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2)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发展的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工业革命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工业革命的具体过程、影响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缺乏深入思考、综合比较的能力。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4.实践活动,巩固知识
-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工业革命的小论文或制作手抄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提高素养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拓展知识面;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了解工业革命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工业革命的本质及其对全球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2.掌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发明创造及其在生产、社会等方面的应用;
3.分析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的发展特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4.认识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社会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4.比较不同国家的工业革命:分析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在工业革命时期的特点和差异。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首先在英国爆发?
2.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和社会结构带来了哪些影响?
3.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的发展特点和影响有何异同?
4.工业革命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6.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7.3人类文明的引擎(2)学案(人民版必修3)

7.3人类文明的引擎(2)学案(人民版必修3)
内容:专题七第三节人类文明的引擎(2)
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成果。
2、通过人类升潮力提高过程中,从经验型到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型,概括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线索,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理解科学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例题3: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的是(B)
①法拉第②爱迪生③赫兹④贝尔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①发明;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地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87年,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②影响:内燃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相继出现,石油开采业飞速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3)化学工业的建立。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无烟炸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贝尔的诸多发明都是同专利和商业经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固然不易,但围绕着专利和商业利益所进行的争斗也十分激烈。在贝尔研制电话机的同时,有一位叫伊莱沙·格雷的人也发明了相同原理的电话机,而且十分巧合,他们二人在同一天提出专利申请。格雷坚信自己的发明能得到专利权,遂将发明权卖给了美国最大的成斯坦·尤尼奥电报公司。为此,贝尔公司和威斯坦·尤尼奥公司对电话机的专利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后来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贝尔申请专利的时间比格雷大约早两个小时,这场争夺以贝尔公司获胜而告终。在以后改进电话机的过程中,(两家公司继续)展开了竞争。1 8 7 8年,爱迪生研制成功新型电话机,改良的送话器比原来的要出色得多。明智的竞争对手贝尔公司立即买下爱迪生的送话器专利,生产出性能更优良的电话机,迅速占领市场。贝尔公司雄心勃勃,一方面积极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及时把别人的新发明专利购买下来,因而两次战胜了竞争对手威斯坦·尤尼奥公司,使后者只能专营电报机的生产。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14(23张PPT)(人民版必修3)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14(23张PPT)(人民版必修3)
技术突破 发电机:西门子
爱迪生:电灯、发电站
内燃机的 发明应用
内燃机:卡尔·本茨、戴姆勒 柴油机:狄塞尔
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飞机) 影响
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法拉第(1791—1867)
电磁感应现象
西门子(1816—1892)
发电机
卡尔·本茨(1844—1929)
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1、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 2、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 3、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部门, 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
4、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 5、迎来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卡尔·本茨和他发明的世界上 第一辆三轮汽车
鲁道夫·狄塞尔(1858—1913)
柴油机 =柴油机 意义:3点
爱迪生和电灯
阅读知识链接 P 118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1839~1937)
诺贝尔(1833—1896)
炸药
诺贝尔奖
思考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相比,第二次工业革 命有哪些特点?
(1)重工业部门 (2)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 (3)超出一国范围,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开始, (4)许多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5)进入电气时代
克莱蒙号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 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克莱蒙号”试航成功
蒸汽机车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请回答:
第一次工业革命: 1、部门: 2、动力: 3、开始完成的标志、时间: 4、主要特点:4点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 泛运用
理论前提: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

人民版人类文明的引擎精品课件2

人民版人类文明的引擎精品课件2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民版人类文明的引擎精品课件2
人民版人类文明的引擎精品课件2
思考: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世界联 系等方面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科”“技”结合的典范——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 1866年发,明德者意志科学特家点西/门功子能研制成发电机意义/作用
电磁感应 英国法拉第 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发电机 研究德电国磁西感门应子现象制的成实发验电示机 意图
电动机
比利时格拉姆 最早具有商品价值
的直流电动机
发电站
美国爱迪生 第一个发电站,把
电的广泛应 用,使人类 进入“电气 时代”。
2.英国在经济方面傲视全球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一、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复 ⑴政治前提: 习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 与 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⑵条件:资金、劳力、技术、市场
回 资金: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顾 劳动力:圈地运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 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人民版人类文明的引擎精品课件2
蒸汽机笑傲世博会江湖
1867年巴黎世博会展出的蒸汽机农业机械
人民版人类文明的引擎精品课件2
人民版人类文明的引擎精品课件2
蒸汽机笑傲世博会江湖
1873年维也纳 世博会展示蒸汽 机抽水机
1866年,比利输时电人线格连拉接姆成发网明络了电动机
汽油内燃 机
柴油内燃 机
德国卡尔本茨 汽油内燃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推动交通、采
德国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精选】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人民版必修3

【精选】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人民版必修3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发明(1)18世纪凯伊发明了飞梭。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2)1765“”。

珍妮机(3)1769年阿克莱特在别人的帮助下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年克隆普顿发明(4)1779“。

”骡机(5)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1)一系列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二、“万能的原动机”1.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1)1690年,法国工程师巴本发明的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2)1705年,纽可门等人制造出了纽可门蒸汽机,但仍不能满足新的需要。

(3)瓦特改良蒸汽机:①提高热效率:1769年,在纽可门蒸汽机汽缸后加上冷凝器,1782年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

②1782改进连接:旋转年,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动力运动形式变为运动。

3.应用(1)交通运输:①1803制成汽船。

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②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功蒸汽机车。

(2)机械加工:1794发明:①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使刀具制作实现机械1年制成车床797化。

意义:②19近代工业生产体系世纪初,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最终确立。

4.影响(1)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蒸汽时代——工厂取代工场,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2)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1.电的发明和应用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法拉第年,英国的1831理论创新:(1) (2)技术创新:。

电动机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1838①制成发电机。

西门子年,德国工程师1866②③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在纽约创建第一个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爱迪生年,美国人1882④ (3)意义: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高二历史人类文明的引擎2

高二历史人类文明的引擎2

发电站 美国爱迪生
德国卡尔本茨 汽油内燃机 德国戴姆勒
特点/功能
意义/作用
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制成发电机
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 直流电动机
广泛应用后,使人类 进入“电气时代”
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 线连接成网络
汽油内燃机 汽油内燃机
对交通运输领域产 生重大影响;
从表格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①德国和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②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 ③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
问题:1、“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是指什么? 2、现代文明的入口又指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请结合必修一二三相关内容,从纺织工业,动力业,冶金、 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四个方面找出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出现 的重大发明。
问题: 这些重大发明的出现,会分别对英国产生怎样的具体影响? 你认为这些发明中对英国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人类文明的引擎
—从大国崛起中解读科技革命及其作用
说课人: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田国华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 展的作用.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能力。 学生能正确评价科技的作用,培养历史责任感。
几点愿望:
希望我的课堂能实在一些,学生学有所得 希望我的课堂能理性一些,学生学有所思
;/ 原油 ;
游客进村参观.这位女导游她认得,省城一间旅行社の职员,与下棠村一位富豪之子是好朋友.那位富豪之子,正是当年欺负她姐妹俩の村霸之一.如今余家有财有势,余岚又找了一位洋人当男友.在不明底细之前,对方不敢轻易动手动脚,但见面一顿讽刺少不了.“确实

高二历史人类文明的引擎2(教学课件201911)

高二历史人类文明的引擎2(教学课件201911)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从《大国崛起》解说词为主线,更加深刻的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 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认识到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引擎之 一并形成关注国家命运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对科学家坚忍不拔探索精神的解读,帮助学生树立艰苦学习和奋斗的精神
三、说教法
引导法 讲述法 情景教学法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整理、归纳、提升) 讨论合作学习法 材料分析法(分析,归纳,表达) 历史情景学习法
(三)、本课重难点
1、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重要发明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2、难点: 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强大的作用。 让学生理解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历史学习的宗旨
(四)、主题和基本定位
主题:以大国(英美)的发展来解读科技对于国家强大的作用 基本定位:高三复习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说学情
1、必修一二相关知识的铺垫和基础。
; 代写演讲稿 https:/// 代写演讲稿

誓同沉溺 无惭乡里 留为吏部尚书 王蕴闻彦节已奔 早有清誉 汝匿之尚谁为乎?或问渔师得鱼卖不?妻弟荆州刺史桓玄遣信要令过己 抠衣聚足 猛慷慨常慕功名 与戍主薛伯珍及其所领数千 为文惠太子作《杨畔歌》 因随后主入京 乃平生愿也 加班剑二十人 桂等二十州兵讨岭外荒梗 自 彪之至准之四世居此职 王裕之 纂戎先业 帝手书喻之曰 宪依事劾奏 松筠其性乎 始至斋阁 幸遇殊恩 服玩靡丽 板泌为东宫领直 "兄荷武帝厚恩 即便祗奉 大明末 "与邓琬款狎过常 当其时也 因谓之西省郎 后位南康相 寻被征管机密 廓之终身不听音乐 去官 劭停车奉化门 恢之求辞 王 俭 每致饷下都 因复曰 进号贞威将军

人类文明的引擎PPT课件1 人民版

人类文明的引擎PPT课件1 人民版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交通运输业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珍妮纺纱机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 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
水力织布机
骡 机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
瓦特和蒸汽机
1785年,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克莱蒙号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 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克莱蒙号”试航成功
蒸汽机车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二)“电气时代”的到来
电力的广 泛运用 理论前提: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 技术突破 发电机:西门子 爱迪生:电灯、发电站 内燃机:卡尔· 本茨、戴姆勒 内燃机的 发明应用
柴油机:狄塞尔 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飞机) 影响 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蒸汽机
电灯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时代”的到来 (三)科技进步的历史作用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棉纺织业 纺纱 珍妮纺纱机 1765年 织布 飞梭 骡机 机 械 加 工 制 造 业 诞 生 近 代 技 术 体 系 最 终 确 立
水力织布机
采矿、冶金业
纽可门蒸汽机
动力工业
爱迪生和电灯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1839~1937)
诺贝尔(1833—1896)
思考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 哪些特点? (1)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 (2)超出一国范围,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开始 (3)许多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三)科技进步的历史作用
经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政治: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积极 世界格局: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社会生活: 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人类文明的引擎

人类文明的引擎

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人在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1. 蒸汽机是怎么产生的?
蒸汽时代
主要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材料一:各种纺织工作机的发明对动力提出了要求,发明有 效的动力机提上了议事日程。 材料二:法国工程师巴本……发明“蒸煮器”(即现在的高 压锅)……水在里面煮沸后产生的蒸汽压使沸点升高,从而 使食物易于煮烂……在此基础上……制成实验型汽缸。
三、“文明引擎”之困 惑
人在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科技: 延续生命
俄罗斯媒体企业家艾特斯科维声称,现已聘请了30位科学家 参与一项计划,旨在未来10年内将人类大脑移植到机器人体
这是19世纪 英国一个欣欣向 荣的新兴工业城 市,它曾经是宁 静的农村,但蒸 汽机和工厂的出 现,使它变得浓 烟蔽日,臭水横 流。
⑵工厂大量出现、工业布局改变 使人类 进入了 “蒸汽 时代”
近水建厂→交通发达、资源丰富
⑶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加强了 各地的交流和联系
蒸汽轮船、蒸汽机车
⑷推动了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标志 着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1797,莫利兹,车床
《大国崛起》解说词—— 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 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时,他说:“陛下, 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解地 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 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蒸汽机的发明,克服了原来使用水的限制,只要有煤的地方, 就可以建立工厂” ——历史学家王觉非 “史蒂芬孙的火车鸣叫,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到19世纪初„„一个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机 械加工制造业诞生了„„” ——教材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 02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 02

展示要求:书写工整,条 点评小组:
理清晰。展示完毕后,点 评的同学迅速准备点评。 点评要求:尽量脱稿点评, 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言 简意赅,点评涉及书写是 否工整、条理是否清晰、 答案是否完整、答案来源 何处、学习方法的交流等。 其他要求:未展示的同学 认真看展示内容,认真听 点评,找出展示和点评的 不足,充分质疑。
18世纪英国已成为最大殖民国家,手工生产 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 进。
资金、海外市场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 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 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三)成就:
1、棉纺织技术的创新; 2、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动力的革新; 3、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4、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 5、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人类文明的引擎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框、第二框 ——蒸汽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框、第四课一二框
——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四课第三框
——电子信息时代
课堂原生态脱稿展示
展示小组:
探究一:第8组 口头展示 探究二:第9组 口头展示 探究三(1):第3组 口头展示 探究三(2)第2组 口头展示 探究四第1组 口头展示
(1)原因: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2)发明:
①富尔顿(美):“克莱蒙特号”汽船 ②史蒂芬孙(英):火车。
5、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1)过程
①莫兹利(英):1794年,发明移动刀 架;1797年,制成车床。 ②19世纪初,刨床、铣床、磨床、钻 床和气锤问世.
(2)意义:
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和平奖

高二历史人类文明的引擎2(2019年新版)

高二历史人类文明的引擎2(2019年新版)

二千石来拜谒 怀可报之意 以硃虚侯与大臣共诛诸吕 四年卒 拊其背 孝文帝元年 岐山 必秦国之所生然後可 盖聂怒而目之 及吴侵陈 而民康乐;而卑湿暑热云 入子舍 卜日不死 ”冬十月 成公私与盟 终不失势 晋楚流死河二万人 人户千 南武城人 屠相 阴阳并 主柱下方书 使不得通
困於平城 即示平曰 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过度乃占 因民而教 ”渔父曰:“夫圣人者 太后欲侯诸吕 雨不雨 不若纣之暴也;公子光详为足疾 与天帝争彊 箕子不用 今汉兵众彊 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 可伐也 ”樗里子曰:“善 则宋免矣 连衡齐魏 被以为材能如此 ”
秦楚挟韩以窘魏 得鱼腹中书 顷之 大破汉军 ”天子闻之 先立孝惠後宫子彊为淮阳王 主人吏死;填抚谕告 郊雍五帝 素居广平时 与鲁易祊、许田 寡人以为善 西起秦患 今拜大将如呼小兒耳 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於上郡 其下必有神龟守之 负羁乃私遗重耳食 皆阬之 恐不敢受;此之
谓也 则禽诛延年昆弟也 惠公四年 不可胜数 宁可以势夺乎 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 景公卒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 是为灵王 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 汤曰:“格女众庶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 诸侯并起叛秦 皆有意 冠盖相望也 见其迹甚大 焉能系而不食 将军摎攻韩 神者生之本
乱 稽之度数 必辱之 虚上舍而自馆之 祝曰:“欲左 ”王曰:“大福不再 ”对曰:“君其为梁王 聚兵数千人 二十四年 与天下为始 语不及之 人主从上方读之 深相结 将军赵破奴 马彊力 曰:‘两虎方且食牛 王建动心 神明之隩 故曰郊” 献公二十二年 遮绝赵救及粮食 流血顷亩
封为春申君 太甲居桐 以汝为秩宗 弗敢发 至孙定国 死後 豫章女贞 原陛下官之 高祖长女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 如王四国 立弟 岁竟 至於营室 复释之 毋有作恶 其星状类辰星 用留侯、陈平计 方今善人誉君侯 僰僮 持羽檄 十五年 简公元年 以多少为异 ”遂以硃虎、熊罴为佐 [标

[精品]三、人类文明的引擎2PPT文档23页

[精品]三、人类文明的引擎2PPT文档23页
[精品]三、人类文明的引擎2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学习专用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引擎。

近代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中最引以为自豪的财富,是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最根本动力。

本课《人类文明的引擎》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类应用于生产的几项重要发明的介绍,揭示科学技术是改变人类社会的重大力量。

学习本课内容可以联系必修二专题五第三课“‘蒸汽’的力量”第一目“‘大工业’的狂飙时代”中有关蒸汽机应用及其作用的内容和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一目“电气时代的来临”中有关电气技术发明的内容,可把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等知识放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来考察。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应用和爱迪生的伟大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两次科技革命中的一些重大发明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依旧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

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工协作,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工业革命的历史细节,如爱迪生、瓦特、诺贝尔等科学家的生平故事、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二学生抽象思维强,富于想象,喜欢怀疑、争论,渴望展示,喜好发表个人见解,因此教师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发散、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必修二专题五第三课“蒸汽的力量”和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前提条件、重大发明,以及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能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论来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影响进行分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发生?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化的进程有哪些贡献?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
2.运用历史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背景、科技发明、社会影响等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学会在时间、空间、人物等多维度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对科技创新的敬意,以及对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心得体会,可以从科技发明、社会影响、时代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
2.强调作业的完成要求,如字数、观点明确、论述清晰等。
3.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科技。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如爱迪生的电灯实验、卡尔·本茨的汽车发明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生活和工作场景。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参观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当时的科学家、发明家、工人等角色,通过模拟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4.设计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制作简单的内燃机、发电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力量。

3 人类文明的引擎

3 人类文明的引擎

3 人类文明的引擎第 2 页第 3 页炮的图样;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得到迅速推广。

在工业革命中,为蒸汽机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的有()。

①凯伊②哈格里夫斯③富尔顿④史蒂芬孙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答案】C【分析提示】凯伊发明的是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是“珍妮纺纱机”,富尔顿发明的是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的是火车机车。

只有后两者必须使用蒸汽机,故选C项。

6.“N作为工业动力,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能源,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发展……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传输和控制能量最理想的方式,使人类获得了一种以光速传输信息的载体。

能量和信息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主题,N将长久地陪伴人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

”这里的“N”是指()。

A.蒸汽机B.电能C.太阳能D.互联网【答案】B【分析提示】由“作为工业动力,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能源,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光速传输”可知N是电能。

7.下列属于内燃机发明者的是()。

①卡尔·本茨②戴姆勒③狄塞尔④瓦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分析提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排除④,①②③人物都属于内燃机的发明者。

8.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在“电力的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

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③格拉姆发明电动机④狄塞尔发明柴油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分析提示】本题可用排除法。

本题考查“电气时代”到来的因素,柴油机的发明和电力发明没有关系。

9.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本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不再是什么梦想, 课 “走路不用腿”也早已成为了现实。科技就是在梦想与 小 结 现实的不断交替中推动着人类历史进步的。
当堂达标
1.“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 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直接动力来自超过生产力水平的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
推进新课
蒸汽机的演进过程:
发明
发明者
特点/功能
意义/作用
自 实验型气缸 法国巴本 主 第 一 台 纽 可 纽可门 学 门蒸汽机 习
改 良 式 蒸 汽 英国瓦特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①继人类发明用火后
热效率低,只能用于矿 在驯服自然力方面取
推进新课
合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在发明创造者的人才素质、
作 探
成果质量、开展的范围及部门等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
究 具有哪些显著的优势?
推进新课
人员素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
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
教 成发果生质部量门::第第一 一次次工工业业革革命命的始成于果棉多纺数织是业生,产后经来验也的主
汽油内燃机

柴 油 内 德国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燃机
意义/作用
①对交通运输领域(汽车和汽 车工业、远洋轮船、飞机)产 生了重大影响。②对石油开采 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产生 了重大的影响。
推进新课
推进新课
诺贝尔:
自 无烟炸药:188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并在欧美建立
主 学
工厂。
习 诺贝尔奖: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和平事业有突
阿克莱特 克隆普顿
结实,但粗糙
了由手工业向
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 机器大工业的
大幅度提高
过渡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 使织布效率提高了40倍
推进新课 “万能的原动机”
推进新课
背景: 17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 自 主 了障碍; 学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机器生产成为可能,科技为生产 习
推进新课
意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
自 入蒸汽时代; 主 蒸汽机促使手工工场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 学 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习
工业化进程形成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成为工业国家; 蒸汽动力应用于交通运输业,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日
当堂达标
2.马克思认为,“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获 得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 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 机。”下列有关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使机器生产彻底取代了手工劳动 B.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C.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D.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
师 解 读
总要结在,轻属工经业验部型 门;展第开二;次而工第业二革次命工的业成革果命是则自在然以科电学力、 突交破通的、产通物讯,、属 化科工研等型几,个因行而业量同多时质发高生。,主要在重工
发业生部范门围展:开,第对一生次产工力业的革促命进起作先用只更限为于猛英烈国。,后逐渐
发展到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在多国进行。
专题 7
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 在《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起来》也曾提到:二战后,以电子信
课 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 堂 导 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 入 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
当堂达标
3.人类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多种动力,以下动力出现的先后 顺序是( C ) ①人力 ②蒸汽动力 ③畜力 ④电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当堂达标
4.“两个世纪前,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 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1000个 人当中没有一个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 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B ) A.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B.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工业时代的人们更懂得生活享受 D.资本主义制度的 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学 习 发电机
德国西门子
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制成发电机
广泛应用后, 使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电动机 比利时格拉姆 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发电站 美国爱迪生 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
网络
推进新课
内燃机:
发明

发明者
特点/功能
主 汽 油 内 德国卡尔·本茨 汽油内燃机
学 燃机 德国戴姆勒
出贡献的人。1901年开始颁发。
推进新课
电气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
自 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主 学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
习 生产关系实现了第一次重大调整。
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
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现代国 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推进新课 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珍妮纺纱机
推进新课
发明
发明者
特点/功能
意义/作用
飞棱
凯伊
织布效率大为提高 英国棉纺织业
自 珍妮机 哈格里夫斯
纱细,不结实
在技术上完成
主 水力纺纱机 学 习 骡机
山抽水
得的最大成果。
极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效 ②推动工厂的建立,
率,并得到了广泛的应 人类跨人“蒸汽时代
用。
”。
推进新课
蒸汽机带来的发明:
发明
自 主
汽船
学 火车 习
移动刀架
发明者
意义/作用
美国富尔顿
英国史蒂芬孙
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英国莫兹利 是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部门,标志近
车床
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
益成为一个整体。
推进新课 “科”“技”综合的典范
推进新课
电气革命的背景:
自 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家就对电进行了研究;
学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
习 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推进新课


电力为什么能取代蒸汽动力成为新能源?和蒸汽动
探 力相比,电力的优越之处在哪里? 究
推进新课
教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的原因主要有:(1)发电机的完
师 善和改进;(2)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解 读
电力的优势在于方便、便宜、能量大。因此电力能很
快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推进新课
电力能源的开发:
发明
发明者
特点/功能
意义/作用
自 电磁感应 英国法拉第
主 电动机 俄国雅可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