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上善若水课件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爱自我夸张吹牛的人,反而没有
功劳,不会长久。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 注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 从而盲目自大自满,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 真相得不到彰明。
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 什么?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行走不稳
自我夸耀
自我夸耀 wù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
名作动,
长久
同“形”
建立功勋
之,故有道者不处。余食赘行:吃剩的食物,身上
人们常常 厌恶他们
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为,做
课文研读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丧失立身之基的 人能够长久 。
死而不朽的人就是 长寿。有道之人身 死而道长存,这就 是寿。
课文研读 第六十四章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
时候容易持守。
显露迹象
安:安稳,稳定;
同“判”,分离 散失
做
持:持守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解决
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
形容 同“蔂”,土筐 极高
课文研读 第六十四章
动手去做的
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老子二章之上善若水》PPT课件
作品分析
水,生命之源。哪里有水的滋润濡养,哪里就会生机盎然;犹如哪 里有圣人相承,哪里就繁荣昌盛一样。水,自上而下,由天落地,一路 风尘,一路奉献;化作甘露,滋润大地;化作雨雪,降飘原野;水,经 蒸腾气化,历寒风凛冽,仍义无反顾,循环往复,奉献无限,汇入大江 大海。水有许多美好的品格和美德。
作品分析
背景简介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 德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结果 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 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 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课文阅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问题探究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3、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
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章对你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名句积累
• 知人者智, • 胜人者有力, • 大直若屈,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注释: (8)故无尤:尤,通“忧”,忧患。
作品细读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作品分析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 者,道教的经典。本章以自然界水的无私品质来喻述道义,教化民 众,以此来歌颂“道”的功用。老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们,应该像水 一样,具有水的品格和美德。
文章翻译 (4)居善地,(5)心善渊,(6)与善仁,(7)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注释: (4)几于道:几,接近。几于道,接近于道。 (5)居善地:居,居住。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当友好讲。居善 地,即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低下的地方和位置。俗话说:“人往 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上善若水ppt
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6.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 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 和透明合而为一。
7.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 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 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 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8.好在都江堰有。
6.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 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 和透明合而为一。
7.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 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 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 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8.好在都江堰有。
9.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 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 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 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 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 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 堰同辉。
5.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 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 “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 孕育的文化。
老子《上善若水》-课件(1)概要
何谓“道”?
•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 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 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 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 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 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 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 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 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 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 The greatest virtue is like water. Laozi compared his philosophy of "nonaction" to water,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jungle law.He said,"Water nourishes everything but contends for nothing."(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weaker than water.Yet nothing is stronger than water when it comes to breaking something strong."(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 强者莫之能胜 ) Water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weak winning over the strong.Water is invincible because it desires nothing and contends for nothing.
《上善若水》小学古诗文PPT课件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不及取无以损为为
足其天为至之道学
以有下而于又日日
取事常无无损损益
天,以不为、
、
下
无为
பைடு நூலகம்
。 事。
,
“为学日益”,什么叫学问?学问。是靠
知识、经验,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 今天懂一点,明天再懂一点,后天又懂 一点,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的收获,这 就是做学问。
善信也。 ❖ 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 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 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 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 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 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 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 老子高明的地方。
“为道日损”,学道与做学问相反,是 要丢掉,日损就是一天丢一点,明天再 丢一点,什么都要放下。 所以学问是加法,修道是减法
六、《道德经》的智慧
❖ 3、懂得迂回的智慧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 惑。
❖ 4、看破福祸相倚 ❖ 5、功成身退是一种舍得 ❖ 6、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 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名言
❖ 上善若水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天长地久。 ❖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出户,知天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高中语文 《老子》八章课件 (共51张ppt)
2020/6/16
14
2
15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 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颜色,会使人眼花缭乱;混杂的音调,会使人听觉 失灵;各种各样的佳肴,会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会使人 心情放荡纵情;稀缺的 ,会使人行为不轨。 因此,圣人 只追求能吃饱肚子而不去追逐声色之娱。所以,要摒弃物欲的 诱惑而去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
2020/6/16
12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八章 上善若 水
问题二:在本章中,老子强调的是水的哪种品质?
夫 唯 不 争,故 无 尤。
2020/6/16
13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第八章 上善若水
• 大邦者下流。【第六十一章】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十章】 • 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真实的话不美,美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
的人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学识的人知识未必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未必有
真知。圣人的心不会想着去占有别人的东西,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用来帮
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他(已经)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却更丰富。
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的法则,是帮助而不争夺。
2020/6/16
26
经典品读- 修身之法—二十四章 企者不 立
问题一:前两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问题二:”企“、”跨“比喻哪些做法?联系文段,这段话阐 述了什么思想?
上善若水ppt
总结评价
水能容纳万物,水虽然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 但其本质是纯净透明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爱 莲说》里的“出淤泥而不染”。同时,水尽管很 有权利去争夺些什么,他为我们做了那么多贡献 ;但事实上,它什么都不争夺!为什么,就是它 具有谦虚,不争,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品质。正 因如此,才会不埋怨,不怨天尤人。总结评价让 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 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 难点的目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 的地位低,但是世界万物的根就在下面,而水却 身居下位滋润万物,与万物不争高位,故称水为 上善。
水之道 处下,居弱, 不去抢夺,不 追逐名利
水之谦 水从不自夸,却总是默默无闻、 寂然无语地付出,而不需要万物 的感恩。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不争
•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 自处而甘居下地; •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 百川的深沉渊默; •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 生命; •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 衡; •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 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 状况而安详澄止;
《中华文化传统汇编》第四册《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有一句话,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虚心 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大家知道这 句话是谁说过的吗?(毛泽东)。这句话 很现代,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在用它;但是 这个理论却十分古老,老到它是在春秋时 期,由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 学派创始人老子提出来的。老子在《道德 经》中提出:谦虚、不追逐名利、默默奉 献不求回报等思想。今天,就让我们再一 起研讨,看看《道德经》第八章,究竟会 让我们明白些什么。
老子《上善若水》 课件
老子出生地— —太清宫
传说中老子羽化升 仙之处——老君台
• 《老子》被俄、日、德、英等 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翻 译出版,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其 著作《老子》,也叫《道德 经》,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 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 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 只有5 000余字,却几乎涉及 了当今社会的所有问题——这 也就是前几年美国《纽约时报》 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的原因之所在。
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3)
在物质上,他强调“知足”与“寡欲”,进一步 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无私心时 处理事情就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从而使人与人 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他 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这种 消极无为的态度决定他对人生的看法,在老子看来, 圣人应该是一个处处不与人争,不为人先,守柔处下, 少私寡欲,绝学弃智,完全处在自然状态,只有这样 的人才能在复杂的现实中保全自己的生命,无忧无虑, 达到精神上的最高境界。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 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And if men think the ground the best place for building a house upon, If among thoughts they value those that are profound, If in friendship they value gentleness, In words, truth; in government, good order; In deeds, effectiveness; in actions, timeliness- In each case it is because they prefer what does not lead to strife. And therefore does not go amiss.
上善若水.ppt新
量量:增老师,常听人说,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走,我总以为是在讽刺水呢,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知道这其实也是一种 高贵的品质。 增老师:你能说说你的阅读发现吗? 量量:从《老子与孔子的对话》的故事 中,我进一步知道了一个人最高的善行 就是要像水那样,滋润万物,但从不与 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呀。
上善若水 “上(最)善若水。水善 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wù,不喜欢),故几(jĭ, 接近)于道。” 《选自《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指的是最高境 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 一样。
水都有哪些品性?
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老子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 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 生矛盾、冲突;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 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江海之所以能 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 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之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 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 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弱能胜强, 柔可克刚呀。
读《老子》 学 成 语
功成不居 有无相生 无为而治 和光共尘 多言数穷 用之不竭 天长地久 先人后己
读《老子》 学成语 第三章:上善若水
1、学习成语“上善若水”。 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道德 经》第八章。 2、增量阅读《老子与孔子的 对话》听了,恍然大悟,说道: “先生这番话,使我顿开茅塞: “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 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 处秽(huì )。水所在的地方都是人 们不愿意去的,这样,还有谁想 与它来竞争吗?所以,如水一样, 才为上善呀。”
老子点头说:“你真是可教 之才!你一定要记住:与世无 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这 就是在效仿水的德行。……所 以,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 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 天而生。”
《老子》四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六十四章主要讲“治国”。 首先,指出“持于安,谋于未兆,泮其脆,散其微”四种 现象,由此提出治世者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 方法,要居安思危,处盛防衰。 其次,举出事物由小而大、由少到多、由近及远的三个事 例, 由此提出治世者要循序渐进,慎终如始。 第三,强调圣人的做法,按自然规律做事,无为无执,所 以无败无失。
“无”的作用;只会利用“有”,不知“有”的功用是“无” 造就而成。 老子:
把“无”的作用突显出来,论述“有”“无”的关系。二 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就无所谓“有”。
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
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请你说 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待 “有”和“无” 呢?
(1)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 失。
圣人顺应自然,不干扰,不妄为,心理不偏执;自然少有失败; 而为者、执者必然败之、失之。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圣人能补救众人经常犯的错误,能辅助万民顺应自然本性,顺 势而为,不妄为,不强为,所以圣人能够终成大业。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
第
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
六
而不敢为。
十 四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
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
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
读老子学成语第三章课件
4
• 孔子晚年,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不再追求 功名而专心著书育人,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 增量发现: • 量量:增老师,常听人说,水往低处流,人往
高处走,我总以为是在讽刺水呢,从上面的故 事中我知道这其实也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 增老师:你能说说你的阅读发现吗? • 量量:从《老子与孔子的对话》的故事中,我
13
李斯到秦国后,走当时很多士人走的路,到权臣门 下当门客。当时吕不韦权力很大,被秦王依重,他 就投靠了吕不韦,时间不长他就显露了自己的才华, 受到吕不韦器重,当了一个小官,后来又被推荐给 秦王。一见秦王李斯就把自己的学问发挥出来,叙 说了抓住时机,统一天下,消灭六国的理论。此番 言论正合秦王的心意,李斯马上被提拔为长史。同 时秦王用李斯之计,派谋士刺客到各国去,用金玉 收买六国的大臣,离间君臣关系,收买不了的就刺 杀。同时又派出名将率重兵以武力威胁,迫使六国 就范。在十年时间内,李斯就帮助秦王登上始皇帝 之位,完成了统一天下之大业,他也因此为秦始皇 所器重,官位升至丞(chéng)相。
12
• 当时,李斯在楚国做一管文书的官,这没什么出路。他 辞去了小官,到齐国求学,当时齐国的荀(xún)况很 有名,他就向荀况求学。学成之后,李斯要到秦国去, 荀况问他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说:“干事业要待时 机,今日各国争雄,正是建立功名的好时机。秦国称雄 天下,想一统大业,到那里可以干大事业。一个人地位 卑贱而不思进取,就等于禽兽只能享受到自然界现成的 食物,而永远陷(xiàn)于贫困,这将是最大的耻辱和悲 哀。长久地处在这种境地,一味地埋怨世道,鄙(bǐ)薄 功利而自己又无所作为,这绝不是读书人所希望的,所 以我要到秦国去。”于是荀子同意他到秦国去,但他告 诫(jiè)李斯要注意节制,在成功的时候要想想“物忌太 盛”的话,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第十六课《上善若水》课件
斗方:斗方是一种外形基本接近正 方形的小型书法幅式,一般镶嵌于镜框 中,悬挂在室内,小巧雅致。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原文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 是,最高的道德境界是像水一样,滋润 万物,不求回报。
颜体字的形态特点
“上”字的笔画位业、点评作业。 1、小组长解说文字的笔画、结构、 在“米字格”中的位置等。 2、师生共评。
“水”字的笔画位置
小练习: 学生练习“上”、“善”、“若”、 “水”四字的笔画排列位置。
“上”、“善”、“若”、“水”四字的笔画走势
落款
辛 卯 年 夏 XXX
XXX
XX 书
书
书
作业要求:
1、把“上善若水”四个字写在“ 米字格” 的适合位置中,并落款。 2、注意文字的笔画、结构、在“ 米字格” 的位置。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上善若水课件长版
背景简介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
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结果劳民
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
,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
百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
得 ,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求无不获。“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
谷王”;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能“不行而知, 不
见而明, 不为而成” , 因而最能体现“道”的精神, 故曰“上善若
水”。
作品分析
老子以水喻道, 虽未必最终让人明其“道”,但却为“道”创造 了一个可以比附的物象——水。水将虚幻的“道”具体化感性化 了。水这一物象给予人们多方面的启迪。自然界中的水极珍贵又 极平凡, 极寻常又极奇崛。它静若处子, 怒似金刚, 柔弱无骨, 却能 无坚不摧。它能以渊深的胸怀虚己纳物, 和顺娴静得人人皆可亲近 。可一旦怒发, 则横空肆掠, 一逞其雄, 雄威震天, 真是“看似寻常 最奇崛”! 引得诗人们对它那样钟情, 争先恐后地用美丽的诗句去 赞美它。
作品分析
水,生命之源。哪里有水的滋润濡养,哪里就会生机盎然;犹如哪里 有圣人相承,哪里就繁荣昌盛一样。水,自上而下,由天落地,一路风 ,一路奉献;化作甘露,滋润大地;化作雨雪,降飘原野;水,经蒸腾 化,历寒风凛冽,仍义无反顾,循环往复,奉献无限,汇入大江大海。 有许多美好的品格和美德。就像老子在《上善若水》所说的“善于滋润 物而不与万物争私利;处世俗之人不愿处的低位甘做人梯而谦居下位; 万物接触采取友好慈善的准则”。
作者简介
《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分上 、下二编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本子,则 《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相传为老聃所作,今人认为可能 编定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老子》语言朴 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上善若水 课件
有关“水”的启迪
“水滴穿石” —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 “千条江河奔大海,江南水向东流” —一旦认准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和坚定执着的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水的启迪呢?
什么叫“无为而无不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么叫“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之争!”
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先先说水是 “上善”,由此而将水作为最爱最受 尊崇的美好的品格示范,倡导人们效 仿呢
解
读
居善地:放低身段,自居备下,保持谦 和的心态 心善渊:本质清明宁静 与善仁:富有仁爱之心,不厚此薄彼, 不趋炎附势,不故作清高 言善信:内外一致,表里如一,不虚张 声势,也不矫情伪饰 政善治:无为而治 事善能:功能最多 动善时:等待时机发动
---老子
主讲人:
教科院11级教育学
杨文静
目录:
作者简介
出处
重点字词 启迪 温馨提示
作者简介:
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 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 姓:李 ;名:耳;字:聃; 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人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 ‘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室使 (相当于现国家图书馆馆长)
出处: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 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重点字词:
上善:至善,最完美 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人 道:老子的哲学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 几:非常接近,达到合符;也可以理解成达到,符 合自然法则
上善若水 培训PPT
先 跟 老 子 进 行 一 次 道 德 对 话 吧
先 让 我 们 穿 越 千 年 的 时 空 隧 道
… ……
善善于不
《
能仁道争上
,,。,善
故 无 尤
动 善 时 。
言 善 信 ,
居 善 地 ,
处 众
第
唯善善恶利 不治渊,万 争,,故物
八 章
,事与几而
让我们感悟滴水的坚韧、溪水的乐观、泉水的清新 、池水的澄澈、江河的奔腾、湖水的宁静、瀑布和 深潭的刚柔相济、海水的博大……
第九 水悟 悟就是感悟,就是体会。水有
现实之水,有心灵之水。现实的水 可以涤净污浊,内心的水呢,可以 涤净妄想。
第十 水情 水情有二,乐水、忘水。水周流万物而不拘泥,所以孔
子乐水。忘水,从有情到忘情忘情不是无情,而是大爱、博 爱,相望于江湖,终得天下之正、万物之本。情在水、意在 人、情在外、意在心。
• 温润谦和 • 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 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情 • 尽其所能地帮助别人,
而不与他人争名争利
坚胜。百争老
可 知 不 言 之 教 、 无 为 之 益 也 。 ”
。 因 其 无 有 , 故 能 入 于 无 之 间 , 由
, 此 乃 柔 德 ; 故 柔 之 胜 刚 , 弱 之 胜
第六讲 水变
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遇扁则扁、遇上则上、遇下则下、遇高则 流、遇低则止。水可以固化成冰,水可以液化成水,水还可以雾化成气 。
第七 水味 水味有三:苦水、甜水、清水。苦水可凉人
心胸,沁人心脾。苦水,甜水没有意义。没有甜 水,苦水没有方向。
第八 水韵 世间的水有千千万万,变化多彩、摇曳多姿。
第三 水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 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二学习要点 1 老子的思想主张 2 《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 3 学习《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三作者生平四作者作品《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五创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道可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何谓道有物混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一存在浑融而成先于天地分化的现实世界而存在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 2相关评论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全书即围绕道这一范畴展开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产生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可以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陈鼓应等《老子评传》何谓道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a name=baidusnap0></a>夕阳</B>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上善若水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佛说大海不容死尸老子曰上善若水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无争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有关水的七善我在这里引用苏辙的注解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其父苏洵三人合称「三苏」第一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第二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第三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第四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老子高明的地方评析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
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老子名言上善若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长地久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八相关艺术作品展示九延伸阅读 1 《中国哲学史大纲》张岱年 2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3《先秦学术概论》吕思勉 4 《老子》竹简本帛书本今本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这个整体存在绵延运行运行之中它远化展开远化展开之后又循环反复所以道是整体性存在天是整体性存在地是整体性存在人也是整体性存在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宇宙中有四个层次的整体性存在而人是其中之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以随遇自在作为法则自然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往返周行就是一切行为动作的微妙法门《淮南子·原道训》的至德观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及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无涯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然燃利贯金石强济天下动溶无形之域而翱翔忽区之上邅zhan回川谷之间而滔腾大荒之野有余不足与天地取与授万物而无所前后是故无所私而无所公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宋代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曰是水也有清明之性温厚之德常一之操润泽之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
无形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不出户知天下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元·赵孟頫《道德经》北京故宫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