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内毒素模型学说
运动+高热 肠道血流量减少(约80%) 肠黏膜缺血缺氧,黏膜屏障破坏 肠道菌群易位,大量内毒素入血 全身炎症反应、DIC、多脏器衰竭
• (1)诊断:结合诱因(高温、高湿、运动 )及临床表现,诊断一般无困难;
• (2)鉴别诊断:个别不典型病例注意与脓 毒症休克、脑干出血等急症鉴别。
动者,如军人、建筑工人等; • 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年幼、年长及有慢性基
础疾病者。 • 发病率: • 国内无准确报道; • 国外--美国 :17.6-26.5人/10万, --Leabharlann Baidu----
--沙漠国家:250人/10万 • 2003年法国受热浪袭击10000万死于热射病。
三联症
高热:核心体温大于>40℃ (肛温) 无汗:皮肤干燥,潮红或苍 白 昏迷:常伴意识障碍,抽搐 或强直发作
器官功能障碍
ARDS、 MOF 、MODS DIC、休克、心力衰竭 肝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 肠道功能衰竭 消化道出血,肠黏膜屏障破坏 脑水肿,颅内高压 内环境紊乱: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肌酐(Creatinine Cr) 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 肌红蛋白(myoglobin Mb)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 胆红素和电解质变化
关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热 射病的价值和理论依据
置换液大量持续与血液交换,可带走大量热量, 迅速降低核心体温 清除内毒素及其他炎症介质,控制全身炎症反应, 保护脏器功能 保护内皮功能,阻止DIC进展 治疗横纹肌溶解,替代肾功能 稳定内环境,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循环监测: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每小时尿量及尿 液颜色,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 ⑶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 、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直肠温度可达41℃,甚至 高达43℃。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病人可有严重神经系统症 状,如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嗜睡、木僵甚至昏迷。此型可发生 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病人较多见。
• 分类: • 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高温高湿环境下强体力劳
• ⑵热衰竭:此型最常见,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病人 ,在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血纳丢失过多,补充不足所致 。表现为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可出现呼 吸增快、肌痉挛、多汗。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 统损害表现。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胆汁 血症和肝功能异常。
• 重症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热痉挛、 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表现。
• ⑴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 ,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持续约 3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多发生在四肢肌肉、咀 嚼肌、腹直肌,最常见于腓肠肌,也可发生于肠道平滑肌。无 明显体温升高。症状的出现可能与严重血纳缺失和过度通气有 关。
热射病诊断与治疗
•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 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痛、头晕、眼 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
• 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有面色潮红、皮肤 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可伴有恶心、呕 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 冷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 具备以下一条可考虑行持续床旁血滤(CRRT),如有以下 两条或两条以上者应立即行血滤治疗。①一般物理降温方
法无效且体温持续高于40℃大于2h;②血钾>
6.5mmol/L;③CK>5000U/L,或上升速度超过1倍
/12h;④少尿、无尿,或难以控制的容量超负荷;⑤Cr
每日递增值>44.2μmol/L;⑥难以纠正的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紊乱;⑦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⑧严重感染、脓毒血症 ;⑨合并多脏器损伤或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1
产热散热失衡
2
直接热损伤
3
内毒素模型学说
1 机体产热散热失衡
高温高湿环境 散热障碍
高强度运动产生大量热量 (是休息时的15-20倍)
产热>散热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无效性汗分泌
持续高热
2 直接热损伤
人类临界高体温阈值在41.6℃-42℃ 45min-8h 极高温度49-50℃,可耐受5min 直接热损伤导致蛋白变性 细胞膜完整性受损 细胞骨架与细胞核损伤 最后导致细胞死亡
• 目标:2-3小时内(从发病起计)将核心体 温(一般以直肠温度为准)降至38.5 ℃以下 ,以阻断热损伤启动“炎症瀑布反应”。
• 临床研究已证实:病死率与高热及持续时 间密切相关,大于3小时者预后恶劣。因而 ,起病后3小时为抢救热射病的“黄金时间 段”。
a) 物理降温:冰毯、冰帽、冰袋、冰水胃肠灌洗、 低温液体输入等;
• 治疗原则 a) 突出“抢救”两个字;
b) 抓住两个要关: 1、快速降温,2、多器官功能支持,防治DIC;
c)具体救治措施为“九早一禁”,即早降温、早扩 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纠正 凝血功能紊乱、早抗感染、早肠内营养、早免疫 调理,在凝血功能紊乱期禁止手术。
d) 。
• (一)快速降温
• 液体复苏:①首选晶体液,如生理盐水、葡萄 糖溶液、林格液,输液速度控制在使尿量保持 200~300ml/h;②在尿量充足的情况下,第一个 24h输液总量可达6~10L左右,动态监测血压、脉 搏和尿量,调整输液速度;③利尿:早期充分补液 扩容后,如尿量仍不达标,可给予呋塞米 10~20mg静推,之后可根据尿量追加剂量。同时 注意监测电解质,及时补钾;④碱化尿液:补充碳 酸氢钠使尿pH>6.5。
b) 药物降温:冬眠疗法(可用氯丙嗪1~2毫克/公 斤体重,肌肉注射或混于5%糖盐水中静脉注射 );
c) 对发展到热射病的患者上述方法疗效不佳。
d) 有争议的降温方法:冰水浴(理论上可行,临床 实际操作困难);
e) 近年来公认有效的方法:持续性血液净化(CR RT)救治热射病具有独特优势。具体方法:初 以室温的滤液进行血液滤过,核心温度降至38 ℃后改为35 ℃持续,直至病情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