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会计的困惑、思考与展望

合集下载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商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目。

商誉代表一个企业的品牌、信誉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价值。

商誉是由于企业收购其他企业或资产而产生的,由于其不可量化和不可观测的性质,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当前,商誉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令企业难以合理反映商誉的真实价值,也令投资者难以判断企业商誉是否被高估。

因此,为了维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 商誉的会计处理标准不统一。

商誉的会计处理涉及到具体的会计准则和方法,不同的准则和方法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要求也不同。

例如,IFRS 3要求企业在收购时将商誉列为资产,并在期间进行定期减值测试,以反映其意味着企业价值超过了其净资产的程度。

而美国会计准则则要求企业在购买商誉时直接将其入损益表,并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减值测试。

因此,商誉的会计处理标准需要进一步统一,使国际上的公司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处理商誉,以消除跨国公司因汇率变化、税收和其他因素而导致的差异。

建议:制定全球性的会计准则和方法,提高商誉会计处理标准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并促进跨国公司之间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2. 忽视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权衡。

在商誉的会计处理中,有时会忽视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权衡。

有形资产,如房屋和设备,易于测量和估值,而无形资产,如商誉、知识产权和品牌,却不易于测量,因此对其估值也较为困难。

商誉与其他无形资产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与某一品牌名字的关联度较强,代表了企业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由于商誉不可量化和不可观测的特性,商誉的估值容易出现误差。

建议:在商誉会计处理中充分权衡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以充分反映企业的价值和经营状况。

在确定商誉价值时,应充分考虑其和其他无形资产的区别,并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

3. 商誉的减值测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减值测试是商誉会计处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商誉价值的变动情况,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部分,是在未来可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

商誉是企业并购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会计概念,但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进行思考,并探讨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作用,以及商誉的价值和减值。

一、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作用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属于无形资产,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CAS),商誉需要在并购交易后确认并计入资产负债表中。

商誉的确认主要发生在企业收购其他公司时,当支付的价格高于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超出部分就是商誉。

商誉的确认可以反映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所支付的溢价部分,也可以说明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所获得的无形价值。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

在资产负债表中,商誉被计入无形资产项目,而在利润表中,商誉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和净资产。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能够提高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经济实力,也能够说明企业在并购活动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

商誉的确认也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吸引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

二、商誉的价值及减值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虽然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但商誉的价值也是需要被关注和评估的。

商誉有可能存在减值的风险,一旦商誉价值发生减值,就需要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将商誉价值调整至减值后的价值。

商誉的减值主要受到市场环境、行业竞争、企业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商誉的价值及减值一直备受关注并且备受争议。

商誉的价值及减值测试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商誉的价值需要进行评估,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和市场法。

成本法是指以商誉确认时的收购成本为基础,逐年摊销商誉;而市场法则是以市场价格评估商誉价值,市场法更能够反映商誉的真实价值。

商誉的减值测试也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商誉的减值测试主要是通过比较商誉的账面价值和净现值来进行。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溢价部分。

商誉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

商誉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对企业和投资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商誉会计处理存在一些问题,也存在一些信息披露的不足之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1.商誉减值测试的不确定性商誉减值测试是企业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商誉是否需要减值。

当前商誉减值测试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比较复杂,需要对商誉进行分组,并进行现金流量预测等工作,这些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商誉减值测试的输入参数需要进行合理估计,如长期预期收益率、未来现金流量等,这些参数的准确性对商誉减值测试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商誉减值测试结果的可信度需要经过审计师的审核,因此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性导致商誉减值测试的结果并不总是准确的,有时候可能会导致商誉减值不及时或者减值过多,从而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盈利能力的准确反映。

2.商誉的认定和计量标准不一致商誉的认定和计量标准对于不同的企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导致商誉的认定和计量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股权时,支付的超过正常公允价值的部分。

具体的认定标准并不十分明确,这可能导致在不同情况下,对商誉是否存在一定的争议。

商誉的计量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商誉的计量是企业对商誉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商誉的计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导致商誉计量结果的不同,进而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盈利能力的准确反映。

3.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不同的企业中也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

商誉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或者直接减值法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具体采用哪种方法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决定。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是公司在收购其他公司时,付出的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金额。

商誉减值测试是指公司在每一个会计期间需要测试商誉是否有减值迹象,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公司需要进行商誉减值。

商誉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是公司财务报表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准确性和透明度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公司因商誉减值和信息披露不透明而受到了投资者的质疑,因此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1. 商誉减值测试不合理商誉减值测试是公司每年都需要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一些公司在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在商誉减值测试中,公司可能会采用不合理的折现率或过高的未来盈利预期,导致商誉的减值金额低于实际情况,从而影响了公司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商誉减值信息披露不充分另外一个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公司在商誉减值的信息披露中存在不充分的情况。

商誉减值是公司财务报表中一个重要的调整项目,但一些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只是简单地说明商誉减值的金额,而没有对减值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充分的披露,这使得投资者无法充分了解公司商誉减值的真实情况,也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的判断和决策。

除了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外,商誉信息披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商誉信息披露主要体现在年度报告和中报中,其内容应该详细、准确,并且具有可比性和时效性。

但在实际情况中,商誉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议:2. 加强商誉减值信息披露公司在商誉减值的信息披露中应该加强披露内容,对商誉减值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充分的披露,以便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商誉减值的真实情况。

3. 加强商誉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可比性公司在商誉信息披露中应该加强时效性和可比性。

公司应该及时对商誉的变动进行披露,并且确保商誉信息的可比性,这样才能帮助投资者对不同公司之间的商誉情况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判断。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商誉会计问题,首先介绍了商誉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商誉的减值测试以及商誉会计问题的挑战。

随后讨论了商誉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在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了解商誉在企业会计中的重要性,掌握商誉会计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商誉信息披露将有助于提升企业透明度,建立信任和信誉。

未来,企业需要继续改进商誉会计管理,加强信息披露,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竞争。

【关键词】企业商誉、会计问题、商誉定义、商誉特点、会计处理方法、减值测试、信息披露、挑战、总结、未来发展、展望。

1. 引言1.1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企业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支付的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价款。

商誉具有虚拟、无形、不易量化等特点,给企业会计处理带来一定挑战。

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购买商誉资产负债表的入账方式和商誉直接处理的两种方法。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指企业通过评估商誉是否价值下降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减值测试。

商誉会计问题的挑战包括评估商誉是否需要减值、商誉持续性的问题以及商誉的合理性问题。

商誉的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在年度报告或其他披露文件中披露商誉相关信息,以提供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参考。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需要企业深入研究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以确保商誉不会对企业财务报表造成负面影响。

未来发展展望是企业需不断完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并探讨商誉评估方法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2. 正文2.1 商誉的定义和特点商誉是指企业在进行并购或者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通常代表了被收购公司的品牌、声誉、客户关系以及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

商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商誉是由企业支付的超过净资产价值的部分,因此商誉的金额通常较大。

商誉是无形资产,不具有具体的形态,也不具有明确的期限。

关于商誉会计理论的思考

关于商誉会计理论的思考

关于商誉会计理论的思考一、对传统商誉会计理论的反思对商誉定义的反思人们对商誉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商誉也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基索和卫根特提出的观点。

他们在其合著的《中级会计》一书中,将商誉的性质概括为:一是它代表并购企业获取净资产的代价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二是它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

笔者认为,上述定义存在不妥之处。

这是因为:1、这一差额的形成除包括商誉因素外,还可能出于并购企业的战略考虑。

探讨并购动机的效率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并购可获得财务协同、经营协同、规模经济效应等,并能实现多样化经营从而分散风险。

既然如此,收购价格与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差,并不完全等同于被收购企业的商誉。

事实上,在实务中有许多经营不善甚至恶化的企业,也能以高于其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出售。

换言之,企业愿以高价收购目标企业,往往是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获得超额盈利能力仅仅是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

2.收购价格之高低悬殊决定了商誉价值不合乎逻辑。

比如,从1989年8月至1990年3月,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处于被兼并的交易协商过程中,不同买主的收购价格先从对亿美元上升到67亿,后又跌至51亿,在短短8个月内,收购价格就有如此巨大波幅,倘若按价差法计算商誉,岂不也将大幅波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并购实务中,收购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交易双方的谈判技巧。

交易信息、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简单将价差归结为商誉,必然不甚准确。

3、并购溢价与并购后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并不直接相关。

自从0世纪0年代以来,并购溢价越涨越高。

1988年,菲利浦摩利斯收购克拉特公司时的溢价为90%,将如此之高的收购溢价确认为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商誉,会使投资者、债权人对并购后的公司产生过于美好的期望,甚至作出错误决策。

据统计,并购后的收购企业能从溢价中获取超额盈利能力的,只有33%左右。

可见并购溢价并不符合向全的本质,因此不能用以定义商誉。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摘要】企业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超出合理价值支付的部分,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在会计处理上,商誉被列为无形资产,并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企业商誉的价值变动需要进行减值测试,确保其价值符合市场实际。

企业在面对商誉会计问题时,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通过探讨企业商誉会计问题,可以得出启示,指导企业正确处理商誉会计,提升财务透明度和经营效益。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商誉会计问题仍将是一个重要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保障投资者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商誉,会计问题,定义,特点,处理方法,价值变动,减值测试,应对策略,启示,展望。

1. 引言1.1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的背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往往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实现快速增长。

企业商誉在并购过程中的确认、计量和处理,往往成为企业会计师和管理者面临的难题。

商誉的减值测试和会计确认也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处理,提升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合规性,也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的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商誉的定义和特点、会计处理方法、价值变动及会计确认、减值测试以及应对策略,以期整体提升企业商誉管理水平和会计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当前企业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企业商誉的核心概念和特点,探讨企业商誉的会计确认和减值测试的实施情况,以及企业商誉会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商誉会计管理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商誉会计问题,提升商誉管理水平和企业价值,并且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自创商誉相关问题的困惑、思考与展望

自创商誉相关问题的困惑、思考与展望
1商 誉概 念的 产生 及 发展 .
的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虽 得 到了一 定 程 度 的发 展 , 学 技 术 的进 步 及 会 计 认 识 水 平 的不 断 提 高 ,
但 投 资 报酬 率 大 幅度 下降 。 此时 , 业 家 要 想 会 计 学 界 逐 渐 形 成 了超 额 收益 观, 企 剩余 价 值 获 得 较 高的投 资回报就 必 须 依 靠内部 的各 项 观 和无形 资 源观 等 观点 。

对 于 商 誉 的 定义 各国 看法 不一 。 国第 英
Na u e n Ho t r a d w t Va u I》 文中 企 业 不 能 仅 依 靠 与顾 客 的良好 关 系来 获 取 2 号 标 准 会 计 惯 例 公 告 将 商 誉 定 义 为:商 o le t一 2 “
具 体 引用了17年 出现 在 英 格 兰的那 句 话 “ 51 我 超 额 收 益, 是应 该 从 内部 管 理 、 员选聘 及 誉 是 企 业 的 总体 价 值 与企 业 可 分 离 净 资 产 而 人
21 财会学习 71 01

国《 业 会 计 准 则一 企 无 形 资 产 》 为商 誉 认 全 体 员工 几 年 、 十几 年 甚 至 几 十年的 奋 斗, 因 此 可 以说 商 誉 的形 成 需要 一个 长期 的过 程 , 当然 , 誉 作 为 一 项 长期 资 产也 会 让 企 业 长 商
誉 是 企 业 在 并购 时, 并购 企 业 预 期 被 并购 企
( ) 值 与 成 本 的 弱 相 关 性 。 于 企 业 4价 对 大 部 分 的 资产 而 言 , 本 越 大 , 值 越 大。 成 价 但
对 于 商 誉 则不 同, 誉 形成 过 程 中所 发 生的 商

最新商誉会计处理的困惑与思考

最新商誉会计处理的困惑与思考

商誉会计处理的困惑与思考商誉会计处理的困惑与思考商誉会计处理的困惑与思考商誉增值不做账面调整是为了避免盲目乐观的稳健要求,但这一规定只顾及一个方面却忽略了另一方面。

为了据实反映商誉账面价值的减损,《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每年都要测试商誉的可收回金额,以便判断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一商誉的本质:是资产,还是费用?商誉是特定企业因其具有各种优越条件,从而能够取得比同行业其他企业都要高的超额利润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有价值的,是所有投资人都趋之若鹜的。

但这种超额收益的能力不可能凭空而来。

如果是企业自创取得的商誉,则必然经过一系列刻意的培育并花费大量的资金;如果是企业外购的商誉,也必须花费一定的代价通过兼并重组来获得。

既然是花费了一定的支出后取得的一种未来获利的能力,显然它就与资产的定义相吻合,应该是一项经济资源。

例如,在北京吃烤鸭最正宗的当然要属“全聚德”了,一只“全聚德”烤鸭的价格是180元,而其他饭店烤鸭的价格是80元甚至更低。

全聚德的烤鸭比其他饭店贵出一倍还多是因其品牌卓著,这就是商誉的价值。

从上述分析可知,商誉对于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是起作用的,但商誉并不是生产和销售商品产品的必要条件。

商誉的成本费用与产品价格之间很难找出一个可以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

尽管实务中也用未来收益现值的方法来估算商誉的现在价值,但将其作为人账价值时却仍需经过市场交易价格的认定。

也就是说,商誉的入账价值采用历史成本属性。

这里的历史成本是指为取得商誉而发生的实际耗费。

那么,如同把广告宣传费用计入销售费用、把信息资料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一样,把商誉的成本在期间费用中列支也是合情合理的,这是将商誉费用化的观点。

可在当前的会计准则中,无论是IAS,还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都把商誉视为一项资产并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内。

并且,只有外购商誉的成本才准予列入资产,而自创商誉的成本只能费用化并在发生当期计入损益。

为什么同属于商誉,却享受不同的两种“待遇”?唯一能够做出的解释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由于很难计量企业为自创商誉而支出的耗费究竟有多少形成了差额收益的能力,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费用化。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企业在商业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无形资产,它是企业在并购、合并或其他业务活动中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部分。

商誉的产生通常是由于企业的品牌价值、市场地位、客户关系、人才团队等因素的存在。

商誉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了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但商誉的存在也给企业的会计处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扰。

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是会计处理中的难点之一。

商誉的确认是在企业并购或合并交易中确定的,计量则是在后续的会计期间内进行的。

商誉的确认通常需要依据专业的评估和估值报告,而在后续的计量中,则需要根据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进行。

这个过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为商誉的价值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环境、行业竞争、管理团队等。

在商誉的确认和计量过程中,会计师需要保持审慎和客观,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估值,从而导致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或不公允。

商誉的摊销和减值测试也是会计处理中的难点之一。

商誉在确认后需要定期进行摊销,以反映其在时间上的消耗和价值的变动。

商誉还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以确保其价值未受到贬值或损失。

商誉的摊销和减值测试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市场情况等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量和分析。

会计师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行业环境,准确判断商誉的价值和未来盈利潜力,制定合理的摊销和减值测试计划,以维护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商誉的处理还涉及到税务和法律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商誉在企业并购或重组中产生,对应的税收和法律规定也各不相同。

会计师除了需要了解会计准则和规定外,还需了解相关的税务和法律法规,确保商誉的处理符合相关的法律和税收要求。

尤其是在跨国并购和重组中,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务和法律制度,会计师需要具备跨文化和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做好全面的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

商誉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会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保持对财务和商业领域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灵活运用各种会计方法和技术,妥善处理商誉的确认、计量、摊销和减值测试等问题。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出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款,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属于资产负债表上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和资产。

商誉的存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商誉的会计处理以及信息披露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商誉的会计处理是存在问题的。

在实践中,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应当在确认时以成本计量,随后应当以成本减值后的可收回金额计量。

商誉的价值往往是难以准确确定的,导致商誉的价值可能被高估或低估。

高估商誉可能会使企业财务报表上出现虚高的净资产和利润,而低估商誉可能会使企业忽略了实际价值,从而影响企业的决策。

因此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隐患,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商誉的信息披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商誉的信息披露规定相对比较简单,企业在年度报告中只须披露商誉的账面价值和减值准备情况,缺乏对商誉背后的具体情况和影响的详细披露。

这样的信息披露可能难以满足投资者对商誉的真实价值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甚至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误导。

商誉的信息披露需要加强,向投资者提供更加清晰和全面的商誉信息,以增强市场透明度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商誉会计处理规定。

应当加强对商誉的计量和减值测试的规范,规定商誉的计量和减值测试应当基于客观的可收回金额和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以确保商誉的价值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2. 加强商誉信息披露要求。

在年度报告中,企业应当披露商誉的来源、形成过程、预期收益和持续性分析等信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商誉的真实价值和潜在风险,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3. 强化会计监管和审计监督。

会计监管部门和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商誉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审查,确保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商誉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 引言1.1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是企业财务报告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决策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商誉的计量方法不确定性、商誉的减值测试标准不统一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影响了投资者对企业真实价值的判断。

商誉信息披露也存在着不完善以及不透明的情况,导致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商誉状况,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针对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改进商誉计量方法、明确商誉减值测试标准等方面进行优化。

对于商誉信息披露问题,可以加强商誉信息的披露透明度,提高投资者对商誉信息了解的便利性。

还需要解决其他相关问题,如商誉计量方法的主观性、商誉减值测试的频率等。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加强对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的监管,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以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取真实、准确的商誉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商誉的计量问题。

商誉是企业在企业合并中支付超出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是一种无形资产。

商誉的计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何确定商誉的准确价值一直是个难题。

一些企业可能会夸大商誉的价值,从而提高其资产总额和净利润,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商誉的减值测试问题。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指企业每年都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商誉减值的迹象。

现实中很多企业可能因为考虑不周或受到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及时进行减值测试,导致商誉被高估。

商誉的摊销问题。

商誉是一种长期资产,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可能会采取加速摊销的方式来处理商誉,导致商誉的价值被过早地减少,影响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商誉的资本化问题。

有些企业可能会将一些本不应该资本化的费用资本化为商誉,以提高自身的净资产,使得企业负债率偏低,从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真实判断。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金额。

商誉通常是由于被收购公司的品牌、客户关系、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带来的附加价值。

商誉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商誉的计量和摊销方面。

目前,商誉通常被确认为无形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并在未来几年内摊销至损益表。

在实际经营中,商誉的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商誉的计量和摊销方法需要更加灵活。

建议采用定期重新评估商誉价值的方法,通过对商誉的实际贡献和市场情况的评估,确定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并及时调整商誉的价值和摊销期限。

商誉的信息披露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方面。

商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充分披露相关信息,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全面了解商誉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目前商誉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缺乏足够的细节和解释,使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商誉带来的风险和收益。

建议在财务报表中明确披露商誉的计量基础、评估方法和摊销期限,提供相关业绩指标和分析,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商誉的价值。

商誉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还存在与其他会计准则的衔接问题。

商誉的计量和摊销涉及到多个会计准则的规定,如商誉的核准标准、减值测试、商誉的摊销方法等。

不同准则之间的差异和解释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商誉的计量和信息披露存在歧义和困惑。

建议相关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加强沟通和协调,统一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信息披露要求,以减少会计差异和提高信息披露的一致性。

商誉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建议改进商誉的计量和摊销方法,采用灵活的评估和调整机制,提高商誉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并加强与其他会计准则的衔接,以提高商誉的会计处理质量和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是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支付的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金额,通常是为了获取被收购企业的市场份额、技术、人才等资源而进行支付的。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存在一些问题。

一、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1.商誉的内部可比性差由于商誉是在收购交易中形成,其数值主要取决于交易双方的议价能力、市场环境等因素,导致其内部可比性较差。

这给企业的财务分析和投资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商誉的减值测试不确定性高商誉属于无形资产范畴,其价值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要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但其价值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定期减值测试。

然而,商誉的减值测试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如预测长期现金流、未来市场走势等。

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商誉的减值测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难度。

二、商誉的信息披露问题1.商誉的相关信息不透明商誉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很少透露相关的交易细节和商誉的形成过程。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商誉的价值形成难以评估,缺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全面了解。

2.商誉的减值信息披露相对滞后商誉的减值测试结果是企业管理层对商誉价值的评估,因此商誉的减值信息披露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的重要公告。

然而,在一些企业中,商誉的减值信息披露相对滞后,或者只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说明,缺乏足够的细节说明,这可能导致投资者难以了解商誉减值对公司财务情况的影响。

三、建议1.改进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建立更加准确的商誉计量方法,提高商誉的内部可比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衡量和评估商誉的价值,并且减轻商誉减值测试的主观性。

在财务报表以及企业公告中,透露商誉详细的交易细节和商誉的形成过程,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商誉的价值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同时,在商誉减值测试结果公告中,增加相关的细节说明,使投资者更加准确地了解商誉减值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3.建立商誉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商誉风险管理机制,控制商誉风险,包括通过评估商誉的质量、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建立保值管理措施等,以保护企业的资产和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部分,也称为溢价。

商誉的存在是因为被收购公司的品牌、市场份额、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和商誉产生的。

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备受争议,很多公司和投资者对商誉的核算和摊销方式存在不同的看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商誉的核算方式是一个争议点。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在收购交易中,应按照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金额和商誉计量金额的差额,确认商誉。

而商誉的计量是根据通过对被收购公司的合理估值来确定,通常是根据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计算的。

这就导致了商誉的金额可能与实际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引发了商誉的准确性和公允性争议。

商誉的摊销方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进行摊销,而是进行减值测试。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定期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认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则需要进行商誉减值处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这种处理方式对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也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为商誉减值的识别和计提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商誉的会计处理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造成一定的影响。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对商誉的正确处理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和实力,但如果商誉的计量和摊销不合理,就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造成误导。

商誉的存在也会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如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利润表的净利润等,这就需要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商誉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如何合理处理商誉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企业需要在收购交易中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商誉的金额,可以通过进行相关的评估和估值工作,尽量避免商誉的过高或者过低计量。

企业需要加强商誉的减值测试和识别,及时发现商誉减值问题,避免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监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也需要对商誉的核算和摊销进行更加清晰的规定和指导,确保商誉的会计处理符合真实性、公允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浅析如何改进商誉会计

浅析如何改进商誉会计

浅析如何改进商誉会计[摘要]随着高新技术不断渗透企业,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现实对企业加强商誉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商誉会计的现状与这一要求相去甚远。

本文就商誉会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改进企业商誉会计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商誉;商誉会计现状;改进一、商誊会计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对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冲击财务会计理论结构是会计实务工作者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依据,是会计准则制定者选定会计方法和报告方法的基础。

1对会计目标的冲击。

当前,对会计目标的理解有两种观点:一是经营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

前者是反映受托经营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后者是向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进行经济决策所需要的财务信息。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倾向于接受决策有用观。

而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而历史成本建立在受托责任论基础之上,因而不能实现同决策相关的会计目标。

2对会计原则的冲击。

(1)一致性原则。

在各国会计实务中,普遍采取了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的做法。

外购商誉实际上是被并企业的自创商誉。

相当于在合并时确认了被并企业的自创商誉,而又不确认购并企业的自创商誉,这不符合一致性原则。

(2)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创立和积累形成的,与形成商誉有关的各项支出在发生当期已计为费用,所以。

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自创商誉只有在平时予以入账才能体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3)客观性原则。

自创商誉形成于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之中,而并非在企业并购瞬间产生,这种能带来超额收益的资产平时就客观存在。

应当予以确认。

(二)商誉会计分歧较多商誉会计存在较多争议,表现在会计政策上呈现多样性。

首先,商誉计算方法多样化。

而不同的计算方法结果差异较大;其次。

购买商誉的具体会计处理又存在一定的选择性。

各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到企业间财务报表的可比性,进而给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方便。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或资产时所支付的超过资产净值的差额,一般是由于被收购企业具有品牌、知识产权、客户、员工等无形资产和商誉等因素的综合价值超过其净资产而形成的。

商誉是企业常见的一项无形资产,它可以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但也存在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问题。

一、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存在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商誉满足可辨认性、概念框架的要求和需进行重估、减值测试等要求。

国内会计准则则不要求商誉的重估和减值测试。

这就导致了企业在执行不同的会计准则时,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差异。

建议:1.应加强国际会计准则的推广和应用,确保企业在处理商誉时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因减值风险未及时预测,而引发企业经营风险,造成不良影响。

2.应完善国内会计准则,完善商誉的减值测试要求,以及标准化商誉的重估处理,提高企业对商誉的处理透明度和准确性。

二、商誉的信息披露问题商誉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但现实中,企业对商誉的信息披露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如缺乏减值测试的信息披露、商誉存在的减值情况和减值损失的计提等。

这使投资者在股票投资决策时无法真实了解企业商誉的实际价值,增加了投资风险。

1.企业应加强商誉信息披露,包括商誉的来源、作用、以及存在的减值风险及风险评估等信息。

投资者可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了解企业商誉的实际价值,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2.证监会应加强对商誉信息披露的监管,定期对企业信息披露情况进行检查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纠正和处理。

总之,商誉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企业应根据国内外会计准则要求加强商誉的会计处理,及时披露商誉的真实价值信息,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便于投资者判断企业商誉的实际价值,并据此进行投资决策。

商誉会计的困惑、思考与展望

商誉会计的困惑、思考与展望

商誉会计的困惑、思考与展望商誉会计的困惑、思考与展望——商誉会计专题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发布时间:2011-01-10 浏览人数:1995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誉的价值及其重要性日益凸现, 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并购浪潮风起云涌, 商誉成为企业并购中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

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过大量研究, 但由于其特殊性与复杂性, 使得商誉至今仍是困扰会计界的难题之一。

2010年6月26日, 由中国会计学会主办,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承办的“商誉会计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交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这是国内首次商誉会计专题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实务界及兄弟院校会计学知名专家的大力支持。

会计学会副秘书长周守华教授、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冯卫东副主任、财政部会计司王鹏处长、以及来自会计学会、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证监会、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商学院、江西华泰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的师生共3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主任张秋生教授主持, 会计学会副秘书长周守华教授致开幕词。

厦门大学会计系杜兴强老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杨辉老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玉菊老师、江西华泰会计师事务所尉然先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洪金明老师、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冯卫东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谢纪刚老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沈洪涛老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门瑢老师、湖南商学院朱开悉老师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本次研讨会采用主题演讲与圆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围绕商誉的本质、商誉确认、商誉计量及商誉相关信息披露等问题展开研讨。

研讨会评选出优秀论文5篇, 分别是杜兴强的《商誉的性质及对权益计价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基于企业会计准则( 2006) 的经验证据》, 谢纪刚、杨志海、张秋生的《我国上市公司合并商誉中合并成本的公允价值计量》, 冯卫东的《知识经济下商誉·企业并购商誉会计问题研究——基于企业资源观视角》、李玉菊的《有关商誉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徐玉德、洪金明的《商誉减值计提动机及其外部审计监管——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付出的超出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部分。

商誉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资本,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价值。

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就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探讨。

一、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1. 商誉减值测试存在主观性商誉的减值测试是指企业需要定期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商誉减值测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企业可能存在夸大商誉价值的情况。

因为商誉减值测试需要基于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进行估计,而未来经济利益的估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层主观判断的影响。

2. 商誉减值损失披露不透明目前,商誉减值损失在信息披露中往往较为模糊,存在一定的不透明性。

企业在披露商誉减值损失时,往往只说明商誉减值的金额,而未对商誉减值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充分披露。

这对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来说是不利的,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降低了投资者的决策效率。

3. 商誉摊销期限长短不一商誉摊销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商誉费用分摊至相关资产组合,以减少商誉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

目前商誉的摊销期限长短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企业将商誉摊销期限设置得过长,有的企业则设置得过短。

这使得不同企业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比较分析。

1. 缺乏标准化的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当前,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企业在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时采用的方法和假设存在一定差异。

这使得商誉减值测试结果的可比性较差,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决策。

2. 信息披露不完整当前,企业在商誉减值情况的信息披露中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不同企业披露的信息差异较大,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

这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提高了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

3. 监管不到位当前,在商誉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方面,监管存在一定不到位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誉会计的困惑、思考与展望——商誉会计专题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发布时间:2011-01-10 浏览人数:1995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誉的价值及其重要性日益凸现, 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并购浪潮风起云涌, 商誉成为企业并购中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

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过大量研究, 但由于其特殊性与复杂性, 使得商誉至今仍是困扰会计界的难题之一。

2010年6月26日, 由中国会计学会主办,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承办的“商誉会计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交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这是国内首次商誉会计专题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实务界及兄弟院校会计学知名专家的大力支持。

会计学会副秘书长周守华教授、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冯卫东副主任、财政部会计司王鹏处长、以及来自会计学会、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证监会、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商学院、江西华泰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的师生共3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主任张秋生教授主持, 会计学会副秘书长周守华教授致开幕词。

厦门大学会计系杜兴强老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杨辉老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玉菊老师、江西华泰会计师事务所尉然先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洪金明老师、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冯卫东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谢纪刚老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沈洪涛老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门瑢老师、湖南商学院朱开悉老师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本次研讨会采用主题演讲与圆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围绕商誉的本质、商誉确认、商誉计量及商誉相关信息披露等问题展开研讨。

研讨会评选出优秀论文5篇, 分别是杜兴强的《商誉的性质及对权益计价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基于企业会计准则( 2006) 的经验证据》, 谢纪刚、杨志海、张秋生的《我国上市公司合并商誉中合并成本的公允价值计量》, 冯卫东的《知识经济下商誉·企业并购商誉会计问题研究——基于企业资源观视角》、李玉菊的《有关商誉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徐玉德、洪金明的《商誉减值计提动机及其外部审计监管——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一、商誉的本质与要素归属: 理论视角与经验证据根据美国在线辞典(M-Wonline Dictionary) 对商誉的定义, 商誉(goodwill)一词最早出现在12世纪。

商誉是一个具有持续魅力的研究论题, 几个世纪以来, 曾经有不少学者和学术团体分别从法学、经济、会计学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过大量研究。

但目前对商誉的认识仍存在很大差异, 主要有“好感价值论”、“无形资源论” 、“超额收益论” 、“协同效应论” 、“总计价账户论”等。

多年以来, 由于对商誉本质的争议, 直接导致了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困惑。

商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是资产? 费用? 负债? 能力? 还是超额收益? 应当以何种会计要素加以确认? 对此参会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辩论。

一些学者认为商誉是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 应当确认为一项费用。

如于长春认为商誉的本质是一种能够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 须花费一定的代价方能获得, 但商誉的成本费用与商品产品的价格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

尽管实务中也有时运用未来收益现值方法来估算商誉的现在价值, 但将其作为入账价值时仍需经过市场交易价格的认定, 即为取得商誉而发生的实际耗费。

那么, 如同把广告宣传费用计入销售费用、把信息资料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一样, 可把商誉的成本在期间费用中列支, 作为费用进行确认。

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最终都将转化为费用, 只是计入费用的时点不同而已。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商誉是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 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

如杜兴强认为商誉是超额盈利能力, 并认为应当作为一项资产加以确认。

作者利用企业会计准则( 2006) 颁布实施后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实证检验了商誉与权益价值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 权益价值与商誉显著正相关,且相对于固定资产、相对于除商誉和固定资产之外的其他资产, 权益价值与商誉更为相关, 即商誉对权益价值的贡献更大, 同时对其观点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张秋生也认为商誉属于超额收益, 无论正商誉还是负商誉都是一种超额收益。

并且对部分学者提出土地也能带来超额收益的观点进行了回应, 认为关于土地这样的资源能否带来超额收益, 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使用者, 而土地本身并不属于商誉的构成内容。

冯卫东则认为, 企业商誉来源于企业核心能力(区别于一般能力), 是企业超额盈利能力的外在表现, 超额盈利能力是商誉的内在支撑。

商誉是企业资源的组成部分, 是企业超额价值的源泉, 应该作为一项独立资产进行确认, 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完整性。

徐玉德、洪金明也认为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其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并作为企业整体价值的构成部分而不能单独存在。

而有学者认为商誉是企业能力的价值体现, 应当作为资产以外的独立会计要素来确认。

如李玉菊分别从市场和企业两个方面及其互动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 认为商誉是企业能力的外在表现, 企业能力是商誉的内在支撑, 商誉的价值在于可以降低潜在交易风险和成本;商誉来源于企业内部, 是企业适应市场发展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和价值体现;商誉的核心要素是可持续商业履约能力, 并认为商誉与资产的作用、特性、计价基础等不同, 两者具有实质性区别。

此外, 将商誉确认为资产会掩盖不同企业之间经营效率的差异, 主张将商誉作为独立会计要素加以确认。

并且认为商誉的价值域为0∽∞,不存在负商誉。

有学者认为商誉是资源整合能力, 应当单独确认为能力资产。

如朱开悉也从企业能力的视角解释商誉, 认为商誉是资源整合能力, 商誉与公司治理、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等有关。

单项资产不可能带来收益, 比如单纯的现金不可能为企业带来增值, 只有资源的整合能力才能带来收益。

有学者认为商誉是超额收益或损失, 应当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或无形负债。

如蔚然从实务的角度进行探讨, 认为商誉是企业自身经营形成的结果, 不能独立于企业其他资产而单独存在, 因此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构成部分。

商誉有正商誉和负商誉, 正商誉形成企业无形资产, 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 负商誉则形成无形负债, 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破坏性的副作用。

有学者认为商誉是协同效应, 并购商誉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

如崔静认为自创商誉的本质是一种内部的“协同效应”在外部的体现, 并且是无形或只存在于人们心理上的作用, 具有不可计量性, 不应当确认。

而外购商誉是并购的合并价差, 其实质也是内部的 [1]协同效应在外部的体现。

并购价差是对预期的付出和补偿, 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

除此之外, 还有其他观点。

如王鹏认为, 商誉是企业的业务带来的, 而不是企业所带来的, 要有业务才能有商誉。

讨论中王鹏还提出一系列的疑问, 商誉如果是一项正值, 那么就应该是一项资产, 但是商誉这项资产却不像其他资产一样要进行摊销;超额收益这一理论是应用于并购商誉还是自创商誉, 如果能够有某一理论将二者都包含了的话那么会更具实际意义;认为现行的并购商誉实际是一个计量的结果。

对于并购实务中的负商誉, 程小可认为, 实务中的负商誉往往都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结果, 为了进行利润操纵而出现的。

对于超额收益观, 任世驰认为商誉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正常收益以外的超额收益的资源, 而并非商誉就是超额收益。

但是现行的会计计量却是“超额收益就是商誉”, 先是有了超额收益(即价值), 然后才列入商誉(资产) 中, 认为首先应该确定清楚我们的概念框架,是否存在商誉这一问题。

二、商誉的计量途径与方法: 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目前商誉计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间接计量法, 称为割差法或残值法。

其原理是根据企业合并成本与单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来确定商誉价值。

另一种是直接计量法, 称为超额收益法。

这种方法通过估测预期超额利润, 再对这一超额利润进行资本化或折现处理, 进而推算出商誉价值。

在实务中应用直接计量方法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如超额盈利持续的时间、贴现率、核心产品成长周期、科学技术发展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等, 这导致商誉计量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而采用间接计量法时, 由于股价波动幅度较大, 对购买日的合并成本公允价值计量较为困难, 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讨论中, 王鹏首先对目前实务中存在的商誉计量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 指出现阶段普遍存在企业并购中确定的商誉数额过大。

其主要原因是: 由于股价存在着波动, 股票数量确定缺乏规范方法, 导致合并成本难以准确确定;借壳上市的公司被并购也会带来很大的商誉;被并购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没有准确的范围, 有的无形资产没有被纳入可辨认净资产的范围。

对此, 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谢纪刚、杨志海、张秋生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合并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存问题, 指出当采用“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原则来计算合并成本时, 不能简单地用购买日股价来计量合并成本公允价值。

在详细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特点后, 提出可以采用时间加权法, 周期法和小波分析法等三种方法来计算企业合并成本的公允价值。

作者通过案例实证检验了三种方法的有效性。

许琼对国内外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采用并购成本与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差额确认合并商誉的方法提出质疑, 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并购成本包含合并双方讨价还价的因素;并购成本与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差额是合并价差而不能确认为商誉。

认为应当在确定企业市场价值的基础上确认合并商誉, 并用实证方法研究了股票价格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 得出股票价格与企业市场价值是长期均衡的结论, 提出可用股票的年平均价格来评估企业市场价值的观点。

杜兴强则认为商誉的计量应该更加干净化, 仅包括合并商誉和被并购企业自创的商誉(因并购行为而得以显性化和确认) , 且商誉的后续计量应该区别对待——部分进行减值测试, 部分直接冲减资本公积等。

张敬敏认为应当采用割差法计量商誉, 并认为可用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贴现值作为企业整体价值。

李玉菊根据其对商誉本质的界定, 提出基于能力的商誉计量的基本思路, 通过对能力进行评价, 实现对商誉计量的目标。

商誉入账后, 如何对其进行后续计量, 参会代表也发表了不同观点。

王鹏认为目前并购实务中出现巨额商誉, 而实际的商誉减值核算中, 企业往往进行极端化处理, 要么没有减值, 要么全部减值, 这实际对企业来说是不利的。

认为应该探讨一种更加合理的确认商誉减值的方法。

冯卫东针对目前商誉减值确认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