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困局的原因分析_全李彬
中日关系困难原因
浅论当前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各国积极探讨合作,期望形成竞合态势。
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格局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现实中的中日关系却崎岖坎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并非一夜之间就冒出来的,质变都是量变不断累积的结果。
中日关系到这一步,表面上看来是钓鱼岛问题所引爆,事实上中日自建交以来就波折不断,两国关系时紧时缓。
在地缘、经济、资源等方面两国有着共同发展的需求,在历史问题、主权领土方面两国也存在着争议。
一、历史问题历史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中的敏感问题。
对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段历史,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
主要表现在:右翼势力通过炮制历史教科书宣传反动史观、日本个别领导人(政要)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等。
二战结束至今,日本一直强调其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极力回避作为加害者对亚洲国家造成的伤害。
从1950年开始,日本就有右翼文人借机对教科书开刀,不断在教科书上做文章,否认侵略。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右翼学者甚至成立“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开始编写新的历史教科书,2009年4月,由该会成员执笔、自由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获得通过,且该教科书将从2011年春季开始投入使用。
我国对此不断进行斗争、抗议、谴责,敦促日本政府以实际行动履行在历史问题上的表态和承诺,并对极少数右翼分子严加约束,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国民,然而日本政府非但置若罔闻,还有意放任、支持这种行为。
靖国神社最初的教义是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靖国祭祀对象包括了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可以说是邪恶的帝国主义的象征。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作为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和桥本龙太郎参拜靖国神社,但由于遭到中、韩等邻国的反对,在第二年就停止了参拜。
浅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海天相望的近邻。
中日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大国,继续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不仅对我们两国,而且对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中日关系在各自对外关系中显然居于重要地位,但进入世纪之交,中日关系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状况。
本文主要分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中日两国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以及我国应对的对策。
我认为,不管是历史遗留问题或是至今的摩擦,两国问题在和平沟通和交流的条件下还是能够和平解决的。
一、中日历史关系甲午战争后,日本伙同西方列强,加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中国视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场所,直至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又加入美国的反华包围圈,中日在政治上相互隔绝二十多年。
40年前,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俗话说“四十不惑”,两国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由于日本的购岛行为而急剧恶化。
中日关系正除以一个关键阶段,是进是退,关键取决于双方能否把握机遇,进行积极的政策互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规律、把握大局,抓好关键、用好机遇、实现局部利益与总体有好的再平衡。
一.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中国与日本的交往由来已久,同为东亚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在历史的舞台上,谁也无法忽略谁的存在。
随着两国的发展,摩擦和矛盾不断发生,我认为中日两国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历史问题,二是钓鱼岛问题,三是能源问题。
1.历史问题。
满清时期,清政府的腐败、军队的颓废,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震惊了全世界,历史上的强国竟沦落至此。
相反,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的道路,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蓄谋已久的侵略——日甲午战争终于爆发,结果是中国惨败。
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中日两国的摩擦一直没有消灭过: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大扫荡——三光政策等等,这一系列的历史问题,造成中日关系的不断恶化。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给中日两国关系带来严重恶化的后果。
为什么说日本当今外交是“以邻为壑
中国斥责日本如今之对华态度是“以邻为壑”,但并没有举出具体事例,本人希望用自己的研究心得将该结论具体化。
本人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研究日本问题并写文章,纯属旁门左道,完全出于兴趣、爱好。
没有从任何人那里获得过一分钱资助。
自小渊首相2000年6月死在任上之后,日本首相换了一茬又一茬。
盘点一下迄今为止的日本历届首相,上台后披露自己的对外方略、对华方针时,都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发展中日间互信及互利互惠关系,可落实到具体问题上时就变了调,日本领导人总用各种方式挑衅中国,对中国是抽回了“左拳”,打出了“右拳”。
怎么能激怒中国就怎么干,日本如今的外交,主要内容是跟中国作对。
森喜朗坚持“太平洋战争”是“大东亚战争”,否认日本战争期间存在将女性变为日本军人“性奴”的事实。
森喜朗延长了十年一期的《安保条约》后下台,日本换上小泉与田中真纪子组合。
小泉要追随美国,田中真纪子说要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两人互掐,闹剧在“美国911”爆发后以田中被赶出内阁而终止,日本列车在小泉引领下加速向美国方向行驶。
(日本于10月即出台了为期两年的《反恐特别措施法》,此后于2005年、2007年多次延长,安倍内阁实际上就因是否延长问题被自己人整下台。
)日本在联合反恐、支持美国出兵伊拉克、阿富汗的资金是否超过了海湾战争的130亿美元不得而知,但是,日本没少掏钱是肯定的。
日本要“小鬼闹大事”,躲在美国身后指使美国代言日本利益。
中国的传统友好邻邦朝鲜、巴基斯坦、缅甸等,都是日本要制造事端的对象。
与中国有距离的蒙古、印度、东亚等国则是日本极力要拉拢的国家。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谋求中日友好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但是在中日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中日关系仍很敏感和脆弱。
只有正确认识并妥善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才能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一、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在错综复杂的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争端问题、“慰安妇”、“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
除此之外,中日关系还受到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国因素的制约。
第一、历史问题“历史问题”是中日两国间最敏感的问题。
因为自明治维新以来,直到1945年,日本始终作为一个侵略者,多次发动侵华战争。
特别是八年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
第二、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当今和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台湾,成为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开端。
从那时起,历经变化发展至今,台湾问题已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控扩张的道路,它的对外侵略扩张理论——“大陆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武力向亚洲大陆乃至世界扩张。
随着19世纪末日本对外的扩张,台湾以成为其急不可待的目标。
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甲午战争使中国大败,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使得日本如愿以偿。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近年来,中日两国一直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邻国关系之一。
中日两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时经济实力也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中日关系的发展却受到历史、领土争端、政治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两国之间存在着一些紧张情绪和矛盾。
本文将就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 既有合作又有矛盾中日两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等因素使得两国关系并不完全和谐。
时而因为一些政治事件或领土争端等问题,中日之间产生紧张关系。
近几年来,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所增加,但矛盾依然存在,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2. 安全关切影响关系中日在地缘政治以及安全领域的关切也影响着两国关系。
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军事实力的举措,引起中方的担忧。
在这一背景下,两国之间的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必要时各方需要就相关事务进行对话和沟通,以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紧张。
二、中日关系的趋势1. 经贸合作将继续加深中日经济体量巨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未来,中日之间的经贸合作将继续深化,双方互为市场和投资机会。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的发展离不开对方,双方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同时也需要加强合作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2. 文化和人文交流的增加中日两国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技术的便捷,中日之间的文化和人文交流将进一步增加,促进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3.政治对话将持续尽管中日之间存在一些政治矛盾和争执,但两国之间的政治对话始终不能中断。
政治对话是化解分歧、增进理解的重要途径,中日双方需要通过政治对话不断加强互信,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结语中日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经济大国,关系的发展影响着亚洲和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中日关系的现状既有合作也存在矛盾,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中日关系这条路,有点坎坷。
你说,两个国家的历史纠葛就像那老掉牙的电视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日本的技术水平真是没得说,什么汽车、电子产品,都是顶尖的。
中国那边,经济增长飞快,仿佛一夜之间就把整个市场给撬动了。
可是,经济发展了,关系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历史遗留的问题,一直像个幽灵,时不时就冒出来,让人心烦意乱。
想想看,历史问题真是个大麻烦。
特别是那些二战期间的事情,哎,想起来就让人心里一阵发紧。
无论是战争赔偿、历史教育还是慰安妇的问题,都是让人无法回避的“钉子户”。
这些老问题,就像是你家隔壁的老奶奶,总是喜欢说那些让人不愉快的旧事,真是让人无奈又想躲。
每次当人们想聊聊未来时,总有人把这块大石头搬上来,哎,真是烦。
双方的文化差异也是个大挑战。
日本那边讲究的是“和”,总是希望大家都能和平共处,避免冲突。
可是中国人可不一样,喜欢直来直去,话说得痛快。
不过,这两种风格的碰撞,有时真是火花四溅。
有时,你在日本吃饭,服务生小心翼翼地问你,“请问还需要什么吗?”而在中国,服务员可能直接就问:“你们要加菜吗?”这就是文化的差异,让人哭笑不得。
政治问题也是个大话题。
双方的领土争端,比如钓鱼岛,那真是老生常谈,像个搅屎棍,总是能把气氛搅得很紧张。
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有时就像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得粉碎。
而当大家试图坐下来谈时,总觉得气氛凝重得像要下雨,谁都不愿意先开口。
真是一场“无言的较量”。
但你知道吗,尽管有这么多问题,中日之间其实还有不少合作的空间。
经济上,两国的贸易往来可真是像个热闹的集市,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
日本的先进技术和中国的市场潜力,嘿,这可是一对绝佳的“搭档”。
如果能够放下历史的包袱,真心合作,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在文化交流方面,年轻人之间的互动也在增多。
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小伙伴喜欢去日本留学,学习日语,品尝寿司,真是热火朝天。
而日本那边,很多年轻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充满好奇,想要了解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
90年代的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90年代的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徐世刚
【期刊名称】《日本问题研究》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正> 90年代以来,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依据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不断调整其外交政策。
本文拟就日本外交调整的背景、内容、着眼点及中日关系作粗浅分析。
一、日本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内容冷战体制下,日本的外交政策是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向美国“一边倒”。
这种外交政策一直
持续到80年代末期。
1989年以后,美苏关系从紧张的军事对峙走向和解,中苏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东西德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以美苏两极冷战体制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的崩溃。
世界进入了旧秩序崩溃,新旧国
际秩序交替的过渡期。
由于冷战体制的崩溃,世界的主流由军事竞争转向经济竞争。
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在全球蔓延,形成了几个有重大影响的区域经济集团。
如
【总页数】6页(P60-64,49)
【作者】徐世刚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2
【相关文献】
1.文化视域下的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J], 张铎
2.文化视域下的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J], 张铎;
3.小泉之后的日本外交——外刊论日本外交走向与未来中日关系 [J],
4.小泉之后的日本外交外刊论日本外交走向与未来中日关系 [J], 加藤弘一; 加里·巴斯; 锅岛计三
5.后安倍时代的日本外交政策及中日关系走向 [J], 吕耀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问题与对策-中日关系
问题与对策—浅议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以来,有关中日大战的消息和猜测一直不绝于耳。
中日两国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中日关系将何去何从成为国内外争论不断的话题。
再加之日本首相安培晋三上台,对华采取强硬的态度,又将中日关系又推上了一个新的冰点。
中日关系中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对于这些问题又该做出怎样的反应,使中日关系朝着积极、健康、对双方有利的方向来发展?中国和日本本属一脉相承、同文同种、一衣带水。
两个相邻的大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相互影响,既有积极肯定的影响,也有消极冲突的摩擦。
两国若相互友好,双方的利益都会成倍的增长,但要是相互敌对,那么带来的伤害也会成倍。
中日关系是复杂的,可以说是东亚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既有历史的纠葛,也有现实的原因:有利益的碰撞,也有感情的冲突。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当前,中日关系又陷入僵局,政治的不和甚至影响到了经济方面的合作。
双方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直接对抗,而这又波及到民众心里,导致两国人民敌视情绪高涨。
这些都主要是由日本无理挑衅中国领土权,强占钓鱼岛,霸占中国东海能源,日本首相相继参拜靖国神社等造成的。
现在,日本坚持强硬态度,采取与中国对抗到底的策略,不断伤害着中国人民的感情。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根本原因是日本在竭力制约中国的发展。
中国在最近三十年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的高速发展为全球带来的机遇发展和活力,但同时也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担忧。
这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同样使日本感到了紧张,害怕自己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地位不保,所以就和美国统一战线,不断加强美日联盟,不断地制造问题和矛盾来阻挠中国的发展。
(二)、主张对华友好的老一辈政治家纷纷退出政治舞台。
负责中日关系的人员都出现了大幅的新老交替。
老一辈的对华友好的政治家对历史进行过反省,对中国怀有深深地愧意。
但现在新一辈的日本政治家大都出生于战后,缺乏历史感,总是狭隘地只关心本民族的利益,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对历史问题没有正确深刻的认识。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近几年来,中日两国关系起伏跌宕,摩擦不断。
从小泉首相接连“参拜靖国神社”、“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侵华日军毒气事件”,到“钓鱼岛事件”“春晓油田事件”“亚洲杯球迷事件”,中日两国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对立摩擦的范围逐渐扩大,不断引发人们对于中日关系的忧虑和思考。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
日本内阁成员接连“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
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在小泉任日本首相期间内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的反对。
也同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已成为导致当前中日关系僵冷的最直接原因自1982 年以来,日本国内就涌起一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政治逆流。
极少数右倾保守势力力图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翻案,几次企图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否定和美化侵华战争罪行。
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同样也是“日本方面能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能不能以实际行动来取信于亚洲的近邻各国,是不是愿意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21世纪初日本外交走向分析的开题报告
21世纪初日本外交走向分析的开题报告本文旨在分析21世纪初日本外交的走向,探讨其主要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具体来说,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日本外交的主要特征1. 从单边主义向多边主义的转变:21世纪初期,日本逐渐意识到单边主义的局限性,开始倡导多边主义,并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论坛,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2. 加强对亚洲地区的外交关系:随着亚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崛起,日本逐渐重视与亚洲各国的关系,尤其是通过东亚峰会等机制推动区域一体化。
3. 与美国的紧密合作:作为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重要盟国,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外交合作得到了加强,双方在安全、经济等领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二、影响日本外交的主要因素1. 国内政治的变化:日本政治体系的变化和政府的更迭对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2009年民主党上台后,日本外交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
2. 地缘政治的影响: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其外交政策产生了关键影响,例如与中国的关系紧张、与俄罗斯存在领土纠纷等问题。
3. 经济利益的考虑:日本作为一个出口型经济体,其外交政策的制定也必须考虑到对其经济利益的影响,例如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东盟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等。
三、未来日本外交的发展趋势1. 持续加强和亚洲各国的关系,尤其是与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关系。
2. 继续倡导和推动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论坛。
3. 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在安全、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 加强经济外交,积极拓展新的贸易伙伴和市场,促进日本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总之,日本外交政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将继续保持着多元化的趋势。
日本在“同盟困境”中越陷越深
日本在“同盟困境”中越陷越深日美同盟被称为战后日本外交和安保政策的基轴甚至前提,日本的战后史相当程度上是受美国控制与影响的历史,这也使对美同盟成为罩在日本头上的一种“魔咒”。
那么日本是否意识到这种“同盟魔咒”?又是否希望从中摆脱呢?日美同盟与“大国化”追求矛盾日本战后历届政府以及不少政治人士在谈及日本外交时,都习惯把“以日美同盟为基轴”放在首位,由此可以看出同盟或对美关系对日本有多重要。
日本同时又有所谓“大国化战略”,简而言之就是想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再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进而让日本成为全方位的世界性大国。
但日美同盟显然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并非前首相安倍所说的“只能美国保护日本而日本受法律限制无法保护美国”,而是指日本在内政外交和安全上受到美国深度影响。
安倍政府曾自诩已实现日美关系“再提升”,即两国“彼此保护对方”。
但这显然言过其实,事实仍是只有美国保护日本,哪来日本保护美国?在这个意义上,日本的“大国化战略”与“日美同盟基轴”其实是矛盾的。
所谓主权,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国家对管辖区域拥有至高无上和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主权国家不论大小都应自主自决,但现在日本在美国全方位影响下连做到这点尚且困难,又如何能宣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大国”呢?安倍2023年首次出任首相就提出“摆脱战后体制”。
虽然公认的日本战后体制是以二战战败为大背景、以和平宪法为基础的政治、教育、安全等各领域的体制,但事实上最大的战后体制就是日美同盟,更确切地说是美国对日本的影响与“控制”。
摆脱战后体制,也就意味着对美关系的改变。
以安倍为代表的一些日本政客反对一味追随欧美标准的“战后传统”,提出创设日本的标准和框架,于是有了日本提出的“印太战略”概念得到美欧主要国家接受和使用,有了日本在美国退出TPP后主导推动构建CPTTP等。
日本右翼政客极力主张摆脱被美国强加的宪法,鼓吹“自主制宪”,并且确实在摆脱以和平宪法为基础的“战后体制”方面做出不少动作,比如2023年创设日本版“国家安全委员会”、2023年解禁行使集体自卫权、2023年通过安保相关法案等。
二战后日本的外交
摘要: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急需发展本国的经济。
之后,日本的经济发展迅速,然而他们发现,在政治外交上也必须取得一定的成绩。
总之,不管是经济外交还是政治外交,其外交政策都归结于战败的历史原因。
本文的论点是:日本的外交政策形成均源于其历史原因。
我从4方面来论述:1日本经济外交的形成2日本经济外交的形成与取得的成绩3日本政治外交的重点对象—美国4日本对华外交弊端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日本的外交政策形成与其历史原因分不开。
我的观点是,日本的外交政策形成均源于其历史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战败国,输的是彻头彻尾。
长崎和广岛的两颗原子弹,让日本不得不投降。
什么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是生存、是发展!长崎和广岛的两颗原子弹,可以说是基本毁了日本,在生存问题面前,也就是国家最高利益面前,日本政府也不得不低头选择投降。
只有生存了,才会有今后的发展。
于是,战争结束后,日本急需发展本国的经济,让国家一步一步慢慢缓过来,使生活水平要稳步上升。
之后,日本的经济发展迅速,然而他们发现,光经济上的成功是不够的,必须在政治外交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于是,就开始了经济外交带动政治外交的政策。
总之,不管是经济外交还是政治外交,日本的外交政策都归结于二战失败的历史原因。
一:经济外交的形成二战战败后,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的下降,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外交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但他们不想就这么下去。
于是,日本政府采取了利用加强经济外交的方法来带动政治外交。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经济在短短的四五十年间的确是发展迅速。
20世纪50年代,从吉田茂开始提出“拒绝重整军备,全力投入经济建设”政策开始,日本人民就开始接触到“经济外交”的概念。
从而,日本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不久,日本也开始从受援国的角色转换为援助国的角色。
随后,日本历届的领导人都致力于经济建设,也是这个原因,让日本的经济外交是日本又尽快的回到了世界的舞台。
可见,日本经济的发展其原因与它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中日关系紧张,形势严峻
中日关系紧张,形势严峻近来,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紧张的时期,两国之间的形势变得严峻起来。
从日本领导层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态度,到钓鱼岛争议的加剧,再到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中日关系的紧张和剑拔弩张程度是近年来前所未有的。
本文将探讨中日关系紧张的原因和其带来的影响。
首先,中日之间历史认识问题的分歧是导致两国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二战行为的受害者,中国对日本侵略历史的死不认错态度非常坚决。
但是日本领导人的言行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闪烁其词,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
例如,2012年,日本政府宣布将钓鱼岛列为其“固有领土”,并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了越来越强硬的姿态。
这种态度实际上是对历史问题的回避,这也导致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
其次,钓鱼岛的争议也是中日之间紧张的重要因素。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日本却一直试图将其占为己有。
自2010年以来,日本开始在钓鱼岛周边海域进行渔业活动,甚至派军舰护航,这些行动被中国视为对其主权的严重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两国的领土争议加剧,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然而,仅仅止步于政治领域的中日关系紧张并不止于此。
在经济贸易领域,两国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了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
但是,日本也很清楚,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也逐渐成为了日本最大的经济竞争对手。
两国之间的贸易环境愈加紧张,观念的碰撞和维护本国利益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正在愈加激烈地激发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最后,中日关系紧张所带来的影响非常严重。
首先,影响到的是两国人民的情感问题。
在两国领导层的矛盾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两国民间的友好往来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此外,紧张的中日关系还给两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带来了莫大的困难。
如果无法化解双方面临的争议和分歧,即便是最基础的贸易往来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此外,中日关系紧张还会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当前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紧张的时期,两国之间的形势变得严峻起来。
论冷战后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制约因素
论冷战后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制约因素冷战后,日本确立了“普通国家化”战略,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也深受其影响。
“普通国家化”在推动日本联合国外交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制约了其联合国外交的发展。
本文将从日本对历史的认识问题,对和平宪法的突破,外交缺乏独立性三方面来阐述“普通国家化”对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制约。
标签:日本;联合国外交;“普通国家化”;制约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政府间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力。
所谓联合国外交,是指一个国家“在联合国内开展的外交”和“通过联合国开展的外交”的总和。
冷战后日本的联合国外交是在“普通国家化”战略思想指导下展开的。
一、“普通国家”的提出“普通国家”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日本政要小泽一郎在其1993年出版的《日本改造计划》一书中提出来的。
小泽一郎在该著作中认为:日本既已成为经济大国,就应当成为“国际国家”,其前提是首先成为一个“普通国家”。
“普通国家”有两个要件:“其一,对于国际社会中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当然负起责任去做;其二,对努力构筑国民生活富裕安定的各国,以及地球环境保护等人类共同课题,尽自己所能进行合作”[1]。
小泽认为,日本在第二个方面即经济援助等领域已有贡献,然而在安全方面还远远不尽人意,“总是以宪法和法律制度为借口”未能提供军事支援。
因此,小泽一郎的“普通国家论”就是要在“为国际安全做贡献”的名义下,力图突破“和平宪法”的制约,对日本不能发挥对外军事作用方面予以改变。
其实,“普通国家化”不仅仅要在军事领域做贡献,它更包含着多方面的综合目标:第一,突破宪法第九条束缚,名正言顺地拥有军队和集体自卫权以及对外军事行动能力;第二,改变经济大国的单一特征,成为拥有综合外交能力的政治大国;第三,调整对外关系,提高对美关系的对等程度和对中、俄、西欧关系中的相对地位;第四,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和干预能力,成为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
“普通国家化”战略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政治大国”这一大国主义战略在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
中日关系中的困境与中国外交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日关系中的困境与中国外交对策的开题报告一、问题背景近年来,中日关系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紧张的状态。
尤其是日本与中国在一些历史和领土争议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分歧,如南海争议、钓鱼岛争端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还影响到两国间的经贸关系和人民间的友好交往。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交需要采取哪些对策来处理与日本的关系呢?中日关系中的困境有哪些?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日关系中的困境,分析中国外交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处理与日本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中国外交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状况进行简要的阐述。
2. 中日关系中的困境:主要从历史和领土争议、安全政策及国内政治因素等方面探讨中日关系中的困境。
3. 中国外交对策:探讨中国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如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改善中日人民间的联系,提高国际声誉等。
4. 结论及建议:对中日关系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相应的建议。
方法方面,本文将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
四、预期结论本文预期得出以下结论:1. 中日关系受历史和领土争议、安全政策及国内政治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困境。
2. 为改善中日关系,中国外交应采取多种对策,如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改善中日人民间的联系,提高国际声誉等。
3. 提高中日人民间的联系,可以作为改善中日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中日人民间的文化、教育、体育等交流可以逐步增多,相互的认识和理解会逐渐得到加深。
4. 在处理中日关系中,中国应始终坚持和平外交的原则,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尊严。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挑战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挑战中日关系作为两个重要亚洲国家的关系,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两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日关系的现状,并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应对之道。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中日两国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但二战期间的历史问题以及领土争端使得两国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然而,近年来两国关系有所改善。
双方的高层互访增多,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人文交流不断加强。
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逐渐深入,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中日之间签署的自贸协定为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另外,中日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逐渐找到了一些合作共识,例如对抗气候变化、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等。
此外,两国还缓解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外交对话等方式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信任。
二、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尽管中日关系有所改善,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历史问题。
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一历史事件至今仍然是两国关系的敏感问题。
中方希望日本能够正视历史并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但在实际行动上,日本政府的表现仍然不够明确和坚定。
其次是领土争端。
中日在东海上存在主权争议,例如钓鱼岛问题。
两国之间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对峙事件,并引发了地区的不稳定。
解决领土争端需要双方的诚意和智慧,但目前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
此外,两国的安全关切也成为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
中国崛起对东亚地区的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日本采取的安全政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也受到中方的关注和忧虑。
如何在地区安全问题上找到共同的利益点,是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三、应对中日关系的挑战为了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双方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加强高层互访和战略对话,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
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有助于增进相互的了解,从而为解决双方分歧奠定基础。
其次,加强经贸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可以进一步深化双边贸易合作,扩大投资,并在创新科技、绿色经济等领域进行合作。
战前日本协调外交遭遇困境原因探析
The Analysis on the Reason that Made Japanese Coordinated Diplomacy Fall into the Difficult Position before the World War II 作者: 周颂伦
作者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出版物刊名: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1-57页
主题词: 战前;日本;协调外交;困境;外交;困境原因;遭遇;帝国主义国家;政党政治
摘要:协调外交是战前日本政党政治时期标榜的外交口号,同时也是守护帝国主义国家既得侵略利益的一种新的外交政略.战前日本执行协调外交的结果,使日本遭遇了又一种外交困境.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出一些说明.。
当前日本对外战略:成因、手段及前景
当前日本对外战略:成因、手段及前景
日本战略走向课题组
【期刊名称】《现代国际关系》
【年(卷),期】2006()12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国内经济社会转型、政治生态及外部环境的重大
变化,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化”对外战略目标的步伐愈发坚定,尤其重视对国家资源
的深度开发与重新配置,实施战略的手段选择日趋多样化、综合化。
当前及今后一
个时期,日本战略实施进程将重点围绕几个关键议题展开,包括联合国外交、日美同盟、对华政策及朝核问题等,其走向将直接影响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总页数】7页(P23-29)
【关键词】日本;对外战略;日美同盟;对华政策
【作者】日本战略走向课题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71.20
【相关文献】
1.浅析近代日本“尚力”对外战略理念的成因 [J], 张卫娣
2.从当前国际金融动向谈利用外资的战略决策——兼论四川利用外资在对外经济贸易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J], 韩世隆
3.透视日本对外战略调整:目标、手段、原因 [J], 王鹏权;;
4.日本在当前世界格局转变中的战略和前景 [J], 邹钧
5.论当前日本对外经济战略的调整 [J], 夏立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倍执政一年来的外交困境
安倍执政一年来的外交困境
岳西宽
【期刊名称】《唯实》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作为世界第三经济体和一个能对世界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日本本应在国际舞台上与亚洲近邻和世界其他大国合作,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但在安倍政权的引领下,日本却越来越走向军事化并在东北亚不断挑起事端,成为亚洲以及世界和平的威胁与不安定因素。
一、安倍频繁的"银弹外交"、"价值观外交",以及"远交近攻"的策略,对中国进行强大的外交攻势安倍于2012年12月底当选日本首相后。
【总页数】4页(P87-90)
【作者】岳西宽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安倍执政后的日本外交走向
2.透析布什主义--兼评布什执政一年来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3.第二次安倍政权下的日本执政党外交
4.安倍再度执政后的日本领土问题与外交
5.安倍"战后外交总决算"的
思路及其困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日期 ] 2010 04 16 [ 作者简介 ] 全李彬 ( 1984 ) , 男 , 浙江嘉兴 人 ,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 曹 人 ,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
103
了美国占领背景下的 脱亚 入美 、 东 亚腾飞 背景 下的 入 美入亚 、 中 国冲击下的 挟美 制亚 以及 新世纪 以来 小泉 的随美主义、 安倍和福田康夫短期的未能真正成型 的外交 政策。 回顾这些政策 , 由于国际 环境的 变换和 制约 , 其对 外政策始终在东西方之 间摇摆 , 日本 未能 建立长 期的、 独 立的对外战略规划。其中 很重要的 原因 就是对 于大 环境 下自我不确定的身份认同。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 家 , 这样 的国家 如韩 国、 德国 等内部认同往往比多民族国家更强 , 但是这种内部 认同不 能提供一种在世界上自己是谁的答案 , 往往由于其 强烈的 认同而走向一种种族优越感进而使其他国家反感。同 时 , 自我强化日本身份与其自身严重的对外依赖是一个矛 盾 , 历史的东方传统与近代西化倾向之间存在着矛盾 , 这些矛 盾使日本并未能够找到 自己的 定位。一 种摇摆 的认 同不 仅于己会产 生内 部分 歧 , 对 于与 之郊 外的 国 家也 会产 生 你到底是谁 ? 的疑惑。虽说现代国际关系已经似 乎超越 了世界大战期间 选边站 的时期 , 但是一种于人于 己都迷 糊的身份是不利于国家对外关系发展的。 其实身份是一个相对概念 , 只有在一个有他人 的环境 中 , 才能发现自己到底是谁。虽然日本提倡和强调 自己的 特殊身份 , 但对于任何即使在一个不必须分清朋友 与敌人 的世界 , 也得认识自己 是谁 , 然后才 可以 探讨我 将要 向哪 里去的问题。
二战以后 , 日本一直作为或者被视为国际舞台 上的政 治小国 , 即使经历战后 的经济 腾飞 , 也并 没有给 日本 带来 政治地位的实质性提高。其在外交上也很难有突破 , 即使 近年来所争取实现的 正常国家 ( 或普通国家 ) , 也 似乎只 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 而已。有的 研究 认为这 是战 败国 身份的缘故 , 或者是由 于其他 大国的 压制 , 其实 在这 些外 部因素之外 , 还存在着很多来自日本自身的原 因。本文将 对这些因素进行探讨 , 其中所 述外交 的概 念 , 更 多的 是侧 重日本在政 治地位以及 与其他国 家关系 全面正 常化 的角 度上的外交。
3
大国抱负与小国现实
就国土面积与 自然资 源条件而 言 , 日本 是一个 小国 , 但由于其近代以来在经济、 科技等方面的出色成绩以及 在 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 尤其是其作为二战的主要轴心 国 之一 , 对现 代国 际关 系 产生 了举 足 轻重 的 作用。也 正 因 此 , 几乎任何国家都不会 把日本 当做一 个小 国对待 , 战 后 日本又经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 甚至一度可以与美国相 抗 衡。其巨大的 经济 实力 以及 科 技研 发水 平 , 对 他国 的 投 资、 贸易等。 如果把近代放进更长期的历史背景下 , 日本近一百 多 年来的成就并不足 以提供 一种稳 定的大 国地 位。一个 大 国或者潜在大国 , 必然需要经济、 科技实力 或者潜力 , 但 是 也需要一个庞大的内部市场和自 然资源、 战略纵深。日 本 的岛屿国家身份注定了在这些条件下的天 然缺失 , 也必 然 难以真正保持一流 国家的 行列。虽然 从现 在的国 际现 实 去看 , 事实似乎并不是如此 , 但这种现象并 不一定能持续。 促成现今日本的一 流国家 地位 ( 或者由 于其 政治、 军事 实 力的缺失而只能是 次一流 国家 ) 因素主 要是 其经济、 科技 以及社会发展程度 , 而社会的发展程度本身即依赖经济 水 平 , 但日本由于自然资源 的不足 , 其经 济必 然是严 重对 外 依赖的。这种对外依赖程度即使不是绝对 的严重 , 也是 相 对美 国、 俄国、 中国、 欧 盟等 相对严 重的。 正是出 于这 种 现实 , 日本一直有着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不安全感的 结 果就像吉尔平在论述 霸权转 移时的 要么原 霸权国 出于 保 护自身霸权率先对挑战国采取遏制行为 ,被认为是内政的延续 , 无论当今社会 影响外 交的因素有怎样的变化 , 内政对于一国外交的巨大 影响是 毫无疑问的。二战的失败 和冷战及 其结 束给日 本国 内产 生了重大且持续的影响。 日本在二战中的战败以及被占领 , 由于美苏对 抗的开 始又一次面对 我们 和 你们 的问题 , 但这一次它 自身几 乎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力 , 因此其身份更多的成为了 一种外 来赋予。冷战期间的两极对抗世界其实是一种暂时性 的 , 两极对抗世界的崩溃其实是必然的 , 这虽然看似是 一种事 后论断。但 事实上任何封 闭的激烈 对抗 形式是 不可 能长 久的 , 这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的模式。当国际环境回 归到一 种相对温和的状态时 , 开始有 自己的 选择 权时 , 日本 内部 又产生一种对于认同的 争论。这种 争论 也很明 显得 表现 在了其对外 政策 的转 变 , 即 上文 中已 经论 述 过的 几次 调 整。 内部的危机更多的还是 来自于 经济 停滞带 来的 社会 问题。日本在二战之后经历长期的高速增长 , 也被 人称为 日本奇迹 。战后的 日本对于外交并未投入多少 , 这主要 也是由于其自身战败国 以及被 美国占 领所 决定。因 此这 一阶段的日 本一直处于 关注自身 发展以 及有限 的发 展外 交关系上 , 没有精力与意愿在外交上有较大的突破 与长期 的规划。 但是 , 自上世纪八十 年代末 九十 年代初 开始 , 日 本经 济开始进入停 滞时 期 , 被 称为 失去 的二 十 年 。 50- 80 年代经济的 发展本已带 来自我意 识的觉 醒和脱 离甚 至挑 战美国的信心。其与美国 的非对称 性实 力和依 赖依 旧使 其采取了有损自身利益的对美协调道路 , 直至造成 了自身 经济的停滞。现在普遍认 为造成这 种现 象的重 要事 件即
是政治舞台上 , 日本常常被认为是一个 侏儒 , 即使政府采取多 种措施想要 赢得政治 地位并最终 实现正 常国家 , 但依 然 难真正有所作为 。 这种外交困局除了其战败国的身份外 , 还有如 对自身身份的迷惑 、 经济的衰退引起的内 部矛盾和影 响 力相对下降 、 大国抱负与小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历史恩怨都是重要的原因 。 [关 键 词 ] 日本 ; 外交困局 ; 身份认同 ; 历史恩怨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9 9352 ( 2010) 03 0103 03 [ 中图分类号 ] G121. 342
1
东方或西方
从位置上讲 , 日本 毫无疑 问是一 个亚 洲国家 , 更 为确 切的说是一个东亚国家。但是 , 日本对自己在世界 舞台上 的身份认同却有着一种不确定感 , 这种不确定感源 于近代 发展道路的转变。在西方国家还没有通过宗教、 枪 炮扣开 亚洲大门之 前 , 即使 日 本国 内存 在对 自身 身 份的 认同 不 一 , 由于与亚洲其他国家历史、 文化 , 甚至是政治制 度上的 渊源 , 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观念中除了 我和你 的 观念之外 , 并没有 我们 和 你们 的分别。而当另 一种文 明模式的进 入使自身所 在的文明 体系面 临灾难 性的 打击 时 , 这种 我 们 和 他们 的 观念才 开始出 现 , 并 且才 会有 选择加入哪 一 方的 问题 出现 , 要 么 我 们 联 合起 来对 抗 他们 , 要么就是脱离 我们 并加入 他们 。在面 对强权 时 , 不是 力战而死 就是 屈从而活 。回顾日本的 近代史 也正是在这两者之间进 行选择。在 面对 西方对 亚洲 的入
第 25 卷第 3 期 2010 年 6 月
延 边 党校 学 报
Journal of Yanbian Party School
Vol. 25, No. 3 Jun. 2010
日本外交困局的原因分析
全李彬1 曹 妤1
2000234 ) ( 1.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摘
要 ] 作为一个 经济大国 , 日本在世界范 围内影响 力巨大 , 即使 经济停 滞二十 多年之 后今天 依然如 此 。 但
侵时 , 日本出现了樽井藤吉等人 合并朝鲜 以防备俄国 , 结 盟清国以分担其劳 的东亚联 合思想 ; 但同 时也出 现 了像福泽谕吉等人 脱其 ( 亚洲 ) 行伍 加入西方阵 营的 脱 亚入欧 思想。日本的这种转变既出自自身受到西方的 侵 略的经历 , 又源于因为原体系中最大的力量清帝国在西 方 枪炮下显示 出的 虚弱 而出 现的 对自 身 文明 体系 的 失望。 最终 脱亚入欧 成为主导思想 , 成立了帝国议会并建立 了 君主立宪制度。相对于日本个人行为所表 现出的 武士 道 精神 的 力战而死 观 念 , 这种类似 屈 从而活 的 选择 其 实与日本集体行为时常常表现出务实主义 ( 即使是个人 也 常常如此 ) 的作风也是 相符的。较 一个 人的生 死 , 在面 对 国家存亡的问题上选择往往是不一样的 , 不然历史上也 就 不会有那么多人 为了国家而死 了。 在同西方列强逐 渐 认同的同时 , 日本的亚洲 身份的 认同感 却逐 渐消失 , 于 是 它同前者的角色互动由敌人转为对手或朋 友 , 同后者的 角 色互动由朋友转为了敌人 。 日本的这种选择也确确实实实现了自 身的强大 , 当 相 继战胜了昔日认为永远无法战胜的清帝国 与俄国时 , 自 信 心的膨胀也让其开 始助长 称霸的 野心。这 种野心 早在 织 田信长与丰臣秀吉发起讨伐明朝的战争时 就变现无疑 , 他 们想要打破 华夷秩序 , 或者说 是打算 使日本 立于 华 夷 秩序 的顶 点 , 丰 臣秀 吉甚 至想 要住 在 日 本的 码头 宁 波 府 。 二战中虽然遭受了前所未有 的失败 , 但日 本并不 认 为输给了亚洲的邻国 , 而只是输给了美国而已。对自己 的 实力和潜力依旧毫 不怀疑。这 种逐渐 增加 的自信 和对 亚 洲国家的蔑视 , 增加了自 身日本 回归亚 洲的 心理障 碍 , 与 其说亚洲的邻国不愿接受日本 , 更不如说日本不愿接受 自 己的亚洲身份。二战以后 , 日本在外交选择上又相继出现 妤 ( 1984 ) , 女 , 江苏无 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