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06 赏析动词的表达效果(教师版)
06 赏析动词的表达效果考点解读自古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是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
古代的诗人们通过选择、锤炼而后使用这些动词所描绘出来的画面,既不是静态的写生,也不是呆板的叙述,而是呼之欲出、生机勃勃、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就给读者留下鲜明、具体、生动的印象。
同样,一篇现代文章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或吸引他们读下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章把人物和事物写“活了”。
如何写“活”?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动词的妙用。
白纸黑字缺乏色彩,而文中的人物和事物“活”起来,会动了,能动了,无疑就具有了吸引力。
捕捉人物和事物具有动感的动作和状态,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无疑是文章表达生动形象且富有表现力的关键。
赏析动词表达效果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常考考点。
常见考查方式:①结合语境品味文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②从画线句子中找出动词并联系上下文赏析。
课文解剖例1:鲁迅《孔乙己》(部编版九下)“思考探究”三: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处用“排”,一处用“摸”,分别传达出孔乙己怎样的境况?)答案示例:“排”字有摆的意思(本义),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语境义),却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作用)。
“摸”字有从袋里往外掏出的意思(语境义),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与前文“排”字对照,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作用)。
例2:体会下列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茅盾《白杨礼赞》(部编版八上)答案示例:“扑”与“奔驰”呼应,写出了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
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地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6散步-莫怀戚(解析版)
专题06散步-莫怀戚知识归纳一、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日,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和六年级上册第十课。
散文《家园落日》也曾选在中学语文课文之中。
短篇小说《孪生中提琴》入选“2010年当代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短篇小说。
1980年莫怀戚在大学时开始文学创作,现已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
他的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但不善于写诗。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我们从《散步》中可以领悟这一特色。
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匿名恐吓电话、弃婴收养、金钱婚姻、婚外奸情等问题,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的文字从容不迫,张弛有度,跳跃而有节奏,节制,举重若轻,可以让读者轻松地放下戒备。
读他的作品,好像和一个有趣的朋友摆龙门阵,你听他唠叨着,胡乱地说东道西的时候,忽然就看见他弹了一下烟灰,啜了口茶,或者是偷偷向你一个坏笑挤了一下眼睛。
让人愉悦、很舒服、很满足。
莫怀戚的散文精美,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如《散步》于尺水兴波,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蕴籍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
二、背景链接这篇文章写于1985年。
我父亲刚去世。
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
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三、基础知识【词语】:委屈【注音】:wěi qū【释义】:①du屈意迁就。
②zhi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指责而心里难dao过。
③使受委曲。
④不好的待遇。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广东专用)专题06 名著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6名著阅读重点分析了解初中阶段所涉及到的十二本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了解每部作品的内容、情节及人物、主题、艺术特色等内容,能够根据题干要求准确高效地完成习题。
①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②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③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④按要求向他人推荐某一部文学名著;⑤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⑥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
考查的内容多而杂,从近几年的题目设置上来看,也愈加趋于精细、灵活,需要学生全面、透彻地掌握。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要求去进行精读(略读、跳读),做好笔记,归纳高频考点,这样才能在中考复习阶段快速地找到重点及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难点解读针对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课本推荐的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
2.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指向和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
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字迹工整,标点规范。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规范:(1)识记辨别类题型。
这种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
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2)理解概括类题型。
要求概述故事情节或场面,就应将事件过程及其主要人物交代清楚;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题目,就应紧扣关键情节或细节来说明人物的个性特征,切忌用大而无当、表意笼统的形容词来贴标签。
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06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主题(讲)(含解析)(2021年最新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6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主题(讲)(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6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主题(讲)(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6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主题(讲)(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6: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主题讲目标1.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人物主题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
掌握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人物主题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人物形象【真题导航】1.【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母亲何家槐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是的,阿南婶!”“我也想去.”“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
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试题 期中阅读复习专题06 人物形象分析 有答案
专题06 人物形象分析常考题型1.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父亲?请联系本文内容简要写下来;2.本文的XX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内容把理由说清楚。
课程框架1.知识讲解2.知识梳理3.技巧巩固教学环节一、知识详解写人类文章,中心都是为了体现人物特点所服务的,透过描写我们了解一些人物特点,通过典型事件可以分析得知人物的爱好、性格和品质等特点,熟悉文章,通过典型事件分析人物特点,对把握文章中心至关重要。
答题步骤:1、通读全文,确定答案范围;2、反复分析,关键句做标记;3、概括事件,总结特点答题技巧:人物+性格特点(品质)+事件概括(可根据分值选择)例文赏析:二、知识梳理三、技巧巩固练一练1:一个“兵”的军营(节选)在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里,20年前部队早已撤离,是谁还在天天吹响嘹亮的军号?1.7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上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凛地巡逻,这就是郭孔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老郭管理守护的兵营坐落在东水村,周围是连绵的丘陵和参差错落的村庄。
老郭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当时部队的一处连部。
周围种满了瓜菜果木,一株高高的白杨树上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院子大门两边插着两面红旗,旁边的宣传栏上用粉笔写着“进军营,讲文明,讲礼貌”的标语以及每天播放军号的时间;院子正中的未桩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
当地群众说,老郭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奏国歌升旗仪式,有时他的一家人参加,有时附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
总之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国,都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从而使周围的村民群众强烈地感觉到:部队还在身边。
谈起对部队和军营的情结,老郭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郭孔孙从小就伴随着军号成长,耳濡目染了人民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拥政爱民的优良品质。
被抽调到部队做木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多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队撤离驻地,郭孔孙又跟随部队在外多年。
问题:文中的老郭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分析】通过他做的事情,如升旗,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国家的热爱。
专题06 景物描写的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解析版)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使用+解释分析+内容作用+主旨作用+表达效果景物关注修辞,意象,画面,声色,动静,描写观察角度,意境等。
渲染特定气氛,交代事件背景,为内容、情节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作用烘托人物感情,衬托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展示社会风貌,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推动情节),揭示文章主题。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
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五、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六、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答题技巧:通过描写...,烘托了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哲学浩渺若尘①家里母亲读书最少。
可是,母亲的话语,却是用一生来验证的哲学。
②小学教室的侧面,是一片宽阔的河堤,种着成片的油菜苗。
③冬去春来。
阳光施展魔法,在碧翠的油菜上,撒上金灿灿的黄金。
春风吹拂,油菜满身的黄金佩饰,像金色的波浪,徐徐地卷舒。
小蜜蜂勤劳地在花间穿梭,飞过的风中,带着浓郁的香甜;蝴蝶上下翻飞,亲吻油菜花的额头,又怕人看见,扇动着美丽的翅膀作掩护,又躲到别处。
④那扇动的翅膀,是蝴蝶向我招手;翩翩的舞姿,挑逗我的好奇心。
我轻轻地踮起脚尖走过去,屏住呼吸,拇指和食指张开,慢慢地向蝴蝶靠近。
蝴蝶突然飞起,我抓了个空,一次、二次………可它依然扇动翅膀,扑腾在油菜花中间。
我依然双手空空。
⑤“挨抽的蝴蝶,我削掉你的得意!”我气急败坏,找来两根竹枝,对着油菜花上飞舞的蝴蝶狂抽。
⑥竹枝飞舞,呼呼作响。
蝴蝶像丧家犬,四处逃窜;油菜花七零八落,遍地金黄点点。
专题06 昆虫记(解析版)-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名著阅读
专题06昆虫记(解析版)考点穿透《昆虫记》一览表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①我很清楚地知道,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
有一些物质,当和空气相混合,立即便会发出亮光,有时甚至还会燃烧,产生火焰。
此等物质,被人们称为‘可燃物’。
而那种和空气相混合便能发光或者产生火焰的现象,则通常被人们称作‘氧化作用’。
萤的灯就是氧化的结果。
那种形如白色涂料的物质,就是经过氧化作用后剩下的余物。
氧化作用所需要的空气,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
至于那种发光物质的性质,至今尚无人知晓。
②萤还有一个本领,就是完全有能力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
也就是说,它可以随意地将自己身上的光放大一些,或者是调暗一些,或者是干脆熄灭它。
③如果萤身上的细管里面流入的空气量增加了,那么它发出来的光亮度就会变得更强一些;要是哪天萤不高兴了,把气管里面的空气的输送停止下来,那光的亮度自然就会变得很微弱,甚至是熄灭了。
④刺激能够影响到气管。
这精致的灯,萤的身后最后一节的小点,只要有少许刺激,立刻就会熄灭。
当我想要捕捉幼小的,清清楚楚地看见它在草丛里发光,并且飞旋着,但只要我的脚步稍微有一点儿不经意,发出一点儿声响,或者是不小心触动了旁边的一些枝条,那个光亮立刻就会消失掉。
⑤然而,雌萤的光带,即便是受到了极大的惊扰,也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比如,把一个雌萤放在一个铁笼子里,我们在铁笼子旁边放上一枪。
面对这样暴烈的声音,它的光亮依然如故。
我再把冷水洒到它们身上。
但是,没有一盏灯会熄灭,顶多是把光亮稍微停一下。
我又拿了我的一个烟斗,往铁笼子里吹进一阵烟去。
这一吹,那光亮停止的时间长久了一些。
还有一些竟然停熄掉了。
但即刻之间便又点着了。
等到烟雾全部散去,那光亮便又像刚才一样明亮了。
假如把它们拿在手掌上,然后轻轻地一捏。
只要你捏得不是特别的重,它们的光亮并不会减少很多。
总之,到目前为止,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全体熄灭光亮。
1.阅读第①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2020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考点专题06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考点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一、真题速递【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
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
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
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
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
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
夏天卖麻酱面。
卖馅儿饼。
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
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
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
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
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
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
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
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
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
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
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
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
这些,都是老主顾。
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
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
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
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
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
专题06 古诗文阅读-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
专题06 古诗文阅读一、诗歌鉴赏(2021·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2.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答案】1.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
2.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王维使用了“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
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
于是盎然的春意,秾丽的春景,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
只有盛春,才有这样的美景。
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中的花是“乱”的,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朵,西一簇,零星开放,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矮小,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2.本题考查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如果说开篇感情平淡,或看不出什么感情,那么,接下来的两联,作者的喜爱之情,就在描写的景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把春天给人的清新之感表现出来,把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之情融入这些景物之中。
06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 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 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 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
性格特征;②通过对
庙》中,林冲杀陆虞候前用了几个连贯的动作“
人物动作的描写,透 露出人物内在的心
掇”“挺”“拽”“喝”,前三个动词说明他小心谨慎, 灵世界。
做事细心;“喝”这个动作说明他已抛弃幻想,要
手刃仇人,同统治者彻底决裂。
手法
语言 描写
阐释
作用
具体包括对话、独白、旁白以及 对语气情态的描写。对人物语言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 的 要描 与写 人要 物注的意身人份物经语历言、的文个化性修化养,、活 摹动 人,物推的动语故态事,使情节形的象发刻展画;栩②栩描 习惯爱好、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 如生、跃然纸上;③折射出人物
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今,我命令 你:挤!”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 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 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 会不会再跟上来?” “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 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 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 流着。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 去化杯盐水来!”
专题06《穿井得一人》(过关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06:《穿井得一人》(解析版)过关检测一、(2022秋·江苏南通如皋市·七年级期末)小语邀你一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乙】山鸡与凤凰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
”路人曰:“我闻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
”乃酬千金,弗与。
请加倍,乃与之。
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路人不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
国人传之,皆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凰之值十倍矣。
(节选自《太平广记》)(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
①闻之于宋君②遂闻于楚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并翻译相关句子。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②及其家穿井等到③乃与之才④句子翻译: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3)小语想探究谣言是如何产生的,请帮助他比较分析两文中的人物表现,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4)小文认为“谣言止于智者”,结合“宋君”和“楚王”的行为,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谣言。
【答案】(1)①闻之/于宋君。
②遂/闻于楚王。
(2)①从井里取水;②等到;③才;④正当路人想要献给楚王时,经过了一夜,山鸡死了。
(3)①“凤皇也”。
②丁氏穿井得一人③国人道之④不加辨识,胡乱赏赐。
(4)①凡事都要经过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楚真相。
②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
③只有细心观察、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④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否则就会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专题06:名著阅读——任务型阅读(解析版)备战中考语文之积累与运用新题型专练(全国通用)
专题06:名著阅读——任务型阅读1.(2019·浙江中考真题)根据名著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
【答案】(1)第十二回,第十三回(2)②【举例】①孙侦探突然出现,敲诈了祥子买车的钱,让他的买车愿望再次落空。
②虎妞难产而死,为了办丧事,祥子不得不卖车,他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
③曹先生突然离开,祥子不得不回到人和车厂,继续以前的生活。
①车夫老马晕倒在茶馆,老马祖孙的境遇让祥子对买车的梦想产生了怀疑。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1)需要根据所给情节找出杨志的出身和押送生辰纲的原因,所给情节中与杨志相关的只有第十二回和第十三回。
《水浒传》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交代了杨志的出身:杨令公之孙。
王伦想要杨志在山,以牵制林冲,杨志不从,只得让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
杨志乃杨令公之孙,因丢了花纲石,想补殿帅职役,被高俅批倒赶了出来。
缠盘用尽,便卖宝刀。
遇到泼皮牛二,无理取闹,杨志性起用刀杀了牛二,被监禁于死囚牢中。
众人见他为东京街除了牛二这害,多方周济。
又被送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留守梁中书见杨大喜想通过演武试艺,抬举杨志。
《水浒传》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交代了青面兽杨志押送生辰纲的原因,:梁中书将搜罗的十万贯金银宝贝,作为献给蔡京当年六月十五日的寿礼,让杨志押送道京城。
此回,梁中书导演了一场比武大戏,目的是探杨志功夫的高下,实为铺垫,梁中书在为生辰纲做准备是实。
(2)此题考查《骆驼祥子》中把祥子由“人”变成“鬼”的有关人物及故事情节。
大兵突然出现,夺走了祥子的新车,让他长久的努力化为泡影;孙侦探突然出现,诈了祥子买车的钱,让他的买车愿望再次落空;虎妞难产而死,为了办丧事,祥子不得不卖车,他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
;曹先生突然离开,祥子不得不回到人和车厂,继续以前的生活。
;车夫老马晕倒在茶馆,老马祖孙的境遇让祥子对买车的梦想产生了怀疑;小福子绝望自杀,让祥子精神彻底崩溃……其中对他打击最大,让他彻底失去生活的勇气,从而走向幻灭的是小福子的绝望自杀。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专题】专题06 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版(试题)
专题06 分析人物形象【典型例题】高贵的施舍①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
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
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②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
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③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
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
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④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
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缕乱发被汗水需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⑤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⑥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⑦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
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⑧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⑨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
”对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⑩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①①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
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①②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①③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①④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①⑤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①⑥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
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只后手,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①⑦老板用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叫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 形象的作用
四、分析“我” 的作用
其实,对于次要人物及我的考查, 往往是重叠的
补充:
三、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范进中举》对次要人的描写更是活灵活现,中举前乡邻们 对范进漠然置之,中举后乡邻们拿来鸡蛋、酒、米款待报录人, 又到集上寻觅范进,悉心照顾他。小说经过对次要人物的描写, 能够看出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竭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 冷漠无情,从而有力地升华了主题。
五、分析物象的作用
小说专题之形象
考点2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目标】
一、明确高考对小说人物形象的 考查
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 析的方法
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 答题模式
二、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主要人物作用:
①情节方面的作用。对情节起推进作用。 ②主题方面的作用。反映现实或寄托情感。 ③社会方面的作用。结合社会现实理解人物对 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人称,拉进了与读者的距离, 增强了真实感,亲切感
补充:
(4)暗示主题:通过我的所见 所闻,揭示了社会伦理、法治 的矛盾
模拟题:《孤独的旗帜》 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1、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增加了 故事的真实性 2、衬托:我是战士们坚守阵地的亲历 者,我的见闻,可以表现战士们为国赴 死的英勇精神 3、我是故事的讲述者,有叙述故事线 索的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分析形象的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分析形象的作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而高考对形象作用的考查重点一般是次要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主要人物作用2 .次要人物作用3 •物象作用4.〃我〃的作用准答形象作用题步走〃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踏莎行寇俊杰春风萧瑟,乍暖还寒,阴雨蒙蒙,芳草萋萋。
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来。
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及两个随从一起推车。
无奈车重人少,力量不够。
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
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一筹莫展,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
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演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故有此一问。
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
寇准再三相谢。
村民说,寇大人淀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已是满身泥水。
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
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
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潼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 他这是诬告啊!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椽子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专题06:基础综合-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06 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想不到你有这么些才华,想不到你的春天来得这么快,花开得这么美,开到世界的乐坛上放出你的异香。
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suì,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huáng的世界纪录……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
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刻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日(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深suì(_____)辉huáng(_____)挫.折(_____)(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为“______”。
(3)上面的语段选自《_______》,作者以________的方式传达对儿子______ 和_______(人名)的谆谆教诲,他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 的问题。
(4)上面的语段极富哲理,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如何理解划线句的深刻含义?【答案】(1)邃煌cuò(2)刻服克服(3)《傅雷家书》书信傅聪傅敏如何做人(4)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人生喻为一场马拉松赛跑,告诫儿子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断创造更大的辉煌。
【详解】(1)考查字音字形。
深邃:意思是深远;深奥;深沉。
“邃”不要误写成“遂”。
辉煌:光辉灿烂。
“煌”不要误写成“皇”。
挫折:拼音为cuò zhé,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失败;失利。
不要读成“坐”的拼音。
(2)考查对字形的辨析和书写。
“刻服”的“刻”错误,应为“克服”: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战胜(缺点、错误、坏现象、不利条件等)。
克,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拼音kè ,最早见于甲骨文。
专题06 《世说新语》二则(典题精练)(解析版)
专题06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之《世说新语》二则『典题精练』一、(2020·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②元方入门不顾.()③谏.父曰()④是.负义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答案】1.①玩耍②回头看③规劝④这2.B3.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②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4.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
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
继而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
人物形象分析及人物作用 课件(共25张PPT)
“微笑”一词①描写人物神态,且反复出现,刻画并突出了地理老师和蔼可亲的性格特点; ②用语虽平实朴素,但细小传神,令人印象深刻。
请理解结尾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 分)
感谢地理老师用激发和鼓励,让“我”找到自信、不再叛逆自负,并做出开始 拼搏努力的决定。
朋友到处找也找不到钥匙,只好找刀钳帮忙。他撬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五花八门的存折,有黄的, 有红的,有蓝的;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破;有的只是一页纸,是最老式的存单。这些数一数,总共七十二 本(张),存款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大多是一万的整数,累计八十三万多。
朋友讲,当他看到这些摞起来要排成两列,否则就要坍倒的存折时,完全傻掉了。他瘫坐在父亲的床上, 足足一个下午都在流泪,心痛,好像每一本存折都是一本令人心碎的书。
路 些特点直接用文字点出来,同学们可以直接借用这些词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
最后,分析环境描写,其他人物的评价或反应等,谋求从侧面突破,多角度解读该人物
形象,力争完备地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题方法
事件提炼法:人物总要做事,通过文章所写的与该人物有关的事件, 概括人物形象。 言行提炼法:文章中有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 从这些描写的文字中,也可以提炼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提关键词句法:文章中有些总领句、过渡句、段落中心句,以及开 头段、结尾段中的某些关键词句,可以直接点明该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些关键词句可以直接拿来用。 侧面解读法:有时候环境描写、其他人物的评价或反应,也是对题 目中要求分析的人物的一种烘托。可以通过分析环境描写、其他人 物的评价或反应,提炼出该人物的形象特点。
“七十二本存折”是情节的关键所在,是情感的寄托所在,这“七十二本存折"里,饱含的是深 深的爱子之情。标题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一、真题速递【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
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
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
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
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
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
夏天卖麻酱面。
卖馅儿饼。
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
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
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
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
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
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
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
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
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
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
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
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
这些,都是老主顾。
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
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
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
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
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
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
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
”喝了面汤:“回见。
”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
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
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
“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
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
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
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
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
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
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
”喝了两口面汤:“回见!”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
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1.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2.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答案】1.(2分)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2.(5分)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换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解析】2.试题分析:考虑好这样几个问题:“捡烂纸的老头”的人物形象特点及性格特征是什么;作者对这个“捡烂纸的老头”的情感倾向是什么;“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社会现实意义。
回答好这几个问题,答案也就有了。
“捡烂纸的老头”在浓厚的市井氛围中出场,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就勾勒出识与思考?二、知识梳理(一)主要人物1.常见设问:文中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2.三种变式:(1)小说中塑造某某人物对小说主题有何作用?(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3.答题角度①情节情节随人物性格发生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主题典型形象反应社会现实,寄托作者情感。
③社会典型形象给人以思想指导和人生启示。
4.答题示例:《祝福》中的“祥林嫂”具有什么意义?(1)祥林嫂是中国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善良刚烈,勤劳能干,却在封建礼教和思想的压制下走向毁灭。
(人物形象)(2)作者通过对祥林嫂形象的塑造,控诉了封建思想和礼教对人的戕害。
(主题)(二)次要人物1.其他设问方式⑴本文的主人公为×××,那么另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⑵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次要人物?为什么?⑶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2. 答题角度从四个方面考虑次要人物的作用从四个方面分析概括次要人物的作用:自身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情节作用+主题作用。
(1)“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2)“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以及是怎样衬托的。
(3)“情节作用”主要是线索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
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图示: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我”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其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从情节结构看“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陈述者,见证了人物活动的过程,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从人物塑造看造主人公的形象。
从主题表达看“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引领读者去思考、探索,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4. 答题示例:《祝福》中的“我”有什么作用?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内容上,“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但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这更反衬出祥林嫂的不幸和社会的无情。
在结构上,“我”起着线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
三、考点精讲【200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乌米[俄]阿•马•高尔基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
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
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
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
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③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
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
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④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
一次,我去看她。
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
在山石背后翠绿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
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
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⑤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
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
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
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
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
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⑥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
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
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
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⑦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
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⑧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⑨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
你也会看见的。
”⑩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
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
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
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
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
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者,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