
三、学分4学分。
四、课程目标(一)思政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升学生个人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2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二)能力目标1、了解服装CAD的发展历史与服装CAD在服装设计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2、掌握服装CAD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基本理论;3、能够熟练使用服装CAD软件系统中各种工具。
4、能够对服装进行规格设置和编排。
5、能够根据款式要求进行服装结构图的绘制。
6、能够根据给定尺寸进行服装样板的缩放。
7、能够正确对样板进行文字及符号标注。
8、能够根据要求合理排料。
(≡)素质目标1、树立成本意识。
不同的排料方法将影响用布量,从而影响到成衣的成本控制。
2、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服装工业样板的制作是服装企业生产环节中很重要的环节,一旦出错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培养挑战意识。
设置项目完成障碍,培养学生经受挫折、应对挑战素质。
4、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自主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浅析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的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循环式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
它通过逐级推进,不断深入,最终达到对知识点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下面就浅析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的教学策略。
一、“递进”是要先浅后深
递进式教学是一种按步就班的教学方式,以简单易懂,浅显易懂的知识为基础,慢慢地逐步深入。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通常先从浅入深,先传授一些简单的词汇和知识点,再逐渐引领学生走向更深入的内容。
二、“循环”是要反复讲解
循环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反复讲解同一内容,让学生多次重复学习,达到深入理解和透彻掌握的目的。
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只通过一次的解释和讲解,他们可能难以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和应用方法。
三、递进式教学和循环式教学的优点
递进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慢慢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了解更深入的知识,从而更全面地掌握学习的知识点。
而循环式教学则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反复中,不断地巩固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适合递进循环式教学的教学内容很多。
比如,针对古诗文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古文的基本格式和字词的注解,然后逐步深入,让学生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推理和结构等。
还有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等等。
双循环教学设计
双循环教学设计双循环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然后再将小组中的学生汇报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最终在整个班级中形成共识。
该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
第一步:引入双循环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和方法在教学启动之初,引入双循环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了解该教学方法的目标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事物或问题,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向学生阐述问题的重要性。
同时,介绍双循环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了解该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区别。
第二步:学生分组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双循环教学设计,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至少有3-5名学生,然后提供一个探究主题和一些参考材料。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收集信息,分析和比较数据,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解决方案,并记录下来。
第三步:小组内同行评价和改进当每个小组的学生完成了他们的探究和思考后,他们应该开始进行同行评价。
这意味着每个小组要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向其他小组内的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
成员可以对其他小组的工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进一步思考和创意。
同时,小组内的学生也会收到其他小组的评价和反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方案。
第四步:小组间分享和讨论当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他们的同行评价后,他们应该聚集在一起进行一次大型分享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每个小组都会向整个班级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方案。
同时,班级中的其他成员可以就其他小组的发现和解决方案进行评论和讨论。
讨论的过程可以帮助其他小组成员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别人的工作,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合作。
第五步:教师总结和反思在整个过程结束后,教师应该对这次双循环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
循环递进式项目教学法在影视制作课程教学中的效果对比
项 目教学 法 的思路 是先 用后 懂 ,边 用边 标 和计 划、准 备 工作 、项 目执 行 、项 目 负 责制 。 教师作 为项 目负责人 ( 制 片人 ) , 学 ,旨在引导学生先感兴趣后 主动学习 , 汇总 以及项 目评估 。 学生 以团队的形式共 同完成一个项 目( 作
先发现 问题后解决 问题 。 按 照教学 大纲 , 动查 找 和运 用其 他 资料 。通过 学 习一 门
识和技能 ,最终教会学生 自己查 阅资料 、
笔 者认 为 , “ 循 环 ”是指 专 业课 程 品 ) 。为 了实现 “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 个 电视作 品的 制作 ,都 要 经历 电视 制 段 教学 ”为 主 的教学组 织形 式 改革 ,即 在2 个 学期 内几 门专业 课程 分段逐 个 递 完成 所 有 的课 堂教 学 和实践 以及 考试 等 内容 。制 定专 业课 程 “ 分段 教学 ”实施
学法 ,收 到 了很好 的教 学效 果 ,学生 也 让 学生 按照 教师 的安 排和 讲授 去得 到一 生 制作 的作 品按 照学 生职业 能力 的形 成 普遍 反 映 良好 。 电视节 目实 践课 程是 一 个结 果 ,而是 在教 师 的指 导下 学生 自主 规 律 , 由易到 难 ,谓 之 “ 难 易 递进 ”。 门实 践性 、应 用性 很强 的课 程 。它要求 去 寻找得 到 结果 的途 径 ,并 最终 得 到这 每 一 阶段 既有相 应 的学习 重点 ,又是对
除 学 习教材 之外 ,还 引导 和训 练学 生 主 学 习将 围绕 电视作 品制 作项 目展开 ,每 模式 的 良 好效果 , 还实施 了专业课程 “ 分
构专 业 和每 门课 程 的 “ 循环 递进 式项 目 教 师 掌 握 的 现 成 知 识 和 技 能 传 递 给学 作 中 ,逐步 学 习节 目制作 流程 的 3 个 阶
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递进循环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也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该策略的核心为“递进”和“循环”,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逐步深入的学习和重复练习来掌握知识,并在循环反复中巩固所学内容,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化知识。
实践证明,“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了解知识点,打基础。
在进入主题之前,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个阶段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新知识,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初步印象,如通过读课文、观看课件等方式,让学生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明确要学习的知识点。
在这个阶段中,可以通过课前导入、互动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递进式深度学习。
本阶段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启示,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逐渐地深入探究、逐步提升难度,让学生更加深入学习知识点。
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建议采用递进式学习的方式,逐渐加深难度。
例如,可以将一篇文章依次按照语言表达、情感体验、思维能力等方面逐层分析,达到“由浅入深”的效果。
也可以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巩固学生对前一阶段已有的知识,及时与学生互动,关心他们的思考和感受,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该知识点的深层含义。
第三阶段:循环精讲,反复练习。
学习知识的第三个阶段是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已掌握的知识,确保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掌握的知识变成自己所内化的知识体系,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这个阶段,需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通过练习题、小测验、互动课堂、组内配合、人际对话等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循环反复的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和点评的方式,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案】磁场+磁感线++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三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第一节《磁场磁感线》【课标分析】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中,本节《磁场磁感线》属于课程内容必修课程中“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主题之下。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对本节的内容要求为:“能列举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学业要求为:“能用磁感线模型分析磁场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在分析和论证过程中,能使用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磁场和磁感线两部分。
教科书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更深刻的思考,并进一步强化“场”的研究方法。
本节内容作为《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单元的开篇,是单元学习活动的基础,理清课时学习思路,明确课时学习任务,使后续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本节有大量的物理学史内容,体现了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是丰富的科学方法和人文教育结合的好素材。
可以结合演示实验,对初中知识复习概括并从科学与人文两个角度提升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磁感线、几种常见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是基本的重要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在人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由于磁感线的分布不是平面的,而是空间的,应该通过演示实验来加深认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和相互作用观等物理观念,并能用这些观念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真实情境任务“小磁针怎样才能偏转”的引领下,本节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地描述磁场。
从真实情境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遵循科学描述运动的方法,建立磁感线模型逐步深入认识直线电流、环形电流的磁场,并在运用所学的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为下一课时任务做好铺垫。
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一、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将实践教学分为若干层次,逐步深化、拓展,形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教学目标递进: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特点,设定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确保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2. 实践教学内容递进: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合理规划实践教学内容,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到综合实践,逐步提高实践难度和深度。
3. 实践教学方式递进:结合不同实践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如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4. 实践教学评价递进: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1. 符合人才培养规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2. 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3. 提高教学质量: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使实践教学更加系统、有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1.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1)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
(2)结合学生特点,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规划实践教学内容(1)梳理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
(2)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合理规划实践教学内容,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递进性。
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本文提出构建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向互动,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二、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与内涵1. 概念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学生与教师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
2. 内涵(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向互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实践教学为理论教学提供验证。
(2)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训基地等;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
(3)学生与教师的良性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共同促进人才培养。
三、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 构建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2)创新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内外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实践领域。
(4)学生与教师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
2. 构建步骤(1)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实践教学目标,确保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2)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健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加强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方式等。
(4)优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四、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探索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向互动(1)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双循环教学设计
双循环教学设计引言教育领域一直在不断追求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其中,教学设计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双循环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乐趣。
本文将介绍双循环教学设计的概念、原则以及实施步骤,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双循环教学设计的概念双循环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它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放在教学设计的核心位置。
这种教学设计方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通过设置开放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双循环教学设计的原则1. 学生为中心:双循环教学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置于教学设计的核心位置,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2. 任务导向:双循环教学设计注重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任务中探索和发现知识。
3. 反馈循环:双循环教学设计强调及时的反馈,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间给予学生明确的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合作学习:双循环教学设计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双循环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1. 分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确保学习目标具有明确性和可测量性。
2. 设计引入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故事、问题、实例等方式引入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置任务和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需求,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4. 指导学习过程: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理解知识。
5. 提供反馈和评价:教师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明确的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调整教学策略。
6. 总结和复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并进行复习和巩固。
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逐步增加难度,循环讲解,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达到逐步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其主要特点是逐步增加知识难度,并在不同的时间段循环练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语言知识和应用技巧。
一、递进式讲解递进式讲解是指在教学中,从易到难,逐步增加知识难度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递进式引导学生逐渐学习和理解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水平逐步提高。
这里举个例子,对于小学生学习“诗歌”这一知识点,一般可以从“打比方”、“造形”、“联想”等各种方法开始讲解,逐渐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并在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介绍韵律、节奏等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美感。
二、循环式练习循环式练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重复练习同一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次进行相同或相似的题目练习,帮助他们认真思考、复习和巩固知识点。
例如,在基础语法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练习一些常用的语法句式,使学生掌握这些句式的用法,并能够在写作中熟练运用。
这种通过反复训练掌握知识点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递进循环式有一个例子:在学习古诗文时,老师可以首先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简单的古诗文进行理解和掌握。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多次阅读和背诵古诗文,并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递进性和循环性的结合,让学生逐渐提高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
总之,“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让他们形成深层次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
通过递进循环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远远超过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全文)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全文)“三教”改革,提升了畜牧类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盾的迫切任务,是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侧推动核心技术突破的可行路径。
当前,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还存在个对接,将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
构建了“以一般职业能力为基识等内容,创建“双主体、双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图1),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企业参与校企共建“三系统、三层次、四方向”新型课程体系。
重构知识、技能和素质三大培养系统,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三个层次课程,构建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宠物饲养与疾病诊疗四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形成产业技术引领、突出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图2)。
2.1构建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三大培养系统(1)知识培养系统通过企业参与,引入行业和职业资格标准,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知识需要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三级递进知识培养系统。
(2)技能培养系统通过课程教学实习训练基础能力,建立“学校-企业-学校-企业”两轮循环,分别进行半年的企业见习和工学交替训练专业综合技能,通过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训练职业技能,形成单项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技能三级递进技能培养系统。
(3)综合素质培养系统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职业道德、劳动教育、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形成综合素质培养系统。
2.2与企业共同设计底层共享、中层特色、高层互选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1)专业群底层平台。
共享通识课、思政课、劳动课、素质养成课、创新创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专业基础课由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动物临床诊疗技术、动物药理等课程组成,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
(2)专业群中层平台。
双循环 课程建设
双循环课程建设双循环课程建设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作为教育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课程建设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
其中,双循环课程建设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什么是双循环课程建设、双循环课程建设的目标、实施方法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双循环课程建设?双循环课程建设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内外部协同作用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良性循环体系。
简单来说,就是将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二、双循环课程建设的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在双循环课程建设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则更像是引导者。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双循环课程建设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探究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这种实践性质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双循环课程建设中,不仅要注重个人发展,还要注重团队合作。
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任务或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沟通技巧和领导才能。
三、双循环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法1. 教师角色转变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决策者。
而在双循环课程建设中,老师则更像是引导者和协调者。
老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要配合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来制定教学计划。
2. 学生角色转变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执行者。
而在双循环课程建设中,学生则更像是主体和参与者。
学生要注重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
3. 课程设计在双循环课程建设中,课程设计要注重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双重循环控制图形输出》教学设计+说课稿
《双重循环控制图形输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版本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可视化编程应用一一ViSUa1BaSic》(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教材内容典型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使用。
2.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是教材第三章第五节内容延伸和拓展。
双重循环以一重循环为基础,用双重循环控制图形输出,内外层循环被赋于新的含义:外层循环控制图形行数;内层循环控制每行字符打印个数。
由于图形的多样性需要灵活设置内外层循环的范围,所以学习本节课内容对同学们理解掌握循环的嵌套使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情感态度: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班级人数为32人,他们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适合兴趣引导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方法,但他们重实践轻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理解分析能力有所欠缺,课堂也需要教师用讲解演示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直观的呈现。
知识水平:在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上,同学们己经对For……NeXt循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对多重循环有一定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同学们完全具备了学习使用双重循环控制图形输出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双重循环控制图形输出的算法。
学会建立行、歹h每行打印字符位置、每行打印符号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实践演练、小组协作等方式,学会利用五步法控制图形输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完成图形输出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编程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双重循环控制图形输出的算法。
教学难点:算法实现过程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建立。
三、简化的解决方案五方面VB 代㈣固化格式 拄制行数iFori∙ 拄制打印位置(和i 的关系)Printtab (拄制每行打印个数(涧i 的关H ) Forj≡( ); 控制♦行印字符(和I.J 的关系) Print ( >:Nextj换行 print五、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教学课件课前准备:学习资源包的制作,包括“帮助指南”电子书、FIaSh 演示动画、任务评价表、VB 效果体验、任务书等内容。
“双循环”路径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双循环”路径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摘要:推动区域教师教育,着眼于教师的梯度发展,以优质普通高中带动县域高中,是提升高中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以教师专业发展基地校高质量建设促进区域教师的高质量发展为背景,遵义市第四中学立足区域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困境,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时间线,区域教师共同发展的空间线,形成教师高质量发展“双循环”路径;依托基地校建设,搭建学校、学科、教师三级平台,形成“1+N”跟岗研修、“三年一体”青蓝结对、“三维双向”集体备课、“诊断+示范”课堂提质、“13531”实习模式等五个教师实践项目,以丰富实践资源,切实推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示范基地校;教师专业发展;“双循环”路径* 本文系2020年度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内驱力视角下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A013);2021年度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辐射引领路径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1A013)的研究成果。
2021年12月,《“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提高县中教育质量,促进县中与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3年7月,《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通过区域内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持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
”追求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县中的优质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优质普通高中示范引领县中发展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一、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一)教育公平问题现有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亟须让每一个孩子从有学上转向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
强教先强师。
然而,现下区域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有待提高,教师在城乡间和校际的分布不均衡,优秀教师以及高学历教师等优质稀缺资源集中分布在城市的“名校”,而一些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偏远老旧学校等)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相对不足。
初探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和现实意义
术 设计类 院校培 养实践能 力强的复合 型人 才具有 一定 现实意 义和借鉴 作用。 关键 词: 艺术设 计、 工作宣教 学、 实 践教学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竞争节奏的加剧,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
本 栏 目 责 任 编 辑张 越 教学交流
艺和材料, 熟悉生产流程和环节, 了解市场和消费, 并且符合生产和消 力, 并通过对纵向课题的分析研究来解决问题。 费的要求” [ 4 ] 。 同时, 在学习评价中, 主要以成果的作品化、 产品化、 商 四、 促进 工作室教 学模式发展的策略 品化作为衡量标准, 逐渐推行以社会化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 为学生
进。 因此, 在教学设计上应突破原有的 “ 章节” 模式, 采取项目 化教学
践环境, 创造一个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实际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的
实践环境” [ 2 _ , 是“ 设计艺术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模式” [ 3 ] 。 如中央美 院、 中国美院都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工作室教学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优势, 但如
何科学有效地建立, 并实施这一教学模式, 将是该教学模式能否发挥 最大效益的关键所在。
由于依托项目 化课程, 工作室教学的成效主要体现为真实的项目 化成果。 以视觉传达专业为例, 这些项目成果包括包装、 书籍、 标识、
平面广告、 网络广告等设计案例或竞赛、 竞计。 在分析职业领域岗位中 “ 典型工作任
照其难度系数 “ 递进式” 安排学习项目, 项目之间为基本相同的工作流
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 1 ) 打破传统的专业结构教育模式 ( 2 ) 有 务” 的基础上, 提炼出若干个完整的任务并转化为学习项目, 同时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2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推广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随即全面铺开。
我校是教育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示范校,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摸索出一套适合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教学模式――双循环递进式(课堂与车间)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理解、巩固理论,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习质量。
戴尔的“经验之塔”说明了做的经验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知识能力递进式提升,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实施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前期准备
1.环境要求。
学习环境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中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为保证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学任务在理实一体化车间或现代化技能教室进行。
课堂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
由于这种
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作为课堂的场所既要有教室的功能,如桌椅、黑板、多媒体设备等,又要有足够的工位、实验实训器材。
2.师资要求。
双循环递进式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
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能力。
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还要熟悉企业管理文化,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和企业化的教学环境,克服就业恐慌,实现学生到工人的无缝对接。
3.备课要求。
备课要包括授课计划与教学考核。
教学计划要求融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为一体,以任务为中心编制授课计划;教学考核是指在对学生的学业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考核学生能力的发展、素养的提升和潜能的开发。
4.学生要求。
为保证课堂任务顺利完成,提高学生参与、合作能力,课前需要对学生按照性格、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其符合社会相互依赖理论,即各个小组或任务相互联系和依赖、小组成员的搭配优势互补依赖、任务的分配内容上的依赖、小组成员角色的依赖、交流激励,等等。
二、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1、任务描述。
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
生明确学习目标。
2、任务初探。
学生根据现有的工具和经验,到理实一体车间尝试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要强调安全事项,参照海尔6S管理理念,对学生的操作提出具体要求。
小组成员采用大脑风暴法对任务的解决设定行动方案。
这个过程能够对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学生记录在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明确学习框架,为回到课堂进行重难点学习打下基础,至此完成第一个循环。
3、任务学习。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任务初探情况,对任务进行具体的讲解和必要的示范,特别是对存在共性的问题加以强调。
学生经过学习掌握重难点之后,实现认知层次上的递进。
4、任务实战。
学生回到车间继续完成任务,各小组制定详实可行的行动方案,组内成员明确自己的分工。
教师对任务有一个具体精致的要求,监督指导学生参与情况和任务完成质量,对存在问题的小组进行帮助,对课堂大局进行调控。
5、任务评价。
学生回到课堂汇报任务完成情况,选择小组汇报、学生点评、老师评价的方式对任务进行总结提高,尤其是对实战过程中好的做法和错误的做法进行梳理,扬长避短。
按照6S管理要求,对教学环境进行整理。
6、任务拓展。
老师布置弹性化学习任务,进行能力拓展,把学习环境扩大到课外。
至此完成第二个循环。
就这样通过先做后懂再提高的步骤,知识能力一体化,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综合素养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
得以提高。
三、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
一切教学模式改革都要回归到对毕业生质量评价中来。
我们在实施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期间,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以下可喜的成效:一是厌学现象明显减少。
中职生辍学一直是令职业学校头疼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的课堂解放了老师,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流失现象得到根治。
二是考试不再令学生恐惧。
无论平日检测还是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内容都是学生亲手验证过的东西,自然比死记硬背印象深刻得多,考试变得轻松,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也明显提高。
三是毕业生素质得到企业的好评。
在学校每年的校企合作战略交流会上,合作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素质给予高度评价,具体表现在团队合作意识强、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明显优势、综合素养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双循环递进式教学模式得到了企业、学生的肯定和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学校硬件建设需要不断优化外,对教师的双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