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曲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南戏:宋元明在浙江,福建等地流行的戏曲形式,一般称戏曲形式为南戏,称作品为戏文。

因其最初流行在浙江温州,故有“温州杂剧”之称,后人为区别于北杂剧,简称为南戏。

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2.临川四梦:汤显祖的剧作主要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因剧中都有梦境描写,故合称“临川四梦”。

其中《牡丹亭》是汤氏的代表作,标志着明代西区创作的最高水平。

3.瓦舍勾栏:所谓瓦舍也叫瓦肆,瓦子。

是宋金城市里表演各种技艺的游乐场所,瓦舍中表演不同技艺的看棚,四周围以栅栏叫勾栏。

其中就有专供杂剧演出的剧场。

瓦舍勾栏最突出的特点是艺人以广大市民群众为消费对象,把表演作为商品论价出售。

4.临川派:人们把追步汤显祖的戏曲家称为“临川派”又叫“玉茗堂派”他们都讲究才情与文采,剧作着重刻画人物,讲究词藻,影响颇大。

晚明剧作家属于临川派的有吴炳,孟称舜,阮大铖等。

5.一人永占:李玉明末作品以《一笠庵四种》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最为著名,被称为“一人永占”都表现出了强烈的道德使命感,情节架构颇具匠心,借恶写善,以善衬恶,于善恶的对照中强化戏剧冲突,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

6.诸宫调:宋金元时期流行的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若干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简短叙述,用来说唱长篇故事。

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唱相间的形式。

7.吴江派:以沈璟为旗帜,江南地区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的戏曲流派。

其骨干成员有王骥德,冯梦龙,吕天成等,这些人有不少是沈璟的子弟或学生,因沈璟是吴江人,故称“吴江派”有因为这些人跟沈璟一样都特别强调戏曲格律的重要性,所以戏曲史,文学史上也成他们为“格律派”
8.汤沈之争:汤指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
川派,沈指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

沈璟和
汤显祖作为明代曲坛的两大巨人,对戏曲
格律与文辞的关系看法不同,持论相对,
发生过碰撞交锋,并把同时的许多曲论家
卷入其中参与讨论。

这就是戏曲史上著名
的汤沈之争。

9.花雅之争:清代兴起的地方戏剧种,
包括四大胜强,即戈阳腔,梆子腔,皮黄
腔和弦索腔,多是在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
并发展起来的,曲调粗犷,不受宫调曲牌
限制,语言朴素自然,带有浓厚的乡村朴
野气息,故封建正统文人称之为“花部”
或“乱弹”而将昆山腔称为“雅部”以离
褒贬之意。

扎根于民间文化土壤的“花部”诸腔获得
了广大民众喜爱,迅速发展,流播各地。

并向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昆曲发起挑战,
形成了清代剧坛诸腔竞唱,共抗昆曲的
“花雅之争”共有三个回合:一是弋阳腔
与昆曲的争胜,二是秦腔与昆曲的较量,
三是各地花部群起,与昆曲的竞争。

10.苏州派:市民阶层的喜赏戏曲的阅读
期待,文人阶层借剧写心的创作惯性,再
加上明清易代血雨腥风的时代刺激,多种
因素,合力作用,成就了苏州派。

苏州派又名吴县派,吴门派,因这派作
家或流寓苏州或原著苏州而得名,代表作
家有李玉,朱佐朝等,由于他们出身寒微,
地位低下对下层民众生活有深切理解,与
民间艺人多有交往,故所作戏曲不仅有丰
厚的生活底蕴,也富有戏剧性。

其中李玉
成就最高。

11.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也
叫《刘知远》)《拜月亭》和《杀狗记》
合称“荆刘拜杀”“四大南戏”或“古戏
四大家”因南戏当时有传奇之名,故后来
也有“四大传奇”之称,这四本南戏创作
于元代,但今天看到的是明代本,明人做
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12.戏曲:成熟的戏曲是以代言体的言
语,动作,歌舞来表演故事。

它包括三个
方面:代言体,演故事,以言语,动作,
歌舞等为表演手段。

长期以来,人们对戏
曲的认识更侧重于作为表演手段的歌舞,
却忽视了戏剧的核心——故事。

13.传奇:传奇是一名源于唐人裴钅刑的
短篇小说《传奇》,唐宋文人创意好奇,
所作文言短篇小说情节大部分曲折奇异。

成为继元杂剧后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

明代传奇:指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
曲,以别于北杂剧。

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
发展,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

昆腔,
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都以演唱传奇剧
为主,著名作品“三大传奇”
三、作品分析题
1. 《窦娥冤》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的分析:
窦娥性格的升华,集中体现在她赴刑场时所唱的这两支曲词中。

【端正好】抒发了窦娥无端受屈的“冤”和对天地鬼神的“怨”【滚绣球】则对这种“冤”和“怨”作了淋漓尽致的挥发:“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正是这种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黑暗现实,造成了自己善造恶报的“冤”而那向来被认为最公正无私的天地日月,竟也是“怕硬欺软”所以窦娥有对天地的深深埋怨。

【滚绣球】不只是表现了窦娥内心情绪的“冤”和“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窦娥性格的新的发展;命运的遭际使她由相信官府相信社会,发展为咒骂和否定世俗观念中最公正无私的日月天地鬼神,表现了窦娥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和否定。

窦娥性格的发展进入到觉醒阶段。

对社会黑暗现实也进行了强烈谴责和抗议的讽刺,发出了呼唤清平政治的强烈呼声。

2.《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分析
这几首曲子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表达了杜丽娘对生命遭受压抑的怨愤与抗议,然而外在的大自然之美和她“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内在诉求的相应和,象征着主人公生命自由和自我意识的双重觉醒。

杜丽娘为情而死,是生命之火不可遏止,熊熊燃烧的结界,也是发自主人公的心甘情愿。

《寻梦》充分展示和肯定了人的潜意识领域生命原力的强大与女主人公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渴望,宣告了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旨归的封建狡猾的彻底破产。

3.《琵琶记》第二十出【糟糠自厌】分析
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把讨要来的粮米省给公婆,自己却在背后吃糠充饥,他实际承受着内外双重压力,一方面是物质困境造成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是被丈夫遗弃的忧虑与痛苦。

作者注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多用逼真,细腻之笔,对人物的情态心里做恰切透辟的描摹。

丈夫不归,荒年歉收,公婆猜忌,这就是赵五娘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三支曲巧借眼前的糠和米为比,托物言情,把女主人公置身困境中复杂深曲的情感世界演绎的淋漓尽致。

第一支一糠自喻,由糠的苦痛想到自己的经历。

第二支以糠和米设设喻,发抒夫贵妻贱,夫妻分离的感慨。

第三支则着重表现赵五娘知其不可为而勉力为之的精神。

汉宫秋中玩转细腻的心理描写
第三折些灞桥送别,是全局的高潮。

剧作通过是十二支曲词,层次极为清楚,笔墨极为细腻的揭示了元帝在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

前三曲写临别之际,着力表现的是元帝心之伤,如【驻马听】发抒的是元帝欲留住昭君而不得的断肠情怀。

【落梅风】以下五曲写辞别之时,着力表现的是元帝与爱人分离的痛苦,如【落梅风】、【殿前吹】二曲写元帝对昭君的魂牵梦挂和离别后的睹物思人,凸现元帝不人与昭君离别的悲痛。

【七兄弟】以下的四支曲子,写分别之后,着力表现元帝思之切,如【七兄弟】,由眼前之别勾起无限思情
四.简答题
1.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元杂剧的兴旺发达,除了戏曲艺术自身进化的因素,同时也离不开元代社会所提供的外在条件。

1)政治方面:元蒙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2)经济方面:城市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成就了的兴盛发展。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谁还看戏?
3)思想文化方面:思想文化的开放自由;在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断裂,融合,再生下,促成了元杂剧的繁荣。

4)才人作家群的形成;
5)演员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
6)宋金时期戏剧的成熟
2,关汉卿杂居的艺术成就
A题材多样,内容深刻;剧作题材涉及面广,丰富多样。

无论是公安洗、婚姻爱情戏还收历史系,都往往与现实社会问题或时代的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

例如:《拜月亭》谢男女主人公在金末战乱、患难与共中所结成的生死爱情。

;《单刀会》写三国英雄关羽,极力歌颂他的“汉家节”,流露出强烈的民族意识。

提高和完善了杂剧的形式:《单刀会》中正末扮演三个人物
B人物性格鲜明饱满及妇女观的表现: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

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

其中进步的恋爱婚姻观和对妓女、女奴等社会底层妇女的深刻同情与理解以及巨作中女性优于男性的表现都体现着作者进步的妇女观。

C复杂的戏剧冲突和鲜明的剧场性: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戏剧冲突密度高,力度大,角度新巧妙安排情节,关目善于设置悬念善于调控戏剧节奏,使其冷热相衬,张弛相间。

D语言本色通俗,恣肆泼辣,充满激情:本色派代表,他的喜剧语言朴实自然,奔
放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关汉卿剧作所表
现出的纯熟的语言艺术,是杂剧作为代言
体的叙事文学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关汉
卿既立足于戏剧语言性格化,又博采现实
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
成语、口头禅等等,融合于作品之中,形
成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

这也是关汉卿对元代剧坛的一个突出贡
献。

3.《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情节结构线索清晰,波澜横生:善于运
用突转手法制造波澜。

一条以老夫人一方
一条以崔,张,红之间的矛盾构成。

两条
线时分时合,既互相制约又互相生发,曲
折跌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利用相反相成的原则塑造人物:崔莺莺
性格的真假两面
戏剧时空的巧妙设置:环境时间的意象
渲染;思绪时间的对比描写;心境时间的
诗意结撰
对杂剧体制的突破创新:五本二十折突
破了一本四折演述一个故事的体例;红娘
主唱第三本
以华美清丽为主的语言风格:把传统诗
词骈文的语汇,语法及其表达手法熔炼入
曲,优美工细,是其曲词的突出特征
4.《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蕴
复仇意识的生命接力:赵孤复仇
正义精神的执着追求:韩厥放孤,公
孙杵臼救孤赴死,程婴存孤救孤
“存赵孤”故事的故宋情怀
5.《赵氏孤儿》的艺术特色
以一种被动卷入的方式展开悲剧冲
突,渲染加重了悲剧气氛
搜孤与救孤的惨烈斗争是故事焦点
“虎子直入豺狼穴”的戏剧性转折
“自设罗网自遭灾”的讽刺性结尾
6.《汉宫秋》抒情诗剧的特征
诗的语言,诗的意境来抒发人物的内
心情感
婉转细腻的心理描写
情与景,实感与幻觉相融合的抒情手法:
把元帝生离死别的感情抒写的淋漓尽致
唱词的音乐旋律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洪昇《长生殿》思想意蕴、主题之争
对《长生殿》主题意蕴的体认,在后世学界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或谓作品是要谴责李扬纵情误国,发抒国家兴亡之感,即所谓“政治主题”之说,或与作品是要歌颂帝妃之间的真挚爱情,寓意有作者的崇高爱情理想,即所谓“爱情主题”之说,还有以为作品加上两种倾向都有,没有主次之分,水乳交融,即“双重主题”之说等等。

这诸多看法就其对《长生殿》一剧文本的解读而言,或重史,或重情,或两者兼顾,均不乏理论智慧。

一、爱情主题:1、在定情这一折戏
中“愿似他并翅交飞,劳扣同
心结合换”从而表现了李杨一
开始就超越声色之欲,希望两
人能能白头到老,感情永固,
赞美了李扬忠贞的爱情。

2、再
《埋玉》这一出戏中对李隆基
撇弃贵妃独自赴蜀逃难的行径
做了道德和情谊上的修正,为
后明皇对杨妃的深深思念做了
铺垫。

3、《长生殿》塑造了痴
情不改的杨玉环和钟情无限的
李隆基从而实现了对人格的升
华和对爱情的表达。

二、表达了驰了朝纲,占了清场的
历史垂戒。

由于李隆基驰了朝
纲,占了清场的行为,导致了
安史之乱,可见洪昇对历史的
沉痛教训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对女色祸国思想进行了反驳。

三、对李扬悲情的悲悯与感伤,主
要表现在作品的后半部分。


明皇始终徘徊在充满追悔,怅
叹,抽壳,忧思的内心世界,
杨玉环也始终为眞情难随而惆
怅,这是一种无法补偿的人生
缺憾,从中我们看到剧作家的
悲悯和感伤。

四、对忠臣义士的赞美和乱臣贼子
的痛恨,如郭子仪在安史之乱
爆发后又收复两京,使乾坤重
建,在《元和令》这出戏中痛
骂了安禄山和投降的文武官
员。

五、浓重的离乱之悲和历史兴亡的
悲伤感慨。

在第三十出《弹词》
中借李龟年流落南京,表达了
对历史兴亡之感慨。

7.洪昇《长生殿》艺术成就
创作手法:写实与写幻的有机结合:下卷写李杨人间天国的无尽相思,多用幻觉铺排,以突显两人生死不渝之情
人物塑造: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惊变》中,突闻兵变,手足无措,满心惊惶的唐明皇,心中挂念的却是贵妃。

戏剧结构:“排场之胜,无过于此”:以李杨爱情为主线,以时事政治为副线,两条线索互相关联,紧密结合
语言艺术:曲词典雅清丽,格律谨严:善于化用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名篇佳句,形式清雅,流丽的语言风格,善于运用叠字,俗语,本色烂漫,具有元人曲味,曲词浓郁,有抒情性,音韵清新,格律谨严
8.孔尚任《桃花扇》艺术成就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杨龙友为侯,阮搭桥,发生李香君“却奁”好戏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人物个性鲜明,绝少重复,善于描写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戏剧结构:以生旦为纲领:(以侯李的悲欢离合作为贯穿南明兴亡始末的线索);以桃花扇为核心,赠扇-溅扇-寄扇-撕扇;体制创新:每卷卷尾卷首各加一出
典雅光丽的语言风格:曲词刻意求工,典雅亮丽,说白整练自然,雅觞顺畅
桃花扇的主题意蕴和戏剧结构
主题意蕴:1、南王朝灭亡原因的历史反思:(1)昏君佞臣乱政。

弘光帝上台不振兴邦国,反而沉溺声色。

(2)忠臣贤士无为。

出口了昏君佞臣祸国殃民,还有忠臣贤士无力救国,表露出作者对整个封建统治集团统治阶层的失望。

2、对民间正气的讴歌。

《桃花扇》写出一个一腔正气的李香君。

3、对历史兴亡的悲伤感慨。

戏剧结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以生旦为纲领。

即以侯李的悲欢离合作为贯穿南明兴亡始末的线索;2)以桃花扇为线索,以一把扇子为结构核心,让其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频频出现,写来写去离不开一把扇子;3)体制创新。

全部分上下两卷,每卷二十出,每卷卷尾卷首各加一出,与传统传奇剧迥然不同。

9.《琵琶记》艺术成就
双线结构的创新:一是蔡伯喈中举,封官后的豪华生活,二是赵五娘独撑门户,受尽折磨
曲尽人情的心理摩画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多用逼真,细腻之笔,对人物的情态心理做恰切透辟的描摹。

本色自然,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如赵五娘糟糠自比的曲词,全是家常语言,但却是从五娘心头流出,笔笔动人。

10.《牡丹亭》艺术特色
首先是奇幻浪漫的情节构思:创造了人间,梦幻和幽冥三种境界,互相对比映照,表现主人公杜丽娘由生入死,死而复生的爱情追求,充满超现实的奇幻色彩。

其次是心理写实:《惊梦》《寻梦》中,女性心理写实的深刻度,逼真度,前所未有。

最后,与心理意识的描写对象相应,牡丹亭的曲词具有纤丽缥缈的朦胧美。

在整体结构上存有枝蔓冗杂的毛病。

杜丽娘的形象分析
杜丽娘是因春感情,因情生梦,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至情之人。

1、娴静温顺,知书达礼的娇小姐。

《训女》《闺孰》两出表明,杜太守同所有家长一样,照着“为娘是女模”对女儿自由就是行者引发全方位禁锢身心的家庭教育,决议将自己女儿塑造成“知书知礼”的封建淑女与未来的贤妻良母。

2、青春意识的觉醒和虚废青春的幽怨。

《惊梦》与《寻梦》两处是牡丹亭的戏胆,极其真实的描绘了主人公内在生命之火逐渐喷发到毁灭一切束缚的壮丽景象。

3、因情生梦,为情而死。

杜丽娘渴望的唉在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他在梦幻中得到柳梦梅的爱情以致杜丽娘不得不到后花园中寻梦,可惜梦中情景再也找不到了,之后杜丽娘的爱情无可依托,从而死在中秋佳节的明月之夜,可见杜丽娘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的徒然、美好憧憬和执着追求。

4、为情而生。

书生柳梦梅捡到画像痴念杜丽娘的鬼魂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柳梦梅打开棺材,杜丽娘死而复生。

5、敢于捍卫来之不易的爱情。

杜丽娘为了捍卫爱情,与父亲杜保进行坚决斗争。

牡丹亭的思想意义
牡丹亭正是作者情感至上注意与以情反理的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

剧本通过描写花季少女杜丽娘的青春骚动以及引发的爱情历险,深刻揭示并热情肯定发生在人的潜意识领域中的本能冲动及欲望焦虑。

把批判的锋芒直接对准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口号的官方理学,对封建礼教扼杀人性的普遍罪行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从而代表了时代的进步精神与呼声,体现了历史的要求,在文学艺术领域树起了一面以:“请”“理”的战斗旗帜。

11.《浣纱记》艺术成就
首先,《浣纱记》采用魏良辅改良过的新昆腔,是其搬上舞台演出的第一部传奇。

其次,宏伟严整的结构:开创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结构模式,溪纱道具再剧中共出现了三次:开头赠纱,中间分纱,最后合纱,前后呼应,清晰严整再次,作者善于运用衬托对照的手法:吴王夫差的纵情声色和越王勾践的发奋图强,对比鲜明
最后,结尾荡开一笔,写男女主角泛舟五湖,意境高远,富有烟水迷离之情。

12.“后二梦”的思想意义:
一人生如梦,荣华富贵形同过眼云烟,是南柯梦和黄粱梦两个故事原型共有的本义。

二后二梦用写实手法描绘两个政治暴发户从发迹到失败或灭亡的历史,对封建官僚们欲壑难填的贪婪心态,尔虞我诈的丑行和伪君子,假道学的嘴脸,刻画的惟妙惟肖。

这些新内容带有作者半生混迹官场的经历与见闻的影子,是明代“官场现形记”或明代官僚的心态史。

三后二梦批判人情世故,旨在发掘官场对人生的腐蚀和权利对人性的异化,对现实人性的堕落,扭曲,真诚的沦丧,本我的迷失等种种非人状态进行指证,抨击假道学,伪君子的矫情。

四汤显祖分别用前二梦和后二梦予以对应象征情场的真核官场的假,是对晚晴新思想富有创意的艺术阐释。

13.李渔《闲情偶寄》理论主张
一是对戏曲结构学系统思考
二是对戏曲舞台性的强调
三是从观众角度,对戏曲语言论述
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了戏曲创作与表演方面的理论,成为中国古代戏曲理论集大成者。

1.对比分析元杂剧和南戏的体制
元杂剧
剧本体制: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由唱词,宾白及表演说明组成;剧本末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概括剧情,交代剧名
音乐体制:曲牌连套体;北九宫即五宫四
调;用中原音韵的新四声“平分阴阳,入
派三声”按曲填词,可增添衬句也可减字
减句。

表演体制:由正旦或正末一人主唱,角色
有旦末净杂四类。

南戏
1、是剧本结构体制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体现在篇幅上,可以根据剧情自由伸缩,
而不忘枝蔓,因此都比北剧冗长。

2、是角色比较复杂,除了净末与北剧相
同,生丑则是南戏独有。

3、南戏中的“副末开场”形式独有。

4、最根本性的还是南戏语言和音乐带有
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与北剧的高亢激昂形
成明显对比。

元杂剧的形式特征
形势:1)折、楔子和本。

元杂剧剧本的
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
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2)角色行当。

角色与行当同义,中国戏曲根据剧中人物
的性别,身份,年龄与性情等因素综合概
括出各种性格类型。

3)曲词:曲词是元
杂剧的歌唱部分,由正末或正旦演唱,主
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
来交代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
能。

4)宾白:元杂剧中的道白。

5)科苑:
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苑就
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

6)题目正名:结局用两句或四句对偶总
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

特征:1)完整的戏剧形式。

由简到繁,
由零到整,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2)
形式固定的体制。

3)出现了成熟的文学
剧本。

《元曲选》
2.《窦娥冤》的分析
思想意义:(1)揭示了造成窦娥悲剧命
运的社会根源,如高利贷剥削,恶霸横行;
(2)对社会黑暗现实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和抗议;(3)发出了呼唤清平政治的强
烈呼声
窦娥形象分析:1、苦命的弱女子,三岁
丧母,七岁雨纷纷里,十七岁改嫁夫死;
2、基于孝道的善,如为婆婆还嘴;
3、基
于贞观的刚强,对张驴儿父子的无理要求
的拒绝;4、抗争精神,如职责天地,发
誓三桩,昭示清白。

主要艺术特征:写实与超写实。

悲剧价值:
通过加大增强戏剧冲突的密度和力度,充
分开掘与展示女主人的内心意志和精神
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