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视角浅析英汉句型结构

合集下载

从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视角浅析英汉句型结构

从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视角浅析英汉句型结构
来。
1 你又找老王借钱了? )( )这搓的塞造 T ,你不能总麻 丝 C 。
2 ( ) 一)Yo a t l y oh r i u cn'awa sb te hmCwi c t s hm atrT hu t s. e
3 )直 !
吧)
4 )
堕 。( 如果有饭的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就让大家吃 =
人类学家霍尔 从感 知和 交流方面研究文化之 间的异 同, 根据 交流 中所 传达 的意义是来 自交流 的场合还 是来 自交 流 的语言 , 文化 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两种 。 在 《 将 他 超越文化 》 书 中提到 : 高语境的交流或信息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 于物

予了高、中、低语境 的特征 ,文化 也不例外,不同语境下的 文化 ,其文化观念 、思考模 式和语 言结构也必然存在着一定 程 度 的差 异 。同时每 一种语 言又都 与某一特 定的文化相 对 应, 该语言的语言结构在 很大程度上受 到作为该语言上层 文 化 的影响。语言有共性结构也有异性 结构 , 共性 结构体现 文 化 的共性 ,异性结构体现 了它们 的差异性 , 以下文将 从高 所 低语境文化 的视角来剖析汉英句型结构 的差异 。
从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视角浅析英汉句型结构
杨 晓倩 ,韩 晨
( 贵州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部 ,贵州 贵 阳 5 00 ) 5 0 1
[ 内容提要 ]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 的关系 ,语言 的产 生和 发展使人类文化得 以产生和传承 ,同时文化在词汇
的发展和使用 ,讲话规则 ,篇章结构文体 风格 等方 面也影响着语言 。在文化领域 的研 究中,E wad H l从感知 d r al 和 交流方面研究文化之 间的异 同,历史性的提 出文化具有语境 性,根据交流 中所传达 的意义是来 自交流的场合还 是来 自交流的语言将文化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 ,其 中认为 中国文化 是典型的高语境文化 ,美国文化 是典型的低语 境 文化 。本文则试图从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 的视角 出发,来分 析英汉句型结构的差异 。同时 ,解析造成这种差异

跨文化交际场景下英语口语会话的高低语境有机分析

跨文化交际场景下英语口语会话的高低语境有机分析

跨文化交际场景下英语口语会话的高低语境有机分析在跨文化交际场景下,英语口语会话可以分为高低语境。

高低语境在交流中的使用,取决于所处的文化背景、沟通的目的和对方的理解能力。

以下是对高低语境的有机分析:1. 低语境:低语境交流注重清晰明了的表达,信息直接传递给对方,不依赖于非语言和上下文的暗示。

低语境交流通常发生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如北欧和北美国家等。

以下是低语境下英语口语会话的特点之一:场景:购物A: Excuse me, do you have this shirt in a size small?B: Yes, it's right over there on the rack.以上对话简明扼要,直接表达需求,不涉及非言辞和上下文的解读。

这种交流方式在低语境下的文化中被认为是有效的和高效的。

在以上对话中,实际上是B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了邀请A去散步的意思。

这种方式在高语境的文化中很常见,其中的含义需要通过非语言暗示和上下文推理来理解。

3. 有机分析:实际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中,高低语境并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渗透、存在叠加的关系。

在真实的口语会话中,可能会同时存在高低语境的元素。

以下是一个例子:在这个对话中,B使用了低语境的直接指示,同时也使用了高语境中的非语言和上下文暗示,如“big red building”和“just a few blocks away”。

这样可以在提供明确指示的让A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信息。

高低语境的应用在跨文化交际中是灵活并具有机动性的。

根据具体情况,交流双方可以选择不同的语境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在实际使用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交流偏好是非常重要的。

浅析高低语境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浅析高低语境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浅析高低语境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启示作者:李叶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08期内容摘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同语境文化对人们的思考与交流方式有着不同的影响。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应当注意培养一定的语境文化意识,认识和区别不同语境文化,使跨文化交际得以成功实现。

本文从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入手,从高低语境文化的定义、成因及应对策略的角度分析其对英语学习的启示,把高低语境文化与英语文化研究、翻译研究及日常交际相结合。

这将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对高低语境文化的理解及应用,更好地促进英语学习与跨文化交流的实现。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高低语境英语学习启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跨文化交际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因语境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的尴尬情况。

如若不能很好地认识和尽可能解决这种差异,会有碍于我们的学习及跨文化交际的实现。

而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东西方跨文化沟通也越来越密切。

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成为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区别性的语境文化,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在其书Beyond Culture中对文化的语境性进行了阐述,并将其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和低语境(Low Context)。

在不同语境文化下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他们的语境文化成因与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息息相关,所以不同语境文化下的国家在沟通与交流时也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式。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探讨了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沟通和交流特点,对其成因和策略或多或少进行了分析,这有效推动了跨文化交际领域研究的发展。

但是,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还需要更多地探讨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对我们跨文化交际学习的启示,学会在我们学习生活中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有利于我们将理论在学习生活中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实现。

从高低语境文化视角解析汉英语篇结构差异的成因-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从高低语境文化视角解析汉英语篇结构差异的成因-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从高低语境文化视角解析汉英语篇结构差异的成因-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由于语篇的交际功能不同,语篇的主题、内容和作者的风格也各有差异,语篇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但语篇的结构不是随意组合的,是有条理、上下连贯、前后一致的有机的语言整体,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常见的语篇结构有议论、描写、说明和叙事。

不管结构如何,较大的语篇都有,只是不同的语体的语篇通常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表达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

汉英语篇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分析汉英语篇结构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汉英语篇组织结构对比对语篇差异的研究,一般认为起始于美国学者卡普兰(Kaplan) 所开创的对比修辞学。

卡普兰认为,英语语篇的组织结构具有直线发展的特点,英语段落通常有主题句直截了当地点明段落的中心思想,以后各句进而将其充分展开、说明,最后收尾,汉语的语篇行文方式则往往是螺旋型的,对其主题不是直接陈述和论证,而是从不同方面迂回地进行阐述。

也就是汉语语篇属于螺旋型模式,英语语篇结构属于直线型模式。

斯考仑(Scollon) 认为汉英语篇之间的差异在于分别倾向于采用归纳式和演绎式的话语模式。

归纳就是先提出次要论据,然后在推出主要论点。

说话者在得出某个特定结论之前要充分说明多方面的原因,并通过详述论据来试探听话者对话题的潜在接受程度,直到认为合适的时候方才引入话题。

演绎是先提出主要论点,然后接下去提出次要论点或支持论证,说话之初就引入话题,是为了使后面的一系列支撑性论据显现出清晰的关联性。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汉语语篇结构属于归纳式,类似于卡普兰的螺旋形模式; 英语语篇结构属于演绎式,类似于卡普兰的直线型模式。

海因兹(Hinds) 提出了读者责任型语言和作者责任型语言的区别。

他认为语篇的构建必须考虑读者与作者在语篇交际过程中对意义的传达和理解各负多少责任。

读者责任型语言要求读者对文章作品的理解负主要责任,要求读者自己去弄清句子及命题之间的各种语法和逻辑联系; 作者责任型语言则假设读者对文章的内容甚至各个命题都缺乏了解,作者要对读者的理解尽最大可能的责任。

不同语境文化下的汉英翻译方法-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不同语境文化下的汉英翻译方法-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不同语境文化下的汉英翻译方法-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任何一种语言信息的传达都是由言语和语言环境构成的, 语言环境, 即语境, 影响着人们言语交际的行为。

语境的高低差异, 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表意时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不尽相同。

同时, 译者在做汉英翻译时, 也会因为受到语境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

主要从汉语所属的高语境文化和英语所属的低语境文化对比着手, 对汉英翻译策略翻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 低语境文化; 汉语; 英语; 翻译策略;Abstract:The conveying of any languages is including the language and the context. The context has got some influence to the communicative behavior. The differences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become the difficulties for the translators when they are doing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because of the high and low dependence in expressing meanings of the two languages. The author compares thehigh and low context cul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makes analysis and researc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Keyword:high-context culture; low-context culture;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Hall) 在1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对英语写作的启示_1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对英语写作的启示_1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对英语写作的启示发布时间:2021-12-20T07:54:55.701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20期作者:黄悦[导读] 说话者只会把重要的信息置于情景和语境中,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让听话者理解自己的意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写作技能在日常和工作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如英语母语者般熟练进行写作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与我们有极大的不同,它们属于低语境文化,而我们属于高语境文化。

由此,为了更好的掌握写作技能,拟分析探讨不同语境文化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英语写作一、引言所谓语境,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存在的环境。

换言之,语境就是人们在用语言交流时,不管是书面交流还是口头交流,可以帮助交流双方理解语言的一切主观因素。

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 T·Hall, 1976)把世界文化分为两大类:高语境文化以及低语境文化[4]。

即在人们进行交际时,交谈双方对交谈内容的潜在意义的理解的程度。

在高语境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谈双方有着共同的背景信息,能够迂回地了解对话的潜在意义。

而在低语境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谈双方对于潜在意义的理解不足,必须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看法。

低语境文化的交际风格更为直接,说话者会把重要的信息、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明确有逻辑地表达,不会构建一个具体语境或情景。

高语境文化的交际风格则比较含蓄,说话者只会把重要的信息置于情景和语境中,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让听话者理解自己的意图。

由此,霍尔认为交际风格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思维逻辑和言语表达方式的不同。

于是他根据文化背景、价值观、人际交往等文化变量指出,中国、日本等有着博大精深文化的国家的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而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文化底蕴较浅薄的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1]。

二、不同语境文化产生的原因1.社会历史背景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的历程是文化汇聚的过程。

从语境和语序上探究中英文表达方式的差异

从语境和语序上探究中英文表达方式的差异

语言习惯与该地区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等息息相关,因此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使中文和英文的表达方式存在明显不同。

本文将从语境、语序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探究。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文属于高语境,而英文属于低语境。

所谓高语境文化,是指内在意涵丰富而语词简约的,即言简意赅,甚至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

相反,低语境具有具体详实的特点,同时显琐碎。

高语境的传播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有形的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被编码的、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

高情境文化强调了沟通所在的情境;它们非常注意含糊的、非言语的信息。

低语境的传播刚好相反,是“大量的信息蕴含在清晰的编码中”。

低情境的文化不太强调沟通的情境,它们所依赖的是明确的言语沟通。

强调言语沟通远甚非言语沟通;强调个人的主动性和个人决策。

下面是相关的例证:Peter: Where are you?Lingling: I am in the familiar place that you have known.Peter: Oh, I don’t know, please.Lingling: Oh my God, the place you have visited, just have a try. It’s easy.Peter: Terrible, a waste of time.上述对话涉及到交际原则中的节约原则,以美国为例,美国人主张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交换、直接了当的对话方式,即以明确的言语沟通为主的低语境文化。

而中文则常常是委婉而含蓄的,上述例子中卖关子的对话方式有时可以视为拉近关系的一种手段,但在低语境文化的语言中则会适得其反。

接下来讲语序。

地道的英语表达总是把结果放在前面,后面再陈述修饰的内容和原因;中文则相反。

西方人语言表达总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听到对方所陈述的结果,而后是内容,我们也可以将其与上文提到的节约原则联系起来。

这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部份。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
• 这是一句比较典型的英语句子。看起来似乎很长, 实际上是个简单句,只有一个主语(subject), 一个谓语(predicate).全局共有九个名词(包 括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用五个介词连接起来, 而动词只有一个。句中主语是: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谓语是is compounded。句子首 先指出,农村社会处于一种与外界社会隔绝的状 态,然后用介词短语说出原因:离开城市远,缺 乏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不足。
• Carlisle Street runs westward , across a great black bridge, down a hill and up again, by little shops and meatmarkets, past single-storied homes, until suddenly it stops against a wide green lawn.
•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 译成汉语:
Examples
• 去了也白去。 • Even if you go there, there won’t be any
result. • 天气寒冷,河水都结了冰。 • It was so cold that the river froze.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 The monk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 not run away with them.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语言能够帮助人们交流,但是,语言并非是简单的词组堆砌组合,除了自身所能直接传达的意义之外,语言的功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它存在的环境。

所以,要学习另一种语言,不仅需要学习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还要意识到不同背景的文化对于语言交流的影响。

1.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于1976年在其著作《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了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他从交际和文化的关系出发,根据不同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对人际交流、人际联系、人际空间距离、时间意识等文化变量的测量,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文化大致分为两大模式:以日本、中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高语境文化,和以瑞士、美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低语境文化。

和(cf.贾玉新)更把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差别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也就是说,在高语境文化中,信息接收者需要充分理解信息发出者所处的环境,包括场景、氛围、肢体语言等,交流过程中语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者对语境的依赖较小,环境因素和交流尽量分离,语言的作用凸显无遗。

吴为善、严慧仙(2009)这样总结道:高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的传达更多地依靠语境和读者的意会,作者不需要把什么都说出来,把什么都说的很清楚”。

在低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主要由语码来负载,作者自然要求承担较多的责任,把该说的意思说明白,开门见山,一以贯之。

”本文将以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框架,阐明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

2.高低语境下中英语篇的差异在语境文化不同的视角下,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和交际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中美两国作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代表,其语篇必然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衔接和连贯手段上的差异是汉英语篇的主要差异之一。

中国作为高语境文化的国家,汉语较多地依赖隐性的衔接方式,注重意义的连贯,即“意合”;而较低语境下的英语则既重视意义上的连贯,也重视语法形式,就是所说的“形合”。

高低语境文化论影响下中国文化文本的英译策略

高低语境文化论影响下中国文化文本的英译策略

高低语境文化论影响下中国文化文本的英译策略作者:赵瑾来源:《牡丹》2016年第15期中国文化文本集中反映中国的文化特色,对其的翻译会直接影响到外国读者对中国的认识。

本文以高低语境论为基础,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方面分析中国文化文本特点,并总结出增加信息量、减少信息量、对应信息量三种策略,以便翻译适应高低语境文化的转变,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类文本英译主要用于中西跨文化交际,旨在传播中国文化。

就中国文化的翻译而言,已经有许多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比如:刘静、王一君(2010)从互文性理论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将跨文化交际理论与文化类文本翻译相结合,如刘竞秀(2016)从跨文化角度审视了三明市旅游翻译。

本文试从跨文化交际“高低语境文化论”出发,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类文本翻译策略,旨在为其英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便更好传播中国文化。

一、中国文化读本的语言特点霍尔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两类。

汉语是高语境文化依赖的语言,而英语则属于低语境依赖的语言。

也就是说,汉语所要传达的语义往往隐藏在表层语言之下,需要结合语境才能理解,而英语中通常所说的话语就是要传达的意思。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本高度折射出高语境文化特质。

大部分信息量都蕴含在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情景中,或内化于交际者心中,语言负载的信息量较少。

词汇上,四字结构词语的大量使用更为鲜明,有大量传统文化专有名词;句法上,很多句子比较长且主谓关系不明确,修饰性成分很多;语篇上,以描述性语言居多,词语堆砌很常见,句与句之间联系不紧密。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词汇层面的特点。

二、中国文化读本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要注重信息量的转移,具体可以采用信息量增加、减少、对应三种策略。

本文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分析高语境文化下中国文化读本的语言特点。

(一)增加信息量这是最为常用的策略之一,指根据语义增加适量的信息,如关系连词,针对中国文化文本,主要是增加一些文化背景的信息。

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

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

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美之间的国际商务谈判是两个具有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进行的谈判。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需要充分理解并适应对方的语境和文化差异,以确保谈判的顺利进行和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

语境是指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境,包括语言的功效、语言的语法和文字表达的意义等。

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中美之间的语言不同,双方在交流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语言障碍。

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完全不同,可能会导致双方在交流时产生误解或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双方可以通过使用共同的语言,或者借助翻译人员进行沟通,以确保双方的诉求和意图能够准确传达。

由于不同的语境可能会影响到信息的交流和理解,双方在谈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方的语境差异。

在中美谈判中,中方可能更注重关系的建立和保持,而美方可能更注重事务的处理和结果的达成。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语境需求,从而达到更好的谈判效果。

除了语境差异外,中美国际商务谈判还存在着文化差异。

文化是指一种社会共同的理念、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

在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文化差异可能会对谈判产生影响。

谦虚和尊重在中美文化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文化中,谦虚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在谈判中,中国人可能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见,而是谦虚地提出问题或疑虑。

而在美国文化中,直接表达个人观点是被接受的。

在谈判中,美国人可能会更加直接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为了克服这个差异,双方需要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并适应对方的表达方式。

时间观念也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通常被看作是相对的,人们更注重过程和人际关系。

在谈判中,中国人可能会更灵活地安排时间或进行交流。

而在美国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绝对的,人们更注重效率和准时。

美国人在谈判中可能会更加注重时间的安排和规划。

为了弥合这个差异,双方可以在谈判前预先协商好时间安排和日程表,以确保双方都能够按时到达和充分利用时间。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语言交际也随之成为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

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容易产生语言障碍,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语篇是语言交际过程中最基本的单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篇往往呈现出差异性。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是解释这种差异性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本文将从这一理论角度分析中英语篇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高低语境文化理论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是美国人埃德华.霍尔于1976年提出的,指的是不同社会文化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方式不同。

高低语境文化可以在语境中暗示或直接陈述信息,因为他们的人际关系比较稳定、信任度较高,他们往往需要借助上下文信息和非语言语境来理解信息。

而英美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信息传递比较直接、明确,讲话者需要尽量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意图,依赖语境的程度较低。

同时,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非语言表达方式、群体行为、审美观念等方面。

二、中英语篇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1、文字表述中文语篇通常比较冗长,运用惯常的修辞手法,如夹叙夹议、比兴、排比等手法,以强调表述的情感或意义。

相比之下,英文更为简练,以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英文语篇内往往包含直接、简练但不失表达意义的语言,注重信息直接性。

因此,英文与中文语篇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2、语法结构中文语法结构较为复杂且灵活,句法在表述时把语意、语调、语感等要素综合起来,使意思更加丰富,给人以美的感受。

英文重音结构明显,在句子结构上更为简单,语法更为固定。

这一点在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表达方式中文通常采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说话者的立场和态度,比如使用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通过声调、表情等非语言元素,使得其内涵比表面意义更为重要。

而英语则更强调直接表达。

这种差异体现在口头表述、书面表达以及协商谈判等方面。

三、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的应用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语篇差异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高低语境文化角度分析汉英语篇结构差异_吕朦

高低语境文化角度分析汉英语篇结构差异_吕朦
[摘 要]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分析汉英语篇结构差异。中美不同的高低语境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其思 维方式和交流方式的不同,进而影响了两种语言的语篇表达模式。在组织篇章结构的时候要根据写作对象 的文化选择恰当的语篇结构。
[关键词]高低语境文化 语篇分析 汉英语篇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3473( 2014) 03 - 0103 - 02
( 二) 以听者或说话者为中心 高语境交 际 文 化 中,“意 义 的 传 达 更 多 地 依 靠 语境和读者的意会,作者不需要把什么都说出来,把 什么都说的很清楚”。在低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 主要由语码来负载,作者自然要求承担较多的责任, 把该说的意思说明白,开门见山,一以贯之”[3]P161 。 所以高语境文化以听者为中心,意义在于听者的解 释之中,重 点 在 于 听,而 低 语 境 文 化 以 传 播 者 为 中 心,意义在于传播者传输的信息之中,重点在于如何 明确表达信息,如何改善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如何提 高传输信息的技巧。高语境下的交际者希望听者在 理解信息或意义时承担责任,认为讲话者没有必要 用语言将其要表达的意义完全地精确地表达出来, 而是由听者通过语境来解释语义。而低语境下的交 际者则认为讲话者、作者应对交际对方负责,应将要 表达的语义讲清楚,使之易于理解。听者、读者如果 对词语含义不清楚或没有完全理解,可以要求说话 者、作者解释。正是高低语境交际文化这方面的差 异,海因兹提出了“读者责任型语言”和“作者责任 型语言”来解释汉英语篇的差异。汉语语篇倾向于 读者责任型语言,英语语篇是作者责任型语篇。
一、汉英语篇组织结构对比
对语篇差异的研究,一般认为起始于美国学者 卡普兰( Kaplan) 所开创的“对比修辞学”。卡普兰 认为,英语语篇的组织结构具有直线发展的特点,英 语段落通常有主题句直截了当地点明段落的中心思 想,以后各句进而将其充分展开、说明,最后收尾,汉 语的语篇行文方式则往往是螺旋型的,对其主题不 是直接陈述和论证,而是从不同方面迂回地进行阐 述。也就是汉语语篇属于“螺旋型”模式,英语语篇 结构属于“直线型”模式。

跨文化交际场景下英语口语会话的高低语境有机分析

跨文化交际场景下英语口语会话的高低语境有机分析

跨文化交际场景下英语口语会话的高低语境有机分析在跨文化交际场景下,英语口语会话的高低语境会对沟通产生很大的影响。

高低语境是指语言运用时的正式和非正式程度,通常是由场合、身份、关系等因素决定的。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高低语境的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英语口语会话中高低语境的特点以及对沟通的影响。

在英语中,高低语境的区分可以从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

从形式上看,高低语境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词汇、语气、语调、语法和语境。

高语境口语表达多使用正式的词汇,如词根、正式的地名和姓氏等。

低语境口语表达则会使用更加通俗的词汇,如俚语和口头禅。

语气和语调方面,高语境通常会使用更正式和礼貌的语气和语调,如使用“您”、“先生/女士”等尊称,而低语境则会使用更加随意的语气和语调。

语法方面,高语境使用较为正式的语法规则,如遵循主谓宾语的语序、使用完整的句子结构等。

低语境则会使用更加简单的语法结构,如省略主语、谓语等。

最后,语境方面,高语境口语需要注意场合和身份的要求,如商务场合、公共场所等,语言表达需要更加正式和恰当。

低语境口语则更倾向于身份、关系和情境。

例如,在与朋友和家人交谈时,会更加倾向于使用非正式的口语表达方式。

从内容上看,高低语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漫谈、表述方式、表达思想、语气和述求。

在高语境中,交流更加理性和思维性,需要表述清晰、准确、文雅,并且注意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比如,商务场合下,经过事先准备的口语范本更符合高语境口语的传达方式。

而在低语境中,表述方式更为随意,语气也会更加轻松和自然,可以更多地加入诙谐和幽默元素。

此时我们需要更多考虑情感因素,尤其是对方的情感反馈,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高低语境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下,我们需要考虑语言文化差异和身份因素,灵活采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

在多方互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丰富自己的语言背景和语言技能,并且更多地考虑到对方的情感和语言理解能力。

论英汉高低语境文化差异对汉译英的影响

论英汉高低语境文化差异对汉译英的影响

MING RI FENG SHANG203文 教 研 究文|张 幸论英汉高低语境文化差异对汉译英的影响摘要:语境,就是语言存在且被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环境。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将语境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语境高低的不同,使得两种语言在表意方面对文字和语境的依赖程度差异很大,而这些差异会对翻译产生诸多影响。

本文从英汉高低语境的差异出发分析文化的多样性,以及高低语境差异对于实际翻译工作的影响。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差异;汉译英一、英汉语境的基本概念霍尔[1]认为,人类交际都要受到语境的影响。

他把语境定义为“the information that surrounds an event, it is inextricably bound up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event”,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与低语境(low context)。

(Hall,1976)高语境文化又叫强交际语境文化,语言表达婉转含糊,担心冒犯对方。

低语境文化又叫弱交际语境文化,所有的信息都反映在语言表达当中,简单直接,毫不含糊。

如若想通过暗示、间接或者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会别人认为是回避问题的表现。

二、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1、高低语境文化产生的主要原因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生活较为稳定,节奏缓慢,社会变化幅度小,人们的生活经验和人际关系趋向单一化,正是由于社会所赋予人们的这种缓慢的性格,高语境文化下的人们的表达方式趋向于含蓄委婉。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不悠久,人口组成关系复杂,人口流动大,再者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缺乏明确的集体主义,由此形成的低语境文化采取直接明确的快语方式。

2、高语境和低语境的特点在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中》,将高低语境文化概括为:高语境文化:1)内隐;2)暗码信息;3)较多的非语言编码;4)反映很少外露;5)圈内外有别;6)人际关系紧密;7)高承诺;8)时间处理高度灵活。

从高、低语境看英汉言语礼貌差异

从高、低语境看英汉言语礼貌差异

从高、低语境看英汉言语礼貌差异摘要:以霍尔提出的高低语境概念为视角,以利奇的英语礼貌原则和顾曰国的汉语礼貌原则为理论指导,借助对外汉语和英语视听教材中的情景对话片断,对比了英汉高、低语境下的言语礼貌差异。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礼貌原则一、理论回顾美国人类学家霍尔从文化差异角度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的概念。

霍尔(1988:86)认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传播讯息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而极少数处在清晰、被传递的编码的讯息中。

低语境(Low Context)传播相反,既大量的信息在清晰的编码中。

"这就是说"如果交际活动的进行主要靠语言手段完成,那么该交际语境是低语境。

如果交际活动不仅靠语言手段,还更多地靠非语言手段,那么该交际语境是高语境"(Davis ,2001:54) 对于语言礼貌问题的研究,西方学者提出了诸多相关语用原则。

其中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影响力较大。

他提出的礼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何自然,1988:88) "A.得体准则( 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尽量不让别人吃亏;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B.慷慨准则( 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C.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别人的贬损。

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美别人。

D.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尽量少赞扬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E.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F.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尽量减少对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中国学者顾曰国借鉴西方的礼貌原则,提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原则, 具体包含如下五条准则(顾曰国,1992)"①贬己尊人准则:指讲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和´谦´,讲听者或与听者相关的事物时要´抬´要´尊´。

写一篇如何克服高低语境的文化的英语作文

写一篇如何克服高低语境的文化的英语作文

写一篇如何克服高低语境的文化的英语作文Overcoming the High-Low Context Culture GapHey there friends! Today I want to talk to you about something super important – understanding different cultures. You see, cultures can be real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nd sometimes it's hard to communicate and get along if you don't understand those differences. One big difference is what we call "high context" and "low context" cultures. Don't worry, I'll explain what that means!High context cultures are ones where a lot of the meaning is implied or understood without being directly stated. People from these cultures tend to communicate in subtle ways, using body language, tone of voice, and shared experiences to get their point across. Low context cultures on the other hand, value very direct and explicit communication. People say exactly what they mean without beating around the bush.For example, let's say you're visiting a friend's house in a high context culture like Japan or Mexico. You might be offered a drink or snack, but the person offering probably won't directly ask if you want one. In their culture, it's considered rude to ask directly. You're just supposed to know from context clues thatthey are offering. But in a low context culture like the United States or Germany, the person would probably just ask directly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Can you see how that could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if you don't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text? The Japanese person thinks they made a polite offer, while the American didn't even realize an offer was made! That's why it's so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when interacting across cultures.Now I know what you might be thinking – "This high-low context stuff sounds confusing! How am I supposed to know which culture is which?" That's a great question. Generally, cultures that value things like harmony, hierarchy, and traditional values tend to be higher context. Cultures that value individuality, equality, and explicit communication tend to be lower context. But there's a wide spectrum, and it can vary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 too.The good news is, there are ways we can try to overcome this cultural gap and communicate more effectively! Here are some tips:Listen carefully and watch for nonverbal cuesIn a high context culture especially, body language and tone might convey more meaning than the words alone. Someone slightly nodding or giving a small hand gesture could mean they understand or agree with you. Learning to pick up on those subtle signals is key.Ask clarifying questionsIf you're unsure what someone means, it never hurts to ask! You could say "I want to make sure I understand correctly, are you saying...?" Getting clarification prevents misunderstandings.Speak slowly and use simple languageWhen communicating across cultures, it helps to speak a bit slower and use clear, simple words with minimal slang or idioms that could be misinterpreted.Learn about the cultureDo some research on the culture's values, customs, and etiquette. The more you understand where someone is coming from, the easier it is to find common ground.Be patient and open-mindedcultural differences can seem strange at first, but it's important to have an open, non-judgmental attitude. Withpatience and goodwill on both sides, any cultural gap can be bridged.Now of course, this high-low context thing is just one aspe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hings like personal space, attitudes toward tim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norms can vary across cultures too. But understanding this context dimension is a great start.Ultimately, being able to bridge cultural gaps and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is such an important skill to have. It helps us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build stronger relationships, and appreciate the diversity of the world around us. The more we can put ourselves in others' shoes and have an open mindset, the more we'll all be able to overcome cultural barriers.So next time you find yourself in a cross-cultural situation, remember these tips on navigating high and low context cultures. Stay curious, ask questions, and make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where someone else is coming from. With open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respect, we can all become Citizens of the Worl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2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32, No.2 2012年2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February. 2012, 089~090 从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视角浅析英汉句型结构杨晓倩,韩 晨(贵州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部,贵州 贵阳 550001)[内容提要]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文化得以产生和传承,同时文化在词汇的发展和使用,讲话规则,篇章结构文体风格等方面也影响着语言。

在文化领域的研究中,Edward T. Hall从感知和交流方面研究文化之间的异同,历史性的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根据交流中所传达的意义是来自交流的场合还是来自交流的语言将文化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其中认为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高语境文化,美国文化是典型的低语境文化。

本文则试图从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的视角出发,来分析英汉句型结构的差异。

同时,解析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中英句型结构[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2)02-0089-02自从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 Hall历史性的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这一概念之后,大多学者就跨文化交际中的行为差异及其文化冲突论证并运用了此模式,鉴于以往对语言结构的研究都是基于纯粹的语言学层面,本文则试图从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的视角出发,来分析英汉句型结构的差异,在进一步论证霍尔关于高低语境文化的观点的同时,试图解析造成高低语境文化下汉英句型结构差异的最终原因。

1.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人类学家霍尔从感知和交流方面研究文化之间的异同,根据交流中所传达的意义是来自交流的场合还是来自交流的语言,将文化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两种。

他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到:高语境的交流或信息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即指大多数信息都已经体现出来了,只有极少的信息清楚地以编码的方式进行传达。

低语境交流正好相反,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即大多数信息都是通过外在的语言方式进行传达。

根据霍尔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由于高语境行为源于过去,受传统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变化缓慢,具有高度稳定性,所以在高语境环境下,人们进行日常交流时,他们并不需要详细深入的背景信息,一致的信息会获得对外环境的一致反应,句子的意义没有必要一定包含在话语之中,人们可以通过手势,空间的使用甚至沉默等非语言交流的方式来提供信息,所以在高语境环境下,通过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就可以获得信息,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用话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而在低语境环境下,人们缺少相同的经历,所以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详细的背景信息,相比之下它主要依靠逻辑、推理、思维和语言表达,是一种直接的外在的言语交流,话语本身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信息,语境和参与者方面只包含极少的信息。

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低语境环境下人们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截了当,从字面就能理解说话人的意义,交际信息对语境的依赖性小。

2.高低语境文化的汉英句型结构霍尔模式在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理论价值显而易见,而很少从语言角度来审视文化语境性,霍尔指出任何事物都被赋予了高、中、低语境的特征,文化也不例外,不同语境下的文化,其文化观念、思考模式和语言结构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同时每一种语言又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该语言的语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作为该语言上层文化的影响。

语言有共性结构也有异性结构,共性结构体现文化的共性,异性结构体现了它们的差异性,所以下文将从高低语境文化的视角来剖析汉英句型结构的差异。

2.1句型结构在某种程度上说,英语有综合语的特征所以它的语法是硬的,汉语是分析语所以语法是软的,反应在句型结构上,英语句子偏语法,受形式逻辑制约,在结构上可以分为SVO 三部分,因此英语句型必须有主语作为说话人的陈述对象,说话者必须向听者讲明自己要叙述的对象,将信息清楚地显露在语言结构中,听者可以直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主谓结构是其句子的核心。

汉语句子结构偏语义,受阴阳逻辑的制约,结构上可分为话题和说明两部分。

下面从高低语境的角度来剖析两者的差异。

2.1.1主语显著和主题突出1)(你又找老王借钱了?)这样的事情T,你不能总麻烦他C。

2)(..)You can’t always bother himCwith such mattersT.3)有饭T大家吃C。

(=如果有饭的话,那就让大家吃吧)4)Let everybody share the foodC if there is anyT.(连淑能,1993)句1)的话题“这样的事情”同述题没有语义限制关系,因而不用是严格的主语。

但是这样的结构无疑是正确的,能有效地传输信息。

句3)为紧缩句,虽无明显的句法标志,同样能表达明确的语义关系。

这两个结构之所以成为普遍接受的句子是因为符合话语原则:有话题及其评述的内容。

但是,句2)则采用主语You及相应的动词词组构成句子,后补的话题用介词词组,由于整个句法框架的制约只能充当附加语。

句4)采取复句形式(借用连词if),表示一定的句[收稿日期]2011-12-07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2期90法语义关系。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汉语倾向于按照话题和述题来构造句子,英语则突出结构形式规则,主语加动词的框架和形式特征是句法结构的基础。

所以英语主语显著而汉语主题显著。

英语句子中必须有主语,多由具有名词特征的词或者短语充当。

汉语句子侧重使用主题—述题结构,而不是主谓结构。

汉语句子的主题是句子讨论的中心,而不必是句子的主语或者施事者,多置于句首。

英语比汉语使用更多的表示从属或者并列的连接词。

因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处在低语境文化下,因此借助大量连接词理解语言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倾向于将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外显,言语符号中包含了大部分信息,很少信息包含与环境或是参与者身上,是“直接表意”的,而处于高语境下的中国人,习惯整体性思考,汉语语法注重句义的表达与传递,对句子的外在形式关注较少,更注重意思的一体化,注重含蓄,而不注重形式的统一强调句子意思的内隐性,包含在言语信号中的信息很少,大部分信息存在于环境中或者是参与交际的人身上,是“上下文表意”的。

2.1.2聚集与流散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

主语谓语是构成句子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以主语和谓语为中心来聚集各种关系网络。

因此,英语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句式呈“聚集型”。

相比之下,汉语的主谓结构要复杂得多。

主语形式多样:它可表示施事、受事,也可表示时间、地点;可用名词、动词,也可用形容词、数词;而且句子可以没有主语,或省略变换主语。

所以汉语句子构成不受形态的约束,没有主谓形式协调一致的关系,其主谓结构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因而句式呈“流散型”。

5)现在正下着毛毛雨。

(时间主语)It’ s drizzling at the moment.6)他出国留学去了。

(连动式谓语)He has gone abroad for further studies.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汉语的主语和谓语是多样化的,不需要形式一致,重在内容表达,而英语句子主语谓语都是代词和动词来充当,并且形式要统一。

由于英汉语的这一特点就造成了汉语脱离一定的语境的语句容易产生语法歧义,而英语受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有不少词性标记,常用关系词和连接词,语句的结构关系比较清楚英语一般不会产生语法歧义。

7)他欠你的钱(他+欠你钱/他欠你的+钱)He owes your money.英汉语的这种句式特点,折射出了不同的语境文化的特点,因为汉语高语境文化的特点,所以一般句子不包含太多信息,要完全理解一个句子消除歧义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文化背景,所以汉语句子重在表意并不注重形态的一致性,强调内涵。

而英语是低语境文化,所以反映在句子结构上就是聚集型的特点,整个句子表达严谨,几乎所有内容都显示在句子的变化中,不易产生歧义。

3.高低语境文化与思维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处于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语言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高低语境文化的特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文化的产生又和人们的思维模式密不可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文化模式和思维模式是相互影响的。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天人合一”,在思维认知上强调整体把握和领悟的精神,这种精神影响着汉语的语言结构,所以虽然汉语句型结构流散,但只要借助一定的上下文,在整个语境中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就不会产生歧义。

相反,西方传统文化中逻辑学发达,重视分析和思辩。

所以英语语言结构聚合严谨,句和词,句和句环环相扣。

而这种思维模式也导致文化语境性上的差异。

4.结语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是两种文化特征在语言层面的反应,通过以上分析也可以体会到语境对文化的影响,在具体的交际场合,把汉语作为母语的人可以充分利用语言环境和语言结构内部相互衬托的条件来了解句子的含义。

而英语句子严格按照语法,句子信息表达明确,人们完全可以从句子层面来理解意义。

这些都说明中国文化是高语境的,英语文化是低语境的。

而最终导致高低语境文化这种不同语言结构产生的原因则是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1] Hall,E.T,Beyond Culture[M].Garden City,NY:Doubleday﹠Company,1976.[2]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 陈安定.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兼论英汉句子互译[M]. 香港:中流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4] 张鲁宁. 浅析语言结构棱境下的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兼谈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5] 吴爱珍. 谈HC和LC文化——Hall文化模式述评[J].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4).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from High Context and Low Context CulturesYANG Xiao-qian,HAN Chen[Abstract] Language and Culture have the close relationship,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causes the creation and heritage of the human culture,at the same time,culture also influences language in many aspects: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words,the rule of speech,the structure of discourse and the style.In the culture research field,Edward T. Hall studied culture differences from the pe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pects and put forward the new opinion that the context can reflect culture.Based on this theory,he divided culture into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convey meaning is from communication occasions or from the language.And Chinese culture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typical high-context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is regarded as low-context culture.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 from this perspective.and try to find the reason.[Key words] High-context culture; low-context cultur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of chinese and Englis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