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斯特奇-韦伯综合征
斯特奇-韦伯综合征概述:概述:本征又名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encephalotrigeminal angiomatosis),首先为Schiremer所描述,以后Sturge、Weber相继作了详细的报道,故名斯特奇-韦伯综合征即Sturge-Weber综合征。
本征是惟一无遗传倾向的斑痣性错构瘤病(pha coma-toses),是一种头面部血管畸形的发育性疾病。
特征是三叉神经分布的颜面区域有皮肤、黏膜毛细血管瘤,有时合并颅内血管瘤或侵犯眼部(图1)。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病变多为单侧,出生时即可出现。
双侧性病例占10%~30%。
病因:病因:与发育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有关。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白。
多数学者认为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虹膜角膜角异常,如巩膜突发育不良、葡萄膜小梁网变厚、周边虹膜向前止于小梁网上等引起。
有人认为Sturge-Weber综合征是因为房水分泌过多及葡萄膜血管的渗透性增加所致。
一些病理标本提示有虹膜角膜角结构的异常,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相似,阻碍了房水的外流和排出。
近期的研究认为,多数病例的眼压升高是由于浅层巩膜静脉压的升高致使房水流畅系数降低所致。
而浅层巩膜静脉压的升高则是由于Schlemm管附近的集合管道(collector channels)呈高压状态所致。
婴幼儿期眼压升高合并眼球扩张率约占70%。
亦有到青年甚至晚年才发生类似原发开角型青光眼的表现。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颜面皮肤毛细血管瘤Sturge-Weber综合征在面部皮肤呈现的血管瘤为毛细血管瘤,多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大小不等,由薄壁、疏松排列的扩张毛细血管所组成。
位于三叉神经第1或第2支分布的区域(图2),常为单侧性,约10%为双侧性。
单侧时,以面部中线为分界。
个别病例的血管瘤跨越面部中线,面部受累区增生肥大。
血管瘤呈红葡萄酒色状(port-wine stain),出生时即出现,初起时色浅而不明显,而后随年龄增长而变黑和明显,且终身残留。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症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症作者:王勇来源:《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年第04期脑颜面血管瘤综合症又称Sturge-Weber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神经皮肤发育异常。
发生于胚胎早期,主要病理变化是颅内血管畸形,三叉神经分布区血管瘤和眼球脉络膜血管畸形。
患侧大脑半球发育不良或萎缩,并伴有脑皮质钙化。
脑血管畸形常发生在顶叶、颞叶和枕叶,典型者颅内病变为单侧,而且与面部病变同侧。
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较典型,包括癫痫、智力低下、抽搐。
颜面三叉神经分布区紫红色血管瘤、可伴有先天性青光眼等。
2影像学表现颅骨平片:患侧颅板下见条纹状脑回样钙化,颅腔较小,颅板增厚。
CT表现:1)患侧沿脑回呈曲线形或宽大锯齿状钙化,多为单侧性,居脑表浅部位。
2)脑皮质萎缩,双侧大脑发育不对称,患侧脑发育不良,患侧颅骨增厚,头颅不对称,增强扫描可强化。
MR表现:1)局限性脑萎缩,以顶枕叶和额顶叶较多见。
2)病侧大脑半球顶枕区沿脑回、脑沟弧条样低信号影,以 T2加权明显,为钙化所致。
3)软脑膜的异常血管呈扭曲状低信号,有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流缓慢,呈斑点样高信号影,增强后局限性萎缩的皮层下可见脑回状强化。
3讨论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症,发生于胚胎早期。
主要病理改变为颅内血管畸形、顏面延三叉神经分布区血管瘤和眼球脉络膜血管畸形。
由于血管畸形导致患侧脑萎缩、神经胶质增生。
钙质沉着。
临床表现为?癫痫、智力低下、抽搐。
颜面三叉神经分布区紫红色血管瘤、可伴有先天性青光眼等。
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患侧脑回样钙化、患侧大脑发育不良、增强可见有脑回样强化,患侧颅板增厚。
诊断并不困难。
CT显示颅内钙化较颅骨平片为优,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习题及答案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一、头颅疾病A1型题1.下列对CT临床应用的概述中,不正确的是()A.颅脑肿瘤的检查:首选普通X线,次选CT检查B.肝脏肿瘤的检查:首选超声,次选CT检查C.脑梗死的检查:首选CT,次选脑血管造影D.椎间盘突出的检查:首选CT,次选脊髓造影E.骨肿瘤的检查:首选普通X线,次选CT检查2.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腔隙性脑梗死的CT影像学表现待征()A.以基底节区和丘脑区为好发部位B.平扫呈类圆形低密度灶,直径10~15mmC.占位效应明显D.病灶可以多发E.可以出现强化,以第2~3周最明显3.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急性期脑内血肿的CT 影像学表现特征()A.发病时间在1周内B.平扫为肾形或椭圆形均匀高密度影C.血肿密度高达100Hu以上D.血肿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区E.血肿大时占位效应明显4.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急性脑挫裂伤的CT影像表现待征()A.损伤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B.低密度区内的点片状出血C.蛛网膜下腔出血D.脑软化灶形成E.侧脑室受压变小、移位5.颅底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是()A.轴位CTB.三维CT重建C.冠状位CTD.MRIE.X线平片6.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急性硬膜外血肿的CT影像表现待征()A.颅骨内板下双凸形高密度区,边界锐利B.血肿范围较大,经常跨越颅缝C.血肿密度均匀,也可因为混有血清、脑脊液或气体而呈混杂密度D.可见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侧脑室变形、移位E.血肿可伴有局部颅骨骨折7.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典型CT影像特征是()A.颅板下方双凸透镜样高密度影,范围局限B.颅板下方双凸透镜样高密度影,范围广泛C.颅板下方新月样高密度影,范围局限D.颅板下方新月样高密度影,范围广泛E.脑沟、脑池内铸型高密度影8.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直接CT影像征象是()A.脑室扩大B.脑沟、脑池密度增高C.脑内血肿D.基底节区高密度影E.脑水肿9.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非典型脑胀肿的CT影像表现特征()A.平扫只显示低密度,未显示等密度脓肿壁B.脓肿壁强化不连续C.部分呈环状强化,部分呈片状强化D.多环重叠,或分房状强化E.包膜显示完整、光滑、均匀、薄壁之特点10.室管膜瘤的CT影像表现特征是()A.位于侧脑室B.平扫肿瘤多呈等或高密度,散在点状钙化C.多数肿瘤增强后无明显强化D.不会发生于脑实质内E.肿瘤内无囊变区11.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室管膜瘤的CT影像表现特征()A.脊髓增粗,密度均匀降低B.肿瘤边界模糊,与正常分界欠清C.囊变较常见D.钙化常见E.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轻度或不强化12.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脑膜瘤的典型CT影像表现特征()A.平扫大多数为高密度,少数为等或低密度B.多数肿瘤密度均匀,边界清楚C.增强扫描均匀一致强化D.全瘤以囊性为主,呈低密度E.周围可有水肿13.以下选项中,哪项不是脑胶质瘤的CT影像表现特征()A.病灶多位于白质B.多呈低密度C.病灶边界不清D.可为不规则环形伴壁结节强化E.常伴相邻的硬脑膜强化14.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脑颜面血管瘤病的CT影像学征象()A.患侧大脑半球顶枕区表面有弧带状或锯齿状钙化B.钙化周围可见脑梗死灶,偶见脑内出血灶C.伴随脑发育不全的脑沟增宽、脑室扩大和体积缩小D.增强扫描可显示皮质表面软脑膜的异常血管E.常并发脑膜瘤、神经病及其他先天畸形15.炎性假瘤的CT检查,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分为四型,哪项不是其分型()A.泪腺型B.泪囊型C.眼外肌型D.弥漫型E.肿块型A2型题1.患者男,36岁,头痛、发热1周,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含量增高。
【病例】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1例CT及MR影像表现 – 影像PPT
【病例】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1例CT及MR影像表现–影像PPT病例特点:63岁,老年女性,右侧肢体麻木伴乏力3年,加重伴头晕1周,颜面片状血管痣,局部突起。
左眼失明。
影像:CT:MRI:MRI增强:影像表现:CT平扫示左眼球钙化,左侧颞枕叶大片状钙化,MRI示左颞枕叶局部脑组织萎缩,大片状异常信号,T1WI /T2FLAIR 及DWI呈低信号,增强见弥漫增粗迂曲小血管,以大脑表面脑膜迂曲扩张明显;左眼球明显强化。
讨论你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又是什么?诊断: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讨论: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是是胚胎期血管神经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种神经斑痣瘤,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病变的主要特点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和同侧软脑膜血管瘤,又称为Sturge-Weber综合征。
多为散发,家族性者少见。
皮肤葡萄酒色痣,最常见于眼睑、前额和颊部,即三叉神经第1支支配区域,血管瘤不过中线。
血管瘤为毛细血管瘤,可稍高出皮肤,一般同颅内软脑膜血管瘤位于同侧,少数情况也可位于双侧或侧面部。
本病颅内表现的基础是软脑膜血管瘤,为小静脉型血管瘤或毛细血管型血管瘤。
由于瘤血管发育异常,血流灌注、血液瘀滞及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继发血管瘤下脑组织代谢紊乱而发生皮层钙化。
这种钙化一般很少延伸至脑白质内,故形成CT上特征性脑回样钙化。
对于未发生血管壁钙化的软脑膜血管瘤的直接CT和MRI均较为困难,应增强扫描,增强后皮层内出现脑回样强化,此种异常强化可能是由于微小的血管瘤畸形本身所致。
软脑膜血管瘤沿脑表面分布,很少穿过及灰质,具有强化效应的血管瘤特征,从而影像上表现为沿脑表面分布的脑回样强化特征性表现。
本病常合并同侧脑室扩大,脉络膜丛增大,CT平扫不易显示侧脑室脉络丛和脑深静脉的异常,增强MRI明显强化。
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以皮层区萎缩明显。
典型的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临床及影像诊断不难,一旦平扫CT或MRI发现半侧脑萎缩,脑实质钙化等,再结合临床表现,应想到本病可能。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症的CT表现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症的CT表现摘要】目的结合病理分析脑颜面血管瘤综合症的CT表现。
方法回顾分析8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症的临床和CT资料。
结果脑颜面血管瘤综合症8例CT影像均有特征性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顶枕叶或额顶颞枕叶表浅部位的脑回或弯曲条带状钙化伴病侧大脑半球发育不全或萎缩。
同时合并脑软化灶者2例,合并同侧颅骨增厚者2例。
结论 CT能够很好地显示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宽大脑回状及弯曲条带状钙化的特征。
诊断具有特征性。
【关键词】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2-0088-02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属先天性神经、皮肤及血管发育异常,临床并不多见。
笔者自1994~2001年共搜集8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症病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5个月~9岁。
8例均以间断性抽搐就诊,其发病时间长短不一,最长时间达3年,最短时间为2个月。
5例患儿可见部分或全部面部“葡萄酒色”血管痣,同时合并眼脉络膜血管瘤1例;4例智力发育迟缓;1例有一侧肢体活动不灵;1例运动发育迟缓(1岁仍不会坐,不能翻身)。
2 结果CT表现:2.1 8例均可见一侧或两侧顶枕叶或额颞顶枕叶表浅部位粗大脑回状及锯齿状钙化。
2.2 脑单侧病灶者4例,脑双侧病灶者4例。
2.3 头颅不对称,病测大脑半球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此表现见于4例脑单侧病灶者。
2.4 病变侧颅骨板增厚2例。
亦见于单侧病灶者。
2.5 2例可见两侧大脑半球对称或不对称的片状、大片状低密度脑软化灶,同时伴幕上脑室扩大。
此表现见于脑双侧病灶者。
MRI检查1例,此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发育小,脑池、脑沟增宽,病变侧颅骨板增厚。
CT所示典型弯曲条带状钙化其未能显示出来。
3 讨论脑颜面血管瘤综合症,又称斯-威氏综合症,脑三叉神经血管瘤,面部和软脑膜、脑膜血管瘤。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CT表现及检查优势
[ 4] K o p y | o v U, S i r o t a L, L i n d e r N.R e t i n o p a t h y o f P r e ma t u i r t y — r i s k F a c - t o r s [ J ] .Ha r e f u a h , 2 0 0 2,1 4 1 ( 1 2 ) :1 0 6 6 . 1 0 6 9 ,1 0 8 9 .
p a i r e d [ J ] . A c t a O p h t h a h n o l , 1 9 9 3, 7 1 ( 2 1 0 ) :1 2 — 1 5 . [ 3 ] 黎晓新 . 我 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特点 和筛查指南 [ J ] . 中华 眼底病
杂志, 2 0 0 4, 2 0 (6 ): 3 8 4  ̄8 6 .
R O P的几率就 越 大 , 相 应 的病 变 程度 也 越 重 。除 此 之
外, 吸 氧时 间 、 贫血 、 感染 、 肺 表 面 活性 物 质 的应 用 以 及 遗传 等 因素均 与 R O P的形 成 有 一 定 关 系 。本 研 究
中多数 患儿存 在不 同程 度 的缺 血 缺 氧性 脑 病 、 肺 透 明 膜病变 、 长 时间 使 用 呼 吸 机 、 反 复 呼 吸 暂 停 、感 染 等 因素 , 在 以后 的工作 中 , 要逐 渐统 计分 析上 述并发 症 与 R O P发 病 的关 系 , 希 望 得 到有 意 义 的数 据 和 结 果 , 以 指 导 临床工作 。 本组研 究提 示 , 在6 2 8例 早 产 儿 中 , R O P患 儿 9 3 例( 1 4 . 8 % ), 该 数值 与 国 内外 研 究 的 结 果 大致 相 同。
[ 5 ] G l e i s s n e r MW ,S p a n t z e l T,B u c k e r — N o t t H J , e t a 1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Sturge-Weber综合征的综合影像诊断
行 分 析 , 讨 C 和 MR 诊 断 本病 各 自的 优 势 , 而 提 高 正 探 T I 从
确诊 断该 病 的水 平 。
1 资 料 和 方 法
1 1 临 床 资 料 . 本 组 共 2 , 经 临 床 、 T 和 MR 检 查 确 诊 。 例 均 C I
致 , 时 可 伴 有 眼 部 血 管 膜 发 育 异 常 。本 文 通 过 对 2例 有 S ug - e e 综 合 征 的 临 床 表 现 、 T及 MR 影像 学 特 征 进 tr eW b r C I
C 采 用 GE双 排 螺 旋 c 所 有 病 例 均 进 行 c 常规 T: T, T
Hale Waihona Puke 家 族性 发 病 的 报 道 , 一 般 认 为 本 综 合 症 并 无 遗 传 性 , 但 好 于儿童 , 为一 种 特 殊 类 型 的脑 血 管 畸 形 , 颜 面 血 管 瘤 和 j 以 痫 发作 为 其 临 床 特 征 , 是 皮 肤 、 和 眼 的 血 管 异 常 性 j 它 脑 病 l , 斑 痣 性 错 钩 瘤 的 一 种 , 胚 胎 早 期 中 胚 叶 和 神 经 2属 ] 是 胚 层 发 育 异 常 所 致 的 脑 、 、 面 血 管 发 育 不 良。 面部 皮 肤 眼 颜
例 1男, , 1岁 , 反 复 惊 厥 抽 搐 半 年 ” 院 。 患 儿 惊 厥 因“ 人 表 现 突 然 点 头 、 肢 内 收 呈 抱 球 状 , 串发 作 , 智 力 运 动 发 上 成 伴 育 落 后 。查 体 见 右 侧 额 面 部 呈 紫 红 色 。 脑 电 图 示 左 侧 枕 叶 见棘慢综合波 。 例 2 女 ,4岁 , “ 复 惊 厥 2个 月 ” 院 。 患 儿 惊 厥 表 , 1 因 反 人 现 呈 全 身 性 发 作 , 智 力 障 碍 , 力 正 常 。查 体 见 右侧 额 面 无 视 部 呈 紫 红 色 。脑 电 图 示 不 对 称 性 高峰 节 律 紊 乱 。
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液病 并 发 医 院感染 性 败 血 症 的高 危 因素 , 积 极 预防 应 与 处 理 , 现 感 染 要 早 期 合 理 应 用抗 生 素 , 低 败 血 发 降 症 的发 生率 及病 死 率 。
[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医 院 感 染 诊 断 标 准 ( 行 )【】 北 京 : 2 试 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0 235 2 0 :2 .
[ ] 周 丽 , 志 ,肖爱 芹 . 细 胞 集 落刺 激 因 子 在 急 性 白血 病 医 院 感 3 张 粒 染 防治 中 的作 用 【]中 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 , 0 2 29:7 — 7 . J. 20 ,1() 5 6 6 6 [ ] 黄 镇 文 . 崇 宣 . 用 联 合 化 疗 加 人 粒 细 胞 集 落 刺 激 因 子 治 疗 急 4 谢 应 性 白 血病 [] 实用 医 学 杂 志 ,0 3,9( )7 4 7 5 J. 2 0 1 7 :9 — 9 . [ ] 刘 正 印 ,盛 瑞 嫒 ,李 旭 丽 ,等 .院 内 真 菌 感 染 19例 分 析 [] 5 4 J.中 华 医 学 杂 志 , 0 3 35:9 — 0 . 20 . () 9 4 2 3
( 收稿 : 0 7 0 - 2 20 - 3 0 )
脑颜 面部 血 管瘤 综 合 征 的影 像 学 诊 断
李 军 杜龙 庭 朱襄 民 陈 辉
摘 要 目的 : 究脑 颜 面部 血 管 瘤 综 合 征 的 影 像 学表 现 及 其诊 断 价 值 。 方 法 : 研 回顾 性 分 析 7例 脑 颜 面 部 血 管 瘤 综 合 征 患 者 的 临床 资 料及 C 、 I 现 。 T MR 表 7例 患 者 均 行 MR 增 强检 查 , 中 3例 同 时行 C I 其 T平 扫 。 果: 侧 皮 结 患 层 钙 化 7例 。 萎 缩 5例 , 累 脑 叶 灰 白质 分 界 不 清 。 脑 室 脉 络 丛增 大及 深 静 脉 血 管 扩 张 3例 。 论 :T和 MR 脑 受 侧 结 C I
颅颜面血管瘤CT诊断并文献复习
征是 由于 在脑 内也存在 相应的血管畸形 。尽管此 病
罕 少 疾 病 杂 志 2 1 0 0午 l 0月 第 l 7卷 第 5期 3 7
图 1 CT平 扫 示 右 侧 枕 叶 见 大 量 斑 块 状 钙 化 灶 , 居 脑 表 浅 皮 白质 交 界部 位 , 沿 脑 回 呈 曲线 形 或 宽 大 锯 齿 状 钙 化 , CT 值 为 2 0 6 HU。 邻 近 脑 实 质 脑沟 脑 回未 见 受压 改 变 图 2 增 强 后 局 部 脑 实 质血 管 密 度升 高 ,部 分 呈 蔓状 改变 图 3 右 侧 头 面 部 见大 片 紫红 色 痣 , 无 突 起, 局 部 无红 肿 热 痛 改 变 右侧 眼结 膜 、 巩 膜 内毛 细 血 管 明 显增 多
生时即有 。检查见右侧头面 部见大片紫红色痣 ,无 突 起 ,局 部 无 红 肿 热 痛 改 变 , 右 侧 眼 结 膜 、巩 膜 内 毛细血管 明显增 多,视力 尚良好 ( 3) 图 。因患者个
人 原 因 未 予 重 视 , 未 能取 病 理 活 CS1 ,双 侧 瞳孔等原 5分
The i e e s f p c f c t by mag n d s as i o s e ii iy i i g, I n p r i u a a tc l r, CT a M RI ar of o e i g s i l nd e m r d a no tc va ue.
【 src】 O jc v T e v le o T d a n ss i h n e h lf ca a go t s (t r e We e Abta t be t e h au f C — ig o i n t e e cp ao a il n imao i S u g - b r i s
放射医学模拟习题及答案
放射医学模拟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患者,颅内钙化,多位于A、颞部B、顶枕区C、额顶区D、颞顶区E、前额部正确答案:B2.关于肺泡细胞癌的诊断要点,错误的是A、全身硬皮病者发病率高B、痰细胞学检查可有阳性发现C、胸片表现可类似感染性病变D、咯血E、咳嗽、大量咳痰正确答案:D3.胃后壁穿孔A、网膜囊积气B、腹膜后间隙积气C、网膜囊积气、腹膜后间隙不积气D、网膜囊不积气、腹膜后间隙积气E、两者均无正确答案:A4.长骨干骺端结核X线征少见的是A、骨骺板受侵B、骨脓肿形成C、破坏、周围硬化D、沙粒样死骨E、局部骨质疏松正确答案:B5.前列腺癌的转移,以骨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A、脊柱、股骨近端、骨盆B、骨盆、脊柱、股骨近端C、股骨近端、脊柱、骨盆D、脊柱、骨盆、股骨近端E、骨盆、股骨近端、脊柱正确答案:B6.鼻咽癌向颅内转移最常见的途径为A、卵圆孔B、眶下裂C、破裂孔D、颈静脉孔E、棘孔正确答案:C7.不是良性胃溃疡X线征象的是A、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外B、半月综合征C、黏膜集中D、狭颈征E、项圈征正确答案:B8.胸腺瘤的好发部位A、上纵隔B、下纵隔C、中纵隔D、前纵隔E、后纵隔正确答案:D9.患者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毛和痤疮明显,MRI显示右侧肾上腺区可见一不规则形肿块影,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
诊断是A、肾上腺皮质增生B、嗜铬细胞瘤C、皮质腺癌D、皮质腺瘤E、神经母细胞瘤正确答案:C10.关于颅咽管瘤CT表现错误的是A、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B、斑块样或蛋壳样钙化C、可造成脑积水D、常见瘤周水肿E、位于脑外正确答案:D11.可发生交通性脑积水的疾病是A、先天性中脑导水管狭窄B、松果体瘤C、桥小脑肿瘤D、小脑胶质瘤E、脑膜炎正确答案:E12.关于多囊肾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盂肾盏常有侵蚀破坏B、病变多累及全肾C、肾外形增大呈分叶状D、肾功能较差,静脉肾盂造影常不能显影E、病变多为两侧正确答案:A13.比较多见的肺良性肿瘤是A、肺上沟瘤B、脂肪瘤、纤维瘤C、血管瘤与平滑肌瘤D、腺瘤与错构瘤E、转移瘤正确答案:D14.肾周脓肿CT表现为A、肾内圆或卵圆形,境界清楚的病灶,并见环形强化B、肾周脂肪密度增高,筋膜增厚C、肾盂内不规则形充盈缺损,无肾盂、肾盏扩张、积水,无强化D、肾盂可形成瘢痕,引起肾盂、肾盏变形E、肾盂内不规则形肿块,位置固定,软组织密度,有强化正确答案:B15.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早期具有诊断意义的X线征象是A、股骨头骨骺变小B、股骨头骨骺关节面下弧形透亮影C、股骨头骨骺轻度外移D、关节囊肿胀E、关节间隙轻度增厚正确答案:B16.关于肺气肿X线平片的表现,错误的是A、右侧膈面高于左侧膈面约一个椎体水平B、胸廓前后径增宽C、深吸气时肺体积变化不明显D、垂位心E、肺野透亮度增高正确答案:A17.影像表现可呈游走性的疾病是A、支气管肺炎B、支原体肺炎C、过敏性肺炎D、病毒性肺炎E、真菌感染正确答案:C18.患者女,58岁。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目的探讨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
9例患者均行CT平扫检查,其中2例患者同时行CT增强检查,3例患者同时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
结果9例患者均有患侧皮层钙化合并不同程度脑萎缩,3例患者可见侧脑室脉络丛增大及深静脉血管扩张,2例患者可见患侧侧脑室扩大和邻近颅骨增厚,1例患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
结论CT和MRI能有效地发现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颅内病理改变。
在显示软脑膜血管畸形和伴发的血管异常方面,MRI 优于CT。
在显示皮层钙化灶的存在和范围上,CT优于MRI。
标签:脑肿瘤;血管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临床并不多见,病变的主要特点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和同侧软脑膜血管瘤[1],又称做Sturge-Weber综合征。
多为散发,家族性者少见。
现收集9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CT、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例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1~21岁。
9例患者均有频率不等的抽搐发作,均可见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红色血管痣,颜色紫红,血管痣均为单侧,面积大小不一,成片状或散在分布。
6例智力发育迟缓,3例一侧肢体活动障碍,1例运动发育迟缓。
1.2 方法CT平扫9例,采用德国SIMENS SOMATOM PLUS4螺旋CT,常规断层l0层,层厚8~10mm,层距8~10mm,窗宽80Hu,窗位35Hu,其中2例同时行CT增强,所用造影剂为碘海醇(N,N’-双(2,3-二羟基丙基)-5-[N-(2,3-二羟基丙基)乙酰胺基]-2,4,6-三碘-1,3-苯二甲酰胺),注射剂量为1mL/kg,肘静脉推注。
3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MRI扫描采用SIMENS NOVUS 1.5T超导型磁共振,行轴、矢、冠状位成像,层厚6mm,T1WI 400-440/11-17(TR/TE),T2WI 4000/84(TR/TE),所用造影剂为磁显葡胺(Gd-DTPA),注射剂量为0.1mmol/kg,肘静脉推注。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磁共振成像诊断以青光眼为首发症状的早期脑颜面血管瘤病1例
磁共振成像诊断以青光眼为首发症状的早期脑颜面血管瘤病1例MRI diagnosis of early Sturge—Weber syndrome with glaucoma as the first symptom: A case report陈思静1,宋建勋2,3*,符念霞2CHEN Sijing 1, SONG Jianxun 2, 3*, FU Nianxia 2作者单位:1.广东医科大学,湛江 5240232.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核磁共振室,深圳 5181003.广东医科大学深圳宝安临床医学院,深圳 5181001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23, China 2Room of MR, Shenzhen Baoan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100, China 3Shenzhen Baoan Clini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ty, Shenzhen 518100, China 通信作者:宋建勋,E-mail :********************Correspondenceto:SongJX,E-mail:*******************患者男,12岁。
因“左侧面部红斑痣12年,左侧眼压增高2年,加重1周”到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就诊。
否认癫痫、神经系统等疾病,无家族史。
查体:左侧面颊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见浅色红斑痣,轻压褪色。
自动眼压仪测眼压示:左眼29.5 mm Hg ,右眼12.2 mm Hg 。
左眼:结膜轻度充血,血管扩张,直接对光反射及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右眼大致正常,见图1A 、1B 。
MRI 检查:轴位T2WI 示左侧颞、枕叶脑表迂曲、增多流空血管;左侧颞、枕交界区脑实质内见一粗大发育异常流空血管向左侧侧脑室后角延伸;左侧颞骨内板局限性增厚。
Sturge-Weber综合征
中外医疗 2008 NO.24
C HINA F O RE IGN MEDIC A L T REA T ME NT
St ur ge- W eber 综 合 征
罗志毅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 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目的 临床分析 St ur ge - We ber 综合征( St ur ge- Webe r s yndr ome, SWS) 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 3 例 SWS。结果 SWS 是
S tu r ge- W ebe r 综合征是一种以颜面和软膜血管瘤为主要特 征的罕见的神经 皮肤综合征, 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其发病机制及 原因尚不清楚, 现就在临床上遇到的 3 例病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 1 陈某, 女, 13 岁。于 1996 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头痛,伴恶 心、呕 吐,随即意 识不清,四肢 抽搐,持续 约 10mi n 左右,经 急救后清 醒,未 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后症状反复发作,约 4~7 次 / 年,患者未系统治疗。 于2000年4月间头痛再次发作, 随后意识不清,四肢抽搐,醒后头痛,未见 明显减 轻,右侧肢 体乏力 ,进 行治 疗后 好 转。CT :检 查 示左 枕脑 表 面钙 化影。查体:患者神志清楚, 智力正常,视力正常, 视野无缺损。眼底检 查未见明显异常。左侧颜面部皮肤焰色痣,压之褪色, 四肢肌力正常, 肌张力正常。入院后行DSA 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血管影。遂给予口 服丙戊酸钠 0. 2m g 控制癫痫, 随访 1 年患者未再次发作癫痫。
【关键词】St ur ge- Weber 综合征 脑面血管瘤病
【中 图分类 号】R 5 4
【 文献பைடு நூலகம்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 0742( 2008) 08( c ) - 0001- 02
Sturge-Weber综合症
"Sturge-Weber综合症,又称颅颜面血管瘤综合症、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属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症的一种,以软脑膜血管瘤和三叉神经分布面部区域血管痣为主要特征,病理改变为脑膜血管瘤,主要限于软脑膜,靠近大脑表面可有很多细小的扩张静脉交织在一起。
软脑膜虽不能在影像上直接观察到,但软脑膜血管瘤出现后很容易在MR上显示,病变可以累及脑实质,甚至可累及室管膜下静脉。
CT可以显示血管瘤的钙化。
影像表现:
1 平片:额、颞、枕、顶极迂曲的弧线状钙化,呈脑回状。
2 DSA:毛细血管期至静脉期的网状、绒毛状、粗细不规则的异常血管,不易观察到供血及引流血管。
3 CT: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状高密度影,伴局部或广泛性脑萎缩。
增强:少数可见钙化部位及周围不规则的轻微脑皮层强化。
4 MRI:典型者T1、T2均见病变区弧线状低信号(钙化),可见局限或较广泛的脑萎缩。
有时在软脑膜区可见迂曲的流空信号,伴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流慢或脑梗塞则见T1高或低、T2高信号。
本病的诊断除了临床体征之外,主要依靠普通X线检查、CT、MRI及血管造影。
通常,如果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仅依据上述X线牲性表现结合临床多可考虑本病诊断。
CT平扫可清楚显示颅内钙化灶,较平片显示更清晰,位于脑皮层内。
CT所见钙化范围较平片更为广泛,特征更为明显。
本病通常不难同其它疾病鉴别。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CT诊断和临床分析(附8例报告)
C j T d 睡 a dc nc l n ls f tr e e e t r le( a e rp r) a n l i a t o u g- b r y d ol 8 c s e o t i aa y s S W sl l s
H A GYa - ,LUS b ,HUJ -i U N unf i I i i -n i y u
8n ii ) y d ̄n .M eh d : h l ia aaa dC in ae swt treWe e ydo rvdb ecii dC eeaaye e to sT eci cl t n T s si 8p f n i Sug- b r n rmepo e yt l ca T w r n lzd n d g n i h S h n n
【 摘
要 】 目的: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 的 C 表现 特点及临床诊 断价值。方法 : 分析 经临床 和 C 证 实的 8 探讨 r 回顾 r 例脑
颜面血管瘤综合征 的 c T和临床资料 。结果 : 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 征均有脑皮 层不 同程度 的脑 回样 或条带状 钙化 , 8 4例 伴病侧大脑萎缩 , 例伴病 侧颅板增厚 , 例合并眼部脉络膜血 管瘤 和侧脑 室脉络 丛增 大。8例 均 出现与 C 表 现相对 应 3 1 r
 ̄ : T aI c u aey da n s n e l l - c a a go t i a d p o i e a o r n ud n o cii . m C c I a c r tl ig oe e e pr o f il n imao sn r vd i a a s n mp t tg i a c t l c a e n
【 e od】 S r - bryd m ; n p a-cl g mti K y rs tg We nr e Ec lo aaa i as w u e es o e r f i o os l n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影像学表现2例并文献复习
瘤 畸 形 本 身 所 致 , 可 能 是 由 于 所 累 及 的 皮 层 慢 性 缺 氧 或 癫 也
痫 引 起 的 血 脑 屏 障 的 破 坏 所 致 。M R 及 增 强 扫 描 对 于 ] I S WS的诊 断 具 有 重 大 意 义 。在 鉴 别 诊 断 方 面 , 与 血 管 畸 应 形 , 绵 状 血 管 瘤 等 血 管 畸 形 疾 病 鉴 别 , 外 , 应 与 骨 化 型 海 此 还 脑膜脑病 、 核性脑 膜脑 炎 、 结 甲状 腺 功 能 亢 进 等 伴 发 颅 内病 理 性 钙 化 灶 相 区分 。
te t n ,q a taie mesrs a d o to ese J . ramet uni t aye , n c nrvris[ ] t v
Ly mp a sBi l 0 ,5:2 7 2 4 h t Re o ,2 07 5—6 .
[] 黄 镇 文 , 5 谢崇 宜 . 用 联 合 化疗 加 入 粒 细 胞 集 落 刺 激 因 子 治 疗 应
血 管 瘤 病 的 5 。 由 于 该 患 儿 缺 乏 颜 面 血 管 瘤 的 特 征 性 表
现 , 临 床 上 易 被 忽 视 和 漏 诊 。我 院 结 合 影 像 学 征 象 , 出 在 做 了 S S的诊 断 , 织 病 理 学 进 一 步证 实 了 这 一 结 果 。 W 组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影像学表现2例并文献复习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影像学表现2例并文献复习
储东辉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12(022)006
【总页数】2页(P1038-1039)
【作者】储东辉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放射科山东东营257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2.2;R445
【相关文献】
1.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J], 詹华刚;李玉梅
2.VCTP在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J], 姜涛; 李刚; 葛新然; 王凯; 李波; 孙莉红
3.VCTP在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J], 姜涛; 李刚; 葛新然; 王凯; 李波; 孙莉红
4.VCTP在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J], 姜涛;李刚;葛新然;王凯;李波;孙莉红
5.1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J], 周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4][5]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病变的主要特点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和同侧软脑膜血管瘤[1],又称做Sturge-Weber综合征。
多为散发,家族性者少见。
现收集经CT和MRI诊断的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病人7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
年龄1~12岁,平均5岁,除2例外,均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位于颅内病灶同侧。
7例均有轻度偏瘫、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1例合并青光眼,1例出现一侧视力下降,1例智力低下。
1.2方法CT平扫3例,采用Siemenssensation16排双螺旋CT,常规断层10层,层厚9mm,层距10mm,均未行CT增强。
MR扫描采用GEsignahorizon1.0T超导型磁共振,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李军杜龙庭朱襄民陈辉摘要目的:研究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
7例患者均行MRI增强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CT平扫。
结果:患侧皮层钙化7例。
脑萎缩5例,受累脑叶灰白质分界不清。
侧脑室脉络丛增大及深静脉血管扩张3例。
结论:CT和MRI能有效地发现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的颅内病理改变。
在显示软脑膜血管畸形和伴发的血管异常方面,MRI优于CT。
在显示皮层钙化灶的存在和范围上,CT优于MRI。
关键词面部肿瘤脑肿瘤血管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敏感性最好(99.6%)(包括MRSA菌株),其次为头孢吡肟(63.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4.5%),但对MRSA菌株耐药。
3讨论医院感染尤其是败血症是恶性血液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其自身免疫功能的某些缺陷及化、放疗对免疫功能的进一步影响,使其医院感染性败血症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
本研究中19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986次住院中共发生医院感染性败血症38例次,医院感染性败血症发生率3.9%。
化疗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
本研究中粒细胞缺乏组败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老年组败血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表明粒细胞缺乏和老年是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
因此临床工作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粒细胞变化,尤其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及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促进骨髓抑制的尽快恢复,缩短粒细胞缺乏的时间[3-4]。
同时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有条件者可移入层流室。
粒细胞缺乏患者一旦出现发热,应首先考虑感染并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以防进一步发生败血症。
由于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常伴有其他系统疾病,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缓慢,如果发生败血症,则病情严重、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怀疑败血症应尽早应用降阶梯治疗,即开始即使用高档抗生素,在短期内控制感染后,再降低抗生素档次维持治疗。
在抗菌治疗的同时,及时给予促粒细胞生长因子和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等支持治疗,使感染尽快得到控制,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本研究中败血症致病菌仍以G-杆菌为主,其次为G+球菌及真菌。
从感染病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情况分析发现万古霉素对G+菌效果最好,而亚胺培南对G-菌效果最好。
对于白色念珠菌感染可选用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可选择脂质体两性霉素B。
抗生素治疗同时口服氟康唑能降低真菌感染率[5]。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发生率高,粒细胞缺乏和老年是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应积极预防与处理,发现感染要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败血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4参考文献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71-19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325.周丽,张志,肖爱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675-676.黄镇文,谢崇宣.应用联合化疗加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白血病[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7):794-795.刘正印,盛瑞媛,李旭丽,等.院内真菌感染149例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3,3(5):399-402.(收稿:2007-03-02)作者单位:441000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MR室●1图1CT示右侧额枕叶脑回多发钙化,侧脑室内脉络丛未见异常图2T1WI示右枕叶脑回细小,蛛网膜下腔增宽,侧脑室内脉络丛见稍低信号,较脑脊液信号稍高图3T2WI示右枕叶脑萎,侧脑室内脉络丛内团状信号较脑脊液稍低图4注射Gd-DTPA增强后右枕叶脑回强化明显,且范围较平扫大;侧脑室内脉络丛明显强化图5增强后右颞枕叶脑回亦见强化图6增强矢状位见颞枕叶脑回明显强化,侧脑室内脉络丛亦明显强化●3●2●4●5●63讨论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是胚胎期血管神经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种神经斑痣瘤病,临床最大特征为沿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葡萄酒色痣,最常见于眼睑、前额和颊部,即三叉神经第1支支配区域,血管瘤不过中线[2]。
血管瘤为毛细血管瘤,可稍高出皮肤,一般同颅内软脑膜血管瘤位于同侧,少数情况也可位于双侧或侧面部。
本组5例符合上述特征性表现,2例未见皮肤血管性病变。
本病颅内表现的基础是软脑膜血管瘤,为小静脉型血管瘤或毛细血管型血管瘤。
由于瘤血管发育异常,血流灌注、血液淤滞及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继发血管瘤下脑组织代谢紊乱而发生皮层钙化,这种钙化一般很少延伸到脑白质内,故形成CT上特征性脑回样钙化[3]。
本组仅有1例MRIT2WI出现钙化,表现为短T2的带状低信号带,而且其累及的范围也远不及CT。
在本组病例中,对钙化显示CT较MRI敏感,且显示钙化范围明显较MRI准确。
对于未发生血管壁钙化的软脑膜血管瘤的直接显示CT和MRI均较为困难,此时应静脉注入造影剂做对比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往往在皮层内出现脑回样强化。
此种异常强化可能是由于微小的血管瘤畸形本身所致,也可能是由于所累及的皮层慢性缺氧或癫痫引起的血脑屏障的破坏所致[4]。
软脑膜血管瘤沿脑表面分布,很少穿过及灰质,具有强化效应的血管瘤特征,从而影像上表现为沿脑表面分布的脑回样强化这一特征性表现。
本病常合并同侧脑室扩大,脉络膜丛增大。
CT平扫不易显示侧室脉络丛和脑深静脉的异常,MRI可显示出来,增强MRI显示明显强化。
在SE序列长TR像上,异常的脉络丛表现为增大,信号增高。
在各加权像上,扩张的室管膜下静脉和其他脑深静脉信号流空,其断面呈圆形和条状,显示清晰。
脉络膜丛改变可能是引起侧脑室扩大的主要原因,其机制为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室管膜下静脉扩张,继发脉络膜丛增生[5]。
同时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萎缩、胶质增生等病理改变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MRI对上述表现显示优于CT。
本组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以皮层区萎缩最为显著。
MRI在显示萎缩程度上要明显优于CT,长期的脑萎缩可引起颅形不对称,中线结构偏移以及患侧颅板增厚。
脑萎缩亦可引起侧脑室扩大,但与侧脑室扩大不成比例。
典型的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临床及影像诊断不难,一旦平扫CT或MRI发现半侧脑萎缩、脑实质钙化等,再结合临床表现,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在鉴别诊断上主要应与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畸形疾病鉴别,还应考虑Fahr氏病、骨化性脑膜脑病、结核行轴、矢、冠状位成像,T1WI400~440/11~17(TR/TE),T2WI4000/84(TR/TE)。
所用造影剂为磁显葡胺(Gd-DTPA),剂量12mL,肘静脉推注,速度2mL/s。
2结果7例均可见位于大脑皮层斑片状、脑回状钙化灶,CT呈高密度(图1)。
MRI见大脑半球萎缩,蛛网膜下腔较对侧增宽(图2),患侧侧脑室扩大或伴颅骨代偿性增厚,增强后患侧大脑半球表面脑膜血管迂曲扩张,深入脑沟;侧脑室内脉络丛较对侧增大,强化明显,并见脑深部增多及扩张扭曲的静脉血管影,其范围明显大于平扫所见范围(图3 ̄6)。
有资料显示病变左侧大脑半球或顶枕叶居多,本组所收集病例未见特征性分布。
[1]性脑膜脑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伴发颅内病理性钙化灶的疾病区分。
通过CT、MRI检查并结合临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本病的影像学检查目的除明确诊断外,还要观察颅内病变的范围。
CT可显示脑萎缩、钙化、脉络膜丛增大以及颅板增厚等。
MRI除显示钙化和颅板增厚不及CT外,可更清楚地显示血管瘤范围,尤其以增强扫描明显,病变范围明显大于CT和MRI平扫。
对怀疑本病的病人应尽量行增强MRI扫描,以免漏诊。
通过CT和MRI检查,根据其特征性表现,能够确立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4参考文献MariaBL,NeufeldJA,RosainzLC,etal.CentralnervoussystemstructureandfunctioninSturge-Webersyndrome:evidenceofneurologicandradiologicprogression[J].JChildNeurol,1998,13(12):606-618.董季平,雷彩莲,宁文达,等.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附6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1987,3(4):169-170.MartiBL,MenorF,MulasF.TheSturge-Webersyndrome:correlationbetweentheclinicalstatusandradiologicalCTandMRIfindings[J].ChildsNervSyst,1993,9(2):107-109.SugamaS,YoshimuraH,AshimineK,etal.Enhance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ofleptomeningealangiomatosis[J].PediatrNeurol,1997,17(3):262-265.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全身CT和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141-142.(收稿:2007-04-13)[2][3][4][5]作者单位:325000温州医学院在职研究生(吴鑫虎);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邱俏檬,卢中秋,洪广亮,梁欢)通讯作者:卢中秋E-mail:lzq640815@163.com急性中毒突发、危急,大多数患者需要急诊服务,是急诊科的常见病之一。
近年我国中毒呈上升势态[1],形势严峻。
因其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对人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而是否早发现、早诊断、早急救将关系到预后的好坏,所以急性中毒越来越受到急救工作者的重视。